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現在的國產影視作品是不是像有些人感覺的沒有以前好看了
是的,的確沒有以前的好看了。
我認為有幾個原因:
1隨便的改劇本。
可是有時看,劇情根本不合理,人員設定不符合常識。因為是有大碗喜歡隨意更改劇本,結果改的不倫不類。
越是有大碗參演的影視劇,越容易被更改,如果遇到弱勢導演,劇情基本和原著沒什麼關系了。
2隻選有關系的演員,不根據劇情需要定演員。
最明顯的是《紅樓夢》,老版里的演員和人物要非常契合,才可以出演。
新版里的演員,有關系才能演,管你契合不契合。
有關系的演員,演技好不好都無所謂,沒關系,演技再好也白搭。所以塑造出的形象,也不能吸引人,看了甚至覺得惡俗。
3現在的影視作品,不是用故事打動觀眾,而是用故事包裝產品,真正的是為了銷售產品賺錢。胡亂拼湊的大雜燴,怎麼可能吸引觀眾?
4沒有以前精益求精的創作熱情。無論製片導演演員,都以賺錢為目的,喪失了專業精神。
5現在資訊發達,觀眾不容易被糊弄,沒有精心製作就吸引不了觀眾。但是好的作品,觀眾還是喜聞樂見的。
例如《琅琊榜》,《甄嬛傳》,《父母愛情》……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精心製作的影視作品,人們還是願意看的。
是啊,現在的國產影視作品感覺真的沒有以前好看了。
前幾天與一個編劇群里的業內人士們談論起來,大家也是相同的觀點。
現燃基在國產影視作品的現狀是,人們的欣賞水平提高了,而國產影視作品的質量沒有提升,甚至整體都在下降。
好的影視作品沒有好的營銷手段,國內外獲獎不少,但觀眾不認同,甚至看不到。
觀眾願意看的商業大片,有市場,賣座了,但是口碑不咋地!
隨著這些所謂大片進入製作者口袋的,不但有大把的錢,還有大量的「口水」。
而既能賣座又能叫好的國產影視作品這幾年是越來越少了。
是觀眾的口味太」刁鑽「了,還是人們的人們的要求苛刻了嗎?
不是的,是國產影視作品太浮躁、太功利化了。
劇本拿來就用,沒有自己的思想與邏輯,甚至挑選演員也是隨心所欲。
87版的國產電影連續劇《紅樓夢》選角色歷時長達十個月,演員都通讀《紅樓夢》原著。演員培訓了一年,拍攝長達一年。
現在只是弄了一堆「小鮮肉」「整容臉」,接過成熟IP就演,連台詞都不背。
兩三個月的時間,一部電影,一個長達中帆五十集的電視劇就弄出來了。
你糊弄誰呢?
這樣的影視作品,能好看那才怪了!
首先,十分榮幸來回答這個問題。下面,我就說下我的見解。
就我自己而言,感覺確實沒有以前好看了,為什麼會這樣認為了,我從下面幾點來闡述我的觀點:
1.演員問題。我感覺這是最本質的問題,就好像做菜一樣,雖然口味受到調料之類的限制,但是最根本的還是取決於廚子自身, 現在電視劇的製作模式是什麼呢? 大IP流量小生+鋪天蓋地的宣傳+粉絲們的追捧, 從而使得現在有個很壞的現象,有些演員的基本功甚至被吹捧成了一些小鮮肉的點, 比如王勁松老師說的關於演員背台詞的問題。
一部作品最根本的還是演員,如同《人民的名義》、《隱秘的角落》一般,劇本和後期製作固然重要, 但是如果是豬鼻子插大蔥裝象的話,那肯定會適得其反,因此,現在啟用有演技的演員,才是讓影視作品煥發新春的關鍵。
2.劇本問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現在的影視劇本開始變得天馬行空,不切實際, 當然如果是 科技 類的電影還可以,但是一些 歷史 劇也在走這條路,不尊重 歷史 ,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來。
比如現在就在央視一台播出的 《最美的逆行者》 ,本來是歌頌我們偉大的抗擊疫情的醫護人員的, 卻被硬生生的寫成了婆媳關系!
十幾年之前,一部《 武林外傳》憑著幽默完美的劇情,直接捧紅了閆妮、沙溢、姚晨等人,一部《士兵突擊》也憑借著真實,有感染力的劇本將王寶強捧上一線。 這些電視劇一開始沒有什麼大牌明星,不靠著頂級小生的流量,靠著優秀的劇本和踏實努力的演員,依舊讓這些電視劇成為了經典。
現在的影視作品,很多都是為了靠著流量掙錢的 , 導致了現在很多皮培謹網劇充斥著我們的生活, 當然我們不否認其中也有優秀作品, 但是大部分都是看著圖一樂!
文化創造現在偏於自由,從而導致這個市場也參差不齊,一些冒牌導演,一些沒有職業素養的編劇,導致一些網路神劇頻頻出現, 態度不端正,一切都免談。
4.市場需求問題從整體大環境來看,很多影片公司的本質目的不是把輸出優質內容作為首要目的,反而是把賺錢作為首要的事情, 這也就造成了現在整個市場的偏差。
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當基礎開始慢慢的發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時,上層建築肯定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希望能夠對各位觀眾大老爺不一樣的啟發和看法,謝謝大家~~~
《獵鷹1949》封面
國產影視作品我認為有些還是比較好看的,就比如現在正在熱播的《沉默的真相》
我也非常推薦大家去看這部電視劇。
這部電視劇改編自小說《長夜難明》但是這部電視劇看完會讓你感受到縱使長夜難明,但依然有人捨命燃燈的故事。非常感人。也非常有看點。尤其是裡面的主角江陽的演技更是炸裂。
十年前支教大學生侯貴平為保護學生發現了權貴們的犯罪事實,然後被污衊被陷害。身為侯貴平的同學年輕無限的檢察官江陽開始調查侯貴平的案子。這一查不要緊江陽為此付出了自己大好的人生還有生命,江陽在查案過程中被權貴們威脅,誣陷,江陽和未婚妻分了手,和江陽一起查案的「平康白雪」刑警朱偉,也被送去警察學校進修了三年,後來江陽結婚後繼續查案,找到線索權貴們銷毀線索,就這樣江陽還是不放棄,江陽被威脅,江陽離婚,繼續查案,最終在權貴們的誣陷下江陽入獄三年,出來之後繼續調查,就在此時江陽被查出患了絕症,這時候距離侯貴平被害已經十年了,最後江陽決定自殺來換取查明真相的機會。朱偉和幾位朋友也決定幫助江陽一起策劃,最終的策劃結果看過電視劇的都知道回到了第一集的地鐵拋屍案。最後真相大白,權貴們被繩之以法,可惜江陽還有侯貴平再也看不到了。
長夜難明,捨命燃燈,微光如豆,星火燎原。從故事到演員我自我感覺無槽點。
這不禁讓人感嘆道:「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就像GAI唱的「一往無前虎山行,撥開雲霧見光明」這真的是野夫怒見不平處,磨損胸中萬古刀。讓人贊嘆,讓人敬佩。推薦大家觀看
怎麼說呢,幾年前我也是這么認為的,所以那一段時間我幾乎不看國產電視不看國產電影,很長一段時間鄙視國產的影視作品,後來漸漸的發現,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有很多優秀的國產影視其實有很多好的編劇,導演和演員,他們都很努力的把作品呈現出來,
那為什麼大眾們都不接受呢,或者看後都覺得不好呢,我個人覺得當下是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接受各種各樣的信息和新聞,而影視 娛樂 已經到了一個發展的瓶頸期,很難突破,或者說是很難再取悅觀眾。幾乎最新的影視的劇情或多或少在之前的影視作品中都能看到類似的,很難給觀眾驚喜。換句話就是大眾對影視作品要求更高了,對編劇,導演的要求標准高了好幾個檔次,這對他們來說無疑是個挑戰。
所以不管怎樣,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價值的,存在即合理,只要三觀正,輸出正能量,能給我們帶來快樂,就有意義不是嗎。
畢竟外國的月亮也沒有那麼圓啦,加油吧,國產影視的創作者們!
客觀而實事求是的說,隨著時代的進步,特別是改革開放後,文藝振興,文化繁榮,百花齊放,文藝創作更趨自由和多元化。影視作品總體的質量、水平越來越高,且瑕不掩瑜,大量題材各異、風格多樣的優秀影視作品給大眾提供了更多的觀賞選擇,影視作品走向繁榮,這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很多在體制中度過大半生的中老年人,經過「文革」洗禮,受傳統體制影響深刻,在「樣板戲」、「高大上」的文藝氛圍中成長,且對過去的一切抱有一種偏執的固守情結,對影視作品的鑒賞能力有限,墨守成規,加之懷舊心理作祟,對新生事物包括新的影視作品時常有根深蒂固的偏見,甚至抵觸,反對創新、反感 時尚 元素、排斥多元化和與時俱進。與他們的閱歷和所受教育來看,這些並不難理解。這樣的聲音不僅在影視劇上,在其他文藝作品、 社會 現象中都有體現,也很正常。但因此就否認國產影視劇「沒有以前好看」,是視野的狹隘和觀念的固步自封,也是不客觀和不公正的。
林子大了,難免什麼樣的鳥兒都會有。在一個開放和多元化的時代,精華和糟粕、「精品」和「雷劇」總是同時應運而生,不同的受眾群體、市場需求造就了不同影視作品,其中快餐式、戲說式,粗製濫造、魚龍混雜的也不在少數,但我們也有幸看到了很多製作嚴謹、品質優良的國產影視佳作,不斷豐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且在國際舞台屢有斬獲,受到全世界的矚目。
總體來說,時代在發展,一個劇烈變化、 社會 生活愈加豐富多姿的時代,給敏感的影視藝術創作者提供了無限的可能和不竭的動力,國產影視作品質量會愈來愈好,愈來愈豐富、愈來愈多元化,也出現了無數膾炙人口的佳作,大多數影視藝術家在堅守藝術初衷,堅持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礎上,作品逐步與國際接軌,被全世界逐漸認同。在近兩年,有「井噴」式的飛躍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
其實我們翻開以前的國產篇來看,發現他們的妝容都是隨意但不失古風的,像倚天屠龍記這種,百看不膩的,不符合原劇,改編大
以前的國產劇特效少,比較符合年代,妝容不是一成不變,可以看見妝容是符合那個年代的,
但是現在國產劇,播到一半已經被觀眾猜到劇情,一成不變的劇情,妝容一成不變,唯一能看的可能就是男女主角的顏,特效多了,就變得不真實了,
國產影視作品沒有以前好看,這個是肯定的。發現沒有?隨著這個 社會 越來越浮躁,越來越物質。很多行業包括 社會 人文現象下滑,都是同步的,都是在下滑,人越來越物質現實,行業也在變得物質現實。以前過年有年味,現在索然無味;以前親人朋友互相關懷,現在動不動就是紅包、比房子比車子;以前結婚簡單,現在結婚呵呵。以前做事用心把事情做好,現在做事時時刻刻盤算自己的利益。影視行業,也是需要大量人做出來的。隨著越來越向錢看,可想而知,一群人對一部作品的用心力度還夠不夠。
記得當年老版《三國演義》播出後,真是太經典,每一個角色都是經典。至今抖音上有好多剪輯,點擊量與高評價,都有很多人回味喜歡。一次,主持人問當年扮演周瑜的洪宇宙,大意是你們有沒有跟別的版本的演員們來PK過每個人物角色。洪宇宙堅定的回答:「我們從來不PK,你們根本就不知道,當年我們吃的那是什麼苦,從來不PK」。正是這么一幫戲骨,吃了最惡劣的苦,克服了最艱難的條件,用盡了最大的心力。拍出了經典中的經典作品。
歸根結底,就是人的問題,以前做人做事是用心,現在做人做事都是沖著錢。所謂的什麼流量明星,小鮮肉,編劇受制於資本投資方不能寫太復雜的劇本,摳圖,台詞念1234567,,等等。這些,都是 社會 下滑後的各種各樣的現象而已。
這得看個人的興趣愛好和品味。
❷ 大家怎麼看待國內影視劇的發展現狀
現在的大部分影視作品都是商品,它首先得迎合市場,迎合當下的受眾需求,所以自然會體現當下的部分社會文化。隨著自媒體時代的來臨和進一步發展,越來越多影視人才將會更容易脫穎而出,未來影視作品也定會百花齊放,尺度會越來越大,才華的施展空間和舞台都會加大,也會殺出更多「黑馬」。
❸ 中國電影的現狀及發展
行業主要企業:貓眼娛樂(01896HK)、阿里影業(01060HK)、光線傳媒(300251)、新片場(834630)、華誼兄弟(300027)、愛奇藝(IQ.NASDAQ)、Bilibili(BILI.NASDAQ)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電影市場收入規模、中國電影放映場次情況、中國電影行業集中度
行業概況
1、定義
電影產業是對以電影的製作、發行和放映三個行業為主,同時包括電影的後產品的開發(如音像製品、電影頻道、相關圖書、玩具等)以及與電影相關的市場活動的總稱,屬第三產業中娛樂業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是通過視聽技術傳遞藝術形象信息,為人們提供審美、娛樂、宣教服務。
電影產業的特徵包括以下幾點:
2、產業鏈剖析:包括五大階段
從電影行業整體來看,其產業鏈包括電影製作、出品、發行、放映環節。電影製作作為整個產業的最前端,決定了行業的影片供給數量、質量等情況,具有一定的議價權。影片製作完成後,通過出品及發行方使得影片得以面世,向下游院線企業進行宣發。電影產業的終端是院線市場,其基本職能是提供放映服務獲取票務收入,一般占據45%的票房分賬比例,同時還為合作商提供廣告服務、提供賣品等衍生品服務以獲得非票務收入。
在電影產業鏈中,發行上承製片方,下連院線播映方,是將影片全國推廣的渠道,整個電影產業鏈的參與者眾多。
電影製作方主要包括國內外文學與劇本等原始作品方,如國外的漫威、迪士尼,國內的華策影視、騰訊文學等;內容出品方包括海外的華納兄弟、環球影業,國內的萬達影視、華誼兄弟等專業影視公司;宣傳發行方包括華納兄弟、環球影業等傳統影視公司發行方,以及淘票票、愛奇藝與貓眼電影等網路發行方;電影產業鏈終端的院線平台代表公司有海外的AMC與國內的萬達影院、大地影院、橫店影視等。
行業發展歷程:處於「互聯網+時代」
從1950年發展至今,我國電影行業共經歷了四個階段,分別為「國有資本時代」、「民營資本時代」、「商業大片時代」和目前所處的「互聯網+時代」。
行業政策背景:多項政策加持
以政策扶持為主導電影產業的迅猛發展與國家層面以及政策層面出台的各項扶持政策有著緊密的聯系。2010年的《關於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由國務院辦公廳出台發布,我國對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提出了重要的指導方針、具體政策措施保障;
關於支持電影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通知》在2014年由財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聯合發布,明確了八項具體政策,使得市場活力得到進一步激發,公益服務質量和水平得到提升;
《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徵收使用管理辦法》於2015年由國家財政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並規定,向申請工商登記的經營性電影放映單位徵收5%的電影專項資金,用於電影產業發展的金融、稅收和人才引進扶持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於2017年3月1日發布實施,具有里程碑意義。對於正處於發展迅速但缺乏法律依據及保障的電影市場來說,無疑給中國電影產業發展帶來了法制化的信心,也為中國電影"走出去"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可以說,國家法律和政策,特別是政策幾乎決定著電影產業發展的方向和發展程度。
行業發展現狀:
1、中國電影市場收入規模:疫情後強勢反彈
從電影票房收入來看,2016-2019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持續增長,並成功突破600億大關。2019年,我國票房收入達641億元,較2018年增長5.4%,增速整體呈現下滑態勢。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我國電影票房收入僅為203億元,不到2019年票房收入的三成。截至2021年12月中旬,我國電影票房收入457億元,較2020年恢復較快。
2、中國觀影人次情況:2020年下降近7成
從觀影人次的變動情況看,2020年全年觀影人次5.49億人次,相比2019年減少了68.23%,降幅與票房降幅基本持平。對比2019年全國約14億的人口總量,人均觀影次數為0.39次,相比2019年的1.24次下滑明顯,若以8.48億的城鎮人口計算,人均觀影次數為0.65次,相比2019年減少了1.43次。
3、中國電影放映場次情況:疫情影響放映場次大幅度下降
2020年全國影院共放映電影5658.4萬場,同比減少55.58%,降幅明顯低於觀影人次和票房降幅。對比票房、觀影人次和放映場次的變化情況,隨著國內影院數量的逐年增多,放映場次的增加速度始終能夠大幅高於票房和觀影人次的增長速度。
行業競爭格局
1、行業集中度:頭部效應明顯
整體來看,中國電影市場頭部效應明顯,行業集中度較高。隨著檔期競爭加劇、口碑宣傳作用凸顯,國內電影票房集中度加劇。2020年受疫情影響,電影前五名票房達到全年總票房的50%以上。除2020年特殊情況外,2018至2021年電影票房前三名和前五名佔比穩步提升,這意味著影視行業的龍頭公司能夠分到更多紅利。
2、企業競爭:萬達影院市場份額最高
從各院線票房情況來看,我國電影產業市場集中度仍待提高,以票房TOP5院線的票房合計僅為2020年電影總票房的47%。其中,萬達院線以15%的票房比重位居榜首,其次為大地院線,其票房比重為10%,上海聯合院線(8%)、中影數字院線(7%)和中影南方新干線緊隨其後(7%)。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政策方面:《「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
2021年11月9日,國家電影局發布了《「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也是針對內地目前電影市場所做出的最重要的指導性方針政策,其中既有一些具體的數字指標要求,也有一些針對性較強的規劃部署。整個規劃書近萬字,基本涵蓋了內地電影近幾年發展出現的問題和症結,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也包括了之前一些方針政策的進一步執行。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❹ 為什麼國產電影整體質量在下降
我不這么看這個問題,我認為國產電影近幾年是在穩步提升的。
首先,爛片每個國家都有,好萊塢也有。只是我們能看到的國外影片少只又少,中影集團也罷,字幕組也好,他們本身就會對電影先篩選一次,選擇他們認為好的電影才會引進或者加字幕,亦如《純潔心靈》這樣的片子,如果國外也有字幕組,肯定也不會翻譯的吧?
其次,國內每年拍的片子里,能上院線的也是少之又少,大部分都轉網路播放了。三大平台上的電影,你們看過多少,反正我是很少看,網路播放的主流還是國產劇集和綜藝。
摒棄了這一大部分後,那些過審上院線的電影,其實來說總體還是向好的。那些做電影的大V很多都說,之前每年的優秀前十選擇需要點時間,因為真的是沒什麼優質的,只能在筷子裡面找竹竿,而爛片前十倒是輕松搞定。最近幾年,優質影片越來越多,倒是爛片需要斟酌考慮了!
其實這之中有著很多原因
你要說爛片,不只是國內有,國外也有!
我覺得從來都是爛片多餘好片的,但是為什麼很少有人聽說國外的爛片,那是我們從來沒有去關注過,而那些比較出名的片都是一些大導演拍的,雖然可能不好看,不符合你的口味,但是肯定也不會太差,畢竟能傳到我們耳朵的肯定有他過人之處。
而國產電影肯定也是爛片居多的,而且我們還身處在這個環境中,有可能你隨便上個視頻平台上去想看一下電影,很可能就會看到這些片子,其實現在拍一部電影的成本可以說是比較低的了,只要是有點資本的人都可以投資去拍電影然後圈一波錢。
但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覺得國產電影的質量甚至不如前幾年的了?中國現在熱門電影偏向於流量級,其實也有優秀電影,只是評分在線,但是播放量不在線,觀眾更傾向於流量明星,所以很多一般的電影層出不窮。
1.演員片酬高,作品粗製濫造
而且最近幾年演員的片酬都能抵得上拍電影的成本了,如此高昂的片酬換來的用是什麼?一大堆天雷滾滾的爛片雷劇,五毛錢的特效,粗製濫造的畫面,所以很多人覺得現在拍的電影電視根本比不上20年前拍的,尤其是近幾年,良心劇幾乎都要滅絕了,只要出現,那就是現象級作品。
2 . 缺少一股苛求完美的態度
國內的片子不好看,是因為缺了那麼一股勁兒,大家都覺得差不多、馬馬虎虎就可以了,缺少一股苛求完美和打造品質的態度。
在幾乎每一個環節上,國產電影都缺少那麼一股苛求完美的態度,不光是導演和編劇,演員就更是如此。
演技這個東西,尤其需要磨練。但在現在燥熱的追星環境里,演技再差也不影響小鮮肉們大紅大紫成為巨星,動輒千萬片酬和出場費。反正總有人買帳,自然不會有人潛下心來追求完美。
3.還有國內環境所導致的
因為大環境原因,有些類型的電影電視又不能拍,所以也是為什麼很多翻拍的改的一塌糊塗。
但是真的沒有好電影嗎?其實不然,我們也許該把目光放在那些真正在做電影的電影人身上,有實力的導演沒有嗎?有演技的演員沒有嗎?有能力寫好故事的編劇沒有嗎?不,這些都有,所以如果你覺得國產電影有太多的爛片,那就別去關注那些,多看看其他優秀導演的作品。
故事情節不引人入勝,意境遐猶。製作效果固格形式化。與自然有分嶺。烘托氛圍影響場面喧染得不具體生動。製作成本費用昂貴,演員陣容實力頗有講究。因此質量不高,台詞敘述課本化等這些因素的制約,有一定的關聯,下降也順理成章不以為然了。
國產電影質量不是一直在提升嗎?戰狼,哪吒,大聖歸來,紅海行動,葉問,等等,這不都是在提升嗎?
也不能說是國產電影整體質量下降了,而是因為人們的審美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就想以前的明星都更注重自己演技的培養,但是在現在這種看臉的時代,現在的明星幾乎都是在自己臉上的保養下足了功夫,而去淡化了演技這個東西的存在,久而久之電影內容中缺失的感覺也就越來越明顯了。
資本在作祟,資本眼裡只容得下一萬,容不下萬一
沒有啊。最近出的一步電影。《天啟大爆炸》感覺挺好啊。大片感十足 特效這些都挺好 我們不說他是寫 歷史 還是寫啥 拋開這些來說話
並沒有啊,2019年的國產電影都有這超高的影評和不平凡的票房,《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烈火英雄》《少年的你》。列舉的一部分無一不讓人印象深刻的,漫威系列的電影已經達到一定高度,但是在國內愛國主義情懷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國產電影將會更加深入人心,讓國人接受度提高,完全可以說是國產更得中國觀眾的喜歡,那怎麼會是質量下降呢。相信在不平凡的2020年,國產電影一定會創造不平凡。
首先中國電影並沒有越來越差
中國電影在市場化時期的競爭亂象是必然的,同時也有政策因素的鉗制,這些東西需要進一步推進市場步伐去沉澱,去嘗試,可以說這幾年爛片爆發其實也是市場前期逐利亂象的必然
關於這個我在另一個回答里剛說過
所謂爛片時代,單單中國有這個現象嗎? - 夢羽靈泉的回答
去年中國出現了第一部具有突出藝術價值的3d動畫長片,出現了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本格推理片,出現了第一部偽記錄式警匪偵破片,我覺得這三部片子無論是意義,還是水平,都是中國電影工業在「爛片」的糞堆里開出的花朵,而上面那個回答中我也說了中國觀眾群的現狀,或許年輕或許容易被忽悠,但是這個族群對文化產品的訴求確實是空前的,因此,鄙視無必要,優越感無意義,不要把產業亂象的責任甩鍋給觀眾,那是本末倒置。
中國演員和歐美演員的差距在於產業規模帶來的專業性,也就是,職業特徵和經驗積累,就比較二次元聲音工作者,中國是明星去配音,日本是配音當明星,這基本就是對工作和產業的完全相反的心態所決定的,中國沒有成熟的工業流水線,只能把繁榮寄託於表面化的造星運動,而不是正常邏輯下的「靠更優秀的工作能力」本身而成為明星
本質上這還是和上面一項相通的原因,中國需要完善的,成體系的影視 娛樂 圈
國產電影近幾年的成品量是井噴式的,網路大電影的發展更是不容小覷。這些大量涌現的電影,質量參差不一,稀釋了精品量。而且傳播方式的便利使得看電影變得稀鬆平常,關於電影的評價也不再是專業影評人說了算。
另外,網路電影借已經爆紅的Ip,再開人物篇,或者只是拿這個外殼重新再起一個故事。像《仙書奇譚》、《新方世玉前傳之**》、《火雲邪神之**》、聊齋系列、盜墓系列等等等。這種借熱度分羹的操作無疑是資本最愛。電影還需要考慮產業,提到產業就不得不說到市場。有人買單,就有人拍。
就像大學擴招,它提高大學文化水平輸出率,卻不能保證人才輸出。這無形中上演了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景,讓我們不得不懷念那個滿是大師的時代。
盡管如此,這幾年出的《我不是葯神》、《哪吒》不乏群眾自來水式的認可。精品還在,只是劣質太多,顯得越發珍貴。
❺ 中國電影行業國內現狀
電影票房下跌近7成
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中國電影市場下滑嚴重。根據國家電影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為204.17億元,較2019年的642.66億元的成績,下跌了68%,總票房成績整整倒退7年,回到了2013年的同期水平。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❻ 國產動畫電影發展現狀怎麼樣如何評價
動漫產業主要上市公司:奧飛娛樂(002292)、光線傳媒(300251)、祥源文化(600576)、湯姆貓(300459)、嗶哩嗶哩(BILI.NASDAQ)等
本文核心數據:我國動畫電影上映數量、票房等
近年來我國動漫產業整體向好,國產動畫發展勢頭正盛,動畫電影票房明顯提高,《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多部電影取得不俗的成績,具體來看我國動畫電影發展趨勢包括由追求數量向追求質量和效益轉變,國產逐漸替代進口,以及國產IP特色化等。
向追求質量和效益轉變
2015-2020年間,文化部、國務院等先後出台《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改革規劃》、《關於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的意見》等政策,明確提出要支持原創動漫創作生產與宣傳推廣。我國動漫行業整體從追求數量開始往追求質量和效益轉變,尤其是動畫電影市場,國產作品上映數量整體呈下降趨勢,加上疫情影響,2020年僅上映14部動畫電影。
盡管數量下降,但近年來我國國產動畫電影票房卻有所提高:2014年我國動漫電影《十萬個冷笑話》斬獲了1億元的電影票房;2015年《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獲得了9.56億元的票房;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超50億,直接帶動2019年我國國產動畫電影票房飆升至70億元。根據藝恩數據,2020年受疫情影響,國產動畫電影票房共計16億元。
從單部電影平均票房來看,2019年由於《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超高票房,我國國產動畫電影單部平均票房達2.6億元,2020年疫情影響下仍然達到1.1億元,較2018年的0.5億元增長120%。可見國產動畫電影近年來發展迅速,國產動畫由追求數量向追求質量和效益轉變的發展路徑初見成效。
國產動畫電影逐漸替代進口
我國動畫電影市場長期被國外作品占據,但近年來隨著國內動漫製作水平的不斷提高,國產動畫電影開始進入觀眾視野,《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緣起》等作品的出現以及口碑、票房的成功無一不印證了當前國漫發展勢頭正盛。
根據《文化貿易藍皮書》數據,2015-2020年,我國國產動畫電影數量佔比整體雖在下降,但票房佔比卻呈上升趨勢。可見需求層面,國產動漫正在逐漸替代進口。疫情影響下,2020年我國共上映動畫電影33部,總票房30.38億元,其中國產動畫電影數量佔比為54.55%,票房佔比56.85%,票房佔比相比2016年的18.74%已大幅提高。
國產IP特色化趨勢明顯
縱觀2015年以來中國動畫電影票房冠軍,有四部為國產電影,其中《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三部均屬於神話傳說類題材,包含著鮮明的中國色彩。
根據三文娛統計數據,富有國產特色的IP在中國動漫中出現的頻次正在提高,特別是神話傳說類題材近年來深受市場歡迎。2015-2020年共有119部備案動畫電影講的是中國經典神話人物的故事。在這119部作品中,有24部作品以孫悟空為中心展開,其次是哪吒和二郎神,涉及作品分別為11部和8部,排名前十的神話人物還有白素貞、豬八戒、大禹、八仙、嫦娥、神農和女媧。
綜上所述,盡管近年來國產動畫電影產出數量呈下降趨勢,但質量和效益均在提高,2015年以來優秀的國產動畫電影頻現,神話傳說類富有中國特色的IP電影票房成績尤為突出。中國動畫要想長遠發展不應盲目進入已被美國、日本等國家占據的成熟市場,而應開發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新領域,國產作品打開國際市場指日可待。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動漫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❼ 國產影視文藝(電影、電視劇)創作水平是否在退步
不是文藝片在退步,而是商業片進步速度太快已經大幅度壓住了文藝片!當電影、電視劇大量進入到公眾面前的時候,影視已經不單單是只注重質量的藝術了。
電影和電視劇已經漸漸的變成商業化產物,以前老電影拍出來可能單單只是為了講述一個故事,但是現在時代在進步,電影、電視劇也要跟隨世時代的變化而變化,這時必然的結果。
每個製片商都不可能為了藝術損害自己的利益,畢竟商業片的的確確要比文藝片賺錢的多,但是相反可以說文藝片已經漸漸開始融入商業片,也許在不遠的未來電影會迎來一個新型的產物。
就像每個時代的導演都有其鮮明的特點一樣!電影電視劇也是如此,每樣事物的發展都離不開淘汰,就如前一陣子吵的沸沸揚揚的漫威是不是電謹洞運影一樣。
馬丁·斯科塞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肯·洛奇等老電影藝術大師都認為漫威作品不是電影,甚至連DC都發話支持,但是漫威電影屢屢獲獎跟文藝片同台競技不落下風卻是事實。
我們惋惜文藝片在退步時,也要想一想電影電視劇也需要迎合時代的發展,畢竟任何事物如果固守自封等來的只有毀滅!
這些年國產影視文藝創作水平其實是一直在後退的。哦,我們可以對比一下10年前,然後20年前中國的電影,雖然那個時候沒有現在這么發達的電影拍攝技術與手段,但是在那個時代演員演的都非常到位,而且劇本寫的也非常好,非常的真實,貼近現實生活,沒有任何誇張的成分。我記得在10年前看過的不少國產劇里邊兒演員是非祥梁常努力的,去把一個角色演得真實生動。而且這些年呀,國產的電影文藝作品越來越多。但是質量高的 體育 確實越來越少。嗯,還有一點,我個人覺得,哦,我們國產影視文藝作品一直在後退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完全的盲目去追收視率。很多導演將一些小鮮肉直接放到角色里去演。但是他沒有充分考慮到,當你拍攝這部國產影視作品或文藝作品的時候,應該讓什麼樣的演員去演比較合適。這一些可能很多導演都沒有考慮到,如果說你想有一個好的收視率,光有小鮮肉擔任角色的話是不行的。好的收視率必須建立在高質量的影視作品基礎上,如果忽視這一點,我覺得國產影視文藝作品創作水平可能是無法進步的。
作為一個外行,我更傾向於認為主要原因是發展過速使得產業發展脈絡、現狀類似好萊塢早期發展階段,觀眾的評判標准卻和國際接軌,而造成的一種結果。
國產電影起步發展的階段直接繼承了好萊塢的技術和模式;觀眾因為每年幾部的進口大片洗禮,對於某些類型的口味已經全球化,但對於其他種類仍有待開發;由於市場規模最近幾年的快速增長,使得利潤率類似好萊塢技術並未進化之前。產業的商業化也接軌國際,越來越強調用利潤這一動機來操控電影的生產過程。於是,一方面中小成本電影更容易獲得商業回報;一方面中小成本電影的進化過程基本靠土法煉鋼,沒有足夠的成長積累;一方面沒有因為利潤率下降來逼迫製片方更好地優化製作模式、所用技術和形式美學等。三方面的合力造成當前市場的現狀.
最後個人覺得水平還是在進步的。
社會 是進步的,每一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思想與文化。以前的電影著重故事情節的豐滿,現在的電影著重特效,而現在電影即故事情節豐滿的特效一定很差(三毛特效類),而特效非常好的故事很亂套,這是現在電影的通病。當然掙錢(票房)是最重要的!電影是需要沉澱下來花時間和心血的,不僅僅對導演或演員,觀眾的心態也非常重要的。現在我們的國家經濟是世界之最,當觀眾期待
一部享譽全球的電影的時候,這就需要電影工作者們靜下心來思考!
隨著拍攝技術的進步,特效的製作,無人機拍攝,更先進的攝影機等等,技術的進步確實豐富了電影顫螞的想像空間,炫酷的場景,燈光,特效,的確讓人們驚嘆場面的火爆,視覺的沖擊。但是我認為電影本身的創作還是應該回歸本質,打磨好的劇本,設計好的故事情節,更能打動觀眾,千篇一律的特效帶給我們更多的是視覺的疲勞,華而不實。記得黃渤成名之作《瘋狂的石頭》,拍攝成本不足300萬,沒有大牌,但故事情節很好,最終收獲3000萬票房,可謂非常成功。我本人希望中國的電影製作人,能夠靜下心來,好好打磨創作,再輔以特效,更能很好的打動觀眾。中國的電影是在進步的,只是距離我們的期望還很遠罷了。
退步明顯,且已有些年頭了!可以去對比90年代初到千禧年這十年的大陸的影視作品,無論是題材的多樣性,藝術的創新性,東方美學與中國特色的獨特性,電影、電視劇對現實 社會 的參與度,對人民群眾的精神文明建設等等都是積極的、促進的!
最美不過真實!從上至下的迴避現實遠離真實,是中國大陸大眾文藝(影視、音樂、美術、文學等等)退步明顯的最重要的原因!
批評若沒有空間,贊美又何來意義?!自我批評是一個文明 社會 發展的基本要素,有太多太多的自我表揚、歌功頌德、視而不見、避重就輕、 娛樂 大眾的創作如雨後春筍般地助力國產影視業的騰飛了!票房成績的世界矚目,歸根到底的原因是人口基數與城市化進程!而不是國產影視文化藝術創作的進步與成長帶來的!相反,影視行業的全面改革,參與市場經濟競爭、引進資本市場等等使得影視藝術創作水平退步明顯,因為指導和引領觀眾需要冒太多的風險,不如迎合與討好觀眾!
所以,觀眾,是這一結果的另一主要原因!
我國觀眾對電影藝術的審美標准普遍較低,絕大多數觀眾對影視表演藝術的認知與理解是茫然的!文化自信的下降,東方審美的不足,當下 社會 環境的影響等等,都是如今大陸觀眾所存在的問題。近幾年的綜藝亂象其實就真實的反應了我國大眾文藝水平的退步,選擇度的豐富掩蓋不了內容上的乾涸!誕生的新作品可謂鳳毛麟角,幾乎都在炒剩飯,渲染誇大表演、歌唱等功底,掩蓋創作上的停滯不前!
當然至於退步的其他原因,這里就不用多說了,願人民群眾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齊頭並進!
水平在進步,創作在退步!其實一直也沒啥創作,就是靠抄,還抄不好。
❽ 你如何看待如今中國電影市場的現狀呢
拿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檸檬忽然覺得真的很不好回答,因為現在的中國電影市場很混亂,魚龍混雜,時不時的就會爆出一匹黑馬,而且電影就像我們吃快餐一樣,吃完之後就拉倒了,當時心情挺棒的,過後能夠留下印象深刻的電影並不是很多。
中國電影市場的現狀三:小投資也能夠收回大成效。最具代表作的應該是前段時間火遍全國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作品是國內首部動漫作品,而且是由一家小公司製作而成總成本很低,但收獲的票房卻超級高,也是今年的黑馬之一。
而且這部作品據檸檬所知,在特效方面下足了功夫。一共啟用了64家特效公司,而這些公司都是一些不知名的小公司,而他們卻創造了一個大大的奇跡。
❾ 你認為目前中國電影的現狀如何
行業主要企業:貓眼娛樂(01896HK)、阿里影業(01060HK)、光線傳媒(300251)、新片場(834630)、華誼兄弟(300027)、愛奇藝(IQ.NASDAQ)、Bilibili(BILI.NASDAQ)
本文核心數據:2021年中國電影票房、2021年中國票房結構
疫情後電影產量大幅度回彈
2016-2019年,受益於國內經濟的高速增長,居民收入水平和人均消費水平不斷提升,燃搜陸我國電影生產規模總體呈現波動增長。2020年由於疫情影響,國產影片數量大幅下降,僅為301部。2021年,受益於全國疫情的有效管控,行業復甦較快,截至12月底,國產影片數量突破新高,達到740部。
總體來說,2021年我國電影產業在疫情後恢復較好,但在收入結構來看,對於票房收入的依賴程度依舊較高。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