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人物 > 巴頓將軍電影戰爭場面怎麼樣

巴頓將軍電影戰爭場面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7-14 11:36:38

① 誰有《巴頓將軍》的影評,急需

這部1970年的戰爭題材傳記片在今天看來依然味道十足,電影處處透著氣勢和張力,最值得稱道的是喬治•司各特將四星上將巴頓這一銀幕形象塑造成了永恆的經典,這位血膽老爹的形象就好像馬龍白蘭度塑造的教父一樣令人回味無窮。
古典英雄
巴頓將軍相信輪回,認為自己生生世世都在經歷著榮耀的大戰,他看著迦太基文明的殘壁斷牆,無限感慨,吟詩贊頌當年迦太基人對抗羅馬軍團的那場悲壯戰役。一股子古典英雄主義情懷的巴頓將軍此時的表情陶醉、眼中含著深情,「歷經生生世世、在星光下無數次奮戰、隕滅」,這是巴頓自己堅信的光榮宿命。這種尚武精神下的存在即戰斗的人生觀將這個現代戰場上的古典英雄形象完美地襯托出來。正如納粹軍官所說的,巴頓是個活在16世紀的人,其實一腔熱血與激情的血膽老爹更像是活在古希臘時代的英雄,他的身上閃爍著阿基里斯的光芒。
無畏戰士
印象最深的是巴頓正在辦公室和倆名盟友研究空戰,此時德國飛機來轟炸,激動的巴頓拔出手槍跳出窗戶迎著敵機就開槍,始終沒有後退一步。這位老將的氣魄和膽量可見一斑。中國古語道「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衰」,電影中的處理方法很巧妙,用一種很冷靜的視角來表現巴頓的冷靜和無所畏懼。在一條大河的對面,巴頓嘲諷小軍官不敢過河,然後上車,此時一顆炸彈掉進水中爆炸,而河對岸的巴頓流暢的完成了上車這個動作,沒有絲毫的停滯。雖然沒有什麼詩意的慢鏡頭、雄壯的背景音樂、面部特寫鏡頭等等,但這種冷靜的視點給人的張力遠勝於那些炫目的煽情手段。
和平時代的悲哀人物
電影中巴頓的知音恐怕就是納粹的那名軍官了,連巴頓的老友都不能理解巴頓但是他理解,在戰爭即將結束的時候,那名軍官看著手中巴頓的照片說道「他也到了了結的時候了,戰爭結束他就謝幕了,為戰爭而存在,再不適合這個時代。」一語道破巴頓的悲哀之處,這個不可一世、戰無不勝的傳奇將軍在和平年代就失去了他存在的意義,在巴頓的人生哲學當中戰士就該死於戰場上的最後一顆子彈,他的人生舞台應該是戰場而不是宴會廳,為了戰斗他可以閉嘴不說話,也可以在大雪天氣下讓士兵不吃不睡連夜行軍,為了戰斗一向強勢的巴頓可以謙卑真誠地求老友給他軍隊。像巴頓這樣為戰斗而生,為戰斗而亡的將領,在和平年代只能孤獨的牽著愛犬散布在空曠的原野上,等待他的是人生的孤寂和沉悶。
永遠的血膽老爹
雖然巴頓的年代已經過去,我們現在需要的是和平而不是戰爭,況且一部好的戰爭片應該是反思戰爭而不是贊揚戰爭。但那個生動的有著一腔古典英雄主義情懷的戰神般的血膽老爹經典形象必將成為觀眾記憶中永恆的經典。

PS:本片拍攝的年代正是美國的黑暗時代,肯尼迪、馬丁路德金相繼遇刺,當時國內反對越戰情緒也十分高漲、水門事件等丑聞使得民眾對政府失去了信心,這部《巴頓將軍》究其實質而言就是一部宣染戰爭情緒的主旋律電影,將當時美國政府丑惡的窮兵黷武政策暴露了出來。這部電影在當時的確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巴頓成了很多美國青少年的偶像,他們以參軍服役為榮,這樣也將一批又一批本應擁有美好青春的美國青年送去越南當炮灰。一些敏感的反戰人士更是高呼本片帶有濃厚的軍國主義色彩(在現在看來更能感受到這一點),所以這部電影非正義的社會影響力要遠高於它的藝術價值。只能說這是一部成功的人物傳記片,是一部經典的藝術作品,但不是一部好電影。

② 《巴頓將軍》講述了什麼

《巴頓將軍》是一部以真人真事為依據拍攝的電影。但它不是嚴格意義的人物傳記片,而是經過藝術加工了的戰爭題材故事片。它巧妙地把教化功能和藝術性、觀賞性結合起來,成為一部成功的好萊塢作品。

影片基本採用寫實的手法,著重表現了戰爭與人的關系,成功地塑造了有「暴戾軍神」之稱的巴頓將軍。因此巴頓的獨特性格無疑成為構成影片魅力的重要因素。他受過良好的軍事訓練,是西點軍校的高材生,又是美國最富有的將軍。他常常用粗話罵人,脾氣暴烈,喜歡打硬仗,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美國人一向是愛斗的」,「美國人愛勝利者」。他酷愛戰爭,是一個典型的戰爭動物,是沒有戰爭就無法生存的人。他對布萊德雷將軍說:「一個職業軍人應該死在最後戰爭的最後一仗里,被最後一顆子彈打中。」這是一種詩意的表達。而書生意氣恰恰是巴頓不同於一般軍事將領的一個重要特徵。從本質來說,巴頓是一個性情中人,是書生意氣與將軍本色的天然合體。巴頓的古典氣質和書生意氣在美軍墓地和參謀一起漫步的一段中有明顯的表達。遠景中巴頓和參謀立在沙漠里,背後是兩行腳印,切到近景,巴頓談起他想和「混蛋天才」隆美爾像古代騎士一樣單獨決斗:「隆美爾和我各乘坦克,相隔20步停下,出來握握手,再進坦克進行戰斗,就我們倆。這次戰斗決定戰爭的勝負。」參謀笑著說他的想法已經不時興了。因為這已是20世紀。巴頓感慨地說:「天哪,我真恨20世紀!」

影片中用手槍打飛機的情節也顯示了他的這種個人英雄氣質。盟軍飛機掩護跟不上,制空權被德國人控制,巴頓一人沖出司令部,用手槍向飛機開火。仰角拍攝的巴頓將軍正面立著,向天上敵機喊:「打吧,混蛋,對准我的鼻子打!」這時,盟軍官員在二樓陽台上叫他:「快回來,喬治,我們需要一個司令官,不是一個傷員。」巴頓不理會,舉槍向飛機發射。這時片中插入腿的特寫,巴頓兩只穿皮靴的腳占據了整個畫面,透過其畫面上的腿,敵機正飛過。接著一個中景,巴頓向飛機射擊,搖鏡頭跟了一周。當然,他不可能打到飛機,但他的英雄氣質卻表現得淋漓盡致。

巴頓將軍本人

為了塑造性格鮮明的巴頓形象,影片採用了對比方法。與巴頓不同,布萊德雷和蒙哥馬利是另外類型的將軍。布萊德雷是一個理性的將軍,正如他自己對巴頓所說的:「我打仗是因為他們訓練我打仗,你打仗是因為你愛打仗。」他老成持重,斯文,有政治頭腦,沒有詩意,卻更善於協調關系,做了集團軍司令。事實也證明,他被授予五星上將,而巴頓卻只是四星上將。蒙哥馬利在影片中被醜化以襯托巴頓。巴頓走路、敬禮的動作嚴正規范,而蒙哥馬利走路搖搖晃晃,敬禮五指分開,毫無大將風范。然而,戰爭結束後,蒙哥馬利得到了女王的接見,成為英國下任帝國軍隊的參謀長,而巴頓卻因失言被解除軍職,離開他視為生命的軍隊。布萊德雷和蒙哥馬利在性格和命運上與巴頓的對比恰好使巴頓的性格更為突出。

影片不僅正面描寫巴頓,也利用德軍反應來強化巴頓形象,而且更有說服力。史其格爾上尉向隆美爾匯報情況既是德軍的實際需要,又避免了正面敘述,突出了巴頓的性格特徵:「他愛寫詩,提倡死而復生,他祈禱虔誠,又會用下流話罵人。他的格言是永遠進攻,決不退縮。」這恰恰從側面突出了巴頓將軍的形象。

③ 最逼真的戰爭電影是哪一部

一、《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 (1979)

該片表面上在講越戰,但在所有著名的戰爭片中,它可能是「升華」程度最高的一部。它可以套用於任何戰爭,甚至廣而言之說它表現任何人生經歷都不為過。影片雖然不乏對戰爭的正面描寫,但它的精髓是刻畫人性中的黑暗,難怪它不是以越戰記錄為藍本,而是改編自英國小說家康拉德的經典名著《黑暗之心》。

影片講述一個瘋狂的美國軍官在柬埔寨叢林中建築恐怖王國的故事,馬龍•白蘭度扮演的這名軍官鏡頭不多,台詞和處理均很「虛幻」,彷彿是一種力量,而不是某個人;若再「虛幻」下去,那就要變成《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大家長了。

本片是電影大師科波拉的戰爭史詩片,是他對於戰爭暴力造成人性異化的一種反思。影片巧妙地將現實主義的題材和象徵意義融合在一起,以一名戰士沿河尋找白蘭度的旅程為線索,展開了一種近乎荒誕的「實況記錄」。影片具有一種「大歌劇」般的風格,誇張而華美,帶有強烈的表現主義色彩。在飛機上播放瓦格納《女武神》主題音樂的轟炸場面是這種風格的集中體現,也是本片的經典場景之一。

2001年夏,科波拉推出該片的新版本,比原來的版本多了將近一個鍾頭。

二、《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該片中有一個重復出現的細節頗耐人尋味:士兵們把犧牲了的戰友留下的家信重新抄寫一遍,而不讓他的家人看到血跡斑斑的原件。此舉的動機無可指責,但細細想一下,您不覺得原件更珍貴嗎?傳統的二戰片好比是這重新謄寫的家書,已經抹去了血跡和彈孔;而本片給我們看的是原件,因此我們震驚、顫抖,因為我們早已習慣了通過濾鏡觀察戰爭。

當代頭號大導演斯皮爾伯格在此不僅建立了又一座藝術豐碑,而且奇跡般地將一向無法協調的思想傾向和戲劇元素加以融合。他並沒有貶低二戰的正義性,但他提出了個人生命價值的命題,並在影片中直接討論;他打破常規在片頭大段描寫諾曼底登陸,但人物的塑造並沒有因此被削弱;他的戰爭戲跟非戰爭戲涇渭分明,但影片的整體感非常好。他那超凡的敘事能力為觀眾提供了見「樹」又見「林」的戰爭場面。

這是一部肯定二戰、又宣揚反戰的作品,是一部赤裸裸表現極端暴力、但從骨子裡贊美人性與和平的作品。

三、《野戰排》Platoon (1986)

大導演奧利弗•斯通越戰三部曲的第一部,獲四項奧斯卡大獎。

本片以導演的親身經歷為基礎,全面而真實地反映了越戰的主要一面,即美軍在前線的所作所為。影片的主要戲劇矛盾源於一名講人道的軍官和一名非理性的軍官的沖突,但沒有圖解反戰思想的痕跡。

在人物和事件、思想和藝術的綜合方面,本片沒有偏頗,是一部百分之百的優秀戰爭片。

四、《桂河大橋》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1957)

這部榮獲七項奧斯卡大獎的英國片有著英國式的嚴謹結構和紳士般的節奏。影片反映二戰期間一群英國士兵在日本戰俘營的故事,雖然沒有什麼正面的刀槍交鋒,但對人物心理的刻畫頗獨具匠心。

影片前半部份:英軍戰俘不畏日本軍官的折磨,支持原則,維護尊嚴;但影片到後半部份,角色似乎發生了轉換:日本軍官從惡魔的外表展現人性的一面,而英國軍官在面對必須炸毀自己興建的橋梁時表現出來的僵硬思維,同樣令人驚訝。

本片可視為是三個軍人的故事,每個人身上既有著民族性,同時也有獨特的個性。日本軍官齊滕大佐外冷內熱,武士道精神尚未完全抿滅他的人性;亞力克•金納斯扮演的英國軍官渾身上下都充滿尊嚴,但似乎有點走火入魔;威廉•霍爾登扮演的美國軍官有點流里流氣,但他應變能力強,關鍵時刻也能明辨是非。

大衛•里恩的作品都講究氣勢,以現代觀念看許多場景都偏拖遢,但跟整體的表現手法很一致。

五、《巴頓將軍》Patton (1970)

一部關於二戰將軍的史詩式傳記片。它把巴頓將軍塑造成一個既高大雄偉、又具體實在的藝術形象,不僅有血有肉,而且有「污點」;不僅功勛垂世,而且「劣跡」昭彰。

影片描寫戰爭史實,但鏡頭幾乎一直對准主角,巧妙地讓人們從巴頓的威力中感受德軍的力量。主角的演技出神入化,尤其是開場戲——在美國國旗撐滿銀幕的背景下,主人公作了長達五分鍾的開場獨白。這是高難度的反傳統處理,也是影片最著名的一段。

影片的戰爭場面宏偉壯觀:北非沙漠里,遍地砂礫,怪石嶙峋;銀裝素裹的草原,硝煙彌漫,大自然的優美景緻和戰爭的氛圍交織成一幅幅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畫面。

六、《西線無戰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1930)

這部當年度奧斯卡最佳影片是一部具有濃厚反戰思想的作品,描述一戰期間參軍的一群德國少年兵的經歷。

導演手法細膩、流暢,開創了使用升降機拍攝大場面,把對白、音響和配樂混合錄制的手法。影片結尾處主角捉蝴蝶被子彈擊中的鏡頭,已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

七、《獵鹿人》Deer Hunter (1978)

本片從三名煉鋼工人加入越戰,反映出戰爭對人民生活的破壞。影片明顯地分為戰爭前、戰爭中、戰爭後三個部份,每個部份互為補充,讓人們看到戰爭造成的肉體傷殘固然觸目慘痛,精神傷害卻更為驚心。

影片的主要細節是一個名為「俄國輪盤」的游戲:越南軍人在左輪手槍中只裝一顆子彈,然後要美軍戰俘往自己頭上射擊。但這種殘酷的游戲卻像毒品一樣,吸引了其中一名美軍,以至於他回到後方仍不願返回家鄉,卻自願留在越南從事這種生命賭博。

該片節奏緩慢,敘事鬆散且富有跳躍性,既顯得有大氣,又顯得導演缺乏基本功。本片獲得五項奧斯卡大獎。

八、《最長的一日》The Longest Day (1962)

《拯救大兵瑞恩》之前描寫盟軍登陸諾曼底的經典之作,雲集了眾多當時的超級男明星,陣容之強,在戰爭片中極為罕見。但明星們在此沒有什麼出風頭的機會,因為整部影片以敘事為主,從各個方面(包括美軍、德軍、法國抵抗力量等)全面反映當時的戰局,人物塑造處於從屬地位。

本片被認為是以傳統手法正面表現二戰的蓋棺之作。

九、《亂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 (1953)

本片榮獲八項奧斯卡大獎,是20世紀拍攝的表現珍珠港事件最出色的影片。

其實影片主要篇幅用在描寫珍珠港前夕夏威夷美軍的生活,對軍界內部黑暗面的揭露非常犀利,如偷情、虐待小兵等均有詳盡披露。

日軍飛機偷襲珍珠港乃本片的壓軸戲,同時也為人物矛盾提供了一個大框架與大和解,尤其是小兵在操場上吹號哀悼戰友的一場戲頗有點睛之妙。

十、《虎!虎!虎!》Tora! Tora! Tora! (1970)

如果您想通過觀看戰爭片,了解某場戰爭的前因後果、戰略戰術,本片是最佳選擇。這部由美國和日本聯合製作的影片,細致地呈現了雙方在珍珠港事件前的每一步,包括外交、軍事和情報的發展。影片在觀點上不偏不倚,極其客觀;在細節上不厭其煩,忠實史實。它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但在人物塑造方面則未下功夫。

「虎!虎!虎!」是日本空軍在轟炸珍珠港時喊出的口號。該片的轟炸場面很壯觀,當然不如新片《珍珠港》充滿電腦特技的45分鍾轟炸戲,畢竟現代科技在表現宏大及難以再現的場面時有著獨特的優勢。您若對《珍珠港》片尾美軍轟炸東京的史實感興趣,有一部1944年出品的影片《東京上空30秒》詳細敘述了這段故事。

④ 巴頓將軍的影片評價

該影片一部史詩式傳記片,講述了巴頓將軍一生的經歷,影片中大自然的優美景緻和戰爭的氛圍交織成一幅幅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畫面。
不知道該片傳達的是不是一種悲觀,但巴頓將軍的浪漫主義、他的一點點大嘴巴甚至是對於世界和政治的冷嘲熱諷,都和他的復古主義情懷一樣,從來都不屬於20世紀。一個屬於16世紀的堂吉訶德式的人物卻能夠在20世紀最重要的世界大戰中享受榮譽和成就,這本身就是上帝賜予的。(光明網評)
該影片堪稱經典,講述了巴頓將軍輝煌的一生,扮演巴頓的演員喬治·斯科特在片中的表演堪稱經典,他出神入化地塑造了這位桀驁不遜、威嚴傲慢的傳奇將軍。將巴頓將軍一個美國軍事強人的典範的形象在銀幕上演活的活靈活現。(新浪網評)
影片描寫戰爭史實,但鏡頭幾乎一直對准主角,巧妙地讓人們從巴頓的威力中感受德軍的力量。主角的演技出神入化,尤其是開場戲——在美國國旗撐滿銀幕的背景下,主人公做了長達五分鍾的開場獨白。這是高難度的反傳統處理,也是影片最著名的一段。扮演巴頓的演員喬治·斯科特在片中的表演堪稱經典,他出神入化地塑造了這位桀驁不遜、威嚴傲慢的傳奇將軍。(南海網評)

⑤ 《巴頓將軍》是怎樣一部電影

《巴頓將軍》是好萊塢拍攝的一部相當著名的影片,許多人正是通過這部影片認識進而崇拜上巴頓的,而巴頓也因這部影片而名揚天下,成了二戰中的著名將領。
電影難免有誇張的地方,那麼在現實中,巴頓究竟是個怎麼樣的人,是不是像影片中描寫的那樣歷害。
通常,我們說某個人是名將,那就意味著他在若乾重要戰役中為勝利做出過重要貢獻。如蒙哥馬利在阿拉曼戰役,朱可夫在莫斯科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那樣,但我翻閱了許多關於巴頓的書籍後卻發現,在巴頓的戰爭生涯中,根本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戰功!
影片中,好萊塢著重提到了三個戰役:北非戰役、西西里島戰役和阿登戰役,在這三大戰役中,巴頓或根本沒參加,如北非戰役;或參加了但表現平平,如西西里島戰役和阿登戰役。
既然如此,那好萊塢又是如何把平庸的巴頓吹成世界第一名將的呢?回憶一下這部影片的情節安排,你真要佩服好萊塢的導演們的能耐,他們可真有本事,足以把羊吹成虎!
看看好萊塢是怎麼吹捧巴頓的:
影片是從美軍的卡塞林之戰開始的,在這一次戰斗中,美國的第二軍被隆美爾指揮的德軍擊敗了,戰場上,美國士兵的屍體橫七豎八,躺得到處都是,美軍處在了危機之中。
迷茫中,可憐的美國士兵們翹首以盼,盼望著救星的到來。
救星終於來了,茫茫大漠之中,一輛吉普車從遠處駛來,車上站著威風凜凜的巴頓將軍,巴太陽來了,救星來了。
巴頓接任第二軍的軍長後,立即開始了拯救美軍的行動,他首先給美國士兵們作了一次「手槍打飛機」的勇敢表演,隨後對士兵們大聲呵斥一番,立刻讓已經被德國人嚇破膽的美國士兵們振作起來,打敗了德軍。
但僅靠這些,對吹捧巴頓來說還是很不夠的,這些只能證明巴頓比原來的第二軍軍長能幹一些而已,所以接下來,好萊塢還要做第二步,把巴頓吹成天下第一的將軍。
好萊塢把巴頓吹成天下第一的方法是這樣的:讓巴頓和各個國家最好的將軍比試並逐一戰勝他們,這樣,巴頓自然就成了天下第一啦。
隆美爾是德國最好的將領,但在歷史上,隆美爾從沒有和巴頓交過手,如何讓巴頓勝過隆美爾呢?好萊塢自有辦法,他們安排了一場戰斗,這場戰斗我在史料上無論如何也查不出來,在這場好萊塢導演們設計的戰斗中,巴頓打敗了隆美爾的部下,所以,好萊塢說,巴頓比隆美爾強。
蒙哥馬利是英國最好的將軍,巴頓在與蒙哥馬利並肩作戰時,每次都比他跑得快,這一點,好萊塢倒沒有胡說,這是有史料為證的,既然巴頓比蒙哥馬利跑得快,因此,好萊塢說,巴頓比蒙哥馬利強。
朱可夫是蘇聯最好的將軍,但他既沒有和巴頓做過敵手,也沒有做過戰友,如何讓巴頓勝過朱可夫呢?好萊塢自有辦法,他們安排了一場歡慶會,讓這兩位因地位懸殊而極少會面的將軍在歡慶會上相遇了,會面時,巴頓把朱可夫罵得狗血淋頭,而罵功很差的朱可夫只是重復了一遍巴頓的原話作為回敬,顯然,在這場罵戰中,巴頓大獲全勝,他的嘴可比朱可夫的臭多了,所以,好萊塢說,巴頓也比朱可夫強。
既然巴頓比英國、德國、蘇聯最好的將軍強,因此,他當然就是天下第一的名將。好萊塢就這樣完成了對巴頓的吹捧。
這樣一位了不起的將軍,何以沒有戰功呢?好萊塢也作了解釋:因為嫉賢妒能的艾森豪威爾沒有給他充足的汽油!在影片中,巴頓咆哮道:「只要再給我幾公升汽油,我就能一直打到柏林!」
是不是這樣呢?這是永遠都說不清楚的,畢竟沒有誰能夠讓時光倒流到上世紀的44年,讓歷史按巴頓的要求再重演一次。
影片用了很大的篇幅來介紹巴頓在西西里島打一個士兵耳光的事,這本是區區小事:做錯了,道歉並接受懲罰;做對了,連表揚都配不上。
這么一件小事,何以好萊塢要大肆渲染呢?影片的結尾給出了回答:布萊德雷對巴頓說:「我認為被你在西西里打耳光的那個士兵,比陸軍任何士兵對獲勝更有貢獻!」
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如果僅僅從字面上去理解,那就是說,挨了巴頓耳光的那個士兵,在以後的作戰中變得非常勇敢了,並成為了美國陸軍中戰績最出色的士兵,但這樣理解是錯誤的,因為挨了巴頓耳光的那個士兵後來並沒有成為什麼大英雄。
那麼,真正的意思是什麼呢?如果我沒理解錯的話,布萊德雷這番話的意思是:美國士兵們之所以在戰場上勇敢作戰,只是因為害怕挨巴頓的耳光!
影片以這么一段荒唐可笑的話作為結束,好萊塢到底要表示什麼呢?或許好萊塢認為,既然這場滑稽鬧劇至此已經結束,那麼,是時候點醒可憐的觀眾們了:觀眾們,偉大的、天下第一的、美國的巴頓將軍,他對二戰的最大貢獻,也就是那麼幾記耳光而已,哈哈。
最後說一說真實的卡塞林之戰。
卡塞林之戰發生在1943年的2月14日,當時,節節敗退的德軍為了阻滯美軍的追擊,組織了一次反擊,使美國第二軍付出了192人死亡、1024人受傷、2450人被俘的代價。而當時的美國第二軍共有88000人,是當面德軍人數的4倍!

⑥ 巴頓將軍好看嗎這么久的電影了

一般 離經典的戰爭電影水平,比如拯救大兵瑞恩這種還差一點,影片著重想突出巴頓將軍的性格,對於戰爭場面的描繪和拍攝還有所欠缺

⑦ 有關於巴頓將軍的電影嗎

鏈接:https://pan..com/s/1-8TgkxEVIkJ6jx3q0tNhyA

提取碼:nyqc、

《巴頓將軍》是由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於1970年出品的歷史片,該影片由弗蘭克林·斯凡那執導,喬治·C·斯科特、卡爾·莫爾登、詹姆斯·愛德華茲等主演。影片主要介紹了1943年在北非,英美盟軍遭到綽號叫「沙漠之狐」隆美爾元帥率領的德軍反擊,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戰斗,結果美軍遭到慘敗陷入了困境的故事。該片於1970年上映,獲43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劇本、最佳導演等7項獎。

⑧ 美國電影《巴頓將軍》是如何運用仰視鏡頭的

巴頓將軍一身整飭的軍裝上掛滿了勛章,影片在此所傳達出來的對這位英雄人物、偉大將軍的態度不言自明,更將其強悍和不容置疑的威信體現了出來。

整整長達6分鍾的鏡頭全都集中在這位演講者的身上,一刻也沒有移開過,攝影機採取了仰視的角度,巴頓將軍一身整飭的軍裝上掛滿了勛章,影片在此所傳達出來的對這位英雄人物、偉大將軍的態度不言自明,更將其強悍和不容置疑的威信體現了出來。

這一番別具匠心的下馬威的確在一開篇就震撼了銀幕外的觀眾,由此帶來的對巴頓將軍的印象久久揮散不去,貫穿於影片後面對這位「鐵血將軍」的征戰指揮中。可以說,如果沒有這一番異乎尋常的開場,影片只是一部普通的關於偉大人物的傳記片。

影片評價

該影片堪稱經典,講述了巴頓將軍輝煌的一生,扮演巴頓的演員喬治·斯科特在片中的表演堪稱經典,他出神入化地塑造了這位桀驁不遜、威嚴傲慢的傳奇將軍。將巴頓將軍一個美國軍事強人的典範的形象在銀幕上演活的活靈活現。

影片描寫戰爭史實,但鏡頭幾乎一直對准主角,巧妙地讓人們從巴頓的威力中感受德軍的力量。主角的演技出神入化,尤其是開場戲——在美國國旗撐滿銀幕的背景下,主人公做了長達五分鍾的開場獨白。這是高難度的反傳統處理,也是影片最著名的一段。

閱讀全文

與巴頓將軍電影戰爭場面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流氓什麼電影 瀏覽:174
歐美倫理bd神馬電影迅雷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942
音樂的少兒英文電影 瀏覽:153
哪個網站的電影最高清 瀏覽:435
電影老師嫁老大 瀏覽:637
一個女演員和編劇的外國電影 瀏覽:626
直播間買的電影票淘寶哪裡找 瀏覽:632
周星馳都是樂色是哪個電影 瀏覽:662
沙俄倫理電影 瀏覽:224
多大的兒童免費看電影 瀏覽:855
天兆電影講了什麼 瀏覽:537
一缽是什麼電影 瀏覽:304
烏鴉古天樂偷車什麼電影 瀏覽:454
女孩深夜回家被人強行拖走電影 瀏覽:246
曾志傑是哪個電影裡面的 瀏覽:851
醉拳2電影劉德華粵語 瀏覽:145
看香港電影開哪個會員 瀏覽:165
周星馳電影台詞模仿 瀏覽:380
幸運五福星電影國語 瀏覽:506
大微商電影哪個台上映 瀏覽: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