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部國產愛國電影,再寫一寫你從中學到了什麼
國產愛國電影有很多,下面我以《八佰》為例。
《八佰》這部電影中我印攜告象最深刻的一幕是戰士們為國從爛尾樓里一個接一個地自報家門跳下,相信這辯轎明一幕令很多帆櫻人淚目。
國家今日的繁榮昌盛是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今天,我們要繼承先輩們的愛國精神
Ⅱ 對中國電影的評價500字
寫作思路:根據題目要求,以「對中國電影的評價」作為主題,可以用過去的國產電影和如今的國產電影作為對比,然後舉例出自己看過的幾部電影作為例子進行評價,正文:
說到中國國產電影,十年前的我會對其嗤之以鼻。經過了十年的醞釀,十年後的今天再談到國產電影時,我心中的感情只有遺憾。
要說國產電影到底是給我留下了些什麼印象,那我的話就多了。
首先看看20世紀,我首先想到的便是大陸內地拍攝的黑白愛國片,高還原歷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愛國精神。看完往往使我熱淚盈眶,由內心散發出一種使命感。然而遺憾的是盡管影片本身沒有缺點,但沒有看點。最終某些幸運的也只能淪歷史老師用來教育學生的科教片。大多數都變成了歷史的塵埃。
再接著我就想到了香港電影。比如周星馳的系列電影,但他拍的大部分都是喜劇片,能留下來反復品味的實在不多。他是個好演員,但好電影考的不光是演員。香港電影給我的感覺就是大部分都一個樣,沒有什麼新意。不過這是建立在21世紀的觀點。在當時香港電影火爆整個大陸。只可惜現在能用來回味的經典卻是屈指可數。
值得一提的是,在20世紀,中國的動畫電影享譽全球。但是後來動畫被視作小孩子看的東西,根本不被重視。
到了21世紀初,大陸的電影質量和數量都有了不小提升。但因為資金技術等的不足,在科幻片方面,特效技術的缺乏使中國一直沒有像樣的科幻片。因為相關部門的限定,恐怖片也被打壓,動畫片更是慘淡。能讓我留下印象的電影幾乎沒有。
到了最近幾年,我看了一下所謂的高票房國產電影。12年比較火的是一個叫《人在囧途》的喜劇片。我個人不討厭喜劇片,但我始終覺得一個沒有內涵只靠把人逗笑就完事的電影絕對算不上經典。
13年的《西遊降魔篇》,可以說是既有新意又沒有新意。它確實演繹了一個嶄新的西遊世界,但還是西遊,一個被拍爛的作品。再怎麼有心意的剩飯也只是剩飯。
14年有一個給我印象深刻的作品叫《西遊記之大鬧天宮》。這次劇情上不僅沒有新意還特別無聊,最關鍵的動作戲一筆帶過,唯一的看點就是美國多少年前就能做的特效。這種無內涵,無劇情,不搞笑的電影我是真的不知道哪來的高票房。大概是他們的宣傳片做得好,再加上人們開始有錢了,開始找樂子了。
16年,周星馳拍了個叫《美人魚》的片子,票房高是為了表示對星爺的尊敬,但正如我一開始說的,他是個好演員,但不是個好編劇。作為喜劇片一點都不好笑,如果一部電影連最基本的都做不好誰會去探究它的深層意義?
17年的《戰狼2》,我只能說很難評價,在戰場上接吻沒人打我也就不說什麼了。但可惜的是,這種完全不科學的英雄主義電影我在上個世紀的美國電影中已經看夠了。也許戰狼表現確實不錯,但我確實看不到美國某些電影中那種放飛的想像力以及深刻豐厚的內涵。
還有某些國產電影我都不想說什麼了,就比如《爵跡》。從頭到尾有幾個原創的設定?而它的票房卻硬是靠幾個大牌演員給扯上來了。
最後,我個人覺得中國也許並不缺電影方面的人才,但是文化局的限制是真的很嚴格。個人覺得如果能像國外一樣把分級制度做好應該會好一點。
Ⅲ 關於電影的議論文
為你推薦兩篇,可以借鑒一下 1。從影視中學到的語文 生活與語文緊密相聯,他源於生活,又歸於生活。生活處處皆有語文,也處處都在運用語文。語文來源於生活,我從影視中學到了語文。 我是一個電影忠實愛好者。我喜歡美國大片,因為美國影片在開頭總給予人懸念,使人有一種一定要搞明白原因的沖動,下定決心要弄個明白,就這樣,我們的好奇心的以滿足。從電影懸念的開頭設計讓我懂得:寫作怎樣設置懸念才能引人入勝。 記得《保持通話》這部影片,主人公總是接連遭遇險境,在我看時情緒波動很大,一會安心,一會擔心,從中我明白:作文敘事要有波瀾,要一波三折,這樣才會使讀者看的更加有滋有味。 還記得《命運》這部經典影片嗎?片中說道:「如果命運無情的關上了所有的門窗,那麼就給自己畫一扇心窗;如果正經歷著濃重的黑暗,那麼就點亮自己的心燈,用自己的信念和智慧之光,驅散眼前的黑暗,照亮自己腳下的路。」多美優美的語言啊!這讓我明白:在文章中適當添加優美語句,可以使讀者在語言的藝術之上,獲得極大的享受! 看過《非誠勿擾》吧,這部影片的片名可流行了好一大段時間呢,你發現了嗎?街頭到處的招商信息上末尾總說到:工資面議,非誠勿擾,聯系電話XXX。從中我明白,作文題目要創新,要新穎! 湖南衛視的大型青春勵志偶像劇《一起來看流星雨》大家一定都看過!這部影視劇作品的結局可以讓人發揮無限想像。不想去想都難啊!從他的精彩片尾讓我懂得:作文應該努力做到言近旨遠,耐人尋味,並給人以無限的想像空間! 生活中處處皆有語文,我從影視中學到了語文,了解了作文寫作技巧,提高了寫作水平,你呢? 2。我從影視中學到了語文 人們都說:「看電視看得多對眼睛有害。」我並沒理睬人們的看法,反而是興致勃勃,越看越上癮,雖說電視看得越多越容易近視,但我豁出去了,因為其中的樂趣無窮無盡,令我回味無窮。 在影視上有古裝劇場,其中有現代仍用的名言警句,或是古人談學習的成語,流傳至今,讓我能活學活用,可以用在作文上,並能使作文水平大大提高。教育台可說是最好的節目,這些節目能讓我學到一些文史知識,讓我樂在其中。 古裝劇場上,我學到了「愛屋及烏」這一成語。《尚書大傳?大戰篇》所說的:「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明白了它主要比喻愛一個人而連帶地關心到跟他有關系的人或物。除這詞外,還有什麼「津津有味」、「春去秋來」等一系列詞語。又如「三思而後行」是反復考慮再作出行動的意思。再如「按下葫蘆浮起瓢」比喻顧了這頭就顧不了那頭,無法使事情得到圓滿解決。還有「雷聲大,雨點小」、「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些言語都可用到我的某篇作文上,讓人津津樂道,以為妙極。 在教育影視中也可為你講述寓言故事,如「鷸蚌相爭,漁人得利」(《戰國策?燕策》)。比喻雙方相爭持,卻讓第三者得利;「葉公好龍」(《新序?雜事》)。比喻說是愛好某種事物其實並不真愛好。還有「守株待兔」、「亡羊補牢」、「刻舟求劍」、「白兔與月亮」、「落難的王子」……這些寓言的寓意深刻,有助於人們的思想行為不至於消極,也不至於誤入歧途。 其實,還有許多數字詞語,如「三心二意」、「四捨五入」、「一舉兩得」……都有大有用途;一些動物詞語深入淺出讓你很快就能活學活用,如「千軍萬馬」、「畫龍點睛」…… 影視劇上還有人們常說的祝福語,有掛在屋門兩旁的對聯兒,這些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總之,生活處處有語文,在影視上會讓你學到無窮無盡的語文知識,信不信由你,趕快行動起來投入到豐富多採的影視世界中去吧!
Ⅳ 類型電影論文(2)
類型電影論文篇2
淺談中外災難類型電影比較
摘要:本文以好萊塢的類型電影為參照標准,結合國產電影創作實際,以近期的兩部災難片《唐山大地震》和《2012》為例,分別從敘事、女性主義、植入式廣告及意識形態四個方面對國產類型電影和美國類型電影加以比較,提出類型電影尤其是國產類型電影以後的發展趨勢及需要改進之處。
關鍵詞:類型電影;敘事;女性主義;植入式廣告;意識形態
一、類型電影的特點
類型電影作為高度模式化的影片,其存在是一個客觀的電影現象。電影“類”的誕生較早,但電影類型的內涵如何界定,大師們的看法並不相同,美國學者羅伯特・考克爾認為:“電影一旦發展出一種敘事結構,從僅僅展示事物(如火車離開站台或兩個接吻的人)轉向講述故事,就開始形成類型。故事一旦被講述,它們就立刻進入了一定的類型:浪漫型、情節劇型、追捕型、西部型、喜劇型。”而澳大利亞學者理查德・麥特白則認為:“觀眾、製片人和批評家在討論電影的時候都在用類型的概念,但是他們每一個人使用這些概念的含義可能大不相同……就像安德魯・都鐸(Andrew Tudor)所說的,類型‘是我們共同相信的一些東西’。當看一部驚悚片的時候,我們知道什麼是驚悚片。事實上,在我們看之前就知道什麼是驚悚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我們不需知道影片的內容,就能認出這些有著廣泛的文化共同點的類型電影。”
災難電影作為類型電影的一種,除有其共性之外,還有其獨特之處。每一種類型電影都具有相對固定的題材和人物類型、特定的故事空間與造型語言、剪輯風格和音樂特色。如歌舞片中的舞台、歌舞明星,科幻片中虛擬的未來世界、外星人,戰爭片中的兩軍對抗、戰地英雄,警匪片中的強盜、警察、地下組織等。災難電影的故事和主題,時常順應時代的變遷和觀念的更新而變化。《2012》是建立在瑪雅預言的基礎之上而創作的影片,該片上映時間是2009年,離2012年很近。與此相似,《唐山大地震》的拍攝也在汶川地震之後,群眾尚未從地震的陰影中恢復過來,汶川大地震讓人想起數十年前的唐山大地震。
其次,類型電影一般都迎合觀眾的某些感官和情感的需要,以滿足觀眾內心深處的娛樂心理。每一種類型電影雖呈現娛樂的方式不同,但營造娛樂情景並最終希望實現娛樂功能上是相同的。類型電影的娛樂性,一方面是刺激和滿足人們的種種情感,另一方面是通過把奇觀融入情節,讓觀眾在賞心悅目中獲得審美的快感。災難電影尤其是好萊塢的災難片首先用宏大的災難場景給人以視覺的沖擊力,故事情節環環相扣,扣人心弦,觀眾的心情隨著影片情節的進展時而緊張時而放鬆,有如身臨其境一般,刺激而愉悅。中國的災難片場面明顯要遜色許多,敘事相對比較溫和,注重內容的情感部分,以情動人。
最後,類型電影還具有商業性特徵。不同的類型電影滿足各類不同愛好的觀眾的消費需求。如果市場對某種類型電影有良好的反應,有觀眾捧場,片廠便會繼續製作這類電影,否則,便會停止生產。《2012》上映後反響比較激烈,票房收入也相當可觀,之後不久國產的災難片《唐山大地震》上映,許多觀眾是因為對《2012》的意猶未盡而走進電影院觀看這部所謂國產災難片的。《唐山大地震》被作為災難片宣傳也是商業運作的一個手段。
二、敘事及其手法
《2012》講述一個關於世界末日的故事。影片最大的亮點在於災難發生時極致視覺特效,這種強大的沖擊力讓觀眾震驚。但看完電影之後,腦海里只存留了片中各種不可思議的災難元素:地球板塊移動、火山、地震、海嘯、洪水集體肆虐,全球各種標志性建築全被毀滅,給人一種恐怖震撼的末日來臨之感。但這容易讓觀眾忽視其劇情,也難以啟人深思。此外,《2012》還被一些記者稱為寫給中國的情書,裡面加入了很多中國元素。或許是導演被汶川地震發生時中國人民的精神所感動,故把中國描寫成人類的救贖之地,片尾拯救人類的諾亞方舟也是中國製造的。
《唐山大地震》是一部比較有爭議的災難類型電影。准確的說,它應是一部典型的中國親情劇。片中的災難場景被一筆帶過,更多的是敘述一個四口之家悲歡離合的故事,而把影片命名為《唐山大地震》只是一種炒作手段。影片宣揚了超越一切的親情,正像馮導所期望的那樣“內容大於形式”:“災難片元素是《唐山大地震》的基礎,而倫理片元素則是影片的靈魂。”
三、女性主義的折射體現
好萊塢類型電影中的女性角色多處於被動和附屬的地位,或是作為家庭生活的象徵。西蒙・波伏娃說:“所有男人寫的關於女人的書都應加以懷疑,因為男人的身份就如訴訟案中,既是法官又是訴訟人。”《2012》中有一個細節,傑克遜開車來接孩子們去度假的時候,妻子給丈夫一包尿不濕,告訴丈夫七歲的女兒到現在還在尿床,每天晚上睡覺前要穿這個,丈夫看到這個東西後滿懷質疑:還穿?顯然丈夫之前並不知道女兒還尿床的事情,這一細節充分體現了其“大男子主義”,女人才是這個家生活的主宰。在災難類型電影中,女性多處於危險境地,需要被保護。當海嘯和地震發生時,鏡頭會立即轉向女性們的反應:尖叫、恐慌、無助地四處逃竄。
而男性在遇到災難時則會思考:“what the hell was that?”同時,在西方電影中,女性又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她們之於男性的附屬地位是相對的。《2012》中的勞拉是一個聰明而有智慧的女孩兒,是獨立女性的代表。面對災難的時候,勞拉表現出來的沉穩、堅強、鎮定完全不遜色於男性。當地球將要毀滅,傑克遜帶著全家逃亡的時候,他似乎是全家命運的主宰,妻子和兒女都必須在其保護之下才能逃生。但如果妻子完全依靠丈夫的保護而喪失了自我,她和兒女們同樣不能自保。輪船幾乎要沉入大海,全家人都被困入浸滿海水的船中,他們被迫與傑克遜走散,這時,阿曼達飾演的妻子就不得不承擔起保護孩子生命的責任。導演在此處對情節的描寫集中體現了在災難中女性也有不可阻擋的堅強,與前面的表現女性面對災難時的恐慌形成鮮明對比。
《唐山大地震》對女性主義的表現在某種程度上與《2012》相似,影片對母愛的描寫顯然更為深刻。但相比西方類型電影中的女性主義,國產電影仍有傳統的保守主義傾向。片中元妮喪夫後,面對另一個男人的追求毫不動容,堅持一個人度過餘生,因為她知道,丈夫是為保護自己在地震中死去,沒有哪個男人會像丈夫那樣用生命來愛自己。但細想一下,元妮的這種做法受到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馮小剛在影片以女性形象為中心塑造了一部催人淚下的親情劇。元妮喪夫之後,一個人撫養兒子的艱辛,也體現了丈夫在一個家庭中的重要性,男人是家的頂樑柱,如果活著,她的生活就不會這么苦,顯然這並沒脫離中國家庭以男性為主的傳統觀念。從社會角度看,女性是滄桑時代的見證,是命運多舛的個體:災難留下的痛苦只有在脆弱的女性身上才能得到很好的體現,並讓人同情。
四、植入式廣告在影片中的運用
隨著廣告業的發展,植入式廣告越來越多的受到廣告 主的重視。“植入式廣告,又叫急性廣告,是指廣告傳播一改往日單純依靠說教和推銷的營銷策略,將產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視覺性符號甚至服務性內容策略性地帶入電影、電視劇或其他電視節目及其他傳播內容中(隱藏於載體並與載體融為一體),使觀眾在接受傳播內容的同時,不自覺地接受到商品或品牌信息,繼而達到廣告主所期望的傳播目的。”上述兩片的植入性廣告分以下類型:
1、置景道具植入型:這是最傳統的植入式廣告形式,主要指品牌視覺符號或商品本身作為影視作品的置景道具出現。“視覺形式的形象性對於以說服為目的的傳播具有特殊意義。”如在影片《2012》中男主人公開的汽車標志便是其中之一。《唐山大地震》中,元妮在和家人一起吃飯的時候,飯桌上擺的劍南春酒是最明顯的植入性廣告標志,此外還有汽車、電視、銀行、運動品牌等。
2、對白植入型:就是在電影中通過人物的對話,巧妙地將產品、品牌、服務植入其中,成為電影中的台詞,以此來達到廣告效應。如《2012》中,男主人公匆匆忙忙地開車回家帶兒女們去度假,在給愛人打電話的過程中,就提到“黃石公園”這個名字,這也是植入式廣告的形式。《唐山大地震》中中國人壽保險的廣告方式也屬於此類:方達作為旅遊公司的老總,當員工過來詢問這次旅遊保險用哪家時,方達說:“就選中國人壽吧,踏實。”
3、場景植入型:即是把品牌信息嵌入到影視作品的環境中去,品牌視覺符號或商品本身作為故事發生的場景或場景的一部分出現。如{2012}拍攝的場景中出現的海灘樓房以及主人公帶孩子們度假的公園等,都注入了一定的廣告元素。
國產類型電影與好萊塢大片在植入式廣告方面相差甚遠,好萊塢電影可不動聲色地把廣告植入其中,既能有效地為廣告主服務,又不影響觀眾對影片的欣賞。但國產電影在這方面做得有點兒欠妥。植入式廣告要尊重影片的故事情節,使其顯得順其自然,不影響影片的觀賞效果。《2012》就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但看過《唐山大地震》之後,觀眾對片中的植入式廣告批評聲不斷。植入式廣告應有效地給觀眾一種暗示效應,遵循內容第一,廣告第二的原則,避免片中突兀地出現廣告詞和任何不合理的廣告場景,不能盲目的把任何廣告都嵌入影片中。在進行植入式廣告之前,要分析產品及其品牌適不適合在該影片中表現,能不能達到廣告主想要的宣傳效果等因素。
五、結語
中西災難類型電影的差異折射出中西文化的差異,體現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傳統,我們不能苛求中國的災難片完全符合西方的審美需要,但成功的作品肯定是把深邃的思想內涵,巧妙的藝術處理與大眾的觀賞熱點結合起來。首先,中西方類型電影最大的交集就是商業性,它們未來努力的方向也離不開使其更具有商業價值,觀眾花錢去電影院看電影,買的大多是娛樂享受,所以,電影的商業性和娛樂性是分不開的。
其次,中西方電影還要努力提高其講故事的水平。好萊塢電影重在場面的製作,掩蓋其情節的跌宕起伏,觀眾震撼之後難免會感覺少了點兒什麼。但中國電影講故事的過程多有漏洞,故事出來之後多有批評之聲。好萊塢類型電影在講述故事方面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再次,電影應該注重宣傳,激發觀眾的類型期待。從某種程度上講,類型電影是預先出售給觀眾,在開發每一部類型電影時,往往就有相對的觀眾定位。如果一部影片能得到適當的宣傳,從片名、廣告宣傳等每個運作環節將類型固著於觀眾的心靈,那麼,電影的春天就不會遠了。
最後,類型電影還應該注重整合生產和發行兩個環節。類型電影是在吸引更多消費者和賺取更多利潤的動機推動下向前發展的。好萊塢電影業總是力圖復制它最近的商業成功。在市場開發中,有意識地遮蓋其他方面來有選擇地突出某些方面,使觀眾更加註意那些製作商想要強調的方面。然而中國電影市場目前還處在半市場化狀態,院線體系雖已經逐步形成,但還要繼續完善院線發展模式。
注釋:
[1]唐晉先:《(唐山大地震):動人因親情,感人緣母親》,《電影文學》2011年第3期.
[2]任拯廷:《淺議植入式廣告》,《今傳媒》2006年第4期.
[3]梅薩里:《視覺說服――形象在廣告中的作用》,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年版,第11頁.
[4]孫玉勝:《十年:從改變電視的語態開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年版,第78頁.
猜你喜歡:
1. 關於電影論文範文
2. 電影鑒賞論文
3. 關於電影論文參考
4. 有關於電影論文
5. 關於電影的論文
Ⅳ 建國大業觀後感 (議論文)
建國大業》觀後感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電影兄雹《建國大業》在毛主席的庄嚴宣告中結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奮的場景,在腦海里久久回盪,揮之不去。
影片以抗戰勝利至建國前夕為背景,正面再現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羨宴帆。重慶談判、雙十協定、校場口事件、遼沈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定都北平、政治協商會議、開國大典等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現,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革命家,宋慶齡、張瀾、李濟深、沈鈞儒、何香凝等民主愛國人士紛紛登場,彷彿把我們帶到那個艱難而又催人振奮的歲月中,去追憶那段歷史,緬懷遠去的革命先輩。
電影以毛澤東、周恩來赴重慶談判的飛機上拉開序幕。抗日戰爭結束之後,各階級、各黨派、廣大人民群眾反戰情緒高漲。於是,在民主愛國人士張瀾等人的斡旋下,毛澤東代表的共產黨與蔣介石代表的國民黨拉開了重慶談判的序幕。為了表示誠意,中國共產黨主動放棄了部分佔領的解放區,然而,國民黨卻絲毫沒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驅趕民主黨派,逐漸走向了軍政府獨裁統治的滅亡之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展開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殺,一大批愛國民主人士遭到殺害。此舉遭到了以共產黨為首的各黨派的強烈反對。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的一幕戲中,馮將軍大白天手持白燈籠闖入蔣介石的府第,要求見蔣介石,被拒絕後。馮將軍義憤填膺的說:「這個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見。」足以看出當時的時局是多麼的恐怖,而馮將軍也遭到國民黨特務的殺害。
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人通過建立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獲得了全中國人民群眾的支持,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李公朴、聞一多為代表的革命人士為了政協會議的召開,奉獻了一切,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用鮮血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最讓人難忘的鏡頭是,影片中淮海戰役結束後,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朱德等革命元首,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的消息,毛主席說,長江以北,再無大戰。於是,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男人,四個改變了中國命運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讓人十分的感動。那一刻,他們幾十年經歷的苦難,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發。五次圍剿,突破封鎖線,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無數人的生命,換來了這革命轉折的這一刻。讓他們再也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來,喝起來,哭起來,笑起來,跳起來……觀眾的眼睛似乎也在這一刻濕潤了,多麼艱難的歷程啊。
解放上海,解放軍戰士打仗累了,沒有占民宅,集體整齊的睡在馬路上。宋慶齡看到了,看到了為什麼中國共產黨會勝利。這就是我們最親愛的人——中國人民解放軍。
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庄嚴的說,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國人民從此翻身做主人,一個嶄新的國家屹立在世界祥友的東方。
台灣那邊,落寞的是蔣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現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立六十周年了,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回憶那段歷史,追憶那段歷程,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並由衷地祝福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人們幸福安康。
Ⅵ 中國電影迎來「開門紅」,你對國產電影如何評價
雖然中國的電影票房市場取得了新的提高,但是中國的電影市場還並不能夠成為世界第一的電影市場。因為從國際電影市場的角度來看美國電影市場的規模以及質量要比中國電影世上更加的龐大而且成熟。不過我們也看到中國的電影市場也在不斷的縮小與美國電影市場的差距,因此我們也相信有一天中國的電影市場規模一定會實現對於美國電影市場規模的超越。不過從目前的電影市場規模來看,中國電影市場只能夠屈居亞軍。而我們也應該要清楚的認識到中國電影市場和美國電影市場存在著以下幾點差距。
美國電影是讓通過這些年不斷的摸索以及發展逐漸的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成熟的體系及理論觀念,而中國的電影市場雖然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從目前來看中國電影市場還處在支離破碎的發展當中。而且中國電影市場並沒有形成自己的完整體系,這也使得中國電影市場的特性並沒有完全的展露出來。
Ⅶ 為什麼國產電影越來越受歡迎
1、影院硬體
中國內地已經成長為全球銀幕數最多、票房第二高的電影市場。國產電影的產量和品質迅速崛起。中國電影實現了質的飛躍,不但中小成本電影類型趨向多樣化,內容日益精緻化,觀眾口碑也在日益提高,逐步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2、技術手段
線上、移動端購票選座為代表的新科技火速發展,方便了受眾。
3、觀眾欣賞水平
在看片過程中陶冶了藝術情操,不但懂得了分辨好片與爛片,還懂得自己喜歡什麼樣的電影,有選擇地去看,而不是一味地追逐流行。站在時代的路口,回顧中國電影的發展歷程,不變的是觀眾對高水平電影的渴求,電影人對卓越的追求。
國產電影的現狀:
從資金投入方式看,中式大片已經探索出了中國獨資、中外合資、民間融資、大陸香港合拍等多重電影投資渠道,並初步形成了良性循環的投資環境,這對於我國電影產業的又快又好發展是重要的進步。
從電影管理機制看,我國電影管理部門已經在電影指導、審查及監控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經驗,這對於國產大片的持續發展是必要的。
國產影片的發展成績喜人,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不足,需要認真關注和反思。
Ⅷ 國產電影差在哪裡
2016-06-17 氺慶
作為一個以電影電視為平時消遣愛好的人,看電影算不少,國產的也好,外國產的也好,都有。不過平時還是看外國的稍多。一方面是確實國產電影里難得看見有出色的影片(是沒有,而是確實太少);二來呢好不容易抽個時間看,肯定得看精彩的、值得看的電影。
當然國產電影中,香港、台灣產的電影相對水平要高些,特別是近些年香港的一些電影,大有國際范。不過作為一個對國產電影表示深切憂慮的屌絲青年,還是來吐槽一下。
近些年國產電影有一個發展趨勢,就是「無厘頭式」搞怪影片越來越多,說說最近的,什麼《美人魚》、《澳門風雲3》、《萬萬沒想到》等,裡面無厘頭式的搞怪內容比較多,咋一看嘛還可以,完了之後就是沒啥印象了。
這些電影出於票房考慮,設計這些賣點,原本不可非議,但是裡面這種無厘頭式搞怪完全不同於以往像《大話西遊》中的那種,一方面是搞怪的戲點與其他內容情節聯系性不夠,或者說是內容點之間的轉接有些牽強,就好比小說中的各章節要能很好的聯系在一起,不管是從邏輯上,還是內容聯繫上都應當是很巧妙的進行轉接。另一方面就是,搞怪內容太多,以至於在關鍵的情節或影片主題突出的時候還夾雜些無厘頭搞怪,整個影片不僅主題突出不了,而且也沒有經典的橋段來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如《奧運風雲3》中,到了兩派對決的時候了,居然來個簡單的玩笑式搞怪收尾,無語慘了咱苦苦期待的觀眾。
這類電影,個人覺得以後還會更多,賣點是有,但是也就是讓你觀看過程中樂開懷,然後出影院,啥也想不起了,細思一下,還覺得哪兒有點不對,但是又說不出來。這類電影,就像肯德基、麥當勞式的快餐,味道不特殊,沒什麼可回味,還沒營養。
除此外,國產電影與國外的比還有哪些硬傷。
第一是電影情節設計不能抓住觀眾。這里不是說電影的宏大場面,而是在敘述故事上的能力。國產電影敘述故事能力還不能夠深刻的抓住觀眾的心,有些還比較牽強,違反了一些常識性的邏輯。突出體現的問題就是敘述不夠生動細致,有點操之過急的感覺。比如《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中,對江流兒與他師父,江流兒與大聖、豬八戒之間的情感建立上,還缺乏一些深度描述;在對江流兒作為一個小孩為何具有那種大慈大悲之心以及面對妖魔鬼怪的勇氣上,描寫還有所欠缺,雖然這部電影受到了好評。當然這一些情節的設計要考慮時長的問題,不過既然打算出後續,第一部是不是可以鋪墊的更深一些。
第二個原因就是對相關的文化歷史或文學作品不大了解或不尊重。這個在電影界相對還不多,主要在電視劇中。不過很多電影,特別是那些依照歷史事件和某些文學作品而拍攝的,很多都不太尊重當時電影情節中所處年代的背景事實,有的也不對原著中的內容進行細致的研讀,許多情節進行隨意改編,甚至是胡亂編造,在這些情節中加入現代元素,合成出一個個「」現代人思維意識改造下舊時代的場景「情節。你說這種電影整體的水平怎麼會不低。
第三就是導演及演員水平不高。因為非專業影評人,所以這里不從專業技術上進行評價。不過一個導演要出一部好的作品,首先就的有敬業、認真的精神,而且是超出一般概念上的認真。記得去年的《狼圖騰》,導演為了拍一個冬天雪地場景,但是草原上一隻都沒下雪,後來硬是從長白山上用大卡車拉來了二十幾車雪鋪在草地上,完成拍攝。這種認真的勁,不怕拍不出好的作品。
至於演員的話,我覺得要演的好,一定要將自己內化成電影里的角色,真實的去體驗和感受角色在電影中的一個形象,比如《諜中諜4》中阿湯哥扒飛機的場景就是他真實的體驗過和做過的;再就是小李子為了演《荒野獵人》,硬是把自己養肥了幾圈,這些演員都是非常出色的,他們的出色在於他們認真的去適應和體驗自己所飾演角色,並使自己完全的符合那樣一個角色。中國這樣的演員我看還不多。
當然演員在飾演的角色方面,一定要在自身基礎上就比較符合。比如王寶強飾演傻根,幾乎不帶用太多演技的,本來就很像。演員一定要有自己演技上的特長,或自己適合飾演哪一方面角色,一定得有個突出的點。像黃渤、甄子丹,像外國動作片里常見的那幾個肌肉型男一樣。當然,這一點也得看導演專業性的眼觀。
第四就是某些場面設計有些失真。雖然現在電影製作得益於電腦技術,但是在一些場景上面,國產的一些電影里要麼做的粗糙,一看就不真實;要麼就做的過於虛幻,也失真。特別是在一些動作片打鬥場景上。而盡量做到逼真一點,使觀眾看起來更具有真實體驗,我想是最重要的。
以上是從個人觀點總結的,並非是進行蓄意批判,而是作為一個忠實的觀影人角度提出的看法及建議,目的無非是想看到更多、更好的國產影片,也希望中國影視業走向更好的明天。
Ⅸ 建國大業觀後感 (議論文)
《建國大業》整體上將歷史人物庸俗化了,並不是人性化。
建國的大業在編劇和導演的眼中成為一件完全的權謀之術的較量,整個影片在講述的無非是國共兩黨為贏得最終勝利而展開的一系列公關活動,尤其蔣介石所治下的國民黨,下三濫的、齷齪的手段和伎倆無所不用其極(暗殺、監控、密謀、權錢交易、威脅恐嚇),這種卑劣行為完全沒有大將風度,沒有政治家胸襟,決和昌不能稱之為梟雄,而是完完全全的小人、偽君子、地痞和流氓的做派。
在某種意義上,本片確實很「人性」,因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張瀾等是喚納扒很平平常常的,他們也會意氣用事、會醉酒當歌,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就像今天成功的商人一樣。但這不是我所理解的人性,我們說一部文藝作品表現了人性,應該指的是它體現出了人性中那令人珍視、妙不可言的真、善、美。
沒有領袖和政治家
建國的大業成為了地痞流氓和草寇們的權術之爭,這里沒有涉及到政治,更沒有涉及到政治家。自然也看不出來意識形態。不涉及政治何談愛國和凝聚人心呢?靠什麼?沒有意識形態的電影成為了一步重要的獻禮片,這不是很奇怪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部影片沒有宣傳正面的東西,也沒有宣傳哪怕是一點點的主旋律(至少我沒有看出來),且沒有核心價值觀,這就更是十分奇怪了。
本片中,各黨派似乎都沒有什麼道義上的很吸引人的東西,也就是說缺乏公義。幾個黨派就圍繞著叢林法則行事,誰強誰有實力就跟誰混,連領袖們都沒有自己所堅信的政治信仰(也就是說沒有自己的「主義」),這就讓人感到他們的事業是很可疑的了。你沒有可以讓人信服的主義,你的黨派靠什麼以示人呢?人們為什麼要跟你的黨走呢?於是,黨所建立起來的國家在這里政治上的合法性就被消解了,沒有根基了。民主革命、抗戰保國和民族解放的偉大事業被解構成為各黨派利益博弈和地盤爭奪的私人牟利行為。片中反而是兩個並不重要的人茄數物:馮玉祥、蔣經國表現出了一定的民族大義和民族氣節。
該片反映出來的虛無主義價值觀很好地體現出了今天這個時代人們生活中價值觀念的政治缺位。以前毛主席說「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於沒有靈魂」這樣的話,如果這句話是真理,那麼今天的絕大多數人都是沒有靈魂的。同樣的,若以此為據,《建國大業》表現的都是一些沒有靈魂的人。
這部影片沒有「人民」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而這部影片通篇沒有講人民,只講領袖、黨派頭目和將軍、政客。人民在本片中只是花瓶,只知道獻花和鼓掌。試問建國大業難道是僅靠幾個「精明人」的明爭暗鬥實現的嗎?
當然如果把這部影片當成一部純粹的商業片,那就沒有什麼奇怪了。我認為從商業片的角度看,這部影片是比較成功的。
《建國大業》這部影片,集中反應了自1945年抗戰勝利國共兩黨重慶談判,一直到新中國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五年間的風雲變幻,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磅礴的歷史畫卷。《建國大業》充分利用了電影蒙太奇手法將重大歷史事件進行宏觀和微觀間切換,增強了影片的歷史真實感和內容上的厚實感。同時,還用虛實相映的手法表述歷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達到再現歷史的目的。如李公朴被害是通過聞一多演講來展示,聞一多及後來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則以畫面來展現。又如用寫意的戰爭場面來烘托建國的艱辛。同時,以大量的鏡頭展現民主黨派、民主人士為民主建國做出的努力和犧牲,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敵機轟炸西柏坡x住處未爆炸的炸彈這一細節,給人以驚心動魄的歷史真實感。影片的重點,是國共兩黨的實力如何從勢均力敵、針鋒相對,到最後共產黨技高一籌,三大戰役的決定性勝利讓歷史的天平終於傾向在共產黨一邊,中國的歷史從此改變了前進的方向。
共產黨得天下,一是得民心,二是得人才。從《建國大業》一片來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調始終灌注整部影片,當時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產黨陣營,這也是政治協商制度誕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證。相比之下,另一陣營的國民黨,派系紛爭內耗,一黨獨攬,自挖牆腳,眾親叛離,諸如蔣經國、白崇禧等經世之才的一度無奈落寂,恰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四十年代的中國,民族危機,內外戰爭不斷,人民出於水深火熱之中,在這個曾經一度輝煌耀眼的東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戰火,滾滾的狼煙。看著電影,想著歷史,心中無限感慨。遐想當年歷史的種種,心中激起了年輕人澎湃的漣漪,心在起伏,隨著60國慶,我百感交集,伴著新中國成立的禮炮,回想起60年前,中國說民主政治協商,60年後,中國說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這是60年抒寫的新中國。
Ⅹ 你對國產電影有什麼看法
現在的國產電影仍然不如外國電影有創意、有感染力。但是已經開始逐漸向世界一流水平看齊了。比如《我不是葯神》《流浪地球》《一出好戲》等等。已經越來越棒了。但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