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尋找關於大白鯊的電影
白鯨記Moby Dick 1998年
導演:Franc Roddam
編劇:Herman Melville、 Franc Roddam
演員表:
帕特里克·斯圖爾特 .... Captain Ahab
格里高利·派克 .... Father Mapple
比爾·亨特 .... Capt. Boomer
Bruce Spence .... Elijah
Ted Levine .... Starbuck
本片是根據美國名著梅爾維爾的同名小說改編,被多次搬上屏幕,其中最出名的是1956年格里高利.派克主演的版本了。這個版本是1998年翻拍的電視電影版本,年邁的格里高利.派克出演其中一個角色。
白鯨記Moby Dic)是世上偉大的小說之一。全書的焦點集中於南太平洋一條名叫莫比·迪克的白鯨,以及捕鯨船皮廓德(Pequod)號的船長阿哈(Ahab)如何對它有不共戴天的仇恨。阿哈在一次航行中被莫比·迪克咬掉一條腿,立志報仇,指揮皮廓德號環航全球追蹤,終於發現了它。經過三天放下小艇緊追。雖然刺中了這條白鯨,但它十分頑強狡猾,咬碎了小艇,也撞沉了大船。它拖著捕鯨船游開時,繩子套住阿哈,把他絞死了。全船人盡皆滅頂。只有一個水手借著由棺材改制的救生浮子而逃得性命。整個故事以這個水手伊希梅爾(Ishmael)自述的方式展開。
白鯨記密碼許多人發現,Michael Drosnin用的方法和等距字母序列那篇論文的方法相比,相當不嚴密。不少人用相同的方法,很容易發現到處都藏有密碼,就如英王欽定版的《聖經》里,可以找到 UFO 一樣,這下子整個懷疑都出來了。Michael Drosnin面對這些批評,在《新聞周刊》的一次訪問里,他說:「假如我的批評者,能夠在《白鯨記》里,找到某位總理被刺殺的密碼訊息,那麼我就會相信他們。」這對批評者來說,是個挑戰!而這場戰爭到這個時候,已經是相當白熱化了。
澳洲國立大學的一位計算機教授Brendan McKay,就接受這個挑戰,找到了底下印度總理甘地被刺的「訊息」,並且把它放在自己的網站上。
直行的 IGANDHI,第一個 I 是他的名字 Indira 的縮寫,按著是甘地 (Gandhi)。按著則譽鋒橫行是 the bloody deed。死亡的契虛余約,預示著甘地是會被殺的。事實上,馬凱不但找到一位總理 ,他還在《白鯨記》找到林肯、拉賓、肯尼迪…等名人被刺殺的訊息,用的是跟Michael Drosnin一樣的方法。這下子麻煩了,似乎到處都藏有密碼,是不是生活周孫晌遭都布滿天機,等著我們用電腦去解讀呢?這位Brendan McKay是個很有趣的人,他說,基督教徒也一直在尋找密碼,不過他們想找的是有關耶穌基督降臨的訊息;而這回他用的是《但以理書》,因為Michael Drosnin在《聖經密碼》中提到這是一本「封印之書」,預告著「彌賽亞來臨的日子」,而耶穌向來都被視為是彌賽亞的。Brendan McKay依照魏茨滕等人的方法,考慮了一些關鍵字詞,像 son of god,去進行分析,結果發現耶穌跟 son of man 較靠近。這下子耶穌由「神之子」變成「人之子」,整個論戰也跟著變得混沌、局勢不明了
2. 求電影《巴頓芬克》故事流程簡介,不要百度百科那裡的,主要是流程。
史上最晦澀難懂的電影之一,原來答案全在書中。首先,巴頓與梅休夫妻聚餐的場景。看到巴頓和奧黛麗「眉目傳情」,梅休提到自己的一個作品:"the story of Solomon's mammy"(然後馬上被奧黛麗打斷)就是聖經中所羅門的母親拔示巴的故事(撒母耳記下第十一章):拔示巴在沐浴的時候被大衛王發現,後者動了淫慾,與其通姦,後來生了所羅門。在生所羅門之前,大衛王還設計把拔示巴的丈夫烏利亞害死了。梅休舉出這個例子的戲虐成分不言而喻。而且由此可以推論出,梅休很可能是在巴頓和奧黛麗沐浴愛河之後被殺的(假想殺手是查理)。
然後,巴頓在旅店送走查理之後的場景,也就是他的身心經受摧殘,處於絕望邊緣的時候,無意中翻開抽屜,發現這本聖經,並「隨手」翻開一個章節,正是但以理書第二章第五節:「尼布甲尼撒二世對那些(術士、用法術的、行邪術的和迦勒底)人說,我不能回憶起我的夢,你們若不將夢和夢的講解告訴我,就必被凌遲,你們的房屋必成為糞堆。」這段與巴頓的遭遇不謀而合,這里的夢應該指的就是巴頓一直想要的創作靈感,但是現實的他卻處在極度困惑當中。而奧黛麗恰好也在當時被「凌遲」了(假想殺手是查理)。「尼布甲尼撒二世」也正是聚餐時梅休送給巴頓的那本小說名稱。
隨後,巴頓翻開聖經的第一章,發現自己的作品赫然寫進了創世紀的前兩段。這段正表明巴頓狂妄的內心認知(把自己當作全能的創造者)和迷幻的精神狀況。因為聖經中的尼布甲尼撒二世正是一位高傲得把自己當作全能的造物主的君王,後來被上帝變成野獸作為懲罰之後才得到覺醒,開始服從上帝。巴頓痛苦的遭遇正與之呼應。
此外,請留意梅休送巴頓那本書的贈言:may this little entertainment divert you in your sojourn among the Philistines(希望這本小小的消遣能幫你暫時擺脫世人的糾纏),而在影片末尾,巴頓寫作完成跳舞歸來,被兩位偵探銬在了床的鐵柱上。此段故事正好呼應聖經士師記中Samson(參孫)的遭遇。和巴頓一樣,參孫也是位猶太人,而兩位偵探,正好影射了Philistines非利士人,意指反猶太人,從他們的名字Mastrionatti 和 Deutsch(影射二戰的法西斯兩大魔頭義大利和德國)很容易看得出來。而巴頓,剛好被他們」糾纏「了。
士師記中,參孫蒙上帝賜的力氣,本當可以有更大的作為,可惜他個性頑強,不能接受旁人的提醒及勸勉尤其是在婚姻的事上,不尊重以色列人的律法和父母的勸戒,隨自己的喜好,娶非利士女子為妻。(此處,與之呼應的是巴頓不聽他人勸誡,忽略身邊的普通人查理講的故事,以及他對婚姻模糊的態度)他更隨意放縱肉體的情慾,與妓女和壞女子大利拉交往,不知儆醒,以為自己可以一面享受肉慾,一面保有力量,最後不能抵擋女色的誘惑和纒累,泄露了超人力氣的來源和秘密,給敵人有可乘之機,被非利士人挖其雙眼並被囚於監獄中推磨,受盡羞辱(此處,與之呼應的是巴頓和奧黛麗的偷歡以及後來被偵探羞辱)。
參孫因頭發被剪,結果力量全失,被敵人關在監里推磨;雖然心中懊悔,卻也無計可施。後來,非利士人在向他們的神祇大袞獻大祭時,想利用此時機,再次羞辱參孫,於是就把參孫從牢里帶出來,要在他們偶像廟里戲弄和戲耍他(此處,與之呼應的是巴頓被兩個偵探銬在床上);此時參孫向上帝悔改,求上帝再次賜力量,同時他的頭發也漸漸長起來,他一到大袞廟,就抱住廟中兩根主要支柱,身體盡力往前傾,結果柱子及房子就倒塌,壓死了在廟中的敵人,自己也犧牲了。(此處,與之呼應的是查理用手掰開床柱解救巴頓,也可以推論出查理後來應該被因火燒而坍塌的房屋砸死。)
綜上,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就是查理很可能是巴頓的人格分裂的產物。除為對應以上聖經的內容外,通過以下幾點也可以看出:首先,請留意查理這個人物從來沒有單獨出現,而是每次都和巴頓一起出現;然後,巴頓另一側的房屋裡有人嘿咻,查理正常來講是不可能聽見的,而且奧黛麗被殺,疑點重重,除了巴頓自己,外人很難參與;另外,在被兩位偵探審訊時,巴頓預感:查理回來了,查理果真隨即出現;緊接著,在烈火中,巴頓的話從查理口中冒了出來(the life of the mind);還有,巴頓和查理摔過跤,後來巴頓的作品描寫的正是主人公與自己的靈魂摔跤。等等。當然,查理的確切身份並不重要,製造人格分裂和強調命運的不確定性一直就是科恩兄弟的「慣用伎倆」,就像最後美女問到:那個盒子是你的嗎?巴頓回答:我不知道。所以本片中人物的塑造其實都是為了呼應聖經和突出主題:明線直指好萊塢商業化的墮落現狀,暗線剖析作家創作的心理境界。
3. 范海辛 加百列 他們是誰 有什麼典故
范海辛,是小說《德古拉》中的角色,在斯托克的小說中,范海辛是位吸血鬼獵人。
加百列(嘉百列)本為熾天使,身虧旁份顯赫而高貴,加百列成為天使長,位列天堂重要的警衛長職位,擔任整個天界的警戒工作,又成為熾天使的最佳後備人選,傳信為其主要職能。傳說末日審判的號角就是由他吹響的。他被認為象徵」智慧「。
(3)但以理書電影國語在線觀看擴展閱讀
在中國,很多人把撒拉弗誤解為熾天使的名字,其實,撒拉弗只是Seraphim(熾天使)的音譯,在聖經中,真正的熾天使(Seraphim)是加百列(Gabriel),加百列是聖經所記載的唯一正式的最高的天使——熾天使。
在伊斯蘭教中的吉布列比基督教的加百列要更受重視,以向先知穆罕默德傳達神的話語而著禪燃名。加百列具有破壞人間一切污穢事物的職責,據說本為神最為寵信的天使,但因為拒絕對羅馬的制裁而失寵。
事跡亦包括為耶穌的受胎、復活和誕生等報訊,最先是在聖經《但以理書》(Daniel 9, 21-27)中出現,在偽典book of Henoch也有提及,遠在500年前便向先知但以理解夢以預告基督的降臨及希臘滅波斯的未來等等。
而最著名的事跡即為向約翰(St。 John the Baptizer)的父親報告約翰誕生及向童女瑪利亞報告她將懷孕聖子耶穌。亦是親手埋葬摩西的天使。
加百列為守護伊甸園的智天使們的領導者,以防止撒旦的入侵。加百列在最後審判中負責鳴喇叭以示死人的復活。在亞伯拉罕諸教中,加百列主主要作為上帝的信使而存在。她首次出現在傳遞先知但以理的《但以理書》里。
在《路加福音》中 ,加百列預言了施洗約翰和耶穌的誕生。天主教的基督徒傳統上將加百列視為大天使。在伊斯蘭教中,加百列是神向穆罕默德傳遞古蘭經的媒介,並且他向先知傳遞了訊號,顯示他們的義務。她是最受歡迎的四位天使之首,並且是真理的象徵。銷襲橡
據說他創造了與穆罕默德對話的聖靈,這種聖靈與基督教中的最為上帝的精神而得到人們尊敬的聖靈有顯著的區別。加百利也在巴哈伊教的文獻中被提及,特別是在巴哈歐拉的神秘作品《七座山谷》中。
他是通信,郵政,外交工作者的守護神。加百利在聖經中被稱為「她」,在但以理書9:21中被具體稱為「那個男人加百列」。
4. 史上最偉大科幻電影之一終於出續集了,之前的課補了嗎
文:Ag
最近,《黑客帝國4》將於明年以原班人馬開拍的新聞讓很多影迷狂歡,也讓很多影迷唏噓。
一眨眼,二十年就過去了。
在這二十年裡,基努·里維斯和凱瑞-安·莫斯都雙雙五十奔六,就連鬼才導演組合沃卓斯基也在這二十年間先後從兄弟變成了姐弟最後又變成姐妹,順利完成了兩人的身心同步轉化——然而這種轉化的漫長過程定與黑客帝國系列從一到四的進程緊密關聯。
但作為最有名的科幻電影系列之一,《黑客帝國》似乎逃不過所有系列電影的魔咒,絕大多數人都會覺得,第二部和第三部遠不如第一部那麼有革命意義,所以對即將到來的第四部,也就打了一個問號。
也許單從觀賞性或影片成功的綜合性指標來說,1999年的《黑客帝國》是無可超越的。而在它之後推出的《黑客帝國2:重裝上陣》和《黑客帝國3:矩陣革命》似乎只是被看成了好萊塢的生產慣例而遭受了不少貶評。
我最近重看了三部曲,得出了一個結論,後兩部《黑客帝國》,毫無疑問被低估了。
如果將《黑客帝國》當作一部持續撰寫中的文學或哲學甚至是靈性的文本來看,前三集作為一個整體生長出了一條深刻的進化鏈,如同《異形》系列在母題上的循序嬗變,《黑客帝國》系列的層層突破僭越更具有探討性,齊澤克曾說:「《黑客帝國》是對哲學家們的一次羅夏墨跡測試。」
這部電影的復雜性在於,它同時將多種媒介的美學和截然不同的哲學觀念混合投影成一個自身不斷翻湧覺醒的超級認知體。
美國哲學家威廉·歐文甚至集結過一幫當代各流派的當紅哲學家甚至為該片寫了一本哲學影評集子《黑客帝國與哲學——歡迎來到真實的荒漠》。
在這本集子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幫哲學家使出渾身解數從影片中榨出各種學科發射點上的形而上學、認識論、道德理論、 社會 學、政治學搭拆、控制論以及非常顯然的宗教,具體到從柏拉圖、阿奎納、笛卡爾、康德、黑格爾、薩特,或是從基督的、諾斯替的、印度教的到佛陀的,團枝棗甚至是武術的/動作的、科幻的、愛情的那些我們所熟知的電影類型也被重新組裝啟用。
本文淺略提出幾個貫穿生長在三部曲里的情節點,以此來傳達黑客帝國三部曲作為一個連續性整體在認知上的精妙深入與不斷進化。
二元陷阱:錫安城是真實的嗎?矩陣是邪惡的嗎?
第一集最重要的情節之一就是尼歐「跟隨了兔子」找到了「兔子洞的入口」,即遇見了墨菲斯,墨菲斯張開手掌,一顆藍葯丸,一顆紅葯丸——一個二選一的選擇出現了——這個結構是導致後面三集或四集在對存在之義如何展開或轉向的元結構。
墨菲斯說:「吞下藍葯丸,一切就此打住,你會在床上醒來,並像以前一樣活著」,這里關於藍葯丸的描述在我看來頗具回味,我們等會兒再會回來說這句話。
接著,「吞下紅葯丸,你就留在奇境里,我會帶你去看兔子洞到底有多深。」尼歐想了想,拿起了紅葯丸,當影片轉動到這一刻時,所有的觀眾都已經成為了尼歐,甚至實際情況是,從影片第一格閃爍的綠色華納兄弟片頭影像接觸到我們的視網膜時,選擇其實已經被做下了,試問有哪個面對這張銀幕/鏡面的人,會不選紅葯丸呢?
之後,劇情進入了「初步覺醒的劇情階段」,尼歐經歷了拔掉母體插頭、進入錫安地下城、訓練、戀愛以及與系統人進行搏鬥的那層現實,隨之來揭開的,也是一場由意識引發的抵抗主義戰爭,一個具有張力的二元對立便在第一集中如此地呈現——即母體系統是邪惡的、致幻的/接入其中的人是昏沉的、受控的,而錫安地下城是正義的、真實的/拔掉插頭的反抗主義者們是清醒的、自由的。
在第一集接近尾聲時,尼歐在母體矩陣中與史密斯搏鬥時被開槍射死了,但卻被另一層維度里的崔妮蒂一吻燃醒,尼歐就此「復活」,或者是,尼歐作為一部分塌拆舊的觀念經過輪回而重生來,這印證了先知之前對他說的話:「成為天選之人(the One)就像戀愛一樣,沒有人可以告訴你你是不是在戀愛,只有你自己知道」先知裝模作樣檢查了一下他的五官和手心:「對不起,你不是那個人,看起來你還在等什麼,也許,是你的下一世」。
重生之後,尼歐才開始的的確確地放下對矩陣世界的真實性概念,於是我們在畫面上看到他眼中的系統人是以綠色代碼的信息能量形式出現的,並且他改變了對物理速度和感受和控制力。
在最後的結尾處,畫面是墜落的數字,尼歐的畫外音:「我打電話來,不是來告訴你們事情就這樣完了,而是告訴你們事情才剛剛開始,我要讓人們看到讓你們憂慮的東西,一個沒有你們的世界……」
這段話是不但是一個續集的鋪墊,更是一個邀請,向觀眾,向我們坐在銀幕下的人。這個邀請是極富挑戰的,因為接下來面臨將依然是「選擇」,不是藍葯丸或紅葯丸的選擇,比這更復雜,一個在選擇中的選擇——主控室里的那兩扇門——第二集的開頭和結尾展現了這個選擇是在進入源頭重建錫安拯救全人類與進入矩陣去救崔妮蒂之間作出的。
這一集中,有散條看似相反或相制約的線正在朝一處靠攏:一是墨菲斯在錫安城的演說強化了第一集中的善惡二元性,對矩陣系統/機器城宣戰的決心和信心,而此時的尼歐則相反地想更多投入與崔妮蒂的愛的關系之中;二是系統人史密斯的獨立和進化,史密斯甚至黑進了錫安城,但也如他自己所言暗示,史密斯的驚人發展其實就是尼歐驚人轉化的一個同步鏡像版本。
這一點在第三集中先知也向尼歐表示過;三是構架師的出現,這是第二集的最主要情節——它帶領著前兩點的渲染一同解構了第一集中的二元問題——其實這里的一切,不論是錫安城還是矩陣世界,都是一場接著一場的虛擬演繹,它們兩者是相互依存嵌套的夢境。
按照這些夢境更上一級的建築者/構架師的說法,前五個版本的演繹都是尼歐舍棄崔妮蒂去重建錫安/維護系統穩定,而這次尼歐卻選擇去救崔妮蒂,系統由此即將產生空前的混亂,而且在第二集的最後,尼歐在沒有進入矩陣的情況下用意念阻止了機械章魚哨兵。
到了第三集上來,尼歐現在身處於一個中間地帶、一個無處之處,一個矩陣和錫安之間的車站,這時,二元的空隙和連接處更為明顯地被要求經驗,墨菲斯和崔妮蒂將他救出後,尼歐再度拜訪了先知——此時先知的面容有所變化,是由另一位女演員扮演的,且更為蒼老,從這點可以看出系統出現了空前的變化。
尼歐問了關於為何能阻止哨兵以及自己與矩陣關系的問題,先知回答他的力量能影響不同維度,甚至是那個源頭,並表明了自己一直來選擇引導尼歐的目的,即松動構架師創造的平衡——一種以強力二元對立、非此即彼、你死我活、毀滅重建為模式的平衡,先知希望創造新的可能和改變,以她和尼歐在劇情中的說法就是某種方式的「結束戰爭」。
但其實就如先知所言,不論怎麼選擇,戰爭都是會以某種方式結束,所以接下來,尼歐選擇的其實是如何結束戰爭。
被戳瞎眼睛的尼歐不再用表象之眼來看到這個紊亂的世界,他去到機器城,談成了一筆合作,他選擇插回插頭,進入矩陣,和系統合作,去找「他自己」,也就是史密斯——尼歐自身的「對立面、相反數、維持方程平衡的產物」。
第三集中,尼歐的態度是臣服與接納,他甚至最後在無止境的打鬥後接受被史密斯入侵,成為史密斯,矩陣系統也從其內部化解全盤崩潰的危機,並停止了對錫安的戰爭,這里是停戰,而非戰勝戰敗。
至此,第三集已經完全將第一集的核心包裹起來,並且呈現出新的地質面貌,一個包含二元的超二元方案的誕生——讓自身成為對治法,讓對境內化。
按照第一集里墨菲斯的說法,選了紅葯丸是沒有回頭路的,這話里的不可回退性其實是在見地的層面上,而並不是選擇的層面上,到了第三集的尼歐這里,藍葯丸和紅葯丸對他來說只是指月亮的手,重要的是「醒來」,不是紅葯丸還是藍葯丸。
這時的尼歐依然可以選擇享受一份牛排,但無需像塞佛一樣在選邊問題上發生扭曲,這里牽涉到了一種類佛教式的觀點,無意做過多展開,但下文會有所提及。
湯匙與僧袍,宗教哲學的形象與隱喻
基努·里維斯搭乘了貝托魯奇的印度之船後,尼歐多多少少套有一些悉達多的形象,佛陀,「覺醒的人」,覺醒這一議題,在黑客帝國系列中的確首當其沖,按照導演兼編劇拉娜·沃卓斯基在一次訪談中的說法:「《黑客帝國》故意使用的一個主題是『尋找佛陀的化身』。」
但從服裝美術、人物或情節設定上的綜合表達上來說,《黑客帝國》絕對是一部具有多元宗教形象的作品。比如最明顯的是第二第三集中的尼歐穿著的黑色長袍大衣具有強烈的基督教教士風格,這符合墨菲斯等人對他作為彌賽亞的投射和期待,而關於復活的情節/情結,也具有很強的基督教文化傳統,充滿白光的榮耀之身在第一次摧毀史密斯時以特效顯現,肯·威爾伯就認為那些光芒就是典型的星光體。
並且,崔妮蒂之名就是三位一體一詞,尼歐確是通過與崔妮蒂的忠誠連接而再次獲得了生命,而叛徒塞佛也常被認為是Lucifer的相近諧音。
還有一些更不容易被注意到的細節,比如哲學家格雷葛里‧巴沙姆指出,錫安居民所在的氣墊船名為尼布加尼撒號,拉娜·沃卓斯基也曾跟他聊了《聖經》的《但以理書》中尼布甲尼撒的出處,他是一個巴比倫的國王,做過一個記不清的夢,但是畢生在尋找答案,如同尼歐一路尋找母體的真相一樣。
除此之外,還包括電影配樂上很多對基督教聖詠的採用,包括尼歐的名字Neo除了「新的」意思外,重新排列組合也同時是One,以及對架構師的設定——一個上帝之聖父親版的白人老者形象,並且在第三集的結尾,被先知(黑人的、女性的、薩滿的、反叛的,她在第二集中說自己是程序,所以,也是「空性的」,具有某種空行母式的色彩,先知並非表示宿命論,先知本人也選擇一個明知與未知之外的覺醒機會)提問是不是說話算話,他回了句:「你以為我是誰?人類?」
如此,基督教的豐富渲染成就了一種救世主和創世設定的感官,但在某幾個重要情節上,影片又完全運用了佛教的思路。比如尼歐第一次拜訪先知時的場景。光頭小男孩如同佛教僧侶一樣盤坐在地上,正向尼歐展示意念彎湯匙的現象,這是黑客帝國系列理念定點陣圖里的最重要的一場戲——到底是什麼東西產生了彎曲?
鏡頭中,男孩手中的湯匙彎曲的瞬間,湯匙作為一個鏡像反射出了尼歐的臉,但湯匙又立馬恢復了正常,尼歐拿過這只湯匙端詳起來,男孩說:「別用蠻力去扳它,你不可能扳的動。恐怕你只有自己去努力的體會真相。」
尼歐問:「什麼真相?」
男孩回答:「並沒有湯匙。」
尼歐疑惑:「並沒有湯匙?」
男孩接著說:「接著你會發現,並不是湯匙彎了,而是你自己。」
然後一個絕妙的特寫,尼歐拿起湯匙凝視,湯匙背面照出僧侶小男孩的臉,湯匙開始彎曲,鏡頭反打,湯匙正面照出尼歐倒過來的臉,湯匙背後是微笑的小男孩,跳切,「先知要見你」旁人插話,鏡頭再給到尼歐,湯匙還是直的。
男孩的這段話是典型的佛教或一些印度教所具有的視角,而鏡頭中強調的反射,我們也在影片的其他介質上看到,墨鏡、玻璃、金屬表面,鏡子和幻像的概念相聯系,其本身也表徵著空性,鏡子般的頭腦僅僅反映出現在它前面的事物,它本身不會依附於自己的想像,所以觀想鏡子可以意味著不要過多地被反射出來的鏡像寄於過多的期望,然而我們常被一種認識論上的幻象所束縛,錯誤地定義了什麼我,什麼是真實。
如果如小男孩所言湯匙是不存在的,那湯匙反射出的「我」——尼歐也不存在。如果沒有小男孩的提示,我們可能還在以錯誤的方式使用鏡子,以此來加強自我真實性的幻象,以至於缺乏鏡子會使得我們失去勇氣,甚至是極其痛苦。
然而在我們可以扔掉鏡子之前可以了解到,鏡子本身的屬性,就能幫助我們扭轉鏡中之相的態度。鏡像出現在影片的很多畫面中,最震撼的是第二集的源頭主控室,原本反射不同平行宇宙的尼歐鏡像的屏幕牆後來也被用來播放全人類以及與尼歐密切相關之人的影像,人要懂得使用鏡子,不但意識到幻境與空性,更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所有其他事情都會產生影響,便是了解佛教中的緣起之說。
說到這里,很多人一聽到幻境或空性,就會墮入或因害怕而遠離某種虛無主義,比如發問既然如此,尼歐做不做選擇、做何選擇還有區別嗎?既然你說矩陣和錫安都是夢,那到底要怎樣「醒來」?
記得紅藍葯丸的描述,尼歐在第三集後一半的表現提供了一種可能:你其實的確就可以就「在你的床上醒來」,但可以並非「像以前那樣活著」,這張床可以是任意一張床,母體矩陣里的床或錫安地下城的床,上海的床或是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床,這種見地的形成和「不二」或「色空不異」的概念息息相關。
證得這種見地的道途有很多種,但正如先知家中掛著的那句拉丁文箴言而示,「了解自己」是一個絕妙的法門,這里的「自己」不是那個被固定概念打造出的小我幻象,「了解」也不是頭腦知識上的知道,而是真正用湯匙照鏡子的覺醒之經歷。《黑客帝國》的三部曲沒有一部(步)是走錯的,我們在選擇尼歐的選擇,經歷尼歐的經歷,體悟尼歐的體悟。
至於第四部會如何上演,我看並不完全是沃卓斯基的事,也是同在矩陣中的我們的事?記著湯匙,期待新的矩陣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