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港台電影和大陸電影的區別詳細答案- 一定要詳細。
三個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香港電影比較注重商業化,娛樂性是第一要素,基本上從60年代邵氏公司以來都是如此。
台灣電影蔣介石期間比較多愛國主義電影,跟我們的主旋律差不多,還有瓊瑤片比較泛濫,80年代新電影後,出現了很多藝術價值很高的電影,這些電影通常不考慮商業元素,是華語電影的珍貴財富,台灣的商業片比較落後,近年來則多流行青春片,算是台灣特長的商業電影類型了
大陸電影在建國初期有些不錯的經典,後來隨著政治形式,大家也都知道,這期間基本沒什麼值得流傳後世的佳作,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算是大陸電影的黃金時期,雖然特別經典的電影不多,但是百花齊放,各種佳作層出不窮,整體素質恐怕是兩岸三地在1949年以後的最高峰,這期間政治風氣比較寬松,尺度也較大。90年代開始是名導演的時代,雖然出現了一些非常經典的作品,但是總體素質開始逐年下降,導演們的膽魄也是越來越小
近年來香港電影基本和內地電影融合,出現大量不倫不類的電影,應該算是華語電影史上最齷齪的時代
❷ 你認為內地電影與香港電影有哪些不同點
香港電影圈製造了電影史上「東方好萊塢」的成功神話,這個約600萬人居住的「彈丸之地」,一直擁有全球規模數一數二的電影王國,所製作的電影數量,幾乎超越所有西方國家,輸出電影之多,只僅次於美國,而且擁有自己一套成功、成熟的商業模式。內地華語電影圈就像國足的待遇一樣,不少骨灰級影迷甚至直接宣稱:「好多年不看內地國產片了,只有歐美片才能給我們要射的快感!」今天咱們先不說這個「塢」那個「塢」的,就從咱們的同胞兄弟——香港電影圈下手,好好學學人家是怎麼「玩」電影的。
80年代是香港電影的鼎盛時期,當年在整個亞洲乃至全球電影市場上是何等威風!相信彼時的小青年都會有擠在小黑屋裡看錄像的經歷吧!不管你是否影迷,你都會為港片的基本吸引力打動:比如說故事的方式、影像與音樂的配合、人類普遍情感的煽動與塑造。這些跨文化吸引力,都是藝術技巧製造出來的。那技巧,就是娛樂的藝術!這段時間,香港電影拍攝得既革命化又商業化、既中規中距又大膽嘗試。當時的電影沒有急於求成,沒有裝模作樣,沒有那麼多電腦技術,沒有那麼多知識硬傷,沒有西方那種不自然的音樂效果和武打設計。對人物能認真刻畫,對歷史背景能對得起歷史,對背景音樂和台詞有考究有底蘊,對外有交流有借鑒。這讓當時的香港電影走在亞洲前面,甚至在世界上也不遑多讓,其繁榮和成績有僅次美國電影業的感覺!難怪有「東方好萊塢」之稱。這個時期的香港電影圈大體可從以下三個角度闡述:
1、好片高產:
然而到了最近這10年左右,香港電影的沒落和內地電影在國際上的斬獲無數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風水輪流轉,這次終於輪到我們內地電影代表中國電影界參加各種國際級別的大賽,但是我們不能驕傲,我們和歐美電影的差距可能要靠一代人來能追超甚至趕上,所以,加油吧,不管是香港的還是內地的,都是中國電影的翹楚!
❸ 香港和大陸誰的電影質量好
香港電影近幾年呈現下滑趨勢了,國產電影的產量和質量近幾年有上升趨勢,所以我認為是大陸電影質量好。
香港電影近幾年呈現下滑趨勢了,產量和質量都有下降了,國產電影的產量和質量近幾年有上升趨勢,口碑和票房都在一路升高。上世紀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進入21世紀香港電影逐漸走向沒落,更多的是以警匪槍戰為主,這種既賣座有刺激的電影在試圖延續著香港電影的輝煌。
香港電影更像是一種文化認同,骨子裡我們就認為香港電影是優質的,它代表著當時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如今隨著內地市場的開放和包容,越來越多的香港電影人北上,與其說香港電影和內地電影的好壞,不如放眼整個華語電影的現狀,畢竟作為地域分化香港電影確實存在,但是我們經常口裡所說的真正的香港電影已不復存在。
基本信息
香港的電影發展起步早,而且發展迅速,當初因為避亂,很多人才都移居香港,導致的不僅是香港影視界的發展,還有香港的經濟建設,文化發展,都要比大陸強很多,如邵氏。
而大陸的電影路程比較曲折,起步較晚,而且道路坎坷!而且限制因素比較多,無法做到多樣化發展!這樣看來,大陸電影的確比不上香港電影。
從娛樂的角度來看,香港電影的娛樂性更加強,直說一點你就明白了,香港電影是分級的,而大陸的電影更加正規,稍微有點台詞暗示,就過不了審,或者責令刪改。
但是從前景上看,現在在大陸興起一種電影叫網路電影,這種電影風格更加多樣,不用去過審了,不藉助影院傳播,直接靠著網路流行,只要不是太過分,是沒有人管的。
❹ 有些人認為大部分香港電影比大陸電影好看,你怎麼看
香港電影業發展比較早,題材類型也多,從導演、編劇到演員有一套完善的機制,使得電影質量、內涵都不錯。
❺ 中國電影和香港電影有什麼區別
一個講普通話,一個講粵語咯
你得問97之前,巴拉巴拉區別。
欸,不對啊,應該是大陸電影和香港電影有什麼區別。
香港電影不就是中國電影嗎。中國電影不就是包括香港電影了嗎。
現在幾乎沒有純正的港片了,大都是合拍片。
❻ 香港電影的文化,環境與規則與內地有哪些不同
港產片的精髓,可以用這六個字概括。與大陸電影偏好宏大敘事的印象、以及台灣電影稍顯晦澀小眾的觀感相比,香港電影最常從小人物的個人拼搏出發,敘寫或刀光劍影快意恩仇的武俠江湖,或喋血街頭險惡橫生的黑社會故事,或踽踽難行的百姓辛酸,或皆大歡喜的家庭喜劇,表現傳統或當今香港社會人與人之間的「情與義」。
現在香港和大陸的電影融合程度很大,但是不管怎麼中國的電影事業會在兩地推動下越來越好
❼ 香港電影與國產電影
在我的影象中,內地的電影真正談的上輝煌的就是解放前的時候了,那時候的香港電影還處在起步的摸索階段,大多都是些黃梅調,而且電影從業者也大多都是國內去香港發展的。雖然也有些成就但比起大陸那時已經拍出了至今都如雷慣耳的《一江春水》,《小城之春》,《馬路天使》等等影片,而且誕生了一批紅透上海乃至全國的電影巨星。還是有些差距的。
不過香港電影在70年代後的成就顯然規模壯大,影響巨大了,邵氏,嘉禾,新藝城,眾多電影公司誕生的經典影片無數,影片類型也多元化,加之一慣的娛樂精神,讓香港電影在亞洲甚至世界范圍內都有不小的影響力,而相同時間國內電影大概是由於當時的政治環境,思想束縛,和人們普遍的認知,電影行業一直不太景氣。到了90年代所謂的第5代導演們的集體出彩,以及頻頻在國際上得獎,才讓大陸電影重新受到人們認識。
不過隨著香港電影走入到了低潮,以及大陸廣闊的市場和香港已然回歸多年這些背景因素來看,合拍片成為一種主流,諸如目前多數華語大片我們已經很難明顯的區分這是香港或是大陸電影了。
以後lz也沒有這種煩惱了!呵呵!
至於外國電視台放不放華語電影,我想華語電影最早大多還是以錄影帶的方式和外國人見面的吧。像大導演昆丁就是守著錄影帶喜歡上邵氏電影的,不過現在交流多了,一些商業電影台估計也會放華語電影了。不過香港的一些動作片和國內一些片子在歐洲和美國還是會在院線上映的啦。還記得斯皮而伯格說最喜歡張藝某的《菊豆》呢!也不知道說的是真的還是假的!
❽ 大陸電影和香港電影有什麼區別,從深層次來分析
香港電影:地窄人多 注重細節 劇情 人物,走歐美路線。
大陸電影:場地足夠,會忽略弱化劇本,走中國路線
❾ 香港電影與大陸電影的區別有那些
接觸香港電影是從「警匪片」開始的,可以說「警匪片」是香港電影的一大特色,在香港電影中佔有很大的比重。早期的香港電影在故事取材上都比較單調,電影本身沒有什麼深度,主題比較明確,節奏很快,基本都是純娛樂性質的。另一方面,香港電影的演員以及導演的文化素質相對不高,使得電影在很多方面給人的感覺是在做秀,不過香港電影比較適合喜歡尋求刺激的人。現在的香港電影在很多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無任是電影的題材,演員的表現力,還是導演的素質,與當初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語,基本擺脫了純娛樂性質的電影模式。香港電影的進步與香港和大陸多層次的文化交流有關,這使得香港影業人士對漢文化有了更多的認識,使他們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香港電影《無間道》的成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看台灣電影總讓人很郁悶,感覺不是在看電影,而是在看一場奇特的鬧劇。台灣演員的演技之差在全球也是首屈一指的,他們的表演方式就是一個字---喊,所有台灣演員的嗓門都很大,他們在電影里不停的喊,喊的同時擺出一些做秀的動作,或是擠出幾滴眼淚來。台灣電影的節奏很差,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如下場面:某個人奄奄一息躺在他的情人(或好兄弟)的懷里,說著臨死前最後要說的話。但這一說就是半個小時,說得觀眾都有些受不了了,只好請求他(她)快些死。總體來說台灣電影不應該稱其為電影,應該歸為「舞台戲」的一種比較恰當。建議大家在吃飯的時候千萬不要看台灣電影,以免影響食慾,台灣電影給人的嘔吐感太強了。
大陸無論是演員、導演,還是製片的素質上都遠遠高於香港和台灣,大陸從影人士對漢文化的理解和認識是香港和台灣所無法比擬的。大陸電影的層次和深度都要高於香港和台灣,在題材上也更為廣泛,演員的表現力和對電影的把握都相對較強,不會有太多的做秀的成分。大陸電影往往都能夠切入到生活中去,比較貼近普通百姓,像60年代的電影是以搞大生產,大建設為主流的,到了70年代農村題材的電影較多,80年代是知識分子的生活為主流,90年代是商戰片較多,可以說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色,層次比較分明。
綜合分析我認為,喜歡看台灣電影的人文化素質一般較低,喜歡一些矯揉造作的東西,這些人都沒什麼內涵;喜歡看香港電影的人文化素質比喜歡看台灣電影的人要高一些,他們比較喜歡尋求刺激,對生活有很多的激情,但容易迷失方向,誤入歧途;喜歡看大陸電影的人文化素質普遍較高,他們熱愛中華傳統文化,對漢文化有較深的認識。我可以肯定的說,大陸電影在華人區將會成為主流,在大陸,香港,台灣電影中,唯一能夠和歐美抗衡的就只有大陸電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