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香港的電影票
普通影院成人票,周一至周五上午一般35左右。周二一般下午晚場40左右。
除了周二一般下午晚場50-70.
ifc,imax之類會貴很多。
② 在香港怎樣在網上購買電影票
你可以登錄你想去看的那家電影院的網站,他的網站就可以在線購買,預定,例如UA的網站,進去之後就有讓你選全港18區的各個分店,選了分店之後就有顯示現在正在上映的有哪些戲,點你想看的那部戲,選時間,就可以點購買了。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可以希望給個好評。謝謝
③ 香港ua電影院購票問題
沒信用卡是沒法在網上訂的,ua的IMAX影院(尖沙咀)是可以在現場買票,不是要訂才能看,你盡管放心,一般不會全滿座,因同時有數家影院也放映這部電影,故你來到香港,去該影院現場買票來看也成,如不放心,你也可叫你在香港同學幫你提早直接去影院先買好票,有提早預售的
④ 怎樣在網上訂購香港的電影票
首先選好你要去哪家電影院,然後到他們的網站上看看有沒有網上訂票的服務(大的影院都有),如果有的話,按照上面的操作訂購就可以了。一般的話需要你進行網上支付,所以你需要有網上銀行。
提醒注意網銀的安全,不要隨便亂登網站,泄露你的銀行信息。
另外你也可以在網上搜一下影院的聯系電話,打電話咨詢那邊影院的工作人員,看看有沒有什麼訂票的捷徑。
⑤ 廣東話的電影票讀「飛」嗎
是的,也可以說電影票,「飛」屬於舶來品,譯音,來自英語fare,應該說是香港傳來的讀法。供參考
⑥ 票用粵語怎樣講
粵語是說「飛」,電影票就是:」戲飛「買票就是」買飛「
⑦ 為什麼香港人把買電影票叫做「買非」(買菲或者買飛)不叫買票呢
應該是改革開放前吧浴室的票、貨物搬運件數的計數、一些小吃店食品的取貨憑證等都是用一種小竹牌簽,俗稱「非子」(音)。現在都改成印刷的紙票了但一些年紀大的人還會講「買非子」。
⑧ 關於香港影院
最近的影院有兩家。
百老匯:旺角西洋菜街6-12號
UV郎豪坊:旺角亞皆老街8號朗豪坊8至11樓
票價不一定,一般的影院30-70左右,時間段不同價格不同。
香港上映的片子一般都是原聲上映,除了國外卡通片和少數國外片一般都不會用配音版。
有沒有中文普通話要看以什麽語言拍攝的,如果是以普通話拍攝的,就是普通話版本。
還有就是香港的片子,如果劇中人是內地演員,或者劇情要求說普通話,都是原聲版。
⑨ 粵語里為什麼說「票」叫做「飛」
因為粵語外來詞主要來自英語。廣州從清朝起已出現外來語,而到香港殖民地史時期,香港粵語(港式粵語)中吸收外來詞特別多,影響著廣東境內粵語區。
比如」車票「,叫做」車飛「,則是因為」飛「粵語(fei4)諧音fare( n.費用)。
這些外來詞很多官話(北方話)沒有吸收,如「士多」(store,siː22 tɔ55),即「小賣部」;有的是吸收了但譯法不同,如「沙拉」在粵語中是「沙律」(saa1 loet6);
不少外國人名在粵語中的譯法亦與北方話存在很大差別,如第43任美國總統George Bush在大陸翻譯成「布希」,台灣中華民國語文譯作「布希」,香港粵語則翻譯成圓唇的「布希」(bou4syu1)。這些譯名常需用當地語言發音才與原音接近。
(9)香港電影票怎麼說擴展閱讀:
相較而言,對輔音尾的音譯,官話普通話口音常後加母音譯出,因為沒有相應韻尾,而粵語則不時將尾輔音叢合並,如lift(升降機)有時寫作粵語字「䢂」(「車+立」:左車右立,讀作lip),將-ft簡化為-p。
1980年代開始,不少粵語外來詞隨著香港、珠三角等粵語區與內地交流更加頻繁漸漸進入了普通話,例如「巴士」(bus)、「貼士」(tips)、「蛇gwe1」(Scare:驚嚇、恐懼,se4 gwe1)等等。有時,這些詞被普通話吸收的時候發生失真,
如粵語「搭的」(乘搭的士的簡稱)被普通話當作「打的」吸收。其原因之一是普通話中不存在相應音節,如「搞掂」(gaau2 dim3)變成「搞定」即因普通話無-m,而音節*tin *din不存在(歷史音變中排除,且後無來源)。
⑩ 在香港的網站上購買電影票
一般情況是這樣的:去到電影院會有自助取票機,把你網上的購票號輸入進去自助取票,也可以去售票台把簡訊給他驗證取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