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辯護人》這部電影的真實故事原型是怎樣的
《辯護人》以20世紀八十年代的釜山為背景,以已故前總統盧武鉉曾在擔任律師時,負責釜林事件辯護的故事為原型,講述了沒有錢、沒有學歷、沒有背景的稅務律師宋佑碩經歷的改變其人生的五次公審。
結局:
社會的巨變已經不容佑碩置身事外,飯店大嬸的兒子朴鎮宇因從屬的釜山讀書聯合會被控為左翼社團而遭到逮捕,更受到殘酷的虐待和不公的指控。雖然愛錢卻更重感情的佑碩,就這樣走上了為民主辯護的道路。
《辯護人》主角資料:
宋佑碩
無錢無背景的稅務律師。他敏銳地從新政策中嗅到商機,以房產代書業務起家。憑此讓妻兒過上了富足的生活。進入80年代後,飯店大嬸的兒子被捲入釜讀聯事件遭到逮捕和不公的指控。雖然愛錢卻更重感情的佑碩,便走上了為民主辯護的道路。
順愛
宋宇錫成為律師前經常去吃飯的小餐館的老闆娘,當兒子鎮宇被卷進案件、拘留後,她找到宋宇錫希望他替兒子辯護。
② 辯護人原型真實結局 辯護人原型真實結局怎麼樣
1、《辯護人》真實事件是「釜林事件」,最後的結局是距離一審判決時隔33年,判決5名被告人無罪。
2、「釜林事件」發生在1981年,是當時釜山檢查方在沒有任何證據和逮捕令的情況下,對正在進行聚會的22名學生、教師和公司職員以涉嫌違反「國家安全法」、「戒嚴法」、「集市法」等罪名進行非法拘禁的事件。這次事件過後,被韓國社會稱為「民住化運動」。
3、在這次事件中,當時檢方起訴了19人,並且都起訴成功,這19人獲刑1-7年。在當時,韓國當時的總統盧武鉉與金光日、律師文在寅共同擔任了免費辯護人。正好以這件事情為機會,走人權律師的路。
4、在2011年4月,在「釜林事件」中被害的14個人起訴過當時對他們刑訊逼供的警察,可是法院以超過「訴訟時效已過」為由,駁回了他們的訴訟。在2012年,「釜林事件」被害人中的五個人向法院提出了復審請求,在2014年2月13日,當地法院對「釜林事件」進行了二審,二審結果是判這五名被害人無罪釋放,此時距離一審判決已經過去了33年。
③ 韓國電影《辯護人》結尾男主角被審判,為什麼會有那麼多辯護人為其辯護
多人為其辯護的原因是:男主宋佑碩之前不畏強權,幫助學生辯護的事感動了這些人,同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司法必須要獨立,司法公正才能貫徹 ,一個國家的民主才會有未來,這是他們向目標邁出的一步,所以最後會有釜山99名律師聯名為宋佑碩辯護。
(3)文在寅為中國人辯護改編電影擴展閱讀:
1、原型「釜林事件「
「釜林事件」發生在1981年,當時釜山檢方在沒有逮捕令的情況下,以涉嫌違反「國家安全法」、「戒嚴法」、「集市法」等罪名,非法拘禁正在進行社會科學書籍閱讀聚會的22名學生、教師和公司職員。其中19人被檢方起訴並獲刑1-7年。此案後來被韓國社會認定為民主化運動。
當時,韓國前總統盧武鉉與金光日、律師文在寅一同擔任了免費辯護,以該事件為契機,走人權律師的路。
2011年4月,「釜林事件」的14名被害人曾起訴當年參與刑訊逼供的2名警察(另一名警察當時已過世),但因「訴訟時效已過」為由被法院駁回。2012年,其中的五人向法院提出了復審請求。2014年2月13日,釜山地方法院對「釜林事件」進行了二審宣判,判決5名被告人無罪,距離一審判決時隔33年。
2、影片主題含義分析:
第一層是從國家層面,它揭示了這種軍政一體的國家體制並沒有完全成為歷史,仍然有復活的可能,因此我們應該時刻敲響警鍾,堅持不懈地推進社會的民主化、公平化,法制的透明化、公正化。
第二層是從個人層面,它呼喚著民眾要有基本的法律意識,要勇於維護自己的法律權益。三是為法律工作者樹立了鮮明的榜樣,影片用行動向廣大法律工作者說明了一切,只有走在民眾的前邊,才能實現法律的效益,才能對得起人民賦予的權益,才能實現一個國家民權和法制的統一。
第三層含義由淺到深,環環相扣,高屋建瓴,可以說在敘事的趣味性和表達的深入性得到了一個很好的平衡,讓觀眾在欣賞的時候感到非常舒服。優秀的主題、適當的編排,佐之宋康昊對人物形象精準的把握,成就了這部打破韓國影史票房的優秀作品。
④ 《辯護人》這部電影的真實故事原型是怎樣的
《辯護人》是一部韓國劇情片,他是由楊宇錫編導,宋康昊、金英愛、吳達秀、郭道元主演的一部韓國劇情片。該片於2013年12月28日在韓國上映,連續29天佔領票房榜首,韓國史上第9部觀影人次破千萬的本土電影,並且獲得第50屆韓國百想藝術大賞最佳電影獎。
辭職之後的盧武鉉,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律師事務所,但是他主要接辦的案子是稅務糾紛案,而且他勝訴率極高(事實上,這個時期盧武鉉同文在寅就已經形成患難與共的朋友了,此為題外話,再次略表一下)。盧武鉉是一名君子,自然會參加扶弱活動,所以他免費替民眾打官司,而其人生最大的轉折點,就來自為「釜林事件」進行辯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