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華語五大電影獎
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並稱中國電影三大獎
中國電影金雞獎、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並稱華語電影三大獎
台灣電影金馬獎創辦於1962年,是台灣地區舉辦的電影獎項,為了促進台灣地區電影製作事業和表揚對華語電影文化有傑出貢獻的電影人而設立。金馬獎每年舉辦一屆,一般於每年11月至12月於中國台灣舉行頒獎典禮,1964年與1976年曾停辦。
金馬獎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華語電影報名,每屆頒發23個獎項。包含最佳劇情片、最佳動畫長片、最佳紀錄片及最佳創作短片等影片獎項,個人獎項有最佳導演、最佳男 / 女主角、最佳男 /女配角、最佳新演員、最佳原著劇本、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最佳動作設計、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最佳剪輯及最佳音效等。
金馬獎是台灣為促進華語片製作事業,對優良華語片以及優秀電影工作者所提供的一項競賽獎勵,獎勵了許多優良華語影片及優秀的電影工作者,成為華語影片製作事業最崇高的榮譽指標,對華人電影事業,有很大的幫助和鼓勵。金馬獎至今已舉辦57屆,金馬獎是個有影響的華語電影獎項,它一直迴避兩岸政治紛爭,從而為兩岸電影工作者開展交流提供了空間。
香港電影金像獎是香港及大中華電影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由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在中國香港地區舉辦的電影獎項,創辦於1982年,每年由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組織與頒發,旨在鼓勵優秀香港電影的創作與發展的獎項,金像獎的設立大大鼓舞了電影人的創作,讓香港電影佳片涌現。金像獎是香港電影業界年度最重要的活動,每年舉辦一屆,一般於每年3月至4月在中國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行頒獎典禮,頒發包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在內的21個獎項。
每屆頒發21個獎項,包含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新演員、最佳攝影、最佳剪接、最佳美術指導、最佳服裝造型、最佳動作設計、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最佳音響效果、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兩岸華語電影、
新晉導演、非常設獎項、終身成就獎、專業精神獎等。
從創辦之初,金像獎已經立足於香港本土,並打破重重壁壘接納來自台灣、大陸以及全球華語電影作品,是同類電影獎項中最早容納各地華語片種的電影獎項,因此奠定了其在華語電影圈中舉足輕重的超然地位。金像獎早已是港片和香港電影人們境遇的一片縮影。金像獎至今已舉辦39屆,第40屆因疫情影響延期舉辦。
中國電影華表獎簡稱華表獎,全稱:政府優秀影片獎,創辦於1994年,由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主辦,是中國(內地)電影界的政府獎,體現黨和國家對電影事業的熱情鼓勵和大力扶持。與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並稱中國電影三大獎。華表獎獎杯採用的是北京天安門城樓前的華表造型,每年由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對前兩年度完成的各華語影片進行評選。2009年起加設優秀境外華裔演員、導演獎,以鼓勵港澳籍電影人。
以弘揚 社會 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精神為主旨,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追求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堅持把 社會 效益放在首位,實現 社會 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致力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能夠體現電影創作新成就。
華表獎由政府出資獎勵優秀的電影工作者,體現中國共產黨和國家對電影事業的熱情鼓勵和大力扶持。主要獎項包括優秀故事片獎、優秀男演員、優秀女演員、優秀導演獎、優秀編劇獎、優秀攝影獎、優秀音樂獎、優秀青年創作影片獎、優秀少兒題材影片獎、優秀少數民族題材影片獎、優秀農村題材影片獎等。
2005年起,華表獎改為兩年一屆,一般每年在北京舉辦,目前已舉辦18屆。
大眾電影百花獎是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聯合主辦的電影獎項,創辦於1962年,是中國大陸電影界的觀眾獎,是由周恩來總理發起的電影大獎。1962年5月22日至23日,首屆百花獎在北京政協禮堂召開。 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副總理到場與獲獎演員聯歡百花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代表觀眾對電影的看法和評價,並由觀眾投票產生獎項,因此又被稱為「觀眾獎」。百花獎之所以用「百花」命名是為了體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獎杯為銅質鍍金花神。百花獎也是中國 歷史 最為悠久和最有群眾基礎的電影大獎。
獎項包含最佳影片、優秀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新人獎、終身成就獎等。
從2006年開始,百花獎評選增設了101位觀眾評委。在頒獎禮現場,101位觀眾評委按表決器投票選出獎項,從形式上確實體現了百花獎是真正的群眾性獎項。自2005年起,金雞獎與百花獎隔年評選一次,合稱金雞百花電影節,一般於每年9月至10月於中國各地申辦城市舉行頒獎典禮。
2020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暨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9月24日至26日在河南鄭州舉行,目前已舉辦35屆。
中國電影金雞獎創辦於1981年,是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聯合主辦的電影獎項,是中國大陸電影界權威、專業的電影獎,因當年屬中國農歷雞年,故取名中國電影金雞獎。金雞獎評獎委員會是由中國最具權威的導演藝術家、表演藝術家、電影劇作家、攝影家、音樂家、美術家,以及電影理論家、教育家、事業家共同組成,因此又被稱為「專家獎」。2015年,金雞獎全新開放政策,凡是在大陸取得龍標(上映許可證)的華語電影都可以參加金雞獎評選,不再具有地域保護。
2019年11月19日晚上8點,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開幕式在廈門閩南大戲院舉行,開幕儀式上宣布,從2019年起,金雞獎每年評選一次。 2019年起連續五屆在福建廈門舉辦,目前已舉辦33屆。
2. 金雞獎、金馬獎和金像獎相比,究竟哪個獎的含金量最高
金雞獎、金馬獎和金像獎相比,究竟哪個獎的含金量最高?在中國三大電影獎項中,金馬獎的含金量絕對是最高的,尤其是近30年來的金馬獎,其含金量和影響力遠超金雞獎和金雞獎。尤其是近兩年金雞獎逐漸沒落,今年金雞獎泛濫太嚴重,人們越來越懷念曾經的金馬獎,只能回去。
如果一個演員在三個中國電影獎項中的任何一個獲得了「最佳男演員和最佳女演員」獎,那麼他就可以被稱為電影皇帝,而電影皇帝因為獎項的不同而有著不同的含金量。比如國際戛納電影節的影帝含金量就比金雞金馬金象高。
3. 金雞獎最年輕的影後,金雞獎歷屆影後
金雞獎與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並稱華語電影最高成就三大獎。是對一個演員演技的極高肯定,也是所有演員夢寐以求的獎項,演員能夠收獲金雞獎這個獎項,足以說明他在演藝圈裡的實力。通常我們將獲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殊榮的藝人稱為“金馬影後”,那麼你知道金雞獎最年輕的影後是誰嗎?都有哪些女演員獲得過金備咐行雞獎?
金雞獎最年輕的影後是岳紅,24歲獲獎。
岳紅,算是一個老戲骨了,但是她的經歷一般人卻沒有注意到。1962年出生的她,在24歲時就憑借作品《野山》活得金雞獎最佳女主角,成為中國最年輕的金雞獎影後。之後的她也是作品不斷,從中央戲劇學院畢業的她,畢業後就一直在八一製片廠工作,所以身上一直有一種軍人的氣質。
第01屆 1981張瑜《廬山戀》《巴山夜雨》
第02屆 1982李秀明《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第03屆 1983潘虹《人到中年》斯琴高娃《駱駝祥子》
第04屆 1984龔雪《大橋下面》
第05屆 1985李羚《黃山來的姑娘》
第06屆 1986岳紅《野山》
第07屆 1987劉曉慶《芙蓉鎮》
第08屆 1988潘虹《井》
第09屆 1989徐守莉《歡樂英雄》
第10屆 1990空缺
第11屆 1991奚美娟《假女真情》
第12屆 1992宋曉英《燭光里的微笑》
第13屆 1993鞏俐《秋菊打官司》
第14屆 1994潘虹《股瘋》
第15屆 1995艾麗婭《二嫫》
第16屆 1996宋春麗《九香》
第17屆 1997於慧《喜蓮》
第18屆 1998陶虹《黑眼睛》
第19屆 1999寧靜《黃河絕戀》
第20屆 2000鞏俐簡租《漂亮媽媽》
第21屆 2001宋春麗《相伴永遠》
第22屆 2002陶紅《生活秀》倪萍《美麗的大腳》
第23屆 2003餘男《驚蟄》
第24屆 2004章子怡《茉莉花開》鄭振瑤《美麗上海》
第25屆 2005金雅琴《我們倆》
第26屆 2007顏丙燕《愛情的牙齒》劉嘉玲《好奇害死貓》
第27屆 2009周迅《李米的猜想》蔣雯麗《立春》
第29屆 2013宋佳《蕭紅》
第30屆 2015巴德瑪《諾日吉瑪》
第31屆 2017范冰冰《我不是潘金蓮》
第32屆 2019詠梅《地久天長》
第33屆 2020周冬雨《少年的你》
第34屆 2021張小斐《你好,李煥英》
金像獎
金像獎全名香港電影金像獎,是香港及大中華電影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創辦於1982年,也是一個專業度很高的電影獎項,但是它旨在鼓勵香港電影的創作與發展,有比較大的地域局限。
金馬獎
金馬獎全名台灣電影金馬獎,是台灣地區主辦的電影獎項,也是三金中創立最早的獎項。它創辦於1962年仿嘩,如今已經走過了57個年頭。
金馬獎曾經算是最具有權威性的獎項,因為以前金馬獎的背後是一群狠人。
但是由於它不設地域限制,評選對象面向所有華語電影和華語影人,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堪稱是華語電影中最具權威的獎項。
但是,隨著近些年大陸的崛起、台灣經濟的停滯,加之島上某些人士偏狹、閉塞的心理,金馬獎的影響力大不如從前。
金雞獎
金雞獎於1981年創辦,資歷與金像獎差不多,由中國最具權威的導演、表演藝術家、劇作家、攝影家等等共同組成,因此又被稱為“專家獎”。
金雞獎應該是所有華人電影獎項中最重表演性、專業性的,獲獎人選“寧缺毋濫”。
早期也是和金像獎一樣,只面向中國大陸的國產片。2005年,才將申報范圍擴大到港澳地區,2011年又進一步放寬,面向所有取得龍標的華語電影。
金雞獎沒兩年才舉行一次,且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影帝從不二封。影後除了早年的鞏俐、潘虹、宋春麗三人,之後也從不二封。
4. 第4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簡介及詳細資料
以上參考資料:
以上參考資料:
以上參考資料:
最佳劇情片
《 不能沒有你 》
《鬥牛》
《瘋狂的賽車》
《臉》
《如夢》
最佳導演
戴立忍 《 不能沒有你 》
管虎租裂《鬥牛》
蔡明亮《臉》
羅卓瑤《如夢》
最佳男主角
陳文彬《不能沒有你》
張家輝 《 證人 》
黃渤 《 鬥牛 》
吳彥祖《如夢》
最佳女主角
張榕容《陽陽》
袁泉《如夢》
周迅《風聲》
李冰冰 《 風聲 》
最佳男配角
蔡振南《老徐的完結篇》
黃健瑋《陽陽》
張涵予《李米的猜想》
王學圻 《 梅 蘭芳 》
最佳女配角
劉引商《片刻暖和》
陸弈靜《一席之地》
惠英紅 《 心魔 》
章子怡《梅蘭芳》
最佳新演員
陳文彬《不能沒有你》
何思慧《陽陽》
余少群 《 梅蘭芳 》
陳妍希《聽說》
最佳原著劇本
戴立忍 、 陳文彬 《 不能沒有你 》
崔斯韋、邢愛娜、王紅衛、王要、周智勇、岳小軍、張承《瘋狂的賽車》
鄭文堂、鄭靜芬、張軼峰《眼淚》
方令正、羅卓瑤《如夢》
最佳改編劇本
管虎 《 鬥牛 》
陳國富、張家魯《風聲》
谷小妮《米香》
最佳攝影
宋曉飛《鬥牛》
Sion Michel 《如夢》
趙曉時《麥田》
曹郁 《 南京!南京! 》
最佳視覺效果
姜維斌、雷載興《大明宮》
王建雄 、 陳京民 、 李麗萍 《 瘋狂的賽車 》
馬永安《南京!南京!》
胡璇、肖洋《風聲》
最佳美術設計
霍達華《不能沒有你》
李天爵 《 臉 》
奚仲文《如夢》
肖海航、楊浩宇《風聲》
最佳造型設計
陳同勛《梅蘭芳》
克利斯瓊-拉誇 、 王佳惠 、 Anne Dunsford 《 臉 》
和田惠美《狼災記》
葉錦添《風聲》
最佳動作設計
董瑋《證人》
陳冠龍、秦海強《鬥牛》
菲立普-德庫弗列 《臉》
洪金寶 《 葉問 》
最佳剪輯
張經緯 《 音樂人生 》
戴立忍《不能沒有你》
孔勁蕾《鬥牛》
張一凡、杜媛、唐華《瘋狂的賽車》
最佳音效
張經緯 《 音樂人生 》
杜篤之《陽陽》
王長銳《麥田》
杜篤之 《如夢》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林強《陽陽》
竇唯 、 畢曉笛 《 李米的猜想 》
Paul Grabowsky 《如夢》
劉星《麥田》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莎呦娜拉》 詞:楊大正、鄭宜農 曲:鄭宜農唱:鄭宜農 (《眼淚》)
《流雲調》 詞:彭樟燦曲:彭樟燦 唱:許景淳(《青春歌仔》)
《 遇見 》 詞: 曾檐 曲: 曾檐 唱: 陶紅 、 譚維維 (《 米 香 》 )
最佳動畫長片
空缺
最佳紀錄片
《 音樂人生 》
《野球孩子》
《乘著光影旅行--李屏賓的攝影人生》
最佳創作短片
《 片刻暖和 》
《透明的孤獨》
《老徐的完結篇》
年 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 李龍禹 、高捷、戴立忍年度台灣傑出電影
《乘著光影旅行--李屏賓的攝影人生》
《 不空型睜能沒有你 》
《陽陽》
終身成就獎
明驥
特別貢獻獎
王珏
李天爵
《臉》 最佳造型設計 克利斯瓊-拉誇、王佳惠、Anne Dunsford 《臉》 最佳動作設計 洪金寶、梁小熊 《葉問》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竇唯、畢曉笛
《李米的猜想》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遇見》
詞:曾檐
曲:曾檐
唱:陶紅、譚維維
《米香》 最佳剪輯 張經緯 《音樂人生》 最佳音效張經緯
《音樂人生》 特別獎項 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 李龍禹 年度台灣傑出電影 《不能沒有你》 終身成就獎 明驥 特別貢獻獎 王珏 非正式競賽 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不能沒有你》 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 《陽陽》以上參考資料:
5. 最具有公信力、含金量最高的華語電影獎項是什麼獎為什麼
然而含金量最高的獎項是金雞獎,其次是金馬獎,最後是金像獎。
中國電影金雞獎創立於1981年,兩年一屆,是華語電影中審核最嚴格的。由專家組+中國文聯+中國影協+大眾點評組成的審核團隊。金雞獎審核的時候,如果選不出好的作品或者演員,這個獎項是可以空缺的,而不會說隨便找個作品或演員頂上。另外,金雞獎沒有地方保護,只要是華語電影都可以參選。
台灣電影金馬獎創立於1962年,一年一屆,是三大獎項中 歷史 最長的。金馬獎的評選除了評審團以外,還會有外國評審團加入,因此金馬獎的評選比較國際化。但近年來台灣地區文化事業逐步落後,最近幾年的金馬獎都是由中國大陸地區的影片包攬。
香港電影金像獎創立於1982年,一年一屆,是三大獎項中最差的,名聲也不太好。由於金像獎大部分只頒發給香港電影,甚少有大陸影片和台灣影片,地方保護主義很嚴重。因此金像獎又被稱為「香港人的獎」,缺乏一定的開放性。
個人認為是「中國電影金雞獎」最有公信力和含金量!
因為該獎邀請了國內最具權威的導演藝術家、表演藝術家、電影劇作家、攝影家以及電影理論家、教育家、事業家共同組成金雞獎評獎委員會,所以又被稱為「專家獎」!
可是2005年之前這個獎項提名必須都是我們內地籍的電影工作者!所以2005年前很多優秀的港產片都被篩選掉了。但是2005後期評獎放寬很多優秀的港產片也可以參與評選但是評選作品必須有我們內地籍的人員參與製作!這樣也間接的促進了兩地的電影文化交流與合作!由此可見這非一般的含金量!
所以中國電影界最有公信力和含金量的就是金雞獎他並不只是一個簡單的獎項更是代表了中國電影時代進步的里程碑也是促進兩地的電影交流的文化橋梁!
眾所周知,華語電影三大獎項分別是:中國電影金雞獎,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
如果放在十年前,金雞獎當然是公認的含金量最高。但放眼現在,已經淪為流量低地,缺乏公信力。
金雞獎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可以空缺,也就是說如果選評時間內上報的作品中,沒有公認的優秀作品,這個獎項可以空缺,而不是硬選一部頂上。而今已不復存在,有人說,自從把影帝頒給黃曉明以後,金雞獎就已經死了,之後的李易峰和AB更不能服眾。
最關鍵的是,因為此起彼長,台灣電影金馬獎因為吸收不僅僅是本土的精華,更囊括了包括內地、香港、東南亞等不同地區的電影,不分流派皆有機會,盡管近年來台灣電影工業逐漸落寞,金馬獎卻願意更多的支持其他地區的優秀電影。既無粉絲加權,也無門第之見,論真正的藝術性和專業度,金馬獎分量第一當之無愧。
香港電影金像獎一直被詬病太過本土保護主義,這里不多說,大家自己評判。
比較一下華語三大電影節獎項的含金量?
比較一下華語三大電影節獎項的含金量?金雞獎,金馬獎,金像獎
展開
比較一下華語三大電影節獎項的含金量?
查看全部2個回答
我來答
我來答 查看全部2個回答
dsdds樂園
LV.12 2019-01-20
華語電影三大獎項分別是:中國電影金雞獎,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
然而含金量最高的獎項是金雞獎,其次是金馬獎,最後是金像獎。
中國電影金雞獎創立於1981年,兩年一屆,是華語電影中審核最嚴格的。由專家組+中國文聯+中國影協+大眾點評組成的審核團隊。金雞獎審核的時候,如果選不出好的作品或者演員,這個獎項是可以空缺的,而不會說隨便找個作品或演員頂上。另外,金雞獎沒有地方保護,只要是華語電影都可以參選。
台灣電影金馬獎創立於1962年,一年一屆,是三大獎項中 歷史 最長的。金馬獎的評選除了評審團以外,還會有外國評審團加入,因此金馬獎的評選比較國際化。但近年來台灣地區文化事業逐步落後,最近幾年的金馬獎都是由中國大陸地區的影片包攬。
香港電影金像獎創立於1982年,一年一屆,是三大獎項中最差的,名聲也不太好。由於金像獎大部分只頒發給香港電影,甚少有大陸影片和台灣影片,地方保護主義很嚴重。因此金像獎又被稱為「香港人的獎」,缺乏一定的開放性。
金馬獎,一直一來金馬獎都是最重要的獎項,屬於影帝吧
我認為"中國電影金雞獎"最有公信力和含金量。
因為該獎項是請了國內最具權威的導演藝術家、表演藝術家、電影劇作家、攝影家以及電影理論家、教育家、事業家共同組成金雞獎評獎委員會,所以又被稱為"專家獎"。
香港的金像獎,台灣的金馬獎,和大陸的金雞百花獎吧,並稱為華語電影三大獎。
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地位最高的應該是金像獎,因為那個時候是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候吧。那個時候香港電影圈人才輩出,林青霞,王祖賢,周星馳,周潤發,張曼玉等明星的名字深入人心。無數香港電影被封為經典,甚至到如今都為人津津樂道。
轉贊呦!
近十年來應該是金馬獎。
雖然說金馬獎是台灣舉辦的,但是應該說它算是比較公開的獎項,門欄和評審比較開放。但是金馬獎在十多年前也是以台灣電影和香港電影為主的。但是由於後來台灣電影產業衰弱,香港電影工作人員的流失,已經眾多人員的多方面努力,金馬獎成為了今日的金馬獎。
金馬獎的報名范圍也是整個華語世界,只要電影主創是華人,你就可以參賽。
隨著時代的變遷,中國電影業也在不斷的蓬勃發展,從2010年國內電影票房首次突破100億元,2013年邁過200億元門檻,2015年突破400億元,而今年2017年又順利突破500億大關,國內總銀幕數全球第一,年度總票房僅此於北美市場全球第二。
可以說目前中國電影進入到一個全盛時期,那麼國內又有哪些專業的電影獎項呢?
華語圈電影獎項非常多,但是最權威且最專業的電影獎只有三個,他們分別是:台灣金馬獎,香港金像獎,中國電影金雞獎。
台灣金馬獎
金馬獎在華語圈中 歷史 最為悠久,並且評選條件中不設地域限制、評選對象面向所有華語電影和華語影人的獎項,是當下華語圈電影含金量最高的電影獎項。
香港金像獎
金像獎參選資格相對限制,參選電影必須有在香港公映,並且1、電影導演為香港人;2、出品公司至少有一家是香港電影公司;3、影片必須至少有6個工作人員是香港人,滿足以上至少兩項才有參選資格。當然如果電影滿足參選資格,那麼電影的獲獎者就不會有限制了,內地的斯琴高娃和章子怡都獲得多次最佳女主角。
金像獎的諸多限制加上香港演藝圈演員的青黃不接,也許過個三五年,等現在的老一輩退休,金像獎也將會走向落寞。
金雞獎
金雞獎是國內影響力最大的電影獎項,但是很可惜我把它排在最後,兩年一屆的周期、重藝術不重商業導致影響力確實不如前兩個。
但是,它是國內最專業最真實的電影獎,例如演技類獎項時常爆冷門,獲獎演員的名字之前很多人聽都沒聽過,但演技從來不用懷疑。例如小陶虹《黑眼睛》金雞封後,時年26歲,之後再主演《春光燦爛豬八戒》而成名;余男《驚蟄》金雞封後, 時年28歲,之後再主演《圖雅的婚事》問鼎柏林金熊獎,然後連接商業大片女主成為一線女星。
因為金雞極注重專業水準,而非演員本身的星光或者說知名度,因此對實力派演員的發掘性和預見性是非常強大的。
不過金雞獎有個不成文的默認慣例,影帝從不二封,一個演員一輩子只能拿一次金雞最佳男主角,這樣不合理的慣例,無疑極大削弱了獎項本身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