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電影 > 前前年中國電影

前前年中國電影

發布時間:2023-03-28 00:12:05

『壹』 中國電影始於多少年前

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 1905年

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在北京的豐泰照相館誕生,著名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家譚鑫培在鏡頭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幾個片斷。片子隨後被拿到前門大觀樓熙攘的人群中放映,萬人空巷。這是有記載的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電影,標志著中國電影的誕生。進入中國伊始,電影便成了本地商業文化的盛載和延伸,傳統的趣味找到了最新、最時髦的表達方法,而以後的事實會證明,這種結合會在偏離與拷問中證明自己的必要性。 1905,適逢譚鑫培60壽辰。北京豐泰照相館老闆任慶泰獲得了拍攝中國人自己的電影的靈感。這一年,離狄克遜發明電影放映機過了16年,離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放映《火車到站》過了10年。

『貳』 中國電影史的百年簡史

自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的誕生到2005年,中國的電影已走過了整整一百年的歷程。在這百年的中國電影歷史長河中,中國電影的發展史離不開中國武術的熔入。
中國電影從無聲、單機、黑白影片到高科技、大投入、環繞立體聲巨幕電影,乃至全球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節,以武術及以尚武崇德的俠義思想為主題的電影占據了中國電影的重要地位。因此,可以說,中國武術促進了中國電影的發展;中國電影推廣和宣傳了中國武術。
中國電影史上的三次產業發展時期: 中國電影第一個產業時期是1922年—1937年。在世界電影誕生的第二年,1896年電影現身於上海開始,中國本土的電影業便從商業放映起步了。在經過蹣跚學步的萌芽期之後,到上世紀20年代,已經開始向私營化的產業發展,當時社會的資本環境與行業內的准備日漸成熟,民族工商業獲得了空前的機遇得以迅猛發展,個人/社會資本,更准確地說是「游資」的逐漸充盈,使得很多資本家們投資的目標開始瞄準電影這一新興行業。在這個行業里,人才和技術上的儲備正在豐滿,張石川、鄭正秋、羅明佑、黎民偉和後來的邵氏兄弟等一批電影人都是從搖籃期走過來的先驅者,他們各自不同程度地涉獵了電影行當中創作、製片甚至發行、放映幾個方面,所積攢下來的經驗使之成為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電影中堅。在技術上,初期設備使用和攝制過程都要依靠外國技術人員,但有了像羅永祥、董克毅、吳蔚雲等最早的一批技術人才的加盟,這一局面很快就被打破。具備了上述條件,以1922年明星公司成立為標志,電影公司迅速增長,到1924—1926年達到了高峰,據統計中國共開設有175家電影公司,僅上海一地就有141家。
在這個大浪淘沙過程中,「明星」、「聯華」、「天一」三大公司浮出水面構成了三足鼎立。老字型大小的「明星」在上海的成立是電影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始終當仁不讓占據著第一把交椅,將個人資本的運營方式發揮到了極致;1930年成立的「聯華」擁有院線的先天條件,形成「影院業與製片業之最初的聯合陣線」。羅明佑率先在一家私營公司里實現了制—發—放一條龍,他的經營思想在現在看來都是先進的,他試圖結束中國電影的個人資本經營時代,進入壟斷金融資本的高級階段。然而當這一超前的理念遇到戰爭炮火和尚在襁褓中的金融體系時,只能是被描繪在紙上的美好前景,羅明佑成了一位悲劇的人物;1925年成立的「天一」公司,以數量取勝的作風固然可圈可點,但它成功地開發了東南亞市場,發展到現如今的「邵氏」,其生命線之長足以獨立支撐起一部私營公司發展脈絡的活歷史。與此同時,三大公司不同的製片策略也為中國電影奉獻了不同的藝術形態,「明星」是「長篇正劇」的鼻祖、「聯華」是「文藝片」的源頭,而「天一」則把「稗史、神怪片」一脈發揮得淋漓盡致,這些影片的類型直至今日仍在延續。
三大公司是電影產業鏈中上游製片業的代表,而與之同步發展的中、下游發行放映業也不甘示弱。在上海,最初的影院放映是由西方人經營的,西班牙人雷瑪斯的青蓮閣是第一個電影固定放映點,隨後建起了屬於自己的一條「院線」。到1926年雷瑪斯離滬回國時,他的動產與不動產相加總計不下百萬,足以號稱「電影大王」。雷瑪斯告老還鄉時,張石川和百代公司的經理張長福終於等到時機,立即於1926年3月份承租了雷氏的五家電影院,組成中央影戲公司,以原有中央大戲院為領銜戲院,又吸收了「中華」、「平安」,中央影戲公司直轄7家影院。這條國片院線的形成是製片商涉足放映業的標志,同時中國電影的院線開始了新的劃分。在北方,1918年開始經營北京真光電影公司的羅明佑將其屬下3家影院,於1927年與經營西片的發行業務的英籍華人、平安電影有限公司董事長盧根屬下的3家電影院合營,定名為華北電影公司。1929年華北電影公司進入全盛時期。羅明佑除掌控以上影院的首輪、二輪中外影片上映外,還以平津為中心,在石家莊、太原、鄭州、濟南、青島,乃至沈陽、哈爾濱擁有直接或間接管轄的院線,同時開展國內外影片的代理發行的業務,短短幾年時間控制了北方地區的電影發行放映,經營的影院達二十多家,把曾壟斷經營影院的洋商一概排除在外,成為影院業名副其實的「華北王」。
面對中國龐大的市場和豐厚的回報,好萊塢八大公司紛至沓來,在上海和華北地區分別設有辦事機構。關於當時電影的放映數量,有數字顯示,美國電影以每年占進口影片數量平均80%以上的絕對優勢控制著中國電影的放映市場,甚至決定著影院業的生計。盡管國產片的總生產量只是進口影片輸入量的1/3或1/4,但是就中國的放映率和受眾人群來說,國產片的影響力並不遜色於以美國片為主的外國電影。 1937年後,上海電影業因時局波動而變化,以「明星」消亡、「聯華」解體、「天一」南遷為標志,老影業逐步消亡。中國電影史上的一個黃金歲月和產業蓬勃時期在抗戰炮火聲中戛然而止。
以前蘇聯為模式,到1956年基本完成了「獨立、完整的製片生產基地」為主要目標的體制建設任務。
1945年抗戰勝利,憋了一肚子勁兒的電影人拍出了一批以《小城之春》為代表的傑作。
1949年2月,經過短期的籌備,在建國前夕的4月上旬,電影管理局在北平成立,隸屬中共中央宣傳部領導,袁牧之任局長。電影局成立後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建立國家電影製片廠。
1950年,列寧和斯大林同志說著一口東北味兒普通話的蘇聯片《列寧在十月》上映。從此配音譯製片變成中國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個時期先後建立的東北電影製片廠、北平電影製片廠、上海電影製片廠三大國營電影企業在歷史轉折之際,為新中國電影事業走出了第一步。在新中國電影事業的規劃中,發行、放映同樣位置顯著,實現國有化的一體制既是最初方案,又是最終目標。因而,各地影片經理公司的建立隨著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由關外推進到中原,在時間表上,與國營製片廠的創建可以說做到了兩翼並進。據統計,舊中國有678家電影院,半數以上集中在上海、天津、北平、廣州、武漢、沈陽等大城市,中、小城市數量很少。
1954年6月至9月,電影局及所屬各製片廠的領導幹部共9人組成赴蘇訪問團,經過長達3個月的考察,回國後向中共中央上報了《電影工作者赴蘇訪問團工作報告》。1955年中央批准了該《報告》,各電影廠(部門)便相繼開始了大規模體制建設和調整,以蘇聯模式到1956年基本完成了「獨立完整的製片生產基地」為主要目標的體制建設。1959年共完成82部故事片,產量下降而藝術質量上升,優秀和比較優秀的影片達到近30部,佔全年總數的1/3強,這一年在新中國電影的發展歷史上被稱之為「難忘的一九五九年」。
新中國電影的17年歷程有多種劃分的方法,就電影事業的發展而言,可分為兩大重要時期:從1949年開國到1957年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為起步、初創、建設的階段;1957年以後,經過1959年的「十年獻禮」高潮,到1965年「文化部整風」及1966年的「文革」,為穩定、發展、轉變的階段。中國電影在經歷了這17年的打造後,已經擁有了一份龐大的產業,家底堅實而雄厚。 中國電影第三次產業時期在時間和形式上與前兩次有所不同。「文革」後百廢待興,新時期的改革開放不久挽救了瀕於崩潰的電影經濟,也使中國電影迎來又一次復興。但幾十年來形成的產業痼疾困擾著電影的發展,電視及多種娛樂方式的沖擊更使電影業的經營每況愈下,改革勢在必行。隨著中國性改革的不斷深化,電影業開始重新審視市場的作用和力量。上世紀90年代的一連串的「突破」如同多米諾骨牌效應,促成了體制的變遷,這一切都是在推動市場化進程的力量下進行的。因此,這一次產業期的到來較前兩次而言,在意識上體現出了更多自覺。
進入21世紀後,對於電影業市場化的確定和認知,已經在全行業達成了思想的統一,但客觀上講這是經歷了一個過程的。1993年,10部「分賬大片」的引進和1999年中美談判結束,中國加入WTO開始進入倒計時,這兩大事件都著實給尚處於懵懂之中的中國電影業上了「市場」的一課。與狼共舞,是中國電影不得不做出的選擇,在與國際接軌的不斷磨合中,才能漸漸地觸摸到市場的脈搏。「打破橫向的區域界限,打破行業割裂狀態,在大市場、大規模、全方位和全行業的基礎上,進行縱向資產聯營,進而重組市場,實現符合電影發展規律的新格局。」2001年,隨著市場觀念的深入人心,「院線制」的建設規劃被提上議程,12月18日出台了《關於改革電影發行放映機制的實施細則》,經過2002、2003兩年的強力推動,到了2004年,「中國已建成的36條電影院線,加入影院已經達到1188家,銀幕數為2396塊,比院線成立初期增加了316家影院和815塊銀幕。票房收入超過2000萬元的影院有5家,超過1000萬元以上的達到了15家以上。」
中國電影業市場化的方向確定以後,計劃經濟時代所形成的產、供、銷關系亟待重新「洗牌」。而在電影行業本身,打破了國有企業的單一主體,民營資本和境外資金開始進入,從製片業逐步擴展到發行放映業,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2001年,華語電影《卧虎藏龍》沖進奧斯卡,斬獲多個獎項,這給了中國人製作華語大片以前所未有的機會和信心。2001年到2003年,有著海外、本土雙重投資背景的《大腕》、《英雄》、《天地英雄》、《手機》相繼問世,《英雄》贏得了2.5億的票房。2004年,具有同樣資金組合方式的《十面埋伏》、《可可西里》、《天下無賊》及《功夫》,在票房榜上分別占據了前三名,《功夫》是1.7億,《十面埋伏》是1.6億,《天下無賊》為1.2億。「借水行舟」使中國電影終於嘗試著下了海,並且開始學習游泳。 第一次高潮
中國電影第一次武術動作片高潮出現在20世紀的20年代至30年代。在當時,人們習慣稱其為「武俠電影」。 武俠電影隨著中國電影的發展而發展到了第一次高潮。這個期間各種各類的武俠電影紛紛出現。
其武俠電影的急速發展,是與當時的文化背景、武俠小說等都有一定聯系的。1928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根據武俠小說《江湖奇俠傳》改編並攝製成武俠電影《火燒紅蓮寺》。歷史上人們也一直認為《火燒紅蓮寺》是中國第一部武俠電影。
當時紅極一時的《火燒紅蓮寺》,其票房和社會人氣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在以後的3年內,為滿足觀眾的要求,《火燒紅蓮寺》的續集竟拍了有18集之多。就連當今美國巨片《蝙蝠俠》系列都會感到汗顏。《火燒紅蓮寺》說的是,湖南的瀏陽和平江兩地為爭碼頭而引發械鬥,涉及到武林中的昆侖派和崆峒派,以及紅蓮寺廟等。劇情可以不去深入,而《火燒紅蓮寺》的連續18集,事實上形成了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次武術動作片高潮。以後在1940年和1993年,香港又製作了兩集,從而使《火燒紅蓮寺》總共拍了20集。
在整個1929年至1931年期間,上海的50餘家影片公司,共拍了250餘部武俠電影,佔全部出產影片的60%。
由於日本侵華戰爭,中國電影受到了巨大的創傷,同時也導致了中國武俠電影第一次高潮的結束。
第二次高潮
中國電影第二次武術動作片高潮出現在20世紀的50年代末至70年代。在60至70年代,武術動作片和言情電影一樣,成為支撐香港和台灣電影業的兩大支柱。在這期間,涌現了一批代表這個時期武術動作片的最高水平的演員與導演。如李小龍、洪金寶等及以後的成龍、元氏兄弟等。
1958年,香港峨嵋製片公司首先拍攝了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和《碧血劍》,之後,台灣地區也出現了武俠電影,如1960年台聯影片公司的《七劍十三俠》等。
1973年,中國武術動作片翻開了重要的一頁。《猛龍過江》是李小龍自編、自導、自演的影片,是世人公認的遠征歐洲打入世界影壇,並獲得成功的武術動作影片。同年的《龍虎爭斗》是李小龍與美國好萊塢華納影業公司合資生產的影片,成為中國第一部與國外電影公司合作的武術動作片。《死亡游戲》是李小龍自編、自導、自演的最後一部影片,遺憾的是李小龍並沒有拍完這部電影就去世了。
此後,雖然香港和台灣的武術動作片還繼續在生產,但作為群體性的武術動作片創作、拍攝、效應等逐步減退了。
第三次高潮
中國電影的第三次武術動作片高潮出現在20世紀的80年代初。1980年,北京電影製片廠首拍了劉曉慶主演的《神秘的大佛》,打開了武術動作片的先聲。1982年由河南開封市演出公司和香港聯華電影聯合公司攝制的、李連傑主演的《少林寺》真正掀起了武術動作片的第三次高潮。在這期間,大量的武術動作片題材的影片誕生了,如1983年的《少林寺弟子》、《武當》、《武林志》等;1984年的《自古英雄出少年》、《木棉袈裟》、《大刀王五》等。同時,武術動作片有了將動作片與民族文化相融和的意韻。
由中國內地所引發的武術動作片與香港和台灣的武術動作片有一定的不同之處。即相比較而言,在敘述故事的前提下,更多的表現了一種民族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思想的熏陶。
步入90年代,香港的武術動作片又有了一個新的篇章,1992年的《新龍門客棧》、1993年《東方不敗》、《獅王爭霸》等對中國電影具有較大的影響。尤其是間隔了半個多世紀的《火燒紅蓮寺》,在1993年又拍了第20集的連續系列。以及1994年的《天龍八部》等等,都對武術動作片的第三次高潮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所有的武術動作片中,以出生於廣東佛山的黃飛鴻的武術生涯為題材的武術動作片達到了空前的程度。從1949年的《黃飛鴻傳》至今,已有了100餘部關於黃飛鴻武術生涯的故事片。

『叄』 十年前的中國老電影,主角是個有身盔甲,後面被把殺豬刀砍爆了

國產凌凌漆 (1994)

導演: 李力持 / 周星馳
編劇: 谷德昭 / 李力持 / 張肇麟 / 周星馳
主演: 周星馳 / 袁詠儀 / 羅家英 / 陳寶蓮 / 鄭祖
類型: 喜劇 / 動作

『肆』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早期電影史上最賣座的影片是

中國早期電影史上最賣座的影片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江春水向東流》是由蔡楚生、鄭君里導演並編劇,白楊、陶金、舒綉文、上官雲珠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1947年在中國上映。該片主要講述了一個家庭在中國抗日戰爭巨變之時發生的悲歡離合的故事。

(4)前前年中國電影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上海某紗廠的女工素芬(白楊飾)和夜校教師張忠良(陶金飾)相識並相愛。張忠良為宣傳抗日,給義勇軍募捐,引起紗廠溫經理的不滿。沒多久,素芬和張忠良結婚了,一年後又了一個兒子。抗戰全面爆發以後,張忠良因參加救護隊離開了上海,與親人告別。

素芬帶著孩子、婆婆(吳茵飾)回到鄉下。但農村已被日寇侵佔。忠良的弟弟張忠民和教師婉華參加了抗日游擊隊。父親因向日寇要求減少徵收糧食,被弔死。素芬又和兒子、婆婆回到上海,到了難民事務所。

張忠良在參加抗戰過程中歷盡磨難,好容易逃出到了重慶,但無依無靠,為生活所迫,他去找在抗戰前認識的溫經理的小姨王麗珍(舒綉文飾)。已成交際花的王麗珍在乾爸龐浩公的公司里給張忠良找了份工作。漸漸地,張忠良經不起墮落生活的誘惑,終於和王麗珍結了婚。

這時,素芬和婆婆則過著艱難的生活。張忠良當上了龐浩公的私人秘書,終日來往穿梭於上層社會的人群中,將素芬等早已拋置腦後。而抗戰勝利後,素芬還盼望著得到丈夫的消息。張忠良回到上海後又和王麗珍的表姐何文艷(上官雲珠飾)發生了關系。

素芬為養家糊口,到何文艷家做了女傭。一次在何文艷舉行的晚宴上,素芬認出了丈夫張忠良,當她說出真相時語驚四座。

後素芬收到張忠民的來信,張忠民已與婉華結婚,並祝兄嫂全家幸福。這時,素芬才將事情告訴婆婆。張母找到兒子,當面痛斥忠良,但懦弱的張忠良仍不悔改,素芬萬般無奈,投河自盡了。

『伍』 前年電影院上映的電影有哪些

前年電影院上映的電影有戰狼三,這部電影讓我們看了以後很激動,從內心裡增長了我們中國人的骨氣

『陸』 我國拍攝的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1905年 第一部中國電影《定軍山》

1905年,第一部中國電影《定軍山》在北京的豐泰照相館誕生,著名京劇演員譚鑫培在鏡頭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幾個片斷。片子隨後被拿到前門大觀樓熙攘的人群中放映,萬人空巷。進入中國伊始,電影便成了本地商業文化的盛載和延伸,傳統的趣味找到了最新、最時髦的表達方法,而以後的事實會證明,這種結合會在偏離與拷問中證明自己的必要性。
無論後人在何種高度上評價《定軍山》,我們首先要表達的是一種由衷的慶幸之情:《定軍山》給了中國電影一個還算體面的開始。
不過中國電影的開始註定要與壽辰有關。1905年,適逢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家譚鑫培六十壽辰。北京豐泰照相館老闆任慶泰忽然獲得了拍攝中國人自己的電影的靈感。
任慶泰,一個典型的技術派商人,京城最早開業的照相館老闆。在1905年,這位老兄猶如互攜芹早聯網狂潮中的創業者,不斷地給他的新技術尋找盈利模式以及可持續發展戰略。最初,他的大觀樓像中國當時的所有影戲樓一樣,放映的是舶來品。漸漸地,任慶泰痛感「所映影片,尺寸甚短,除滑稽片外,僅有戲法與外洋風景」,他動了自己拍片的念頭。

上世紀50年代末,曾有人對豐泰照相館學徒劉仲明做過采訪,那次采訪留下了了對《定軍山》拍攝情況的最詳細的記載:

「……廊子下借著兩根大紅圓柱,掛上一塊白色布幔。屋內成了譚老闆臨時起居的地方,他的跟包、琴師、敲鑼鼓傢伙的,都來了。屋外院子里,把那架號稱『活動箱子』的攝影機,擺在了靠前院後牆邊。由照相技師劉仲倫擔任拍照(即攝影首慧),他是『豐泰』最好的照相技師了。雖然前幾天練過幾回,但真的上陣,仍顯得有些緊辯雀張。一通鑼鼓過後,布幔後閃出一個戴髯口、持大刀的古代武將來,這就是譚鑫培最拿手的《定軍山》里的老黃忠,只見他配合著鑼鼓點兒,一甩髯口,把刀一橫,立成頂樑柱一般,就聽旁邊有人喊:『快搖』,劉仲倫便使勁搖了起來,那時的膠片只有二百尺一卷,很快便搖完了,算告一段落……」

『柒』 很久以前一部中國電影講的是很多鳥吃人,然後還記得那些村民躲進了屋子,但是屋子的窗戶都是紙糊的,那

非常確信樓主說的是中國的恐怖電影《鴉魔》,還有說是《魔鴉》,就是成千上萬的烏鴉隨機攻擊和殺害村民,沖破紙糊的窗戶,遮天蔽日,十分恐怖。後來了一個道士,犧牲自己幫助大家戰勝鴉魔的故事,很老了。1975年的。

『捌』 誰能告訴我中國電影的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

中國電影發展史有4個階段。

1、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的任慶泰為了向著名京劇老生譚鑫培祝壽,拍攝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劇《定軍山》。中國電影一開始,就和中國傳統的戲曲和說唱藝術結合起來,發展出一套獨特的電影類型。

2、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的17年間,涌現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鋪子》等一大批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優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銀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國電影發展的第一次高潮。

3、九十年代初,《開國大典》、《大決戰》等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和《焦裕祿》、《鳳凰琴》等現實題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4、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照實說,中國電影先後實施了影視合流改革、電影精品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電影股份制、集團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藝術質量和形式都有嶄新的突破和提高。

(8)前前年中國電影擴展閱讀

中國第一部電影介紹

《定軍山》是中國人自己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在北京豐泰照相館拍攝並在前門大觀樓放映,該片由任慶泰執導,譚鑫培主演。影片於1905年12月28日在中國(清朝)上映,結束了中國沒有國產電影的歷史。

影片《定軍山》取材於《三國演義》第70和71回,是講三國時期蜀魏用兵的故事。著名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家譚鑫培在鏡頭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幾個片斷。片子隨後被拿到前門大觀樓熙攘的人群中放映,萬人空巷。

閱讀全文

與前前年中國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這里沒有硝煙電影演員 瀏覽:892
為什麼電影字幕錯位 瀏覽:621
faceoff電影劇情 瀏覽:408
電影人物名約翰威克 瀏覽:805
學生的媽媽電影6中韓雙字 瀏覽:34
鬼片電影高清免費觀看 瀏覽:57
七八十年代農村電視劇老電影 瀏覽:225
電影院行業如何找工作 瀏覽:772
能讓孩子重拾信心勵志的電影 瀏覽:989
怎麼裁剪電影封面 瀏覽:504
最好的我們電影演員表電視貓 瀏覽:63
美團電影票買貴了怎麼退 瀏覽:976
最早的黑白4級老電影 瀏覽:878
今日李煥英電影時間 瀏覽:40
電影明天會更好的經典語錄 瀏覽:831
跟面具有關的電影國產恐怖 瀏覽:341
電影票的座位號怎麼有名字 瀏覽:318
把人做實驗的電影外國特別能打 瀏覽:970
美國超級英雄電影歌曲 瀏覽:582
我們已經決定周末去看電影翻譯 瀏覽: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