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電影 > 中國電影浪潮

中國電影浪潮

發布時間:2023-07-02 15:50:24

❶ 1959年上映的影片《浪潮》為何能得到觀影者的喜愛

制服、專制、獨裁,小團體的盛宴,最後以一場悲劇收場。越是弱勢群體、心智不成熟、缺乏獨立思考的人,越是容易被影響,不得不說群體的力量真是巨大的,但也是極其空洞的,烏合之眾。一部細思極恐,不能多說的電影。電影製作絕妙的地方就在於這個轉變過程中自然而然的感情,以及納粹思想從無到有的悄然改變。人物情緒拿捏的極為到位。

1)我們先來看看本影片的主要內容介紹:賴納文格爾是德國某所高中的老師,該學校正在進行「國家體制」的主題活動周。由於他最喜歡的「無政府主義」課被另一位老師捷足先登,因此他只能主講「獨裁統治」課程。對於自由散漫的學生們來說,任何課程都只是為了學分而上。他們在課上大聲聊天,無心聽講。文格爾別出心裁提出假想「獨裁」的實驗。在為期一周的實驗中,文格爾被置於至高無上的地位,學生們對他要絕對服從。從最初的玩樂心態,這些青年男女漸漸沉湎這個名為"浪潮」的組織中,他們體會到集體和紀律的重要性,卻在不知不覺中滑向了「獨裁」與「納粹」的深淵.......

❷ 《浪潮》這部電影,求觀後感 結合中國社會現實寫一篇觀後感1500字以上要原創的 知道麻煩所以懸賞100分

親愛的2013屆畢業生同學們:
六月的北京,惠風和暢,鳥語花香;六月的北語,歡聲笑語,彩旗飄揚!在這熱情似火的季節里,你們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充滿著對自己的肯定,飽含著對同學的友情,深藏著對母校的眷戀!即將展翅高飛的同學們,我們和全校師生祝賀你們,祝福你們!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在平凡的寒來暑往中,老師與學校送別了一屆屆畢業生。雖說雁來無聲、雁去無痕,卻能使天空更加美麗。作為北語學子,你們將活躍在世界各地,證明北語學子的能力,投射北語學子的精神,展現北語學子的風采,為母校贏得廣泛聲譽!我們相信,今天的你們躊躇滿志,以母校為榮;明天的你們將譜寫新曲,為母校增光!
當然也總有那麼一天,你們會問母校到底曾經給予過自己什麼。多元的國際環境、扎實的專業知識、良好的交際能力、豐富的社會實踐、珍貴的師生情誼……這些都是,都非常重要,但是我們希望在你們的答案中還有這樣一項最重要的內容,即健全的人格。一百年前英國大教育家紐曼說過:「大學不培養政治家,不培養作家,也不培養工程師,大學首先培養的是靈魂健全的,到達博雅高度的,即具有完整人格的人。」這也是北語的追求!北語已走過五十多個春秋,高瞻遠矚的視野,海納百川的胸懷,德行言語、敦睦天下的精神,不斷追求真理、追求進步、追求卓越的動力,這都是母校賦予你們的氣質與情懷,她將伴隨你們的一生!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不僅是有知識的人,有能力的人,而且是有夢想的人,有世界胸懷的人。願你們成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中華仁者,懷抱立德、立功、立言的鴻鵠之志,把「為天地立心」作為價值取向,把「為生民立命」作為精神追求,把「為往聖繼絕學」作為崇高責任,把「為萬世開太平」作為歷史使命,以正義為鄰,以真理為友,居仁由義,關懷社會,謀福蒼生,在世界舞台上展現北語人的大智慧、大氣度、大擔當、大情懷!
親愛的同學們,今天的北語已經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正不斷推進現代大學制度建設,朝著世界一流語言大學的目標邁進。不管你們身在何方,母校都會守望著你們,願意為你們提供服務和幫助。希望你們心繫母校,關心母校,支持母校的發展,「北語夢想」的實現需要所有北語人的共同努力,包括你們的不懈支持!
「大道非閉隔,無路不可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親愛的同學們,請帶上母校誠摯的祝福,朝著美好的明天,展翅翱翔吧!
黨委書記:
校 長:
二〇一三年六月

中國電影新浪潮的推動者有誰

中國電影「新浪潮」的推動者是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由北京電影學院培養的一批中年的電影導演們,即第四代導演,如鄭洞天、騰文驥、黃建中等,他們鑒於中國電影的陳舊性,進行了一系列創新工作。但對中國電影的創新發展起來揚波助浪作用的都是新時期培養的第5代導演,如陳凱歌、田壯壯、張藝謀、馮小剛等人。

他們構思大膽,多方借鑒於西方的現代派電影,不守舊法,敢於創新,淡化故事與情節,把現實主義生活在熒屏上再現。他們把鏡頭指向人物的內心深處,努力創新電影的語言,對人物心理活動進行了熒屏上的塑造,力求人物心理表現上的完美。

❹ 影片《浪潮》最後,老師的眼神是什麼意思。

《浪潮》是我最喜歡的電影,最後一個鏡頭我仔細看了好多遍。
我就講講我自己的理解吧,畢竟這個電影含義太深刻了。

在車上,剛開始他看向車窗外:熟悉的環境卻物是人非,給人一種不真實感;
然後他埋著頭,雙手搓臉:不敢相信這一切是自己做的,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為;
再次看向車窗外:懷疑、疑惑……在如此和諧的社會環境下,怎麼可能造就這么極端的團體,極端的人;
轉頭看向前方(明顯有個無意間發現什麼的動作),使勁的一眨眼(發現了什麼很重要的事),變成最經典的表情(害怕,焦急,吃驚):
可能性1,引申電影主題,最有可能的解釋(文學、電影作品的慣用伎倆)。5天時間就能創造一個小型的****(和諧)主義團體,他產生了極大的危機感,一個小小的老師都能做到,那麼整個國家呢?乃至整個世界呢?(警惕啊!世界隨時都處在危機邊緣!)
可能性2,發現浪潮的強大,浪潮還沒結束(歐美大片慣用伎倆,續集呢?三部曲?本句吐槽)。最後自殺的那個學生只是個代表,那麼多的參與者,有很多都不希望」浪潮「結束……所以說,」浪潮「失控了(這也是真實事件的結局,雖然最終懸崖勒馬)。可以想像後面的發展,核心成員轉入地下工作,繼續發展對現實不滿的人。自殺事件的發生並沒有消滅浪潮,而是讓浪潮升華了,從一個課程變成了一個惡性的組織,遇到機會就會爆發出強大的毀滅性。所以表情如此。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原創內容,謝絕轉發。

❺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國商業電影浪潮中武俠片興盛的原因

不同於現如今高投入、高成本、名導演的影片,中國在上世紀二十年代的商業片多是小投入、快產出、粗製濫造,這是由當時的時代背景、社會背景所促成的。透過這一時期的電影,我們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當時社會的發展情況和人民的思想狀況。
20世紀20年代,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中國的民族工業得到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在整體上處於上升的趨勢。電影作為一種娛樂產業,也直接或間接的受到這一態勢的影響。
電影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到1925年,各地共開設了175家公司,其中的145家公司集中在上海。這一時期比較著名的公司有明星影片公司、長城畫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等,他們各有風格,呈現出不同的創作面貌。

明星公司首屈一指,製片方針改以鄭正秋的「營業主義加一點點良心」的「正劇」;長城、神州、民新的製片主張也都顯示出一定的社會關懷和藝術追求;大中華百合公司「歐化」,天一公司「尚古」,呈現出相對立的兩種風格;上海影戲追求藝術化,而南國劇社則更具現代性,表現出強烈的知識分子電影特點。很明顯,此時的電影創作是在商業性的基礎上追求藝術化的。田漢1926年創立南國電影劇社,希望「以純真之態度,借膠片以宣洩吾民深切之苦悶」,自籌資金拍攝《到民間去》,由於資金短缺,影片斷斷續續進行了一年,在拍攝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最終未能完成。這種帶有強烈知識分子電影特點的影片並不適合當時的國情,這也是這部電影未能獲得大量資金支持的重要原因。在那個時代,無資金支持,只追求單純的藝術化是無法成功的。可見商業性是電影藝術發展的必要動力。

❻ 浪潮原型老師怎麼樣了

《浪潮》原型的老師為了讓學生了解法西斯主義的生成,自己當了一次獨裁者。

《浪潮》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中的那個老師和最後開槍自殺的那個學生都有原型人物。這個電影更像是紀錄片,記錄一個老師出於一種儒士情懷,帶著自己的學生做一些改變現狀打破現狀的事情,漸漸的又幾個人發展成為一個團隊一個隊伍。學生也在這種行動和氛圍中被鼓舞,界限也在慢慢被打破,最後發展成為一個悲劇的事情。

《死亡詩社》更像一個烏托邦的故事。如果兩個電影的故事拿來比較真實性和操作性,我覺得《浪潮》看起來要可信度要高得多,我完全相信《浪潮》的真實發生以及裡面的表演,但是《詩社》我感覺上更像一碗味道鮮美的雞湯。

電影評價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兩篇電影的人物結構都是老師跟學生。我也從小很聽老師的話,很以為老師說的都他媽是對的。但劇中的老師可跟我小時候的老師不一樣,我的老師會告訴我每天要寫一篇日記,暑假作業要全部做完作業沒交沒做完就罰錢,火車剎車要從幾十里外就開始剎車不然停不下來。

這兩個老師都非常的有情懷,讓我想起的是古代文人的儒士精神,想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一點,學生變成更好的人。這樣的人人群中可不多,因為典型,所以被拍成電影。

❼ 什麼是香港電影的新浪潮運動有什麼新的內容

新浪潮是將電影與商業結合的一個新的電影風格。
1979年是香港電影的重要里程碑,那是香港電影新浪潮的開始。大批電視幕後工作者轉投電影圈,他們包括徐克、許鞍華、章國明、譚家明、嚴浩、余允抗等等,他們本著對電影的熱誠,及年輕人特有的創意和社會觸覺,拍出不少充滿個人色彩的電影作品,為香港電影打開嶄新的一頁。 最先掀起新浪潮的是1979年的三部作品:《瘋劫》(許鞍華執導)、《蝶變》(徐克執導)、《點指兵兵》(章國明執導)。其後這批或在外國學習電影,或在電視台少林寺出身的年輕導演繼續拍攝了一部又一部風格化的電影,包括方育平的《父子情》(1981)、《半邊人》(1982)、徐克的《第一類型危險》(1980)、譚家明的《烈火青春》(1982)等數十部作品,都很能表達這些導演對當時社會氣象的感覺及情懷。 雖然這些新導演全被以「新浪潮導演」之名,但事實上,他們每一位的作品都極富個人色彩,並沒有陷入香港電影類型化的傳統模式。許鞍華的作品流露出深刻的人文性、高度的女性敏銳;徐克有一股神經質的張力;方育平作風朴實,真實感濃厚;嚴浩浪盪於青春暴烈及淡然含蓄之間;譚家明走中產美學;章國明擅拍警匪片等等,這些特質都體驗到新浪潮電影的「作者論」美學。 「新浪潮」標志著香港電影與上一代中國本位粵語片的決裂。五、六十年代的粵語片往往背負著沉重的民族包袱,未能突破創新;而「新浪潮」電影則帶有濃厚的都市色彩,流露強烈的本地感性;這跟導演們於香港成長、受西方教育很有關系。

閱讀全文

與中國電影浪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女人的戰爭電影2013 瀏覽:909
如何自己成立一個電影觀影團 瀏覽:908
神醫谷是哪個電影 瀏覽:197
電影心戰劇情 瀏覽:659
好看的家庭倫理電影 瀏覽:752
哪個網站在線看電影 瀏覽:971
搜索電影人物分 瀏覽:686
在哪裡能看韓國電影惡女 瀏覽:813
胡皮電影劇情 瀏覽:748
電影去哪裡看影評 瀏覽:56
潮陽棉城哪裡有電影院 瀏覽:97
十部經典音樂電影 瀏覽:499
逃亡花電影哪裡可以看 瀏覽:395
哪裡有李碧華的電影餃子 瀏覽:434
演員真空的電影校園 瀏覽:741
便利店電影台詞 瀏覽:210
加勒比海盜是什麼電影 瀏覽:512
電影英倫對決英語 瀏覽:906
國產好劇情電影 瀏覽:642
王一博歌曲電影 瀏覽: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