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幫哥哥還債,供弟弟讀書,農村姑娘進城當保姆:80年代老電影
《黃山來的姑娘》是一部於1984年上映的老國產電影,第一個鏡頭是一個農村姑娘拎著一塊肉,著急忙慌地從老式樓梯上跑下來,一路趕到賣肉的櫃台,懇切地說稱少了一兩肉,鏡頭一轉,是一臉精明的女主人,用手提稱錙銖必較地驗稱著菜的斤兩。
挺戲劇化的開頭,塑造了一個農村與城市、僱主與保姆的對立,有點臉譜化的老套,以為會是個有時代印記的「階層壓迫」的故事,但是整部電影看下來,卻很驚喜,從黃山去北京做保姆的玲玲, 代表了在初步開放的80年代中,鄉村對城市的試探與融入,在見證城市飛速發展的同時,還有鄉村經濟的蘇醒與崛起。
電影至始至終,都沒有農村的實景部分,導演的設計十分巧妙,以暗寫明的春秋手法,農村的一系列變化,通過保姆玲玲的家信、以及同鄉的攀談中逐層表現。作為電影主語的「黃山」,最終定格在玲玲與城市女孩星星共同歸鄉的展望上: 「到時候農村和城市都一樣了,到處是高樓大廈、電燈電話……」
電影有個鏡頭是一段節奏強烈的音樂傳來,一個穿牛仔褲、燙卷發的「時髦」青年載著女友,騎著摩托車親親熱熱的經過,背景是紅白色的無軌電車以及自行車,玲玲很新奇地駐足觀望,眼中閃著驚訝、新鮮、好笑又難以接受的光芒。
這份復雜的情緒表達非常細致真實,從保守的農村走入繁華的城市,局促不安的同時還有一份「本份」的自知,時代更迭,城市和鄉村依舊存在難以融合的落差,放在今天,一個農村姑娘初站在摩天大樓之下,也會有這種未見過世面的無所適從。
不過電影並非在製造這種對立,而是通過玲玲的幫工生活,走入城市最為真實的煙火氣里,呈現出復雜豐富的人性,有自私市儈的小市民,有熱心相助的街坊;有知識分子的認真自律,還有老幹部家庭的平等互愛。在立體的城市影像中,展現出玲玲的自尊自愛以及人與人間流動的溫情。
玲玲一共服務過三個家庭,這三個家庭也是八十年代北京市民階層的一個縮影。 第一家齊家,家庭成員是齊母、在國外出差的齊父、哥哥大力和妹妹小娟。這家人工作於國企,居住的是帶有電梯的高層。
第二家柳家,家庭成員是產婦紅榮、嬰兒以及未曾謀露面的丈夫。這是一個典型的工人家庭,居住的是熱鬧、逼世鋒仄的胡同大院;第三家周家,老爺子是退休老幹部,老太太知名書法家,還有個高中畢業醉心考歌舞團的孫女星星,住寬敞的四合院。
三個家庭非常具有代表性,是時代的一個切面。同時玲玲在三個家庭里的境況,亦是一個慢慢融入、感受到關愛的過程。
一、第一任僱主齊家,加深了玲玲對城市的隔閡
齊母與小娟對玲玲的態度,是高高在上傲慢。齊母總是懷疑玲玲手腳不幹凈,更談不上對她人格上的尊重。中午吃飯,大力將一顆雞蛋夾給玲玲,齊母迅速地截下,並把雞蛋送入女兒小娟的碗里,說:「玲玲不愛吃雞蛋,她在鄉下早吃膩了。」體面的外表下,卻對勞動者心存鄙夷,諷刺的是如齊母這樣的人,現在仍舊存在。
小娟對玲玲頤指氣使,在玲玲放過衣服的床上噴香水,要求玲玲幫她按摩,蘆脊同時還控訴歷任保姆的「劣跡」。玲玲試穿她的馬甲,小娟讓玲玲立刻將馬甲洗了,沒好氣地說: 「農村姑娘就要有農村姑娘的樣子,不要打扮。」
盡管僱主對玲玲百般刁難,但為了掙錢她消化了這份委屈。直到有一回小娟的毛衣「丟了」,齊母一口咬定是玲玲偷的,將她的行李翻了個底朝天。後來發現是落在單位了,齊母叮囑小娟不要告訴玲玲。
純朴又倔強的玲玲花了快一個月工資買了件新毛衣給小娟,說自己洗的丟了她需要負責,但她毅然決定辭職,就在她出門的時候,聽到小娟腹痛難耐痛苦地在床上呻吟,這個善良的姑娘二話不說,背起小娟就往醫院趕去,幸虧送治及時,小娟才脫離了危險。
手術後的小娟滿心愧疚,坦白她的毛衣沒有丟,讓玲玲不要走,玲玲第一次體會到城裡人對她的真誠,還有工作帶給她的被需要感,但之前的誣賴觸碰到她的底線,她答應等小娟康復再走。
作為80年代從農村走入城市務工的保姆,在當時人口流動尚未解凍的背景下,不啻於是第一批出來闖盪的冒險者。城裡人與農村人其實都在相互的想像壁壘中,互相都給對方貼了標簽。
玲玲搜嘩晌這樣的人,正是將兩個不相交的對立面相互融合的存在。齊家母女印證了玲玲想像中城市人的不近人情,而她們亦先入為主地給玲玲貼上缺乏教養的標簽, 玲玲與第一個家庭的磨合,其實也是農村與城市的磨合,玲玲與小娟的和解,穿透的是城市第一層堅硬的外殼:偏見。
二、第二任僱主柳家,是玲玲對城市多面的認知
紅榮條件並不寬裕,住在胡同大院一個小間里,丈夫工作未歸,她咬牙請了玲玲來照顧月子。紅榮和丈夫都是工人,平時都喜歡文學,因志趣相投而結合。丈夫的文章被一家雜志社青睞,聘請他去工作。從車間工人到雜志編輯,紅榮很為丈夫自豪,和玲玲說起「柳大哥」,一臉幸福溢於言表。
為了省錢,整個月子里,紅榮就吃了一隻雞,還捨不得地說「等柳大哥回來一起吃」,玲玲實在看不下,將雞燉了「強硬」地讓她喝湯。
轉眼孩子滿月,丈夫仍未歸,還斷了生活費,捉襟見肘的紅榮已付不起玲玲的保姆費,心事重重地去找丈夫。深夜歸來,紅榮看玲玲和衣等睡著,替玲玲脫了鞋蓋上被子。她將細心珍藏的定情手帕燒了,伏在書桌上低聲啜泣。
玲玲明白了紅榮的處境,介紹她來工作的同鄉大媽給她另找了戶人家,正好玲玲家裡催促要錢,那戶人家出錢比紅榮高了近一倍,但善良的玲玲不願離開拮據困難的紅榮,情願在休息日再去做一份工賺錢。
紅榮知道了玲玲家裡缺錢,讓玲玲另找工作,她將自己的毛衣送給玲玲,感激她這段時間的照顧,兩個互相心疼的女人相擁而泣。 繁華摩登的北京城,有許多像紅榮一樣艱難生存的底層群體,城市並非遙不可及的盛氣凌人,它有落定到地面的煙火氣,有悲歡離合、有人生疾苦。
最令人感動的,是紅榮背著孩子上班後,本就缺錢的玲玲買下一隻雞燉好在爐子上才離去。紅榮下班看著那鍋雞湯,溫暖到淚流滿面。 紅榮的溫柔隱忍,玲玲的情深意重,有著那個年代的人特有的「傻氣」,胡同里街坊鄰居們的互助互愛,也讓人看到冰冷的城市表象下,沉澱在市井生活里的「中國式的溫情」。
三、第三任僱主周家,帶給玲玲精神層面的升華
周爺爺是離休老幹部,曾為祖國浴血奮戰過的那一代人。他與周奶奶都有著知識份子經歲月積淀的溫和內斂。對玲玲也像待晚輩一般疼愛。孫女星星是一個典型的追逐夢想的城市青年,對愛情、事業都有自己清晰的規劃與追求,與第一個家庭物質虛榮的小娟形成鮮明對比。
在周家,玲玲感受到家人般的平等關愛,周奶奶每日教玲玲寫毛筆字,對她嚴格要求。周爺爺從黃山 旅遊 回來,特地給玲玲帶來家鄉的零食。星星藝考前,一直要求爺爺利用關系幫她打通門路,可能一個電話就能改變孫女的命運,但這個有原則性的老人,反對一切走後門行為,教育星星要通過自己的能力贏取未來。
但因為別人走了關系,星星最終未能如願。家庭教育的熏陶養成了星星積極的心態,她很快調整情緒,答應居委會的聘請,成為國營飯店的經理,將生意經營的風生水起。 星星身上有80年代青年特有的朝氣與熱忱,有理想有情懷有拼勁。
玲玲在周家耳濡目染,不僅在文化素養上有所進步,精進了廚藝,更開拓了思維與眼界,隨著哥哥戒賭經營養殖場盈利後,她在北京的工作不再成為家庭經濟的主要供給時,玲玲也開始思量自己的人生規劃……
安徽是八九十年代出了名的保姆之鄉,尤其是無為盛產保姆,這也和 歷史 原因不可分割。當時有很多如玲玲一樣的農村女孩融入城市,不乏有被僱主關照,重新獲得教育機會,徹底改寫人生的人。不過電影旨在表達玲玲的回歸,並非是消極層面的城鄉二元對立,而是通過新時代風貌的洗禮,重塑獨立人格,為建設鄉村經濟添磚加瓦,在理想與拼搏之下,城市與鄉村都是平等的。
相較電影的敘事脈絡,個人覺得更為珍貴的是富含時代特性的影像 ,將時間定格,讓我們得以看到三十多年前的北京所特有的城市和人文風貌。 老北京流動的街景,各個階層居住的建築特色,帶有時代印記的生活氣息,故宮、北海、長城,地鐵車站、公車立交、鍾樓大院……沒有經歷過八十年代的觀眾,也可以具像感受到那跨過時間縱度的熱氣騰騰、朝氣蓬勃。
個人對於八十年代的了解來自於文學作品,感覺那是個美好又理想的時代。方興未艾、百家爭鳴,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承前啟後的一個關鍵過渡。近現代比較有影響力的作家,大多崛起於八十年代,詩歌與文學甚至是屬於大眾的,而不是現在的曲高和寡。比如劇中紅榮的丈夫,就是一個因為熱愛文學而被雜志社發掘的工人, 感嘆80年代雖然物質並不豐富,但理想是有滾燙的去處和回應的。
電影純凈舒緩的節奏,鏡頭平實,並沒有什麼炫技的拍攝手法,但卻有打動人心的力量。身為保姆的玲玲,並不恥於自己的職業性質,而是自尊自愛,不卑不亢地對待工作。大媽對同鄉玲玲事無巨細的幫助與照顧,玲玲哥哥創業缺錢,同做保姆的小姐妹雖沒什麼錢卻慷慨解囊。
像大力、星星這樣的有志青年,有堅定的精神追求,律己律人,那種積極向上是心中有火、眼裡有光。胡同大院里的人共賞一盆菊花,紅榮熱心的鄰居們,主動幫她照顧孩子。老幹部周爺爺清廉守正,周奶奶這樣的老藝術家謙順平和。 知識備受尊重、人情高於利益,精神比物質充足,難怪這樣的80年代會被幾代經歷過的人集體懷念。
影片的結尾有些刻意的理想化,玲玲哥哥從沉迷賭博到踏實創業,也是從側面反映自改革開放後,農村青年在精神方面從混沌到覺醒的過程,亦是傳統農村 社會 結構與經濟結構奮進中的嬗變。鄉村經濟的發展,讓玲玲這樣走出去的農村人又走回來,鎮上開了第一家飯店,「見過世面」的玲玲被邀請回去做廚師。星星陪玲玲踏上歸鄉的火車,她將目光瞄準鄉村更便宜、綠色的菜蔬肉禽,准備與玲玲合作貨源。
星星與玲玲這兩個分別來自城市與農村的女孩,代表了年輕的女性群體,她們亦在時代的紅利中受益,自強自立,擁有屬於自己的人生追尋與價值實現。衡量一個 社會 的文明進步,就是自女性從經濟至精神上的完全獨立。從這一點來看,《黃山來的姑娘》是對時代的一曲誠摯謳歌。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對於未來的展望與想像,現在基本都實現了。星星提到以後農村人富裕了會到城裡 旅遊 ,甚至走出國門,中國最早的出境游是1983年,不過短短三十多載,理想早已照進現實。1984年,上海才有私人電話安裝,1988年第一條高速「滬嘉高速」始建成通行……
我們現在輕易擁有的一切,都歷經過過於宏大的驚心動魄,時代所經歷的,遠比我們所想像的更多。
突然想到狄更斯在《雙城記》里所寫的一句:「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當我們突然開始懷念逝去的年代時,就意味著我們已經在失去一些珍貴的東西,比如 《黃山來的姑娘》中,一個小保姆帶給我的質朴與 淳真 。
-End-
2. 笑梅和萬老闆是什麼電影
《命在誰手》這部電影是講述了一個關於90後農村女孩進城打工的故事。劇中的女主角吳笑梅是一個農村姑娘,長相出眾、但家境貧寒,不得不穗模源去做保姆補貼家用。男主人公萬老闆是吳笑梅的僱主,已婚又有情人,得知笑梅的家庭情況後多次幫助笑梅。這部電影最大的特點在於它的猜態敘事方式非常獨特,採用了三段式,即一個故事設有三種結局的編排。揭示了當今社會人們面對金錢享樂碼耐、物質誘惑,呈現出的多元性、差異化的價值取向。不同的觀眾也許會對影片產生不同的理解。
3. 留守兒童電影
當今社會,孩子基本都陪著父母待在城市幸福地生活,然而,還有一部分「留守兒童」待在鄉村,沒有高樓大廈,沒有游樂園,沒有優質教育,據民政部2016年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結果,數據顯示全國農村留守兒童902萬人,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十部關於留守兒童的電影,希望大家有時間可以與家裡的孩子一同觀看,讓他們體會現在的生活多麼來之不易,讓他們憶苦思甜,學會感恩。
1.《念書的孩子》豆瓣評分:7.9
劇情簡介:影片將父母進城打工,病重的爺爺在家照顧年僅九歲的開開,並且與一條流浪狗相依為命的故事被搬上銀幕。影片朴實無華,雖然並沒有發生什麼引人深思的重大事件,但都是生動真實的事例。事實上,該片反映的不僅僅是中國留守兒童的問題,它的價值正如一位美國博士所說,已經擴展到了「洋留守」的兒童及家長群體,能給所有相關群體以心靈的撫慰。這的確是一部很有公益性的電影。
電影《念書的孩子》
2. 《天那邊》豆瓣評分:7.2
劇情簡介:一個進山支教的志願者,一群樸素的孩子,一個淳樸的老師——一些幾乎可以在這類電影中所找到的元素,我們都可以在《天那邊》這部電影中看到。許曉萌大學畢業和他的大學戀人江可可一起報名,志願去了山村支教。最初一切都是那麼新奇,讓人感到一種無拘無束的自由。然而,生活的痛苦卻隨著羅老師(吳軍飾),還有那些山村的孩子們,一起闖進了許曉萌的生活。許曉萌把心都放到了那些孩子們的身上,不知不覺中,她已經融進了大山,她和可可之間產生了某種隔膜。可可終於離開了村子,離開了許曉萌。可可的離去,讓許曉萌感到孤獨,孩子們卻幫助她真正長大。可是,她終究不是大山裡的人,她還是要離開。在天的那邊,許曉萌開始了新的生活。
電影《天那邊》
3. 《留守孩子》豆瓣評分:8.5
劇情簡介:留守兒童問題一直是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隨著我國社會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農村留守兒童。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於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一些人甚至會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電影《留守孩子》
4. 《八十一枚金幣》豆瓣評分:8.0
劇情簡介:父母為了生活,為了更好的明天不得不去工作遠離家人在外打拚。所以小朋友只好與家中老人一起生活,變成為留守兒童。奶奶善良的謊言,稱小朋友攢夠八十一金幣,媽媽才回家。小朋友為了實現媽媽會回來的心願,決定攢金幣通過自己的撿廢品,礦泉水瓶賣給一位老爺爺後賺取金幣。情節峰迴路轉,穿插著收廢品的老爺爺直至後來老爺爺不顧自己生病身體每天都回來收小女孩的礦泉水瓶子。
電影《八十一枚金幣》
5. 《橘子的天空》豆瓣評分:7.3
劇情簡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大量出現,陝南鄉村的福果和爺爺就是其中的一員。為了改變村子的落後和家庭的貧困,福果的爸爸決心帶著妻子和村民們一起南下,留下福果和爺爺相依為命。爺爺為福果栽了一棵桔樹,承諾說如果桔樹結果,父母就會回來。兩年裡,在思念和不適應中辛苦生活的爺孫倆一直苦苦期盼著福果的爸媽回家,遠走深圳的媽媽也是牽心掛肚。福果從一個調皮撒嬌,偶爾也會闖禍的孩子漸漸成長為一個能夠照顧爺爺並分擔家務的小大人。時間一天天過去,桔樹終於開花結果,可是外出務工的父母卻因為各種原因不能歸來,盼望父母回來成為他心中的夢想。
電影《橘子的天空》
6. 《指尖太陽》豆瓣評分:7.0
劇情簡介:父母都在深圳工作的石小禾、石小魚兄妹倆,和爺爺一起在鄉下生活。
為了照顧視力不好的爺爺,小禾讓妹妹一個人寄宿,自己每天坐很久的船往返於學校和家。兄妹倆無意間發現爺爺對親情的渴求,決定想辦法把父母哄回來。小禾慫恿品學兼優的小魚考了個59分,結果不但被爸爸(江洪飾)罵了一頓,還極有可能令小魚失去參加縣里組織的「六一親情行」、到城市看望父母的活動機會。小魚跟小禾吵了一架,病了一場。小禾自責不已。這時,小魚的筆友「豬豬」的媽媽--一位沙畫家,從深圳來找小魚,她帶來了關於城市女孩豬豬的煩惱,也帶來了兄妹倆父母在深圳的一段工作視頻。兄妹倆內心觸動。小禾的同學李珊珊同樣想獲得六一親情行的名額,她的爸爸也在深圳工作,幾年沒有回家了。根據規則,親情行將根據拉拉渡船賽的名次來分配名額,名次越靠前,機會越多。這一天,陽光明媚,孩子們在同一條船,同一條心拉拉渡船賽上奮力拚 。
電影《指尖太陽》
7. 《馬東的假期》
劇情簡介:馬東住在湘中山區,父親去了省城打工,母親的猝然去世讓他生活失去了支柱。單身的儺戲演員老鍾叔以拜師為條件監護馬東,馬東卻一直和老鍾叔鬧別扭。馬東去省城找父親,尋父路上,馬東和老鍾叔歷經艱苦,碰見各式各樣的人與事,而父親馬福貴卻閉門不見。原來,他早已和馬東的母親離婚。父親找不到了。馬東一招一式地習練著儺戲,他要自己長大。
電影《馬東的假期》
8. 《小等》
劇情簡介:由貴州省文聯、湄潭縣委宣傳部、貴州省電影家協會聯合拍攝的電影《小等》於2011年8月8日在風景秀美的湄潭縣開機。該電影劇本是根據貴州省青年作家肖勤創作的優秀中篇小說《暖》改編,由中央電視台著名導演朱一民執導。講述了十二歲的山村女孩小等的故事,其父母為偷生男孩而外出打工,孤獨卻堅強的小等在家照顧著患病的奶奶,里里外外全家的重擔都挑在她瘦弱的肩膀上。
電影《小等》
9. 《媽媽的手套》
劇情簡介:《媽媽的手套》是一部以農村留守兒童為題材的主旋律電影。該片以進城打工的母親給孩子留下的一副手套為主線,講述了留守兒童華子和妹妹秀秀等一群山村孩子的學習、生活和情感故事。影片通過這對留守兒童的獨特視角與生活經歷,向觀眾展現這對留守兒童之間的兄妹親情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幫助,呼喚整個社會關注和幫助留守兒童和進城務工人員兩個獨特的社會群體。
電影《媽媽的手套》
10. 《車費》
劇情簡介:故事發生在西北一個貧困的小山村,由於村中男女常年在廣東東莞打工,只留下老人與孩子。於是,去東莞看望他們在那裡打工的父母,便成了孩子們最大的夢想。暑假到了,孩子王大毛受臨村孩子的影響決定租車去看他們在外打工的父母,他的這一提議得到了春穗等留守孩子的響應。大毛去找村裡開磚廠的胡老闆租車,卻被告之,跑一趟東莞光成本最少要花兩千元。大毛便發動村裡的留守孩子湊份子,每人交一百元車費,故事圍繞這100元的故事展開。
電影《車費》
4. 電影新天生一對高清百度影音在線下載
電影《新天生一對》是一部充滿趣味和溫馨情感的喜劇作品。故事講述了一個意外交換了身份的富家公子和農村女孩,兩人如何在困境中找到真愛的故事。影片中的角色個性鮮明,情節曲折有趣,令人捧腹大笑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溫情脈脈的情感糾葛。
電影中,主角們的對白機智幽默,台詞設計巧妙,使得整個故事更加生動有趣。同時,影片的畫面精美,特效出色,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配樂恰到好處,既烘託了影片的氣氛,又為觀眾帶來了聽覺上的享受。
《新天生一對》是一部適合全家人觀看的電影,無論是年輕人還是中老年人,都能從中找到共鳴。它不僅僅是一部喜劇電影,更是一部關於成長、勇氣和愛的電影。影片通過幽默的方式,展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和包容,傳遞了積極向上的價值觀。
如果你喜歡喜劇電影,想要尋找一部輕松愉快的作品,那麼《新天生一對》絕對值得一看。這部電影不僅能夠讓你開懷大笑,還能讓你在歡笑中感受到人間的溫情。相信這部電影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觀影體驗。
如果你想在線觀看這部電影,可以訪問以下網址:http://www.hotqvod.com/html/1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