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人物 > 電影中的國際比賽是怎麼拍的

電影中的國際比賽是怎麼拍的

發布時間:2022-07-08 17:04:06

㈠ 電影中的大場面究竟是怎麼拍的

每一部電影的大場面都不同的阿,建議你去買DVD9的片子,最好是帶有單獨花絮碟的。這樣裡面有拍攝花絮,可以讓你了解整部電影的拍攝過程。
比如黑客帝國3部曲有10碟,其中花絮共6碟;指環王系列12碟,其中花絮共6碟;加勒比海盜系列6碟,花絮3碟等等,如果想了解,請直接去買碟看好了。

㈡ 好萊塢電影,現場到底是怎麼拍的呢

演員排練到基本滿意後,可以留在演區補妝,整理服裝,攝影燈光部門可按排練結果做出相應的微調,跟焦員也應於此時量度准確演員距離,准備跟焦。特別想提一下,某些缺乏經驗的梳頭、化妝、服裝人員由於怕人說他們怠惰,往往盲目地在任何時候跑出來,站在演區、鏡頭前面補妝、弄頭發,既徒勞又阻礙其他部門工作,有經驗的副導演就會安排他們適當的時候做他們該做的事,提高效率。當所有微調完成,演員進入狀態,就可以正式拍攝。每一條停機後,導演要給予明確指示,要麼滿意收貨,要麼重來;如果重來,要明確地告知各單位、演員重來的原因,不能因為自己缺乏自信而含糊地要求演員重做。如果一個鏡頭OK了,副導演會有序地安排演員撤退,機器移位,准備重復以上程序,拍攝下一個鏡頭。

㈢ 奧林匹亞的幕後製作

位於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西北部的奧林匹亞,建有奧林匹亞宙斯神廟,是古希臘宗教祭祀和體育競技活動中心。奧林匹克運動會起源於希臘的奧林匹亞競技。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896年4月6-15日在希臘雅典舉行。根據記載,第一部記錄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影片是1928年由德國著名「高山電影」導演阿諾德·方克博士拍攝的《白雪皚皚的運動場》,該片記錄了當年在聖·莫利茨舉辦的奧林匹克冬季運動會。1936年由萊尼·里芬斯塔爾拍攝的《奧林匹亞》,可以說是奧林匹克運動史
上較早問世的一部充滿美感的史詩性大型紀錄片。表達主題作為一部記錄奧運會的影片,其主題內容當然是體育比賽。但是,在納粹統治下開展的這次奧運會,難免表達來自納粹後台的意識形態。宏偉的布景、把運動員變為超人形象的取景和剪輯,支持納粹神話中種族優越性的因素,無不透露出納粹信息。影片的取景也點明了比賽項目的嚴密組織,瓦格納風格的音樂迎合了當時德國官方認可的藝術風格。這部記錄奧運賽場體育競爭的影片,承擔著宣傳納粹思想的使命。里芬斯塔爾通過一個個健美的德國運動員形象,通過「新的」德國人形象,刻意展現了希特勒領導下的「新德國」與貧窮、衰敗、不安定的魏瑪共和國時期的德國相比有著多麼大的變化和不同,這一切均需感謝元首。為此,影片中「好元首」希特勒反復出現(或宣布比賽開始,或觀看比賽,或為獲勝者頒獎),以強化其救世主的形象。
拍攝過程: 1936年8月1日至8月16日,德國首都柏林舉辦了第11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來自世界51個國家的4594名運動員參加了此次體育盛會,120萬觀眾(其中15萬來自國外)觀賞了各項體育賽事。當時,希特勒納粹政權上台三年,正值如日中天、飛黃騰達之時,他們利用在柏林舉辦的這一世界頂級體育盛會的機會,無所不用其極地開動宣傳機器,以達到展示納粹德國「輝煌的」政治、經濟、文化成就,樹立其新的世界形象的政治目的。作為這一強大宣傳攻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納粹政權將用電影記錄這次體育盛會的任務交給了他們充分信任的里芬斯塔爾。
為了確保這項重大任務的完成,納粹政權不惜再次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這一次,里芬斯塔爾不僅集導演、編劇與剪輯等諸項重任於一身,而且統領著一支由43人組成的龐大攝制組。攝制組成員當中,不僅有曾經為著名德國表現主義影片《卡里迦利博士的小屋》擔任攝影的維利·哈邁斯特,一直為「登山電影」導演阿諾德·方克博士擔任攝影師的庫爾特·諾依伯特、漢斯·高特沙爾克等,也有像古齊·蘭齊納這樣一些缺乏足夠經驗的年輕攝影助手。有幸的是,里芬斯塔爾對年青攝影師常能另眼看待,因為她賞識他們在工作中顯示出的實驗性與探索性,以及在困難的拍攝條件下表現出來的吃苦精神。此外,在後勤保障方面,納粹宣傳部還為里芬斯塔爾領導的攝制組提供了40輛專用汽車,一幢位於運動場附近擁有120張床鋪的辦公宿舍樓,一個電影器材庫,以及一個可供300人進餐的食堂,專門供攝制組人員使用。美國電影史學家戴維·鮑德威爾和克里斯汀·湯普森指出,納粹政權為奧運會在柏林及其附近地區建造的大型體育場和其他奧運設施,反映了這個政權為使世界其他國家產生深刻印象所做的努力。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場所的設計是考慮到了拍攝需要的.為此,她帶領攝影師觀看、研究各種比賽的過程與特點,選取恰當的拍攝角度,以及所需使用的鏡頭與膠片,並且反復試拍。為了能夠找到運動過程的感覺,攝影師還練習手持攝影機跟拍某一個運動員的動作,但並不實際拍攝。晚上是里芬斯塔爾與攝制組碰頭、討論當天拍攝情況、布置第二天工作的時間。對此,里芬斯塔爾曾回憶說:「我們每天都有大約15000米的膠片送到蓋耶洗印廠洗印,晚上10點鍾,我要聽取我的兩個剪輯員助手匯報當天拍攝的膠片的洗印結果,觀看素材,做出評估。然後,我會根據情況安排或調整攝影師的工作。我與每位攝影師會晤的時間只有大約5分鍾,但討論常常持續到深夜兩點……」。 在第一集里,里芬斯塔爾特意設計了一場「序曲」。在展示一系列古希臘羅馬運動員優美競技雕像之後,轉換到採集聖火,以及將聖火由希臘傳遞到柏林的過程。1936年第11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奧林匹克運動史上一個創舉:第一次將奧林匹克聖火由希臘的奧林匹亞傳遞到運動會所在地柏林。不過,影片中的取火儀式並不是原始紀錄。由於里芬斯塔爾對原來的採集聖火的儀式不夠滿意,有悖於她的藝術構思,於是她在特爾斐城古代運動場設計並導演了一場符合她心願的取火儀式。為此,她讓美工在一個沙丘的圓頂上仿建了一個多立克式神廟,並且選出一位符合其古典健美要求的年輕男運動員作為第一個火炬手。不僅如此,舞蹈家出身的里芬斯塔爾還興致勃勃地親自加入到了取火慶典儀式上眾多裸體女舞蹈演員的行列中,展現她的舞姿。只是後來在剪輯時,由於她有意識沒有選取自己的正面鏡頭,因此觀眾幾乎無法辨認出她的身影。在「序曲」部分,影片通過一系列用光考究、煙霧飄渺的近景鏡頭,將一尊尊富有運動美感的男性塑像展現在觀眾面前。與此相反,女性塑像多是輕歌曼舞的柔美形象,甚至連那尊美輪美奐的阿芙羅狄蒂女神像(古希臘神話中愛情與美的女神),也不過是對贊頌力量之外的人體美的一種補充。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米龍的那尊聞名遐邇的古代「擲鐵餅者」塑像幻化成一個活生生的現代擲鐵餅運動員的優美健康的裸體形象。為此,里芬斯塔爾請德國著名十項運動員艾爾溫·胡伯站在一塊大玻璃後面,做出與米龍的古代擲鐵餅者塑像相同的姿勢,接著在玻璃上用黑色顏料畫出擲鐵餅者的輪廓,然後通過巧妙的光線照明(日光與人造光的混合光),達到負責該部分鏡頭的攝影師維利·齊爾克預想的效果。
在拍攝過程中,面對大量稍縱即逝的運動場面,里芬斯塔爾與她的攝影師們進行了很多技術革新。比如,他們利用架設在運動場各處的攝影機,以及鋪設在場地上的隱藏軌道,動態地記錄下各項賽事與活動;為了更好地捕捉鏡頭,他們製作出可旋轉各種角度的攝影機支架轉台,建造具有防震功能的攝影車;為了不使機器的聲音影響運動員比賽,他們將一種隔音的盒子套在攝影機上;在拍攝游泳比賽時,使用了當時還很鮮見的水下攝影;為拍攝跳水運動員的水下鏡頭,漢斯·艾爾特製作了一個特殊的防水盒子保護攝影機,而且訓練自己能以極快的速度、極為熟練的動作調整距離與光圈,並在泳池壁安裝了一個小型提升機,以使它能夠做出所需的連續的上下運動;由於當時還沒有變焦鏡頭可供使用,為了能夠拍攝游泳運動員的近景鏡頭,他將攝影機安裝在一個特製的小橡皮船的架子上,然後使用一根棍子操縱小船,以避免用搖漿的方式所出現的搖晃;除此之外,他還嘗試使用了一些特殊的拍攝方式,如在拍攝馬術比賽時,將小型攝影機安裝在馬鞍上;將分量極輕的小攝影機套在馬拉松運動員身上,這樣拍出的鏡頭雖然是搖晃的,但卻有著令人驚異的動感效果;在拍攝運動場全景時,甚至還動用了德國著名的「齊柏林」飛艇......
由於拍攝比賽時不能幹擾運動員的注意力,有些攝影機就架在離田徑賽場一定距離處事先挖好的坑隨後,影片記錄了運動會盛大的開幕式與比賽活動。在拍攝比賽的過程中,里芬斯塔爾不得不遵守國際奧委會的各項規定。因此,她所能運用的電影技術手段是受到限制的。然而,通過創造多種多樣的靈活機動的拍攝手法,里芬斯塔爾使攝制組能夠進行遠距離攝影和採取異常角度拍攝,從而克服了這一局限性。由於運動會只允許6位主攝影師進場工作,因此每位攝影師都有固定的任務范圍,如漢斯·艾爾特負責水下攝影與賽跑類項目;瓦爾特·弗蘭茨負責拍攝帆船、馬拉松比賽(使用手提攝影機拍攝),以及從氣球上往下拍攝的鏡頭;古齊·蘭齊納負責拍攝訓練、賽馬、體操、游泳、劃船等項目;庫爾特·諾依伯特則擔任高速攝影的任務;漢斯·舍普負責長焦距鏡頭拍攝。此外,里芬斯塔爾還安排一些人持手提攝影機混在觀眾席中,偷拍觀眾觀看比賽時的各種反應。里拍攝。攝影機利用望遠鏡頭從遠處拍攝,鏡頭焦距就成了這部影片風格的一大特色。我們經常看到運動員形體活動的背景是扁平的,背景中的人臉是較模糊的。當攝影師用長焦鏡頭攝取細節時,這種效果尤為顯著。例如,在格倫·莫瑞斯拍攝的近景中,他身後的人群看來只是黑白相間、依稀可見的模糊景像。這種鏡頭與那些用低角度拍攝的以天空為背景(從而排除了人群)的運動員鏡頭形成對照。這種低角度拍攝天空的鏡頭形成了一種模式,被用於體操和跳水這些比賽項目的結尾。
戴維·鮑德威爾和克里斯汀·湯普森指出,雖然這部影片的場面調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奧運會官員而不是由導演控制的,但是在某些場景中卻存在著操縱的跡象。影片第一部分表現的事件(包括早晨跑步、蒸汽浴、游泳和鍛煉)顯然是為拍攝安排的。晨跑者經過攝影機時隊形完美,運動員俱樂部外的人面帶笑容作出姿態。第五部分展示了在看台前做配樂柔軟操的大群婦女,這不可能不是為導演的利益作過某種程度的排演。而影片的最後時刻則肯定是搬演出來的:帶有一圈探照燈光的看台似乎是個模型,一排排移動的旗幟是為攝影機、而不是為場內觀眾安排的。在拍攝過程中,其他取景技巧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畫格中極低位置上的一排快艇形成了引人注目的構圖,並且再次突出了天空的主導動機。有些取景突出了前後景層次的縱深並置,如一根樹枝和遠處的體育場貫串了大自然的主導動機,或法國自行車賽獲獎者們注視法國國旗升起。在更為個性化的片段中,某些技巧加強了影片的整體效果,例如當一名自行車賽手疾速沖向終點時,疊印技巧創造了速度的主觀效果。還有一些比賽場面是補拍的,比如撐高跳決賽是在晚間進行的,由於比賽時不允許使用燈光,而當時又沒有高感光度的膠片,因此只能在決賽的第二天晚上,讓參加決賽的兩位日本與三位美國撐高跳選手再次走進運動場,補拍決賽的鏡頭。
第二集里運用了許多剪輯技巧。有些片段利用了構圖的相似性,比如把表現五項全能比賽中整整一系列運動員起跑的搖拍鏡頭串接在一起。但在另一些片段中,構圖的不連續性卻顯得很重要。在一個鏡頭中,雙杠形成的對角線與下一個鏡頭中另一雙杠形成的對角線形成對比,這種以天空為背景的低角度構圖把體操和跳水兩個片段連接起來。許多表現跳水運動員的鏡頭方向相對,在表現引人入勝的決賽場面時達到頂點:11名跳水運動員一個一個地跳向空中,實際上每次切換都把跳水運動員的起跳點從畫格一邊移向另一邊。這種構圖手法與快速刪剪節奏結合起來,為這個段落創造了一個振奮人心的結尾。
完成畫面的剪輯之後,里芬斯塔爾又忙於設計音效,她設計了多達16種的不同音效(解說員的聲音、觀眾的聲音、音樂等,並用聲音、話語、自然音效等),以強化某些表現力較弱的畫面效果。經過3個月的混錄,里芬斯塔爾製作了長達3萬余米的錄音帶。最後,她親自監督製作了第一批6個拷貝。這部影片的聲音簡潔有力。赫伯特·溫德特譜寫的瓦格納風格的浪漫音樂伴隨著許多比賽場面,在開始和結尾解說員未向觀眾傳遞有關比賽的信息時顯得格外重要。音樂暗示了觀眾作出反映的方式:樹林中的開場部分用的是緩慢而庄嚴的樂曲;第二段鍛煉部分用的是節奏輕快的音樂;跳水比賽時用的樂曲氣勢恢弘,令人振奮。為了變化起見,有些場面沒有用音樂,而是著重突出解說員的聲音(比如曲棍球比賽),這個聲音對影片中間部分的個人化敘事片段尤為重要。在五項全能和十項全能比賽中,解說員通過暗示我們注視某些運動員而建立起了懸念,他把聲音稍稍壓低,使人感到他也在期待比賽的最終結果。雖然偶爾有些從比賽現場傳來的音效(如人群歡呼聲、風聲),但在聲音方面這部影片主要是靠音樂和解說引導觀眾的注意力。

㈣ 空戰類電影是怎麼拍攝的,是用真的戰斗機在空中拍的嗎

這主要取決於所拍攝電影中戰斗機飛行的難度如何。
例如,派拉蒙公司1986年拍攝的《TopGun》通過流暢的飛行畫面給觀眾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這里頭大部分的空戰鏡頭都是在真實的情況下拍攝的,為此美國海軍專門調來一艘航空母艦及其艦上的艦載機聯隊協助拍攝,據報道當時每天用於戰斗機飛行拍攝的燃油每天就要花費掉7000美元,在拍攝阿湯哥的座駕因為噴射氣流發生失速尾旋時還專門清來了艦上的特級飛行員,但不幸的是這名特級飛行員在協助拍攝將戰斗機從失速尾旋中改平時沒有成功而為此殞命,最後拍攝劇組不得不放棄拍攝真實場景而是採用畫面處理的方式完成了這一鏡頭,因此你在觀看時如果夠細心的話你會發現阿湯哥的戰斗機失速尾旋時的鏡頭比較少,重復的成分比較多。另外電影一開始的驅逐米格戰機離開後,阿湯哥為了幫助隊友降落而違抗命令再次從甲板上復飛的鏡頭也是拼湊的,因為那個動作難度相當大並且危險不小,因為正常著艦時著艦鉤是放下的,而鏡頭是收起的,但是在復飛起來那一瞬間你會發現它的著艦鉤竟然竟然是放下的。畢竟太過危險的動作在可以通過畫面處理的情況下何必用真實的去承擔風險呢?

但是不得不承認,美國海軍憑借著此片迎來了自二戰結束以來歷史上最高的入伍率,大批美國青年在《壯志凌雲》的感召下加入了美國海軍的行列。

㈤ 戰斗片怎麼拍攝的

戰斗片
都是加了一些特效,有些是電腦特技 有些是利用現有的影象剪切編輯而成 還可以用全尺寸模型或等比例尺寸模型模擬 如果是黑白的話基本上確定是利用二戰的資料剪切成的。

空戰片的拍法無外乎兩種,就算是普通觀眾都能一眼看出來是模型,不用說行家了,如果非常有興趣, 代表:老版《金剛》里的戰斗機都是模型 2、實拍 這是最真實的拍攝方式。爆炸,當然不是了,但是這樣製作的空戰片很難表現空戰的激烈性,
近年來隨著電腦合成技術的發展, 基本就是在島內選址模擬拍攝。准確起爆。你可以找找更多的資料了解一下。
影像角度等等手法。一個是真機拍攝還有一個是特技製作。一般是預先埋設炸點,不過都是有防護的。當時戰爭的隨軍記者,是真實的打鬥,不過對製片方來說並不算經濟,很正常,視覺微處理,多採用模型和真機鏡頭結合的模式。還有一些場景是模型,於是在電影工業發達的今天導演可以在攝影棚搭設全尺寸戰斗機模型。哈哈, 早期由於電影特技落後拍攝空戰片,還有受國際保護的美國記者。
模型 這種製作方式比較陳舊了,拍攝戰爭片有專門的煙火師或小組負責煙火效果。把亮度調暗就是了。 人體中槍效果。製做費用還是蠻高的。到時候打開。是現在拍的,化妝,當然也有做的比較優秀的。有的還會用到搖晃鏡頭。後期加入特效,拍攝時,大量爆炸效果也可後期製做出來。

㈥ 電影拍攝手法 賽車的效果是如何拍攝出來的

分級幾種吧。
一種是用特殊機器把攝影機和車子固定在一起,車子會真開得很快。二種是用合成,先拍車子,前面放個鼓風機之類的,造出車子正在行駛的假象,然後再去拍個行駛中的街景,兩個畫面合在一起。
同時也可以用降格的方法拍攝,比如22或20格,甚至10格,最後成片會有不同程度的加速。這就是你所說的快拍和慢拍,准確應該叫做升格或者降格。膠片電影一秒鍾有24格,拍攝的時候按20或22格拍,然後按24格放,呈現效果是加速。就是降格。反之是升格。

㈦ 電影里打架鏡頭是怎麼拍出來的慢動作還是沒打到

這很簡單,如果是以前80年代拍攝的話他們為了顯示力量就在身上撒一些POWER粉來達到力量效果,以前也看到一打就噴粉,現在不是用慢鏡頭,他們拍攝時採用升格拍攝,而放映出來是用的普通速度放的,如果鏡頭放慢,就會顯示出很大的力量,通常一分鍾的普通速度是36格,如果降格拍攝用普通速度放,出來的效果就會比一般速度快,如果升格的話就會慢一點,當然,在打鬥是往往是半真半假,需要給特寫時就會真打然後升格放映來達到真實感的目的,如果不用特寫就會利用鏡頭切換,錯位打,或假打等等,如果你想更專業的了解動作電影的拍攝過程,向你推薦一本書《功夫片的秘密》裡面講的非常詳細

㈧ 電影是怎麼拍攝的

電影的拍攝是一項非常復雜和耗費心力的工作,特別是商業大片,需要各部門的共同協作才能最終完成。一般來說,電影拍攝離不開前期准備、現場拍攝、後期製作三個步驟。

最後就是後期製作,現在的電影很多場景和特效都要靠後期來完成,所以這部分工作量還是很大的。如果沒有現場收音,那就得配音,如果是同期聲,那也得處理現場的雜音等等,做到聲畫同步,碰到疏漏的地方,還要補拍補錄等等,特效團隊負責做影片中無法直接拍攝出的特效,這都是非常繁復的工作。

在我們外行人看來,這些事情想想都會覺得可怕,其實也只要有經驗的導演統籌調度,嚴格執行片場制度,各部門人員很快就能適應,然後就是默契配合,尋得最佳的拍攝效果。

閱讀全文

與電影中的國際比賽是怎麼拍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人物解說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951
搞笑芭比公主的動畫片大全電影 瀏覽:987
現在怎麼看電影的 瀏覽:756
男人進三輪車送女人回家電影 瀏覽:980
為什麼電影評分看豆瓣 瀏覽:66
汽車後備箱藏人的電影外國 瀏覽:564
為什麼人潮洶涌電影院沒有 瀏覽:703
小李子要錢的照片出自哪個電影 瀏覽:348
喜羊羊蛇年大電影好看嗎 瀏覽:605
有一個山海經的外國電影 瀏覽:364
減少電影暴力英語作文 瀏覽:375
中英文互譯電影 瀏覽:58
女孩被囚禁地下室電影 瀏覽:434
男主失憶的英文電影 瀏覽:974
英雄粵語在線完整版電影 瀏覽:949
之後電影觀後感英語怎麼說 瀏覽:304
兒童仙境電影 瀏覽:514
皇帝電影國語版免費下載 瀏覽:731
美國電影小男孩變成女孩圖片 瀏覽:806
電影經典台詞罵人 瀏覽: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