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電影 > 香港電影進入內地數量

香港電影進入內地數量

發布時間:2023-05-30 11:48:23

⑴ 港片從什麼時候開始在內地上映

是的,那時候大陸跟香港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還不是很通暢,所以很多香港電影是以錄像帶的形式進入大陸市場,到後來就成了盜版的天下。
但是,在那之前,其實就已經有不少香港電影登陸大陸市場虛和了,比如說少林寺。雖然說這是「中港」合拍,可是除了演員是大陸的,主創人員全是香港人。這部電影可以算是地地道道的香港電影。
另外,在少林寺之前很久,就有「三笑」(陳思思版)、「畫皮岩譽大」等香港電影進入內地,只不過數量很少罷了。
如果要問香港電影大規模進入內地市場,可能應該從周星馳之後說起了,我很有感觸的是在錄像廳看過了「唐伯虎點秋香」之後,過了大概有幾個月的時間,突然發現電影院都在放這部片子。也許之前也有粗豎香港電影來了,但是沒象「唐」劇給我這么深刻的印象。
我現在已經記不清「紅番區」和「點秋香」哪個更早了。

⑵ 香港電影在大陸上映最早是什麼時候我聽爺爺說他們七十年代就在電影院看過邵氏電影

Wg後最早是1977年,1965年鳳凰影業拍攝的《畫皮》算香港電影里頭一個被引進到內陸的。爾後的幾年裡,被引入內陸的香港電影都以鳳凰與長城兩家左派電影公司出品作品為主,如《三笑》(1964)、《屈原》(1977)等。被引進的邵氏電影應該不多,銀都出品的《少林寺》風靡後,邵氏的動作片也才被內陸重視到。

⑶ 香港電影是哪年進入中國市場的

這個很難回答,在二戰前中國就有電影了,也不分什麼內地香港的,那時候內地電影反倒對香港影響很大,再之後的戰爭,以及文革,當然不是主旋律的是不會放的,改革開放以後,那是香港的邵氏和嘉禾還有很多公司拍了很多電影,在那時候還是錄像帶呢~流傳到內地,之後慢慢形成了香港電影的概念~那時各地電影院也不是全國聯網的,拿到什麼膠帶可能就會放什麼,各地都不同,所以很難說具體哪一年。如果你說進入中國市場,那就是改革開放以後咯。。。
香港電影:
1897年電影開始傳入香港。
1898年開始有商業性電影放映。
1901年出現第一家電影院喜來園。
1909年,上海亞細亞影戲公司在香港拍攝了影片《偷燒鴨》。
1913年,黎民偉和美國人合辦了香港第一家製片機構──華美影片公司,攝制了故事短片《莊子試妻》。
1923年,黎民偉又和他的兄弟等創辦了香港第一家全部由香港人投資的製片機構──民新影片公司,
1925年上映了它拍攝的香港第一部長故事片《胭脂》。
1950年代:倫理
1960年代:粵語片:胡楓、謝賢、呂奇;《黃飛鴻》系列
1970年代:邵氏武俠片;功夫電影─李小龍;許氏兄弟喜劇系列
1980年代:新浪潮電影;英雄電影─《英雄本色》、《龍虎風雲》;喜劇電影─《最佳拍檔》、《精裝追女仔》;三級電影
1990年代:周星馳無厘頭電影
2000年代:年產量銳減至不足百部,代表作有周星馳系列;王家衛的文藝電影;《無間道》系列;杜琪峰的電影等
2010年代:香港電影業以「北上合拍」和「本土創新」兩條腿走路,新生代電影人蜂擁而出,新舊電影人互相輝映。《桃姐》、《歲月神偷》、《寒戰》叱吒國際影壇。

⑷ 為什麼《無間道Ⅱ》中,要加入香港回歸的畫面,有何深意


【為什麼《無間道Ⅱ》中,要加入香港回歸的畫面,意義何在?】

2002年12月12日上映的《無間道》 ,被稱為香港電影寒冬中的救市之作,同時也是新世紀香港警匪片的里程碑巨作。

後來在2003年接連上映了一部前傳和一部續集,組成了一個豆瓣平均分接近8.6分的三部曲系列,比《英雄本色》系列和《倩女幽魂》系列都高。

《無間道》的故事主要發生在2002年,而劉德華梁朝偉兩大主角,開始卧底的時間是1991年,足足卧底了12年, 兩個三年又三年

《無間道Ⅱ》的故事發生在1991年到2002年之間,主要集中在1991年、1995年和1997年三個時間段。

《無間道3》的故事則是在2002年之後,集中在陳永仁犧牲和劉建明的卧底身份被徹底揭穿,兩個時間點之間。

在《無間道Ⅱ》中,最意味深長的一段,是結尾加入了 香港回歸的鏡頭 ,香港警察更換警徽和肩章。

然後新的黑幫老大韓琛,悲傷的看了一眼老婆的照片,轉身就湧入歡慶回歸的人群中,迎接新世紀的到來。

《無間道》系列明明是以卧底為核心的反黑反毒警匪片,為什麼《無間道Ⅱ》中,要加入香港回歸的畫面,意義何在?

《無間道Ⅱ》是2003年10月1日在中國香港上映 ,2003年11月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在《無間道》和《無間道Ⅱ》上映之間,發生了一件大事。

2003年6月29日 ,內地和香港簽署了《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 香港電影不再受引進片額的限制 ,從此可以合拍片的形式進入內地市場,香港電影一個新的時代來臨了。

在此之前,香港電影和其他外國電影一樣,在大陸影院上映是受名額限制的。那個年代大陸也能看到很多港片,其實主要看的是盜版影碟,真正的院線電影,如1995年的《紅番區》和《大話西遊》等,只是極少數。

在此之後,香港電影只要加入幾個大陸演員或其他重要崗位工作人員,就可以成為合拍片,不受名額限制的進入大陸市場上映。

也就是說,香港電影從此不再只是針對香港,及曾經的東南亞,而是獲得了整個中國大陸市場。

這對香港電影來說, 無異於一場回歸級的大變革

兩部《無間道》續集都加入了大陸的電影製作發行公司,《無間道Ⅱ》有大陸演員胡軍參演,《無間道3:終極無間》有大陸影帝陳道明和黃志忠加盟。

所以,《無間道Ⅱ》中,加入香港回歸的畫面,正是對這個事件的呼應。

《無間道Ⅱ》給中港合拍片開了個好頭,但那年的 大陸票房並不好,只有800萬 ,《無間道3》因為有劉德華主演,票房3600萬,排名第6。

2004年大陸的票房冠軍,是周星馳的《功夫》,1.73億;劉德華主演的《十面埋伏》和《天下無賊》分列第2和第3。

之後,中港兩地之間的電影合作越來越頻繁,但效果卻並不十分理想。因為大陸的電影審查制度,讓香港電影在內容創作上,增加了很多的限制。

2004年,香港與內地的合拍片一共32部,幾乎是當年全港電影年產量的一半;2005年,合拍片數量開始明顯減少,特別是港片主流的警匪和黑幫題材幾乎沒有了;2006年,合拍片就只有18部了。

所以,在《無間道Ⅱ》海報中有這樣一句話:

《無間道Ⅱ》雖然是一部黑幫警匪片,但內容元素遠不止黑幫和警匪那麼簡單。

新加入的吳鎮宇成為男主角,他飾演的黑幫二代倪永孝,是全片最大的看點和驚喜,很多影迷喜歡《無間道Ⅱ》,都是因為他。

從倪永孝的角度來看, 《無間道Ⅱ》就是一部 梟雄

吳鎮宇是公認的演技派,曾經5次提名香港金像獎影帝,可惜至今未獲獎。在吳鎮宇最有機會拿金像獎影帝的2000年和2004年,都輸給了劉德華。

2000年的時候,劉德華憑借《暗戰》獲封影帝,而吳鎮宇是那年的金馬獎影帝,作品是《槍火》。

可是在那屆金像獎上,吳鎮宇提名影帝的卻是《爆裂刑警》,《槍火》連影帝提名都沒有,而最佳導演卻是《槍火》的杜琪峰。

2004年,《無間道Ⅱ》的吳鎮宇是公認的大熱門,卻仍然輸給了《大隻佬》的劉德華。

拿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影帝,不僅要講實力,還要講命。

《無間道Ⅱ》的吳鎮宇拿不到影帝,似乎和電影中的角色倪永孝一樣,沒有輸在實力,輸在命。

《無間道Ⅱ》的故事一開場,香港黑幫龍頭倪坤被暗殺,一時間社團群龍無首,五個分區大哥除了曾志偉飾演的韓琛忠心,其他四位大哥都各懷鬼胎,決定聯手反倪家。

這一晚之後,倪永孝順利上位,香港的黑幫天下還是倪家的。


四年之後的1995年 ,根基穩固財力雄厚的倪永孝,開始著手清理門下的五位大哥了,除了當年想反的四位,還包括忠心的韓琛。

因為倪永孝查到,當年老爸是韓琛老婆派人暗殺的,而下手的正是韓琛派到警隊的卧底劉建明。

四位大哥順利被鏟除,韓琛的老婆也被幹掉,胡軍飾演的高級督察上了黃秋生飾演督察黃志誠的車被炸死;只有韓琛命大逃過一劫,但只能在泰國流浪。

甚至,張耀揚飾演的警方卧底也被倪永孝除掉了。

這一晚之後,倪永孝的黑幫天下更穩固了。

不久,倪永孝開始學講普通話,把他的黑道事業洗白,並積極向政壇發展。

這時候,遠在泰國的韓琛和黃志誠開始合作,他願意做指證倪永孝的污點證人,因此倪永孝參加回歸晚宴的請帖被收回,其顧問候選人的資格被取消。

回歸前夜 ,倪永孝在大排檔被爆頭,連他早早移民加拿大的家人,也被泰國幫冚家鏟。

6年時間,香港最大的黑幫家庭倪家被連根拔起,香港從內到外都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代表舊時代的倪永孝被取代,這是 歷史 的必然,也是他的命。

然而,故事遠沒有結束。

韓琛漸漸接管倪家的地盤,成為新的老大,和泰國的新毒梟成為拍檔;卧底的陳永仁和劉建明,都還沒有暴露,任務在。

【1992年,曾志偉憑借《雙城故事》,戰勝大熱的《跛豪》呂良偉獲得金像獎影帝,他是真有影帝命。】


在《無間道Ⅱ》故事中的這6年,不僅是香港電影從輝煌的巔峰急速衰落的關鍵幾年,也是香港市民人心最動盪的幾年。

1991年,中國華東水災,香港600萬市民在賑災時表現出的全是團結和愛國;然而到1993年開始,就迅速進入移民潮的高峰。

在1997年前的10年裡,有 超過30萬香港人移民國外 ,多以中產為主,其中大部分去了加拿大。【許冠傑在1992年移居海外,周星馳也曾想移民加拿大,無奈因特殊原因被拒。】

神奇的是十年後,也正是《無間道Ⅱ》上映的2003年,香港開始出現明顯的移民迴流潮。

一方面是香港回歸後,雖然經歷了一輪災難級的金融風暴,房價暴漲,香港卻能繼續安定繁榮,依然有更好的發展;同時,加拿大等移民目的地國家的生活很舒適,但卻不適合事業的發展。

所以,《無間道Ⅱ》中表現出的香港人過去的移民心態,和當下擁抱回歸的心態,也正是香港電影人對整個中國大陸電影市場的渴望和掙扎。

從這個時候開始,大批香港電影人北上發展,香港電影漸漸融入中國電影;中國電影也迅速從億元票房發展到50億元級別的規模。

這對香港電影來說,確實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⑸ 香港電影沒落了嗎原因是什麼

香港電影興起於70年代,在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達到鼎盛,在當時世界電影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力,世界電影只要看兩極,一個是代表西方的好萊塢,另一個就是代表東方的香港。

但是到了90年代後期,香港電影就開始衰落了,從之前年產量幾百部影片,到後來的不足50部,一下子從天堂回到石器時代,縱觀個中原因復雜。有人說是回歸後才導致港產片衰落的,個人認為港片衰落與香港回歸中國沒有半毛錢關系,回歸後香港文化與教育各方面都沒受到大陸多少影響,看看如今的「港」就知道了。

在當時,97年的亞太金融風暴重創香港,電影行業受此影響也極大,但這也不能是衰落的主因。可以用事例看到,韓國電影娛樂業與印度電影的崛起正在之個時期前後,難道韓國與印度沒受當時金融風暴影響嗎?其實韓國當時所受的創傷比香港更重,這個時期韓國電影娛樂能崛起正是由於有政府的大力推動與支持,香港電影衰落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香港當局的政策太寬鬆了,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沒有重視電影行業的轉型與引導,最終沒有跟上時代變化而衰落。

在當時香港電影已經到了題材枯竭綜合期,以前那些金庸古龍等名人名著,黃賭黑等等都被拍了個遍,自然題材與新意就會越來越越少,再加之金融風暴的重創,投資人拍電影沒人看,然後沒人看電影投資就會變少,惡性循環,這個時候政策都沒有去引導創新,還是一味在「炒冷飯",那自然就是由市場與資金去決定香港電影的興衰了,不過可惜的是香港電影輝煌從此不再了。

當一個人在生病初時沒有得到重視與治療,待它到了癌症晚期你再去救就意義不大了,香港電影就是這這樣一個真實寫照。

若問香港電影何時雄風再起?那就要它投胎重頭來過了,在當時成龍周潤發等明星的當打之年都沒有續寫輝煌成功,如今若再論,何其之難?人才斷檔就是最大的短板,連香港TVB這家「明星大學」如今都揭不鍋了,港片復興,路漫漫長。

⑹ 香港電影是什麼時候傳入內陸的

上世紀80年代,在《少林寺》成功敲開內地電影大門之後,港產片如潮水般涌進內地。雖然不乏武打片,但槍戰片很快成為主流,港產片的火爆場面給內地觀眾留下了太多新奇的印象。這段鼎盛時期,香港年產影片300餘部,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雖非每部影片都取得了絕佳票房收入,但是絕大部分影片最終闖進內地,並受到內地觀眾的廣泛熱捧卻是不爭的事實,一批香港影星也由此脫穎而出。

80年代香港電影在內地的走紅,主要得益於內地的文化短缺。這種短缺並非一味指內地影視作品的數量,而是內地影視作品本身質量參差不齊,經不住港片的沖擊。但是,隨著經濟的突飛猛進,內地電影逐漸站穩了腳跟,一批在國際上頗有影響力的電影也慢慢收復了市場。而另一方面,香港電影人因為對內地經濟騰飛帶來的廣闊電影商機「垂涎欲滴」,在影片中開始有意無意地添加些「內地元素」,以博取內地觀眾的好感。當內地觀眾對港產片那種打打殺殺開始感到膩煩的時候,香港電影人就不得不認真琢磨內地觀眾的口味。而這種兼顧內地觀眾「口感」的製作風格,必然導致香港本土觀眾的流失。但是,相對於內地數億觀眾的廣闊市場,誰還在乎過去的那種小打小鬧呢?

還有,面對內地影視產業的迅速崛起,香港電影被迫越來越多地起用內地明星。《無間道》里我們看到了陳道明,《寶貝計劃》里出現了陳寶國。另一方面,無論是張藝謀還是馮小剛,也努力試圖在這兩種文化之間找到某種平衡點,《十面埋伏》和《天下無賊》中就有劉德華、金城武以及劉若英。

這么看來,香港票房收入的減少,應該是兩地文化融合不可避免的結果。這同時說明,香港電影已進入「後港片時代」。在「後港片時代」,從表面看香港本土藝人數量斷檔現象相當突出,目前仍舊為成龍、劉德華等寥寥幾棵常青樹艱苦把持。但是我們似乎不必為此過分憂心,因為越來越多的香港藝人開始了他們的「北漂」生涯,投身於內地發展。梁家輝就曾出演過《太行山上》,英俊小生魏俊傑在最近的電視劇《紅色記憶》中也出演了英雄何世昌,盡管起先觀眾質疑聲不斷,但魏俊傑的出色表演最終還是為觀眾所接受。
「後港片時代」是香港電影發展史的一個標志,但絕對不是香港電影產業的末日,起碼以國內這個廣闊的電影大市場來看,香港電影與內地電影的融合是發展的必然。既然是融合,經過陣痛之後,總會回歸到一個相對的平衡狀態,而這或許應是香港本土影片的最佳狀態。再說,盡管表面看來香港本土電影似乎少了,但實則上更多的影人「北上」帶動了整個內地電影產業的進步,內地電影的「香港元素」也得以增加。

⑺ 香港電影為什麼衰落了

老導演不思轉型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香港電影進入顛峰時期。這個時期的香港電影無論從影片的數量、類型還是質量上都達到較高水準。這時的香港電影界更是能人輩出、實力當道!!!香港電影此時到達顛峰,享有「東方好萊塢」之美譽。
然而,進入二十一世紀香港電影一落千丈,不僅影片數量年年遞減,佳片更是屈指可數。究竟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急劇滑落?原因在哪裡,有人說是經濟問題,也有人說是後繼無人的問題,還有人說是好萊塢的沖擊的問題等。

當然,內地這幾年發展快也是值得肯定的。我們這些土老冒憋足了氣,奮力頂內地票房。呵呵,不過從最近幾部叫座不叫好的電影看我們,大家看的是熱鬧而不是按需所求的看電影。

⑻ 曾被稱為東方好萊塢,香港電影沒落的原因是什麼

1、隨著內地電影市場的興起以及好萊塢、東南亞等電影市場的沖擊,香港電影難以延續往日的輝煌,隱老陳舊的製片模式以及同質化電影所帶來的審美疲勞,都讓香港電影逐漸走向了落寞。

2、邵氏停產、嘉禾電影被收購且不再涉足上游影視業務、新藝城也因利潤分配不均、創作觀念發生分歧等問題僅存活11年就宣告解體。面對市場的大浪淘沙,其他香港影視公慧攜扮司即便能繼續出品電影,產出量也極低,基本一年1-2部甚至幾年一部。

3、香港電影人才青黃不接,至今仍活躍在電影舞台並具有票房保障的導演和演員依然是黃金時代的電影人。

(8)香港電影進入內地數量擴展閱讀:

面對香港電影的衰弱,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前灶表示:「香港電影僵化的製作模式和內容單一都讓港片市場份額不斷縮減,而內地電影的快速發展吸引了大量香港電影人才和資本。

對於相對狹小的香港市場來說,電影公司很難應對內地、東南亞、好萊塢多個市場的分流,而一些公司海外投資的失敗更讓電影公司雪上加霜。」

在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表示:「港片想要進入內地市場只能走合拍片的道路。而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代下,視頻平台或許能夠成為香港電影公司的下一個依託。」

從業者認為,由於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電影院上映的影片數量有限,再加上現階段欲在院線上映的影片眾多,香港電影若想要借該渠道獲得較高的票房會面臨較大的競爭,而視頻網站則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影響,並可直接對接受眾以獲得市場。

⑼ 為何武俠片沒落了

多種原因。

首先,類型片的沒落往往是周期性的,武俠片也是如此。在一種類型片因為過於成功而泛濫時,觀眾逐漸開始對這一類題材失去興趣。部分類型經胡中過一段時間的沉寂後,依然會卷土重來。我認為武俠片也會如此,即使如今武俠流行度降低。

武俠電影的沒落與香港電影沒落也有著分不開的關系。從早期的《龍門客棧》、《三少爺的劍》到之後的《笑傲江湖》、《東邪西毒》、《新龍門客棧》以及《黃飛鴻系列》都是香港出品。但香港電影的不少中堅力量都是外部流入。49年,胡金栓、金庸等一批香港武俠奠基者從內地到了香港。在香港市場不足,製作受限時,他們中的許多又轉向他處。比如王家衛、吳宇森去了好萊塢,比如更多的人重回內地。

香港的好電影是被逼出來的,在一個商業為重的彈丸之地,一次票房失利就可能迅速被淘汰。這逼迫不少電影創作者練出了在短時間、低成本、簡陋環境下,也能做出觀眾喜歡的高質量電影的能力。

但二十一世紀香港電影沒落後,不少香港電影人北上進入內地,正趕上《英雄》、《無極》、《黃金甲》等一批商業片所帶領的內地商業電影初起。同時也是內地GDP開始快速上升的時期。大量的投資與增長中的觀影群體,讓香港段陸電影人在這種「不差錢」和環境下壓力驟減,自由度增加,人才隨資本分流。如曾經的《新龍門客棧》等那種能夠聚集一批幕前幕後大牌的那種影片已經難得一見。許多影片中我們能看到它在攝影或者聲音或者服化道等方面做得不錯,但總有些其他缺憾,正是因此。

而且高價帶來的不是高質已成為目前常態,不少大師也開始出行活。

當然,影片本身質量不高,讓他們不願太過費心有一定關系。但也有些失了本心,就讓武俠失了魂。這也是極重要的一個原因,畢竟武俠最重要的不是武,而是俠。我們在武俠片里看到的也往往不只是人物和故事,更有俠義、 歷史 和時代。現在拍武俠的人能有幾個想胡金栓那樣考究武器,精通明史?

武俠片因古裝、動作戲通常成本不會太低,因此投資方通常選擇更為保險的方式。因此,為能夠上映,在內容方面會受到一定限制。

不少武俠片改編自文學作品,而曾經,武俠本屬流行文學。作為成本不低的古裝動作片,粉絲基礎也是投資方考慮的重點之一。然而隨著網路文學的興起,許多爽文替代了武俠的地位,高質量武俠文學作品因此減少。而這,也影響了武俠電影。粉絲量降低,失去IP優勢的武俠也因此不再為投資方所重視。

但相信這種狀態並不會持續太久,低潮之後,武俠片應該會再出現一批高質量作品,雖然可能會如《英雄本色》那樣,進行符合時代的轉化。但俠義定不會變。

中國武俠電影的沒落一直都有這種聲調,而且我覺得說的也是事實。最直觀的確認,現在影院上映的武俠電影基本沒有票房好的,口碑更不用提了。就那暑期檔徐克的《狄仁傑之四大天王》來說吧,無論從劇情上,還是特效,甚至導演徐克的威望,執導的能力,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上來看,這部電影都勝過《西紅市首富》很多,但是從票房上,《四大天王》一個月下來勉強過六億,而《西紅柿首富》票房二十多億。當然,票房並不是唯一的標准,時間會證明,從電影工業的發展來看,我們會更感謝《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對中國電影工業的一種提升,但是從觀眾的喜愛程度來看,大家更喜歡合家歡的戲劇,打打殺殺的武俠電影,確實受眾一般。

如果《四大天王》院線受冷還是個別現象還好,時間往前捋一下,徐克和爾冬升共同打造的《三少爺的劍》折戟沉沙,根本沒什麼票房,當然那部電影的製作確實很有問題,爛片無疑;王家衛的《一代宗師》,確實是一部好武俠電影,有章子怡、梁朝偉、張震的加盟,拍出了時代的氣息,是經典之作,但是票房也不高;《卧虎藏龍2:青冥寶劍》握做頃雖然有袁和平導演,楊紫瓊和甄子丹的加盟,也逃不了票房的厄運;再往前看,吳宇森監制,蘇照彬導演的《劍雨》,這部武俠電影確實是質地精良的上乘作品,但是仍然逃不脫票房的厄運,如果再往前只能提起李安的《卧虎藏龍》,這部電影可是在奧斯卡上大放異彩的經典之作,但是在國內依然是寥寥無幾的票房。

從這些看,中國的武俠電影的沒落是既成事實。但是為何會如此呢?中國的武俠電影曾經是最盛行的電影類型,中國的電影工業不成熟,很多類型電影都不成型,但是只有武俠電影,放眼全世界,無人能敵,從當年邵氏出品,必屬精品,出產了無數武俠電影,到大陸從《少林寺》開始的武俠熱,然後八十年代徐克的《黃飛鴻》系列,《笑傲江湖》系列,成龍的《醉拳》系列,這些都是在口碑和票房上大滿貫的武俠經典系列,但是新世紀之後,大多數人都這種飛來飛去的武俠片喪失了興趣。武俠武俠,武只是手段,俠義才是目的,如果沒有俠義的約束,武只能飛來來去,不著地面,確實讓人感覺喪失了根基。這些年徐皓峰拍攝的新武俠,《刀背藏身》《師父》《挾刀揉手》,算是替武俠片矯枉過正了,把武俠重新拉回到了地面之上,也收獲了不少的贊譽。但是武俠電影沒落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

近十年來,越來越多的武俠電影過多的依賴於令人眼花繚亂的電影特技,而打動人心的武俠情懷日漸式微,武俠電影的出路著實令人堪憂!

《東方不敗》

武俠這個題材,十年前是各大名導走向大片的必經之路,可隨著過於依賴電影特效,武俠電影的質量愈發不盡如人意,武俠電影的數量也是逐年削減,票房愈發微弱,近年來的武俠,雖有偶爾的特效大場面來笑傲江湖,現在也有了英雄末路的味道!

2015年,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陳凱歌的《道士下山》、爾冬升的《三少爺的劍》、袁和平的《卧虎藏龍2》,大牌導演、動作影星、當紅小生的組合都沒有抵擋得住武俠特效失敗帶來的撲街口碑!

《道士下山》

《新龍門客棧》《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東邪西毒》《倩女幽魂》。。。這些經典的武俠其實都說明了一個事實,就是武俠要分成「武」和「俠」兩部分,而現在的所謂武俠片,過分的強調「武」而忽視了「俠」,「武」是特效,是入眼,「俠」是感覺,是走心!

《東邪西毒》

對於電影而言,也是有周期性的,可能武俠電影已經發展到了一個頂峰時期,沒有了新的創意,就要開始一個轉型,去變成新武俠,新特技片。

當然,除了類型循環的原因之外,創作方面的原因才是主要原因,包括對同一題材的過分挖掘,過多的把成本和資金花在視覺效果的營造上面、明星的酬金上面,當然這個沒有錯,但是千萬不要忽視了劇本本身的力量,好的劇本就相當於好的湯,有好湯才能煲好菜,湯不好放再多的雞精也沒啥滋味!

《新龍門客棧》

作為最具中國特色的電影類型,武俠片的前景還是很大的,而且這種俠義精神只能滋生在中國這片沃土上面,希望此後的武俠片能把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俠」字的打造上面,而不要只在絢麗的畫面上下功夫,這樣就真的成了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如今的武俠片已經沒落,主要原因是 社會 環境發生了變化。以前的武俠片演員基本上都有練過,都有一定的武術功底,如今很多演員不可能在這方面吃苦,他們更願意只是站在那裡,隨便擺幾個動作,其他的就交給特效了,如此拍出來的影片是武俠片嗎?顯然不是。

記得著名影星謝霆鋒說過,當時他拍武打片,每天都要練功,家裡放有很多兵器,一有空就要練。一個人有沒有功夫,直接看他會不會耍兵器就行。

影星於榮光也說過,當時的武打演員都是真功夫。反觀如今,演員最看重的是個人形象,拍影視劇時總是做特寫,總是慢動作,這樣不會受傷,不用費心勞力練功,收益還高,何樂而不為呢?

以前的武打演員,受傷是家常便飯,如今的演員,很多隻是手破點皮,就覺得天塌了,這樣的態度,是不可能拍出武俠片的。

關注令狐伯光,帶你了解影視 娛樂 大小事!

上面的回答很全面了,本人再補充一個觀點,上一個貼子也寫了現在的武俠片,和90年代武俠片對比的問題,有興趣的觀眾翻看上篇貼子便是。

武俠片為何沒落了?

除了其它回答說的原因,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90左右年代的香港武俠片,走的飄逸瀟灑的動作設計路子,由於香港拍到了巔峰,難以突破了。現在現在對於動作審美,回歸到現實競技搏擊模式。

90年代香港武俠飄逸的動作設計,不再符合當下觀眾對於動作片的審美觀,說得難聽點,早期香港武俠片飄逸動作設計過時了。

中國武俠片在2000年逐漸衰落是事實,現在只能說有繼承,比起80年代和90年代香港武俠片,鼎盛時期差距有很遠。徐克的《狄仁傑系列》是魔幻電影,武俠只是一種類型,不是純粹的武俠電影。

其它只有兩個導演值得一說,一是徐浩峰的武俠作品。在動作設計上面,可以用作品《師父》,和同期香港大導演陳木勝,集齊香港全明星陣容的《危城殲霸》對比一下。

《師父》演員只有廖凡和宋佳,廖凡和宋洋都不是練家子。而《危城殲霸》有吳京,劉青雲,古天樂和彭於晏,陣容強太多了,但結果便是《師父》口碑和動作設計,全面勝出了。

另一個,便是大陸青年路陽導演的《綉春刀系列》!

本片更像傳統武俠電影,對好萊塢新時代類型片也有學習和繼承,非常的優秀。學習繼承主要是一點,同樣動作設計方面。以前香港武俠片,早期是硬橋硬馬,中期徐克式飛來飛去,靈幻飄逸。

《綉春刀》這種盡量歸於現實劈砍刺打鬥,鏡頭快速切換的動作風格,已經是接近,現在好萊塢動作片的設計。

《綉春刀系列》數量太少,在市場上反饋算不錯,但談不上有多好。兩到三億的票房,與《戰狼2》《紅海行動》相比,連個領頭都達不到。

即使比起《前任3》《羞羞的鐵拳》等片,差距也是太遠。《綉春刀3》能不能再拍都沒有後續,其它同類古裝武俠片,看不到任何明天。

從現在中國電影市場觀眾的反饋來看,《綉春刀》的質量,跟《狄仁傑》差距不會太遠,票房反饋卻天差地遠,絕對不會是《綉春刀》男主角張震,沒有《狄仁傑》男主趙又廷帥。

《綉春刀》打造角色的功力,比起兩部《狄仁傑》要強不少。《綉春刀1》里的搞基師兄周一圍飾演的師兄,《綉春刀2》里的雷佳音飾演的裴綸,辛芷蕾飾演的丁白纓。

原因是現在中國電影市場上,工業大片的奇幻類型電影,比起武俠片吃香得多,市場上的觀眾也比較接受這種模式,還有便是《戰狼2》《紅海行動》當代軍事動作片。

所以,武俠片沒落是肯定的,現在無論是徐浩峰還是路陽,除了動作設計回歸寫實,在類型題材上,也更符合大時代,小人物的寫實狀態,過去飄逸武俠片,沒落已成事實,難以逆轉了。

這些年來新的武俠片似乎沒有多少,大多都是翻拍以前的武俠小說。而真正新的武俠片卻很少了。而隨之而崛起的似乎是另外一種題材 的 玄幻電視劇、仙俠電視劇 ,比如 《花千骨》、《青雲志》、《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等等。

很多人說這是一個 武俠沒落 的年代,確實層出不窮的玄幻仙俠類小說的出現以及武俠片的沒落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那麼為何武俠片會沒落呢?
沒有好的武俠題材以及作品
這一點是十分致命的,大家都知道拍電視是需要劇本的。而武俠這一塊的題材近些年來似乎並不是很多。

很多導演還是熱衷去拍攝以前 金庸、古龍 等的作品。確實他們的作品是十分優秀的,在武俠這個題材中可以說是巔峰的作品。但是這么多年的翻拍,修改之後,這些作品已經不足以抓住觀眾的眼球了。

因為再經典的翻拍的多了就不會再去觀眾了。那些大師大多封筆不寫了,而其他作者又沒有好的作品題材,那麼觀眾只能把目光投向更加吸引人的玄幻仙俠題材的作品了。
觀眾喜歡其他影視劇,興趣愛好多樣化
這是一個觀念的轉變,武俠在十幾年或者二十幾年前可以說是火遍大江南北的。但是新一代對於這個的概念似乎不深,相反的由於他們從小接觸的是 玄幻小說,仙俠小說 。對於傳統的武俠小說似乎興趣不大。

拍攝出來的影視劇對於他們來說吸引力也不大,而且不僅僅是小說,對應的 游戲 等沖擊這新生代的觀念,他們對於 游戲 等的認知度絕對是遠高於傳統武俠內容的。
武俠片的投入相對少
這些年拍攝的武俠片除了翻拍之外,有一個就是角色不是很適合。現在流量在小鮮肉的身上,所以他們的身價倍增,甚至有的拍一部電影上億的片酬。而且武俠片因為拍攝難度會高,所以很多流量小生是不願意拍攝的。

這也就導致了選主角,要麼是 老戲骨 ,年齡不適合;要麼是請不起;要麼就是花了大價錢演技太差。這些也導致很多作品的口碑不好。 小鮮肉 演員吃不了苦,就算製片方投入再多,也未必能夠賺到錢,因為演員的成本太高了。

那麼製片方賺不到錢,自然就不願意投入大價錢去認真做了,出不了好的作品。

武俠小說是成年人的童話,武俠片以前很受歡迎,但是現在翻拍,拍來拍去沒啥新意,而太離譜又不符合原著,觀眾普遍覺得翻拍武俠片沒有原來好看,而且看過幾版大概意思也都知道了,沒啥看頭了。

現在新版武俠小說面臨斷代,後繼乏人,武俠小說還停留下樑,金,古龍時代的作品,總是翻來翻去,觀眾有麻木了。

現在仙俠類,魔幻類,興起,而最激動人心,引起共鳴的軍旅題材影視大受年輕觀眾喜歡,看後熱血沸騰,群情激奮,血脈噴張,釋放激情,從《亮劍》開始,到《我是特種兵.利刃出鞘》,《我是特種兵.火鳳凰》,吳京的《戰狼1》,《戰狼2》,到《紅海行動》,軍旅題材影視劇一路飆升,一路高歌猛進,勢不可擋!

追求新奇,激發鬥志,引起共鳴,誰掌握了時代脈波,誰就贏得市場!

個人不是覺得沒落了,而是現在 科技 發達了,武俠片總是被各種翻拍,翻拍就翻拍吧,有著五毛特效真的是辣眼睛!

還有演員的修養問題,現在演員大部分都是白面小生,有的根本就不符合武俠小說的人物定位就來做主演!只能說拍電視都是想要收視率,誰火用誰!

還有就是那些魔幻武俠電視劇的介入!看看電子書還行!電視劇真看不下去!

現在也沒有好的武俠題材小說了,除了翻拍就是魔幻,就讓經典留在我們那個年代吧!

武俠片沒落了……

曾幾何時在香港電影發展的黃金時期!香港武俠片可以說是有著男人心目中「女神」的地位!看的讓人激動不已!劇中高手如雲,身輕如燕,各個都身懷絕技!讓我們羨慕不已!

而今天的武俠片卻沒有了往日的輝煌!更多的也是都市喜劇片或者 科技 動作片之類的!之所以現在的武俠片失去了競爭力,我個人覺跟人們的認識和思想觀念有很大的原因!

舉個例子 科技 發展到今天的成果!機器逐漸代替了手工!自動化成都也越來越高!以前用刀劍,現在有槍炮!兩者相比後者更直接、更刺激更能俘獲觀眾芳心!再者,現在不論是在特效還是影片的製作上都非常的逼真!更注重觀眾視覺的享受!科幻片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都市喜劇片為什麼也受歡迎?因為,現在人們生活壓力都很大!閑暇之餘人們渴望在輕松舒適中開心的度過!所以去電影院選擇一部喜劇讓自己放鬆是再好不過的了!可以什麼都不用想,只需要准備好你的「笑聲」就行!這也就成了現在武俠片光環逐漸暗淡的原因!

武俠?

不管是影視劇,還是小說,說他是成人童話一點也不誇張

從小時候開始接觸最多的就是武俠,那時候的武俠以金庸和古龍小說為代表

看武俠影視劇的時候,我們會常常幻想自己是裡面的某個角色,某個俠客能夠仗劍江湖,行走跳崖

但是,幻想是幻想,影視劇就是影視劇,想想過後還得回到現實中來,該做什麼還得做

好了,話入正題

武俠為什麼會沒落呢?我的理解大概有這么幾點

1點

過時了,實在跟不上時代的變化

2點,沒有更好的作家寫出更優秀的文字和作品,即使寫出來看得人也少,讀者多半要有武俠情節才會看

我們看過的武俠作家除了金庸 古龍 梁羽生,就是黃易 溫瑞安 蕭逸 衛斯理 倪匡等知名作家

3點,沒有進步,反而在落後(也就是你說的沒落)

我記得起點中文網有個寫手說過這么一句話:武俠就是拯救與被拯救

這句話一點也沒有錯

我們看到的所有武俠作品都是拯救與被拯救兩個套路,即使金庸名言: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也沒有逃出「拯救」的怪圈

除了一個人,他首創「玄幻」和「異俠」系列才打破了以「拯救」為主的怪圈,這個人就是黃易

有人說過這么一句話:如果不是黃易的「玄幻」出世,我們現在還在看金老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4點,文字和文章質量

現在的寫手(談不上作家)為了多寫幾個字,多賺幾個錢,而忽略了內容和文章的質量。其實這是沒有辦法的事,都是網站逼的。一個寫手寫了新東西,運氣好與網站簽約了,你就得趕速度,用手和鍵盤來碼字。

結尾語:其實武俠沒有消失,也不可能消失,它只是以另外一種方式存在。「異俠」,不錯,它進化成了與「玄幻」和「異俠」相關的載體

閱讀全文

與香港電影進入內地數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產十大感人催淚愛情動漫電影 瀏覽:92
香港電影油炸鬼完整版 瀏覽:159
寬恕電影劇情 瀏覽:468
暗殺教室電影免費觀看中國語言 瀏覽:158
突然約看電影 瀏覽:368
李達康是什麼電影 瀏覽:896
人腦計算機印度電影真實人物 瀏覽:130
講故事系列電影 瀏覽:99
高二學生不願意去上學看什麼電影 瀏覽:873
看電影一定是 瀏覽:725
女人成為植物人韓國電影 瀏覽:25
老公殺老婆孩子外國電影 瀏覽:223
不用不看電影 瀏覽:264
搞笑有免費的電視電影 瀏覽:721
強的電影都有哪些 瀏覽:863
倫理電影最熱2017菲菲 瀏覽:283
女人被騙到山村當媳婦電影 瀏覽:784
懷舊老電影抗日戰爭片 瀏覽:440
電影光輝歲月英語台詞 瀏覽:742
情偷倫理道德電影 瀏覽: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