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人物 > 電影人物林農

電影人物林農

發布時間:2022-05-29 23:03:56

『壹』 大渡河電影介紹

2.1980年林農與王亞彪執導電影 編輯本義項求助編輯大渡河目錄

電影名:大渡河 外文名稱 Cross The DADU River 上 映: 1980年 地 區: 中國大陸 顏 色: 彩色 膠片長度: 12本 類 型: 戰爭片 製作公司:長春電影製片廠 [中國]
導 演: 林農王亞彪 編 劇: 江西省《大渡河》創作組(黑龍江省文聯魯琪執筆) 攝影 Cinematography:王啟民 Qimin Wang 剪輯 Film Editing:楊幸媛 Xingyuan Yang 美術設計 Art Direction by:劉學堯 Xueyao Liu 布景師 Set Decoration by:高廷倫 Tinglun Gao 錄音 Sound recordist:陳文淵 Wenyuan Chen
角色 演員
劉伯承 傅學誠
毛澤東 韓適
朱德 劉懷正
周恩來 趙申秋
蔣介石 趙恆多
趙劍峰 陳寶國
沈曉瑩 趙娜
警衛員 尚敬
萬細伢 王衛平
沙瑪洛嘎 王忠超
陳營長 翟乃社
老彝民 唐佐輝
劉鈞 正華
魏高參 陳汝彬
孫營長 劉俊生
何湘輝 李寧
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隊伍來到金沙江到大渡河之間的 大渡河
天險縱橫的重疊山川中。數十萬國民黨中央軍和軍閥武裝圍追、堵截,蔣介石的座機也飛臨川軍首腦駐地,兩種決定中國命運的力量對峙著……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伯承等同志部署了佯攻大樹堡、暗渡安順場的戰斗。紅軍進入冕寧縣城後,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釋放了被反動政權拘押的群眾,使這片彝族聚居地區,成為紅軍走向勝利的通衢。先遣團迅速奪取了安順場渡口,17位勇士孤舟奮勇,直撲對岸守敵。老謀深算的蔣介石也迅速調整了部署,調集部隊左右夾擊安順場,妄圖半渡而擊,將渡河的紅軍分割圍殲,揚言要紅軍重蹈石達開的覆轍。毛主席等首長及時變通部署,將計就計,一面繼續造成在安順場涉渡的假象,一面另闢瀘定橋為強渡點。之後,又以劉伯承佯攻雅安,作直取成都狀,迷亂了川軍,調開了固守瀘定的川軍二0八旅。蔣介石察覺了真相後,惱羞成怒,走馬換將,命令新任川軍司令何湘輝火速調二0八旅回援瀘定。這時,我左路部隊已佔領橋頭,攀著十三根凌空搖盪的鐵索向右岸突擊。當蔣介石打電話訓示右岸守敵時,接電話的已是紅軍戰士小張……毛主席安步走下瀘定橋頭,對身邊的戰友們說:"夢想我們當石達開第二的那個人作何感想呢?」
在線觀看
大渡河

『貳』 甲午風雲的幕後製作


1959年初,吉林省委有關領導在長影小禮堂里,審查林農導演的《船廠追蹤》完成片。吉林省委書記吳德和省委其他一些領導人在座。
《船廠追蹤》放映之後,吳德贊揚了這部片子,又說:「今後還是可以生產一二部重大歷史題材的影片的,像上海的《林則徐》,在全國放映很受觀眾喜愛。我們也可以搞一搞這樣的片子嘛!……」
1959年的八九月,長影廠黨委決定要拍《甲午風雲》。支書吳必克通知林農說:「亞馬(長影廠廠長)決定讓你拍《甲午風雲》了。 」當時,林農並沒有馬上表示態度。他先是找到劇本看了一遍,然後,直接找廠長亞馬,談出個人的意見:「這個題材我實在難以掌控,沒有歷史認識,恐怕很難完成任務……」亞馬回答他說:「你不拍誰拍呀,你先看看有關歷史資料,熟悉熟悉情況。」其實,林農是有顧慮的。在頭一年整黨整風的時候,林農曾經莫名其妙地受到了留黨察看二年、行政降一級的處分,理由是不配合形勢,態度消極。對於拍攝新片、特別是駕馭歷史題材,林農確實是從政治導向上心有餘悸。
1960年年初,電影文學劇本即將完成之際,林農突然接到廠辦通知,要劇組主創人員趕緊到省委去匯報《甲午風雲》的籌備情況,省委領導都說這部影片對於反帝有現實意義。傅振聲最後提了一點意見,他說劇本中慈禧坐船游頤和園一場可以去掉,因為毛主席曾說過,滿清腐敗,建立了海軍也是不行,還不如留下一個頤和園,對於現在還有點用處……
回廠後,亞馬指示:「趕快完稿,列印劇本,進入籌備,今年要拍完……」
1960年二三月份,《甲午風雲》的劇本終於修改完稿,四五月間,正式開拍。這期間發生了幾件事。
影片開拍不久,有人傳話,說是傳達廠黨委的指示,對林農抗拒省委指示一事,開兩天黨支部大會,對林農進行批評教育。原來,省委領導明確指示不要慈禧出場,可在最後劇本定稿後,依然有慈禧的戲。雖然沒有了游頤和園,但又加了上朝的戲,這是明顯的陽奉陰違,這樣做就是資產階級的歷史觀。當時,林農急忙申辯:傅振聲只是提出刪掉慈禧游頤和園的戲,並沒有說完全去掉慈禧這個人物;其二,慈禧僅有的一次出場,是揭露她的腐敗無能向日本屈膝投降的場面,有著深刻的反面教育意義。怎麼是資產階級歷史觀呢?
會後,林農來到亞馬的家裡,反復申明自己的觀點。亞馬說:「好嘛,好嘛!對頭!就按你的想法干……」
沒想到,一波剛平,一波又起。
5月底6月初,內景的拍攝剛告一段落,一個周末的晚上,林農碰到了一位廠領導。這位領導說:「林農,我看鄧世昌這個人物得搞成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家,他在美國留過學……」林農一聽,忙說:「鄧世昌沒到美國留過學,他只到過德國,而且是去接受當時滿清政府在德國訂購的一隻軍艦。 」領導很不以為然:「唔!我知道他留過學,你一定要搞成資產階級革命家……」
林農很郁悶,但他轉念一想,廠領導說話又不是權威,何況也沒有下發正式文件。你說你的,我拍我的。
1960年6月底到7月初,大部分內景樣片完成時,全組來看樣片,林農特意請廠黨委的領導也來審查一下。這一次,省里主抓文教的書記也來了。內景樣片看完後,這位書記站起來,很不滿意地說:「這要超過《林則徐》,夠嗆! 」林農跑上前去問道:「書記,您還有什麼具體意見沒有?」書記一面走一面說道:「你的創作思想有問題!」林農更加不解。書記說:「你這里頭就沒看到漁民的戲……」林農解釋說:「這是內景樣片,表現漁民和打日本的戲,大都在外景,現在還沒拍呢! 」兩人爭論了幾句,不歡而散。
第二天,攝制組大隊人馬拉到旅順去拍外景,大約拍了十天左右,廠領導派人到外景地傳達指示:一是歷史是人民創造的,在戲中要突出人民的作用,具體地就是要在結尾時,加上漁民揭竿而起;二是鄧世昌是資產階級革命家,最後要同滿清決裂。林農對這兩點指示是不同意的,他的理由是:漁民揭竿而起,是不符合歷史史實的,況且當時的漁民反對滿清也是沒力量的;其二,鄧世昌不可能是資產階級革命家,也不可能和滿清做最後的決裂,沒有資料記載鄧世昌是反對滿清的。
林農自始至終地堅持自己的觀點,決不讓步。這樣僵持了兩三天,當時,林農也考慮到自己的處境,如果再堅持下去,很可能引火燒身。果然,接著就開攝制組的黨小組會,林農沒再敢過於堅持己見。後來,林農召集李默然、龐學勤等主要演員,大家坐在一起出主意,想辦法。在接下來的拍攝中共加了兩場戲,一是在最後海戰中,眼看北洋艦隊就要失利的時候,鄧世昌命令王國成下海游回威海去找李大爺,並說「要想打日本,靠朝廷不行了」;另一場就是鄧世昌和日艦相撞後,王國成回到威海,由李大爺撞鍾號召,漁民打起火把,從四面八方蜂擁而來,最後宣誓要抗日到底的場面作為結尾。
1963年年初,影片正式在全國公開放映。

『叄』 電影大渡河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電影《大渡河》的主要人物有:劉伯承(傅學誠 飾),毛澤東(韓適 飾),朱德(劉懷正 飾),周恩來(趙申秋 飾),蔣介石(趙恆多 飾), 趙劍峰(陳寶國 飾), 沈曉瑩(趙娜 飾)。

這是一部愛國主義影片,電影講述了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隊伍來到金沙江到大渡河之間的天險縱橫的重疊山川中。

數十萬國民黨中央軍和軍閥武裝圍追、堵截,蔣介石的座機也飛臨川軍首腦駐地,兩種決定中國命運的力量對峙著。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伯承等同志部署了佯攻大樹堡、暗渡安順場的戰斗。

(3)電影人物林農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長征途中,紅軍在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的危情下,來到金沙江與大渡河之間的群山之中。此時,蔣介石已布重兵數萬,和紅軍拉開決戰架式,妄圖讓毛澤東做當年的石達開。

敵情重重,風聲鶴唳,毛澤東(韓適 飾)、周恩來(趙申秋 飾)、朱德(劉懷正 飾)、劉伯承(傅學誠 飾)等紅軍高級將領臨危不懼,緊急布署了佯攻大樹堡、暗渡安順場的作戰方案。

十七勇士搶渡大渡河,另一路飛奪瀘定橋。蔣介石隨既調整方案,妄圖分割圍殲渡河紅軍,毛澤東將計就計,分兵幾路迷惑敵人,當蔣明白過來,臨陣換將,令川軍何湘輝(李寧 飾)部回援瀘定時,瀘定橋頭已被紅軍佔領並控制,當蔣來電詢問守橋情況時,一切已晚矣。

『肆』 飾演舊版封神榜中紂王的達奇的介紹現況如果可以,請找找有沒有他的個人網站

達奇

達奇,原名齊福君,著名電影演員。1934年農歷3月18日出生在吉林省阜豐山下懷德縣的一個鐵路工人的家裡,他在長春市讀完小學和中學。中學時代,在語文老師的誘導下,他閱讀了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尤使他著迷的是那些情節離奇、人物頗有些傳奇色彩的武俠小說。他經常將這些書中有趣的地方繪聲繪色他講給同學們聽,從而鍛煉了他的講述和表演才能,為爾後走上藝術之路打下了基礎。

1950年,達奇被學校保送到長春鐵路業務所學報務。翌年,到長春郵電高級職業學校學習。由於他是業余文藝活動的積極分子,經常參加一些演出,1953年被調到列車段文藝車班工作。是年,剛剛成立的哈爾濱鐵路文工團(中國鐵路文工團的前身)把他選中了,十九歲的達奇從此成為專業話劇演員。在鐵路文工團里,達奇接受了表演基本功的訓練,比較系統地學習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理論;參加了《四十年的願望》、《二七風暴》、《三千里江山》、《十二次列車》、《西藏的槍聲》等劇目的演出。這段時間,他隨文工團沿著鐵路干線巡迴演出,跑過許多地方,不僅豐富了舞台實踐經驗,而且使他有機會在觀摩其它的劇種中汲取營養,開闊了眼界,積累了生活。

1956年,長影著名電影導演林農執尋我國第一部彩色故事片《邊寨烽火》,他選中了達奇飾演男主角多隆。達奇做為外請演員,雖然是第一次來到水銀燈下,但他卻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勇猛剽悍,閃射著民族獨特光彩的景頗族小夥子的藝術形象。他的表演細膩、生動,充溢著真情,比較准確地表現了人物火辣辣的個性。當影片在第十一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放映後,受到評論家們的贊許,授予達奇以青年藝術家獎。

在沛演多隆的過程中,尋演嚴格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給了達奇以深刻的影響。他首先要求達奇深入生活,了解景頗青年的性情、了解他們的習俗,特別是景頗人民在舊社會所遭受的苦難;進而要求他能夠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准確地表達出角色的思想感情,在刻畫人物的獨特性格上下功夫。林農告訴他:做一名合格的電影演員,要有多方面的生活積累和修養,一個沒有理想和抱負的演員,是不會成為藝術家的。

飾演多隆的成功,使他產生了成為一名專業電影演員的願望,並希冀自己能夠塑造出各種各樣性格的角色。

1961年,達奇正式從鐵路文工團調到長春電影製片廠,從此,他成為專業電影演員,他在長影拍攝的影片《獨立大隊》和《景頗姑娘》中分別扮演中牯和文帥老人,很好地完成了角色任務。

正當達奇壯志在懷,要在銀幕上大展宏圖的時候,空前的動亂使他同廣大電影工作者一樣,被剝奪了創作的權利。1969年,他被下放到吉林省舒蘭縣農村插隊落戶,直到1972年才回到長影。

1975年,經過將近十年的生活磨難,他又重新登上了銀幕。在尹一青導演的影片《車輪滾滾》里,他成功地飾演了支前模範耿東山。「四人幫」被粉碎後,1977年和1978年,他又先後在影片《熊跡》和《漁島怒潮》中扮演老魏爺和王四江。

自從扮演多隆之後,他心中的理想之火一直在熊熊燃燒。即便在「四害」橫行的時候,他仍然堅持讀書,研究文藝理論,瀏覽文藝作品;學習繪畫、攝影、彈鋼琴、打球、游泳、滑冰、擊劍……以此來豐富自己並掌握演員應具備的各種技能。

達奇實現自己夙願的機會終於來臨了。1978年,導演李光惠和齊興家,要把部隊作家陳立德的電影文學劇本《吉鴻昌》搬上銀幕,達奇讀過劇本後,深深地被民族英雄、抗日名將吉鴻昌的形象所打動,他景仰那悲壯的業績,喜愛那箭一樣勇往直前的性格。他多麼希望能飾演吉將軍!然而,盡管導演對達奇有所了解,但是對他能否塑造好吉鴻昌這個感情幅度變化較大的藝術形象,還不敢輕易下結論。當達奇把對吉鴻昌這一形象的理解寫成了一疊厚厚的材料送到導演的手裡時,導演仍沒最後下決心。直到經過三個月的「試戲」之後,幾乎把影片中的全部重場戲都試過了,導演最後決定由達奇來飾演,在一同試戲的五名演員中,導演認為:達奇不僅形似,而且接近神似

在飾演吉鴻昌這一角色的過程中,達奇使用了全身的解數來著意刻畫人物的性格,既細膩地表現了吉鴻昌追求真理,憂國憂民,從善如流,疾惡如仇這些性格的本質方面;同時也真實生動地表現了他固執粗暴、江湖義氣、簡單輕信等性格的另一面,准確地展示了一個國民黨的軍官轉變為共產黨人的思想性格的發展過程。

1979年8月,彩色故事片《吉鴻昌》(上、下集)攝制完成後,作為國慶三十周年的獻禮片在全國上映,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在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中,被評為最佳故事片之一。

吉鴻昌藝術形象的成功塑造,凝聚著達奇的心血和汗水。抗日民族英雄吉鴻昌犧牲於1934年,而這時,達奇才剛剛出生。為了了解吉鴻昌生活戰斗的特定環境和他為國為民探索、奮斗的一生,達奇研究了大量的文史資料及有關書籍,拜訪了許多老前輩,訪問了吉鴻昌烈士的女兒吉瑞藝以及其他家屬。然而,正如達奇所說:理解並不等於表現。他在表演上,能夠准確地掌握人物復雜的不斷變化的情緒和心理,也經歷了一個過程。在處理吉鴻昌出場的戲時,開始,達奇設計騎馬趕到法場後,先勒馬揚蹄,隨即下馬,迅速利落地解開披風,「刷」地甩給老周,旋即環視四周,「咔、咔、咔」地虎步登上練兵台等一連串「帥」的細節動作,來展示吉鴻昌久經戎馬生涯的武將風度,可是後來他覺察到這種亮相忽略了吉鴻昌此時此刻的內心活動和精神狀態:當時吉鴻昌奉蔣介石之命調到大別山與紅軍作戰,他本來就想不通,加上屢吃敗仗,心緒煩躁,又有士兵連連開小差和倒戈,就更加劇了他心中的矛盾。在實拍時,達奇把原來設計的動作改為表情嚴肅沉鬱、心事重重,當吉鴻昌一出場,就讓觀眾感到他心緒不寧、「一腦門子官司」的心境。這既表現了他久戰疆場的將軍風度,又展示了他憂國憂民的情懷。

《吉鴻昌》是一部傳記片,其中吉鴻昌個人的鏡頭幾乎佔二分之一以上,達奇深深感到,如果僅靠面部表情去刻畫人物的性格,是頗為困難的,必須探尋更多的表現手段。如對道具「簫」的運用,「單騎」平叛徒立於馬上的強烈動作,「偷酒喝」的細節,以及就義前吉鴻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等等,他都非常用心地去思索,使得表演真切感人。

對於吉鴻昌在不同的環境和心境下的不同笑聲,達奇也賦予角色以不同的感情色彩和思想內涵。如在大別山駐地,秘書聶慶鳴心懷忐忑地對吉鴻昌說:「南京有人說你都快赤化了!」吉鴻昌笑道:「叫他們去說好了,可我還不知赤化是什麼樣子呢!」這笑聲是豪爽的大笑,表現出吉鴻昌襟懷坦盪、無所畏懼的性格。隨後,他又對秘書聶慶鳴笑說:「慶鳴,你的性情太軟了,你跟我這些年,光提筆桿,可別忘了腰桿!」這笑聲,是親呢的微笑,有關懷,更有提醒,體現出吉鴻昌對小兄弟的期望;當孫梅提醒吉鴻昌,國民黨可能與日本人重新勾結時,吉鴻昌一笑,說:「勾結肯定是會有的,但在軍事上不可能吧!」這笑聲,是十分自信的笑,表現出他性格中致命的弱點:固執;當他被捕後叛徒林萬鵬擺宴勸降時,吉鴻昌冷笑著喝道:「拿你的性命擔保,我活著會比死更難受!」這笑聲充滿了鄙夷和藐視,表現了吉鴻昌疾惡如仇的可貴品質;刑場上看到劊子手驚恐萬狀的樣子,吉鴻昌坐在椅子上放聲大笑,這笑聲是共產黨人的視死如歸、大義凜然的笑,它充滿著吉鴻昌對祖國和革命事業的一片赤膽忠心。

達奇十分贊同大詩人白居易所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他認為有情方能感人。他在飾演吉鴻昌時,特別注意自己的感情分寸。如周光遠探獄一場戲。開始,達奇一見到周光遠,便熱淚奪眶而出。但他很快意識到,這種表演是不準確的,因為它沒有使人看到這種感情形成的過程,缺少層次。實拍時,他做了改正,見到周光遠沒有立即流淚,而是緊緊握住他的雙手,直到讀完中央的電報,抬起頭來,兩行熱淚潸然而下,接著傾吐了一腔肺腑之言。雖是決別,卻沒有悲凄的哀嘆,而是充滿了對勝利的祝願和嚮往,准確地表達了一個共產黨人的崇高信仰和堅定的信念,達奇說:「感情澎湃的戲,不怕不激動,就怕沒節制,控制著的感情,才是最容易打動人心的!」在飾演吉鴻昌的過程中,達奇對於如何准確地展示人物的感情進行了精心的設計。他要求自己:既要有大江東去,驚濤駭浪般的雄偉氣概,又要有小橋流水,平湖如鏡般的幽靜典雅;有些場次得用大筆觸去勾勒,濃濃地塗上幾筆;有些場次需用工筆畫的手法,細致入微,一聲輕輕的嘆息,一個深沉的微笑,一個凝思的眼神,都要做到准確、質朴、逼真。

當人攀上一個山峰,會覺得心胸開闊;極目遠望,頓時還會發現新的高峰,當達奇成功地塑造了民族英雄吉鴻昌的形象,實現了自己的夙願之後,他深深懂得,藝術的峰巒是沒有盡頭的,要在銀幕上塑造各種各樣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還須繼續努力攀登。

1981年,達奇應邀去北影,在李文化導演的歷史題材的影片《海囚》(寬銀幕上、下集)中,飾演男主角華工首領唐金龍,較好地刻畫了一個具有民族氣節的寧死不屈的華工形象。

飾演唐金龍需要會武功,為此,他冒著酷暑學習拳術和劍術,飽嘗了「台上三分鍾,台下三年功」的甘苦。在練功中,他受至很大啟發,把練武功的一些要領,巧妙地同塑造人物融為一體。比如南拳講究以形為拳,以意為神,形神兼備。他覺得飾演唐金龍也應該如此。如果在表演中只注意形的美,忽略了神的真,就會徒有其表;只注意了神的真,忽略了形的美,也不能表達人物的深刻本質。在影片中唐金龍有很多武打動作,但是達奇並不是為打而打,他的一招一式都是用來刻畫人物的。

達奇是一位藝術上的有心人,他所走過的道路是一條發憤圖強、不斷求索的道路。他的不斷的成功是與他總是抱有信心,既不妄自菲薄,同時又踏踏實實地去頑強奮斗連在一起的.

國際影帝(1958年獲第11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青年演員獎)

墨爾本的中國導演 如果大家看過電影「吉鴻昌」 或者電影「封神榜」,還記得劇中扮演吉鴻昌或者商紂王的角色的男主角, 就是達奇。這位從藝多年的黑龍江籍的老藝人, 早在10幾年前就移民到了澳洲,開始在澳洲進行他新的演藝道路。

從70年代起,他早就開始演電影了,90年代初, 他移民到了墨爾本,開始了新的藝術生活。尤其在澳洲發展他的影視中心, 開辦了一些演藝培訓斑, 話劇團。

澳大利亞達奇影業有限公司現名為澳大利亞達奇影視工作室。是由僑居澳大利亞的華裔名導演兼製作人達奇先生創辦的一家專門從事電視、電影製作的機構。

2004年,達奇先生作為上海澳大利亞電影節的澳方代表赴中國參加了該電影節的開幕式。此間,由達奇先生主創的電影劇本「勿忘悉尼」在電影節中脫穎而出。將成為兩國首次合拍的電影作品。

在以後的洽談中,達奇先生表示,如果想完成最好的藝術構思和創意,目前中澳雙方商定的出資總額還有缺口。希望有更多的資金注入。經過了Tigerson董事局主席與達奇先生在北京的面晤後,郭先生表示願意出資200-300萬澳幣,入股達奇先生將要成立的--澳大利亞達奇影業有限公司。協助達奇先生成功的完成這部具有深遠意義的影視作品的拍攝及將來更有潛力的藝術創作工作。
(butterfly, 2004, 「Tigerson將於2005年入股澳大利亞達奇影業公司

下面是他的個人博客

『伍』 一個女警察利用手銬抱著女兒逃生的電影

電影名:黨的女兒導 演:林農 編 劇:林杉 主 演:陸小雅 田華 陳戈 李林 夏佩傑上 映:1958年地 區:中國大陸 顏 色:黑白 類 型:戰爭片黨的女兒 (1958)故事梗概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江西老根據地的紅軍北上抗日後,興國縣桃花鄉處於白色恐怖之中,地下黨組織遭到嚴重的破壞。女共產黨員玉梅里逃生,又受到叛徒馬家輝的糾纏,幸虧馬家輝妻子幫助,玉梅才脫離了危險。她獨身一人上東山去找黨的組織,半道上遇見了秀英和惠珍。三位堅強的女共產黨員自發地成立了黨小組,由玉梅當組長,領導群眾堅持斗爭。不久,通訊員小程到玉梅處來取黨小組為游擊隊准備的給養,被敵人包圍。為掩護小程,玉梅挺身而出,英勇就義。 該片描寫了共產黨人歷盡艱難,前赴後繼的英雄業績。影片在展現悲壯的歷史畫面時,不迴避戰爭年代的苦難,自始至終充滿了悲劇氣氛,但是悲並不令人沮喪,悲而益顯其壯烈正氣。本片意在悲劇氣氛中突出英雄主義,它沒把主人公寫得非常高大,但卻寫出了這位黨的女兒真實的感情和真實的行動,田華的表演貼切自然,能與角色令人信服的融為一體;她所賦予角色的真實性、充沛的激情以及駕馭激情的能力,是她才華和情感的自然流露。茅盾同志曾中肯地評價該片的成就,並認為「田華同志塑造的李玉梅的形象,是卓越的。沒有她的傑出的表演,這部影片不能給人以那樣深刻而強烈的感染。」影片在蘇聯上映時亦十分轟動,導演林農曾收到許多蘇聯觀眾的感人來信。

『陸』 大渡河電影故事梗概

電影講述了1935年5月,中央紅軍部隊在四川省中西部強渡大渡河,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紅四團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況下,在崎嶇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進,一晝夜奔襲竟達120公里,按時到達瀘定橋西岸,創造了人類行軍史的奇跡;

黃團長率領22名突擊隊員,沿著槍林彈雨和火牆密布的鐵索踩著鐵鏈奪下橋頭,並與左岸部隊合圍佔領了瀘定橋越過天險,一舉粉碎了蔣介石妄圖把紅軍變為石達開第二的陰謀。從而打開了北上抗日的通道。

(6)電影人物林農擴展閱讀:

《大渡河》電影詳述——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紅軍長征從雲南省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後,沿會理至西昌大道繼續北上,准備渡過大渡河進入川西地。蔣介石急令第2路軍前線總指揮薛岳率主力北渡金沙江向四川省西昌進擊;令川軍第24軍主力在瀘定至富林(今漢源)沿大渡河左岸築堡阻擊;「第20軍主力及第21軍一部向雅安、富林地區推進,加強大渡河以北的防禦力量。

企圖憑借大渡河天險南攻北堵,圍殲中央紅軍於大渡河以南地區。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寬300米,水深流急,兩岸是險峻的群山,地勢險要,大部隊通過極其困難。5月24日晚,中央紅軍先頭部隊第1師第1團,經80多公里的急行軍趕到大渡河右第7團1個營築堡防守。

當晚,紅1團由團政治委員黎林率第2營到渡口下游佯攻,團長楊得志率第1營冒雨分3路隱蔽接近安順場,突然發起攻擊,經20多分鍾戰斗,擊潰川軍2個連,佔領丁安順場,並在渡口附近找到1隻木船。25日晨,劉伯承、聶榮臻親臨前沿陣地指揮。

紅團第1營營長孫繼先從第2連挑選17名勇士組成渡河突擊隊,連長熊尚林任隊長,由帥士高等4名當地船工擺渡。7時強渡開始,岸上輕重武器同時開火,掩護突擊隊渡河,炮手趙章成兩發追擊炮彈命中對岸碉堡。

突擊隊冒著川軍的密集槍彈和炮火,在激流中前進,快接近對岸時,川軍向渡口反沖擊,楊得志命令再打兩炮,正中川軍。突擊隊迅速登岸,並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奮勇沖殺,擊退川軍的反撲,控制了渡口,後續部隊及時渡河增援,一舉擊潰川軍1個營,鞏固了渡河點。隨後,紅1軍團第1師和幹部團由此渡過了被國民黨軍視為不可逾越的天險大渡河。

『柒』 李玉梅 黨費改編而成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黨的女兒》

《黨的女兒》是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攝制,林農執導,田華、陳戈、李林、李萌、杜鳳霞主演,1958年上映的一部劇情片,根據著名作家王願堅創作的小說《黨費》改編。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紅軍北上抗日後,白匪軍卷土重來,江西老根據地地下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共產黨員玉梅在被敵人槍決時,死裡逃生。在尋找黨組織的路上,她遇到了兩個女黨員——秀英和惠珍,三人成立了黨小組,領導群眾堅持地下武裝斗爭,但最後,玉梅為了掩護游擊隊員而英勇就義。

(7)電影人物林農擴展閱讀

李玉梅——演員田華

堅定、沉著、機智、英勇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對黨無限忠誠,在殘酷的對敵斗爭中,無論處境多麼艱難,都百折不撓,堅貞不屈,始終想著黨,堅持戰斗。

馬家輝——演員李林

原區委書記,卑污懦怯而又狠毒,對白匪軍官逢迎乞憐,背叛了黨組織,向敵人交出了全區黨員名單,導致桃花鄉的黨員盡遭殘殺,可以說是血債累累、罪行滔天。

秀英爺爺——演員高平

善良的老赤衛隊長,尊重黨、愛護黨。面對白匪殘殺黨員又不許家人收屍的殘暴行徑,他感到無比悲憤,向玉梅要求黨出面領導群眾斗爭。

『捌』 查找名詞解釋(林農)

林農(1919~2002.07.21),男,四川省南充縣人,中國導演。其導演的《甲午風雲》、《西安事變》等影片深入人心。
除導演作外,林農還編寫了電影文學劇本《西安事變》等。

『玖』 黨費改編而成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經典革命形象李玉梅出自於根據王願堅小說《黨費》改編而成的電影是《黨的女兒》。

《黨的女兒》是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攝制,林農導演,田華、陳戈、李林、夏佩傑、李萌、杜鳳霞、孟憲英、周文彬等主演的故事片。由編劇林彬根據王願堅《黨費》改編,於1958年全國公映。講述了紅軍開始長征後,蘇區黨員李玉梅帶領團結群眾同白色匪徒鬥智斗勇的故事。本片採用倒敘結構,即由「父女相見」到「回憶過去」展開影片主體部分。

(9)電影人物林農擴展閱讀:

《黨的女兒》該片鮮明有力的表現了黨在群眾中間的威信怎樣的高,成功塑造了黨所培養教育出來的黨形象,出色地描寫了李玉梅的忠貞、勇敢和機智,給觀眾以學習的典範。它用簡練的手法表現了白匪的瘋狂殘暴。

著名文學家茅盾同志曾中肯地評價該片的成就,並認為「田華同志塑造的李玉梅的形象,是卓越的。沒有她的傑出的表演,這部影片不能給人以那樣深刻而強烈的感染。」影片在蘇聯上映時亦十分轟動,導演林農曾收到許多蘇聯觀眾的感人來信。

『拾』 電影《甲午風雲》故事,被誤解的沙子炮彈,被冤枉的劉步蟾,還有什麼

老電影《甲午風雲》拍攝於上世紀中葉,那個時候中國史學界對甲午海戰的認識還存在不少誤區。甲午戰爭作為中國近代史充斥著最多撲朔迷離謠言的一段歷史,很多真相長時間不為人所知。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甲午戰役之所以失敗,很大程度上的因素是炮彈問題。根據中日雙方的數據對比,不難發現,甲午海戰直到結束,日本的開花彈還剩下1200多顆,而北洋水師在此次戰役開始之前僅僅有3000餘枚炮彈,而3000餘枚炮彈當中很少是開花彈,更多的是實心沙土的,這樣的沙土彈威力更小,影響力更小,在戰場過程當中所能夠起到的打擊能力更是少之又少

不過這部電影主要是為了宣傳民族英雄,致遠艦管帶鄧壯節公,所以以當時的研究水平來說,只要大方向沒錯就行了。

閱讀全文

與電影人物林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很虐的愛情電影中國 瀏覽:203
哪裡可以看武漢日夜電影 瀏覽:510
中國人的最新外國電影 瀏覽:79
韓國電影紋身帶字幕 瀏覽:264
濟寧看電影 瀏覽:457
香港電影臨死前給個秘方 瀏覽:991
哪個盜墓電影女屍會冰凍 瀏覽:99
決勝21點電影國語版 瀏覽:672
電影婚姻故事最後心理 瀏覽:338
香港電影皇家師姐1國語版 瀏覽:947
電影演員楊吉兒 瀏覽:513
電影中國女兵1981 瀏覽:600
談戀愛除了吃飯看電影 瀏覽:731
超勵志的微電影 瀏覽:148
電影一個男的和好幾個女人談戀愛 瀏覽:151
電影信天翁哪裡能看 瀏覽:93
調皮美女的電影 瀏覽:175
電影小青春 瀏覽:57
女主李慧珍電影 瀏覽:907
好看的中文電影推薦 瀏覽: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