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台灣本土老電影都有哪些求片名
《再見阿郎》播出時間:2003年11月11日至2004年4月26日每周一至周五晚上八點於台視播出二十年前,古意、郭添、明郎三人原為好友,古意、郭添兩人服務警界,明郎因涉入黑道,並犯下重案,古意、郭添奉命追捕,明郎走投無路,將初生嬰兒托予古意後,不願就逮,墮海後生死未卜……。為了不負好友所託,和彌補不及阻止明郎墮海的遺憾,古意及美枝夫婦,不顧辛勞,將阿郎視為已出,撫養長大成人。
《又見阿郎》是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出品的倫理情感劇,由李岳峰執導, 莫佩儒、黃美津、李海蜀編劇,江宏恩、江祖平、丁力祺、邊瀟瀟等主演。
該劇講述了"阿郎"的祖輩離開家鄉到台灣奮斗的故事。
該劇已於2009年11月10日登陸CCTV-8首播。
Ⅱ 找一部十幾年前的台灣老電影
按你說的殘疾、拋棄、賣唱、舞女幾個關鍵,
大概就是《汪洋中的一條船》這部片,獲第十五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 ... 他雖然先天身患小兒麻痹,落得雙腿殘疾,被家人拋棄 .... 阿麗被迫要去高雄做舞女.....。
不然就是相當冷門的影片,一年數十部電影,不是很好找,若有導演、主角等更詳細資料,就更好找了。
Ⅲ 台灣80年代電影有哪些
1981年侯孝賢拍出第一部長片<就是溜溜的她>,他獨樹一幟,大膽運用長鏡頭而造就出的獨特視覺風格,後來則成了他電影作品的一項重要標記。隨後他又推出了<在那河畔青草青>(1982年)他在這種復述青春與童真的過程中,他仍然沒有放棄其慣有的長鏡頭視覺模式,悠長而沉悶,所以並沒有人給他下過一個肯定的結論。而到了1984年則有了轉機,隨著他拍攝技術的日臻完善,作品<風櫃來的人>推出後,使他獲得了空前的好評,此時輿論界才算是首肯了其固守的電影藝術表現形式,一些國際國內的獎項,也給他的事業帶來了巨大的轉機。
<風櫃來的人>所呈現的是一個平靜、悠閑的漁村景象,主人公阿清和同伴們成天無所事事,他們看白戲、賭博、逞勇鬥狠。終於有一次,他們把事情鬧得太大,而被警方懲戒,於是結伴離開風櫃——這個澎湖列島中的一個小島,他們棲息的家,來到了光怪陸離的高雄,一切都變了,他們對這個城市感到茫然、陌生、焦慮和恐懼。在兩種生活狀態的切換中,侯孝賢的想傳達的心緒是不言而喻的。
對於孩童和少年時代的那種幻夢般的執迷,是這個時期侯孝賢電影的一大創作特點,即使是一些細瑣閑雜的小趣,他都會以一種近乎偏執的距離和角度,去傾注自己情懷與關注。希望——失望,失望——希望,那種沾染著稚氣面對著成長體驗的情結,成為他早期作品裡最重要的基調。也正如他自己所體驗的那樣:「莫如一個俯瞰人世的旁觀者。溫暖,但帶著距離,所以更需要絕對的清醒。」
從<兒子的大玩偶>(1983年)中對寵溺嬌縱的享受,到<冬冬的假期>(1984年)里對自然與社會、生活與現實的初步領悟,侯孝賢總是在利用著孩子們的視覺與思考,來發掘並且披露現實生活背後的一些創痕與陰影。充滿了彷徨與無奈的歲月里,人們已經越來越習慣於拙劣地過活,然而孩子們卻是無辜的,他們的眼睛中居然也衍生了不知所措的神色。人們都在找尋著奔忙下去的理由,那麼又有誰來為孩子們解釋清楚,那些他們根本看不太懂的林林總總,究竟都是在為了些什麼。
<童年往事>(1985年)中,這種微妙的情結仍舊在繼續著,不同於以往的是這種情結似乎已經有所依託,其實這種依託的端的和源頭,則更多是來自於他自己一些成長經歷。又是一個兀長的鏡頭給過來,我們看到那少年(侯孝賢)精赤著腳站在芒果樹下,整個街道非常寂寥。遠遠傳來腳踏車吃力輪轉聲,聲音如此微弱,分不清腳踏車從哪裡來又要往哪裡去。樹下面是一個獨立世界,有人出來轉一圈,一會兒又不見。坐在樹上的少年侯孝賢清醒地感受到微熱的風,安靜的蟬聲,人的活動 。他突然感到寂寞。好像時空整個凝結在那裡……
我們在<童年往事>里,看到的是自己幼年時候玩耍過的游戲,蹲在門口等大人回來的經驗,吃到一根雪糕的喜悅……這些瑣碎的、平淡的,似乎只會吸引小孩子的情節累積起來,漸漸地打動了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從<戀戀風塵>(1986年)中的顧盼與滯等,到<尼羅河的女兒>(1987年)中的徇徇不羈與突然死亡,我們忽而發現了侯孝賢對於愛情觀念的一種決絕與虛妄。而<<悲情城市>(1989年)的涌現,就已經把他那決絕的哀與樂、生與死的情結,完全地超越了童真與愛情的零碎表白。故事中再現了那個幻滅的時代,男與女、大與小、老與少,都混沌在一種從無奈到絕望的狀態里生存著。與其是說那個令人痛至決絕的城市充滿悲情,莫不如說是人們對自己命運與前途的焦慮與絕望,生離——死別,死別——生離,或許在這種傷情的故事裡,唯一能令人暢釋心胸的畫面,也只有那長鏡頭下的遠山近水……
陶醉在長鏡頭的古典寫實形式,或許會是侯孝賢今生今世都無法放棄的情懷,而對於現實生活與田園野趣的執迷,也源自於其寫實個性下的完整經驗。而楊德昌的電影作品也在秉執這種特質,但是他這種寫實的特質卻與侯孝賢的鄉土田園氣韻截然相反,他把故事的觸角牢牢地扎在了台灣城市的最深處,總是在揭批著那些披著改良外衣的生活與人性,揭開人性最卑微、最晦暗、最陰冷的最底層。
與侯孝賢一樣,楊德昌的電影作品也啟始於那些孩提時代的意趣與感悟。在最初<光陰的故事——指望>(1982年)中,他並沒有過於偏執地堅守批判與懷疑的態度,而僅只是對於懵懵懂懂的青春,作了一次最委婉、最淺顯、而又是最單純的解讀。女中學生淡淡的相思,在含蓄和緩慢的畫面中給予呈現,既沒有傷害,也沒有沖突,只有那留存在記憶中的一幕幕可供回味的瞬間,在細膩的囈語聲中向你委婉道白。道白這無奈的青春,體會這「光陰的故事」。
在隨後的<海灘的一天>的創作中,這種天真、爛漫的情懷忽然原離了他的視線,一股迷惘而空虛的落寞情結,彌蓋了他對愛情與生活的幻夢與憧憬。故事的調子飽涵著沉重,那種原離了生活環境,而又揭示著現象的側面寫實,把一種對人性的懷疑推到了觀眾們的面前。身在那個物慾橫流的年代空洞而虛偽的社會環境下,人際關系足逐漸變得疏離、冰冷,任何情感與允諾都顯得無比蒼白而毫不可信。這個疏離、冰冷的人際關系鏈條,緊禁地捆綁著彷徨在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的每一個年輕人,愛沒有了希望,恨也就無所謂痛快,生活自然而然地也就被擱置到了一種更加極端、更加邊緣的狀態。
這個疏離、冰冷的人際關系發展到<青梅竹馬>(1985年)與<恐怖分子>(1986年),則成為更教人恐懼悲觀的軟弱道德行為,大都會五光十色的物質環境,只會更加劇這些個人的絕望與無助。<海灘的一天>畢竟在劇終時成就了兩個獨立而成熟的女性,而到了<青梅竹馬>和<恐怖分子>,死亡、空虛的概念卻展開了更為悲觀的結論。到了<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年),更是延伸了<恐怖分子>的社會敗德和軟弱人性的「共犯」控訴。小四的殺人行為,被拓寬為六十年代台灣社會的封閉,以至於對純潔、真誠的扼殺。如此看來,若說楊德昌是一位當代台灣社會道德觀察省思者,也並不為過。
Ⅳ 30年前台灣的電影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鏈接:https://pan..com/s/1cvpVgTYr3ZXqfNbGrny7cg
提取碼:4axz
《兒子的大玩偶》是由侯孝賢、曾壯祥、萬仁聯合執導,陳博正、金鼎、卓勝利等共同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改編自台灣鄉土作家黃春明的同名小說,由《兒子的大玩偶》、《小琪的帽子》、《蘋果的滋味》三段故事組成,其中《兒子的大玩偶》講述的是老實巴交的青年坤樹為了養家糊口而掙扎求生的故事;《小琪的那頂帽子》講述了兩個推銷員到鄉下推銷日本偽劣產品「快鍋」的故事;《蘋果的滋味》講述了工人江阿發被美軍上校撞斷腿後的經歷。該片於1983年9月2日在中國台灣上映。
Ⅳ 有誰推薦幾部七八十年代的台灣老電影
小城故事、小畢的故事、悲情城市、汪洋中的一條船、八百壯士、窗外、雁兒在林梢、兒子的大玩偶、搭錯車、在水一方、看海的日子、殺夫、雪在燒、歡顏、庭院深深、金盞花、大哥大等等
Ⅵ 推薦早期的香港台灣的電影
《逃學外傳》
《九尾狐與飛天貓》
《新流星蝴蝶劍》
《異域II-孤軍》
《追男仔》
《一屋哨牙鬼》
《旋風小子》
《報告班長III》
《祖孫情》
《學校霸王》(也稱《校園敢死隊》)
《號角響起》
《天庭外傳》
《俠盜正傳》
《紅字》
《戀愛大贏家》
《不死心靈》
《香港拳霸》
《生死對決》
Ⅶ 求台灣絕版的經典老電影
台灣老電影你到ysxsl那個網站能找到很多
Ⅷ 九十年代台灣電影片名
《悲情城市》:由楊德昌導演,講述了一對夫妻在都市生活中的困境和迷茫。
《推手》:由消缺李安導演,隱橋迅主演是吳念真、藍潔瑛和李天柱,講述了一位推拿師傅的故事。
《海角七號》:由魏德聖導演,是一部青春愛情片,講述了一群高中生在海角鎮的青澀愛情和友情。
《那山那人那狗》:由張艾嘉導演,講述了一個家庭在農村生活中的故事,展現出人性的善良和溫暖。
《灶此阿飛正傳》:由王家衛導演,講述了一個黑社會小弟的愛情和成長歷程。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由林青霞執導,改編自真實事件,講述了一起少年殺人案的調查過程和背後的社會問題。
Ⅸ 2000以前上映台灣的青春校園電影有哪些
2000以前上映台灣的青春校園電影有《沉睡的青春》。《沉睡的青春》是鄭芬芬編劇並執導的療傷系愛情推理電影,由郭碧婷、張孝全領銜主演,徐青青的母親跟別人走了只剩下她跟父親一起生活她獨立經營著古老鍾錶店。某天一名叫蔡子涵的男生前來修表。
Ⅹ 求下列台灣絕版影片
有機會 請到台北市的 台灣電影資料館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