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產電影越來越受到國內外觀眾的關注的原因是什麼
近些年來,國產電影越來越受到國內外觀眾的歡迎,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整體電影的市場都在變得受歡迎。隨著人們生活條件日益提升,人們已經不再注重於那些物質或者生活上的滿足。而是越來越注重精神世界的滿足和享受,人們更希望在工作之餘,能夠有屬於自己的時間和空間,看電影就成了很多人首選的放鬆方式。
第三,國人對電影的鑒賞力也有了大幅度提升。以往我們看電影,大部分看的是明星陣容,但是現在我們會更加註重一個電影的劇情和電影所要表現出來的內涵。
以往的國產電影總是給人一種商業痕跡,過重高不可攀的形象。但是這段時間,國產電影變得越來越接地氣,明星效應越來越小,電影的剪輯和後期製作反倒越加精彩。
希望國產電影能夠堅持這樣的好苗頭,給我們帶來更優秀的作品。
2. 從火爆的《戰狼2》到《紅海行動》,說明了什麼樣的電影會受到歡迎
還是愛國情懷的電影會到歡迎啊。要知道由吳京導演並主演的《戰狼2》以56億的票房成績成就了中國電影市場新的神話,而當時林超賢導演的《紅海行動》其票房也達到了35億之多,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上映了14天,票房突破了25億的票房,
相信未來將會有更多喚起我們民族意識的好電影出現。我們觀眾也是一直在期待的。希望我們國家有更多愛國類型的電影出現。更能夠讓我們觀眾增添很多愛國情懷。
3. 超強吸金的中國電影產業,不同年齡層次的觀眾都是啥特點
2012年:170.73億元,2013年:217.69億元,2014年:296.39億元,2015年1-9月:突破297億元。這是內地電影市場近四年的表現,其超強的吸金能力令人側目,引得各路豪強紛紛跑來分食這塊蛋糕。中國內地觀眾對電影產業的高速增長貢獻了大量的真金白銀,對觀影群體的必要了解,有助於電影產業的發展和生態的培育。下面,結合自己的親身感受,談一下對內地電影觀眾的了解,由於缺乏數據支持,這些認識只是停留在粗淺的感覺層面上,也只能粗略地用年齡層次對觀眾進行劃分。
首先提到的是當前電影的主流消費群體——年輕人,年齡層次以90後為主,這幫年輕人作為觀影主力托起了中國電影業的「牛市」。與此同時,她(他)們的消費傾向也受到了不少非議,主要表現在兩點上:一是對喜劇電影的過度偏好。看一下內地電影市場的票房榜單,除去引進的好萊塢大片,過10億的6部電影中,有5部是喜劇類型。前兩年的《泰囧》以12.67億登頂國產電影票房榜首,今年的《捉妖記》又以24.38億登頂了內地電影票房榜首,著實令人眼紅耳熱。用「億」為單位計量喜劇電影的票房已經很平常了,「破五」、「過十」更是不稀奇。這給很多人造成的感覺是:現今的年輕人太喜歡沒心沒肺的笑了。現場觀影的感覺也是如此,年輕人的笑點普遍很低,稍有點笑意的情節都能讓她(他)們笑出聲來。二是對電影消費的缺少理性。現在的年輕人對一些披著電影外衣,實則用帥氣、名氣、闊氣搞行銷的東西情有獨鍾,向一些純粹以斂財為目的的玩電影者大灑金錢。我曾經問過一名90後,《小時代》與《何以笙簫默》這樣的電影好看嗎,回答是看著挺爛的,可絕不會缺席。這種不理性的任性消費行為尤其為人詬病,被貼上了「無腦」的標簽。年輕人的這兩種消費偏好,給電影市場造成了旱澇不均的狀況,投其所好的賺的盆滿缽滿,一些高品質的電影卻少人問津,部分用心作電影的人連成本都收不回來,年輕人的觀影喜好因此廣受指摘。其實,更應該試著去理解年輕人這樣的消費行為背後的原因。
為什麼喜劇片廣受追捧
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累並煩惱著的時代,自打懂事起,累與煩就無所不在。上學的年輕人為學業所累為考試心煩,上班的年輕人為工作所累為生活心煩,有錢的不知道該做什麼,沒錢的恨不能什麼都做,壓力無時無處不在。有很多年輕人要聽著郭德綱的相聲入睡,就是要用輕松來舒解心中的壓力。走進電影院圖個輕松放鬆,開心笑笑緩釋下內心的壓力,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也就少有心情去體味憂苦的內容了。不獨年輕人如此,各年齡層次想笑的需求都一樣強烈,所以質量高點的喜劇片都會受到廣泛追捧,票房大賣也就不足為奇了。
為什麼低劣的東西深受青睞
當今的年輕人對用帥氣、名氣、闊氣包裝起來的東西沒有絲毫的抵抗力,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忠誠度,確實是一件讓人不太好接受的事情。可這與社會環境有很大關系,在這個瘋狂的追名逐利的社會,還有什麼有價值的東西可以去信呢,在信無可信的情況下,年輕人對長相、名氣、物質的喜好就成為最本能最直接的選擇了。除了年齡尚小的孩子,我們哪個年齡層次的人不為利與名所左右呢。當年輕人需要用這些麻醉自己的時候,善斂財者就會提供「麻醉劑」,收益想不好都難。
為什麼高品質的影片遭受冷遇
部分高質量的影片遭受冷遇確實令人寒心,但如果用文化、品味、層次什麼的居高臨下地來說年輕人,就是一件挺裝的事情了。70後喜歡過瓊瑤,80後喜歡過韓寒,90後喜歡郭敬明也就是正常的事情,誰也不比誰高到哪裡去。年輕人之所以對好電影不感冒,除了上面提到的兩個因素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年輕人還沒有必要的生活體驗。拿《鋼的琴》與《闖入者》這樣的影片來說,需要有一定的生活經歷看了之後才會有觸動內心的感覺,年長點的對其中的情境深有體驗的就會感到回味良久。年輕人還沒有這方面的經歷,也就難以體會到其中的深意。換成我自己二十多歲的時候,看這樣的片子也會覺著沉悶。近幾年,部分愛情片特別是校園青春片受到追捧,就是因為這是當下年輕人正在體驗或者剛剛走過的經歷。好電影沒有好票房,與年輕人沒有太大關系,與觀影群體不夠多樣化有關。
所以,年輕人有這樣的觀影行為是可以理解的,不應該把社會的問題推到年輕人頭上,更應該看到年輕人給中國電影業帶來的深刻變化。其中,最突出最直接的變化是,年輕人的消費有力拉動了電影業的發展,吸引了大量的資源流入,短短兩年時間,有多少大鱷、多少資本進入了電影產業。相比前幾年,電影業的資源配備和行業地位變化巨大,年輕人無疑是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主力推動者。
還有一個深刻的變化是,當年輕人毫不吝惜地掏出腰包走進影院時,也在改變著我們傳統的消費行為和消費習慣。我曾經向60、70、80後的人推介過好電影,回應都是一副不屑不解的表情,為什麼要花錢去電影院看呢,從網上看又省錢又省事。當年輕人越來越喜歡花錢走進影院享受身臨其境的視聽感受時,也在改變著那種根深蒂固的習慣於吃免費午餐的快餐式消費行為。不管她(他)們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她(他)們的行為都在說明著一個被很多人忽略了的道理:你花錢消費才能養活為你服務的人,才能讓你享受到更好的服務。所以,當年輕人填滿影廳座位的時候,我們應該對這些年輕人表示感恩,她(他)們的這一小步,是中國電影業的一大步。
下面再打包說一下其他年齡層次的觀眾,從小到大說起吧。先說少年兒童,作為令人欣喜的新生力量,孩子們的觀影消費特點很明顯:一是不太在意花錢,家長們為孩子掏錢買票看電影是件很痛快的事情。二是大多是捆綁消費,孩子們可以把家長一同領進影院,而不管家長是否願看,還拉動了「爆米花經濟」。三是從小就養成了看電影的習慣,長大了也會將看電影作為生活中的一大喜好。這些孩子們的勢力有多大,看看今年火爆程度前所未有的暑期檔就知道了,120多億的票房,孩子們有一多半的功勞。隨著孩子們的日漸長大,電影市場會有更紅火的未來。
再說中青年人,60—80年代的人應該是電影消費最荒瘠的地帶了,要麼日常俗務纏身,要麼習慣網上掃片,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沒進過電影院的不在少數。諸多原因造成的觀影熱情低落,在這里就不多說了。
最後重點說一下老年人,老年群體的觀影消費潛力其實遠超出我們的印象。從個人經驗看,在影院見到的老年人越來越多,男性與女性觀眾有著不一樣的表現。男性觀眾數量相對要少,在售票處與影廳內碰到他們時,可以覺出他們有點不自然。這種感覺我也有同感,由於不再年輕,在看一些愛情片青春片時,在售票處、檢票口和影廳內,面對年輕的工作人員和觀眾,總會感覺有點不好意思,在影片結束時會盡量早些離場。
相比男性觀眾,女性老年觀眾則絲毫沒有這方面的矯情,她們在影院里表現的從容投入。有一次在影廳內碰到兩位70左右的老太太,一位在放映前自在地與旁邊的年輕人交談,說自己從《黑貓警長》到《滾蛋吧 腫瘤君》把近期上映的片子都看了個遍;還有一位老太太提著一大包東西,電影完場後站在當月排片欄前端詳了老半天,恰好她旁邊站著一位領著小孩的父親,三個不同年齡層次的人並排站在那兒看排片預告,感覺很有些意味。我與兩位老人一同看的那場電影是《華麗上班族》。中秋期間,前後多次碰到了或結伴或由子女陪伴的老年女性觀眾,而且可以明顯感受到她們很高的觀影興致。如果說這些還是個例的話,那麼在看《闖入者》時碰到的老年人就更能說明問題了,當時的影廳雖然不算大,但老年人坐了有一半還多。關鍵不在於數量,而在於她們不約而同地來看電影,說明她們是在主動獲取影片信息,背後的觀影熱情是很高的。《智取威虎山》近9億的票房,老年人的消費應該不在少數。老年人有收入,有生活體驗,更重要的是有空閑,還沒有網上掃片的習慣,與保健、旅遊、跳廣場舞這些愛好相比,看電影得到的精神享受有著得天獨厚的魅力,老年人觀影的「白發經濟」還是大有可為的。
上面說到的這三個年齡層次的觀眾,是有關聯效應的。中青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孩子有孩子喜歡看的,老人有老人願意看的,只要把孩子與老人的文章做足,也就不愁把中青年人帶進影院里了。由此可見,除了年輕人,其他年齡層次的觀影消費也有比較大的引導、拉動、開發的空間。
額外多說一點的是,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在影院里碰到的女性觀眾都明顯多於男性觀眾,即使是年輕情侶,應該也是女性左右著觀影消費。所以在用到第三人稱時,我把「她」放在前面,把「他」放在了括弧里。不管在哪個市場什麼消費,女性都是永遠的主角。
國內電影市場處在有史以來最好的時候,觀眾是電影產業的「衣食父母」。可是在其他行業將消費者奉為圭臬、把營銷做到極致,用「大數據」去把握和滿足消費需求的時候,電影觀眾卻似乎沒有受到應有的關注。還是說一下切身體驗,作為一名骨灰級觀眾,我從未收到過院線的任何訊息,哪怕是一條簡訊。在淘寶上買一次東西,還能不時收到一些問候呢。感覺電影行業還是有點靠天吃飯、等米下鍋的狀態,對我們的觀眾缺乏主動深入的了解。對於電影從業者來說,只有發自內心地去愛觀眾,觀眾才會更愛電影。
4. 中國電影在國外觀眾眼裡的接受度到底如何
在國外的影響力較小,接受度較低。在東亞因為文化相近,前些年香港電影輸出很多,質量也高,因此在東亞地區還是獲得不小的影響力。
中國美術片從形式到內容都極富有民族風格和特色。新聞紀錄片已向縱深發展,充分利用豐富的資料,系統地編輯一些重要的文獻片,並對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與重要事件進行綜合報道、專題報道;還注意表現人物和人物的精神世界,抓住真人真事中豐富的細節,以情動人。
在風格與樣式上趨於多樣化。由於題材領域的擴展,使藝術家們可以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特長,探索自己最適宜的風格、樣式,表現最完美的內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批中青年編導拍攝了一批有一定實驗意義的探索性影片。
如《黃土地》《青春祭》《良家婦女》《黑炮事件》《獵場札撒》《老井》《紅高粱》《秋菊打官司》《香魂女》《霸王別姬》等。在電影創作繁榮的同時,電影理論研究也空前活躍,並在相當多的創作人員中發生影響。
2019年,全國電影票房突破64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4%,其中,國產電影總票房411.75億元,同比增長8.65%,市場佔比64.07%;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7.27億。2019年新增銀幕9708塊,全國銀幕總數達到69787塊。中國電影市場保持不斷增長的勢頭,電影創作和電影市場皆釋放出巨大的活力。
5. 以後的電影該如何吸引年輕的觀眾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章回小說),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主流的文化形式,電影是當前我們這個時代的主流的文化形式。如何讓電影吸引年輕人。
第一,吸引年輕人來觀看。這就要有好的電影作品。怎樣才算好,那就是從思想上藝術上都好的作品。前者是內涵,後者是形式。前者是想法,後者是手法。這些年來,我們國家製作的電影總體水平不高,從內涵上看,往往是立意不高,不能選好主題,從形式上看,不能有自己的特點,曾經飛來飛去的武俠已經讓觀眾疲勞了,而且現在的小鮮肉死板的表演,綠幕扣圖,五毛特效等等,都造成了現在電影的質量低下,難出經典。更很少有在國際上都叫得響的做平。
第二,吸引年輕人投身到電影的製作中來。電影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體現。應該是國家念鎮進行精神文明建設重要的一個內容。需要吸引更多的年輕人的加入。那麼,國家應該從制度建設,立法和行業規范,從各方面對這個行業進行引導和支持。自從各個國有的電影廠垮掉後,目前我們國家都是私立的電影公司在運作,電影製作和播放都是私立的,國家只是在內容審查上有管理。但是對編劇的保護,對年輕演員的保護,對放映公司的規范(比如對藝術片的播放的強制性規定可能要像對房地產商必須建一些廉租房和經適房來一個規定)等等,還需要下功夫,去高進。有了一個好的製作和播放的環境,電影製作才會吸引更多的年輕人的加入,國家的電影事業才有希望。
首先個人覺得,做電影的不能以適應年輕人口味為目標。將來的電影應是對於年輕人有著一個引領作用的。要致力於提升電影質量。
現在的大多數電影為了迎合市場,為了利益,已然失去了電影的本質,沒有文化內涵,沒有現實意義。完全為了利益而服務。如開心麻花的電影,由一開始的《夏洛特煩惱》,再到《驢得水》等均為有這較高品質,具有較好的現實意義的電影。然到後期,《西紅柿的首富》,《李茶的姑媽》等已開始失去了現實表意,只為了大部分利益而服務罩帶,質量在呈下滑的。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一定就是正向的,也就是說不一定就是要電影去吸引觀眾,觀眾在選擇過程中也在影響電影的題材、表現、視覺、故事構架,當然不否認電影對觀眾的引導,所以個人認為這是互相影響的一個東西,這也就回答了這個問題,市場決定未來電影的方向,電影本身又要去引導觀眾。
但是我理解的這個問題可能並不是要這個答案,應該更傾向於電影本身。本人不專業,喜歡電影給我不同人生和不同世界的體驗,看得多了也從觀眾的角度說說吧。
電影在年代上並沒有根本上的區別,有的也只是技術手段的進步和視覺表現上的差別。就新中國初期的電影來說,由於技術和資金的受限,更多會著重刻畫人物形象,而弱於戰爭場面的悲壯和宏大,到改革開放後才出現了類似三大戰役這種影片。但是好電影的根本在於故事構架和人物的立體,技術和資金還真不是罪重要的。早期香港的電影的輝煌也正是有好劇本有好演員,就算用現在的眼光去看,還是能夠給你很好的體驗。那中國電影以後怎麼吸引觀眾呢?精心推敲的劇本加掌控全局的好導演再加好演員,這種組合不太會受到資金和技術的限制,只會創造經典。回答完畢
現在的觀眾品味越來越高了,現在的電影追求的是票房,而忽略了電影內在的東西,我覺得現在的電影如果想吸引年輕觀眾,就必須迎合現在人的心裡,做有深度的電影,這樣才能讓電影行業越來越好,而不是一味地為了票房,而忽略電影本身的質量,演員很多沒有演技,就是處於顏值的考慮,這樣的電影不會長久,最近真的很難看到像以前那樣優秀的作品,都是千篇一律。現在年輕人看的不是電影,而是對電影本身所表達東西的一種依賴,應該多拍些有教育意義的電影,也是這才是最吸引年輕人的!
這個問題不是我們這些吃瓜群眾該操心的,我們是掏錢去消費的,拍的好不好看是製作方,導演,是那些想從我們腰包里掏錢的人該操心的事情。當70後開始懷舊,80後步入中年,90後開始謝頂的時候,電影該如何吸引年輕的觀眾,00後會說,不知道,好看就行。skr, skr.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沒有,2010年,姜文電影《讓子彈飛》有一句很有名的話:我就是要站著把錢掙了。仔悶粗
什麼意思?放在電影圈再合適不過,要想讓電影掙著錢,不至於把主創團隊餓死,就要讓觀眾喜歡,可一為了讓觀眾喜歡,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就往上加。大夥喜歡愛情片,各種爛俗狗血片就上,大家喜歡軍事動作片,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也往上面加。
時間一長,創作者們反而被市場綁架,他們表達不出自己的欲求,只能一味的迎合觀眾。對很多主創而言,跪著對自己的尊嚴有損害,但是能掙著錢,站著尊嚴是有,可是會餓死。以後的電影,不要一味的迎合市場,都要有適當的加上自己的東西,應該是觀眾接受你,而不是你去順從觀眾
說心裡話中國的電影和電視連續劇沒有一點內涵,每一個動作表情和語言都沒多少素質,真心不如日韓劇,毀三觀的作品還不如樣板戲,天天看樣板戲都行。
去掉「年輕」倆字才好。覺得能打動吸引人的除非是真正發自內心的東西。
多一些現實題材的電影,多一些剖析 社會 ,引發思考的電影,人們的審美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而會越來越高的,未來迎合大眾的電影會越來越失去市場,由於豆瓣等一些軟體對電影有一個較為合理的評分,也會相應的給爛片一個警醒,,優質的,誠意製作,將會越來越得到大眾的追捧。
作為逐漸老去,喜歡看美劇的人…不是說不愛國怎麼樣啊——就是覺得中國電影也好,電視劇也好劇情越弄越拖沓。
好電影不是沒有,是太少。
中國觀眾比重轉向年輕一代,看顏值的多,看什麼cp撒糖啊,視覺特效沖擊的多。
在不注重這些有的沒的時,我覺得中國電影一點問題沒有,隨便拿個導演的作品都算上乘之作。
現在注重的太多了,反倒失去了觀眾緣了
6. 垃圾觀眾決定垃圾影視劇,馮小剛的理論究竟對不對
「爛片」輪番上場,從張一山版《鹿鼎記》到蔣欣、劉嘉玲版《情深緣起》,被罵的狗血淋頭。可為什麼翻拍計劃還沒有停止呢?
一邊罵一邊看的觀眾,不正是驗證了馮小剛3年前的定論嗎?3年前因此被罵的馮小剛,我們都該向他道歉。
「垃圾觀眾」決定「垃圾影視劇」,誰也怨不得誰!
或者應該這么說,什麼樣的觀眾絕對什麼樣的影視劇,在捧場下去,影視劇絕對還能再破人們心裡底線。
最後,大家猜一猜,被央視點名的「四流電影」《爵跡2》,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底線呢?
7. 鹿晗電影《上海堡壘》撲街,鹿晗為什麼還不轉型
電影《上海堡壘》的低評分以及諸多差評,鹿晗只是背鍋俠!至於鹿晗轉型一說不太合適。本身就是後起之秀!還在摸索發展風格和路線。所禪燃早以不存在轉型一說!只要是勇敢嘗試不賀雀怕失敗!一定會找到適合自己的舞台和路線!很多演員都是大器晚成!畢竟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盛開,沒准他成長為參天大樹!
希望鹿晗下次可以遇到好的導演提攜!畢竟好的作品好的導演才是捧紅演員的唯一路徑!反其道而行之後果就會是另一部爛片!千段逗萬不要抱著僥幸的心理!上海堡壘就是例子。其中的演員其實也是受害者,被坑的不輕!
8. 有哪些值得一看的中國電影
中國電影有許多優秀的作品,以下是一些值得一看的電影推薦:
1.《活陵坦著》:由張藝謀執導,根據余華的同嫌鍵名小說改編,講述了一位貧苦農民的生活歷程,揭示了中國近代歷史的滄桑巨變和人性的悲歡離合。
2.《霸王別姬》:由陳凱歌執導,講述了兩位京劇演員之間的復雜情感和戲劇命運,是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
3.《大紅燈籠高高掛》:由張藝謀執導,講述了一個家庭在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的生活經歷,以及對人性的探討和關懷。
4.《卧虎藏龍》:由李安執導,講述了武林中的愛情、榮譽和信仰,以及武術文化的獨特魅力。
5.《芳華》:由馮小剛執導,講述了一群年輕女兵在文化大革命時期的青春歲月,以及對愛情、友情和自由的追求。
6.《海上鋼琴師》:由賈樟柯執導,講述了一個義大利鋼琴家和一名中國青年的奇幻冒險之旅,以及對音樂和人生的感悟和領悟。
7.《功夫》:由周星馳執導和主演,講述了一個普通青年在功夫大師的幫助下成長為功夫高手的故事,以及對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的巧妙融合。
以上電影不僅在中國電影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也在國際上贏得了廣泛的贊譽和認可,尺者桐值得一看。
9. 2019「年度黑馬榜」出爐,觀眾口碑鋪就逆襲之路 | 盤點
文 |鄭中砥
編輯 |林 琳
2019年的電影市場交出了642.66億元票房的答卷,其中,以「黑馬」之姿在市場上嶄露頭角的十幾部國產影片,累計貢獻票房超175億,全年票房佔比超1/4。這些影片類型多樣、種類豐富,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視聽體驗,同時也向行業內外證明了中國電影笑高市場蘊藏的巨大潛力與無限可能。
從年初到歲尾,幾乎每一個檔期都有「黑馬」現身,而且這一年,正向口碑與「黑馬」影片的匹配度不斷攀升,優質口碑的發酵成為必要條件。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聯合藝恩進行的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是一套獨立於票房之外的電影綜合評價體系,直觀反映了影片在觀眾群中的口碑。在2019全年度不同檔期的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中,觀眾對影片的滿意程度與影片的市場表現之間呈現大范圍的正向互動。可以說,「黑馬」影片正是這種正向互動的真實反映。
這些「黑馬」中,既有《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這樣大體量、高工業水準的影片代表,也有《烈火英雄》這樣的新主流大片,還有《掃毒2:天地對決》《誤殺》《反貪風暴4》《「大」人物》這樣具有類型創新價值的商業力作,更有《少年的你》這樣具有文藝氣質、作者表達的現實題材佳作。
而在動畫電影上,不僅是《哪吒之魔童降世》,隨著《白蛇:緣起》《羅小黑戰記》等影片的亮眼表現,2019年度的國漫「黑馬」接連不斷。
同時,古裝仙俠類影片《誅仙1》的市場表現,也讓業界重新將目光投向了這一沉寂了幾年的電影類型。
年末歲尾之際,2019年度電影市場最後一個驚喜來自於一部寵物類治癒影片《寵愛》,這部趕著2019年最後一天上映的影片,為整個2019年度貢獻了出人意料的1.73億票房。
年度最大「黑馬」《哪吒》
《哪吒之魔童降世》改編自我國神話故事,用現代視角重構經典,講述哪吒雖「生而為魔」卻「逆天改命」的成長經歷。在《哪吒》上映之前,業內已有風聲稱這部動畫「必超10億、必破紀錄」。這種在當時看來過於大膽的預測,後來都一一實現,而且這一次,夢想照進現實的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
《哪吒》上映後連續28天保持日冠,蟬聯四周暑期檔周榜冠軍。2019年12月28日,在2020到來之前,《哪吒》票房突破50億,成為中國電影市場化以來第二部突破50億的電影,僅次於2017年的《戰狼2》。《哪吒》成為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上當之無愧的「頭號黑馬」。
這樣 歷史 性的成績背後,是影片高品質帶來的高口碑和高滿意度。
在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中,《哪吒》以87.5分強勢領跑,成為 歷史 調查28部動畫影片的滿意度冠軍,其高超的動畫製作水準彰顯了中國電影工業化技術的又一次突破,高觀賞性帶動了高傳播度,兩大指數均居檔期第一位,形成滾大了全民觀影熱潮。調查還顯示,從觀影動機上看,《哪吒》最核心的觀影動機為「影片口碑好」。
這些都從側面印證了觀眾的滿意和口碑對一部影片市場表現的決定性作用。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哪吒》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歸因於口碑引發的「自來水效碰備尺應」,這與2015年的動畫電影《大聖歸來》的「自來水」有異曲同工之妙。「口碑決定著影片的表現,現在只要電影上映,當天下午在購票平台上有了評分後,基本上就迅速分出了勝負。」金逸珠江院線總經理助理謝世明說。
科幻「黑馬」《流浪地球》
2019年春節檔在《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新喜劇之王》等8部影片的競爭下顯得異常激烈。最終,《流浪地球》憑借超強口碑發酵帶來的長尾效應,收獲46.56億,成為春節檔上映的影片中市場成績最佳的一部,位列中國電影市場化以來的票房第三名,成為該檔期當之無愧的「黑馬」。
在《流浪地球》橫空出世之前,沒有人想到它會成為春節檔最終的贏家。但該片在上映第二天便從開畫第4名躍升至日票房亞軍,從第3天起迅速制霸春節檔,如此快速的逆襲,讓全行業再次領教了口碑的威力。
在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中,《流浪地球》以85.6分獲得春節檔期滿意度冠軍,尤以超高觀賞性位列2019年度調查之首。在各大售票平台上,該片評分均超9分。
支撐如此強勢口碑的,是影片高規格的製作水準和工業水準。《流浪地球》用精良的製作讓觀眾第一次看到,也第一次相信了,中國電影在未來的科幻電影世界必將佔有一席之地。
導演郭帆與一眾主創將這部電影稱為「小破球」,這個昵稱濃縮著7000多人、4年創作路上篳路藍縷的艱辛。在3000多張概念設計圖、8000多個分鏡中,《流浪地球》將中國科幻電影的工業質感一點點累積起來。
創作團隊的努力最終凝聚成銀幕上一幀幀具有中國特色工業美學風格的影像畫面。在諸多觀眾評價中,「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說法令人印象深刻。同時,不僅是普通觀眾,《流浪地球》也收獲了業內專家學者的一致好評。
清華大學教授尹鴻用「空谷足音」形容《流浪地球》在電影史中的意義,他認為《流浪地球》突破了中國幻想類、穿越類影視作品「尚古」的傳統,藉助劉慈欣小說的建構,呈現了一個科學幻想基礎上的未來世界。「人類未來2500年的偉大救贖行為,使這部電影有了全新的時空觀,在想像未來的大背景下去追問我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終極命題。」尹鴻說,「即便影片對科學假設、人物呈現還有瑕疵和遺憾,但它開啟的絢麗而宏大的科學與想像的未來,在中國電影中都是空谷足音。」
年度主旋律「黑馬」《烈火英雄》
從2019年初的《流浪地球》到暑期檔的《烈火英雄》,主旋律商業大片以家國情懷為內核,以商業化類型為外殼,不斷進行融合與發展,在市場中與觀眾達成強烈的默契。2019年8月1日上映的《烈火英雄》在暑期檔強勢逆襲,勇奪17億票房,為主旋律商業大片燃起一把大火。
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2019年暑期檔調查顯示,《烈火英雄》觀眾滿意度85.3分。其中,影片觀賞性得分85.4分;傳播度得分80.5分;思想性得分88.4分,為影片三大指數中最高,充分表明了觀眾與影片所傳達的思想 情感 和 社會 價值形成了深度共鳴。而從傳播度指標來看,專業觀眾「傳播意願」分值高揚,得分92.3分,居第一位,表明影片高度激發了專業觀眾進行分享和推薦的願望。
港式警匪片「黑馬」《掃毒2》《反貪風暴4》
《掃毒2》和《反貪風暴4》兩部影片的 「緝毒」和「反貪」題材,保持了港式警匪類型片一貫精良成熟的製作水準,無論是槍戰動作場景、反轉懸疑劇情,還是港式兄弟情懷,都為觀眾提供了熟悉的優質觀影體驗。市場表現最終也都超出預期,且遠超前作。
暑期檔提檔一周的《掃毒2》在優勢檔期中贏得了更大市場空間,同時,自身優質的影片品質更為它發酵口碑、吸引更多觀眾,最終多種優勢因素作用下,實現超13億票房。
選擇在清明節檔期上映的《反貪風暴4》,同期競爭影片只有《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和《雷霆沙贊!》,在品質、檔期、類型等多種元素共同作用下,《反貪風暴4》上映首日便形成市場優勢,且連續保持19天市場日冠,最終獲得超預期成績,票房近8億。
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中,《反貪風暴4》獲得83.7分,《掃毒2》獲得83.5分,在普通觀眾和專業觀眾之間均形成了不錯的口碑,更形成了港式警匪片的整體優質口碑印象。
年度類型翻拍「黑馬」《誤殺》《「大」人物》
《誤殺》和《「大」人物》都翻拍自國外成功影片,在劇本上有較為堅實的基礎,能夠成為檔期「黑馬」,主要原因在於影片成功的本土化落地,將中國 情感 注入影片,拉近觀眾與電影之間的 情感 距離。
從類型角度看,兩部影片都屬於強情節的懸疑罪案類影片。《誤殺》改編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影片類型清晰、懸疑感強,演員表演也成為影片的一大亮點。最終取得超10億的市場成績,不僅超出業內預期,也打破懸疑罪案類影片的市場「天花板」。
2019年初上映的《「大」人物》翻拍自韓國電影《老手》,相較於原版,影片的 情感 表達更為充分,留給人物的發揮空間更大,也給觀眾更多「共情」的餘地,最終斬獲3.79億票房。
翻拍「黑馬」接連出現,意味著中國電影在類型片翻拍和本土化嫁接中已經漸漸 探索 出發展方向。
年度動畫「黑馬」《白蛇·緣起》《羅小黑戰記》
曾經在中國動畫電影市場上,好萊塢動畫、日漫等幾乎都處在頭部位置,除了穩健的「熊出沒」等少數本土動畫系列IP,很多時候都難逢對手,但自2015年以來,隨著《大聖歸來》《大魚海棠》《風語咒》《白蛇:緣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一批國漫代表的出現,國產動畫急速發展,中國電影市場再也不是進口動畫的樂園。
「進口動畫IP續集表現差會慢慢變成一種常態,他們(國外動畫電影方)以後要慢慢習慣在中國電影市場上的這種態勢。」謝世明說。
在2019年的動畫電影市場上,除《哪吒》這一年度「黑馬」之外,《白蛇:緣起》《羅小黑戰記》也成為該類型的兩大「黑馬」。
其中,《白蛇:緣起》是口碑反推市場的又一典範。該片2019年1月11日公映後票房並不理想,但優良的口碑助推排映堅持到1月31日(影片公映後的第21天)逆襲了好萊塢大片《大黃蜂》和《死侍2:我愛我家》,連續五天登頂日票房第一。好口碑延續影片生命力,到2月9日,該片上映已達30天,且在春節檔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影片再次出現一波觸底反彈走勢,全國單日場次由大年初一的53場回升至943場,場均人次也不斷攀升,最終獲得4.48億票房。
2019年春節檔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的結果也證明了該片的口碑效應——《白蛇:緣起》以過硬品質獲得84.6分,位居年度動畫調查榜單第二,僅次於《哪吒》。
無獨有偶,《羅小黑戰記》的市場曲線也是如此。2019年中秋檔期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羅小黑戰記》以83.3分領銜中秋檔,成為自2016年開啟對中秋檔這一非傳統常規檔期調查以來的滿意度最高分。在 歷史 調查的29部動畫影片中,《羅小黑戰記》整體表現平穩均衡,票房、滿意度都居中等偏上水平,觀賞性得分83.8分,思想性得分82.8分,傳播度82.7分,稱得上是國產動漫電影的又一佳作。
尤其是傳播度,《羅小黑戰記》在2019年調查的所有影片中僅次於《哪吒》居第二位,表明觀眾對影片表現出了較高的分享傳播意願。這些口碑數據,從側面解釋了該片迅速突破圈層,斬獲3.14億市場成績的原因。
現實題材「黑馬」《少年的你》
小而美的文藝類現實題材影片近年佳作頻出,2019年在這類影片中,《少年的你》獲得了觀眾最高的呼聲。
在2019初冬檔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中,《少年的你》以 86.2分進入 歷史 調查276部影片滿意度TOP10,以一己之力拉升了檔期滿意度評價。影片觀賞性得分84.9分,思想性84.8分,傳播度91.6分 ,新鮮度82.5分,均位列檔期榜首。
年度IP「黑馬」《誅仙1》
在IP退潮、「小鮮肉」失靈的2019年,《誅仙1》的出現證明了粉絲群體仍然具有強大的市場影響力。
這部改編自長篇仙俠小說《誅仙》的電影,口碑的兩極分化是整個2019年「黑馬」陣容中獨一無二的現象。一方面是粉絲對偶像的寬容和熱捧,另一方面,影片的劇情和表演成為大多數原著粉和普通觀眾的主要攻擊點。在巨大的爭議聲中,《誅仙1》產出了4億票房。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IP有其生命力,只有精良品質才能不斷延續IP的價值,反之,IP生命力總有被消耗殆盡的一天。
寵物治癒系「黑馬」《寵愛》
在2019年最後一天上映的《寵愛》,講述了幾組不同人與寵物之間的動人故事。影片在2019年內產出1.73億票房,被業內稱為「2019年度的最後一個驚喜」。
整個2019年,主要寵物類影片有《一條狗的使命2》《小Q》等影片。這類影片有較為穩定的觀眾群,且經過近年電影市場的不斷發展,寵物類治癒系影片也與觀眾之間形成默契。
《寵愛》的明星陣容覆蓋不同年齡層觀眾,影片6個故事涉及親情、友情、愛情等諸多方面,盡可能地與更大范圍的觀眾產生 情感 鏈接。最終在優質內容和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交出了超預期的市場答卷,成為2019電影市場上最後一個出場的「黑馬選手」。
回望2019年電影市場的「黑馬」陣容,不難發現優質口碑已經成為黑馬誕生的重要前提,未來,口碑對市場的影響力還將隨著電影工業體系的不斷完善、觀眾素養的不斷提升而越來越大。對於創作者來說,只有不斷打造高品質、高口碑的電影佳作,未來才能真正征服市場、征服觀眾。
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10. 好萊塢的電影在中國總能大賣,這是為什麼
其實這個道理非常簡單,用中國的一句俗語來說就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用專業一點的話來說,那就是在中國電影工業化成熟度正在發展的今天,好萊塢電影生產線的高水準,高投入和高產出是它們在中國締造賣座奇跡的一大優勢,也許這就是所謂的「總覺得別人碗里的飯菜香」。
中國現在約有1.2萬塊銀幕,電影票房在迅速增長,根據金融信息咨詢及研究機構IHS Markit及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的平均預測,中國的影票銷售額有望在明年增長22%至104億美元,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最大票倉。對於中國電影市場與電影人來說,這是最好的時間風口,隨著中國資本深入滲透好萊塢電影產業,也是學習好萊塢的項目開發方法和先進的製作經驗與科技的好時機,但現時國產電影市場卻交出了越來越多的爛片,電影工業化水準依然堪憂,這對於好萊塢來說自然是一大利好。因為對比之下,好萊塢在中國資本的助推下,優質大片自然能在中國票房大賣,但即便是爛片,也將迎來圈錢的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