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你如何看待當今國產特效片
我心裏面國產特效片最好的是《動物世界》、《長城》等等,但我認為國產特效的一個誤區就是我往特效里砸錢了,觀眾就會被吸引過來,這其實是非常錯誤的觀點。我認為再好的特效都應該是為劇情服務的,特效再好劇情一塌糊塗最後的結果也不會好到哪裡去。再說我們一直吐槽的五毛特效電視劇,因為演員拿走了大部分的片酬,所以很多時候劇組沒有錢去做特效,五毛特效也是一種被逼無奈。但還是希望這種情況能有所改善吧。
② 哪部國產劇用到的特效最多,包括五毛錢特效
如果要說5毛錢特效,檸檬能想到很多國產劇,因為他們都用過。這些特效用了倒不如不用,就像動畫片兒過家家一樣不夠真誠,所以觀眾在看的時候也感覺辣眼睛。接下來就讓檸檬帶大家一塊去了解一下用的特效最多用的5毛特效最多的國產劇是哪一部。
《神鵰俠侶》陳曉和陳妍希那一版。小夥伴們是不還記得楊過斷手臂的那個場景啊?斷手臂肯定不能來,真的劇組就想出了用特效來代替,哎呀,那個畫面簡直太浮誇。感覺這個特效5毛錢都給多了,也就頂一毛錢的吧。粗製濫造界里,沒有最粗,只有更粗。
總之在咱們國內古裝玄幻劇中的特效用的都比較多,但是真正不辣眼睛,真正好的特效不多。基本上都在5毛錢特效的格調上,但是近兩年來的電影作品特效卻非常不錯,就像今年的哪吒,真的很值得誇贊。
③ 國產影視劇的特效是不是都是五毛錢特效對此你怎麼看
國產有好有壞吧,看人 看投資多少 也看製作班底的敬業程度和職業操守。
說到底還是人的問題,國外的製作也是一步步走過來的,犯了許許多多的錯誤然後修正繼續前行。我們嘛有太多的人為因素,又喜歡掙快錢,一窩蜂的上 一窩蜂的下,有點像擠公交。反正就是湊合熱鬧。
八十年代之前人們沒有受到金錢的沖擊 還能保持兢兢業業 繼續鑽研精神 各個方面都是
經濟浪潮的沖擊外加下崗待業的安排,許許多多文化事業的知識分子 被下崗 待業。一切都像錢看, 就是這時候 出現了文化斷層 ,精神荒漠正式誕生。
現在的影視 更多的是 學別人的製作方式,敘事手段, 已經把自己搞丟了,
悲哀 致敬曾經逝去的歲月。
國產電影也不都是五毛錢特效,基本上看到的五毛錢特效是沒有專業的特效團隊去做出來的,其實國內也有一些很好的特效電影的,比如最近的電影 影 長城 早期的機器俠之類的,還有未播先火的流浪地球這些都早已表明國內的特效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只是國內的主流沒有在科幻這一塊。
④ 為什麼中國電影的特效看起來沒有很逼真還會很假
好萊塢大片在我國非常的吃香按照製造本錢的60%佔比來看,國內的大部分著作都將錢花在了哪裡呢?沒錯,便是花在了演員大咖身上,目前我國的演員身價增加宛如做了火箭一般,動輒上千萬的片酬掏走了片方大部分的預算,而剩下的當地就只能全部從簡了。
不過在這兒我要給我國的特效團隊申個冤,我國的特效團隊盡管比不上好萊塢,可是也必定不是市面上看到的那種五毛水平,《環太平洋》特效一流吧,里邊三分之一的CGI烘托組成鏡頭都是由北京Base-FX公司製造的,所以說我國不是沒有好的特效團隊,而是沒人願意花足夠的錢來請這些特效團隊,依據材料顯現,目前我國的特效公司三分之二的贏利來自好萊塢特效作業室的外包訂單,從這兒就可以看出我國影視職業花在特效上的錢有多少了。
最後,我說一句走心的話,真的希望我國的電影人不要隨意用特效了,由於效果欠好特效鏡頭看著真的很尷尬,你假設不願意做好的特效,那真的還不如不用特效,真的。
⑤ 國產電影的特效水平究竟有多麼垃圾
相信一說起國產電影的特效,都會想到一個術語,叫「五毛錢特效」。一個電影的特效鏡頭竟然才值5毛錢,和現在動輒就上億的電影投資對比強烈。網友認為,國外特效製作的存在是為了渲染劇情,讓觀眾自然融入故事中;中國特效的每次出現,都是為了提醒觀眾,請注意,此處正在使用特效。網友的吐槽後來也漸漸的從角降到了分,5分錢特效的吐槽比比皆是。
⑥ 《捉妖記》這部電影特效是五毛錢的嗎
《捉妖記》里有一個很動人的橋段,小小的妖怪胡巴被父母拋棄,關在籠子,不開心的嚎啕大哭,表情和眼淚生動有力,小胡巴的傷心感染了整個影院,幾乎能夠聽到鄰座女生輕輕的啜泣。
這個橋段大概發生在電影的一個小時左右,在滿滿的笑點和跌宕起伏之後,可謂精準植入了淚點,淚點之後又是密集的笑點和一個打鬥的高潮,至此,《捉妖記》完成了一個圓熟的商業電影應該奉獻給觀眾的一切樂趣。而《捉妖記》也贏得了遠超預期的贊譽與感慨。
而今,《捉妖記》的首日票房已經破掉華語電影記錄,迅速破億也見證了大眾對於電影的認可,當然,這不是一部完美的電影,從故事來講,《捉妖記》的故事略低幼和趣味導向,一個小妖怪胡巴的降生和冒險,但仔細想想,94年的經典《獅子王》的設定難道不也是如此,小胡巴就是妖怪界爭斗下的落跑小王子,遇到了彭彭和丁滿,哦不,是遇到了井柏然和白百合,他們像救贖的俠客,又是胡巴的父母,帶他冒險,也將促成他成長,少年終將成王勢必成為《捉妖記》最終的大主線。故事的大結構將催生《捉妖記》成為有衍生度的系列IP,也怪不得一眾已經開始期待它的續集和三部曲了。
從製作水平來講,《捉妖記》對得起直追好萊塢製作的名頭,導演許誠毅的名字陌生,但是個在好萊塢「進修」多年的年輕港人,《功夫熊貓》的短片、《怪物史萊克》系列外傳,都見證這位年輕導演對於動畫人物的把控力。可以說,《捉妖記》完美復制好萊塢的動畫模式,萌寵的表情、生動,都在工藝上達到了極高水平,從頭貫穿至尾的妖的形象、妖的變身都細膩流暢,雖然和真人的融合還略有瑕疵,但在國產大銀幕上看到這些,不得不說是場驚喜。
經歷了《小時代4》和《梔子花開》的爛片洗禮,暑假檔的華語片似乎迎來了觸底反彈,《大聖歸來》和《捉妖記》的接踵而來,讓大眾影迷見識了華語電影的理想和想像力,或許技巧不足以稱道,但放在現在的國產電影環境里,絕對是場激勵人心的觀影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