Ⅰ 電影《長城》真的是在長城拍攝的嗎
不是,一種拍攝手法而已,有些景可能是真實的,但絕大部分是電腦製作出來的。
《長城》是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樂視影業、傳奇影業、環球影業聯合出品,由中國導演張藝謀執導,馬特·達蒙、景甜、佩德羅·帕斯卡、威廉·達福、劉德華、張涵予等聯合主演的奇幻動作片 。
該片故事背景設定在中國宋朝時期,講述了歐洲雇傭兵威廉·加林在被囚禁在長城期間,發現可怕的掠食怪獸將這座巨型城牆重重圍困之時,他決定加入了一支由中國精英勇士們組成的大軍,共同對抗怪獸饕餮的故事 。
該片於2016年12月15日晚19點在中國350家IMAX影院超前上映,16日以3D、IMAX3D、中國巨幕3D、杜比視界、杜比全景聲、Auro格式在中國全面上映。
Ⅱ 《長城》 這電影是好萊塢外包給中國,還是中
《長城》是張藝謀導演拍攝的一部電影,是屬於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東西。
該片是中國團隊拍攝,好萊塢團隊後期製作,劇中參演人物有國內,也有國外,再加上整個後期製作相當精良,所以才導致很多人認為是國外的。
這部片子算是中國開啟了一次與國外團隊合作的先河,張藝謀算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中國明星不再是在國外電影中充當配角,而是讓國外明星來中國電影充當我們的配角,讓國外的製作團隊來給我們打工,也許以後,會有越來越多這樣中國影視劇中出現外國人的電影出現,這是一個好現象,說明我們開始敞開胸懷迎接外國文化,接受中西方影視的文化碰撞,取長補短,提高國內電影製作和拍攝質量,《長城》算是一個開啟中西電影碰撞的鑰匙。
Ⅲ 張藝謀執導全英文電影《長城》,能否影響海外市場
電影《長城》是由中美合拍的巨制,魔幻題材的電影,這部影片可以說從出品、製作、特效、演員、編劇、故事都事秉承了好萊塢的模式,而且張藝謀導演全程用英語拍攝,加上影片的怪獸饕餮(饕餮,是東方中國獨有神秘怪獸),其中的大場面和人性的爆發是非常的精彩的,其畫面的美觀也是近乎完美的,可以說張藝謀執導的電影《長城》,絕對能給以海外電影市場之震撼。
Ⅳ 如何評價《長城》這部電影
1. 《長城》被認為是一部以商業為目的的電影,它試圖迎合國際觀眾的口味,同時展示中國文化。
2. 導演張藝謀為了電影能夠進入好萊塢,採取了明顯的策略來吸引西方觀眾,這種做法在電影中表現得非常明顯。
3. 影片中,馬特·達蒙扮演的角色成為了故事的主角,他不僅擁有拯救世界的主角光環,還承擔了大部分的動作和情感戲份。
4. 中國演員彭於晏、劉德華、張涵予和林更新等在電影中的表現更像是在走秀,他們的角色缺乏深度,未能展現出更多的個性和故事線。
5. 張藝謀的電影選擇被批評為缺乏對中國文化的獨特輸出,而只是簡單地模仿美國電影的做法。
6. 盡管《長城》存在爭議,但它至少讓外國觀眾了解到了中國的成語「東施效顰」和「邯鄲學步」,這在一定程度上算是中國文化的輸出。
7. 總的來說,這部電影在國際上的反響可能會促進對中國文化的興趣,對於喜歡探索不同文化的觀眾來說,它仍然有一定的吸引力。
Ⅳ 如何評價《長城》這部電影
在我個人看來,《長城》是一部徹頭徹尾的商業片,主要是為了討好外國觀眾,讓喜歡拯救世界的歪果仁順帶著拯救中國。
奧斯卡之所以設最佳外語片,不是讓你拷貝美國的。所謂文化輸出,是要輸出中國獨有的文化,而非為了迎合,刻意「無中生有」。其實《長城》也不是一無是處,歪果仁看完,說不定能學會兩個中國成語---「東施效顰」,「邯鄲學步」,這也算張導成功輸出了中國文化吧?
怎麼樣?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歡迎給我留言點贊哦~
Ⅵ 《長城》作為我國首次嘗試和好萊塢合作的影片,它在電影史上有什麼意義呢
電影《長城》是好萊塢首次與中國深度合作,完全按照按好萊塢工業水準打造的超級大片,也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第一部工業模式下的電影。資料得知,這個故事並不是張藝謀帶給好萊塢的,而是好萊塢拿著寫了七年的劇本,找到了張藝謀。編劇則是曾經編劇過《諜影重重》系列電影的托尼·吉爾羅伊。最開始傳奇影業創始人托馬斯·圖爾有一個概念性的想法:長城之所以建造的如此宏偉,一定不單單是為了抵禦「人類」。2012年,羅異擔任傳奇影業聯合華誼兄弟在中國創辦的公司傳奇東方的CEO,他來到中國20年,見證了中國電影市場從「零」到全球第二大市場的井噴階段,這一切彷彿都是為了《長城》蓄力,無論是從電影內容還是市場培養方面。在這個合作的最佳時段,他找到了張藝謀,這位中國當代最具「掌控力」的導演。那時《長城》已經籌備了七年,中途還找過《燃情歲月》的導演愛德華·茲威克,但因為種種原因「夭折」了,遞到張藝謀面前的,是一稿「特種部隊」打怪獸的典型好萊塢式劇本。
所以在這部電影創作過程中,好萊塢保證資金,投入技術,同時也規定了劇本走向,電影節奏,而張藝謀在其中做的是「帶著腳鐐跳舞」。同時「借水行船,輸出中國文化」又是張藝謀拍攝這部影片的一個動機和理念:「我一直主張我們要有這樣的合作,我們借用好萊塢這樣的力量和他們喜歡的東西,哪怕是拍一個爆米花的電影,但是我們可以慢慢的,潛移默化的,把中國的一些文化符號傳遞出去。」所以,當電影導演被好萊塢資本綁架,當導演主題先行試圖藉助電影輸出中國文化符號時,便產下了這樣一顆好萊塢類型片與中國文化符號夾雜的不倫不類的怪胎。
錢鍾書曾說:「理之在詩,如水中鹽,花中蜜,無痕有味。」電影作為一門藝術,其深刻的主題、導演的藝術理想、人文精神理應通過鮮活可感的人物形象、邏輯縝密的故事、氣韻靈動的畫面自然而然的滲透出來,而非如此這般迫不及待、急功近利的呈現出來。我們對這部影片的吐槽,不僅僅是因為影片的糟糕,而更多是出自對於一個曾經有思想、有個性、有才華,被稱之為「鬼才」「奇才」的藝術家的失望。坐擁如此充裕的資本、豪華的明星、頂尖的技術,竟然整合出如此平庸的流水線作品,這是絕大部分對張藝謀還懷有期待的觀眾所不能接受的。《長城》再一次證明任何一個暢銷作品,都不可能僅僅是商業算計的分泌物。沒有解決更高級的,讓全球觀眾看到「一種活躍的、靈性的、充滿幻想和好奇的生活」,那輸出文化,就是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