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人物 > 電影音樂之聲的人物分析及藝術賞析

電影音樂之聲的人物分析及藝術賞析

發布時間:2022-07-02 13:02:11

Ⅰ 音樂劇《音樂之聲》人物形象性格特點,2~3個

瑪利亞
具有
樂觀向上。對孩子們特別寬容,還善解人意
.並且不怕困難的精神
上校
愛自己的祖國,也愛自己的孩子。
孩子們
他們都有一顆純潔的心靈,擁有孩子的天性。十分可愛

Ⅱ 求電影《音樂之聲》各人物賞析,(男女主人公、七個孩子以及男爵夫人和麥克叔叔)

瑪利亞(女主人)聰明機智 男主人多才多藝 七個孩子音樂天才 男爵夫人心眼多 麥克忠心耿耿

Ⅲ 你怎麼看待音樂電影《音樂之聲》

鏈接: https://pan..com/s/1seKVbvpfSQ62CyCLAMN3mg?pwd=5x6u

瑪利亞(朱麗·安德魯斯 飾)是一個年輕活潑的修女,喜歡在大自然下高聲歌唱,所以她常常忘記了修道院里的規矩。院長認為瑪利亞並不屬於規矩嚴格的修道院。院長與眾嬤嬤商量後,決定安排瑪利亞到一位名叫特拉普(克里斯托弗·普盧默 飾)上校家當家庭教師。

Ⅳ 求《音樂之聲》藝術賞析

《音樂之聲》被譽為「新風格」音樂故事片的傑作。在這部影片中,音樂是刻畫人物性格的重要表演形式和劇情發展的重要表現手段,並與女主人公的生活、命運緊緊相連。影片中有獨唱、合唱、對唱等大量的演唱,以及載歌載舞的表演,具有活潑歡快的情調。《鈴兒響丁當》《朵、來、米》《再見》以及主題歌《音樂之聲》等歌曲,優美動聽,膾炙人口,其中有的已經成為經典歌曲,深受人們喜愛,在世界廣泛流傳。這部影片的巨大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在於其音樂的藝術感染力。
瑪麗亞的內心獨白式的縱情歌唱,具有濃郁的抒情風格;眾嬤嬤對白式的、帶有誇張的歌唱,則富有喜劇風格。二者都體現了《音樂之聲》的音樂故事片的特色,而後者突出地體現了音樂故事片常有的喜劇色彩。

這樣的回答您滿意嗎?請到「淘寶網——尙韓小屋」做客,有大碼女裝和首飾。

Ⅳ 《音樂之聲》瑪麗亞人物詳細賞析

見習修女瑪麗亞是個性格開朗,熱情奔放的姑娘。她愛唱歌跳舞,還十分喜愛大自然的清新寧靜。但是修道院院長覺得瑪麗亞不適應這種與塵寰隔絕的生活,於是她來到薩爾茨堡當上了前奧地利帝國海軍退役軍官馮.特拉普家7個孩子的家庭教師。在此期間,瑪麗亞她關心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很快就成了他們的知心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Ⅵ 求教《音樂之聲》影片經典賞析

1、《音樂之聲》是由美國音樂劇 的泰斗 Richard Rodgers 和 Oscar Hammerstein II 根據瑪麗亞·馮·特拉普(Maria Von Trapp)的自傳:《馮·特拉普家的歌手們》(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改寫而成的。

《音樂之聲》於1959年11月16日在百老匯的魯德-方特恩劇院(Lunt-Fontanne Theatre)公演,成為五十年代百老匯公演時間第二長的音樂劇。但是1965年福克斯公司(Twentieth Century Fox)拍的電影版《音樂之聲》使它登上了世界舞台,受到全世界各個國家數百萬觀眾的喜愛。 人類記憶中最值得珍惜和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
好萊塢音樂歌舞片中經典中的經典
電影史上絕妙的神來之筆電影《音樂之聲》是根據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的。

特拉普男爵生於1880年4月4日,扎拉(Zara),當時還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父親是海軍上校,他也想獻身海軍事業,所以參加了皇家海軍學院。當他還是一個年輕的海軍上校時,就被任命為U6潛艇的指揮。一戰時,一艘法軍潛艇被特拉普的潛艇擊沉。1918年,國王約瑟夫一世提升他為海軍少校。 戰爭結束後,奧地利失去了海岸線,不再需要海軍。特拉普上校不僅失去了職位,還在1924年失去了他的妻子,留給他7個孩子照顧。

瑪麗婭生於1905年1月25日。在她大約兩歲時,母親就去世了,她的表姑成了她的養母,她們住在維也納郊區的一個小房子里。 她受到了嚴格的教育,上完三年高中後,進入了四年的國立師范學院。 瑪麗婭原來是社會主義者和無神論者,但是在大學期間,一位著名的神父開始給她布教,改變了瑪麗婭的生活和信仰。 瑪麗婭加入了薩爾茨堡的修女山修道院,成為一個修女。修道院決定讓瑪麗婭離開一年,到特拉普男爵家作女家庭教師,照顧他的一個患風濕熱的女兒。

一年後,孩子們要求他們的父親設法留住瑪麗婭,他們甚至建議他應該娶她。我不知道她是否喜歡我!男爵回答說。於是孩子們自己去問瑪麗婭。因為瑪麗婭說,是,我喜歡他。他們訂婚了。她再也沒回修道院作修女,於1927年11月26日嫁給了男爵。 特拉普一家又新添了兩個女兒。

1935年,瓦茲內神父走入了他們的生活。他使音樂成為他們一家的愛好。他們自然清新的嗓音和純美的歌聲使他們在1935年的薩爾茨堡音樂戲劇節上獲得了合唱比賽第一名。他們曾在大蕭條時期失去了所有的錢財,此後他們被邀請做歐洲巡迴演唱會。

1938年,希特勒入侵奧地利,特拉普寧可丟掉物質財產,也要留住尊嚴。他們離開了薩爾茨堡市郊的別墅和一切財產,前往美國。

1938年9月,他們到達紐約。途中第10個孩子出生了。瓦茲內神父也和他們同行到美國,在他的指導下,唱歌成了他們的職業,特拉普家庭合唱隊漸漸揚名。 二戰後,特拉普一家建立了一個音樂慈善組織:特拉普家庭奧地利救濟社,為祖國奧地利發送了無數食品和衣物。

1941年,特拉普在費爾蒙特的一個鄉村裡買了一個大農場,這兒和他們思念的奧地利薩爾茨堡的風光相似。他們給他們的房子取名為「一顆丹心」。

1947年5月30日,特拉普去世,被安葬在房子後院的家庭墓地里。 當他們結束了20多年、30多個國家的演唱生涯時,他們把他們的奧地利式大木屋改成了客店。可惜1980年12月,它被一場大火燒毀。他們立即決定重建。特拉普家新木屋的設計很現代,但仍保留了以前的味道。 1987年3月28日瑪麗婭去世了,被安葬在墓地里他的丈夫旁邊。

本片在當年成為打破了影史上最高賣座紀錄的歌舞片,這部經典巨作曾獲第3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音樂、最佳音響、最佳影片剪輯五項大獎。被譯成30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國上映,片中美妙的音樂至今仍廣為傳唱。影片的譯名在各地大相徑庭:在中國香港,它被譯成《仙樂飄飄處處聞》;台灣地區譯名則是《真善美》;在葡萄牙,是《心靈深處的音樂》;西班牙譯成《笑與淚》;阿根廷的譯名是《富有反抗精神的新人》;在德國,它的名字是《我的歌,我的夢》……譯名不同,音樂卻同樣動聽,人們對它的喜愛可見一斑

Ⅶ 《音樂之聲》瑪麗亞人物詳細賞析 300.400字

1. 有趣的故事,悅耳的歌曲、溫馨的人情、天真無邪的笑料,是《音樂之聲》最吸引人的地方。它也是一部長青的家庭電影,也是電影史上傳頌最廣的一部活潑、溫馨的音樂電影 。相信看過它的人一定不會輕易的忘掉,我想自己已經被這部電影感動了。它的音樂,它的主題,它經過精雕細琢的台詞,充滿藝術的美感,音樂的內涵,更重要的是愛的主題,真正打動每個人內心的純真的愛。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知真、向善、求美的故事。

女主角瑪莉婭生性活潑率真,走出修道院投身世俗生活,大膽追求真愛,以童心,愛心去照料七個過早失去母親的孩子,盡顯生活之真;故事中人際的寬容與親情的和諧,馮·特里普上校一家不畏納粹爪牙高壓的正氣,寧可流亡不做亡國奴的愛國情愫,無不昭示了人類向善的意願;故事場景阿爾卑斯山麓的湖光山色,音樂之鄉薩爾茨堡(莫扎特的故鄉)的藝術氛圍,尤其是貫穿整部電影的妙曼歌曲(出自音樂大師理查德·羅傑斯之手),經過近半個世紀,仍傳唱不衰,讓人充分體驗到藝術和自然之美。

在影片的開始,天真爛漫的瑪莉婭老是不遵守院里的作息,偷偷跑到山頭外嬉戲、歌唱,我們很輕易的感覺到「美」,有自然之美,有歌聲之美,還有瑪莉婭那種積極向上的美,而不是感到不安或尷尬。每個人都有自己快樂的位子,只有能夠讓自己內心自由的釋放才是真的快樂,在這影片開始,已經埋下向觀眾表達知真的伏筆。

瑪莉婭也會在迷茫時問自己"我的未來將會怎樣?",更會唱著好聽的歌告訴自己"我會讓別人看之儼然,觸之溫暖,我會讓別人改變對我的看法,我對自己有信心.";她用快樂的善良的心感染別人,改變別人,甚至七個個性怪異從小失去母親的孩子和他們那個嚴肅的上校爸爸...這樣的人你會不喜歡?這樣的人你會不為之感動?以簡單的心態,積極向上的面對生活又何嘗不是藝術!

上校的性格,表現的很自然。作為一個監長國恨當然不能忘,獨自帶著七個孩子,以他的身份,對孩子的愛表達的不細膩也很正常。最後是音樂讓他變成一個慈祥的父親。看來音樂的力量是巨大的,這也符合了音樂之聲的主題。當然也向觀眾暗示正確的家庭教育也是一種藝術。

在舞會中兩人的感情得到了升華,在最後的音樂會中歌聲使上校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在那飽含真情的歌聲里,瑪利亞發現了一個男人豐富、博大、敏銳的內心世界。這種內在的美通過歌聲表達了出來。還有孩子的歌聲,藍藍的天空,嫩嫩的草原,清澈的湖水……

你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都是美,這就是成功影片的根據!

《音樂之聲》來自生活,高於生活,它以樂抒情,以樂動人,到處充滿陽光氣息與溫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和諧美景和人文景觀完美結合,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融洽、相互依託的關系,鼓勵人們樂觀向上,追求純潔美好,爭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雜念,達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優美的音樂可以說是音樂劇的靈魂,在音樂劇中流傳最廣的幾首經典音樂有:表達瑪利亞對大自然熱愛的主題曲《音樂之聲》;輕松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比托普演唱的深情無限的著名《雪絨花》;歡樂大方的《哆來咪》;以及可愛的孩子們在比賽和客廳里演唱的《晚安,再見!》等,都成為了最值得珍惜和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

2. 感動心靈的是最美的

平素就非常喜歡看歐美影片,倒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因為這些影片大多情節生動曲折,故事性強,更重要的是人物對話有時極其坦率直白,有時卻委婉含蓄,但都異常風趣而充滿智慧,值得回味。

《音樂之聲》這部電影首先打動我的是它的名字。我想導演之所以用《音樂之聲》來命名,肯定是因為故事發生在音樂之都維也納吧。影片中或高昂、或低沉的節奏,或吟詠、或敘述的歌聲,還有那幽默風趣的表演,無不令我迷戀、神往。即使是戰爭年代,奧地利人依然是那麼樂觀、堅強,戰爭的間隙還忘不了舞會、音樂會,因為音樂是他們的生命,是他們戰勝敵人、戰勝困難力量的源泉。他們用音樂向人們傳遞著這樣幾種信息:人類永遠需要善良、愛心、智慧、熱情、尊嚴、尊重、愛國和坦誠相見等等,音樂的魅力是無窮的。

影片最打動我、最讓我不能忘懷的還是女主人公瑪利亞。我不知道導演為什麼給女主人公取名叫瑪利亞,但我知道,在西方有個叫瑪利亞的聖母,她是耶穌的生母,人們一直把瑪利亞視為善良、正義、仁慈、愛心等美好品質的化身。另外,影片中瑪利亞身份很特別,她作為一個見習修女來到上校家,修女是愛的使者。導演之所以如此安排,一定是在告訴我們:對於上校和他的孩子們來說,瑪利亞就是他們的聖母,瑪利亞到他家是來拯救他們的。

事實的確如此,瑪利亞充滿愛心、快樂、活潑,勇於接受挑戰,同時聰明、大度,富有智慧、多才多藝。她讓一個本來了無生機的家庭逐漸散發出生氣和活力,她讓孩子們打開心扉回歸天性,逐漸喜歡她、依賴她、不能離開她;她還將一個冷酷的男人的激情也重新點燃,最終放棄富有的男爵遺孀而選擇她作為孩子們的母親。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瑪利亞憑借她對孩子們的愛,對孩子們的理解,贏得了孩子們和上校的心。有人說一個好女人是一粒火種,是一本好書,是一首溫馨的音樂,是耐人尋味、引人追隨的一股力量。而瑪利亞正是這樣的一個女人,讓我敬佩、欣賞!

大家都看得出,上校的7個孩子調皮異常,短時間內就氣走了十幾位家庭教師,瑪利亞剛進門時,孩子們就製造青蛙、松球惡作劇,讓瑪利亞出醜,試圖把瑪利亞也趕走。凡此種種,讓上校更加嚴厲地對孩子進行操練,紀律和操練根本無濟於事。面對這種情況,瑪利亞沒有被嚇跑氣跑,也沒有追隨上校的紀律和操練,而是首先找到孩子們淘氣的症結。一次外出活動時瑪利亞問孩子們:「我真不明白,為什麼這么可愛的孩子這么愛捉弄人呢?」想不到上校的一個女兒說:「我們想引起爸爸的注意!」看到這里,我想到了我們眼裡的一些調皮鬼,他們與上校的孩子是何其相似!他們的內心一定是相近的!。可是面對那些小調皮,我們深思過他們調皮的原因嗎?即使找到原因我們又對孩子做了呢?且看瑪利亞,她不僅給與孩子熱情、愛心,讓孩子們接納她,更重要的是她勇敢地與上校抗爭,讓上校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其實,上校對孩子嚴格要求,也是對孩子的愛,但是上校忘記了很重要的一點:他們還是孩子,不是士兵!上校不理解自己的孩子!他不懂如何愛孩子!所以當上校看到瑪利亞帶孩子們穿著窗簾布做成的運動衣四處瘋跑、爬樹時,就嚴厲指責瑪利亞,並趕她離開。瑪利亞此時不卑不亢地說:「上校,衣服是緊箍咒!你不理解孩子,你愛愛孩子!」這話讓上校生氣,讓他震驚,但也讓他覺醒,尤其是他看了孩子們給男爵夫人表演的合唱以後,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於是向瑪利亞道歉,至此上校也完全接納了瑪利亞。

瑪利亞對孩子們的愛、理解、寬容表現在很多細節當中,如她剛進上校家時,上校向孩子們引見她時點名那個情節。因為上校對孩子們實行軍事化管理,孩子被父親像機器一樣呼來喚去,更可悲的是孩子的名字也被刺耳的哨聲所替代。當瑪利亞問及孩子的名字時,上校竟然說不用叫名字,用代號就可以。直率的瑪利亞當即就反駁說:「孩子怎麼可以用代號?那些代號是用來喚狗喚貓的,對孩子我們得用感情呼喚名字!」影片很長,這個情節不足幾分鍾,但就是這個細節卻留給我很多思考,用感情呼喚名字!這是怎樣的情懷?這是對人最應有的尊重!雖然他們只是孩子!

還有一個細節,值得我們每個老師深思,更值得我們每一位接受新班級、新挑戰的老師學習。瑪利亞剛到上校家的第一天,孩子們就在她的口袋裡塞青蛙,晚飯時在她的座椅上放鬆球。如果我們面對這7個小調皮,我們會怎麼做?如果我們面對這樣的學生,又該如何?瑪利亞怎樣藝術地處理這些惡作劇,不失尊嚴地繼續跟他們相處呢?瑪利亞的做法實在令我學習,她的睿智、寬容、大度實在令我欽佩!其實她的睿智、寬容皆源於她有一顆理解孩子的心,有關愛孩子的情。她把孩子當孩子看,不僅能容忍他們做的一切,而且能教育引導他們該怎麼做,這不是為人師這應具有的品質嗎?在這里我想把瑪利亞在餐桌前對孩子們說的那段話拿來與大家共享:「我想謝謝你們每一個人把那件禮物放到我的口袋裡。你們一定體諒到我來到一個家庭的不安,我多麼想不被當外人看待,你們體貼入微,使我一到就感覺到那麼溫暖、幸福和快樂。」聽了她的話,有幾個孩子竟然哭了,為什麼呢?大概是他們感到太慚愧了。因為他們做得很過分,而瑪利亞卻在上校面前替他們保密,說了那麼一段充滿希望的話,這怎能不令孩子們羞愧萬分呢?孩子們以後還會再有這種惡作劇嗎?不會的,因為人的內心都是向善的。

諸如此類的情節太多太多,但每一處都是瑪利亞美好品質的再現和升華。看這部片子的當天,恰好各大報紙都刊登了教育部一篇題為《班主任就該管學生》的文章,恰好我又看了鄭淵潔就此文標題發表的看法,並把標題改為《班主任就該愛學生》,另外他的博文中的幾句話也給我啟迪:看一個國家是不是有前途,就看這個國家的孩子是不是真心喜歡上學。老師愛學生能把一個民族愛發達了。看來,愛的確是人類最美的語言,愛是最能打動人心的。就讓我們都像瑪利亞一樣理解我們的學生,愛我們的學生,把孩子當孩子看,做他們的聖母吧!

Ⅷ 從藝術角度分析音樂劇《音樂之聲》

音樂之聲》清新有致,雅俗共賞。既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在各國的*測驗中經常被評為"最受歡迎的影片",是全世界票房最高的電影之一。其中流傳最廣的幾首經典音樂,如表達瑪利亞對大自然熱愛的主題曲《音樂之聲》;輕松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特拉普上校演唱的深情無限的《雪絨花》;歡樂大方的《哆口來咪》;以及可愛的孩子們演唱的《晚安,再見!》等等,都成為人們記憶中最值得珍惜和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被視做人類最珍貴的永恆佳品。
許多人都曾問過我最喜歡的電影是什麼,可能他們認為我作為功夫名星,應該喜歡那種帶有暴力色彩的影片,可是說出來或許會很讓人奇怪,我最喜愛的電影既不是史泰龍的槍炮,也不是施瓦辛格的特技,而是充滿溫馨的《音樂之聲》。因為在這部影片中,我所感到的是人世間那種最淳樸、最簡單的友愛和摯愛之情,這部影片讓我的全身心都感到放鬆。

閱讀全文

與電影音樂之聲的人物分析及藝術賞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湘女蕭蕭屬於什麼電影 瀏覽:599
好看的激勵電影推薦 瀏覽:806
媽媽的秘密電影劇情簡介 瀏覽:582
中國電影院開放了嗎 瀏覽:679
哪個網能免費下載電影 瀏覽:196
你看完電影跟我說英語怎麼說 瀏覽:39
犬屋敷真人版電影在哪裡能看到 瀏覽:235
小學生優秀電影 瀏覽:421
去哪裡下電影字幕 瀏覽:573
海島電影院為什麼看不了 瀏覽:614
女人的戰爭電影女主叫什麼 瀏覽:813
電影恐怖分子綁架年輕女人圖片 瀏覽:20
關於希特勒的哪部電影好看 瀏覽:691
台灣電影上行列車 瀏覽:380
電影素材一般在哪裡找 瀏覽:451
Mracle電影經典台詞 瀏覽:400
馬爾康電影院今日影片 瀏覽:537
香港美人魚的電影 瀏覽:696
珠海紅星影城今日電影上映 瀏覽:280
哪些英國女王愛上平民的電影 瀏覽: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