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斯皮爾伯格執導的電影《拯救大兵瑞恩》!請指教!!!
這部影片主要是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百萬大軍登陸諾曼底時,米勒上尉率領一支8人的小分隊深入敵後,去尋找空降部隊的一名士兵詹姆斯•瑞恩。因為他是家中四兄弟中的老小,他的三個哥哥都已相繼陣亡。馬歇爾將軍怕這顆獨苗再出意外,使傷心的母親絕望,於是做出不惜一切代價將這唯一的兒子送還母親身邊的決定。8 人冒著生命危險去尋找一個不知生死的人,迎接他們的將是戰火的洗禮和生命價值的重新認識。拯救的旅程也是一條通往死亡之路,人性在戰爭中受到考驗……
拯救大兵瑞恩》影評~!
一、 結構分析(系表)
開端部
1、 開場 老瑞恩帶著一家人來到米勒上校的墳前
2、 俄馬哈搶灘成功
發展部
總部收到瑞恩家三兄弟犧牲的消息,上校決定拯救瑞恩家的小兒子——詹姆斯·瑞恩;
米勒一行人雨中協助同盟破敵,卡帕佐死;
錯認他人為詹姆斯·瑞恩
在途中休息兩小時,米勒和手下暗夜聊天
第二天繼續前行,得知瑞恩在蘭姆勒;
又一次小規模戰斗,魏德死;
放掉德國俘虜;
找到大兵瑞恩,米勒告訴他來意。
高潮部
米勒一行人決定不走,幫助瑞恩保住橋,等待救援。
整個戰役
結尾部
米勒死,臨死叮嚀瑞恩要好好活下去。
尾聲
老瑞恩在米勒墳前對他訴說自己的生活。
二、 人物分析
瑞恩——瑞恩並不是一個功能性人物,但是他卻是一種象徵。是勝利的象徵,他對於米勒一行人意味著任務的終結,對美國意味著國家人性化、人權化、民主化的象徵。他從簡單的符號人物,變成了一個具有深遠意義且空泛的標志。但劇本賦予他的卻很少,他只是一個二等兵、沒有比別人更多的勇氣、戰績和故事,是一個普通的,年少輕狂,擁有拳拳報國心的男子。這就更引發人們對這次任務的思考,思考它是否值得,是否勞師動眾、是否像劇中米勒一行人所議論的:只是因為他有三個同樣驍勇,戰死沙場的兄弟嗎?只是因為怕他的媽媽傷心嗎?試問:誰沒有父母?誰的死對於家人又是一件好事呢?憑什麼他能享受到這樣的幸運待遇?憑什麼要為他去浪費那些珍貴的軍用物資呢?難道只是為了美國的那些小小的虛榮心?為了高呼民主,人權嗎?米勒說過:「為了一項任務,死掉兩三個人是值得的,但是可以換取二十、三十、甚至成百上千人的姓名。這樣死是值得的。」但是為了區區一個二等兵瑞恩,卻死了三條人命,這看起來並不值得。但是幸好我們的瑞恩是個視死如歸的硬漢,試想:如果他只是個軟弱怕死的孬種,這次任務還是否具備他的意義?還是否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呢?瑞恩只是美國人概念中的士兵群像,是他們憧憬的士兵的形象,是他們心目中的英雄,至少值得用生命去換取的人,是一個理想化的士兵。是弘揚英雄主義的一個最好的典範。他的形象不見的高大,但是平凡中卻顯出不平凡,並不需要多少另類,也足以謳歌美國兵士對國家的忠誠、對信仰的致死不逾。另外:瑞恩有一個完美的家庭,兒孫成群,看上去他真地按照米勒說的那樣,「好好地活下去」,但是他的家庭美滿與墳冢排列整齊的白色墓碑相比是最大的反差;以至於在影片的結尾,瑞恩不禁問自己的太太:「我是不是一個好人?」這是發自本源的一種疑問?他確實使得很多人為他而死,雖然他是無辜的,他是不知情的,但是在無形中,他背上了一個包袱,三條人命的包袱,這是國家賦予它的,是生活賦予它的。他必須被動接受,比起那些死去的人,瑞恩活得艱難許多,他雖然活著,但是永遠不能放下包袱輕松的活著,他的生命不掌握在自己手裡,他是為國家、為責任、為了三條人命活著,甚至為了米勒臨死的那句話活著;戰爭中,他的生命掌握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中,聽天由命;戰爭結束了,他的生命掌握在強烈的責任感里,身不由己。瑞恩沒有自由,他不能掌握自己的生死,這是他極度可悲的一面。戰爭泯滅人性,只要踏在戰爭邊沿,或者涉足其中的人,從那天起,生死就永遠不屬於自己,就永遠要背負著包袱沉重地走下去。這是戰爭帶給人們最深刻最可怕的痛楚。
厄本——厄本在多數人眼中是個孬種的形象,在他的反襯下,米勒一行的其他人顯得如此的高大偉岸;但是厄本只是個小小的翻譯官,從來沒有參加過戰斗,在他眼裡,面對敵人,他並不確切知道什麼是仇恨,並不知道應該沖上去將他的頭顱打爆。他只是一個大多數百姓的象徵,他只是個平凡普通的人。他表現出的躲閃,懦弱、不敢面對死亡、不敢沖出重圍挽救同盟……這一切都是人之常情,是一個普通人面對戰爭的態度。在普通人眼裡,面對戰場上的血腥,躲閃逃跑是第一個念頭,手無縛雞之力的人,怎麼可能神話般地沖上去將敵軍的頭顱打爆呢?這里片子想告訴我們,不是誰拿起槍都能獨當一面,不是誰面對敵人就能英勇在前,這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削土豆皮那樣簡單的事情。戰士都是英雄,他們都是超人,從肢體的力量,到心理的承受力,方方面面都不是一般人能及的。也從一個側面告訴觀眾,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面對那些逃跑怯懦的士兵,也應該給予一些理解,畢竟在死亡面前,真正能夠做到視死如歸的人實在是微乎其微。但厄本也有另一面,他在最後槍殺了害死梅利西的德國士兵,在最後一個鏡頭里,他手握長槍,從硝煙中走來。這個形象簡直就是在謳歌他就是英雄,他才是最後的勝利者,他沒有死,沒有傷亡,他還替同伴報了仇,他才是值得歌頌的人,他才是最偉大的人。我想,這也是對高級官員的一種諷刺。畢竟他們才是最終活下來授勛的人,他們肩膀上的每一顆星都是用無數的戰士鮮血換來的,他們在享受美饌佳餚的時候,因為他而死去的戰士卻在地下嗚音哭泣,這是一個小小的諷刺,對高層,對那些腆著碩大啤酒肚,晃悠著一身肥油,享受著和平帶個他們的高薪、厚祿、美女、香車的日子,但是誰有知道在殺場上,他們是否在敵人面前哭泣,是否高歌自己的國家總統該死,在敵人面前投降,給敵軍舔屁股呢?
米勒——無疑,他是一個英雄。在美國人眼裡,英雄的種類很多,只要是涉及「拯救」的,都是英雄。他們不一定十分高大,不一定作出很多豐功偉績,但是起碼要獨擋一方,起碼要聰明睿智。但是伴隨著英雄的往往是災難,沒有災難哪兒會有英雄呢?這就好比哪裡有反抗,哪裡就往往有壓迫。米勒是英雄,但是英雄卻死了。卻帶領著同伴兄弟去送死,難道英雄連保護自己的能力都沒有嗎?這未必要求太高,畢竟英雄不是超人,英雄也是有血有肉有心有肺的真人,他們也會有喜怒哀樂,也會有七情六慾,不是神仙。米勒顫抖的手告訴我們,他和普通人一樣,也會受到疾病的困擾,也會痛;在兄弟死去之後,他躲在廢墟上偷偷地哭,泣不成聲,這也告訴我們,米勒是個有感情的人。這些細節無疑讓英雄這個鋼鐵之軀更加貼近平凡的人。英雄並不是高處不勝寒的稀罕物件;同伴問起他為什麼要這么拚命的時候,他不是說:「我是為了國家」「為了家園」或者什麼其它的讓地球人聽著都覺得虛假的理由。他為的是早一天見到自己的妻子,和她團圓,「每殺一個人,這就意味著離家又遠了」仔細想來,確實如此,敵人永遠不可能完全殲滅,只能是越殺越多,無窮無盡。在米勒眼裡戰爭並不像一場瘟疫,人慢慢一點一點死去,等到最後一個人死掉,戰爭就結束了;在他眼裡戰爭是一場大火,越是煽動就越厲害,越蔓延,不斷死去的人,總會引發更多的戰爭,引發更多的人死去。這又告訴我們,英雄並不是好戰者,發動戰爭的都不是真正的英雄。英雄應該學會怎麼樣去平息戰爭,不讓更多的人死去。從概念化的英雄,到了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具體的英雄,影片無疑將米勒的多面性展現在我們的面前。但是這里也有不少概念化的成分,比如:「不救兒童」無疑,這是英雄米勒冷酷理智的一面,他經驗豐富知道這樣做的後果,這和後面的為朋友哭泣是一種對比,但是卻顯得非常刻意。
魏德——在魏德身上充滿了人文關懷。他是一個戰地醫生,既是戰士又是醫生,他可以在醫療條件極其惡劣的情況下為病人縫合,竭力挽救他們的生命。他對生命的態度和米勒一行的其他人都不相同。在開端部里,他的出場是在幫一名士兵止血,但是一枚飛彈襲來,士兵當場死亡。「為什麼不給我個機會救他」飛彈就在他身邊滑過,在那一瞬間,他表現出來的是一種不同常人的生氣,一種憤恨,這不能僅僅概念化地說成是醫生的一種天職,但是影片卻讓觀眾感覺到了這種刻意。在卡帕佐中搶躺在雨中的時候,他不顧生命危險要沖上去,只是為了看清卡上在哪兒?這種行為,無疑是英雄主義的,無疑是誇大的,是脫離現實的,有些符號化;但是另一方面,在暗夜中,他替卡帕佐抄寫信件、講述自己兒童時代和母親的情感經歷,卻又覺得這個人物並不是高不可攀,也有自己的具體情感,不十分概念化。但情感上過於片面,對職業的熱愛,對朋友的關懷。甚至到最後,他看到夥伴們當著傘兵的面玩弄識別牌,過去組織的時候,也只是讓觀眾覺得,他是個很善解人意,極度善良的人,但正是這個有些符號化,有些理想化的人物,在他死時,卻感動得我落淚了。他的死真正讓我覺得生命的淡薄和脆弱,身為醫生的人卻不能挽救自己的生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去死,完全無能為力。死的時候他一個勁兒地喊著「媽媽,媽媽」。那是一種最本源的做法,是一種本能的表現。這樣的情感沖擊,又讓人覺得他並不十分符號化,片子將魏德善解人意,善良淳厚的一面渲染到了及至,並且加以美化,使他變成了一個塑像人物。但卻能讓人感動,讓人覺得完美卻真實可信。
梅利西——相比魏德,猶太人梅利西也是如此。片子著重渲染,他作為一個猶太人對德國法西斯的憤恨。在坑道里,他拿著德國陣亡士兵的刀說:「它曾經是希特勒青年團的小刀,現在是猶太麵包刀」。說完這話,就坐在哪兒哽咽起來。這也不覺刻意,苦難深重的猶太人,手握著敵人的刀,作為一個戰利品,成就感馬上引起了一種悲痛的感覺,不用更多的語言交待,就能深深體會他曾經受的苦,和一種民族責任心。在德國俘虜隊伍旁,他拿著自己的識別牌,炫耀著:「我是猶太人,我是猶太人!」那是一種驕傲,一種挑釁。實際上也是可悲的,可憐的。德國人並不能聽懂他的語言,他這樣做只是得到自己的一種寬慰,死去的猶太人不可能復活,他的傷痛也永遠在心中烙下痕跡。這更增添了無數的辛酸和無奈。也告訴人們戰爭的極度殘酷。
三、 中心思想
(一) 米勒的七次手抖
第一次:米勒的出場就是從他的手開始,一雙顫抖的手,握著水壺;
第二次:俄馬哈搶灘成功後,手顫抖著拿水壺;
第三次:暗夜中兩小時的等待,手顫抖著拿水杯;
第四次:暗夜中兩小時的等待,談到卡帕佐,手顫抖。
第五次:得知瑞恩在蘭姆勒,手顫抖著拿指南針;
第六次:魏德死後,米勒躲在岩石後哭泣,手顫抖著拿著卡帕佐的信。
第七次:等待敵軍坦克車,和瑞恩談天前,手顫抖謊稱在為音樂打拍子。
米勒的顫抖表現的是對戰爭的態度,是一種精神的緊張,也同樣是一種情緒的宣洩。他害怕、痛苦、緊張的時候手都會顫抖。影片藉助米勒手的顫抖表現他情緒的變化,但是在外部看來,他面對一切的一切都那麼泰然自若,甚至連他的身世都是個謎。但實際上,他只是個平凡得不能在平凡的高中老師,和普通人一樣,也希望早日能看到自己的妻子,能和她團聚。並不是像他表現出來的那樣冷靜和理智。面對死亡他有自己的看法,他是一個隊伍的首領,有著比別人更多的對死亡的冷靜。他變得冷漠,是戰爭改變了他。
(二) 米勒的無聲世界
片中,米勒常會進入無聲的世界。炸彈在他身後爆炸的時候,耳朵會有短暫的失聰現象。在開端部里——
第一次無聲的世界:米勒從海灘的血泊中爬出,炸彈在他身後爆炸。他進入了無聲的世界,他眼前呈現出——
1、 一名癱軟哭泣的士兵;
2、 三個被彈葯引著的士兵;
3、 斷了一隻臂膀的士兵,在屍體中尋找被炸斷的手臂,用另一隻手撿出那隻手臂;
4、 幾個燃燒著的士兵,在海灘上奔跑逃命;
5、 一個對他大聲喊叫的士兵。
第二次無聲的世界:米勒拖著負傷布格,炸彈在他身後引爆,他又一次進入無聲的世界,恢復聽力之後,再一次托起布格,他已經只剩下上半身了。
在結尾部——
第三次無聲的世界:橋頭,炸彈在米勒身後引爆,這一次他長時間進入了無聲世界,看到了瑞恩的哭泣,看到了兵士的大聲喊叫,看到了霍威的死,看到了近旁的手槍。
在開端部,這種手法很像《黑鏡頭》裡面呈現的——平面的、瞬間的切割了戰爭。第一次無聲世界,哭泣的士兵——這象徵著一種對戰爭的恐懼,槍林彈雨中,不能自控地坐在地上哭泣,不知所措;斷了手臂的士兵,用另一隻手在屍體中尋找失去的手臂。提起它像提著自己的背包一樣,那並不像是自己肢體的一部分,而單純是個物件。戰爭帶給人們的遠遠超過肢體上的痛楚,這完全是一種本能的表現,他脫離了理智,比起沉重的精神枷鎖,肢體的疼痛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米勒死前無聲的世界中,看到了瑞恩的哭和同伴的死,但是更多的是看到了身邊的槍。他只是本能地去拾起那把槍,在他完全喪失了行為能力的時候——沒有多餘力量去思考、去分析,這種行為也是出於一種本能。他站起來去拿槍,中彈後,癱在地上,還不停地瞄準正駛向他的坦克車,戰爭把人性都改變了,攻擊敵人變成了一種本能。
(三) 死在米勒身邊的七個人
在開端部
1、 頭盔胸部中彈的戰士
2、 104醫隊戰士,胃部被打穿,內臟在體外;
3、 被炸掉下半身的布格
4、 坑道里身邊的通訊員;
5、 坑道里腦部中兩槍的戰士。
這中慘烈的場面在米勒看來司空見慣,他的士兵就在自己身邊死去,橫屍遍野、血流成河,內臟橫在屍體旁邊、子彈打穿頭顱,他依然往前沖,並不傷心,留戀或者懼怕。這除了表現戰爭的殘酷外,還從一個側面表現了米勒那「94」個兵士的死,帶給他的是一種對生命透徹的看法,變成了視死如歸。他曾對厄本說:「我怕我活不到堵住累計到一千,還是五百吧。」對生命,他知道他隨時可能死去,所以當他死的時候才顯得那是意料之中,沒有多餘的痛苦,像個活人一樣坐在那兒死去,沒有了大喊大叫也沒有淚流滿面,沒有恐懼沒有一切留戀,靜靜地死去。
B. 奇跡男孩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奇跡男孩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周六,我和表弟一起去看電影《奇跡男孩》。《奇跡男孩》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小男孩奧吉長著一張醜陋的臉,看起來像鬼。為了保護他,父母讓他在家中度過了童年,不讓他去上小學,平時也不出門。後來,父母決定讓他去上中學。他每天戴著頭盔去上學,學校里,很多同學都嘲笑他,排斥他,孤立他。他感到十分孤獨、困惑、害怕。但是,在家人、朋友的關愛和鼓勵下,奧吉摘下了頭盔,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這部電影中,我最關注的是那個頭盔。當奧吉戴上頭盔時,他感覺與外界隔離了,所有的孤獨、害怕都不見了。所以,奧百每天戴著它去上學,把它當成了保護自己的屏障。後來,奧吉變得堅強、樂觀,慢慢地不再封閉自己。最後他把頭盔摘了下來,不再隔絕自己,打開了心扉,擁抱了世界。這個世界也熱烈真誠地擁抱了他。
在成長的過程中,每一個人都會有困惑和害怕。在那個時候,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擁有一頂頭盔,戴上它,便擁有一個與世隔絕的世界,不再困惑,不再害怕。
二年級的時候,我做了一件錯事,被余老師摘了紅領巾。她說:「你沒有資格戴紅領巾上學。」當天,我心情沉重地回了家,我害怕明天上學時被人嘲笑、譏諷。第二天,媽媽陪我去上學,她說:「你只能面對這件事,不能逃避。」那時,我真想有個頭盔,戴上它,害怕就煙消雲散了。可到了校門口,根本沒有注意我。我敬完禮,一溜煙跑到教室。真是虛驚一場。
奧吉的頭盔看上去那美好,可是,這頭盔把我們與世隔絕。我們得摘下頭盔,去面對生活,擁抱世界,這樣,我們也會得到世界的擁抱。
一個月前,我和同學們一起觀看了《奇跡男孩》。這部影片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小男孩奧吉先天臉部畸形,做了27次手術才能正常呼吸,才能聽見聲音,看見東西,但外表依舊畸形。他十歲才第一次進入學校,他不尋常的長相卻讓同學們排斥他、嘲笑他。在家人的支持與關愛下,奧吉憑借勇氣、善良、聰敏,讓所有人對他改變了看法,最終成長為大家心目中不可思議的奇跡。
友誼
電影中奧吉的第一個朋友是傑克·威爾。傑克一開始是校長讓他和奧吉相處的,但與他成為朋友後,他自己也主動想幫助他、保護他。可是,傑克不經意間開的一個小玩笑卻傷了奧吉的心:「如果我的臉像他那樣,我一定跳樓。」後來,他向奧吉請求了原諒,和女孩米歇爾,一起成為了奧吉最好的朋友。我感覺到了濃濃的友情伴隨著奧吉。
尊重
人需要別人的尊重,也需要自尊。奧吉的家人非常尊重他,同學們卻對他很不友好。他在學校里非常自卑。後來,在家人的開導下,他對傑克說出了這句話,當傑克問他有沒有想過整容的時候:「這就是我整完的樣子。我可是拼了命才讓自己這么帥的。」這時,他已經勇敢地踏出了第一步,他開始愛上自己,愛上外面的世界。
愛
奧吉的媽媽說:「你不醜。我們每個人臉上都有印記,比如我的皺紋,它們就像地圖,告訴別人我去過哪兒,經歷過什麼。相比外表,只有內心才會指引通往未來道路的方向。」他的爸爸說:「你天生與眾不同,不需躲躲藏藏。」「你不一定喜歡,但是我超愛,因為那是我兒子的臉。」
主人公奧吉,命運對他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但愛讓生命化為不可思議的奇跡。
「真正的友誼從來不會平靜無波。」賽維涅夫人說過。
「友情是值得捍衛的。」當我聽到圖始曼校長說出這句話時,心中是怎樣的一種震驚!的確,友情是值得捍衛的。我相信,當你的真心朋友聽到你被侮辱時,心裡一定不會好受。傑克·威爾亦是如此,當他聽到奧吉被人說成是怪物時,絲毫沒有猶豫,一個箭步沖上去,將那個人教訓了一番——這,就是那友誼之火在燃燒啊。
爸爸媽媽常對我說:「真摯的友情是靠時間打磨出來的,知心的朋友是靠不斷磨合而產生的,世上沒有哪一段友情是一帆風順的。」從前,我很不以為然,直到看完《奇跡男孩》,我才逐漸領悟了這句話的真諦——傑克與奧吉的友誼不正是如此嗎?一開始,傑克和奧吉做朋友只是出於同情他,這種感情並不平等。但隨著他們一天一天的相處,傑克也漸漸感受到了奧吉的人格魅力,他的樂觀、聰慧與幽默,吸引了傑克……最後,他們在經歷了一次嚴重的誤解後,又盡棄前嫌,和好如初。友誼之火,在他們心間熊熊燃燒了起來。這讓我不禁想起了我與好友之間那一件件往事——我們也曾鬧過矛盾、也曾橫眉冷對、也曾「拔刀相向」,友誼之火也曾在我們心間熄滅過,但就如爸爸媽媽說的那樣,真摯的友情是需要歷煉,需要時間的沉澱、需要兩顆相互包容的心……於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摩擦後,友誼之火終於也在我和好友的心間重新燃燒了起來……
巴金曾說過:「友誼在我過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盞明燈,照徹了我的靈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點點光彩。」我覺得友誼不僅具有光彩,她有時更像一把火,燃燒在朋友心間,因溫暖而感動,因感動而珍貴。
故事裡的奧吉是個面部畸形的10歲男孩。他一出生就做了27次手術,只是為了讓他能像普通人一樣呼吸生活。然而他的面容還是會讓初見他的人感到害怕。
奧吉雖然長得不好看,但他非常聰明,尤其對科學感興趣。因為相貌的原因,他10歲前都在家學習,避免出門。這一年,他媽媽覺得是時候做一些改變,該送他去學校上學了。
第一次進入學校,他害怕看到同學們異樣的眼神,所以總是低著頭。不過很快他就在班上交到了第一個好朋友,Jack。Jack給了奧吉很多陪伴,他倆一起上課,一起在餐廳午餐。放學後,奧吉也會邀請Jack到自己家玩。
很快,萬聖節來了。這是奧吉最喜歡的節日。因為這天小朋友們都帶著面具,奧吉當然也不例外。就在他進入班級的時候,他聽到Jack正在和其他同學聊天,說並不是真心想跟他做朋友。
奧吉很傷心,開始抗拒上學,想重新躲回自己孤單的小小世界。媽媽安慰他說,「只要堅持下去,一定會交到真正的好朋友。」奧吉勇敢地回到學校,在之後的學習中不僅收獲了知識,也最終獲得了許多真正的好朋友。學年結束,他甚至得到了校長的表彰。
我在學校的生活也與奧吉有相似的境遇。有喜歡我的同學,也有不喜歡我的同學。有開心的時候,也有不開心的時候。上學期末,我失去了一些朋友。但我覺得自己並沒有做錯什麼。雖然失去朋友讓我覺得孤單和傷心,但我也會像奧吉一樣堅持下去,更加的寬容,更加的體諒和接納別人。
我想,新的學期一定會收獲新的朋友的。
寒假看了電影《奇跡男孩》。影片的主人公是一個叫普米的男孩,生來很醜,就像一個被嚴重燒傷的人,但成績很優秀,尤其是理科班。
普米有勇氣在父母的鼓勵下入學,但只要別人總是當眾對普米指指點點,低著頭說話,班裡很多同學就不跟他玩,甚至一個人吃飯。普米感到孤獨和悲傷,回家時總是發脾氣。
後來有個同學陪他玩,但其實那個同學另有目的,是為了他的經濟資助。普米在萬聖節的時候看透了,普米失望地和他分手了。後來,一個正直的小女孩怨恨別人因為她的長相而排斥普米,主動和普米交朋友。拿到獎學金的男生後來後悔了。他覺得自己不應該嘲笑自己是.的好朋友。事實上,他和普米在一起很開心,也很有收獲。最後拿到獎學金的男生向普米道歉,他們又和好了。
有一天,班裡一個富二代把普米從合影里刪了,說普米不應該在這個世界上。普米覺得很委屈。拿助學金的男生幫普米發泄怒火,打富二代,面臨被開除的危險。後來,剛校長知道情況後,他還無辜地把助學金男孩帶走了。
有一次郊遊,普米被社會青年嘲笑,有學問的男生和富二代把社會青年打得落花流水。
最終,普米獲得了學校授予的最具影響力人物的稱號。
通過這部電影,我了解到,外表給人的第一印象,內心的知識、文化、道德、才華才是最重要、最持久的。
「上帝為你關了門,又為你打開一扇窗。」凡事都存在兩面性,我們才不能以膚淺的目光,評價一個人的內在。
這是個男孩的故事。講述了一個面容有缺陷,從出生就註定與眾不同的男孩——奧吉。他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有父母的疼愛,姐姐的關愛。可能是上天對他的彌補吧。他知識淵博,一點就通,是個聰明的孩子。
在奧吉上學的第一天,他受到了人人目光「凝視」的待遇。哦!幼小的他是多麼艱難,多麼自卑!面容不同不是他的錯,他不該遭受這種待遇。做為一個旁觀者,我最多隻能理解他,同情他。可奧吉不同,他的成長是註定要學會面對人們的非議。他很堅強,這是我最佩服他的一點,他沒有被生活的不公所擊敗,他學會了面對,學會了克服。
人人都會成長,奧吉也不例外。在他黑色的生活中,傑克是他的第一個朋友,雖然這段友誼一波三折,中間因一些小事鬧得不愉快,但他們最後還是消除誤會,重回於好。友誼是一面牆,它存在兩面性,就如傑克從一開始的不自願交好,到最後的自願交好。在傑克與奧傑打破這堵牆時,他們也更好地了解對方,友誼更加堅固。
看一個人,永遠不要只記住你對他的第一印象。也許,你看到的只是他的一面,沒有看到他的全面。除外,你也不能因天生的殘缺而自卑,樂觀一點,你要相信:你越不同,你越獨一無二。
這個男孩是個奇跡,他的人生註定不平靜,只願千千萬萬的人不因小節失大節;不因一時外在,不看一個人的內在。
請不要以戴色的目光看一個人。在這個大千世界裡,人人都有缺點,都有優點,請放大你的視野,以全新的目光看待每一個人。你是世界的獨一無二,更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片名叫作《奇跡男孩》,它非常好看。接下來,請允許我向你介紹一下這部影片。
當他小學五年級時,奧吉進入父母為他精心挑選的學校上學。在這里,奧吉將與校長、老師以及性格迥異的同學相處,他不尋常的外表讓他成為同學們討論的焦點,並終日受到嘲笑和排斥,就連好不容易交到的新朋友也似乎不太值得信任。幸運的是,在成長過程中,奧吉的父母、姐姐一直是他最堅強的後盾,在他們的支持與關愛下,奧吉憑借自身的勇氣、善良、聰敏影響激勵了許多身邊的人,並收獲了友誼、尊重與愛,最終成長為大家心目中的不可思議的「奇跡」。
劇情主要是講述了小主人公奧吉因為天生的面部缺陷,而讓他感到非常的自悲。奧吉也曾經責怪過那些嘲笑他的同學,也責怪過爸爸和媽媽為什麼要把他從肚子里生出來,但是,最後他在一些朋友、姐姐、校長、老師、爸爸和媽媽的無數次勸告和幫助中,奧吉終於重拾信心面對生活的故事。
這聽起來是不是很老套?
但是也就是這樣一部沒有任何特效的電影博得了觀眾的認可。外貌真的決定了一切嗎?決定了一個人他是好是壞?決定了他是不是一個怪物?
況且白雪公主裡面的皇後,長得當然是十分美麗,那麼她的心呢?是不是和她的長相一樣?
答案當然是「不」!
當我看到奧吉幻想著自己是一個凱旋歸來的宇航員,大家都搶著跟他握手時,再對比一下現實,這時我已經被深深的感動了,每個人在特殊環境下都會有妄想症。
其實,奧吉的朋友也挺多的,他們給奧吉的鼓勵也是至關重要的!
通過看這部電影,我明白了外表不重要,重要的是心靈一定要美!
記住,每個人都不一樣,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奇跡!
堅持下去,也許就能創造奇跡。
《奇跡男孩》講述了一個溫暖千萬家庭的成長故事。10歲的奧吉天生臉部畸形,此前一直在家中和媽媽自學。當他小學五年級時,奧吉進入父母為他精心挑選的學校上學。在這里,奧吉將與校長、老師以及性格迥異的同學相處,他不尋常的外表讓他成為同學們討論的焦點,也給他的校園生活帶來了不少難題。幸運的是,在成長過程中,奧吉的父母、姐姐一直是他最堅強的後盾,在他們的支持與關愛下,奧吉憑借自身的勇氣、善良、聰敏影響激勵了許多身邊的人,並收獲了友誼、尊重與愛,最終成長為大家心目中的不可思議的「奇跡」。
在觀影之前,一行人都認為,《奇跡男孩》應該是一部緊張刺激的奇幻片。但它不是,甚至裡面的故事,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盡管如此,這部電影卻用這一個個平凡的故事,構建了一個不平凡的奇跡。這是多麼難以想像,一個年僅10歲的孩子,因為面部畸形而被同學嘲笑、諷刺,甚至受到了無限的排擠和背叛,那些充滿惡意的眼神,一個孩子怎麼能承受?可奧吉不一樣,他堅持了。他有最美好的家庭,又收獲了朋友,贏得了學院最高榮譽的徽章。當他站在台上領取徽章,望著台下為他歡呼的人們,我不禁為他曾經的經歷作了對比。那些充滿惡意的眼神,就在時間的推移下慢慢變化,直到充滿了鼓勵、贊許。小小的奧吉,創造了一個奇跡。用他的善良、朴實、正義。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無故他的面容如何,堅持下去,也許能創造奇跡。
鏡頭定格在這一幕:一個面部有缺陷的小男孩站在大舞台上,脖子上還掛著一枚金燦燦的獎牌,正裂著嘴朝觀眾們笑。他就是這部電影的主角了--奧吉,他是個長的與眾不同的小男孩,為此受到了許多的嘲笑和欺凌,那他就自暴自棄了嗎?不,他沒有,他在家人和老師們的關懷和鼓勵下,最終找回了自信,並用自己的行動交到了許多好朋友,最後他還拿到了一枚獎牌。
記得電影中奧吉老師說的一句話,在正確和善良中做選擇,我會選擇善良」,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影片中奧吉的爸爸媽媽和姐姐也是因為善良,對奧吉的影響是最大的。媽媽為了他的成長放棄自己的事業,在家裡親自照顧奧吉,教導奧吉看待事情要用心,而不是看外貌。爸爸告訴奧吉他是非常的愛作文他的,會一直做他的堅強後盾。姐姐雖然有時候有點失落,因為爸爸媽媽的愛有時被奧吉給搶走了,但還是愛這個弟弟的。正是有他們善良的付出,讓奧吉學會勇敢、自信的面對自己的缺陷,讓奧吉也學會了善良。影片中,也就因為奧吉的善良,有一些人開始接觸奧吉,他們逐漸發現奧吉並不是他們想像中的樣子,奧吉很幽默,很樂觀,最終他們都成為了好朋友。為此我也要做個善良的人,對自己、對他人都要善良。
這讓我想起以前老家村子裡的啞巴姐姐,雖然她從一生下來就不能說話,但她每天笑著面對生活。當別人有需要幫忙時,她都第一時間到,做力所能及之事,也正因為她的善良贏得了大家的尊重。
我想,只有你快樂面對每一天,才會獲得成功,創造出一個奇跡。
《奇跡男孩》這部電影一看預告就知道整部劇走向的電影,但是我依然願意去電影院去靜靜地感受它的美好。
小男孩的一家、小男孩的朋友、小男孩的校長,所有出場的人物幾乎都是那麼的可愛、正義、富有同情心以及美好。就連所謂的壞人物也只是匆匆過場,主旋律依然是平淡生活中的美好。
許多人都說它寫的太美好太平淡了,不好看。
那麼,我想說。很多人平淡一生,卻已然覺得傾盡全力拚命努力才能生活下去了。
所謂的平淡人生,卻每天都有很多瑣碎的麻煩、令人厭煩的話語、令人痛苦的現實。少年天馬行空的煩惱,中年鬱郁不得志的壓抑,老年天不遂人願的痛苦。我們雖然活的像螻蟻那樣細小平凡,但是每天都在面對細碎的BUG斗爭啊,時間長了,總有一些BUG我們無法修復,總有一些BUG我們無力再承擔。這就是我們平淡的一生啊,無奈之餘,捫心自問,你能依然不忘初心努力有愛地富有同理心地美好地生活下去嗎?
再看看電影中,那面牆上的27次手術的標識,那是代表著怎樣堅強的父母與孩子啊;小男孩面對這么多遭遇依然性格如此幽默風趣可愛,這說明父母、姐姐平時對他的愛以及他有多堅強多令人憐惜啊;姐姐面對問題理智有愛又有掙扎的做法,讓人敬佩。
人們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而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有愛又有趣的靈魂讓人動容~它給予每天面對小BUG的我們以慰藉、溫暖以及勇氣。我們不一定會感動地留下眼淚,但也許我們會眼眶微熱,心頭暖暖。
這個電影講述了一個面部缺陷的小男孩——奧吉。母親從小就在家教導他,五年級時他終於有機會進入普通學校學習。剛進入學校的奧吉,因為自己的長相受到同學們的嘲笑和欺負,但是在家長和好朋友的幫助下,他終於找到了自信,並且用自己的行動改變了其他人的看法。
孔子曾經說:不以言取人,不以貌取人。在孔子的弟子中,其中有一個名叫宰我的,能說會道,妙語連珠,孔子很喜歡他。另一個弟子,名叫子羽,子羽的體態和樣貌十分醜陋,可他很想要侍奉孔子,孔子認為他品格低下,不會成才。但時間一久,便真相大白了。宰我十分懶惰,白天不聽講,躺在床上睡大覺,而子羽,卻致力於修身實踐,處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
像這樣的例子,在當今生活中也是數不勝數。
在我帶著妹妹出去玩的那一次,我們在路邊看到了一個正在乞討的老爺爺,這位老爺爺的頭發已經有些發白,飽經滄桑的臉上布滿了皺紋,看起來瘦骨嶙峋,虛弱不堪。他在向路人請求給點水喝,但人們連看都不看他一眼。
一個開著豪車的人路過這里,他用充滿嫌棄的眼神看了那老人一眼,將自己快要喝完的礦泉水瓶子隨手扔給了他。不遠處,有一個小女孩也在乞討,她看到這一幕後,連忙走了過來,一把奪過老人手中僅剩不多水的瓶子,用自己剛剛乞討來的錢,給老人買了一瓶新的礦泉水。老人那張滿是皺紋的臉上,立刻露出了甜蜜的微笑。那位乞丐女孩雖然地位不如他,長相不如他,但卻有著一顆,他此生都比不上的善良之心。外表美不是真正的美,內心美才是真正的美。
善良一點,用心去看每一個人!
今天,我們要到多功能廳觀看電影《奇跡男孩》,此刻我的內心激動不已。
隨著音樂響起,電影開始了。這個電影講的是一個叫奧吉的男孩,一生下來就跟別人長得不一樣;而且身體不好,在10歲前就做了27次手術,醫生想盡所有辦法讓他聽的見、看的清、長的好看一點……可見奧吉是多麼可憐!
他因為自己長的難看而不敢去上學,由他的媽媽在家裡教他讀書、認字。在兒童樂園里,如果不戴他的宇航員頭盔,就會把所有的小朋友都嚇跑,所以沒人和他做朋友。奧吉在媽媽的鼓勵下,摘下宇航員頭盔去上學。在學校里奧吉總是被別人嘲笑,還說他是個怪物,回到家總是悶悶不樂甚至發火。終於,奧吉勇敢的建立自信,有勇氣去面對學校里的一切,逐漸奧吉喜歡上了學校交了好朋友。
最後,學校把最佳畢業獎給了奧吉。
看完電影,我想到我發生的一件事:今年暑假,在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將要舉行青少年全國總展演,這是一個隆重的表演,我會跟全國的小朋友一起比賽彈鋼琴,鋼琴老師一度認為我彈的不好,但媽媽覺得我彈的好,給我在北京找琴房練琴,不斷鼓勵我,讓我有了勇氣與自信。最終我勇奪小學C組鋼琴展演金獎。
人不是走在外表的地圖上,而是心靈的地圖上,我通過媽媽的鼓勵找回勇氣與自信,戰勝心靈上的恐懼;奧吉沒有正常人的臉,也擁有強大的心靈!奧吉正因為有了媽媽的愛與信任,才能與命運苦戰,贏得勝利!我們都一樣!一個人最難過的是自己這關,茫然未知的結果讓人望而生畏,有所膽怯也是難免,但只要有勇氣與自信,一切不可能,都將變成可能。
《奇跡男孩》這部電影如同寶藏,它讓我受益匪淺!
寒假我看了《奇跡男孩》這部電影,故事的情節非常感人,讓我從中明白了一些人生的道理。
這部電影主要是講的是一個叫奧吉的畸形男孩,雖然頭腦發育完全正常,但就因為長相問題而被其它孩子孤立,8歲以前的奧吉做了27次手術,但幸運的是奧吉擁有著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媽媽還為了他放棄了自己的事業,終於在奧吉10歲時決定帶他去上五年級,在學校,奧吉也成了最「可怕」的孩子。但是,奧吉並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靠著自己的才華和善良交到了第一個朋友-傑克.威爾。他們一直非常要好。但因為有一次不經意說了奧吉的壞話,讓他們在一段時間內互不理采。但在這時最讓我感動的是那個叫沙漠爾的女孩,面對所有人的反對,他想起了老師曾經說過的一句話:「在正確與善良之中,要選擇善良。」所以,她主動伸出手,向奧吉表示友好。看到這里,我不禁忍不住為她鼓掌。不知不覺,奧吉艱難的過完了五年級,在這漫長的一學期,他也憑自己那顆真誠有愛的心也交到了許許多多的朋友,再也沒有人在他身後悄悄議論,最後,還獲得了五年級的勛章,在奧吉上台的那一刻,不知有多少雙雙手在為他鼓掌。看到這里,我不禁潸然淚下。
是啊,人生並非總是一帆風順,俗話說的好,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奇跡男孩》這部電影告訴我們:面對任何事情都要充滿信心去面對,記住,每個人身上都會有奇跡!
當我們的英雄奧吉准備上五年級時,他生來就有面部畸形。雖然他做過大大小小的手術,但臉上仍然有傷疤。他不尋常的外表也成了同學們熱烈討論的對象。每次他吃午飯,其他孩子三五成群,奧吉一個人。奧吉說,他最喜歡的節日是萬聖節,因為在這一天,他可以站得很高,在同學面前玩耍。
學生們稱奧吉為小怪物。他們合影時,有同學把他劃掉,在照片背面寫了一些很不好聽的話。校長知道後,在沒有任何輿論影響的情況下,開除了這個同學。他知道自己這樣做可能會引起父母的不滿,但他還是這樣做了。當我看到這一幕時,我的內心非常震驚。
當然奧吉最感激的人不是別人,而是他的父母,他們不嫌棄他,而是處處鼓勵他,支持他,給他幫助和力量。事實上,我們的奧吉在,非常自卑,但他有很高的情商,他會處理以前與同學的沖突,他也熱愛科學和發明。
奧吉在朋友面前漸漸變得自信、開朗、樂觀。《奇跡男孩》用普通的鏡頭編造了不平凡的故事,用安靜的方式帶來了最真實的溫暖。
網上對這部電影有四條評論,關於外貌:以貌取人是人之常情,但真正的美在於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關於善良:當你不知道如何選擇的時候,選擇善良永遠不會錯。關於命運:人生不愛任何人,對誰都公平。關於友情:付出真心才能獲得友情。那些看清楚你,還喜歡你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不要在意生活中無法解決的問題。請相信,當烏雲逐漸散去,奇跡就會出現,世界是不完美的,你會更加完美。
我們在世界上行走,要像奧吉一樣正視自己的缺點,培養正直、友善、慈悲、寬容的品質,愛自己,愛別人。我們無法改變別人的樣子,只能改變自己對世界的看法。
我們能改變的是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今天下午,我看了一部電影——《奇跡男孩》,感覺既有趣有感人至深,看得我淚流滿面,所以很想和大家分享。
電影非常精彩,主要講了「奇跡男孩」奧吉出生時做過27次手術,面部有些畸形,因為不想被大家看到,也很喜歡宇宙,所以一直帶著小時候姐姐的朋友送的宇航員的頭盔。而爸爸害怕他受傷,更是不讓他上學,他已經有4年沒上學了,所以開學,他已經5年級了。母親說他這樣不跟別人接觸不好,所以讓他上了學。在學校,他結識了朋友傑克·威爾——那是他在小學生涯中最好的朋友了。
萬聖節是奧吉最喜歡的節日了,因為可以帶上面具不被人發現。有一次,傑克和不善良的朱利安在聊天,傑克說他看到奧吉就想自殺。奧吉聽到這件事痛不欲生,不再和傑克是好朋友了。
後來,傑克問夏莫是怎麼回事,她只回答了兩個字:「鬼臉。」傑克最終想起了事情的原委,並向奧吉道了歉,他們又成了十分要好的朋友。可惡的朱利安在奧吉的桌子椅子上又放了許多惡意的紙條。最後校長知道了這件事,把朱利安開除了。
最終,在畢業典禮上,奧吉獲得了優秀畢業生獎,那是他應得的。
電影異常精彩,分別從奧吉、傑克、姐姐維婭和姐姐的朋友米蘭達這四個不同的人物的角度去講述故事。
我喜歡這部電影,是因為它講述了一個孩子在恐懼中努力探索這個世界,可能有些孩子天生就有疾病和缺陷的困擾,但他們沒有向這些低頭,反而樂觀面對它們。《奇跡男孩》是個很好的教材。裡面有一句話讓我感觸很深:「如果要從正確和善良中選擇,請選擇善良!」
C. 什麼是巴斯光年
巴斯光年是迪士尼經典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系列中的關鍵角色,作為主要人物之一,他在電影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巴斯光年是一位外太空的玩具,其外觀設計靈感來源於宇航員形象,他穿著白色宇航服,頭戴綠色頭盔,顯得英姿颯爽。
巴斯光年是一位勇敢、正直且忠誠的角色,他的主要使命是保護和拯救其他玩具。在影片中,他經常與其他玩具夥伴一起踏上冒險旅程,彼此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尤其是與主角伍迪之間的友情尤為深厚。巴斯光年的名字巧妙地來源於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在登月時的經典名言「這是個巨大的飛躍,也是個小步伐」,因此他的名字中包含了「巴斯」(Buzz)和「光年」(Lightyear)兩個元素,寓意著他在冒險中的勇敢與堅定。
影片中的巴斯光年以其勇敢和無私的精神深受觀眾的喜愛,他的形象不僅成為了孩子們心中的英雄,也激勵著成年人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通過巴斯光年的故事,觀眾們可以感受到勇氣、友誼和犧牲的重要性。
D. 什麼叫鋼鐵俠
好萊塢漫威英雄電影里的鋼鐵俠,顧名思義,就是外形是穿鋼鐵的戰甲和鋼鐵頭盔,一般都耐打耐壓耐砸,刀槍不入,超現實。帶著這套行頭出來解救時間,俠客英雄人物,所以叫鋼鐵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