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最牛比的編劇是誰
文章、教程有網友發布,如有侵犯您的權力,請提前2個星期通知我們!
馮小剛簡介及拍過的電影
瀏覽:319
出自:網路
作者: aa
2006-12-31 23:02:33
百萬助手!!網通 電信 雙線虛擬主機,雙線接入、南北互通,主機域名免費試用!!
中文名: 馮小剛
英文名: Xiaogang Feng
性 別: 男
角 色:編劇,導演,演員
1958年出生於北京。高中畢業後進入北京軍區文工團任舞美設計。退伍後到北京城建開發總公司做工會文體幹事,1985年調入北京電視藝術中心成為美工師,相繼擔任《大林莽》、《凱旋在子夜》、《便衣警察》、《好男好女》等多部電視劇的美術設計。之後進入北京廣播學院深造。他與鄭曉龍聯合編劇的第一部作品《遭遇激情》,獲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等四項提名。而他與王朔聯合編劇的電視系列劇《編輯部的故事》,則使他一舉成名。1992年,他二度與鄭曉龍合作的電影劇本《大撒把》,再獲第十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等五項提名。1994年,他開始介入導演,處女作是《永失我愛》。1997年執導了電視劇《月亮背面》。較具代表的還有《天生膽小》等。
演員作品
童夢 Tong meng (2005)
誰說我不在乎 The Marriage Certificate (2001)
Baba (2000)
甲方乙方 Dream Factory, The (1997)
冤家父子 (1996)
導演作品
夜宴 Ye yan (2006)
情殤 (2004)
天下無賊 World without Thieves, A (2004)
手機 Cell Phone (2003)
關中刀客 (2003)
大腕 Big Shot's Funeral (2001)
一聲嘆息 Sigh, A (2000)
沒完沒了 Mei wan mei liao (1999)
不見不散 Be There or Be Square (1998)
甲方乙方 Dream Factory, The (1997)
冤家父子 (1996)
殘刀
編劇作品
夜宴 Ye yan (2006)
天下無賊 World without Thieves, A (2004)
大腕 Big Shot's Funeral (2001)
Baba (2000)
一聲嘆息 Sigh, A (2000)
不見不散 Be There or Be Square (1998)
冤家父子 (1996)
回答者:點點痛 - 秀才 二級 5-15 21:11
很多,怎麼能都記得住呢
回答者:banana100 - 見習魔法師 三級 5-15 21:13
作品:《遭遇激情》《大撒把》《永失我愛》《天生膽小》《北京人在紐約》《編輯部的故事》《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沒完沒了》《萬事如意》《一聲嘆息》 《手機》《天下無賊》以及正在拍攝中的《夜宴》
馮小剛,中國電影編導、導演。1958年出生。自幼喜愛美術、文學。高中畢業後進入北京軍區文工團,擔任舞美設計。後參軍,轉業後,到北京城市建設開發總公司當了工會文體幹事。1985年,他調入北京電視藝術中心成為美工師,先後在《大林莽》、《凱旋在子夜》、《便衣警察》、《好男好女》等幾部當時很有影響的電視劇中任美術設計。
《遭遇激情》是他與鄭曉龍聯合編導的第一部作品,後被夏剛拍成電影,影片獲中
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等四項提名,他與王朔聯合編劇的電視系列劇《編輯部的故事》使他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1992年,他再次與鄭曉龍合作寫了電影劇本《大撒把》,搬上銀幕後,又獲第十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等五項提名。1994年,他又干起導演,處女作是《永失我愛》,這也是一部城市題材的影片,馮小剛還兼做美工。1997年,他推出電視劇《月亮背面》。近幾年,又連續推出賀歲電影《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沒完沒了》,票房成績不俗。他的近作《一聲嘆息》在圈裡圈外更是掀起了很大的波瀾。
回答者:feiqs - 試用期 一級 5-15 21:16
馮小剛作品:
《大撒把》(1992)
《永失我愛》(1994)
《北京人在紐約》
《不見不散》
《一聲嘆息》(2000)
《大腕》(2001)
《第601個電話》
❷ 我國著名影視編劇、導演林汝為逝世,她曾執導過哪些作品
隨著我國電影行業和電視劇行業的快速發展,這也使得越來越多優質的影視工作人員脫穎而出,並且為觀眾帶來了一部又一部比較精彩的影視作品。
可是這些優質的編劇和導演也會遇到身體疾病,甚至有些優秀的導演和編劇也會突然離開人世。我國著名的女影視編劇和導演林汝為離開人世,可是她生前卻留下了許多精彩的影視作品。林汝為曾經指導過白山新歌和四世同堂,1987年,指導過便衣警察。
總得來說,林汝為導演的每一部作品都會引起人們的關注,畢竟優秀的影視作品不會被時間埋沒,優秀的影視作品時隔多年以後,這些作品也可以散發出電影的魅力。我們滿懷信心期待中國電影市場蓬勃發展,我們也更加期待優質的電影人殺出重圍,為觀眾帶來一部又一部精彩紛呈的作品。雖然影視市場變化無窮,但是我們依然可以觀看到特別精彩的影視作品,這才是電影人的魅力呀。
❸ 有什麼是業余編劇也可以參加的比賽
夏衍杯。
夏衍杯」被業界稱為中國電影編劇「奧斯卡獎」,在將好劇本的光芒折射出來的同時,也給予編劇行業方向性的指引。
中國電影編劇最高獎2018年「夏衍杯」揭曉獲獎名單,由江蘇籍編劇楊勁松創作的《離離原上草》斬獲年度「優秀電影劇本」。該劇本以健在最高齡的女紅軍王定國百歲人生經歷為藍本,透過其百年間的一次次別離,展現一個革命女性的堅韌毅力、忠誠信仰與朴實的家國情懷。
❹ 與好萊塢相比,國內電影編劇產業是一個什麼樣的現狀
提起編劇,每個對電影行業有點了解的人都會有個模糊的概念,但是又很難三言兩語總結明白。
「在台灣,編劇其實也不是一個非常清晰明確的職務。我是影迷出身,年輕時,因為和楊德昌、侯孝賢那一批導演聊得來,他們在拍片過程中,有時會徵求我的看法。後來在哥倫比亞公司工作時,經常也會被一些導演要求從顧問的角度來提意見。於是慢慢的就被掛上了監制的名頭。」陳國富說。
遠觀好萊塢,有不少優秀導演在做監制,像我們熟悉的斯皮爾伯格、梅爾吉布森等,都有相當產量的監製作品。而在國內,雖然打上監制標簽的作品越來越多,但總的說,能從事監制工作的人很少,優秀的監制更少。
他接著跟我們解釋道,這是中國電影行業工業化程度低,分工不清晰的必然結果。
原因一:能做好導演已經很不容易,沒辦法同時在做好監制
因為中國電影工業水平的不成熟,以及更多時候是中層和基層從業者的不夠專業,讓導演需要投入過多的心血在每一件事務上親力親為。因此,在大多數電影中,導演都需要身兼數職,以至於自顧不暇。
❺ 中國著名的編劇作家有哪些
1、周梅森
主要作品:《人民的名義》、《人間正道》、《中國製造》、《絕對權力》等。
2、高滿堂
主要作品:《最後一張簽證》、《小樓風景》、《抉擇》、《突圍》等。
3、袁子彈
主要作品:《歡樂頌》、《國歌》、《殺熟》、《下海》等。
4、馮驥
主要作品:《我是特種兵》、《永不磨滅的番號》、《火藍刀鋒》、《戰雷》等。
5、張建祺
主要作品:《北上廣依然相信愛情》等。
編劇是劇本的作者,以文字的形式表述節目或影視的整體設計,作品叫劇本,是影視劇、話劇中的表演藍本,成就突出的職業編劇本稱為劇作家,最著名及具有代表性的是莎士比亞。編劇的藝術素養要求較高,一般具有較強的文學表達能力,熟悉影視、戲劇、廣告、專題片運作的相關流程、表現手法等。
❻ 你喜歡的編劇有哪些
楓涸比較喜歡的編劇是宮藤官九郎。
他在我的眼中,就是個鬼才,就是個奇葩。他劍走偏鋒,不按牌理出牌,想像力天馬行空,獨樹一幟的風格讓人印象深刻。在他的筆下,每一個人看似不太正常,可愛又欠揍,讓人又愛又恨。這樣的反差,總會讓人陷入到他獨特的魅力中。
❼ 寧浩作品有哪些
寧浩,男。漢族。1977年9月9日出生於山西。中國電影導演、編劇。2003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擅於繪畫和劇本創作以及具備執行導演的能力。 2006年寧浩導演拍攝的小成本喜劇電影《瘋狂的石頭》廣受業內外好評,並榮獲多項導演大獎,令其成為炙手可熱的青年新銳導演。2009年執導上映的《瘋狂的賽車》以1千萬投資成本,取得過億的票房成績,被稱之為新生代的「鬼才導演」。其新作《無人區》已完成拍攝工作,等待獲批上映。2011年5月,開拍電影大片《黃金大劫案》。出品方小馬奔騰公布《黃金大劫案》檔期,2012年4月24日上映。
❽ 獲得第27屆華鼎獎中國電影最佳編劇獎的是誰啊
這次是由周申、劉露共同編劇的《半個喜劇》摘得了此次華鼎獎最佳編劇獎項的。有不清楚的,歡迎隨時提問
❾ 第3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21》獲最佳編劇,此前還獲得過哪些獎項
《1921》除了獲得第三十四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之外,還獲得過第七屆文榮獎最佳電影獎、第16屆中國長春電影節最佳編劇獎。《1921》是慶祝建黨100周年的重點影片,因此這部影片的演員陣容可以說是非常強大。負責擔任這部影片的演員有黃軒、倪妮、劉昊然、王仁君、李晨、陳坤、王俊凱、胡先煦等人,這個演員陣容中有經驗老道的前輩也有後起之秀的晚輩,在大家的共同合作之下,成就了《1921》的精彩。
《1921》絕對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經典作品,希望大家都能深入去感受影片的內涵。
❿ 伊琳的1、電影編劇伊琳
伊琳,中國電影編劇,導演,原名許崇琪,曾用名林其,1915年4月出生,7歲里隨母親來到上海。由於經濟條件所限,他沒有讀完高中,1932年,他當上了英文打字員,一干就是五、六年。1937年,伊琳加入上海救亡演劇第三隊,進行抗日宣傳。次年7月,他輾轉來到延安,入魯迅藝術學院戲劇系學習,後曾任山西晉東南太行山「魯藝」分校戲劇系主任教員,八路軍前方總部實驗劇團團長,陝甘寧抗大總校文工團藝委會主任,《延邊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延邊話劇團團長。這期間,他先後創作了《大保嫂》、《百團大戰》等劇本。檔案介紹1946年10月,他被派到東北電影製片廠任電影導演。不,他創作了小型電影文學劇本《留下他打老蔣》,並由他任導演,1948年該片攝制完成。1950年,他和呂班合作導演了北京電影製片廠第一部故事片《呂梁英雄》,1952年,他被調到中央電影局,任藝術處處長。1956年,伊琳去越南幫助培訓電影藝術創作人員。1958年,他被調到珠江電影製片廠工作,導演了《接班人》,《慧眼丹心》、《大浪淘沙》等片,影片《大浪淘沙》是伊琳的重要代表作,該片在導演處理上獨具匠心,塑造了一群性格鮮明,具有時代情感的青年知識分子形象,影片真實地再現了1925年至1927年大革命時代的斗爭歷史,表現出伊琳深厚的生活積累及其駕馭革命歷史題材的能力。伊琳是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珠江電影製片廠副廠長,1979年11月27日去世,終年64歲。 少年失學
伊琳,於1915年4月24日出生在廣東省潮陽縣深溝鄉。伊琳七歲時隨母到上海尋父,在上海讀了小學和高中一年級。勤奮好學,成績出眾,曾兩次跳級,很受老師的賞識,但終因家境貧困而被迫失學。伊琳飽嘗了失學與失業的痛苦。
遇見陳劍青
1932年某天,伊琳從報紙上的廣告欄里,看到上海寰球中國學生會招收一名英文打字員的消息。當去報名時,已有三百多人爭相報考,結果,伊琳考了頭名被錄取了,當上了英文打字練習生。後來又先後轉到中國評論周報社、華西興業公司當英文打字員。前後五、六年光景,接觸了社會,接觸了人生。在這段時間, 伊琳認識了一個同鄉陳劍青(現名路江) ——參加過1925—1927 年廣東海陸豐農民運動,後因革命失敗而逃離廣東。他們開始接觸時,伊琳整天與陳劍青爭論時政,在陳劍青的啟發下,懂得了一些革命的道理。
同時,由於帝國主義的侵略,激起伊琳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伊琳開始利用業余時間參加一些進步的社會活動。由於伊琳喜愛文藝,參加過歌詠會及上海量才劇團宣傳抗日;參加過為偉大的文學家和思想家魯迅送葬的遊行,還經常與朋友一起在報上發表文章評議時弊。
參加上海救亡演劇第三隊
這時,伊琳博覽群書,提高了文學修養。1937年,「八·一三」日寇進攻上海,血氣方剛的伊琳便奮身投入了抗日洪流。伊琳離開了家庭,參加了上海救亡演劇第三隊。8 月 25 日離開上海,直奔南京。途經蘇州、常熟、鎮江、揚州,一路上進行抗日宣傳。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三江好》、《百馬計》、《打鬼子去》等節目,激勵群眾,掀起抗日熱潮。12月,南京告急,演劇隊只得去漢口。1938年2月,伊琳通過八路軍武漢辦事處的介紹,7月到達革命聖地——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戲劇系學習。從此為伊琳一生從事文藝工作打下了基礎。同年9月,伊琳幸福地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擔任戲劇系主任教員
1939年1月,組織派伊琳到山西晉東南太行山「魯藝」分校,擔任了戲劇系主任教員。1940 年 10 月,伊琳又被調到八路軍前方總部實驗劇團,擔任了團長,之後又任政治指導員。兩年後,伊琳又被派到陝甘寧抗大總校文工團,任藝委會主任。在 1942年日寇大掃盪時,伊琳的妻子龍韻犧牲了;同時,又傳說伊琳寄養在老鄉家裡的兩歲女兒也被日本狼狗咬死了。伊琳經受了家仇國恨的嚴峻考驗,始終以堅韌不拔的革命意志頑強地工作著。 伊琳先後創作了《大保嫂》、《孩子們》、《國際活動》、《模範婦女》、《平安無事》、《百團大戰》等宣傳抗日的劇本。抗日戰爭勝利後,伊琳又隨軍北上,參加了東北的土地改革運動。
1945年
10月,組織上派伊琳任《延邊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同時又兼任延邊話劇團團長。伊琳滿腔熱情地宣傳黨的方針和政策,團結了相當多的中青年知識分子和工農群眾,鼓勵他們積極參軍、參戰,壯大了革命力量。
1946年
10月1日,東北電影製片廠在鶴崗興山正式成立。這是在黨直接領導下的人民電影的第一個製片基地。組織上派伊琳到該廠擔任電影導演工作。伊琳遵循黨對當時故事片製作的指示:「從小做起,先試寫小型劇本,拍小型片子」的製片方針,創作了《留下他打老蔣》的小型電影文學劇本。劇本描寫人民解放軍某營在行軍休息時,一個剛剛參加革命的小戰士因擦槍不慎走火,打死了一個老農民的兒子,為了嚴肅革命紀律,部隊組織決定要小戰士償命,但當第二天在群眾大會上宣布執行這一決定時,老農民跑上講台,要求連長和指導員不要執行。老農民經過一夜的思想斗爭後深深感到解放軍就是自己的軍隊,沒有解放軍,就沒有自己的翻身日子;他感到小戰士也是窮苦人家的孩子,是自己階級的子弟,他的爸爸也是給反動派殺害的。因此老農民要求不要槍斃小鬼,讓他去打蔣介石反動派吧!老農民的行動感動了到會的所有群眾,一致要求把小戰士留下。部隊組織同意了老農民和群眾的意見。老農民並把小戰士認作自己的義子。後來小戰士在戰斗中立了功,受傷住在醫院里,老農民去醫院探望受傷的小戰士。影片是以老農民探望小戰士作為開頭,用倒敘的手法來展開故事的。
在當時拍攝這部影片時,各方面的條件都相當困難,可是在袁牧之、陳波兒的直接幫助指導下,伊琳團結全攝制組同志克服重重困難,以實景為主,在嚴寒風雪中拍攝。終於在1948年春攝制完成。這部短片雖然取材於一個偶然事件卻真實地反映和刻畫了老農民和小戰士的可愛形象,很好地表現了人民解放軍與人民群眾的血肉關系。這是共產黨直接領導下建立人民電影事業後拍攝的第一部短故事片。
1950年
伊琳和呂班聯合導演了北京電影製片廠第一部故事片《呂梁英雄》。
1952年
組織上調伊琳到中央電影局,任藝術處處長,使他有機會系統地學習和研究了蘇聯電影和中國三、四十年代的影片;學習了革命的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法。這對伊琳後來的藝術創作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1954年,他回到長春電影製片廠,先後導演了《保衛勝利果實》、《劉巧兒》、《撲不滅的火焰》等影片。
1956年
應越南政府的邀請,中國派伊琳去越南幫助培訓電影藝術創作幹部,並參加《同一條江》的創作,幫助他們搞出分鏡頭劇本,增進了中越兩國人民的友誼。影片《同一條江》是越南北方解放後拍攝最早的一部故事片。
1958 年
伊琳被調到廣州新建的珠江電影製片廠工作,導演了《接班人》、《慧眼丹心》等片。六十年代初期又導演了《大浪淘沙》(編劇:朱道南、於炳坤、伊琳)。
後來,《大浪淘沙》被「四人幫」視為大毒草,打入冷宮,伊琳也備受摧殘折磨,險些喪命。粉碎「四人幫」後,影片迅速獲得公映,受到國內外觀眾的歡迎,被公認為是一部優秀的影片。這部影片通過對一群青年知識分子所走的不同道路的描繪,形象、生動地反映了1925年至1927年大革命時代的斗爭歷史。特別是對反動軍閥統治下的濟南、北伐軍取得勝利後的武漢、「馬日事變」後的長沙等三個典型的歷史環境的展現很真實,表現出伊琳深厚的生活積累及其駕馭革命歷史題材的能力。尤其突出的是,伊琳在這部影片中塑造的一群青年知識分子靳恭綬、顧達明、謝輝、楊如寬、劉芬、余宏奎等人物形象都較鮮明、生動,並揭示出由於他們各人的階級出身不同,經歷不同,世界觀不同,他們在大革命的浪潮中走上不同道路的必然性。伊琳在這部影片的導演藝術處理上是很見功夫的,在人物、時代、環境、細節的真實感和典型化方面都表現出導演藝術上的造詣。
1976年
粉碎「四人幫」之後,伊琳面對撥亂反正、百廢待興的局面,總是勉勵自己和別人,要正確對待困難,要為黨為國分憂,要積極工作,為「四化」貢獻力量,他雖然在長期革命斗爭中積勞成疾,仍然辛勤地工作著。他總想再搞幾個革命歷史題材的文學劇本,把人們所敬仰的、他自己又熟悉的老一輩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搬上銀幕,可惜已力不從心,於是便轉向培養電影事業的接班人這一工作上。熱情關懷、鼓勵和幫助中青年創作人員成長,甚至在他病重住院期間,還念念不忘地渴望青年人盡快成長,獨立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