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香港七八十年代電影特點
1、趕時間:領銜主演的明星同唱身兼幾個片約,檔期有限,所以劇組人員就不眠不休的奮戰趕拍。
2、飛紙仔:導演開拍前只有故事大綱,開機後只能等編劇把當天要拍的劇本傳過來,當年程小東拍攝《倩女幽魂》、劉偉強拍《古惑仔》都要等徐克和文雋的「飛紙仔」。
3、第二組制度:由於香港武術指導的經驗豐富、十分專業,王晶這樣的導演經常只專注拍文戲,槍戰武打追逐撞車的場面交由動作指導全權負責,這樣,一部普通的商業片同唱之用十幾天就能完成。如果是大製作,則會在武術指導這個組下面繼續啟用「子組」(第一組武指、第二甚至第三組武指)。說到香港電影的這種工業特徵的形成,要追溯到上個世紀70年代末期,那時香港「新浪潮」風起雲涌,不少新銳製片公司紛紛冒起,打破了邵氏、嘉禾的壟斷地位,而邵氏經營多年的「東方好萊塢」片廠制度及風格亦由此逐漸沒落。至20世紀80年代中期,香港電影呈現「三魁報春、百花齊放」的興旺局面,從籌劃到攝制再到公映收成本,電影工業流程更呈現出香港獨有的迅速、機動、靈活、即興的特徵。這一特徵既為香港電影走向極盛奠定基礎,又為香港電影的迅速衰落埋下伏筆。若檢討香港電影衰落根源,創作過於即興投機當是禍因之一。昔日港片興盛時,是檔期等片的盛況:香港影人多是同時身兼數組戲,只管悶頭拍就是,完全不必擔心賠本。即興、靈活、迅速、投機的拍攝優勢亦成為了香港電影產量劇增、質量驟降的重要禍因。而如今不少影片即時早已排好也不能上映,需要耐心等待檔期、小心拍期,稍有不慎就可能有賠無賺。明星趕檔期、編劇飛紙仔的情況只出現在少數有票房號召力的明星影人身上,而香港電影的產量也逐年縮小,由當年的年產兩三百部,跌到2006年的年產三四時部。
具體案例:《英雄本色》及《英雄好漢》、《江湖情》。1986年《英雄本色》創了票房紀錄,於是1987年徐克開始拍攝續集,徐克讓吳宇森帶領周潤發、石天去美國拍攝,自己則指導狄龍、張國榮演出香港的部分,並且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吳宇森在美國導的那一部分《英雄本色續集》根本沒有劇本,只有故事大綱,然而影片上映時卻仍然斬獲了2200萬票房。《英雄本色》及續集的票房大旺,惹動了向氏兄弟找麥氏兄弟跟風拍攝黑幫英雄片。
⑵ 香港愛情電影的特徵...
時尚,快節奏的戀愛,還有比較能體現香港特點的東西,就是說香港的愛情電影有他們自己的獨特的風格在裡面,所以才電影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啊。
香港電影(Hong Kong Film)是指在中國香港地區製作發行的電影,是華語電影的先驅者。
華語電影是分割成四個地方發展的,分別為:香港電影、大陸電影、新加坡電影和台灣電影。在1997年回歸之前,香港已發展成為華人世界(包括海外華人社會)以至東亞電影的製作基地之一。幾十年來,香港一直是電影工業基地之一和電影出口地之一,人們把它稱做「東方好萊塢」。
電影特點
香港的製片模式、專業分工、組織結構雖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地區完善,但較之好萊塢仍顯得隨意機動,工業化程度遠不夠嚴密有序。首先,按照好萊塢的工業規則,電影一旦開機便需按部就班,不能隨意更改劇本、變動進度。
然而香港的電影導演比如徐克、杜琪峰等,他們的拍攝方法卻大不相同:在保證按時交片的前提下,現場即興發揮、隨拍隨改、有時停工,有時趕拍。這種做法恰恰是香港電影黃金時代最正常的作風習慣。同時,香港盡管也有不少以導演強勢創作著稱的影片,但是現代許多大製作的香港電影都是由集體創作完成的。
⑶ 香港電影的特點
香港的製片模式、專業分工、組織結構雖比中國大陸、台灣完善,但較之好萊塢仍顯得隨意機動,工業化程度遠不夠嚴密有序。首先,按照好萊塢的工業規則,電影一旦開機便
需按部就班,不能隨意更改劇本、變動進度。然而香港的電影導演比如徐克、杜琪峰等,他們的拍攝方法卻大不相同:在保證按時交片的前提下,現場即興發揮、隨拍隨改、有時停工,有時趕拍。這種做法恰恰是香港電影黃金時代最正常的作風習慣。同時,香港盡管也有不少以導演強勢創作著稱的影片。
1、趕時間:領銜主演的明星通常身兼幾個片約,檔期有限,所以劇組人員就不眠不休的奮戰趕拍。
2、飛紙仔:導演開拍前只有故事大綱,開機後只能等編劇把當天要拍的劇本傳過來,當年程小東拍攝《倩女幽魂》、劉偉強拍《古惑仔》都要等徐克和文雋的「飛紙仔」。
3、第二組制度:由於香港武術指導的經驗豐富、十分專業,王晶這樣的導演經常只專注拍文戲,槍戰武打追逐撞車的場面交由動作指導全權負責,這樣,一部普通的商業片通常之用十幾天就能完成。如果是大製作,則會在武術指導這個組下面繼續啟用「子組」(第一組武指、第二甚至第三組武指)。說到香港電影的這種工業特徵的形成,要追溯到上個世紀70年代末期,那時香港「新浪潮」風起雲涌,不少新銳製片公司紛紛冒起,打破了邵氏、嘉禾的壟斷地位,而邵氏經營多年的「東方好萊塢」片廠制度及風格亦由此逐漸沒落。至20世紀80年代中期,香港電影呈現「三魁報春、百花齊放」的興旺局面,從籌劃到攝制再到公映收成本,電影工業流程更呈現出香港獨有的迅速、機動、靈活、即興的特徵。這一特徵既為香港電影走向極盛奠定基礎,又為香港電影的迅速衰落埋下伏筆。若檢討香港電影衰落根源,創作過於即興投機當是禍因之一。昔日港片興盛時,是檔期等片的盛況:香港影人多是同時身兼數組戲,只管悶頭拍就是,完全不必擔心賠本。即興、靈活、迅速、投機的拍攝優勢亦成為了香港電影產量劇增、質量驟降的重要禍因。而如今不少影片即時早已排好也不能上映,需要耐心等待檔期、小心拍期,稍有不慎就可能有賠無賺。明星趕檔期、編劇飛紙仔的情況只出現在少數有票房號召力的明星影人身上,而香港電影的產量也逐年縮小,由當年的年產兩三百部,跌到2006年的年產三四十部。
姓名職業代表作品李小龍導演、編劇、演員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許冠文導演、演員半斤八兩、摩登保鏢、鬼馬雙星、賣身契趙雅芝演員傻探出更、英雄無淚、彈指神功、發錢寒 周星馳出品人、製片、導演、編劇、演員大話西遊、喜劇之王、功夫、少林足球成龍導演、編劇、演員、歌手醉拳、警察故事、尖峰時刻、紅番區周潤發演員英雄本色、賭神、卧虎藏龍張國榮演員、歌手阿飛正傳、倩女幽魂、霸王別姬劉德華演員、歌手賭俠之大戰拉斯維加斯、桃姐、天若有情王家衛導演阿飛正傳、重慶森林、一代宗師、春光乍泄許鞍華導演瘋劫、書劍恩仇錄、女人四十、半生緣徐克導演黃飛鴻、新仙鶴神針、倩女幽魂杜琪峰導演暗戰、意外、毒戰吳宇森導演發錢寒、英雄本色、喋血雙雄、諜中諜陳可辛導演門徒、金雞、如果愛洪金寶演員、導演、製作人福星高照、A計劃、殺破狼許冠傑演員、導演半斤八兩、摩登保鏢、最佳拍檔、鬼馬雙星楚原導演英雄無淚、流星蝴蝶劍、天涯明月刀劉鎮偉導演、演員、製作人大話西遊、東成西就、情癲大聖張徹導演大上海1937、獨臂刀、上海灘十三太保麥兆輝導演、編劇無間道、頭文字D、傷城爾冬升導演新不了情、早熟、竊聽風雲主要電影公司:電影懋業公司、邵氏、嘉禾、寰亞、銀都、東方電影、新藝城、銀河映像等。
⑷ 香港電影特點
1、趕時間:領銜主演的明星同唱身兼幾個片約,檔期有限,所以劇組人員就不眠不休的奮戰趕拍。
2、飛紙仔:導演開拍前只有故事大綱,開機後只能等編劇把當天要拍的劇本傳過來,當年程小東拍攝《倩女幽魂》、劉偉強拍《古惑仔》都要等徐克和文雋的「飛紙仔」。
《倩女幽魂》三部曲
3、第二組制度:由於香港武術指導的經驗豐富、十分專業,王晶這樣的導演經常只專注拍文戲,槍戰武打追逐撞車的場面交由動作指導全權負責,這樣,一部普通的商業片同唱之用十幾天就能完成。如果是大製作,則會在武術指導這個組下面繼續啟用「子組」(第一組武指、第二甚至第三組武指)。說到香港電影的這種工業特徵的形成,要追溯到上個世紀70年代末期,那時香港「新浪潮」風起雲涌,不少新銳製片公司紛紛冒起,打破了邵氏、嘉禾的壟斷地位,而邵氏經營多年的「東方好萊塢」片廠制度及風格亦由此逐漸沒落。至20世紀80年代中期,香港電影呈現「三魁報春、百花齊放」的興旺局面,從籌劃到攝制再到公映收成本,電影工業流程更呈現出香港獨有的迅速、機動、靈活、即興的特徵。這一特徵既為香港電影走向極盛奠定基礎,又為香港電影的迅速衰落埋下伏筆。若檢討香港電影衰落根源,創作過於即興投機當是禍因之一。昔日港片興盛時,是檔期等片的盛況:香港影人多是同時身兼數組戲,只管悶頭拍就是,完全不必擔心賠本。即興、靈活、迅速、投機的拍攝優勢亦成為了香港電影產量劇增、質量驟降的重要禍因。而如今不少影片即時早已排好也不能上映,需要耐心等待檔期、小心拍期,稍有不慎就可能有賠無賺。明星趕檔期、編劇飛紙仔的情況只出現在少數有票房號召力的明星影人身上,而香港電影的產量也逐年縮小,由當年的年產兩三百部,跌到2006年的年產三四時部。
具體案例:《英雄本色》及《英雄好漢》、《江湖情》。1986年《英雄本色》創了票房紀錄,於是1987年徐克開始拍攝續集,徐克讓吳宇森帶領周潤發、石天去美國拍攝,自己則指導狄龍、張國榮演出香港的部分,並且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吳宇森在美國導的那一部分《英雄本色續集》根本沒有劇本,只有故事大綱,然而影片上映時卻仍然斬獲了2200萬票房。《英雄本色》及續集的票房大旺,惹動了向氏兄弟找麥氏兄弟跟風拍攝黑幫英雄片。
⑸ 香港電影,是庸俗還是藝術
在和平年代,我國影視業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其中香港電影就是其中的一匹黑馬,直接撞進了人們的眼球。對於香港電影,有的人喜歡、因為熱鬧有趣,有的人卻不怎麼認可,畢竟看起來是那麼的亂七八糟、誇張無比。那麼,對於香港電影而言,香港電影,是庸俗還是藝術?這一個問題,筆者將在下面的篇幅中展開討論。
三、香港電影是藝術的集合體電影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講庸俗的東西通過獨特的電影藝術再創造展現在觀眾的面前,讓觀眾去喜歡,去欣然,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對於香港電影,毫無疑問是深受觀眾喜愛的一種藝術。
⑹ 中國香港電影在發展的初期有何特點
五六十年代是黃金時期
由於香港特殊的殖民地政治環境、資本主義經濟體制以及東西方兼並的文化氛圍,使得香港電影走上一條復雜道路。同內地強烈的政治電影觀不同的是香港非常明晰的娛樂電影觀,在娛樂電影觀的促動下,香港的電影工業迅速崛起,很快就成為了中國商業電影的製作中心。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初開始,香港電影界經歷了一番「左翼」勢力和商業利益的此消彼長,從長城、鳳凰等影業公司的歷史舞台逐漸被電懋、邵氏佔領,從五十年代的自由電影界逐漸轉變為六十年代的大公司對壘,香港電影在去國離家的迷惘和安身立命的急切里張皇了許久,才終於在時代的大潮里確立了前行的方向。一直到七十年代許氏兄弟的市民喜劇和由許冠傑興起的粵語流行歌曲終於成為主流娛樂時,一種屬於香港的自我身份才在悄然中正式確立。這也正是香港經濟迅速騰飛,港人對生活、對未來都充滿了信心的年代。初來香港的那批人在這二十年裡
這是香港電影的一個黃金時期,量、質都優。1949年到1959年十年間,香港一共出品了2100部劇情長片,其中包括粵語片1535部、國語片452部、廈語片137部、潮語片6部。此外還攝制了新聞紀錄片30部。
八九十年代是鼎盛時期
80年代是香港電影的鼎盛時期,當年在整個亞洲乃至全球電影市場上是何等威風!相信彼時的小青年都會有擠在小黑屋裡看錄像的經歷吧!不管你是否影迷,你都會為港片的基本吸引力打動:比如說故事的方式、影像與音樂的配合、人類普遍情感的煽動與塑造。這些跨文化吸引力,都是藝術技巧製造出來的。那技巧,就是娛樂的藝術!這段時間,香港電影拍攝得既革命化又商業化、既中規中距又大膽嘗試。當時的電影沒有急於求成,沒有裝模作樣,沒有那麼多電腦技術,沒有那麼多知識硬傷,沒有西方那種不自然的音樂效果和武打設計。對人物能認真刻畫,對歷史背景能對得起歷史,對背景音樂和台詞有考究有底蘊,對外有交流有借鑒。這讓當時的香港電影走在亞洲前面,甚至在世界上也不遑多讓,其繁榮和成績有僅次美國電影業的感覺!難怪有「東方好萊塢」之稱。這個時期的香港電影圈大體可從以下三個角度闡述:1、好片高產;2、導演高產;3、巨星高產。
⑺ 香港電影的特色是什麼它現在衰敗了嗎
香港電影的特色就是有濃厚的本土色彩,他衰敗的主要原因就是97以後內地市場的全面入侵,現在香港電影的投資老闆都變成了內地的老闆了,而那些內地的老闆都只注重商業效果而不在乎藝術的。不過目前為止香港還是有些導演始終堅持本地製作的,以杜琪峰,爾冬升為首的一批熱愛本土電影的人都一直在堅持。
⑻ 日本,韓國,中國,香港,美國電影的區別
日本,韓國,中國,香港,美國電影的主要區別如下:
1、起源時間不同
日本電影的起源時間是:1897年;
韓國電影的起源時間是:1900年;
中國電影的起源時間是:1905年;
香港電影的起源時間是:1897年;
美國電影的起源時間是:1893年。
2、語言不同
日本電影的主要語言是:日語;
韓國電影的主要語言是:韓語;
中國電影的主要語言是:普通話;
香港電影的主要語言是:粵語;
美國電影的主要語言是:英語。
3、特點不同
日本電影的主要特點是:主要分為"真人電影"和"動畫電影"兩大類,以動畫電影為主真人電影為次;
韓國電影的主要特點是:真實和有深度,直言不諱的表達社會問題,有關法律政府方面更是各種抨擊,有著最寬容的尺度;
中國電影的主要特點是:從形式到內容都極富有民族風格和特色;
香港電影的主要特點是:以警匪片和古裝片為主;
美國電影的主要特點是:以科幻和動作為主,推崇個人英雄主義,擁有全球性代表的影視娛樂舞台——好萊塢。
⑼ 香港武俠電影的特點
主要就是兩個流派
一個是以劉家良為代表的硬橋硬馬的真功夫派別,在上世紀60-90年代是功夫片的主流
到了90年代,以徐克 程小東為代表的新武俠流派開始出現
這個時期的武俠片多以特技和天馬行空的想像為主 也是港片的巔峰時期
香港武俠電影包含的是香港電影人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尊重以及對中國特有的俠義文化的敬仰
因為香港畢竟被侵佔了多年 在外來文化的入侵下 港片通過這種方式來堅持自己的立場
講中華文化的內涵與現代電影結合,重新煥發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