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電影 > 台灣電影低潮

台灣電影低潮

發布時間:2022-04-17 19:33:41

⑴ 中國近代電影發展歷程

1895年,世界第一部電影誕生,人類的藝術創造和文化理想進入了嶄新的歷史紀元。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伴隨著世界電影的進程,伴隨著中華民族的復興,以其鮮明的民族個性和審美特徵,取得了輝煌成就,鑄就了歷史豐碑,為世界電影做出了獨特的藝術貢獻。

民俗電影時期

這一階段從1980年代後期到1990年代前期,以陳凱歌的《黃土地》、張藝謀的《紅高粱》以及《霸王別姬》、《活著》為代表。中國電影邁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並開始在國際上受到關注,取得了金熊、金獅、金棕櫚、威尼斯等一系列大獎。

這一時期的中國電影以封建家庭為背景,表現了在中國封建專制時期罪與罰的悲劇故事;這些題材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外國民眾對中國的誤解,但卻使更多的人對中國產生了興趣,也使得第五代中國電影人如鞏俐、葛優、張藝謀等中國電影人成長為世界電影人。

獨立電影時期

199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末期,是近代中國電影業最低潮時期,一方面是由於我國政府對電影行業的審查過為嚴格,另一方面則是由於電視文化的沖擊。在這種艱難的歷史背景下,第6代中國電影人從邊緣文化姿態、下層民眾的生活以及中西方文化融合等角度出發製作了一定量的作品,在世界各大電影節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洗澡》、《頭發亂了》等。

跨國電影時期

自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來,中國的電影產業進入了飛速發展的新階段。中國電影的巨大進步使得電影回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僅去年一年我國電影的海外票房收入已達19億,超過了國內票房收入(28億)的2/3。以古典題材、義俠主題、異戀故事、武打橋段為表現手法的中國電影贏得了國際市場的廣泛好評。《英雄》、《天下無賊》、《夜宴》、《滿城盡帶黃金甲》便是這一時期的傑出代表。與此同時通過電影這一巨大的廣告載體,中國的文化也越來越為海外所知悉。

(1)台灣電影低潮擴展閱讀

由1896年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雖然外商在中國電影市場占據了壟斷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國電影活動的開始。1903年,德國留學生林祝三攜帶影片和放映機回國,租借北京前門打磨廠天樂茶園放映電影。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的任慶泰為了向京劇老旦譚鑫培祝壽,拍攝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劇《定軍山》的部份場面。

中國電影一開始,就和中國傳統的戲曲和說唱藝術結合起來,發展出一套獨特的電影類型。但是最早嘗試拍攝這種電影類型的豐泰照相館只屬小本經營,算不上是電影機構。

直至商務印書局「活動電影部」的出現,才真正代表中國製片業的開始。在這段期間,除了「商務」之外,先後出現的電影製片機構還包括由美商投資「亞細亞影戲公司」、「幻仙」、「中國」、「上海」、「新亞」等,由於他們的成員多是來自戲劇舞台,所以當時的電影題材和內容大多源於中國戲曲和文明戲。此外,他們也開始拍攝劇情短片和長片,對電影這種藝術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嘗試。

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歷經了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革命戰爭時期,新中國建設時期,文革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時期等各個歷史階段;經歷了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模擬到數字,從傳統到現代的技術變革進程。

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中國電影都留下了優秀的代表作:20年代拓荒時期,有《孤兒救祖記》等關注社會改造的進步電影;抗日救亡時期,有《狂流》《中華兒女》等鼓舞鬥志、弘揚愛國主義的影片;抗戰後,《八千里路雲和月》《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又深刻揭示社會矛盾和本質,形成現實主義的創作潮流。

她說,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的17年間,涌現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鋪子》等一大批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優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銀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國電影發展的第一次高潮;經歷十年文革浩劫,中國電影走出低潮,拍攝出《小花》《人到中年》等一大批反映改革實踐、針砭社會時弊的優秀影片。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開國大典》《大決戰》等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和《焦裕祿》《鳳凰琴》等現實題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趙實說,中國電影先後實施了影視合流改革、電影精品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電影股份制、集團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藝術質量和形式都有嶄新的突破和提高。除《孔繁森》《離開雷鋒的日子》《喜蓮》《那山那人那狗》等作品外,還出現了《不見不散》等賀歲片、喜劇片的新樣式,涌現出一大批新生力量。進入新世紀,中國電影形成了國有、集體、民營多種所有制協調發展的新格局,電影發展走上了良性循環的軌道。

《鄧小平》《可可西里》《台灣往事》等力作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英雄》《神話》等國產大片共同占據了中國市場的主導地位,並在世界影壇創造了中國電影的票房奇跡。中國有30多部影片在40多個國際電影節上獲獎,標志著第三次發展高潮的到來。

⑵ 台灣電影金馬獎的歷史回顧

電影江湖五十載,金馬浮沉浪淘沙(1)
瓊瑤、胡金銓、歸亞蕾、徐楓
張艾嘉、柯俊雄曾合作的《我的爺爺》。
金馬獎過去半個世紀,從局限於台灣地區的獎項擴散至整個華語地區,已成為華語電影界最受矚目的電影盛會之一,也是華人電影工作者的最高榮譽。和大陸電影金雞獎和香港電影金像獎不同,金馬獎更具開放性。40屆之前,參賽影片只要是「以華語為主要發音的影片」即可(這之後刪去「主要」兩字,只要片中有華語都可參加),且沒規定是否曾公映。這種開放性,讓大陸、台灣、香港甚至新加坡、澳大利亞、美國等地出產華語片、電影人都有機會獲得肯定。
上世紀90年代,金馬獎變成完全由民間舉辦後,包容性和前瞻性也更具顯露出來。大製作、大明星可以捧杯,小成本文藝片、不知名演員也能獲獎。很多如今知名的電影人第一個獎項肯定就來自金馬。
翻看過去50年的金馬獎,就像是閱讀一本濃縮的華語電影史。我們既能看到時代精神和評獎標準的變遷,更能領略到每個時代電影人的卓越風采。 取自金門馬祖
1962年台灣官方為鼓勵優良國語影片及優秀電影工作者,由「新聞局」舉辦金馬獎。在金馬獎的前二十年,由於評獎為官方主辦,獲獎人和電影多集中在台灣電影和香港國語電影。「金馬」二字源自金門、馬祖兩外島地名的字首,剛好也符合全球主要電影節名稱以「金」字為頭的潮流。前十屆,由於官方色彩濃厚,獲獎影片多由中央電影公司、台灣省電影製片廠等出產。不少影片也頗具意識形態色彩,也經常有官員參與頒獎。
電懋VS邵氏
上世紀60年代,剛好是邵氏兄弟和電影懋業(簡稱電懋)在香港乃至東南亞展開激烈競爭的年代。第一屆金馬獎最佳影片《星星太陽月亮》就來自於電懋,當時電懋的實力可以說略勝於邵氏,舉例說,1964年金馬獎曾停辦一年,一方面因是與第11屆亞洲電影節(今亞太電影節)撞車,更重要的原因是當年電懋公司總裁陸運濤一行三十餘人在台中飛機失事罹難,當時這個事件震動華語電影圈。
1963年第二屆金馬獎,由邵氏電影公司出品的《梁山伯與祝英台》拿到6項大獎,是前十年囊括獎項最多的影片之一。可以說,在陸運濤罹難後,邵氏影業才開始了在華語影壇長達三十多年的統治地位。
李翰祥
作為華語影史的傳奇人物,李翰祥一生拍片無數,類型橫跨歷史、戲曲、奇情、風月、歌唱、恐怖等類型。第二屆金馬獎便憑《梁山伯與祝英台》就拿到最佳導演在內6項獎,第四屆《西施》再包攬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第九屆憑《緹縈》獲最佳編劇。李翰祥雖不是金馬獎獲獎最多的電影人,但其作品的票房紀錄、引發的爭議、對兩岸三地電影工業的影響則無可置疑。
李行
從第三屆開始,李行導演共有《養鴨人家》(上圖)《啞女情深》《婉君表妹》《還我河山》4部影片獲得金馬獎,其中《養鴨人家》獲1965年第三屆金馬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獎,開啟台灣電影健康寫實主義風潮。從此李行成為台灣導演扛鼎人物,晚年更是為兩岸電影文化交流做了很多工作。他是金馬50年歷史上獲最佳導演獎最多的電影人(和杜琪峰並列為三次),而他導演的7部影片曾獲最佳影片,更讓人難以望其項背。
-嶄露頭角
上世紀60年代開始有多部瓊瑤小說改編電影獲金馬獎,除《啞女情深》《婉君表妹》外,還有《煙雨蒙蒙》《幾度夕陽紅》《庭院深深》等多部影片獲得表演獎項。進入70年代後更多瓊瑤小說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成就華語影視圈長達近五十年的瓊瑤傳奇。
與張徹一起開創華語新派武俠片的胡金銓,也在這個階段嶄露頭角,從演員起步的他憑借自編自導的《大地兒女》《龍門客棧》分獲第四屆、第六屆金馬獎最佳編劇。而更大的肯定在之後,1979年憑《山中傳奇》獲16屆金馬獎最佳導演。
直到今天歸亞蕾還活躍在華語電視屏幕。年近七十的她出道甚早, 1965年22歲的她主演首部電影《煙雨濛濛》,1966年獲第四屆金馬獎影後。後主演過多部電影、電視劇。1970年的《家在台北》,於第八屆金馬獎再獲影後。 二秦二林
上世紀70年代的台灣,以瓊瑤小說為代表的愛情文藝片成為主流,這些電影里的俊男美女迅速成為超級紅星,曾出現過一道人稱「二秦二林時代」的亮麗風景:秦漢、秦祥林、林鳳嬌、林青霞,這四位俊男靚女在銀幕上演繹出一樁樁動人的愛情故事;銀幕外也有精彩的感情戲。
秦祥林最早走紅,主演了《一簾幽夢》《我是一片雲》《月朦朧鳥朦朧》等。1975年他在第十二屆金馬憑《長情萬縷》獲得影帝,1977年第十四屆金馬憑《人在天涯》再獲影帝。不過與秦祥林相比,秦漢的金馬履歷就沒那麼輝煌了,秦漢唯一一次拿金馬獎卻不是瓊瑤電影,而是1978年李行導演的《汪洋中的一條船》,飾演殘障人士鄭豐喜。不過與這些演藝生涯比起來,觀眾似乎更熱衷當年兩人「爭奪」林青霞的八卦,而相較於林青霞,林鳳嬌在最走紅的年代(1982年)嫁給了成龍大哥,從此相夫教子。
徐楓
從一代俠女到國際知名製片人,徐楓在華語電影史上算是不多見的傳奇女子。17歲出演胡金銓的《龍門客棧》成名,1976年憑借在《刺客》中的出色表現,獲得第十三屆金馬獎影後,1980年在第十七屆金馬獎上憑《源》再獲影後。嫁給香港富商湯君年後,徐楓轉而成為製片人,成就更大。第二十七屆金馬獎最佳影片《滾滾紅塵》,唯一在戛納電影節獲得金棕櫚獎的華語片《霸王別姬》。
柯俊雄
柯俊雄是台灣電影界「勞模」,出演200多部電影,類型橫跨愛情、動作、歷史等。1979年柯俊雄憑《黃埔軍魂》獲第十六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1999年自導自演《一代梟雄:曹操》在三十六屆金馬獎再獲影帝。闖盪香港影壇期間,他參演的《江湖最後一個大佬》等在很多錄像廳青年心目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不過坊間更愛聊他的「江湖」傳聞,其中最出名的便是「欲女舒淇出道」和「斗毆古龍之死」。
張艾嘉
作為華語電影圈不可多得的全能女性電影人,張艾嘉從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從影,入圍過導演、女主角、女配角、原著劇本、改編劇本等多種獎項,甚至還擔任過金馬獎主持人,七次入圍最佳女主角也抱回兩座金馬影後。1981年第十八屆金馬獎憑《我的爺爺》獲金馬影後,1986年第二十三屆因《最愛》再獲影後。
-嶄露頭角
徐克金馬獎從來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前瞻性屢屢被時間證明。1981年剛滿30歲的徐克在第十八屆金馬獎憑《鬼馬智多星》獲最佳導演,至今他仍是金馬獎史上最年輕的導演獎獲得者。這之前他的《諜變》《地獄無門》《第一類型危險》開創了香港新浪潮,但始終未獲獎項肯定。金馬的鼓勵讓徐克更加銳意創新。 新浪潮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是香港電影黃金時期,金馬獎的開放性也為這時期香港電影給足肯定,包括周潤發、梅艷芳、周星馳、張曼玉、成龍、王家衛等明星、名導不斷涌現。與此同時,台灣電影「新浪潮」運動興起,侯孝賢、楊德昌、李安等導演脫穎而出。尤其在1989年的第二十六屆金馬獎上,最具標志性的便是侯孝賢和他的《悲情城市》,影片在獲得最佳導演獎等多項大獎的同時,獲得第四十六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也開啟了華語導演的歐洲電影節拿獎的風潮。《悲情城市》題材上直面台灣敏感的「二二八」事件,間接推動了台灣電檢制度的松動。該片不但奠定了侯孝賢個人風格,也開啟了台灣新電影輝煌之路。
楊德昌
1986年第二十三屆金馬獎上,戰勝吳宇森導演的《英雄本色》獲得最佳影片的是一部叫《恐怖分子》的電影。該片由楊德昌執導,時年39歲的他才執導過三部電影。《恐怖分子》是他第一部多主人公電影,他用現代變革的眼光來看待台灣都市的文化變遷與人情世故,偏重理性剖析,極具批判意識。1991年,楊德昌帶來《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上圖)更成為他職業生涯代表作,當年在第二十八屆金馬獎再獲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創劇本。這部長達4個小時的史詩作品,也讓楊德昌為西方評論家所知。可惜的是,他於2000年憑借《一一》獲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迎來事業高峰卻罹患直腸癌,藝術生命戛然而止,2007年離世。
侯孝賢
如果要評選近三十年最能代表台灣本土導演,侯孝賢排第二,沒人敢說排第一。李安更多的作品在美國創作,楊德昌則以拍片慢著稱。侯孝賢1973年以場記身份踏入電影圈,1989年《悲情城市》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1995年第三十二屆《好男好女》再獲最佳導演肯定。金馬獎肯定的只是侯孝賢作品的一部分。
無論是《風櫃來的人》《冬冬的假期》,還是自傳性的電影《童年往事》《戀戀風塵》都引領過風潮。而台灣三部曲(悲情三部曲)《悲情城市》《戲夢人生》《好男好女》,確立了他的大師地位。如今的侯孝賢已成為台灣電影領導者,擔任金馬執委會主席幾年來,已將該獎項做成華語電影界影響力最大的盛會。
李安
1991年第二十八屆金馬獎,是電影導演人才輩出的一年。當時和王家衛、楊德昌同時提名最佳導演的還有李安和關錦鵬。1991年李安是以處女作《推手》(上圖)參賽,該片讓郎雄獲得金馬影帝,王萊獲得最佳女配角的肯定。躲在背後的李安似乎被人忽視,但就是這部片開啟了李安的電影夢。1993年第三十屆金馬獎上,他以《喜宴》獲最佳導演和最佳原著劇本,2000年《卧虎藏龍》獲得最佳影片肯定、2007年《色,戒》再獲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
成名於金馬的李安,如今享譽全球影壇,擅長於中西文化融合的他,兩度得到奧斯卡最佳導演的肯定,也是唯一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華人。金馬50周年之際,這位台灣電影影壇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導演擔任評審團主席,金馬獎重新向更開闊的視野出發的意味異常濃烈。
-港星「翻身」
周潤發
1985年二十二屆周潤發憑借《等待黎明》首次拿到金馬影帝,這是他結束和電視台的合約,專心電影領域後獲得的第一個肯定。對於片中主演周潤發而言,《等待黎明》雖然不是他演藝生涯的分水嶺,但也重要。在這部寫盡悲情之能事的影片中,他的演技成功突破了以往的瓶頸。自此,星路逐漸走出低谷步入高峰。1987年二十四屆金馬獎上,周潤發憑《秋天的童話》再獲影帝肯定。
成龍
誰是金馬史上首個蟬聯影帝的人?梁朝偉、周潤發,不,是成龍。1992年作為台灣女婿的他在第二十九屆金馬獎憑《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稱帝,第二年再憑《重案組》稱帝。盡管成龍當時紅遍亞洲,但動作片一直是商業片的代表,經常和電影獎無緣,金馬將成龍納入視野,也是這個老牌電影獎從固守藝術和思想性,向擁有越來越多受眾的商業電影妥協的一種轉變。
王家衛
1991年第二十八屆金馬獎上,贏了楊德昌獲得最佳導演獎的人叫王家衛,當時他的參賽作品叫《阿飛正傳》。許多年回頭來看,這樣的結果其實也是公平的。王家衛是現在香港乃至華語影壇最負國際盛名的導演,獨樹一幟的敘事和影像美學,建立強烈的個人風格,甚至影響到不少國外導演。王家衛曾五度入圍金馬獎最佳導演,雖只有《阿飛正傳》獲獎,但《重慶森林》《東邪西毒》《花樣年華》《春光乍泄》部部都能獲得國際影展的肯定。2013年第五十屆金馬,王家衛再攜《一代宗師》而來,被譽為獲獎大熱門。
張曼玉
1989年,《三個女人的故事》戰勝《悲情城市》獲最佳影片,這部影片導演在之後也大放異彩,他的名字叫關錦鵬,但更重要的是25歲的張曼玉那年憑此片獲得金馬女主角,從此開啟了這位香港女星獲獎之路。在這之後,張曼玉分別在第二十八屆《阮玲玉》第三十四屆《甜蜜蜜》、第三十七屆《花樣年華》獲得女主角肯定,同時也在香港拿到金像獎女主桂冠。至今,張曼玉還是金馬歷史上唯一四奪女主角的女演員,男主角都沒有出現四冠王。值得一提的是,1990年,她還憑借《滾滾紅塵》獲第二十七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
周星馳
1988年第二十五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頒給了周星馳,這個香港電影圈的新人在參演這部影片之前,只是個多年跑龍套的電視劇臨時演員、兒童節目主持人,這個獎項似乎象徵著「多年媳婦熬成婆」。從此他的電影片約開始變多,1990年的《賭聖》小兵立大功在港台創下票房佳績,這之後三年他連演三十多部喜劇片,奠定了獨樹一幟的「無厘頭」風格。在第一次獲金馬17年後,2005年周星馳憑《功夫》在第四十二屆金馬拿下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
本土低潮
隨著兩岸文化交流的頻繁,這十年大陸電影開始進軍金馬獎,姜文、陳沖等導演揚威金馬獎,而劉燁、李小璐和秦海璐等演藝生涯的開端也來自於金馬獎的肯定。而這十年台灣本土電影開始陷入低谷,除《美麗時光》《愛情萬歲》《卧虎藏龍》外,最佳影片都由香港和大陸電影獲得。這十年中,杜琪峰和梁朝偉後程發力,開始三奪最佳導演和最佳男演員的歷程。而《卧虎藏龍》更是在全球掀起華語武俠片風潮。 梁朝偉
1994年出道12年的梁朝偉,終於憑借《重慶森林》摘得金馬男主角,這是他第一次獲得主角類的獎項。這個獎似乎打通了梁朝偉的任督二脈,他開始了香港電影金像獎五拿男主角、金馬獎三度奪魁的歷程,均創造兩個獎項的最高紀錄。而2000年憑《花樣年華》拿到戛納電影節男主角,更是讓他得到國際聲譽。金馬50他再度憑《一代宗師》入圍男主角,對手是梁家輝、李康生和王羽等,這次他會將金馬紀錄再度提高嗎?
蔡明亮
1994年似乎是蔡明亮年,那一年他的第二部電影作品《愛情萬歲》連拿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第31屆金馬獎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蔡明亮是繼侯孝賢、楊德昌和李安之後,又一位在歐洲電影節享有盛譽的台灣導演。他之後的作品《河流》《不散》《你那邊幾點》《天邊一朵雲》等都有不錯的聲譽,但因對評委會看法有異議,曾攜《洞》和《黑眼圈》兩度退出金馬獎評選。2013年他的威尼斯參賽作品《郊遊》再度參與金馬,不知結果如何。
杜琪峰
2000年杜琪峰《槍火》首次入圍金馬獎最佳導演,對手有《卧虎藏龍》的李安、《花樣年華》的王家衛,最終他突圍而出,此時他已出道二十年。進入21世紀,香港電影頹勢盡顯,但杜琪峰卻越拍越順手,2004年憑借《大事件》、2012年憑借《奪命金》又兩次獲得最佳導演,和李行導演並列金馬獎最佳導演紀錄保持人。更重要的是,通過杜琪峰的電影,劉德華、劉青雲也是在事業奮斗多年後終於獲得金馬男主角的肯定。
桂綸鎂
在第49屆金馬獎中,以《女朋友。男朋友》獲最佳女主角,也是繼舒淇得獎7年後,該獎項再次回到台灣演員手中。
戴立忍
2009年第46屆金馬獎上,由演員轉導演的戴立忍憑借《不能沒有你》囊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原著劇本。影片涉及台灣最底層貧民生活,對社會關懷的態度得到評委會肯定。而業界也認識到了戴立忍身上具備表演、編劇、導演多重才華。
鈕承澤
和魏德聖一樣,鈕承澤也是台灣導演「觸底反彈」的代表人物,2010年他導演的《艋舺》讓台灣本土片重新進入春節檔,並取得票房佳績。他本人雖未獲金馬獎肯定,但卻推出阮經天、趙又廷等新一代台灣男演員。與大陸合拍的《愛》也在兩岸都贏得市場認可。 觸底反彈
進入2004年之後,華語電影圈生態再次發生較大的改變。由於大陸電影市場的興起和香港電影市場的衰落,內地、香港合拍片數量增多,也讓這些影片慢慢占據金馬獎舞台,兩岸三地電影人的融合呈現前所未有的高潮。從2008年開始,台灣本土電影以《海角七號》《艋舺》為代表的影片開啟「觸底反彈」的態勢。
阮經天
在第47屆金馬獎中,以《艋舺》獲最佳男主角,也是繼柯俊雄得獎11年後,該獎項再次回到台灣演員手中。
陳可辛
進入21世紀,香港電影產量下降比較快,陳可辛是少量能保證出品數量和質量的導演。1996年的《甜蜜蜜》讓他在香港金像獎拿到最佳導演肯定,但金馬獎的肯定則要遲到10年。2006年43屆金馬獎上,憑《如果·愛》獲得最佳導演認可。頒獎當晚當時他正在北京籌備《投名狀》,劇本剛被投資方否定,正處於極度絕望中的他接到頒獎人吳君如打來的電話,可謂「雪中送炭」。巧合的是,兩年後的45屆金馬獎上,《投名狀》為陳可辛贏得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
郭富城
如今總結娛樂圈「咸魚翻身」的例子時,郭富城總是會第一個入選。2005年他在《三岔口》中的頹廢演出,為其贏得第42屆金馬獎影帝,讓他迎來演藝生涯第二個春天。從那之後,郭富城在表演方面似乎開竅,連續出演多部頗有挑戰性的角色,更於2006年借《父子》蟬聯金馬影帝,成為成龍之後第二人。
鍾孟宏
台灣新生代導演中,鍾孟宏是最受歐洲電影節肯定的。49歲的他只有三部作品,《停車》獲2008年金馬獎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第四張畫》獲2010年最佳導演獎、《失魂》入圍金馬50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並代表台灣參與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競爭。鍾孟宏的作品比較擅長對准城市人的黑暗面,和鈕承澤、魏德聖主攻類型片不同,鍾孟宏似乎更像是楊德昌、蔡明亮這類的導演。
劉德華
被譽為華語電影圈勞模的劉德華,2004年在第41屆金馬獎終於獲得最佳男主角,這是他2000年《暗戰》和2004年《大隻佬》兩獲香港金像獎男主角後,演技得到兩岸三地電影人的全面肯定。2004年的金馬男主角對劉德華意義很特殊,因為前一年他和梁朝偉因《無間道》同時入圍,不僅輸給後者而且還被主持人蔡康永調侃;2012年劉德華因《桃姐》再獲得影帝時,已學會自我調侃:「我就自己付錢拿影帝。」(《桃姐》有劉德華的投資)

⑶ 求周潤發的一部電影

英雄本色

出品年份 1986 香港

出品公司 電影工作室****新藝城)

導演 吳宇森 / John Woo

主要演員 周潤發 / Chow Yun Fat

狄龍 / Ti Lung

張國榮 / Leslie Cheung

朱實意

李子雄 / Waise Lee

田豐

吳宇森 / John Woo

監制 徐克

編劇 徐克 雷志良

得獎記錄

第六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 ****1986)

第六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1986)

第二十三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 ****1986)

第二十三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1986)

第二十三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攝影 ****1986)

第二十三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錄音 ****1986) 香港英雄片的經典之作,被評選為香港十大電影第一名。事業上陷入低潮的吳宇森在監制徐克的拉撥下,投入了濃厚的個人情懷和一部分的台灣經驗執導了這部黑幫動作片,在演員的完美配搭和高超的動作場面處理互相激盪下造成票房上的極大轟動,也得到了金馬獎和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多項殊榮。狄龍與周潤發飾演偽鈔集團的核心分子,張國榮是狄龍的弟弟,但他的身份卻是警察。叛徒李子雄暗中出賣了狄龍,令他在台灣被捕入獄,捉他的台灣警察由吳宇森親身上陣。狄龍出獄後從事修車工作,決心脫離江湖,但黑幫勢力卻逼得他沒有退路,終於跟落魄的周潤發再度攜手對付李子雄。狄龍憑本片成為金馬影帝,周潤發塑造的小馬哥成為中國電影中不朽角色之一。

「不要叫我阿sir,叫我阿傑!」在兩大演技派的高手狄龍、周潤發的驚人魅力前,張國榮的演出毫不遜色,初入「江湖」的他,將警官宋子傑面對曾為黑道老大的大哥宋子豪又愛又恨,又敬又痛的復雜心理充分表達,電影上映後大獲好評。

⑷ 彭於晏低谷時期拍的電影誰知道

彭於晏,1982年3月24日出生於台灣澎湖,中國台灣影視男演員、歌手。

2002年,彭於晏出演了首部電視劇《愛情白皮書》 而踏入演藝圈[1]。2005年因出演仙俠劇《仙劍奇俠傳》中唐鈺一角而受到關注。2006年主演劇情片《六號出口》。2007年憑借愛情片《基因決定我愛你》提名第4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演員,並為金馬短片單元製作片頭,完成了個人導演處女作[2][3]。2009年發行首張個人EP《非愛不可》。

2011年彭於晏憑借勵志片《翻滾吧!阿信》提名第4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4]。2012年起,相繼主演了動作片《寒戰》、愛情片《分手合約》等,並憑借動作片《激戰》並憑借該片提名第5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及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5][6]。

2014年主演動作片《黃飛鴻之英雄有夢》並憑借該片提名第3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同年其主演的校園愛情電影《匆匆那年》在中國內地收獲5.9億票房[7]。2015年主演青春片《破風》[8]。2016年主演的動作警匪片《湄公河行動》突破10億票房,刷新了華語警匪片票房紀錄[9][10]。2018年12月,彭於晏擔任野生救援公益大使[11]。

中文

彭於晏

外文名

Eddie Peng Yuyan

別名

狗狗、艾迪、晏晏

國籍

加拿大

民族

漢族

星座

白羊座

血型

AB型

身高

182cm

體重

72kg

出生地

台灣澎湖

出生日期

1982年3月24日

職業

演員、歌手

畢業院校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代表作品

翻滾吧!阿信、聽說、湄公河行動、邪不壓正、悟空傳、激戰、破風、匆匆那年、乘風破浪

主要成就

2015年第3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2014年第32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新人提名
2014年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2013年第5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2011年第4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2007年第4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人提名
2015年福布斯中國名人榜第87名
2013年福布斯中國名人榜第75

⑸ 「′輕輕的飄

楊丞琳從國小起便進入舞蹈班學習傳統舞蹈,到了高中進入「星工廠」華岡藝校,轉戰戲劇科。1997年,在其14歲時,由於父親生意失敗,父、母離異,母親背上沉重債務。加之楊丞琳從小既有歌星夢,在同學和老師的鼓勵下,她開始訂下目標向進入演藝圈奮斗。其中參加各種電視選秀節目和比賽。但幾乎屢戰屢敗,在評委眼裡,他只是個帶著牙套,未發育成熟的小孩子,最慘的是參加一美少女選拔,冠軍有幾萬票,而楊丞琳則只有400多票,其中200票還是媽媽投的。這讓楊丞琳的信心大受影響,她的歌星夢亦似乎變得很難走了 ,一切都不如她當初想的這么簡單,一個多禮拜後,楊丞琳參加了健康美少女的選拔,還進了決賽 而當時還戴著牙套的楊丞琳擔心會有評審不喜歡 在決賽進行的前一晚,堅持要牙醫除下她的牙套結果,她在比賽中得到前六名。而其成績最突出的是由吳宗憲主持的超級新人王,她獲得季度冠軍。1999年,楊丞琳與經濟公司簽約,正式往做一位藝人的目標進發,經濟公司安排六位優勝者進行錄音,而且還指定要唱范曉萱的"眼淚" 更把錄音過程錄下來,給專業音樂人來評價她們的表現,本來楊丞琳對自己的歌聲還是充滿信心的 ,但她沒想到音樂人對她的評價極差,當中一句"我一定不會給你出唱片的"更令年紀小小的楊丞琳受到更沉重的打擊,在這些打擊下,最後還是留下了四位成員,在2000年組成了4 in love,同年1月由BMG博德曼推出了第一張同名專輯《fall in love》,在一路艱辛中終於向演藝圈踏入第一步。
在這張專輯發行不久後,楊丞琳參加了一部戲劇的試戲,並成功獲得一角,這部戲就是偶像劇鼻祖之作,在全亞洲產生地震效應的《流星花園》,雖然只是飾演小優一角,但其角色和人物的可愛一面已深入人心。2001年,4 in love發行第二張專輯《誰怕誰》,雖然《一千零一個願望》相當受歡迎,但銷售成績依然不理想。該組合也隨之解散。隨後,楊丞琳轉換經濟公司,並在其公司安排下開始專注參加各種主持工作和戲劇演出。主持方面,對其影響最深的就是老牌綜藝節目,由吳宗憲和阿雅主持的中視《我猜我猜我猜猜猜》,該節目在台灣擁有極高的收視率,楊丞琳也在這段主持工作中被更多的人認識(同時在幾期節目中的不當發言而引起的誤會,也讓日後的楊丞琳內地發展嚴重受阻。) 在主持節目的同時,楊丞琳開始大量接拍偶像劇。第一部擔綱女主角的電視劇就是日本漫畫大師柴門文經典名作《愛情白皮書》,該劇雖花巨資打造,但成績不溫不火也並未讓楊丞琳大紅。之後的幾年,楊丞琳積極加入各種主持工作,並陸續拍了幾部連續劇,在一系列的鍛煉和爆光中,積累她的人氣。同時她也並沒停下音樂腳步,在兩張電視原聲帶中獻唱,且於2003年在經濟公司的安排下與唱片公司公司Sony BMG簽約,由於唱片公司一直在找楊丞琳的音樂方向,直到 2004年9月才正式到錄音室唱她第一首歌"曖昧",可是她一直錄得不好,在錄音室也不知哭了多少次 ,唱片公司叫她放二個月假再錄 ,楊丞琳的不安一直湧上心頭,想著是不是唱片公司要准備和她解約 ,一連寸對楊丞琳的打擊,令她進了人生的低潮, 眼淚陪進她渡過不成眠的夜,那段時間她將精力分散到戲劇和主持工作,並在阿雅等朋友的鼓勵下,於2005年5月終完成了"曖昧"的錄音工作,整張唱片整整花了9個月的時間。
2004年末至2005年,楊丞琳加入一部偶像劇擔綱女主角,這部戲就是影響她一生,令她爆紅的《惡魔在身邊》,該戲由偶像劇之母柴智屏的可米瑞智公司製作,中視周末晚播出。《惡魔》播出後總平均收視雖只是亞軍,但在年輕觀眾的收視率卻屢創歷史紀錄。該戲在當時的火紅程度令人驚訝,電視小說也榮登各書店榜首,而由楊丞琳演唱的主題曲《曖昧》,則是被最多人拿來討論的歌曲,全台來電答鈴下載突破30萬次。唱片公司不斷接到電話,被詢問該歌曲的演唱人和發行日期,在此情況下,唱片公司毅然決定取消專輯預購,提前發行專輯,而楊丞琳代言的MP3也為此提前上市,2005年9月9日,楊丞琳首張個人專輯《曖昧》正式發行。歌迷和劇迷也果然買帳,開始「搶貨」,在我猜的加持和楊丞琳多年來各種演出積累的人氣支持下,《曖昧》發行前幾天出現斷貨現象,唱片行鋪完貨後就很快售完。曖昧發行第二天的首場專輯簽唱會,雖遇台風,但歌迷不畏風雨依然擠爆西門町廣場,超過4000歌迷和幾十家媒體見證楊丞琳《曖昧》的成功第一步。《曖昧》發行一周後,台灣兩大銷量榜公布榜單,楊丞琳勇奪得雙榜冠軍,並搶占其它各大排行榜冠軍。《曖昧》的第二周也順利蟬聯雙榜銷量冠軍。在一系列天王天後和天團的夾擊下,最終該專輯在銷售榜上在榜23周,其中三周冠軍,前8周都在前三名。這張專輯台灣地區的最終銷量定在17萬,全台排名第四,僅次於周傑倫、蔡依林及王力宏。香港方面也成為IFPI十大國語銷量唱片,憑此專輯她也囊獲亞洲各地區幾乎所有新人獎。在唱片宣傳這中間,由於楊丞琳在電視節目、公開場合、和戲劇上的可愛表現,媒體和觀眾封她為「可愛教主」,楊丞琳也不枉費大家好意,將可愛發揮至極至,可愛旋風風靡台灣,香港及上海等地.水漲船高的楊丞琳,身價不斷升高,代言各種產品.收入滿盆。於次年還清所有債務,完成入行前成為歌星和替家裡還債的雙重夢想。同年10月,才發首張專輯的楊丞琳與同門柯有倫在台灣舉辦演唱會,當晚湧入過萬人,楊丞琳也順利完成她的人生第一次演唱會。2005年算是楊丞琳人生最重要的年份之一!
2006年3月17日,當《曖昧》仍在架上熱銷的時候,唱片公司趁《曖昧》余勢推出楊丞琳第二張專輯《遇上愛》,兩張唱片僅相隔半年,實屬罕見。而《遇上愛》也不負眾望,在G-music銷量榜上,以首周過三成的百分比奪冠。成為少有的幾個能破三成銷售比的女歌手。並在其它媒體各大排行榜開出漂亮的成績單,包括了在電視的「MTV封神榜」、「〔V〕榜中榜」,電台的Hito排行榜、kiss發燒榜以及網路kkbox點播榜等都拿第一冠軍寶座。《遇上愛》的第二周同樣蟬聯冠軍,最終在榜15周。年終G-music銷量榜第8,全台銷量為15萬,同樣排名第四,僅次於蔡依林、周傑倫,王力宏。該專輯在香港的成績為2萬張,和S.H.E並列台灣女歌手冠軍。2006年4月,楊丞琳於台中舉辦個人首場演唱會。實現從小的個唱之夢。
2006年7月,楊丞琳收到一電影《刺青》的劇本,該劇涉及同性戀、視訊女郎刺青等題材,原本經濟公司以為楊丞琳會毫不猶豫推掉此片,未料到,她看過此劇本後,被劇中角色的內心孤獨深深感動,劇本看到哭。隨後她決定接拍此片,而消息傳出後,楊丞琳支持者中幾乎沒有支持的聲音。這讓楊丞琳倍感失望,她在BLOG中說:「如果你們喜歡我,就要支持我的選擇。」但失望的情緒仍在所難免。2007年3月,《刺青》入圍第五十七屆柏林國際電影「電影大觀」單元,且最終擊敗31部影片,獲得素有「同志奧斯卡」之稱的泰迪熊大獎。有了大獎的加持,加上獲得過金馬獎最佳影片、導演的周美玲導演,少女影後Isabella、「可愛教主」突破尺度飾演女同志等話題,該電影在上映前,官方BLOG的瀏覽量就已破百萬,關注度之高實為罕見。2007年3月30日。《刺青》正式上映,粉絲也紛紛被成功帶入戲院。周末單廳票房全台灣年度第三名、台北市周末票房台灣產電影歷史第二名、上映僅一周全台灣票房突破500萬,而全台灣僅僅只有11家電影院上映而已。《刺青》的票房不久後輕松破千萬。最終票房1400萬。成為台灣產電影歷史第二。楊丞琳事後回憶,電影造成的反響是她根本沒有預料到的。正如同她的偶像劇和唱片一樣,楊丞琳似乎總能帶給人們驚喜。
2006年底,楊丞琳加入偶像劇《換換愛》(原名兌換愛)的拍攝工作,該劇由《惡魔在身邊》的製作班底為楊丞琳量身打造,演員同《惡魔在身邊》幾乎一樣。於2007年4月殺青,並於2007年6月在華視播出,該劇後半段雖受網路盜版影響,但仍順利奪得第一。雖影響力不及《惡魔在身邊》,但收視上終歸取得冠軍。此劇也相繼在香港、內地、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地播出。
2007年9月7日,時隔1年半後,楊丞琳第三張個人專輯《任意門》發行,該專輯中楊丞琳嘗試各種流行舞蹈,雖習舞11年,但因八年未跳舞,且雙腳都受過傷,而所學的傳統舞蹈與新專輯舞蹈仍有很大差別,拚命習舞的她還是讓人看到她的精彩表演,成功豐富了其舞台表演方式。成為年輕偶像歌手中少見的兼具抒情功力和舞蹈的歌手。
當大多數人看到她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時,是否想過,她同很多人一樣,也是通過一步一腳印走來,她用她的堅強和努力換來了最終的成功,"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正是秉持著這句座佑銘的精神,她給所有人上演了一出"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精彩表演.不斷學習各種知識充實自己的楊丞琳,未來仍然是值得期待。

.

⑹ 鄧麗君和成龍當年堪稱金童玉女,為什麼最後不歡而散

因為他們兩個人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經常會產生沖突。成龍曾經跟鄧麗君有過一段情,他回憶起那段戀情自認十分內疚,後悔自己當時就像個暴發戶,不懂得珍惜。

(6)台灣電影低潮擴展閱讀

1953年1月29日,鄧麗君出生於中國台灣省雲林縣褒忠鄉田洋村。1953年6月,鄧麗君隨家人遷往台東縣池上鄉,次年遷移至屏東縣眷村。1959年,鄧麗君隨家人移居至台北縣蘆洲市,就讀於台北縣蘆洲市蘆洲國民小學,表現出音樂和表演天賦。

1961年,鄧麗君接受「九三康樂隊」二胡演奏者李成清的音樂指導。1962年,鄧麗君隨「九三康樂隊」四處慰問演出 。1963年,鄧麗君參加「中華電台」全台黃梅調歌唱比賽,以《訪英台》擊敗眾多年長選手,獲得比賽冠軍 。1964年,鄧麗君代表學校參加全縣國語朗讀比賽,獲得第一名。1965年,鄧麗君就讀台灣金陵女子中學。

1966年,鄧麗君接受台視《藝文夜訪》節目訪問並獻唱歌曲,首次與聽眾見面;利用課余時間參加正聲公司歌唱訓練班,以第一名成績結業;參加金馬獎唱片公司歌唱比賽,以《采紅菱》奪得冠軍。 1967年,鄧麗君參加台視《群星會》節目,首次於電視節目中表演。

⑺ 說說港台電影走入低谷的原因

1、盜版
2、跟風和濫拍
3、好萊塢的競爭
4、題材有限,視野狹窄
5、優秀導演和演員的流失
6、中國大陸影視製作水平的提高
7、金融風暴之後港台經濟的持續低迷
8、亞洲新興國家(如韓、泰)電影業的崛起
曾經有人問過和樓主類似的問題,我給了相同的答案,後來想想應該再加一個。
港台電影前有好萊塢的堵截,後有大陸、韓、泰的追擊,自身內耗加製作水平的下降,現在能好到哪裡去呢?

⑻ 請問大佬有阿嬤的夢中情人2013年上映的由藍正龍主演的高清視頻在線觀看資源嗎

鏈接:https://pan..com/s/1K270AOFEto5NtUbPWW_dLg

提取碼:ekg2

《阿嬤的夢中情人阿嬤的夢中情人》

導演:蕭力修、北村豐晴

編劇:林真豪

主演:藍正龍、安心亞、天心、王柏傑、龍劭華、瀋海蓉、廖峻、侯彥西、李亦捷

類型:喜劇、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台灣

語言:漢語普通話、閩南語

上映日期:2013-02-22(中國大陸)、2013-02-27(中國台灣)

片長:124分鍾

又名:台灣有個好萊塢、ForeverLove、HollywoodTaiwan

台語片曾經有過風光的年代,當時的電影幾乎都在台北北投取景,所以人稱北投為「台灣好萊塢」。八年級生小婕(李亦捷飾),始終不相信台語片有過這么美好的時期,但阿公劉奇生(龍劭華飾)總是一臉驕傲的說:「阿公我可是當時最紅的王牌大編劇」……對於這件事,小婕始終存疑。

小婕有個得了失智症的阿嬤(瀋海蓉飾),病情日益嚴重,竟宣稱自己是萬寶龍的太太……「萬寶龍」是當年台語片時代最紅的小生。小婕不解阿嬤為何總是對此人念念不忘,於是,阿公開始跟她講起一段當年發生在「台灣好萊塢」的LoveStory……

1969年,電影《七號間諜》上映。觀眾大排長龍,爭睹隨片登台的萬寶龍(王柏傑飾)風釆;當時正陷入創作低潮的奇生(藍正龍飾),在後台邂逅了一個翻牆進來偷看電影的女孩——蔣美月(安心亞飾)。美月為了追星,蹺家北上,一個因緣際會進入劇組,當起了臨時演員;沒多久,...

⑼ 哪部國產劇的拍攝周期特別短但卻成為了經典

杜琪峰導演的《槍火》。

這部影片獲得了第1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和第3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但是水誰能想到這部得到電影界如此之肯定的影片,拍攝和製作只花了19天,並且沒有劇本,全部戲份都是現場臨時編的,而且全程拍攝基本都是一遍過的。




以《槍火》極其有限的資金,很難想像如何理清多達五個主要人物的情節線索。杜琪峰發揮自己駕馭群像的特長,刻意去除故事的復雜枝蔓,只保留了必要的交代。不對人物內心世界作過多的糾纏,只是用輕車熟路的江湖類型模式來架構各種英雄關系,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動作場面的處理上 。

⑽ 周潤發檔案

姓名:周潤發
英文名:Chow Yun fat
生日:1955年5月18日
生肖:羊
星座:金牛座
身高:180厘米
籍貫:廣東寶安
出生地:香港南丫島
職業:演員,歌手(玩票性質,偶爾)
語言:廣東話、英語
家庭狀況:母親、妻子
最喜歡的運動:潛水、帆板
職業:演員
最喜歡的人:媽媽
最難忘的人:父親
最常說的口頭禪:明天會更好
最喜歡吃的東西:台灣鳳梨
最快樂的事情:幫助別人
最欣賞的演員:勞勃狄尼洛、梅麗爾·斯特里普
不拍戲時最喜歡做的事:睡覺
曾從事職業:照相機推銷員、酒店雜工、郵包搬運工人等

入行經歷:

1974年考入無線電視(TVB)第三期藝員訓練班,無線電視台(TVB)的造星的途徑有兩個,一是「港姐」選美大賽,二是舉辦藝員訓練班。前者最成功的例子有張曼玉,後者有的是影視明星,有的是著名導演和監制,如:

第1期:甘國亮、招振強
第3期:周潤發
第4期:林嶺東、杜琪峰
第5期:關錦鵬
第6期:陳玉蓮、呂良偉
第8期:湯鎮業、廖啟智
第9期:黃日華、苗僑偉
第10期:劉德華、戚美珍
第11期:梁朝偉、周星馳

之後接連主演連續劇《狂潮》、《奮斗》、《網中人》、《上海灘》、《千王群英會》、《笑傲江湖》、《蘇乞兒》、《親情》等。

電影作品年表:

1976年:《投胎人》、《新蘇小妹三難新郎》、《池女》、《撈家邪牌姑爺仔》
1977年:《入冊》
1978年:《愛欲狂潮》
1980年:《師爸》
1981年:《胡越的故事》、《執法者》、《巡城馬》 (是周潤發真正電影生涯的開始)
1982年:《獵頭》/(也叫《再見江湖》)
1983年:《血汗金錢》、《花城》
1984年:《等待黎明》、《靈氣逼人》、《傾城之戀》
1985年:《女人心》、《何必有我》
1986年:《玫瑰的故事》、《奇緣》、《初一十五》、《癲佬正傳》、《地下情》、《原振俠與衛斯理》、
《義蓋雲天》、《你情我願》、《英雄本色》、《殺妻二人組》、《夢中人》
1987年:《小生夢驚魂》、《龍虎風雲》、《義本無言》、《江湖情》、《精裝追女仔》、《英雄本色2》、
《秋天的童話》、《監獄風雲》、《英雄好漢》、《江湖龍虎鬥》、《鬼新娘》
1988年:《公子多情》、《八星報喜》、《老虎出更》、《長短腳之戀》、《大丈夫日記》、《義膽紅唇》
《郁達夫傳奇》、《再見英雄》
1989年:《賭神》、《伴我闖天涯》、《阿郎的故事》、《英雄本色3之夕陽之歌》、《喋血雙雄》、
《我在黑社會的日子》
1990年:《吉星拱照》《喋血雙雄》
1991年:《縱橫四海》、《監獄風雲II逃犯》
1992年:《我愛扭文柴》、《辣手神探》、《俠盜高飛》
1994年:《花旗少林》、《賭神續集》
1995年:《和平飯店》Peace Hotel
1998年:《血仍未冷》《替身殺手》The Replacement Killers
1999年:《再戰邊緣》(又名《魔鬼英豪》)The Corruptor、《安娜與國王》(Anna and The Kind)
2000年:《卧虎藏龍》
2003年:《防彈武僧》
2005年:《獨自等待》(客串)
2006年:《滿城盡帶黃金甲》

電視劇:

1976年:《大江南北》、《江湖小子》、《狂潮》
1977年:《家變》
1978年:《強人》、《奮斗》
1979年:《天虹》、《網中人》
1980年:《上海灘》、《親情》
1981年:《前路》、《千王群英會》、《上海灘續集》、《有樓收租》、《火鳳凰》、《蘇乞兒》
1982年:《播音人》、《孤城客》、《北斗雙雄》、《天降財神》
1983年:《笑傲江湖》
1985年:《大香港》、《新紮師兄》
1986年:《楊家將》

個人唱片:

《十二分十分吋》(1988年)、《舊情人》 (1989年)

獲獎、榮譽記錄

【電影界的榮譽】

1985年 第30屆亞太影展影帝 《等待黎明》
1985年 第2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 《等待黎明》
1987年 第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 《英雄本色》
1987年 第2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帝 《秋天的童話》
1987年 第1屆香港導演學會評選大獎影帝《秋天的童話》
1988年 第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龍虎風雲》
1988年 獲美國電影協會「亞洲傑出演員獎」《龍虎風雲》
1990年 第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 《阿郎的故事》
1999年 第5屆百視達娛樂大獎「最受歡迎本地藝人大獎」《再戰邊緣》
2000年 第1屆美國亞裔艾美獎最佳男主角獎《安娜與國王》
2001年 第2屆美國亞裔艾美獎最佳男主角獎《卧虎藏龍》
2005年 第14屆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之一
2005年,為紀念中國電影誕生一百年,香港電影金像獎邀請香港一百零一位電影工作者投票,選出歷史上一百部最佳華語電影。

周潤發入選6部,名單如下:
第02名 1986年《英雄本色》
第10名 2000年《卧虎藏龍》
第42名 1989年《喋血雙雄》
第49名 1987年《秋天的童話》
第54名 1987年《龍虎風雲》
第87名 1989年《賭神》

【電視界的榮譽】

馬來西亞傳媒界二十世紀華語電視劇集100強
周潤發入選8部,名單如下:

第01名 上海灘(周潤發)
第02名 網中人(周潤發、鄭裕玲)
第03名 親情(周潤發、鄭裕玲)
第03名 狂潮(周潤發)
第12名 家變(汪明筌、周潤發)
第32名 奮斗(周潤發)
第40名 強人(周潤發)
第53名 蘇乞兒(周潤發)
第85名 鱷魚潭(周潤發)

新加坡電視媒體評選20世紀(1970-2000)百部華語經典電視劇集
周潤發入選7部,名單如下:

第01名 上海灘
第03名 網中人
第11名 狂潮
第12名 家變
第18名 親情
第38名 奮斗
第45名 千王群英會
第80名 蘇乞兒
第81名 鱷魚潭

無線1999年千喜台慶評選
5位最難忘的男主角,許文強高居第一
5部最難忘的電視節目《上海灘》第二(第一是一個綜藝節目《歡樂今宵》)

香港一雜志十大經典電視劇評選活動。先由雜志社在眾多劇目中選出三十一部較受觀眾歡迎的電視劇,然後由記者分別向香港影視界的三十五位名人發出問答卷,根據得票多少,選出他們心目中的十大經典電視劇。選票結果如下:

1980年由周潤發、趙雅芝和呂良偉等主演的《上海灘》名列榜首(共獲31票,僅差4票就是全票)
由周潤發和鄭裕玲合作的《網中人》位居第二(共獲24票)
由梁朝偉、張曼玉、呂方和劉嘉玲聯合主演的《新紮師兄》屈居第三(共獲22票)
由石堅、周潤發和狄波拉等主演的《狂潮》排名第四(共獲20票)
1976年由鄭少秋和汪明荃主演的《書劍恩仇錄》排名第五(共獲15票)
1973年《獅子山下》排名第六(共獲15票)
1979年由鄭少秋和趙雅芝合作的《楚留香》排名第七(共獲14票)
由甘國亮監制的《執到寶》排名第八(共獲14票)
1983年由翁美玲黃日華和苗僑偉等合作的《射鵰英雄傳》排名第九(共獲13票)
1978年由鄭少秋、汪明荃、黃淑儀和趙雅芝等通力合作的《倚天屠龍記》排名第十(共獲13票)

在上榜的十大經典電視劇中,最為風光的男演員是周潤發和鄭少秋,他兩各自在三部戲中擔任了主角。最有光彩的女演員是趙雅芝,她也在三部戲中擔任了主角,其次是汪明荃,她在兩部戲中擔任了主角。

【音樂界的榮譽】

1988年 獲香港叱吒樂壇Very Nice大獎(香港商業電台主辦)

【其他榮譽】

1997年 獲新加坡電視台頒贈「跨越年代成就獎」
1998年 芝加哥市長將1月12日命名為「周潤發紀念日」以表揚他對電影業的貢獻;並獲「卡地亞卓越成就獎」
1999年 獲香港演藝學院榮譽院士
2000年 被香港七間電子傳媒機構選為「十大世紀娛樂風雲人物」
2000年 被美國《時代》周刊選為七位「地球名人英雄」之一
2001年 獲第16屆香港城市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2003年 獲香港特區政府頒發銀紫荊星章
2004年 香港娛樂圈大民調電影演員榜首

(http://hkupop.hku.hk/chinese/report/...n04/app_3.html)
2006年 被北京《新京報》選為中國最美50人之一
擔任過兩次奧斯卡頒獎嘉賓(第72.73屆),
一次金球獎頒獎嘉賓,
辭謝了一次金球獎頒獎嘉賓,
一次東京電影節評委主席。

周潤發是首位被列入中學教科書的演藝界人士,過去從未試過有香港藝人成為中學教科書的教材,而啟思出版社所出版的中一級中國語文第二冊課本,「講讀篇章」選了岳飛之少年時代作教材,「導讀篇章」則選了平民總統孫中山和華裔太空人張福林作教材,至於「自習篇章」就選了大器晚成周潤發,約花了十二頁篇幅描寫其奮斗經過。

「我去好萊塢十年拍了五部電影,成不成功,我卻不敢說,不敢說沒有什麼壓力,但是,『I take my best ,I've no regrets !(我已盡力,決不後悔!)』。」————2004年8月,周潤發在出席香港理工大學會考放榜講座時,對著台下上千名學生和家長發表演講。回顧自己十年來的好萊塢經歷,周潤發感慨良多。對於外界對他年齡和能力的質疑,周潤發說自己心態很平和,他說有些東西只能是「隨緣」。 周潤發在演講中總結說:心平常,自非凡。

總結個人經歷:
周潤發,廣東寶安人,1955年5月18日出生,受過初中教育,輟學後進入社會工作,曾當過雜工、郵差和售貨員等。1973年考入無線電視台藝員訓練班,是第三屆的畢業生。畢業後成為無線藝員,參演過「歡樂今宵」節目和多部劇集(第一部《共屋共住》,第一部當主角的劇集是《江湖小子》)。1976年周潤發主演電視劇《狂潮》成名,從此主演不少劇集。他主演的電視劇,著名的有《網中人》和《上海灘》等。
1975年他開始拍電影,第一部是《投胎人》。他曾先後七次獲得「電影皇帝」稱號。主演《等待黎明》獲卅屆亞太影展最佳男主角獎和廿十四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主演《英雄本色》、《龍虎風雲》和《阿郎的故事》,又先後獲第二屆、第七屆和第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他還得過美國電影協會和韓國頒發的「亞洲最傑出的演員獎」。
從無線電視台港劇中的小角色開始慢慢躍上大銀幕,20多年的從影時間,發哥至已演過超過60部以上的電影,成績斐然。不管是嬉鬧的喜劇或是嚴肅的劇情片,不管是痴心的富家公子還是公正英勇的警官,發哥演來都渾然天成、毫不矯作。1986年《英雄本色》中有情有義的小馬哥一角,奠定了發哥在影壇中最有名的熒幕形象。1987年因為出張婉婷導演的《流氓大亨》而登上金馬影帝,片中他飾演了個香港留學生,苦苦暗戀著鍾楚紅。《賭神》是發哥創造的另一個銀幕角色,看《賭神》之後一窩風的「賭」字輩傳人,就知道這個「賭神」有多成功了。
想要在好萊塢擁有一片天空,一直是許多華語演員努力的目標,但是真正能實現
這個夢想的人卻不多。在成龍的《尖峰時刻》在好萊塢獲得成功後,周潤發的第三部西片也將要上映了。跟成龍所不同的,周潤發不是靠拳腳打進好萊塢,而是以精湛的演技、迷人的亞裔男性風采,獲得了全世界觀眾的青睞與肯定。
第一部與米拉·索維諾合作的西片《替身殺手》第一周便登上全美周末票房冠軍,發哥確定了他在美國市場的立足。在第二部西片作品《再戰邊�%

閱讀全文

與台灣電影低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女主被殺的美國電影 瀏覽:497
逃學威龍2國語電影 瀏覽:609
有關成龍的搞笑電影 瀏覽:55
百花深處電影人物形象分析 瀏覽:342
類似白鯨記的老電影 瀏覽:9
電影動漫古裝美女圖片 瀏覽:296
興平電影院美女 瀏覽:919
故事匯電影完整版 瀏覽:222
兒童最新搞笑電影 瀏覽:881
有什麼好聽的電影插曲 瀏覽:800
新余看電影 瀏覽:933
十二生肖電影哪個app可以看 瀏覽:511
三個女人從銀行偷錢電影 瀏覽:82
電影過審的是哪個局 瀏覽:854
歷史英文電影排名 瀏覽:865
4k畫質電影帶字幕 瀏覽:456
血腥恐怖怪物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136
福爾摩師奶粵語電影天堂迅雷下載 瀏覽:760
香港日本鬼子戰爭電影 瀏覽:768
香港黃金時代打擦邊球的電影 瀏覽: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