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電影 > 30年代的中國電影明星

30年代的中國電影明星

發布時間:2023-05-08 23:24:59

㈠ 蔡楚生的人物生平

蔡楚生,他被評論界譽為中國進步電影的先驅者、中國現實主義電影的奠基人,1906年出生於上海,廣東省潮陽縣(今廣東省汕頭市)銅盂鎮集星村人。蔡楚生讀過4年私塾,後以各種舊報紙作為課本,
刻苦自學。1925年,在汕頭參加店員工會,組織進業白話劇社,擔任圓鬧戲劇演出的編劇、導演、演員,並試寫文章和繪畫。1926年,和進業劇社的同人協助上海華劇影片公司在汕頭拍攝外景,與人合作編寫了滑稽短片《呆運》,這是其對電影最初的嘗試。1929年到上海,曾在幾家影片公司當臨時演員、劇務、美工、宣傳、場記、置景、副導演、編劇,學習電影藝術的各門知識。1929年,入明星影片公司,任鄭正秋的助理導演和副導演,協助拍攝了《戰地小同胞》(1929)、《碎琴樓》(1930)、《桃花湖》(1930)、《紅淚影》(1931)等6部影片。1931年夏,加入聯華影業公司,正式擔任編劇、導演。先後創作了《南國之春》(1932)和《粉紅色的夢》(1932)。這兩部作品反映出濃厚的感傷情調,脫離了當時的嚴酷現實。受到了左翼電影工作者的批評。在此期間,蔡楚生與他人聯合編導了反映「一二八」抗日的故事影片《共赴國難》(1932)。1933年,蔡楚生參加了中國電影文化協會,被選為執行委員,接著導演了影片《都會的早晨》,正拍標志著他創作思想上的重大轉變。1934年,編導影片《漁光曲》,以其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轟動影壇,創造了當時中國影片賣座的最高紀錄。影片在1935年2月舉行的莫斯科電影節上獲得「榮譽獎」,成為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
1935年 到抗日戰爭爆發前,他先後導演了《新女性》、《迷途的羔羊》(1934,蔡楚生導演)和《王老五》等影片。同時,還創作了《飛花村》、《兩毛錢》和《歌舞班》3個電影劇本。抗日戰爭爆發後,蔡楚生由上海到香港,團結一部分粵語電影工作者,積極籌劃拍攝抗戰影片,於1938年連續編寫了《血濺寶山城》和《游擊進行曲》兩部粵語影片的劇本。後又編導了表現上海人民在淪陷區進行不屈斗爭的影片《孤島天堂》(1939)和歌頌香港工人熱情支持抗戰的影片《前程萬里》(1941)。
1945年 抗日戰爭勝利後,蔡楚生回到上海,參加聯華影藝社和昆侖影業公司的創建,並任昆侖的編導。1947年,與鄭君里合作編導《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部影片,再次創造了國產影片賣座的最高紀錄,當時被譽為「中國電影發展途程上的一支指路標」。同年冬,去香港,參加了推進華南電影的改進工作。1949年到北平,出席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電影局藝術委員會主任和電影局副局長、中國電影工作者聯誼會和中國電影工作者協會主席、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等職。1956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58年,他在珠江電影製片廠編導了影片橘清罩《南海潮》(只完成上集,1963)。影片具有濃烈的時代氣息和地方色彩,上映後,受到觀眾的歡迎。
從30年代到60年代,蔡楚生的電影創作,緊扣時代的脈搏,吸取中國古典章回小說的結構特點,影片的故事內容豐富、情節曲折、結構完整、層次分明,引人入勝。同時,他善於運用對比、呼應的藝術手法,把貧與富、美與丑、善與惡等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物和生活場景組接成有鮮明對照意義的鏡頭,使其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而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以及細膩的細節刻畫,又都使他的電影創作顯出獨特的風格。
1963年,蔡楚生在建國後執導的電影、也是他的最後一部電影《南海潮》上映。當他准備拍攝下集的時候,「文革」開始了,他被誣陷為「牛鬼蛇神」,慘遭迫害。1968年7月15日,62歲的蔡楚生,含冤去世。11年後,冤案平反,時間掌握在歷史的手中,永存的還有那無法消滅的銀幕形象。
蔡楚生除編導、拍攝影片、擔任電影領導工作外,還發表過散文、雜文、電影理論、電影評論和回憶錄文章多篇。其中,《對分鏡頭劇本和文學劇本的一些看法》及《創作四題》等,闡述了他的實踐體會和對電影藝術的精闢見解,具有重要意義。

㈡ 為中國演藝事業奉獻自己的一生,他就是中國電影皇帝——趙丹

趙丹,祖籍山東肥城,出生於江蘇揚州,在江蘇南通長大。是我國偉大的電影演員,自從20世紀30年代登上影壇以來主演了《馬路天使》《林則徐》《李時珍》等一系列優秀的影片。新中國成立後位列「二十二大電影明星」之一,1995年,趙丹獲得中國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獎。2005年,趙丹獲得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獎。

趙丹原名趙鳳翱,後來因為參加革命,當時都時興穿紅色衣服,從大一到背心都是紅色的,於是便豪爽的改名叫作趙丹。

1932年,被明星影片公司老闆張石川和導演張倩萍一眼相中,從此進入電影界,一口氣參演了《上海二十四小時》、《時代的兒女》等七部電影,雖然所扮演的都是一些配角,但這些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角色,使他的演技得到了全方位的鍛煉。1937年趙丹和白楊共同主演了電影《十字街頭》,半年後,他又主演了《馬路天使》。趙丹從生活出發,塑造了醇厚質朴而又活潑俏皮的吹鼓手小陳。受到了觀眾們的熱烈歡迎。這兩部電影大獲成功,而年僅22歲的趙丹成為整個上海乃至整個中國家喻戶曉的大明星。

1937年抗戰爆發後,趙丹積極參加了抗日劇演出,從武漢一直演到重慶,他主演的《全民總動員》首映之後,一連七場,場場爆滿,觀眾多達上萬人次以上,之後他將表演所獲得的收入十多萬大洋全部捐給抗日救亡的戰士們。此時,趙丹已經確立了自己植根於生活的現實主義表演風格。

趙丹認為,電影中好的人物創造和角色表現,是演員表演水到渠成的結果,而不是概念的直接扮演。他說:「作為演員,要創造性的對待自己的角色,不要走抄襲別人的路。不妨給自己提出最難的題目,要對角色有自己的嚮往,使想像中的角色的魅力不斷引誘著自己,這將成為激勵自己不斷 探索 的動力,對深入角色有用。」

為了追求自己心目中的「中國民族的表演藝術體系」,趙丹決定到莫斯科藝術劇院學習「斯坦尼體系」。而當時正值抗日,局勢緊張,能夠進入蘇聯的只有新疆地區,於是,趙丹便帶著妻子和好友,前往新疆。而此時新疆是由獨裁軍閥盛世才控制的,一心宣揚進步民主的趙丹並沒有認識到盛世才的真面目,因此成為盛世才的肉中刺,眼中釘。1939年6月,盛世才以陰謀活動罪逮捕了趙丹,將他關進了監獄,而這一關就是5年,在獄中他受盡了非人的折磨,直到1945年才逃出監獄。

回到重慶後,他發現自己的妻子早已改嫁,自己的女兒也被送進了孤兒院。但是趙丹並沒有因此而墮落,應電影劇作家田漢的邀請,又重新投入到電影事業中,出演了《麗人行》《烏鴉與麻信鉛雀》等一系列優秀的影片。

新中國成立後,趙丹積極的參與於中國民族電影事業的發展。1950年,主演了對新中國電影發展影響深遠的電影《武訓傳》。之後,《武訓傳》受到批判,引發了長達半年的文藝整風運動。趙丹也被牽連進去受到無情的批判。1966年,文革爆發,趙丹深受「四人幫」反革命集團迫害,再一次被關進監獄5年之久。

趙丹曾說自己的一生「挺有意思」,為了追求「朦朧中」的「中華民族的表演藝術閉辯體系」,「做了兩次班房」。1973年春天,此時已被單獨監禁了5年之久的趙丹被假釋回家,然而一切早已不復曾經:「沙發早已破舊了,蒙著破布拼的布墊,只見他筆直的坐著,眼睛發愣,喘著大氣」。

1980年10月10日,趙丹因滑態好病逝世,永遠的閉上了自己的雙眼。縱觀趙丹的一生,有過輝煌,也有過低谷,然而他在面對低谷時堅忍不拔的精神以及對祖國表演藝術的熱愛,支撐著他度過一次次的牢獄之苦,也因此被我們永遠所銘記。

㈢ 上海30年代有哪些女明星

30年代上海8大女明星

袁美雲(1918年——1999年)原名侯桂鳳,1918出生於浙江杭州。幼年時因父親早逝,母親只好將剛滿10歲的小桂鳳以五百元的身價抵押給蘇州人袁樹德做養女學戲,押期八年,改名為袁美雲。她天賦聰穎,唱做功不錯,頗受觀眾的好評。與她姐姐袁鳳雲同台演出,人稱「袁氏雙雲」,名揚江浙。袁美雲的戲曲舞台表演引起了「天一」公司邵醉翁的注意,他親自登門說服其義父讓美雲拍電影,雖不順利,最終還是同意了。初上銀幕便是「天一」公司的什錦影片《游藝大會》,從此她也真正從舞台走上了銀幕。

1932年她主演了《小女伶》,這是一部有聲片,描寫的就是同袁美雲同樣的身世,她表演非常成功,公映後一炮打響。人們將「小女伶」的雅號與她的名字聯在一起。此後她又主演了《飛絮》等影片。1933年,她到了藝華影業公司,主演了陽翰笙編劇,岳楓導演的《中國海的怒潮》一片,她飾演女主角——漁家女阿菊,表演有層次,有對比,熱情洋溢,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年,她又被推薦在梅蘭芳與夏莫洛夫聯合導演的音樂啞劇《琴心波光》中擔任主角,以及出演與周倍芳合作的有聲戲曲片《斬經堂》。由於她有扎實的戲曲功底,她的戲路很寬,她可以扮演性格各異的角色。當人們問到舞台表演與電影表演有何區別時,袁美雲說:「在開莫拉(攝影機)前演戲,一定不能情感過火或不夠,甚至處處都得注意態度的自然。一個電影演員的表演是不能有絲毫勉強的,一切都得和日常生活一樣,否則就不堪設想了」。40年代主演幾部影片後,移居香港息影。80年代與丈夫王引返回大陸居住。有一子一女,均在國外

㈣ 「淚眼皇後」劉雪華的心酸史,她的故事遠比你想像的悲傷

近日,62歲的劉雪華參加了綜藝《屋檐之夏》的錄制,在節目中,劉雪華分享了獨居生活,稱自己已經獨居十年,生活跟現代人脫節,平時開著電視睡覺,每天生活一成不變,遛狗,看電視,和姐姐通電話。

她說:其實一個人住別的地方不怕,萬一有一天你不小心摔跤了,是沒有人知道的。這句話透露著劉雪華對老年生活的擔憂與無奈。

曾經劉雪華這樣形容自己的一生, 愛過,恨過,失去過,也擁有過,除了沒有孩子,我的人生再無遺憾, 恐怕她自己都沒想到,雖然她是瓊瑤的御用女主角,但是她一生的遭遇卻比瓊瑤劇的女主角都悲傷,接下來,我們具體聊聊,「淚眼皇後」劉雪華不為人知的辛酸史。

1959年,劉雪華出生在北京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她是家裡最小的孩子,自小就集萬般寵愛與一身,劉雪華的父親思想畢竟保守,雖然疼愛女兒,但是還是希望他們能有一技之長。

5歲那年,劉雪華跟隨家庭來到香港,也正是因為在北京的那五年,讓劉雪華擁有一口純粹的普通話,為她以後的演藝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小時候的劉雪華雖然外表很清純,但是做事卻非常男孩子化,在學校將裙子的一邊掖在腰間練習鉛球,害怕父親責罵,將弄臟的小白鞋放在學校,一放就是一年。

瓊瑤曾這樣評價劉雪華:我只能說是上帝賞了這碗戲飯給她吃,她在演戲方面天賦異稟,其實從小的時候,散枝兄劉雪華就展露出非常強的表演慾望。

比如,在坐公交的時候,她會佯裝自己傷心落淚或者身體不舒服,以此觀察周圍人的表現,當有人上前詢問的時候,她就會非常的高興,因為,他的演技「騙」到了他們,證明自己很有表演天賦。

不過對於演員這條道路,劉雪華的父親是非常反對的,在他看來, 娛樂 圈是個聲色犬馬的世界,劉雪華根本無法處理好這里復雜的關系。

用劉雪華自己的話說:父親不喜歡自己的女兒拋頭露面,他更想讓我學國畫,做個大家閨秀。

不過劉雪華的父親有個好友恰好是影視明星,她就是林楚楚,林楚楚在30年代是紅極一時的影星,跟阮玲玉等人同台過,婚後相夫教子,有個孫女叫黎姿,一生過得幸福美滿,林楚楚用自身的經歷成功打消了父親的顧慮。

只是他們怎麼也不會想到,並不是每個人都像林楚楚那麼幸福,劉雪華從邁進演藝圈的那一刻開始,就註定了他悲劇的人生。

1987年,劉雪華如願以償地加盟了長城電影公司,憑借炫目璀璨沖襲的美貌,一年之內,劉雪華接連主演了《情不自禁》《通天林記》《白發魔女傳》等影片,不過每部都反響平平,一夜爆紅的夢就這樣碎了。

三年後,劉雪華奔著樹挪死,人挪活的目標,加入了如日中天的TVB,在這里他先後參演了《他的一生》《妙手神偷》等作品,然而依舊是不溫不火,不過,劉雪華的潛力還是被TVB所看重,為此在合約到期的時候,他們開出,只要你留下,就可以跟周潤發合作的籌碼。

劉雪華確實心動了,但是在簽約的當天,當看到合同的時候,劉雪華發現,這份合約簡直就是一份賣身契,不僅酬勞低,而且還有很多限制,一怒之下,劉雪華離開了TVB。

1982年,劉雪華與邵氏電影簽約,在經歷了一系列的不順與波折之後,終於憑借《少女慈禧》讓她的人生迎來了轉折。

這部電視播出後,不僅收獲了奇高的收視率,而且讓劉雪華一舉成名,成名後的劉雪華受到楊佩佩的重任,先後邀請她出演了《笑傲江湖》跟《傲嘯江湖》兩部武俠劇,雖然這兩部並不成功,但是劉雪華憑借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受到了導演劉立立的喜愛,並將她介紹給了瓊瑤。

那時候的瓊瑤,說她是造星女王一點都不為過,林青霞,林鳳嬌,甄珍等人都因參演瓊瑤劇而一炮而紅,當劉雪華得知跟瓊瑤合作後,既高興又擔憂,從小看著瓊瑤小搭畢說長大的她,能跟偶像合作讓她感到很榮幸,但是已經26歲的她能否勝任瓊瑤女主角色,又讓她非常的擔心。

懷著多年以來的夢想終於實現的心情,劉雪華跟秦漢主演了《幾度夕陽紅》,劉雪華也沒有辜負瓊瑤的期望,該片一經播出就引發收視狂潮,這之後,劉雪華開啟了「瓊女郎」的生涯。

《幾度夕陽紅》中的李夢竹,《煙雨蒙蒙》中的陸依萍,《庭院深深》中的章含煙,《啞妻》中的方依依,一個個悲傷的角色在劉雪華身上誕生,這些苦情劇對劉雪華而言,那是信手拈來,尤其是哭戲,都知道,瓊瑤對角色要求有三點,一是美,二是哭,三是哭的美。

劉雪華就占據了這三點,尤其是在哭戲的時候,那真是有種「忍淚佯低面,含羞半斂眉」的我見猶憐之感。憑借有美感的哭戲劉雪華也獲得了「淚眼皇後」的稱號。

雖然劉雪華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獲得了觀眾的一致認可,但是在感情上,她的經歷比瓊瑤女主角更加悲傷,這些不堪回首的往事,也讓劉雪華的結局早已註定,不知道午夜夢回的時候,劉雪華是否會後悔年輕時候的荒唐往事。

劉雪華的初戀,據說是一位名叫「青蛙」的男孩,但是初戀往往是苦澀的,這段戀情維系了很短的時間。

第二段戀情是劉雪華21歲的時候,這一年她拒絕了TVB的續約,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他跟34歲的陶姓富豪陷入熱戀中。

都知道劉雪華喜歡打麻將,而這個愛好,就是跟著陶姓富豪學習的,曾經一段時間內,劉雪華非常生氣,因為陶姓富豪喜歡打麻將,有時候會忽略自己,不過在富豪的引導下,劉雪華也迷戀上了麻將桌,只是好景不長,富豪的生意遇到問題,雖然劉雪華心甘情願的幫他度過難關,但是兩人還是分道揚鑣。

第三段戀情是張佩華,當時秦漢不願被瓊瑤劇的形象束縛,選擇出走,此時張佩華成了劉雪華新搭檔,兩人合作拍攝了《三朵花》,也是因為這部劇,兩人的感情從劇中走向劇外,那時候張佩華給人暖男的形象。

在寒冬臘月的劇場,張佩華總是可以給劇組找來各種熱騰騰的吃食,而且他會悉心地照顧劉雪華的飲食起居,就這樣劉雪華淪陷了,然而這段感情結束的也很快,原來,張佩華喜歡養狗,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劉雪華一段時間內不得不過上跟狗爭寵的日子。

最終這段戀情終結了,用劉雪華的話說,他的心都在狗身上,讓我覺得被忽略了。不過,兩人雖然分開了,但是還是好朋友。

第三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也是受傷最深的一次

1990年,劉雪華跟劉德凱相識於《風力的愛》劇中,當時劉德凱是風度翩翩的公子哥,他的名字帥氣與神情讓很多女孩沉淪,那天劉德凱主動對劉雪華說,我想讓你做我女朋友,就這樣劉雪華屈服了。

只是劉雪華不知道的是,劉德凱其實有個妻子,而且還沒有離婚,直到媒體曝光劉雪華才得知真相,就這樣劉雪華被小三了多年,雖然如此,但是面對劉德凱一次次的驚喜與誠心,劉雪華一次次原諒了他。

1996年,劉雪華懷孕了,在期盼了五年之後,劉雪華終於得到了劉德凱娶她的承諾,在法國拍《一簾幽夢》的劉德凱,許諾只要回國就舉辦婚禮。

當劉雪華期待著如意郎君到來的時候,沒想到,劉德凱的一通電話,徹底將她打入地獄,劉德凱說,他已經結婚了,對象不是劉雪華,我們分手吧。

在被拋棄後,劉雪華不慎跌倒,導致流產,據說,在劉德凱大婚當日,劉雪華想過自殺,最終被親情喚醒,這件事之後,劉雪華很少提及劉德凱,不過在2009年的時候,劉雪華說,我應該感謝劉德凱,因為他的離開,所以我才有機會遇到屬於自己的真命天子。

而劉雪華口中的真命天子就是鄧育昆,兩人相識於《傻阿甘》劇組,初次見到劉雪華,鄧育昆就對其一見鍾情,現場以 「冰心勝雪,春萼其華」的詩句打動了劉雪華。

兩人相識3天就在好友的見證下,把婚定了,兩年後兩人舉辦了盛大的婚禮,婚後兩人恩愛有加,鄧育昆將劉雪華寵成了公主,遺憾的是兩人一直沒有孩子。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在2011年,兩人相識12年的時候,鄧育昆在上海不慎墜樓身亡,這一幕恐怕就是瓊瑤劇都不敢這樣寫,丈夫的驟然離世,讓劉雪華備受打擊,每天以淚洗面,用他的話說,在我心裡,我只當他去旅行了。

如果在那天劉雪華沒有很早睡覺,或者事情就不會發生,而這件事也成了劉雪華心中永遠的痛。

為了走出傷痛,在丈夫離開七天後,劉雪華就進組拍戲,《甄嬛傳》《錦綉未央》《陸貞傳奇》等劇成了她的療傷聖葯。

在看遍世間的繁華跟落寞,經歷了人生的大悲大喜,嘗遍生活的酸甜苦辣,如今的劉雪華終身無兒無女,但是她卻說:誰的人生沒有苦痛呢,我只在乎怎麼才能更好的活。或者這就是老一輩藝人的生活態度吧!

㈤ 自從有電影以來國內外的電影明星.

香港明星有周星馳 張國榮 梁朝偉 成龍 張曼玉 張學友 周潤耐攜發 劉嘉玲 鄭裕玲 劉德華 梅艷芳 黎明 梁家輝 毛舜君 董驃 葛民輝 鞏俐 關之琳 郭富城 洪金寶 黃貫中 黃家駒 黃家強 林海峰 林子祥 劉志遠 沈殿霞,王祖賢,吳孟達,吳耀漢,許冠文,葉倩文,葉世榮昌腔伏,曾志偉 ,岑建勛
內地的有1、鄭正秋:

中國電影事業的拓荒者,最早的電影編劇和導演之一。

他是中國第一部故事片的編導者,最早倡導電影應成為改良社會、教化民眾的工具。他編導的影片,開拓了一種以通俗家庭情節劇為核心的中國社會片模式。

2、黎民偉:

長期以來被忽視的中國電影之父。

黎民偉是香港電影集編、導、演於一身的第一人,被視為「香港電影之父」。他拍攝的《莊子試妻》不僅是最早的香港電影,還成為首部出口海外的中國影片,開創了電影輸出的先河。

3、孫瑜:

系統接受西方電影教育的「中國第一人」。

孫瑜曾被譽為「電影詩人」,是中國早期電影中罕見的一位作者型導演。他拍攝的《故都春夢》、《野草閑花》等多部影片,為中國電影提供了新的審美方式,使中國電影開始引起知識界的注意。

4、阮玲玉:

中國默片時代的無冕「影後」。

《野草閑花》中,她唱出中國電影第一聲;她的《神女》成為中國默片時代最高峰;「全能演員」、「中國的嘉寶」,這些美譽都屬於她。阮玲玉已成為一個象徵,凝固了一個有關藝人尤其是女星與坊間流言的永恆話題。

5、金焰:

中國最早的「電影皇帝」。

上世紀30年代,「電影皇帝」金焰是市民眼中的完美偶像。與當時影壇上「油頭滑腦」的酸小生形象完全不同,金焰在銀幕上塑造的青年才俊,堪稱當時青年人心目中的理想。

6、費穆:

被長久遺忘的電影大師,「人文電影」的開拓者。

費穆是導演中的學者,最早提出「中國電影只能表現自己的民族風格」。從《城市之夜》到《小城之春》,費穆以其中國式的電影思維方式和觀念手法,圓睜為人文電影的後繼者勾畫出一張明晰的藍圖。

7、胡蝶:

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後,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女明星。

從默片到有聲片,由普通話片到粵語片,胡蝶成為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最優秀的女演員之一。她主演了中國第一部有聲片《歌女紅牡丹》,第一部左翼電影《狂流》。她的出現,標志著中國明星制的正式形成。

8、袁牧之:

中國電影史上最具天賦的「千面人」。

作為戲劇明星,他曾被譽為「舞台千面人」;作為電影藝術家,他集編、導、演於一身,創造了中國電影史上多個「第一」;他還曾出任新中國第一個電影廠——東北電影製片廠的廠長,是新中國電影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9、王人美:

中國第一代現代歌舞演員。

她是中國第一代現代歌舞演員。一部《漁光曲》讓觀眾記住了飾演漁家女「小貓」的女演員王人美,健康活潑、青春煥發的形象一反當時充斥銀幕的「病態美」。

10、趙丹:

最早集明星與演員於一身的表演大師,代表了中國男演員的高峰。

趙丹是中國電影的一張經典面孔,真正的演技派大家。在表演上,他強調個人體驗,借用戲曲、國畫等傳統文化觀念表現角色,反對教條地學習挪用西方表演理論,為中國表演理論提供了大量可借鑒的依據。

11、周璇:

舊上海的文化商標,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娛樂巨星,罕見的傳奇偶像。

短暫的一生中,周璇出演過數十部影片,錄制了200多首歌曲,堪稱橫跨歌影兩界的天後。她算不上演技超凡的大師級人物,卻以其自身特有的氣質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觀眾,也為銀幕上的中國女性形象提供了一個審美上的經典範本。

12、吳楚帆:

華南影帝,方法演技派大師。

由1935年從影,至50年代拍粵語片,吳楚帆在每個時代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堪稱方法演技派大師。

13、白光:

電影史上的「一代妖姬」,第一代華語流行歌壇的代表人物。

白光擅演風騷妖媚的壞女人,號稱「一代妖姬」、「傳奇女子」。她還是第一代華語流行歌壇的代表人物,與眾不同的低音歌喉,在燕語鶯聲的三四十年代恰似萬綠叢中一點紅,奪目而迷人。

14、上官雲珠:

中國第一位性格演員。

「情於中,形於外」,上官雲珠戲路寬廣,敢於嘗試各種角色,還都演得准確傳神。

15、舒綉文:

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配音演員。

從配音小角色摸爬滾打到「四大名旦」之一,似乎她甫一出現在銀幕上,就反射了太強烈的性格光彩。性格之美、風韻之美、愉悅之美……人們評點那個年代的舒綉文用盡了華美之辭。

16、陶金:

第一個飾演周萍的演員。

陶金一生,在表演和導演領域中均取得了較高的成就。他導演的戲曲片富有特色和新意,尤以《十五貫》最負盛名,該劇曾以「一出戲救活一個劇種」而名揚全國。

17、白楊:

戰後中國影壇最有聲望的女星之一。

在中國電影史上,白楊一直是具有傳統美德的中國賢妻良母式婦女形象的典型。除了演電影,她還是40年代中國話劇界的「四大名旦」之一。她表演生命的最高峰,當是在由魯迅作品改編的電影《祝福》中飾演的祥林嫂。

18、秦怡:

銀幕上東方女性美的典型代表。

素有「東方維納斯」之譽的秦怡,上世紀30年代就被稱為抗戰大後方話劇舞台上的「四大名旦」,走上銀幕後又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形象,成為單調年代裡動人的亮色。

19、王丹鳳:

50年代引領社會風潮的美麗「護士」。

初登銀幕,便人稱「小周璇」,她曾是40年代上海灘風光一時的女明星。1957年她又留下了經典的《護士日記》,只因這個名叫簡素華的護士太美麗,一度令不少男士以護士為擇妻的第一選擇。

20、英若誠:

20世紀後半葉中國戲劇表演藝術的一個品牌和瑰寶。

表演藝術家,戲劇理論家,翻譯家,文化官員—英若誠堪稱一位「奇才奇藝」的藝術家。在電影《白求恩》中飾演的翻譯大獲成功,他一生塑造了無數個人物,其中許多已成為我國戲劇表演史上的典範;此外,他在戲劇翻譯領域更取得了無可替代的成就。

21、於是之:

北京人藝藝術風格和具有中國氣派的表演藝術的傑出代表。

於是之被公認為一位自然本色、含蓄深沉而又富有詩意的平民藝術家。以他為首的北京人藝同仁參與拍攝的話劇電影《茶館》等,在世界劇壇為中國的表演藝術贏得了極高的聲譽。

22、石揮:

最有君王氣質的表演「鬼才」。

中國電影百年的歷史上,並不缺少循規蹈矩的好好先生,而像石揮這樣「離經叛道」的鬼才卻屈指可數。曾是叱吒舞台的「話劇皇帝」,他自導、自演的根據老舍小說改編的影片《我這一輩子》,更是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被稱做「平民史詩」。

23、崔嵬:

獨具中國「血性」和豪邁之氣的電影人,中國電影史上一員巨匠。

作為演員,老舍贊他是與金山、趙丹齊名的中國最優秀男演員。作為導演,他是大氣磅礴的巨匠,在「北影四大帥」中也獨占鰲頭。

24、任劍輝:

有「戲迷情人」之稱的粵劇名伶,香港懷舊文化中不斷被重復塑造的人物。

作為香港20世紀最獨特的文化符號之一,任劍輝20歲便女扮男裝反串文武生,比真男子更來得風流倜儻,口口聲聲稱她為「戲迷情人」的幾乎全是痴迷的女人。

她不只稱雄舞台,還稱雄銀幕,一生參演粵劇電影300部,前後40年無人能及,成為香港有史以來主演影片最多的女演員。

25、於洋:

鐵打鋼鑄的中國硬漢的銀幕代言人,影迷心目中永遠的的「虎膽英雄」。

從演員到導演,從劇團團長到電影審查委員會委員,從演電影到拍電影,從拍電影到審電影,於洋的一生可以說是新中國電影史的縮影。

26、於藍:

中國電影中革命婦女形象序列的締造者。

於藍所塑造的中國革命婦女形象,成為中國電影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個人物序列。尤其是對「江姐」的演繹讓她達到了表演事業的頂峰,從某種意義上說,於藍就是江姐的代名詞。

27、田華:

新中國主旋律電影的縮影。

在50年代人的心目中,田華和白毛女已經成為一種記憶的符號,深刻地印在了腦海中。她藝術的高峰期,也是「十七年」「主旋律」電影從觀念到實踐的一個縮影。

28、葛存壯:

北影「反一號」,中國電影史上「五大壞蛋」之一。

葛存壯演了一輩子反派戲,演技已臻爐火純青,卻從沒獲得過任何獎項。他與陳強、陳述、方化和劉江被戲稱為中國影壇的「五大壞蛋」,堪稱無冕之王,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

29、張瑞芳:

為新中國電影奉獻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喜劇形象——「李雙雙」。

張瑞芳曾是話劇舞台上聞名遐邇的四大名旦之一,從舞台到銀幕,她塑造了一系列鮮活生動的形象。1962年的快嘴「李雙雙」,讓她達到電影演藝事業巔峰。

30、馮(吉吉):

50年代人心中深埋的時代偶像。他天生就有一種儒雅和倜儻,一種別人無法模仿的瀟灑氣質,是一代人心中深埋的偶像。他出演的角色中,《南征北戰》中的高營長、《羊城暗哨》中的偵察員王練、《桃花扇》中的侯朝宗,尤其深入人心。

31、謝晉:

中國電影的一面旗幟,中國現實主義電影的集大成者。

謝晉的電影,曾製造了一個「當代中國人集體審美」的輝煌歷程。自《女籃五號》開始,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被視為一個時期的電影標志。雖然在整個中國電影史的代際序列上,謝晉被歸為「第三代」,但實際上他已完成了對時代的超越。

32、孫道臨:

影壇常青樹,中國配音史上成就最高的演員之一。

有人說他是一位詩人,有人說他是一位文武兼備的演員,也有人說他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導演,還有人稱他為詩歌朗誦家和配音演員,而更多的人稱他為藝壇上的一棵常青樹。

33、王心剛:

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軍人」。

王心剛在銀幕上詮釋了一個又一個完美的中國軍人,「第一軍人」的地位至今無人逾越。「男看王心剛,女看王曉棠」,曾經是中國大地上流傳甚廣的口頭禪。在人們對男人這個概念還很籠統的年代,他就已經提供了最佳的範本。

34、程之:

獨一無二的「南方特務」。

從藝五十年,他以善演反派角色著稱,被觀眾戲稱作「南方特務」;他還是一位優秀的配音演員,許多經典名片都留下了他極富魅力的聲音;他的相聲水平和京劇功底,也是有口皆碑。

35、王曉棠:

中國電影界惟一一位女將軍,60年代的中國女性美的標志。

她曾任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也是我國電影界惟一的一位女將軍。她曾給當年的影壇帶去一種揉合著剛強、靈秀、野性而率直的美,在那個年代,王曉棠就是中國女性美的象徵。

36、謝芳:

第一代知性女性的銀幕代言人。

她是60年代氣質特殊的一位女演員,雖然扮演的都是革命英雄人物,但濃濃的書卷氣和小資情調卻難以掩飾。《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舞台姐妹》,謝芳為我們留下了那個年代裡最經典的三部影片。

37、李默然:

新中國第一代話劇大師,電影史上有限的幾位能自成一體,且成就卓越的表演藝術家。

在銀幕與舞台上,李默然扮演的幾乎全是清一色的英雄,尤以鄧世昌著稱。他的表演自成一格,兼收並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的某些原則和中國傳統戲曲表演的特長,具有中國民族文化的深厚內在美。

38、龐學勤:

60年代的「長影」頭牌小生。

明月皎夜光,中國影壇上曾經有個龐學勤。他曾是為數不多的幾位英俊小生之一,英姿勃發,銳氣逼人,當之無愧的「22大明星」之一,風度翩翩的明星照遍及全國。

39、李翰祥:

奠定香港電影觀念的大師級人物。

在香港電影史中,李翰祥是一個不知從何說起的人物。他和朱石麟、胡金銓等一批內地到港的電影人一道,為香港傳統電影觀念奠定了堅實基礎。他一生開拓多個電影類型,黃梅調電影、清宮片、風月片、喜劇片。他在中國電影史上第一次發行股票,一生奔走於內地、香港、台灣之間,無意中促進了三地之間電影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

40、夏夢:

普通話片罕見的全能演員,東方的奧黛麗·赫本。

夏夢號稱「長城大公主」,有「上帝的傑作」之美譽,是普通話片罕見的全能演員。其氣質神韻獨步影壇,後繼乏人,在老一輩影迷心中,夏夢是香港惟一可與奧黛麗·赫本相比的女星,息影多年仍讓人贊嘆不已。

41、黃宗洛:

中國演藝界的龍套大師。

粉墨一生,龍套為本。黃宗洛是藝壇黃氏三傑中最年輕的一位,是影視戲三棲表演藝術家。他所塑造的藝術形象已有一百個,自詡為「百丑圖」。他以演配角為樂事,有「小角色之王」、「龍套大師」的美稱。

42、林黛:

迄今為止、惟一的四屆亞洲影後。

她曾經創下蟬聯四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的紀錄,至今無人能及。她的電影在港台和海外具有深遠影響,如今香港仍每年舉辦林黛電影周。她的氣質高貴大方,被稱為香港電影永遠的女神。

43、胡金銓:

新武俠電影宗師,開創了文人式武俠電影類型。

在中國電影的百年歷史中,像胡金銓這樣高度風格化類型的電影大家,屈指可數。他是第一個把武俠電影當作藝術來做的導演,其作品重現了中國山水畫中的抒情意境,開創出具有強烈詩化韻味的作者式、文人式武俠電影類型。

44、張徹:

第一個將中國電影貼上「雄性」標簽的導演,開創暴力美學及陽剛派武俠電影。

張氏作品是當之無愧的雄性電影始祖,1967年,正是他導演的《獨臂刀》,帶來了武俠電影史上的第二個黃金年代,以陽剛風格一舉挽救了香港電影的陰柔局面。「張家班」的出現,更使他成為中國電影史上最早「結幫組派」的電影人。

45、凌波:

戲曲片第一反串影後。

在華語片歷史上,凌波絕對稱得上傳奇人物。她是香港黃梅調電影史上最重要的名字,戲曲片第一反串影後。當年凌波以一部《梁山伯與祝英台》訪台,萬人空巷,三十里人潮夾道相迎,造就了轟動一時的影界盛事。

46、盧燕:

第一代圓夢好萊塢的華裔女影星,中美電影文化交流的使者。

在盧燕的身上,沉澱著中西方文化的深厚底蘊。她的表演能夠抓住人物性格的本質,有生活、有深度,被公認為是好萊塢最具藝術修養的華裔演員。

47、狄龍:

香港功夫片巨星,大名鼎鼎的「三條龍」之一。

他所樹立的大俠「味道」與「風范」,至今無人能出其右。人稱「標准大俠」的狄龍,六七十年代曾是邵氏首席小生、一代武俠紅星,「邵氏」的盛世也是狄龍的黃金期;八十年代成功轉型後,他的俠義豪情更成為香港江湖片的一張標簽。

48、李小龍:

叩開西方大門的第一位武者,中國武術和精神的象徵。

李小龍是一個開始,也是一個絕響。他像彗星一樣開啟了真功夫的電影時代,真正將中國武術的神話帶到了世界影壇,不會再有第二個集哲人、武者、畫師、明星於一身的卓然不群的李小龍了。他的電影打破了導演中心制,形成了以明星中心制訂制劇本、配合宣傳、動員票房的電影生產模式。

49、甄珍:

台灣第一代玉女明星,70年代文藝片首席女星。

甄珍自1973年起出演了一系列瓊瑤劇,成功架構起第一代瓊瑤女郎柔弱優美的角色氣質,紅遍東南亞,成為1970年代文藝片首席女星。

50、達式常:

銀幕上的儒雅之星,70年代的大眾情人。

在銀幕上,達式常留給人們的總是親和的笑容、從容的風度。看膩了濃眉大眼、虎背熊腰的「高、大、全」式人物,人們開始欣賞起達式常所代表的溫文爾雅、書生瀟灑

㈥ 誰能詳細介紹一下中國電影早期的大明星,例如阮玲玉等等

問碧空星光幾度 尋心中百年夢影

他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繁華與蕭條交織的時代;每個人都是一部寫也寫不完的傳奇;他們是膠片的情人、銀幕的伴侶;他們的面孔,濃墨重彩地浮現在過去100年的電影菲林中,並且在未來能夠想見的100年裡,仍將顛倒眾生——他們,就是百年銀河星漢中最耀眼的百顆星,讀者心中最完美見證百年光影的名字。

本報年度特別策劃,囊括中國電影100年的大型專題報道「誰有資格代表中國電影百年」,今日塵埃落定。以下是我們嚴格按照票選結果,統計出的讀者心目中最能代表中國電影百年的100名電影人。

1、鄭正秋:

中國電影事業的拓荒者,最早的電影編劇和導演之一。

他是中國第一部故事片的編導者,最早倡導電影應成為改良社會、教化民眾的工具。他編導的影片,開拓了一種以通俗家庭情節劇為核心的中國社會片模式。

2、黎民偉:

長期以來被忽視的中國電影之父。

黎民偉是香港電影集編、導、演於一身的第一人,被視為「香港電影之父」。他拍攝的《莊子試妻》不僅是最早的香港電影,還成為首部出口海外的中國影片,開創了電影輸出的先河。

3、孫瑜:

系統接受西方電影教育的「中國第一人」。

孫瑜曾被譽為「電影詩人」,是中國早期電影中罕見的一位作者型導演。他拍攝的《故都春夢》、《野草閑花》等多部影片,為中國電影提供了新的審美方式,使中國電影開始引起知識界的注意。

4、阮玲玉:

中國默片時代的無冕「影後」。

《野草閑花》中,她唱出中國電影第一聲;她的《神女》成為中國默片時代最高峰;「全能演員」、「中國的嘉寶」,這些美譽都屬於她。阮玲玉已成為一個象徵,凝固了一個有關藝人尤其是女星與坊間流言的永恆話題。

5、金焰:

中國最早的「電影皇帝」。

上世紀30年代,「電影皇帝」金焰是市民眼中的完美偶像。與當時影壇上「油頭滑腦」的酸小生形象完全不同,金焰在銀幕上塑造的青年才俊,堪稱當時青年人心目中的理想。

6、費穆:

被長久遺忘的電影大師,「人文電影」的開拓者。

費穆是導演中的學者,最早提出「中國電影只能表現自己的民族風格」。從《城市之夜》到《小城之春》,費穆以其中國式的電影思維方式和觀念手法,為人文電影的後繼者勾畫出一張明晰的藍圖。

7、胡蝶:

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後,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女明星。

從默片到有聲片,由普通話片到粵語片,胡蝶成為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最優秀的女演員之一。她主演了中國第一部有聲片《歌女紅牡丹》,第一部左翼電影《狂流》。她的出現,標志著中國明星制的正式形成。

8、袁牧之:

中國電影史上最具天賦的「千面人」。

作為戲劇明星,他曾被譽為「舞台千面人」;作為電影藝術家,他集編、導、演於一身,創造了中國電影史上多個「第一」;他還曾出任新中國第一個電影廠——東北電影製片廠的廠長,是新中國電影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9、王人美:

中國第一代現代歌舞演員。

她是中國第一代現代歌舞演員。一部《漁光曲》讓觀眾記住了飾演漁家女「小貓」的女演員王人美,健康活潑、青春煥發的形象一反當時充斥銀幕的「病態美」。

10、趙丹:

最早集明星與演員於一身的表演大師,代表了中國男演員的高峰。

趙丹是中國電影的一張經典面孔,真正的演技派大家。在表演上,他強調個人體驗,借用戲曲、國畫等傳統文化觀念表現角色,反對教條地學習挪用西方表演理論,為中國表演理論提供了大量可借鑒的依據。

11、周璇:

舊上海的文化商標,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娛樂巨星,罕見的傳奇偶像。

短暫的一生中,周璇出演過數十部影片,錄制了200多首歌曲,堪稱橫跨歌影兩界的天後。她算不上演技超凡的大師級人物,卻以其自身特有的氣質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觀眾,也為銀幕上的中國女性形象提供了一個審美上的經典範本。

12、吳楚帆:

華南影帝,方法演技派大師。

由1935年從影,至50年代拍粵語片,吳楚帆在每個時代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堪稱方法演技派大師。

13、白光:

電影史上的「一代妖姬」,第一代華語流行歌壇的代表人物。

白光擅演風騷妖媚的壞女人,號稱「一代妖姬」、「傳奇女子」。她還是第一代華語流行歌壇的代表人物,與眾不同的低音歌喉,在燕語鶯聲的三四十年代恰似萬綠叢中一點紅,奪目而迷人。

14、上官雲珠:

中國第一位性格演員。

「情於中,形於外」,上官雲珠戲路寬廣,敢於嘗試各種角色,還都演得准確傳神。

15、舒綉文:

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配音演員。

從配音小角色摸爬滾打到「四大名旦」之一,似乎她甫一出現在銀幕上,就反射了太強烈的性格光彩。性格之美、風韻之美、愉悅之美……人們評點那個年代的舒綉文用盡了華美之辭。

16、陶金:

第一個飾演周萍的演員。

陶金一生,在表演和導演領域中均取得了較高的成就。他導演的戲曲片富有特色和新意,尤以《十五貫》最負盛名,該劇曾以「一出戲救活一個劇種」而名揚全國。

17、白楊:

戰後中國影壇最有聲望的女星之一。

在中國電影史上,白楊一直是具有傳統美德的中國賢妻良母式婦女形象的典型。除了演電影,她還是40年代中國話劇界的「四大名旦」之一。她表演生命的最高峰,當是在由魯迅作品改編的電影《祝福》中飾演的祥林嫂。

18、秦怡:

銀幕上東方女性美的典型代表。

素有「東方維納斯」之譽的秦怡,上世紀30年代就被稱為抗戰大後方話劇舞台上的「四大名旦」,走上銀幕後又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形象,成為單調年代裡動人的亮色。

19、王丹鳳:

50年代引領社會風潮的美麗「護士」。

初登銀幕,便人稱「小周璇」,她曾是40年代上海灘風光一時的女明星。1957年她又留下了經典的《護士日記》,只因這個名叫簡素華的護士太美麗,一度令不少男士以護士為擇妻的第一選擇。

20、英若誠:

20世紀後半葉中國戲劇表演藝術的一個品牌和瑰寶。

表演藝術家,戲劇理論家,翻譯家,文化官員—英若誠堪稱一位「奇才奇藝」的藝術家。在電影《白求恩》中飾演的翻譯大獲成功,他一生塑造了無數個人物,其中許多已成為我國戲劇表演史上的典範;此外,他在戲劇翻譯領域更取得了無可替代的成就。

21、於是之:

北京人藝藝術風格和具有中國氣派的表演藝術的傑出代表。

於是之被公認為一位自然本色、含蓄深沉而又富有詩意的平民藝術家。以他為首的北京人藝同仁參與拍攝的話劇電影《茶館》等,在世界劇壇為中國的表演藝術贏得了極高的聲譽。

22、石揮:

最有君王氣質的表演「鬼才」。

中國電影百年的歷史上,並不缺少循規蹈矩的好好先生,而像石揮這樣「離經叛道」的鬼才卻屈指可數。曾是叱吒舞台的「話劇皇帝」,他自導、自演的根據老舍小說改編的影片《我這一輩子》,更是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被稱做「平民史詩」。

23、崔嵬:

獨具中國「血性」和豪邁之氣的電影人,中國電影史上一員巨匠。

作為演員,老舍贊他是與金山、趙丹齊名的中國最優秀男演員。作為導演,他是大氣磅礴的巨匠,在「北影四大帥」中也獨占鰲頭。

24、任劍輝:

有「戲迷情人」之稱的粵劇名伶,香港懷舊文化中不斷被重復塑造的人物。

作為香港20世紀最獨特的文化符號之一,任劍輝20歲便女扮男裝反串文武生,比真男子更來得風流倜儻,口口聲聲稱她為「戲迷情人」的幾乎全是痴迷的女人。

她不只稱雄舞台,還稱雄銀幕,一生參演粵劇電影300部,前後40年無人能及,成為香港有史以來主演影片最多的女演員。

25、於洋:

鐵打鋼鑄的中國硬漢的銀幕代言人,影迷心目中永遠的的「虎膽英雄」。

從演員到導演,從劇團團長到電影審查委員會委員,從演電影到拍電影,從拍電影到審電影,於洋的一生可以說是新中國電影史的縮影。

26、於藍:

中國電影中革命婦女形象序列的締造者。

於藍所塑造的中國革命婦女形象,成為中國電影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個人物序列。尤其是對「江姐」的演繹讓她達到了表演事業的頂峰,從某種意義上說,於藍就是江姐的代名詞。

27、田華:

新中國主旋律電影的縮影。

在50年代人的心目中,田華和白毛女已經成為一種記憶的符號,深刻地印在了腦海中。她藝術的高峰期,也是「十七年」「主旋律」電影從觀念到實踐的一個縮影。

28、葛存壯:

北影「反一號」,中國電影史上「五大壞蛋」之一。

葛存壯演了一輩子反派戲,演技已臻爐火純青,卻從沒獲得過任何獎項。他與陳強、陳述、方化和劉江被戲稱為中國影壇的「五大壞蛋」,堪稱無冕之王,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

29、張瑞芳:

為新中國電影奉獻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喜劇形象——「李雙雙」。

張瑞芳曾是話劇舞台上聞名遐邇的四大名旦之一,從舞台到銀幕,她塑造了一系列鮮活生動的形象。1962年的快嘴「李雙雙」,讓她達到電影演藝事業巔峰。

30、馮(吉吉):

50年代人心中深埋的時代偶像。他天生就有一種儒雅和倜儻,一種別人無法模仿的瀟灑氣質,是一代人心中深埋的偶像。他出演的角色中,《南征北戰》中的高營長、《羊城暗哨》中的偵察員王練、《桃花扇》中的侯朝宗,尤其深入人心。

31、謝晉:

中國電影的一面旗幟,中國現實主義電影的集大成者。

謝晉的電影,曾製造了一個「當代中國人集體審美」的輝煌歷程。自《女籃五號》開始,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被視為一個時期的電影標志。雖然在整個中國電影史的代際序列上,謝晉被歸為「第三代」,但實際上他已完成了對時代的超越。

32、孫道臨:

影壇常青樹,中國配音史上成就最高的演員之一。

有人說他是一位詩人,有人說他是一位文武兼備的演員,也有人說他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導演,還有人稱他為詩歌朗誦家和配音演員,而更多的人稱他為藝壇上的一棵常青樹。

33、王心剛:

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軍人」。

王心剛在銀幕上詮釋了一個又一個完美的中國軍人,「第一軍人」的地位至今無人逾越。「男看王心剛,女看王曉棠」,曾經是中國大地上流傳甚廣的口頭禪。在人們對男人這個概念還很籠統的年代,他就已經提供了最佳的範本。

34、程之:

獨一無二的「南方特務」。

從藝五十年,他以善演反派角色著稱,被觀眾戲稱作「南方特務」;他還是一位優秀的配音演員,許多經典名片都留下了他極富魅力的聲音;他的相聲水平和京劇功底,也是有口皆碑。

35、王曉棠:

中國電影界惟一一位女將軍,60年代的中國女性美的標志。

她曾任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也是我國電影界惟一的一位女將軍。她曾給當年的影壇帶去一種揉合著剛強、靈秀、野性而率直的美,在那個年代,王曉棠就是中國女性美的象徵。

36、謝芳:

第一代知性女性的銀幕代言人。

她是60年代氣質特殊的一位女演員,雖然扮演的都是革命英雄人物,但濃濃的書卷氣和小資情調卻難以掩飾。《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舞台姐妹》,謝芳為我們留下了那個年代裡最經典的三部影片。

37、李默然:

新中國第一代話劇大師,電影史上有限的幾位能自成一體,且成就卓越的表演藝術家。

在銀幕與舞台上,李默然扮演的幾乎全是清一色的英雄,尤以鄧世昌著稱。他的表演自成一格,兼收並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的某些原則和中國傳統戲曲表演的特長,具有中國民族文化的深厚內在美。

38、龐學勤:

60年代的「長影」頭牌小生。

明月皎夜光,中國影壇上曾經有個龐學勤。他曾是為數不多的幾位英俊小生之一,英姿勃發,銳氣逼人,當之無愧的「22大明星」之一,風度翩翩的明星照遍及全國。

39、李翰祥:

奠定香港電影觀念的大師級人物。

在香港電影史中,李翰祥是一個不知從何說起的人物。他和朱石麟、胡金銓等一批內地到港的電影人一道,為香港傳統電影觀念奠定了堅實基礎。他一生開拓多個電影類型,黃梅調電影、清宮片、風月片、喜劇片。他在中國電影史上第一次發行股票,一生奔走於內地、香港、台灣之間,無意中促進了三地之間電影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

40、夏夢:

普通話片罕見的全能演員,東方的奧黛麗·赫本。

夏夢號稱「長城大公主」,有「上帝的傑作」之美譽,是普通話片罕見的全能演員。其氣質神韻獨步影壇,後繼乏人,在老一輩影迷心中,夏夢是香港惟一可與奧黛麗·赫本相比的女星,息影多年仍讓人贊嘆不已。

41、黃宗洛:

中國演藝界的龍套大師。

粉墨一生,龍套為本。黃宗洛是藝壇黃氏三傑中最年輕的一位,是影視戲三棲表演藝術家。他所塑造的藝術形象已有一百個,自詡為「百丑圖」。他以演配角為樂事,有「小角色之王」、「龍套大師」的美稱。

42、林黛:

迄今為止、惟一的四屆亞洲影後。

她曾經創下蟬聯四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的紀錄,至今無人能及。她的電影在港台和海外具有深遠影響,如今香港仍每年舉辦林黛電影周。她的氣質高貴大方,被稱為香港電影永遠的女神。

43、胡金銓:

新武俠電影宗師,開創了文人式武俠電影類型。

在中國電影的百年歷史中,像胡金銓這樣高度風格化類型的電影大家,屈指可數。他是第一個把武俠電影當作藝術來做的導演,其作品重現了中國山水畫中的抒情意境,開創出具有強烈詩化韻味的作者式、文人式武俠電影類型。

44、張徹:

第一個將中國電影貼上「雄性」標簽的導演,開創暴力美學及陽剛派武俠電影。

張氏作品是當之無愧的雄性電影始祖,1967年,正是他導演的《獨臂刀》,帶來了武俠電影史上的第二個黃金年代,以陽剛風格一舉挽救了香港電影的陰柔局面。「張家班」的出現,更使他成為中國電影史上最早「結幫組派」的電影人。

45、凌波:

戲曲片第一反串影後。

在華語片歷史上,凌波絕對稱得上傳奇人物。她是香港黃梅調電影史上最重要的名字,戲曲片第一反串影後。當年凌波以一部《梁山伯與祝英台》訪台,萬人空巷,三十里人潮夾道相迎,造就了轟動一時的影界盛事。

46、盧燕:

第一代圓夢好萊塢的華裔女影星,中美電影文化交流的使者。

在盧燕的身上,沉澱著中西方文化的深厚底蘊。她的表演能夠抓住人物性格的本質,有生活、有深度,被公認為是好萊塢最具藝術修養的華裔演員。

47、狄龍:

香港功夫片巨星,大名鼎鼎的「三條龍」之一。

他所樹立的大俠「味道」與「風范」,至今無人能出其右。人稱「標准大俠」的狄龍,六七十年代曾是邵氏首席小生、一代武俠紅星,「邵氏」的盛世也是狄龍的黃金期;八十年代成功轉型後,他的俠義豪情更成為香港江湖片的一張標簽。

48、李小龍:

叩開西方大門的第一位武者,中國武術和精神的象徵。

李小龍是一個開始,也是一個絕響。他像彗星一樣開啟了真功夫的電影時代,真正將中國武術的神話帶到了世界影壇,不會再有第二個集哲人、武者、畫師、明星於一身的卓然不群的李小龍了。他的電影打破了導演中心制,形成了以明星中心制訂制劇本、配合宣傳、動員票房的電影生產模式。

49、甄珍:

台灣第一代玉女明星,70年代文藝片首席女星。

甄珍自1973年起出演了一系列瓊瑤劇,成功架構起第一代瓊瑤女郎柔弱優美的角色氣質,紅遍東南亞,成為1970年代文藝片首席女星。

50、達式常:

銀幕上的儒雅之星,70年代的大眾情人。

在銀幕上,達式常留給人們的總是親和的笑容、從容的風度。看膩了濃眉大眼、虎背熊腰的「高、大、全」式人物,人們開始欣賞起達式常所代表的溫文爾雅、書生瀟灑。

㈦ 三十年代的電影明星蝴蝶和阮玲玉哪個更有名

毫無疑問。阮玲玉。
永別了、拍咐鉛觀眾
當年大明星阮玲玉自殺引起了社會上很大的震動,有不少喜愛她的觀眾依然追隨其香魂而逝。上海戲劇電影研究所的項福珍女士,聽聞噩耗,隨即吞服了鴉片自殺;紹興影迷夏陳氏當天吞服毒葯自殺;杭州聯華影院女招待員張美英也因痛悼阮玲玉服毒自盡。單是1935年3月8日這天,上海就有5名少女自盡,其他地方的追星成員也有多位。她們留下的遺書內容大同小異。「阮玲玉死了,我們活著簡鍵還有什麼意思?!」 阮玲玉生前名聞天下,死後的哀榮也是極一時之盛。1935年3月14日,她的靈柩從萬國殯儀館移往閘北的聯義山莊墓地。阮玲玉生前的好友差不襲好多都到齊了,將近300人。下午1時10分,由金焰、孫瑜、費穆、鄭君里、吳永剛、蔡楚生、黎民偉等十二位影界大腕將靈柩抬上靈車。這天送葬的隊伍排成長龍,靈車所經之處,萬人空巷,沿途夾道摯愛者多達30萬人。美國《紐約時報》駐滬記者見狀極為驚奇,特意作了「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哀禮」的報道。文中還配發了一幅插圖,送葬行列中有一壯漢,頭扎白布,身穿龍袍。其寓意為「倘若中國還有皇帝的話也會前來參加葬禮。

㈧ 中國著名影星有哪些

滄海桑田,歲月悠悠,在中國百年的電影史里,有許多傑出的影人,他們如同一顆顆燦爛的星星,組成了一條恆久的星河。而在這其中,又有哪些人能真正代表中國這一百年的電影史呢?本報特意挑選出一些重量級老電影明星,和您一道追憶舊事,回味老電影。

●阮玲玉:曇花一樣凄美

阮玲玉,原籍廣東中山,生於上海�是中國早期電影傑出的代表人物,上世紀30年代上海最引人矚目的電影女明星。
16歲那年,迫於生計,阮玲玉從上海崇德女校退學,應試明星影片公司《掛名夫妻》的女主角。應試中,導演讓她作歡樂的表情,她便輕盈地將頭一側,薄唇輕啟,嫣然一笑,彎彎的眉,嫵媚的神態,在嘴角還浮出一個逗人的淺酒窩。導演讓她作悲傷的表情時,一瞬間,原來留在臉上的笑容突然消失,純真的眸子上已有一層盈盈淚水,目光中還帶著淺淺的哀怨,讓導演驚嘆不已。
阮玲玉在9年的演藝生涯里,飾演過各類不同的角色,有農村少女、丫頭、女工,也有歌女、尼姑、乞丐。這些人物的結局有的自殺,有的入獄,有的被逼瘋,有的病死街頭,是一群充滿悲劇色彩的銀幕形象。她共主演了29部電影,其中《三個摩登女性》、《城市之夜》、《神女》和《新女性》等影片,被認為是中國早期電影的經典之作。
1935年,阮玲玉主演的影片《新女性》公映,由於受白色恐怖的壓迫,她的演藝事業受到了封殺。同時,受人指使的記者工會又對影片進行無理圍攻,上海灘上的一些黃色小報也趁機落井下石,大肆炒作緋聞,一時流言蜚語滿天飛,壓得阮玲玉透不過氣來。
而感情問題更是阮玲玉心中的痛。16歲那年,她的母親被女主人誣陷偷錢,被趕出來流落街頭,是少爺張達民幫助了她們。溫柔善良的阮玲玉被張達民迷惑了,獻出了純潔無邪的身心。但同居後的張達民少爺習氣表露無遺,一次次向阮玲玉伸手要錢,用於賭博和玩女人,甚至幾次捲款逃跑。阮玲玉為此曾服毒未遂。此時,茶葉商人唐季珊趁機追求她。阮玲玉又輕信了唐的甜言蜜語,與他同居。而唐季珊其實也是一浪盪公子,後來更是當眾毆打阮玲玉。其後,張達民和唐季珊又因她爭風吃醋,大打官司,將她牽扯進了一個類似風流韻事的官司中。
1935年3月8日凌晨,阮玲玉不堪壓力,在上海新閘路沁園村的住宅服安眠葯自盡,年僅25歲,整個上海為之驚愕。報紙的號外上用「人言可畏」四字作為標題。

●金焰:不願被叫「電影皇帝」

金焰在上世紀30年代的中國影壇,有「電影皇帝」之稱。他的首部成功之作是孫瑜在1930年導演的《野草閑花》,他以活潑淳樸的自然風度,健美勻稱的體格和蓬勃的朝氣,塑造了一個與當時充斥影壇的那些「油頭滑腦」的酸小生形象完全不同的英俊少爺,從而受到廣泛贊譽。其後,他主演了《戀愛與義務》、《三個摩登女性》、《黃金時代》、《母性之光》、《大路》等多部影片。這些影片的大多數都以小資產階級反封建為主題,金焰塑造的幾乎都是一些小知識分子形象。金焰本人並不喜歡「電影皇帝」這個稱號,如果有人看到他來了,說「皇帝來了」,他就皺眉頭。
建國後,金焰和第二任妻子秦怡�前妻是著名影星王人美�合演了《失去的愛情》,這是他們兩人合作的惟一作品。這以後,金焰又拍攝了《大地重光》、《偉大的起點》、《母親》等5部影片。1958年,金焰在拍攝電影《暴風雨中的雄鷹》時來到西北藏區,為了抵禦高原的寒冷,他大量飲酒造成胃出血。4年後,金焰不得不進行胃切除手術,但手術引起了並發症,使他一病就是20多年,從此告別了影壇。1983年,金焰因病去世。
在秦怡的眼中,「老金是個追求完美的人」。「有一次他約我去看電影。我遲到了幾分鍾,到了放映廳坐在他身旁,他根本不理我,只說『我最討厭遲到的人,快看電影吧』。看完電影,我們始終都沒講話。不過事隔沒幾天他又來看我了,而且送來一條他自己雕刻的木製小帆船,我很喜歡。還有一次老金來玩,我正在織著一件已織到一半的毛衣,他來沒多久,我就被叫去拍戲,我隨手把毛衣放在桌上。拍完戲回來,一位女演員告訴我,『看到金先生在拆毛衣,還聽他說裡面有錯針還不拆掉,還往下織……』這下可真把我氣壞了,跟他說:『織錯就算唄,誰看得出來啊。』他說:『知錯不改,尤其可惡。』」
當年,金焰也曾經在無意中深深傷害過秦怡。當他們越來越親密時,金焰卻始終不向秦怡求婚,出於自尊心,秦怡也不願先開口。有一天她突然聽到金焰和別人打電話說辦理去美國的事。秦怡問他時,金焰回答准備去好萊塢拍片,也許去不成,因此沒告訴她。同時他又解釋之所以不向秦怡求婚,也因為此事:如果去成了,他們只好分手,如果決定不去就可以結婚。秦怡無法形容當時聽到這句話時難過的心情,而金焰竟然一點沒有覺察到她的心情變化。回家後,秦怡就一直呆坐發傻,心想:「這個人也實在誠實過頭了,他難道不能把有些話留在心底嗎?一定要全盤掏出來傷害我?也許他不是想傷害我,也許……」

●孫道臨:永不消逝的「蕭澗秋」

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1314430100a58d.html) - 中國著名影星_xxxhttp_新浪博客

孫道臨演過眾多令人難忘的角色:《烏鴉與麻雀》中的華先生、《渡江偵察記》中的李連長、《不夜城》中的資本家、《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李俠、《早春二月》中的蕭澗秋、《家》中的覺新、《雷雨》中的周朴園……執導過不少優秀影片:《繼母》、《雷雨》、《非常大總統》……為《哈姆雷特》、《白痴》、《列寧在1918》、《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配音膾炙人口,朗誦李白、杜甫、陸游的詩詞感人肺腑。
這位祖籍浙江的傳奇人物出生在北京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念的是名氣很響的崇德小學。上了中學,他被老師稱為神童,15歲就寫成短篇小說《母子倆》。
全國解放為孫道臨帶來了藝術上的春天,他作為上影的一名年輕演員,與趙丹、白楊、張瑞芳、秦怡一起敲鑼打鼓迎接解放軍進城。接著,孫道臨又奔赴抗美援朝前線。從朝鮮戰場回來後即投拍電影《渡江偵察記》,偵察連長李春林被他演得活靈活現。其後,《南島風雲》中的游擊隊長、《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地下黨員、《紅色的種子》中的政委、《革命家庭》中的革命者、《51號兵站》中的指導員……組成了他在銀幕上的「兵系列」。

孫道臨在燕京大學讀書時,是「燕京劇社」的活躍分子,出演了劇中的周沖,黃宗江演周萍。演出後在全校轟動,黃宗江收到不少署名「繁漪」的求愛信,他也收到不少署名「四鳳」的情書。直至1984年,孫道臨的《雷雨》情結越發濃烈,他把此劇搬上了銀幕,並且自導自演。不過當年的「周沖」已變成了「周朴園」。
《早春二月》是孫道臨的代表作,此片在當年風靡一時,社會上曾掀起了一陣「蕭澗秋」旋風,男大學生模仿他的扮相,一身灰色長衫,梳一個30年代大背頭,手執柔石的小說《二月》在河畔倘佯,口中會念著蕭澗秋的台詞;有的人跑遍南京路、淮海路,為的就是覓一條他圍的豆綠色圍巾,尋找一種勾人心魄的小資情調。而女大學生更是發痴,有的寫求愛信,有的盼能見上一面,要的就是心動,等的就是孫道臨,還傳說有的女孩因此而患相思病……
其實,那時的孫道臨已墜入愛河,與越劇名角王文娟相互傾慕,關於他倆的戀愛趣聞,有各種版本,流傳最廣的是「鵲橋相會」版。他在蘇州拍《早春二月》時,蕭澗秋與林黛玉�王文娟在越劇《紅樓夢》中飾演林黛玉�鵲橋相會在「瀟湘館」,頂替賈寶玉,與林妹妹彈琴賦詩,愛意綿綿,編織成一段浪漫婚戀。歲月如梭,如今孫道臨雖已年屆古稀,「瀟湘館」之戀已成往事,傳說趣聞也成舊夢,但他倆相濡以沫的感情依然,女兒成家立業,從國外歸來發展事業,王文娟操練她的「紅樓劇團」,孫道臨壯心不已,後又執導起影片《詹天佑》,同時他還利用自己卓越的朗誦技巧,在各大城市巡迴朗誦唐詩宋詞,引起了強烈反響……

●周璇:那時候的「第二眼美女」

即便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周璇也不是一個美女。好在她五官端正,輪廓好,行話說:「上鏡頭」,所以算是「第二眼美女」。
周璇對演戲非常有天賦。著名演員舒適當年曾先後和周璇合演過7部電影,「試戲時,她往往似乎沒有什麼激情,到了正式開拍時,熱淚卻可以奪眶而出。」 周璇一生中共拍了43部影片,和阮玲玉、胡蝶並稱中國影壇三大影後。但對於「影後」這個稱號,周璇本人並沒有接受過。1941年,《上海日報》發起了選舉電影皇後的活動,結果周璇得票最多。其後,周璇卻在報上發表了一則啟事:「璇性情淡泊,不尚榮利,平日除為公司攝片外,業余惟以讀書消遣。對於外界情形,極少接觸,自問學識技能均有限,對於『影後』二字涉及賤名,則不勝感荷,敬請亮鑒。」
把嘴唇緊緊靠近話筒演唱的方法,是從周璇開始的。輕輕地唱,講究字正腔圓、柔和纏綿的這種唱法後來被鄧麗君傳承並發揚光大。周璇一生中一共演唱了200多首歌曲,其中114首是電影插曲。1932年,周璇步入黎錦暉主持的明月歌舞團,並以一曲《民族之光》初露頭角。1937年,周璇在《馬路天使》中演唱了《四季歌》和《天涯歌女》,這兩首歌流傳至今,成為不朽的經典名曲。同一時期,《何日君再來》隨著影片《三星伴月》的上映,一時成為家喻戶曉的流行歌曲。當年有記者撰文贊美周璇的嗓音:「她的歌聲如金笛鳴,沁人心。」於是,「金嗓子」的美譽傳遍了大江南北。
周璇的第一任丈夫,是當時大上海「明月社」的嚴華。好景不長,娛樂圈的緋聞吹進了這段幸福的婚姻,生性多疑的周璇聽風便是雨,最後親手完結了這段感情。1949年初,年輕商人朱懷德闖入周璇的內心,人在香港的周璇先是被其一片真誠打動,將全部積蓄交給他。朱帶著錢回到上海後,就杳無音訊。1950年,周璇帶著朱懷德走後產下的他們的孩子回到上海,找到朱懷德。誰知他竟問:「這孩子,恐怕和你自己一樣,是領來的吧?」從此,周璇一直被困在瘋狂的世界中,直到1957年去世。

●上官雲珠:生死劫呀生死劫

上官雲珠,著名電影藝術家,在影片《枯木逢春》、《早春二月》、《舞台姐妹》等影片中扮演角色,其表演真摯自然,善於塑造身份、性格、氣質迥異的人物形象。
新中國成立時,上官雲珠才30歲,但因為她的氣質很不適合演「工農兵」形象,所以一直沒有機會再上銀幕,可是上官雲珠不氣餒,她努力改變自己的戲路,進行脫胎換骨的「轉型」。一時沒戲演,她就另闢蹊徑,為災區籌款義演,一天兩三場,一連演出了131場,直到過度勞累患急性肺炎昏倒在舞台上。
1955年,上影廠准備開拍《南島風雲》。但在即將開機之時,女主角護士長符若華的人選遲遲沒有敲定。與上官雲珠感情深厚的黃宗英,想起了3年來一直坐「冷板凳」的上官雲珠,便竭力向導演白沉推薦她。可讓上官雲珠這樣的演員去扮演英姿颯爽、老練果敢的革命英雄形象,在一些人的眼裡簡直是嘲諷,好在白沉導演力排眾議,堅決用了上官雲珠。上官雲珠也不負眾望,她的精湛演技讓那些一向對她有偏見的人也不得不折服。
1956年1月10日,上官雲珠手拿著陳毅市長親手書寫的「上官雲珠同志,請您來一趟」的字條,走進了中蘇友好大廈,受到了在上海視察工作的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接見。
在此之前,因受丈夫程述堯的牽連,上官雲珠也被翻來覆去查個沒完,心情很是苦悶和壓抑。在陪同毛主席跳舞時,上官雲珠向毛主席訴說了心中的委屈和個人的遭遇。不久,上官雲珠主演了《小白旗的風波》,並跟隨中國電影代表團出訪捷克。她原已被列入「右派」名單,這時也峰迴路轉,成為「保護對象」。
命運的轉折,使上官雲珠又升起了攀登事業高峰的希望。上官雲珠在拍片之餘,積極參加「四清」工作隊,經常深入工廠、學校、農村演出,以至於累得吐血。不久她被查出患「乳腺癌」和「腦癌」。手術後,上官雲珠以超常的毅力,日復一日地練習以求突破因「腦癌」導致的語言障礙,以便重返銀幕。就在這時,「文革」開始了,造反派們全然不顧上官雲珠身體虛弱,硬拉她到廠里去參加大批判,多次遭到毒打。
造反派從鞭撻上官雲珠的婚姻開始,再到她主演「壞電影」的「放毒」,更要她老實交代幾次見到毛主席和其他首長的情況。上官雲珠膽戰心驚地如實寫出受到毛主席幾次接見的情況,但堅決否認攻擊偉大領袖。
1968年11月22日,上官雲珠又被專案組提審。對審訊人員的威逼,上官雲珠無話可說。造反派折磨了她兩個多小時後,把她踢出門外,並下最後通牒「第二天必須交代,否則後果自負。」
1968年11月23日凌晨3時,身心極度疲憊、萬念俱灰的上官雲珠跳樓自殺身亡。

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1314430100a58d.html) - 中國著名影星_xxxhttp_新浪博客

㈨ 30年代上海那些男演演員員

黎民偉(1892—1953)中國電影先驅之一,有「中國電影之父」、「香港電影之父」之稱。廣東新會人。著名的戲劇家和革命家

顧無為(1892—?)曾入上海警務學堂,畢業於江南法學院。

但杜宇(1897~1972)原名祖齡,號繩武,祖籍貴州廣順,生於江西南昌。

鄭正秋(1888~1935),原名鄭芳澤,號伯常,廣東潮州人,編劇,導演,中國第一所電影學校——明星影戲學校校長。

鄭鷓鴣(1880—1925)號:介誠,1880年生於南京,原籍 :安徽歙縣。畢業於江南隨營學校。

汪福慶,20年代商務印書館影片部旗下演員,生卒年不詳!

王獻齋(1900—1942)一說生於1898年,原名王有廷,原籍山東,生於海參崴一個旅俄華僑家庭,著名電影演員。

周空空(1887-1930.08.12)原名周大鵬,四川長壽人。曾於成都體育學校學習。1925年在新華影片公司的《風塵三俠》中任主要角色,初上銀幕。

王吉亭(1901—?)

朱飛(1903—1935)上海人。他家境富裕,畢業於遠東商業學校,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最初在上海英美煙草公司影片部拍片,後被張石川看中,於1925年加入「明星」。

龔稼農(1902.02.23—1993.10.27)

㈩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由趙丹和周璇主演的影片什麼是我國電影藝術基本成熟的標志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由趙丹和周璇主演的影片《馬路天使》是我國電影藝術基本成熟的標志。

《馬路天使》是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袁牧之執導,趙丹、周璇、魏鶴齡等主演。該片以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都市生活為背景。

講述了社會底層人民的遭遇以及歌女小紅與吹鼓手陳少平之間的愛情故事。1937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上映。

1983年,影片獲得第12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評委獎。2005年,該片入選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評出的「百年百部最佳華語片」。

(10)30年代的中國電影明星擴展閱讀:

《馬路天使》最大的亮點是將不同表演風格的演員融為一爐。周璇把一個小歌女塑造得惹人憐愛,而趙丹、魏鶴齡、趙慧深等演員的表演也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馬路天使》的配樂非常出色。對白、聲響、音樂和歌曲等各個因素在完整的藝術構思下已經結合成非常有效的表現手段,而聲音與畫面的組合運用也可圈可點。

《四季歌》和《天涯歌女》這兩首插曲不僅符合片中人物的性格、心理、氣質,而且增添了影片悲中有樂的感情色彩。

閱讀全文

與30年代的中國電影明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色戒電影哪裡可以看完整版觀看 瀏覽:983
哪裡能參投電影 瀏覽:416
洪金寶和利智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339
下載中國電影百團大戰 瀏覽:405
怪物獵人電影台詞在幾分 瀏覽:765
河間哪裡有電影院 瀏覽:125
零基礎看的英語電影 瀏覽:493
剪影的電影開幕效果哪裡設置 瀏覽:927
電影天空之城哪裡好 瀏覽:973
俠盜飛車電影名字 瀏覽:55
電影添加字幕軟體 瀏覽:159
女孩網路跟線被殺死的電影 瀏覽:452
天上掉下個ufo電影哪裡可看 瀏覽:347
下載愛情倫理電影 瀏覽:876
百度視頻哪裡下載電影 瀏覽:492
文藝電影中國 瀏覽:247
關於孩子想輟學不讀書的電影 瀏覽:224
集寧哪裡可以看電影 瀏覽:561
好看勵志的青春電影 瀏覽:761
3d電影加字幕軟體有哪些 瀏覽: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