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人物 > 革命人物的電影觀後感800字

革命人物的電影觀後感800字

發布時間:2022-06-27 04:38:28

㈠ 有關革命英雄人物的電影的觀後感

看了《少年英雄》這部電影後,我的心靈一次又一次地被震撼,因為王二小的精神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
王二小,生活在特困家庭里,天天都去牧牛,一天,王二小和個哥哥一起有說有笑地在牧牛。王二小給哥哥表演他的彈弓技能,沒想到,打到了敵人埋伏的地雷,「轟」「轟」霎時,周圍一片火海,王二小站在原地呆若木雞,他哥哥早已逃之夭夭,可還是逃不出日本鬼子的"魔掌",許多老百姓被日本鬼子給抓去了.王二小,被捕中的佼佼者,經過一段耳濡目染之後,王二小已經忍無可忍,無奈之下,垂頭喪氣的走在山路上「呼」鬼子的軍隊來了,王二小閃電般的躲進山洞,而然被一個落隊的日本鬼子給逮住,幸虧八路軍來的早,鬼子被打得人仰馬翻。
血淋淋的戰爭開始了!王二小為了人民,把敵人引向八路軍的埋伏圈,當敵人發現自己受騙了,殘酷地殺了王二小。「殺!為王二小報仇!」喊聲驚天動地!我已經控制不住自己的淚珠,一顆顆地落下,緊接著,一股無名的怒火和悲傷一擁而進,占據我整個心房。
原來美麗富饒的祖國背後,竟藏著這么多英雄再了壯烈犧牲事跡,可想而之我們現在和平是多麼的難得。我們生活在和平時代里,雖沒有驚天動地的事情,但是我們學習是我們最大的目標,我只相信一句話:亂世出英雄。

㈡ 有關革命烈士的電影,電視劇的觀後感

1《建黨偉業》觀後感
光陰似箭,現在黨已經90歲了,從當年的「風腥血雨」到現在雨過天晴,又有誰能體會當時的艱辛歷程呢,只有親身經歷過才知道什麼是苦,什麼才是甜。當共產黨誕生的時候,就彷彿註定它以後的成功,看完《建黨偉業》才明白,當初黨的誕生,就是為現在的和平而建立,雖然現在已經沒有了戰爭,但我們依然不能忘記共產黨對我們的「恩賜」。
一群外國友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拍中國的歷史大戲,這是一種國際主義精神。173位明星傾情演繹了90年前那波瀾壯闊、歷史意義又極其深遠的一幕幕。在「數星星」的同時,我被北大「新文化與舊文化」的激辯場景所感染,被「五四運動」的宏大場面深深震撼,甚至熱血沸騰,在走出影院後,情不自禁去翻閱黨史。作為年輕一代,我們需要重新走進歷史,重新在歷史中汲取力量的源泉。從重大歷史事件中尋找自己的坐標系,激勵自己,尋找自己的青春動力。
看電影很少流眼淚,可是這部片子,卻總讓我的眼睛濕濕的,最後當12位共產黨人一起低聲唱著《國際歌》的時候,我的眼淚終於奪眶而出。通過這部電影,我們真實的看到了那些革命先烈是怎麼一步步艱難的走過來的,也清楚的了解了我們的黨是怎麼從稚嫩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讓我們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有了全新以及直觀的了解,每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都被演員活生生的演繹出來,他們的精神和信念感動著我們,一種久違了的青春的沖動澎湃在我的胸中。
真的很感謝這部電影,讓我們體內的熱血又沸騰了,讓我們對信仰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是的,為了心中的信仰,革命先烈不惜拋頭顱灑熱血,他們不怕流血犧牲,為了建立新中國,他們甘願赴湯蹈火!真的很感謝先輩們冒著生命危險為我們建立新中國!真的很感動先輩們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的這種大無畏的精神!
這部青春熱血電影,讓我激情萬丈,也讓我為之沸騰了!我想發自肺腑的喊出來:中國共產黨萬歲!

2八一南昌起義,是中國現代革命史上的一個偉大歷史事件,頭緒紛繁、人物眾多,而影片以精湛的技藝,真實、樸素、生動地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通過看這次電影,我深刻體會到革命政權的來之不易,今天我們的幸福生活都是用那些革命義士的鮮血換來的,是那麼的來之不易。因此,我們更應該珍惜這一切,用我們的實際行動發揚黨的精神,堅信革命理想和信念,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一切從實際出發,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的工作並做好本職工作。在利益與金錢眼前、在困難、艱苦眼前,想一想為革命事業,在南昌起義總、在戰爭時期犧牲了的先烈們,想一想在和平年代裡英年早逝仁人志士們,難道還有什麼阻止不了,還有什麼困難不能解決的嗎?
影片從真實的歷史事件中提煉創作素材,正確地、藝術地反映南昌起義這一震驚中外的歷史事件,使其具有鮮明的紀實性和文獻性。影片中出現的四十多個人物,大多都是有案可查的真實人物。為了真實地再現那一段歷史,影片特別注意了環境的真實性:它通過一定時代特徵的景色、道具和人物的服飾裝扮;通過獨具時代特色的音樂,特別是「打倒列強」的音樂旋律的反復出現,使當時的時代氣氛更加濃烈,讓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尤其是為現代人上了一堂形象、生動、深刻的中國現代革命史的教育課。通過今昔對比,使我們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影片從生活出發,成功地塑造了周恩來、朱德、賀龍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藝術形象。十分注重形象地表現幾位領袖人物的獨特經歷和個性。如周恩來的穩健、果斷、血氣方剛、富有革命犧牲精神;朱德的憨厚、沉著、有勇有謀;賀龍的倔強、爽朗、對黨的忠誠等。通過他們的具體言行來表現他們偉大而崇高的品格。如通過周恩來的「我們都為共產主義在奮斗,我經常想,一個嬰兒哇哇墜地,長大,有點兒知識,很慢很難,只有抓緊時間做工作,才無愧做一個人,沒有權力糟蹋生命,浪費時間。」這段話體現了他為革命事業勇於獻身的精神。通過賀龍的「半輩子經驗告訴我,跟著國民黨,我個人政治上沒出路,整個軍隊也沒出路。只有共產黨才是勞苦大眾的救星,我鐵了心跟著它走到底,這是我的入黨申請書……,請黨考驗我。」這一言行,充分表現了他對黨忠貞不渝的愛和面對反革命的血腥屠殺毅然投身革命陣營的果敢精神。通過以周恩來同志為首的前委會與阻撓起義的張國燾之間的斗爭,表現了我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勇於斗爭的大無畏氣概。這一切都是我們更加崇敬、熱愛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們的偉大品格和精神,鼓舞我們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而努力奮斗。
影片還以真實、樸素的生活畫面,為我們展示了南昌起義那火光沖天、槍林彈雨、將士們浴血奮戰的場面。並通過女戰士黑姑踏著其丈夫雙喜等烈士的血跡,沖上鼓樓,把紅旗插到樓頂的這一細節再次告訴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和安靜的生活環境,都是成千上萬的先烈們用先血和生命換來的,沒有他們的犧牲,沒有他們的奮斗,便沒有我們的今天,作為祖國的一份子,我們要自覺加強思想修養,使自己成為現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成為改革開放的推動者,才能無愧於我們的先輩和先烈。
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帶有全局意義的一次武裝暴動。它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創造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從此,8月1日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總之,《南昌起義》是一部好的歷史文獻故事片。它使我們牢記過去中國革命的斗爭史;牢記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黨和人民創建的豐功偉績;牢記革命先烈的犧牲和奮斗。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揚他們的精神,為我們偉大的祖國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而奮斗!
時間匆匆,電影只看了不到兩小時就結束了,但是在南昌起義中的艱苦奮斗的事跡使我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這種精神將激勵著我前行。

3今天上午,我們返校檢查作業,其間我們看了一部50年代的電影,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電影——《董存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教育。

故事講述的是1945年春,董存瑞在因種種原因的困擾下,終於參加了當地抗日自衛隊,同年參加了八路軍。在隊伍中,董存瑞和他的夥伴都不滿20歲,但卻有著驚人的膽識和勇敢的魄力,在戰斗中他屢次立功,讓連長和隊友刮目相看。

故事的高潮發生在1948年5月25日,進攻隆化縣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的6連負責拔除敵人核心陣地——隆化中學。臨出發前,身為爆破組組長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決心:「我就是死後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學的外壕里去,讓大家踩著我們把隆化拿下來!」他帶領戰友接連炸毀了敵人3個炮樓5個地堡。在打開隆化中學東北角的外圍工事之後,敵人隱藏在圍牆外干河道上橋形暗堡的機槍突然開火,部隊遭受嚴重傷亡,突擊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戰友又一個個在中途倒下。

面對敵人碉堡的兇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請戰,在戰友的掩護下沖到橋底。此時,他的左腿被敵人的機槍打斷,暗堡的底部離乾涸的河床還有段高度,河道兩側護堤陡滑,他兩次安放的炸葯因沒有木托都滑了下來。此時,沖鋒號已經吹響,拖延一分鍾就會有更多的戰友犧牲。董存瑞毅然用身體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燃了導火索。隨著天崩地裂的一聲巨響,敵人的橋形暗堡被炸毀,紅旗插進了隆化中學。董存瑞用自己年輕的生命為部隊的勝利開辟了道路,犧牲時年僅19歲。

看完電影時,我的心中感慨萬千。一個年僅19歲的青年,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為戰斗奉獻出寶貴的生命。想想董存瑞,在進革命隊伍、入黨等過程中遭受了重重困難,但他還是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使自己完成了自己的目標。當他在炸暗堡時,那種為革命事業奉獻、為祖國和人民付出的勇氣深深的打動了我。

現在想想,董存瑞比我大6歲,卻比我強上百倍,甚至千倍,他的膽量、勇氣、思想都是我所不敵的。他只是一個上了幾天學的青年,但有著為祖國、為人民奉獻的精神,比我們要優秀許多。

想想現在的我們,衣食無憂,在老師、家長的關愛下成長,我們沒有經歷過董存瑞那樣的困難,也沒有為中國奉獻出什麼。但我們也應該為中國、為人民作出奉獻,現在我們既不用去炸碉堡,也不用我們奉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我們現在唯一能做的,只有好好學習,才能對得起董存瑞為中國的發展奉獻出的生命;才能對得起那些為革命事業、為我們現在的社會主義的美好生活付出生命的戰士們。

想想董存瑞吧,想想那些革命戰士吧!是他們為我們建立了社會主義付出了寶貴的生命,為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想想他們,誰不願意在家中和親人一起享受幸福,但他們還是為了中國的發展、為了人民的幸福而去上戰場、打硬仗,也不惜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想到他們那奉獻精神,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不為中國、為人民做奉獻呢?

從這部電影中,我深刻的體會到一個人就應該向董存瑞那樣,為祖國、為人民奉獻,有一種無私的愛國精神和奉獻精神!

董存瑞——一個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的共產黨員。董存瑞——一個頂天立地的革命戰士!

㈢ 急急急!! 求一份紅色經典電影觀後感800字

故事片《開國大典》,以新中國成立的重大慶典命名,是歷史的真實展現。首次上映於1989年,是獻給新中國成立40周年的大禮。導演:李前寬肖桂雲;編劇:張天民、張笑天、劉星、郭晨;演員陣容龐大,名演員頗多,表演人物刻畫生動形象,個性鮮明;影片場面恢宏,喜慶熱烈,讓人嘆為觀止。

影片一開始,我人民解放軍千軍萬馬,英勇前進,展現了1948年底,毛主席、黨中央在河北省西柏坡村指揮了舉世聞名的,三大戰役。除夕夜,解放了的西柏坡,鄉親們在歡慶勝利。毛主席、朱德、劉少奇等領導人來到鄉親們中間。此時的蔣介石官邸也舉行聖誕夜宴會,國民黨要員們木然地聽著張群宣讀蔣介石的《新年文告》。我軍在'三大戰役'中不斷取得勝利,國民黨軍隊連連受挫,蔣介石迫於形勢,推出李宗仁作代總統。

為了保護古城北平,毛主席、黨中央多次做國民黨將領傅作義的工作,希望他率軍起義,和平解放北平。經過大量的工作,傅作義終於認清形勢,順乎民意。蔣介石宣布下野,凄然地飛離南京。但他完全拋開了李宗仁,對重要文件和人員進行了安排。受斯大林派遣的特使米高揚秘密訪華,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領導的熱烈歡迎。

一個月後,中共七屆三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我黨政機關遷移北平後,蔣介石更加不安。被噩夢驚醒後的蔣介石被告之:北平正在舉行閱兵式。接著周恩來與張治中開始了國共和談,進展甚微,毛主席發出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打響了渡江戰役,百萬雄師渡過了長江天險。南京解放,人民解放軍佔領了總統府。鄧小平和陳毅進入南京,並制定了《入城守則》。蔣介石最後一次拜別蔣母墓,一家老小登上「太康」號,悄然離開了大陸。

進入北平後,毛主席在中南海會見了起義將領程潛,也接待了湖南來的老鄉,為開國大典做了最後的准備工作。 9月30日,毛主席等國家領導人在天安門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10月1日下午3時,毛主席在神聖的禮炮聲中,庄嚴地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人們歡聲雷動,整個廣場沸騰了。
欣賞了《開國大典》,我心情激動萬分,久久不能平靜。

一、感嘆新中國來之不易。為了推倒「三座大山」,爭取人民得解放,成千上萬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英勇獻身,才迎了了勝利的曙光。作為一名大學生,只有發奮學習,才是感恩先烈的最好方式。

二、重溫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業績。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是歷史的真實寫照,也是人民的肺腑心聲。因此,身為一名共青團員,我剛入大學,就庄嚴地向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堅決擁護黨的英明領導。積極向黨靠攏,爭取在思想上先入黨,在行動上與黨保持一致。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為黨的事業奮斗終身。

三、領袖的魅力和思想的光輝。中國共產黨的締造者,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創者,毛澤東同志是時代的巨人,非凡的領袖魅力和偉大的思想光輝,開辟出井岡山根據地,帶領出二萬五千里長征,指揮了一場又一場勝利的戰役。小米加步槍打敗了飛機大炮,真實的神話,永遠笑傲在人類歷史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您的豪言壯語,您的英姿態偉岸,你的思想光輝,永遠振奮56個民族的大家庭,永遠震撼著世界,我們敬仰,我們繼承,我們高舉,我們發展。

四、開國大典,是中國新民主革命的一個縮影。那創新超越的28響禮炮,是不忘歷史的紀念,是陳舊腐朽的結束,是嶄新秩序的建立。1949年10月1日,中國,首都,北京,天安門,五星紅旗徐徐升起,升起一個國家的尊嚴,一個民族的希望,一個政黨的發展。既然升起了,我們就必須捍衛!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世界風雲變幻,狂風暴雨,五星紅旗洗禮得更加鮮艷奪目。今天的我們來了,我們之後的我們,又將延續。一百年,五星紅旗依然高高飄揚!

㈣ 革命電影觀後感600字。

今天上午,我們返校檢查作業,其間我們看了一部50年代的電影,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電影——《董存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教育。

故事講述的是1945年春,董存瑞在因種種原因的困擾下,終於參加了當地抗日自衛隊,同年參加了八路軍。在隊伍中,董存瑞和他的夥伴都不滿20歲,但卻有著驚人的膽識和勇敢的魄力,在戰斗中他屢次立功,讓連長和隊友刮目相看。

故事的高潮發生在1948年5月25日,進攻隆化縣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的6連負責拔除敵人核心陣地——隆化中學。臨出發前,身為爆破組組長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決心:「我就是死後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學的外壕里去,讓大家踩著我們把隆化拿下來!」他帶領戰友接連炸毀了敵人3個炮樓5個地堡。在打開隆化中學東北角的外圍工事之後,敵人隱藏在圍牆外干河道上橋形暗堡的機槍突然開火,部隊遭受嚴重傷亡,突擊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戰友又一個個在中途倒下。

面對敵人碉堡的兇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請戰,在戰友的掩護下沖到橋底。此時,他的左腿被敵人的機槍打斷,暗堡的底部離乾涸的河床還有段高度,河道兩側護堤陡滑,他兩次安放的炸葯因沒有木托都滑了下來。此時,沖鋒號已經吹響,拖延一分鍾就會有更多的戰友犧牲。董存瑞毅然用身體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燃了導火索。隨著天崩地裂的一聲巨響,敵人的橋形暗堡被炸毀,紅旗插進了隆化中學。董存瑞用自己年輕的生命為部隊的勝利開辟了道路,犧牲時年僅19歲。

看完電影時,我的心中感慨萬千。一個年僅19歲的青年,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為戰斗奉獻出寶貴的生命。想想董存瑞,在進革命隊伍、入黨等過程中遭受了重重困難,但他還是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使自己完成了自己的目標。當他在炸暗堡時,那種為革命事業奉獻、為祖國和人民付出的勇氣深深的打動了我。

現在想想,董存瑞比我大6歲,卻比我強上百倍,甚至千倍,他的膽量、勇氣、思想都是我所不敵的。他只是一個上了幾天學的青年,但有著為祖國、為人民奉獻的精神,比我們要優秀許多。

想想現在的我們,衣食無憂,在老師、家長的關愛下成長,我們沒有經歷過董存瑞那樣的困難,也沒有為中國奉獻出什麼。但我們也應該為中國、為人民作出奉獻,現在我們既不用去炸碉堡,也不用我們奉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我們現在唯一能做的,只有好好學習,才能對得起董存瑞為中國的發展奉獻出的生命;才能對得起那些為革命事業、為我們現在的社會主義的美好生活付出生命的戰士們。

想想董存瑞吧,想想那些革命戰士吧!是他們為我們建立了社會主義付出了寶貴的生命,為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想想他們,誰不願意在家中和親人一起享受幸福,但他們還是為了中國的發展、為了人民的幸福而去上戰場、打硬仗,也不惜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想到他們那奉獻精神,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不為中國、為人民做奉獻呢?

從這部電影中,我深刻的體會到一個人就應該向董存瑞那樣,為祖國、為人民奉獻,有一種無私的愛國精神和奉獻精神!

董存瑞——一個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的共產黨員。董存瑞——一個頂天立地的革命戰士!

㈤ 紅色經典電影觀後感800字 緊急!!!!

影片以中國1937年~1939年的歷史為背景,主要描寫了在抗日戰爭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在黨中央的領導下, 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率領剛剛改編完的八路軍三個主力師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開闢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光輝歷程。電影表現了八路軍主力部隊與日寇的浴血奮戰的情景,第一次出現了八路軍所有將領的形象,也第一次在電影里集中表現了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陽明堡戰役,擊斃日寇「名將之花」阿部規秀的黃土嶺戰役等大型抗日戰役。 然而我覺得,《太行山上》不僅僅是一部血與火的戰爭片,還是一部充滿智慧與謀略的軍事片。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日軍瘋狂地在一個村子裡搜查朱德等人的下落,可正好在此之前不久,朱總司令已下命令讓大家都撤離了。凶惡的日軍便集中了整個村子裡的民眾,把他們全都關在一個房子里,命令他們只要說出八路軍的下落,就可以放了他們。但是,沒有一個人出聲。日軍的將領氣急敗壞,命令往房子里投毒氣彈。屋子裡的村民生不如死,可仍然沒有人願意屈服。這個時候,朱總司令正躲在離村子不遠的地方,他看到村民們因為自己而受苦,心如刀割,便要求通信員與總部取得聯系請求支援。身旁的將士不斷提醒他這樣做可能會暴露他們的隱藏位置,但總司令依然堅持要解救受難的民眾。在這危難關頭,有一名將士出來用明語(也就是俄語)與總部取得了聯系,順利把消息告訴了對方。而正在偷聽的日軍卻一頭霧水,搞不清出他們在說什麼。看到日本將領氣急敗壞又無能為力的樣子,真是大快人心啊!後來,八路軍支援部隊到來,成功地解救出了所有的村民。 與之產生明顯反差的是日軍的殘暴。日寇將領阿部規秀壓迫被八路俘虜後逃回的士兵跳火坑,半裸的日兵哭天搶地的喊著:「我有什麼錯?我只是不想打仗想回家。八路軍都不殺我,自己人倒要殺我。天皇陛下,皇軍必敗!」然後跳入烈火,在烈火中掙扎的日本裸兵形象,非常耐人尋味。 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八路軍之愛民如此,也難怪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朱德在平型關戰後向參戰指戰員訓話時說:「這是甲午戰爭以來,日本侵略者受到的最沉重的打擊,你們敢打必勝的信心和英勇頑強的戰斗,打破了所謂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你們的鋼鐵意志和犧牲精神,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民,中華民族,是任何強大的敵人都不可戰勝的!」 聽了這段話,所有在場的我們都被深深地震撼了。這番話真是大有分量,簡直是振聾發聵。我想,在此全世界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以及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之際,學校團委讓我們觀看《太行山上》真是太振奮人心了。當然,通過這部影片,我們都深刻了解到了戰爭的殘酷以及當年中國人民奮勇抗日的感人事跡,也清醒地認識到今天我們這么隆重地紀念抗戰勝利的偉大意義以及我們所肩負的復興中華民族的歷史使命

㈥ 愛國電影《捍衛者》800字觀後感! 急!!

捍衛者觀後感(一)
9月3日,是一個重大的日子,它是我國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紀念日。看了電影《捍衛者》後,感觸頗深,心中的愛國之情油然而生。

在那個戰火硝煙到處紛飛,人們生命與國土岌岌可危的年代,無數中華兒女挺身而出,保護人民,保衛國土,不顧個人安危,這種舍己為人的奉獻精神令人感動不已,他們是當之無愧的大英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英雄不懼戰火,不懼生死,他們在戰場上英勇殺敵,潑灑熱血。他們的正義,他們的頑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向前奮進,中華人民保衛祖國的不懈動力。
他們,為了顧全大局,甘願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與敵人同歸於盡。於是,他們緊握光輝的使命,光榮的倒下了。但他們那種英勇頑強的斗爭精神,卻從未消失過,因為它已經深深地住進了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中,從未衰減。
英雄從不分年齡的大小。王二小,小小年紀卻英勇無比。他被鬼子抓住了,鬼子讓二小給他們帶路,二小勇敢地走在最前面,將敵人引進了游擊隊的潛伏地點。隨著槍炮聲的響起,戰爭開始了。鬼子接二連三地倒下了,可愛的二小,也光榮地倒下了,多麼勇敢的少年。二小在遇到如此險惡的情形頭腦依然十分鎮定,他不怕犧牲,他只想讓大家的安全得到保障,將鬼子消滅,他做到了,多麼了不起!
一首首詠唱英雄的不朽之歌響起,贊頌著偉大的抗日英雄,他們的名字會永垂青史,深深地烙印在我們的心中。
這也告訴我們,戰爭,會帶給我們許多前所未有的苦難。硝煙四起,家破人亡,無數鮮血染紅了土地;戰爭抹殺了人們的歡樂與幸福,無數的淚水也難以詮釋戰爭的殘酷與罪惡。我們要謹記住個道理:「落後就要挨打。」我們要齊心協力,讓祖國走向繁榮昌盛!
戰爭的可怕,無不警醒我們保衛祖國,珍愛和平。我們的幸福生活是一名名抗戰英雄奮力拚搏、英勇抗敵換來的,英雄不朽,我們要將他們的精神傳承下去,銘記歷史,做祖國的捍衛者!
捍衛者觀後感(二)
非常真實客觀的電影,讓我們告別神經狗屎劇,做一位真正的愛國者,遠離虛偽的政客
這是近年來國產抗戰電影的逆流。自然是因為它的題材。它講述的是淞滬會戰之前的寶山之戰,畢業於黃埔軍校的國民黨少將姚之青帶領部下誓死抵抗無論是人數還是裝備都幾倍於己方的日本軍隊,最終寡不敵眾,戰死沙場。
淞滬會戰時,28歲的黃埔軍校畢業生姚子青營長率600人在寶山駐守,敵強我弱,敵眾我寡。日本此戰籌備精良,海陸空三面圍攻,上有空軍轟炸,下有坦克開道,遠程還有海上戰艦發射硫磺彈火攻戰場。我軍六百人,手榴彈是要扯一下引線的原始手榴彈,槍打一下要拉一回栓,除此之外,只有血肉之軀和布防的沙袋。
子青和學長一人為正一人為副,運用戰術巧妙周旋,到第六日,增援被日軍堵截,寶山失守已在眉睫,學長負傷死去的那夜,敵軍的炸彈鳴叫著轟平了營地。姚子青清點人力,算上一個兒童,總共二十五人,首長下令突圍。子青站在寶山,身後是浙江、貴州、湖南和廣州,他炸平了指揮部,將自己的名字也畫到死簿,決心抗戰到最後,讓手下和兒童,務必把600將士的名單帶給世人。那一刻,火光照映中,他並不高大的身軀恍若戰神。
最後一天,子青在巷子里設立了三層防線,在侵略軍進城時,他們每一顆子彈都帶著恨,每一聲吶喊都表達著對無恥的侵略者的憤怒,他們怕死嗎?當然害怕,年輕的才十八歲,但是他們知道,身後是家人,是祖國,是祖祖輩輩生存的土地,他們年輕的身軀要做這最後的防線,哪怕阻止鬼子一步,也義不容辭。他們一步不退,他們沒有大炮,就抱一把手榴彈突入坦克車底,沒有子彈,就拼刺刀,沒有刺刀,就肉搏……
這是一部很血腥而中肯的戰斗劇,侵略者不是痴痴獃獃的小丑,我們也沒有手撕鬼子的橋段,更沒有鬥智斗勇,美的五迷三道的女特務。你不會從中意淫到痛扁他們的快感,也沒有多麼傑出的勝利,更沒有美女給你視覺盛宴。這是真實的歷史,博物館珍藏著姚子青的日記本,裡面寥寥數語記錄著戰爭的進展,花名冊里,六百個將士的名單被認真的一筆勾銷,鐵血錚錚,永垂史冊。
你看見的是革命先烈在極端的條件下,咬緊牙關浴血奮戰,他們也會痛哭流涕,絕望地大哭大叫。年輕的士兵在連天的炮火中會瑟瑟發抖小便失禁,他們會在戰爭的間隙自娛自樂,唱一段小曲。姚子青壯烈犧牲後,日軍首領親自為他整理儀容,一個人被下屬尊敬不稀奇,但是贏得宿敵的敬意,卻是難得。
以往的抗日劇里,會有老百姓和民間義士噓寒問暖、出謀劃策,但是在這部劇里,寶山城空無一人,面對敵人的,是整個國家的脊樑——捍衛者。然而英雄無名,八十年後,一段歷史重見天日,觀者寥寥,蒼天有淚。
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究竟有多來之不易,又有多少姚子青這樣的先烈用鮮血染紅了那面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

㈦ 求三篇革命影片觀後感 600字 初二

電視劇《革命人永遠是年輕》觀後感

趙朝峰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它好比大松樹冬夏常青。它不怕風吹雨打,它不怕天寒地凍,它不搖,也不動,永遠挺立在山巔」……

寥寥幾句歌詞,傳神了描繪出革命者的精氣神。這首創作於建國初期的《革命人永遠是年輕》,一經推出,就傳唱大江南北,成為當時最火的最「紅」的歌。唱著這支歌,中國人開始了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征程。有信仰的人是不可戰勝的,《革命人永遠是年輕》就是一首信仰之歌,傳唱它的人都深深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7月5日,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的同名電視劇《革命人永遠是年輕》,再次將信仰的號角吹響,給我帶來深深的靈魂震撼,讓我感動良久。

我認為與類似題材的電視劇作品相比,電視劇《革命人永遠是年輕》在時間跨度上更長、更為全面,在故事性方面也更加傳奇。

故事以山西呂梁地區為背景,跨越了上世紀三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半個多世紀的漫長歲月,以白色恐怖、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新中國成立之後四個具有代表性的時代作為時間線索,緊緊圍繞主人公陳志的一生展開。以昂揚的主旋律作為全劇的精神貫穿,一氣呵成地串起一個個跌宕起伏、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物故事,意在通過幾位主人公不同的人生歷程,以及相互之間的愛恨情仇,反映上個世紀50年來新舊中國更迭交替,曲折而又必然的歷史軌跡;更通過主人公陳志及其戰友們的成長經歷,以點帶面地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從弱到強、發展壯大的偉大歷程。

這部戲的創作團隊是強大的,由《亮劍》的導演陳健執導,《貞觀長歌》的編劇周志方原創,聶遠、趙亮、王往、沈曉海、陶飛霏等當代知名實力派演員真情演繹。

但真正打動我的是洋溢在全劇始終的一個主題,那就是「忠誠信仰」,劇中的幾個主人公用自身的成長歷程,探索著人生的價值,展現了信仰的力量。

「我是山西票號里出身的人,沒人比我會算賬。在戰場上、在工地上,我算了一輩子帳,可是卻有兩樣東西從來沒算過——一個,是信仰的帳沒算過,另一個,是愛情的帳沒算過……對愛情的忠誠是崇高的,對信仰的忠誠是偉大的。多少人都付出了,而我還活著,就沖這一點,這個帳,就不能算……」, 當主人公陳志在彌留之際,說出這番話地時候,我熱淚盈眶,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我十分認同,陳健導演給該劇的定位,「《革命人永遠是年輕》不是一部諜戰劇,也不是一般的主旋律作品,而是一部以融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三性統一為目標的作品典型。」「《革命人永遠是年輕》就像一首激情澎湃又溫情迴旋的頌歌,始終昂揚著理想主義的情懷,用極致的人物命運詮釋了『信仰與忠誠』。」

我被該劇深深打動的,不僅僅是精彩傳奇的故事情節,盪氣回腸的戰斗場面,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是該劇內在的一種東西吸引著我,觸動著我,進而征服著我,我心甘情願的坐在電視機前接受「教育」,一種關於信仰的教育。

「信仰是對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某人或某物極其相信和尊敬, 拿來作為自己行動的指南或榜樣。」有信仰本身就是一種價值,信仰是對人生意義的一種假定。信仰是心靈的產物,信仰是個人的意識行為。

「能夠激發靈魂的高貴與偉大的,只有虔誠的信仰。在最危險的情形下,最虔誠的信仰支撐著我們;在最嚴重的困難面前,也是虔誠的信仰幫助我們獲得勝利。」英國十九世紀著名的社會改革家和作家塞繆爾•斯邁爾斯在《信仰的力量》一書中這樣寫到。該書在全球暢銷一百多年而不衰,改變了億萬人民的命運,塑造了近現代道德文明的精神風貌。

作為一部反映信仰主題的規模弘大的正劇,《革命人永遠是年輕》,就是要用一個革命者的故事,來告訴今天的人們——只有有了信仰,我們才能夠擁有勇敢面對一切困難的精神力量,去為自己、為親人、為社會贏得更加美好的未來……

信仰的力量通過沖突來體現。《革命人永遠是年輕》所表現的沖突,不光有人物性格的沖突,更有人物靈魂的沖突,包括信仰、理想和價值觀的沖突。

劇中主人公陳志的狀態是既要接受審查又要為黨工作,在長期接受審查的人生奮斗中,他堅守信仰,堅守忠誠。在紛繁復雜多樣的表面現象中,展現的是一位純粹的共產黨人的生動可愛、質朴真誠。陳志的形象,在當今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奮身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中,具有十分強烈的現實意義。那就是既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又要堅守信仰,堅守共產黨人的純粹與忠誠。曲文作為一名對黨的事業高度負責的領導幹部,他犯過錯誤,但是他勇於糾正自己;他之所以勇於糾正自己,也是源於他對信仰的追求,對事業的忠貞;這信仰就是實事求是的思想原則,這忠貞就是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黨的宗旨。這也是一名共產黨人堅守黨性原則的突出體現。在曲文的身上,我們不但能體驗到無私與忠誠,更能體驗到追求實事求是思想原則的生動過程。體驗到這種曲折過程中洗練出來的純粹。曲文這一角色,對於樹立共產黨人實事求是的良好形象,增強我們黨團結和領導全國人民所應有的威信與凝聚力,具有十分特殊和強烈的現實意義。且因為他們的矛盾展現選取了審查與被審查的獨特視角,其真實性、新鮮感與懸念性得到進一步加強。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了滿足,精神需求得到了凸顯,信仰的力量受到越多的人的認同,人們從被動的接受信仰教育,轉變成積極主動的去接受信仰教育。當代中國人應該是有信仰的人,正成為大多數人的共識。電視劇作為受眾面最廣,觀眾數量最多的藝術形式,應積極主動的傳播信仰主題,更好的滿足當代人的精神需求。這應該成為所有電視劇工作者的共同追求。

作為一名普通觀眾,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看到更多更好的彰顯信仰的力量的文藝作品。

南下南下》

父輩的足跡 信仰的堅守

驕陽似火的五月,鮮花綻放的春夏之交,電視劇《南下南下》帶我們走進塵封已久的記憶,重溫激情燃燒的歲月,感受父輩創業的歷史,見證熱血青年的忠誠——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誓言。

未見真面,只聞其名時,「南下」,這個曾經遍及華夏南北廣為流傳的詞句,久違之後的感覺是那麼的親切、自豪。盪漾的心潮如脫韁的駿馬,馳向久別的原野,迫切的慾望凝聚了我渴念觀賞《南下南下》的情結。「南下」是新中國革命走向成功的重要一環,「南下幹部」是新中國建設的中流砥柱,《南下南下》更是父輩砸碎舊的體制,在廢墟上創建中國革命新紀元的壯麗詩篇。

該劇著重描述了1948年至1958年間,以魏九斤、普刑天、青格爾和吉林等人為代表的一批黨的年輕幹部,他們肩負歷史的重任,離開熟悉的環境,離開朝夕相處的戰友、離開北方的家鄉,隋軍南下,創建紅色政權的精彩人生,描繪出一部年輕的共和國的成長史。

該劇所展示的是中國革命遷徙中最光榮、最輝煌的歷史時期,這是一個舊政權的崩潰,一座新豐碑矗立的時代;是一個改變觀念,改朝換代的時代;是一個把鬼變成人,讓勞苦大眾當家作主的時代;是一群年輕的共產黨人、一群置生命於不顧的中國軍人、一群情系新中國建設的熱血青年,用他們的執著、奉獻、忠誠、堅守和信仰書寫共和國歷史的偉大時代……在那個時代,中國的一切都在發生巨變。歷史在變,社會在變,事物在變,人也在變,我們的黨由一個革命黨轉變為執政黨……一切都在變,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鮮的,一切又都是亘古未有的。

該劇直面描寫了那個時代里的熱血青年,他們是一批黨的年輕幹部,是一批信仰的守衛者,是一批理想的追尋者。青年進步學生普刑天等人,在黨的青年幹部吉林的帶領之下,毅然決然地放棄富裕的家庭,舍棄生長的環境,加入南下幹部團,走上了隋軍南下,解放全中國,建設新中國的道路。他們與魏九斤等人執著地追求理想,堅毅的守候真理,他們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鑄就了生死相依的「三營弟兄」的真摯情感。他們用不同的成長經歷、不同的生活坎坷、詮釋相同的革命理想和對事業的忠誠。

該劇的獨特在於,用理論視角、思想視角、歷史視角、時代視角和藝術視角,用真實的歷史,朴實的故事,渲染這些熱血青年的革命熱情,塑造他們忠誠事業的高尚情操。那些盪氣回腸的情節,艱苦創業的精神,史詩般地再現了那段鮮為人知的光榮歲月。在感染人們情感的同時,更激勵人們繼往開來,將革命進行到底。

該劇尊重歷史、還原歷史、又藝術性的演繹歷史,再現歷史,解讀歷史,歌頌歷史,讓人們再次重溫那段被歲月掩埋的印記。「手裡抱著槍,腳底下踩著發燙的彈片,冒著硝煙往前沖。」是軍人的勇敢和堅強;「槍炮聲響著,沖鋒號吹著,」晚上有「曳光彈照著」是他們熟悉的環境;陳舊的軍裝和軍人的職責,是他們難以割捨的真誠情懷;「歷史正是以破壞的終結和建設的開始作為巡迴演變。」正是那群年輕的中國軍人,正是在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為了新中國,為了革命事業、為了信仰的堅守,他們放棄了本應擁有的一切。他們用雙手和智慧、去完成建設新中國的重任,他們用執著和忠誠去書寫共和國的成長史。他們的足跡和奉獻,揭示了「南下」的神聖使命和戰略意義,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光輝形象。

真誠、鼓舞、回味無窮,是《南下南下》帶給人們的直面感受。魏九斤不情願的接受轉業命令脫去與他朝夕相伴的軍裝時,那種真實的表露和直白的情感,讓人為之動容潸然淚下。隨著劇情的梯次展開,人們的視覺彷彿被帶到了那段熱火朝天,高歌猛進,無私奉獻的年代。他們既有砸鍋賣鐵為「超英趕美」而大煉鋼鐵的盲動魯莽,又有心系國家困難捐款捐糧的真誠奉獻;他們既有「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大無畏氣概,又有白手起家艱苦創業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他們既有「革命愛人」的真摯情感,又有難以割捨的戰友情懷。

魏九斤等人所代表的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強烈責任感,公而忘私的高尚品質,堅守信仰的執著精神,深深地感動每一位觀眾,每一名黨員和每一個國家公職人員。在信仰、堅守趨於淡化的商品經濟時代,將魏九斤等人所代表的那個時代里共產黨人的忠誠和堅毅搬上銀幕,用文藝的表演形式再現歷史,喚醒人們去追憶那段漸行漸遠的人和事,去追思父輩艱苦創業的足跡,從而刻畫出一批忠誠於事業的共產黨人在歷史變革中的群像,引發觀眾的共鳴。

歲月在無情的流逝,「魏九斤」等人或許已離我們而去,或許已步入耄耋之年,但他們的忠誠,他們的堅韌,他們的執著,他們的奉獻……他們那種可歌可泣的精神在教育我們的同時,又讓我們重新溫故中國革命史,重新感悟共產黨人的光榮稱號和堅守「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誓言。

《南下南下》值得我們去回味,值得我們去深思,更值得考問我們對誓言的堅守——「英特納雄奈爾」不僅僅是一句停留在嘴中的響亮口號

㈧ 辛亥革命電影觀後感

電影《辛亥革命》觀後感:

戰場上,血流成河,硝煙彌漫,無數人穿梭在槍林彈雨中,他們無怨,亦無悔,他們只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人民的清醒,換來國家的富強!

就像宋慶齡所說的那樣,中國是一隻沉睡的獅子,可它已經沉睡太久了,現在是該醒過來了,是該重頭收拾舊山河了!那種不齒於列邦,被輕於異族,任人宰割的時代終於要結束了!於是,辛亥革命便拉開了序幕。

戰爭的硝煙已然四處蔓延開來,無數的人倒在血泊中,他們倒下了,但在他們身後,又站起來了無數人,又有無數人前仆後繼。他們有的家境殷實,有的新婚燕爾,有的即為人父,但面對肩上的責任,他們毅然拋家棄子,勇於挑起!

國內,革命黨人冒死進軍,而在國外的華僑也並未停止斗爭,他們也同樣愛著自己的國家,也都有著一顆愛國之心,因此他們也在進行著一場無硝煙的戰爭。在推翻清朝的斗爭中,革命黨人曾經先後發動了十次武裝起義。

屢次失敗,而又能屢次重起,海外華僑的大量經濟支援,實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對於海外華僑在推翻清朝的革命斗爭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孫中山先生也曾經用這樣一句話來表達對海外華僑的無限感激之情:華僑是革命之母。

㈨ 麻煩,給我一篇紅色經典電影觀後感,要求是800字

還是自己寫得好
參考:
前一陣子,在以前高中同學的推薦下,我看了影片《黑太陽731》,這是一部記錄抗日戰爭時期南京大屠殺的電影,記錄下了當時日本軍隊在佔領南京後所進行的姦淫、擄掠、燒殺、搶劫等等殘害中國無辜人民的種種罪行。他們喪失人性,肆意虐殺,手段殘忍,令人發指。

曾經,看過很多的韓日恐怖片,卻從沒有這樣一部更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噴怒。 其他最最恐怖的電影在時過境遷後都可以口氣輕松地、甚至是開著玩笑地談論,唯獨《黑太陽731》不能。至少是有著人類基本良知的人或者是與那些受難同胞流淌著相同血液華夏子孫是絕對做不到以輕松的心態面對它的。

當日軍攻進當時中國的首府——南京時,這群所謂的文明的人,在面對一群手無寸鐵的無辜百姓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時,他們又做了什麼。就是這群自稱文明的人,他們把南京城化為一片火海,大火經久不滅,濃煙遮蓋天空,空氣中彌漫著各種燒焦的味道,取代了南京城這座千年古都以往應有的寧靜與平和,是法西斯的戰火讓這座千年古都面目全非。而那些可憐的無辜民眾,則成為了日軍官兵之間互相攀比,甚至以此取樂的消遣,在此時此地,屠殺讓他們搖身一變成為了英雄,我想這絕對僅僅是皇軍的「英雄」。我想絕對沒有一個有人性的士兵會在一座寺廟前用刺刀劃破一個跪地求饒的懷胎婦女,大笑著挑起已成人形的胎兒;絕對沒有一位有人性的軍官像中島今朝吾那樣為試其鐮倉寶刀,親手殺死七名無辜的同胞;也絕對沒有一群真正佛教信徒,會把一個寺廟手無寸鐵的和尚一個一個的殺死在寺廟門前…… 又有多少像秀英那樣的好姑娘被那些法西斯的暴徒與爪牙所蹂躪糟蹋,又有多少像小強那樣的孩子一夜之間便成了可憐的孤兒,又有多少幸福美滿的家庭被頃刻便被打破……

還記得某個日本高級軍官的話「南京城裡每個家庭都是慰安所,每個中國女人都是慰安婦」,很想問問這位高級軍官他自己就沒有母親或者姐妹嗎?還記得那兩個日本士兵的納悶「怎樣才能快速的把困在一大廳里的上萬個中國人每十人到二十人一組帶到江邊殺死?」。 還記得那個日本軍官苦思冥想如何把江邊成千上萬的屍體處理掉,而且是要處理得乾乾凈凈的,而不至於被國際社會所發現,以至於在他後來想到用汽油焚屍再丟棄江中喂魚時,他感到無比的欣喜若狂……

到處都是中國百姓的哀鳴,到處都是惶恐的眼神,到處都是殘廢的廢墟和沒有熄滅的戰火,騷亂之後,便是如死一般的寂靜。 我在看到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中國人民遭受日本人宰割和侮辱時,心裡無比難受;我在看到日本人殘殺中國人民時惡心的表情時,恨得牙癢癢。無數的屍體被拋在江邊染紅了江水,無數的婦女被玷污後慘遭殺害,無數的家庭家破人亡,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日本人瘋狂的迫害造成的。

我們是仁義的中國人,可以不要日本人血債血還----如果真要我親手把日本人的惡行再用到日本人身上,說不定我會嚇得轉身就跑----甚至不要日本人的金錢賠償(也不可能要到),只要日本人的真誠道歉,並確保永遠不再侵略他國,只是這么一點走遍天下都理直氣壯的基本道義而已。只要日本沒做到,我們就不可能與日本人和解,不可能不抵制日本的一切,包括日貨、日本文化等,不可能壓制反日情緒(反而要張揚其事,讓全世界都知道中國人對日本的世仇)否則何以面對幾千萬冤死於日本人屠刀下的苦難的同胞?

1937年,30萬中國人被屠殺,國殤,這是永遠不能被13億華夏子孫忘所遺忘的。《黑太陽731》重啟了這段傷痛記憶,我們不能沒有危機意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為中國的崛起而貢獻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㈩ 紅色革命影片觀後感

今天看了一部紅色革命電影《上甘嶺》,電影的主要情節是:1952年秋,朝鮮戰爭進入最後的關鍵階段。美國侵略者竟在板門店談判休會期間,調動六萬多兵力,在三八線附近發動了大規模進攻,企圖奪取上甘嶺陣地,進而攻佔五聖山,用武力獲得他們在談判桌上得不到的東西。

堅守上甘嶺陣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的率領下,與敵人浴血奮戰,打退了敵人二十多次的瘋狂進攻。

此後,他們又根據上級指示,退入坑道堅守陣地,拖住敵人,使之無法前進一步。在山上坑道里堅持戰鬥了一個月,他們遇到了各種難以想像的困難。不僅與外界的聯系被敵人切斷,而且缺水缺糧,生存艱難。

但為了祖國、為了朝鮮人民,他們以驚人的毅力,堅守了二十四天,從而贏得了時間『使中朝軍隊取得了大進攻的勝利,並使整個朝鮮戰場的形勢發生了根本變化。美國侵略者被迫重新坐下來談判,無可奈何地在停戰協定上簽了字,朝鮮人民得到了和平。

電影中有這樣一個細節讓我為之動容:由於敵人的封鎖,部隊嚴重缺水,戰士們的嘴唇都乾裂了。上級領導派來送水的小分隊,隊員們一個個犧牲。為了保存實力,八連戰士們又得下山去搶水。

但是,戰士們剛裝好水,就被敵人的流彈打中了。後來,師長派人歷盡千辛萬苦才送上一些蘿卜,並特意送給連長兩個蘋果。雖然連長自己是那樣乾渴,卻把兩個蘋果分成許多片,分別送到全連每個戰士的手上。

看到這里,我的眼睛濕潤了。戰士們在那樣飢渴的情況下,沒有忘記自己的戰友,這種階級友愛是多麼高尚。

《上甘嶺》是由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故事片。由沙蒙、林杉執導,高保成、徐林格、劉玉茹等主演。於1956年12月1日上映。

影片改編自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講述了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堅守陣地,與敵人浴血奮戰,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中國電影資料館完成了該片4K精緻修復,使其再現銀幕。已完成4K修復的電影《上甘嶺》是目前觀眾能看到的最清晰的版本。

閱讀全文

與革命人物的電影觀後感8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甲方乙方葛優經典台詞 瀏覽:456
韓國動作電影國語版 瀏覽:573
電影推薦愛情甜英語怎麼寫 瀏覽:62
首有老電影 瀏覽:604
高中生學英語的五部電影 瀏覽:508
男孩掉進河裡30年後在中國醒來什麼電影 瀏覽:92
女孩為了錢的電影 瀏覽:1
十月初五的電影結局 瀏覽:21
周星馳電影回魂夜國語 瀏覽:512
國產片段式電影 瀏覽:479
韓國電影天軍哪裡可以看 瀏覽:201
電影金剛大戰哥斯拉免費觀看國語 瀏覽:367
小女孩變成母雞是什麼電影 瀏覽:144
人物雙重敘事電影 瀏覽:365
優酷av倫理電影在線觀看免費 瀏覽:962
快手哪裡購電影票 瀏覽:850
電影聖誕玫瑰劇情 瀏覽:289
愛上看電影電影網 瀏覽:27
美國20歲電影女主 瀏覽:453
迪迦加入光之國是哪個電影 瀏覽: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