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部在大陸上映的台灣電影
1984年,《搭錯車》成為首部在大陸上映的台灣影片,在福建廈門、泉州等地連映3個多月。
2. 台灣目前電影產量
2000。台灣指的是中灶悄國隱做渣台灣,自電影問世以來,台灣電影總產量截止2022年10月18日已胡李經2000部,最高是年產量120部。台灣省,簡稱「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台北。
3. 台灣電影能在大陸上映嗎
台灣電影能在大陸上映。根據查詢相關信息顯示大陸惠台新政策中表示大陸電影發行機構、廣播電視台、視聽網站和有線電視網引進台灣生產的鄭鬧凱電影、電視劇不做數量限制。第十八條為台灣人士參與大陸廣播電視節目和電影、電視劇製作可不受數量限制。第十九條為大陸電影發行機構、廣播彎啟電視台、視聽網站和有線電視網引進台灣生產的電影、電視劇不做數量限制。第二十條為放寬兩岸合拍電影、電視劇在主創人員比例、大陸元素、投資比例等方面的限制;取消收取兩岸電影合拍立項申報費用;縮短兩喊喚岸電視劇合拍立項階段故事梗概的審批時限。
4. 為什麼台灣的電影特別少呢
台灣的電影並不少.只是在我們這里公映或播放的特別少.因為政治上的原因,相當多的台灣電影,我們大陸觀眾都不能看到.
台灣電影年產量和香港相當.可以說並不少.
台灣眾多電影的格調相對低下 就像他們的娛樂節目.不過台灣電影不乏精品.也不乏大師級人物.例如:楊德昌 侯孝賢 李安等.
台灣電影當然有他們特有的文化 有時間用BT下載看看 還是不錯的.
5. 台灣本土電影有哪些
台灣本土的電影很多 但是由於地域的原因能夠在大陸上映的微乎其微 流入大陸市場的也往往是一些盜版的DVD 但是只要你耐心淘 就能從很多不起眼的小音像店找到很多台灣本土的電影 我也只是看過其中的幾部 推薦給你 要是喜歡 就找找看吧 《盛夏光年》這是我百推不厭的一部電影 呵呵 應該說這部電影是我接觸台灣電影的一個開始 故事或許不能為大眾所接受 但年少足夠青春的感情記事已經可以說服我們去看去感受 《刺青》坦白說這部電影里楊丞琳只能算是梁洛施的大陪襯 伊莎貝拉的演技 和她的年齡不相符 年輕的面孔下藏匿著不安分的心 同樣是個不能為大眾所接受的故事 但是楊丞琳唱的那首《小茉莉》確實還不錯 魔法阿媽a台灣本土製作!台灣本土電影春季檔(3)落山風!!《十七歲的天空》!<海角七號!台灣本土電影票房冠軍爆笑片《國士無雙
6. 甜蜜蜜有沒有在內地公映過
電影:甜蜜蜜 2015年2月13日情人節期間修復版在中國內地公映。
電影《甜蜜蜜》由陳可辛導演,張曼玉、黎明和曾志偉主演,1996年公映。
1996年正值香港回歸前夕,也是一代歌後鄧麗君逝世翌年。電影藉助這鉛慧一特殊時代背景,講述了20世紀末期香槐猜答港新移民的艱辛歲月,並以鄧麗君的歌曲《甜蜜蜜》貫穿始終,成功抓住兩岸三地中國人的共通情感。影片劇情始於兆喚1986年,終於1995年鄧麗君驟逝當天,在中國出現移民潮的大背景下,通過小人物的命運展現了香港回歸前十年的歷史變遷。
電影獲得第1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九項大獎、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美國西雅圖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等獎項。1997年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二位。2009年為慶賀建國六十周年,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特設影展,詳細剖析了電影《甜蜜蜜》。
2013年,《甜蜜蜜》修復版入選第七十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經典單元展映。 2015年2月13日情人節期間修復版在中國內地公映。
7. 求大神,對於台灣電影的看法。
對台灣電影而言,2011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台灣地區,《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賽德克·巴萊》等片的高票房進一步拉動了本土電影的市場效應;另一方面,以鈕承澤、陳正道、林書宇為代表的一批導演,來到大陸尋求新的合作機會,被視為香港導演集體北上之後又一輪人才流動。值此契機,我們專訪了一批活躍於業界的台灣電影人,包括製片人徐立功、焦雄屏、陳國富、李烈,林書宇、陳正道、九把刀等導演,以及趙又廷、彭於晏、陳柏霖等新生代明星。希望通過他們的表述,呈現出這一年台灣電影的面貌。 在中國電影產業化發展突飛猛進的十年中,台灣電影一直是其中的一個「缺口」,業內甚至出現了很多「台灣電影已死」的看法。但是近年,隨著《海角七號》《艋舺》《雞排英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等台灣影片不斷刷新本土票房紀錄,或者在國際影展上嶄露頭角。台灣電影漸漸開始爆發,且復甦之勢十分迅猛,不僅在票房上屢創奇跡,在題材類型方面也開始了越來越多的嘗試。早前《海角七號》等台灣電影在大陸引進公映後雖票房平平,但在業內卻實現了口碑相傳,而隨著今年《星空》《LOVE》兩部影片宣布與大陸電影公司合作拍片,以及金馬獎提名出現有史以來囊括兩岸三地優秀作品的「格局」之大,台灣電影是否會與香港電影同樣呈現「北上」的趨勢也開始引起業內關注。 台灣電影的本土發力令人矚目,解決「生存之道」後,下一個問題是如何尋求更大的發展。台灣本土市場容量畢竟有限,而隨著兩岸電影合拍政策的開放,台灣電影人也開始效仿香港電影人的「北上」浪潮,去內地尋找一個更大的市場。 2011年,台灣電影導演「北上」的勢頭變得清晰。小馬奔騰影業投資的時尚愛情片《幸福額度》,邀請台灣新銳導演陳正道執導;而台灣青年導演領軍人物鈕承澤赴內地開拍的《LOVE》,投資成本叫價7500萬元,比起鈕承澤上一部佳作《艋舺》6000萬新台幣(約為1260萬元人民幣)的投資規模,堪稱天壤之別。「北上」意味著更大、更專業的宣傳發行規模,而這一度是台灣青年導演最大的掣肘。台灣導演林書宇籌拍幾米漫畫改編的《星空》之初,成本只有3000萬新台幣,其中1000萬新台幣還來自電影輔導金。而該劇本入圍華誼兄弟的「H計劃」之後,投資成本一下擴大三倍,用充足的資金為影片營造了唯美夢幻的視覺效果。華誼兄弟用專業團隊為影片賣力運作後期的宣傳營銷,讓這部文藝氣質的影片享受到商業大片的待遇,這一切,是林書宇在台灣完全想像不到的。 對台灣導演而言,「北上」意味著更為廣闊的天空,而台灣導演獨特的人文氣質、細膩的拍攝手法,也為他們在內地的發展逐步鋪路。在香港導演入主內地,爭拍億元大製作的同時,台灣導演集體表現也讓人拭目以待。
8. 台灣第一部引進的大陸片是哪個 還有哪些
領銜主演:庹宗華 主演(第一部):劉德華、王靜瑩、郎雄、谷峰、顏鳳嬌、斯琴高娃、柯俊雄(飾李國輝) 主演(第二部):梁朝偉、林志穎、呂良偉、吳孟達、關之琳、葉全真、柯俊雄(飾賀將軍) [第一部] 地址一(迅雷): 地址二(電驢) 粵語版字幕: [第二部] 地址一(迅雷): 地址二(電驢): 這部影片很特別,它既不同於我們大陸的「主旋律」,也不同於台灣《八二三炮戰》這樣的反共片。 這是一部戰爭反思片,它與兩岸的現代戰爭電影最大的區別,就是不再美化戰爭、不再鼓吹死亡的美好,也許戰爭的場面談不上多麼華麗,但「慘烈」二字卻時時揮之不去。和《西線無戰事》一樣,故事從始至終無處不伴隨著對生命的憐惜、以及對死亡的恐懼。影片的兩首主題曲,不再是歌功頌德,而是滲入一絲哀調,深層地去思考戰爭中的生命。可謂國民黨版的《西線無戰事》。 可以說這樣的片子在中國實在很難得。不過也有不好的地方,並非因為畫面比較粗糙——這是時代技術所限,亦非演員的表演水準有待提高——部分演出的確顯得做作,而是影片對解放軍進行了醜化,平心而論,這部影片談不上反共——這頂帽子戴得太高了,片中的共產黨和緬甸軍都是徹徹底底的龍套,但顯然劇組還是刻意安排了幾個讓解放軍丟臉的劇情來討好當局,自然這還是意識形態在作怪。當然相比起僅僅距離本片公映的三年多前的《八二三炮戰》,本片中解放軍的形象還是比較正面的,至少片中解放軍的兩次廣播充滿了人情味,短短的幾年,台灣電影中的共產黨,就已經擺脫掉了百分百的小丑形象,從而有了人性,可以說當時台灣還是有很大進步的。 在世界各國的戰爭影片中,不乏有以戰敗方為主角的作品,除了《西線無戰事》(一戰片),還有德國的《斯大林格勒》、《鐵十字勛章》,義大利的《阿拉曼》,日本的《沒有出口的海》等等,這些影片無一不例外平等地對待各個國家的人物,而以戰勝國為主角的亦有這樣的作品,如《細細的紅線》等等,在這點上,《異域》顯然遜了一籌,意識形態給這部原本可以更偉大的影片蒙上了一層濃濃的政治色彩。 對於歷史人物,不妨客觀點,丑惡的人,不能簡單片面地去否認他本來也是一個普通人(譴責惡魔而不思考惡魔形成的過程,是對歷史的不負責任),而偉大和高尚的人,更無需用高大全的非人方式去表現。歌德曾經這樣評價過一本《拿破崙傳》:「記者、歷史學家以及詩人們加諸於拿破崙的所有光環,所有的幻像,在這部書令人敬畏的寫實面前都消失凈盡,但是那位英雄絕不因此有所減損;其形象反而更加高大。我們由此知道,當任何人有勇氣說出真實的時候,真實是多麼輝煌的事物。」正如劉德華飾演的小杜所說的那樣,中國會淪落到戰亂不斷的地步,正是因為有太多像李國輝將軍這樣忠勇的人,這話可謂充滿了諷刺意味,但卻是事實。 希望這部影片以後有夠被翻拍,以更為中立的角度去看待這段歷史,不妨參考一下德國影片《帝國的毀滅》,對有爭議的歷史人物正視而不美化,批判而不醜化。 香港粵語版為了減少公映成本,在基本不影響原來劇情的情況下,把一些多餘的、可有可無的內容刪掉。台版的確有些地方過於重復和羅嗦,不過港版有兩個劇情我覺得很不應該刪掉,這兩個劇情是: 第一個:下雨天,士兵們閑著無聊就玩起「吹牛」的游戲。老鄭說自己想要有錢花,伙夫頭說想要娶媳婦,鄧克保說想要平安地過日子、有一個家,小劉說想念姐姐和家裡的那頭牛,說著說著,眾人沉默了……我覺得這個劇情很好啊,很能表達出前線陣地里的普通士兵的心情,為什麼要刪呢? 第二個:共產黨的第二次廣播:「各位同志,大家都是中國人,你們為誰犧牲呢?你們真忍心丟下父母、妻子、兒女……為高官們去賣命嗎?」港版刪掉這個情節,大概是因為覺得內容「重復」,確實在故事開頭不久處已經有過共產黨的第一次廣播,但我覺得第二次的廣播內容更加啟人反思,不應該刪掉。 本片的續集《異域之末路英雄》:很多人都覺得本片不如前作,包括我在內竟然也有幾分這種感覺,可是本片的製作水準照理來說,無論從哪一方面看,都要比前作來得出色,但究竟為何會讓人覺得不如前作呢?我個人總覺得本片似乎少了些什麼,但卻說不出來…… 不過,如果要論客觀性的話,本片明顯要超過前作。前作雖然基本比較客觀,但多少有些醜化解放軍的成分,而且部分情節還是有迎合討好當局的嫌疑,而本片則將生命的意義提升到了比政治更高的高度,對緬甸軍的民族情感作了表現,突出戰爭的悲劇性,對泰國軍則是述而不評。 幕後製作:《異域》是由一部(台灣)禁書改編,曾經被(台灣)電檢處禁演。導演朱延平認為,《異域》最重要的是使得台灣地區的電檢制度前進了一大步。因為這部電影,群眾舉行了遊行,電檢處做出了讓步,從修剪21刀到16刀,再到最後的一刀沒剪。這部戲內地沒有引進過,但是朱延平相信它的主題曲很多人都知道——羅大佑的《亞細亞的孤兒》。
你好【94907565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