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電影 > 台灣電影發展史階段

台灣電影發展史階段

發布時間:2023-07-16 21:07:44

『壹』 台灣電影的解嚴時期

台灣在20世紀80年代中葉起,隨著社會經濟泡沫及言論自由的達成,讓導演為主導的台灣電影,將電影觸角伸向過去禁忌題材,並回顧與探討台灣近現代社會、歷史與個人記憶。這階段代表作有《刀瘟》、《香蕉天堂》、《童黨萬歲》、《牿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等。其中最震撼台灣的莫過於侯孝賢的《悲情城市》。這部片以一九份世家各成員經歷台灣光復、二二八事件、及台灣光復初期的歷程,具體而微地反映台灣人的歷史經驗,不但票房叫座,也在威尼斯影展榮獲金獅獎,使侯孝賢成為國際矚目的知名導演。之後幾年,台灣電影於世界各地大小影展獲得不少得獎紀錄,這使得主管電影業務的「新聞局」自1990年開始,透過電影輔導金來支持藝術電影的製作。
在票房方面獲得數億台幣的空前成功、同時也獲得不少獎項,叫好又叫座的結果讓台灣觀眾開始重新關注台灣自製電影。隨著《海角七號》熱賣,片商與觀眾均對台灣電影重拾信心,多部電影亦搭上順風車取得不錯的票房,如《囧男孩》、《九降風》、《花吃了那女孩》等等。《海角七號》同時也成為戰後以來最賣座的華語片及台灣影史最賣座影片的第二名。
進入21世紀,台灣電影人在選角、攝制等方面更多的走出島外,改編自台灣女演員劉若英的作品《我想跟你走》的其中一篇短篇小說《Happy Birthday》,劉若英本人並擔任主角。

『貳』 台灣的歷史影片

日治時期

日治時代台灣自製日語電影《莎勇之鍾》,李香蘭主演第一部在台灣拍攝的電影是1907年2月日人高松豐治郎率領日本攝影師等一行人在全台灣北、中、南一百多處地點取鏡的《台灣實況紹介》。電影內容涵蓋城市建設、電力、農業、工業、礦業、鐵路、教育、風景、民俗、征討原住民等題材[16]。第一部台灣人製作的劇情片《誰之過》於1925年由劉喜陽、李松峰等人組成的台灣映畫研究會製作。不過即使劇情片,仍有相當多的影片。具有政治宣傳的作用[17]。

1908年,高松豐治郎於台灣定居,開始在台灣北、中、南七大都會建戲院放映電影,並與日本及歐美的電影公司簽約,建立制度化的電影發行放映制度。1924年後,台北的放映業者由日本請來一流的辯士(電影說明者),電影放映業愈加彭勃起來。1935年10月,日本領台40年舉行台灣博覽會,以及隔年台北與福岡間開辟航空通運,這兩件事推化造就了日治時期台灣電影放映業的鼎盛時期[17]

民國時期

台語電影興起
主條目:台語電影

台語電影《舊情綿綿》,洪一峰主演。1955年,麥寮拱樂社歌仔戲團團主陳澄三與何基明導演合作,拍攝該團的拿手戲《薛平貴與王寶釧》,成為二戰後第一部台語片,一直到1981年最後一部台語片《陳三五娘》為止,歷經了二十多年的台語電影時代。根據統計,台語片的總產量將近兩千部,產量最多時一年高達120部作品問世。《薛平貴與王寶釧》在當時台灣社會引起大轟動,皆創下當時票房紀錄,[18],引來一窩風的台語歌仔戲跟拍風。

健康寫實電影
1960年代,台海情勢逐漸穩定,中央電影公司提出健康寫實的製作路線,兼顧歐美寫實主義電影下,聘請李行拍攝《蚵女》與《養鴨人家》兩片。兩片均頗叫好叫座。[16]。

60年代末期,知名導演李翰祥來台發展,並香港電影技術帶進台灣。此階段所拍電影類型除了初期的黃梅調,尚有歷史宮闈片《如西施》及文藝片,其中以瓊瑤原著為藍圖者佔了8部。

胡金銓與新武俠片
1960年代,香港卲氏公司開始製作新派的武俠片,其中的兩位主要導演胡金銓與張徹後來都來台灣發展。胡金銓於1967年為聯邦公司編導武俠片《龍門客棧》締造了絕佳的票房紀錄[19],從此武俠、功夫、武打類型的電影成為台灣電影的主流之一,直到80年代才沒落。胡金銓的電影發揮中國京劇的特色,結合彈簧床與吊鋼絲的特技,運用蒙太奇電影手法,使得武打動作快速俐落,動靜收放形成視覺韻律。

功夫片興起
1971年,香港嘉禾公司推出李小龍主演的功夫片《唐山大兄》及次年的《精武門》均在台掀起一股功夫熱潮,而台灣武俠主流自此就轉化為功夫片、武打片繼續在台灣流行。接著張徹在卲氏公司幕後支持下,於1974年率奇子弟兵姜大衛、狄龍等來台成立的長弓公司,也讓功夫武打片,成為當時台灣電影的要角。

愛國政宣電影
1970年代中期之後,開始了一段台灣電影的愛國政宣片時期,如《英烈千秋》、《大摩天嶺》、《戰地英豪》、《女兵日記》、《八百壯士》、《梅花》、《筧橋英烈傳》、《望春風》、《香火》、《黃埔軍魂》、《成功嶺上》、《源》、《皇天後土》、《假如我是真的》、《辛亥雙十》、《血戰大二膽》等。

除此,叫特殊的片種則有如《汪洋中的一條船》的自我勉勵寫實片及如《一個女工的故事》的文藝片。

學生電影類型
之後,李行、宋存壽、屠忠訓等導演拍了一些如《小城故事》、《早安台北》、《候鳥之愛》、《歡顏》等清新的小品。之後,導演林清介則在《一個問題學生》賣座後,連續拍攝相同類型,以學生生活為主題的學生電影,這些類型電影包括《學生之愛》、《同班同學》、《男女合班》、《台北甜心》、《畢業班》等。而這波電影尚有《拒絕聯考的小子》、《年輕人的心聲》、《不妥協的一代》。此階段學生電影成為台灣新浪潮電影出現以前的重要台灣電影類型。這些低成本獨立製作方式,也讓新導演有了拍片的機會。事實上,台灣知名導演侯孝賢也在此階段接拍了《就是溜溜的她》、《風兒踢踏踩》等兩部片子。

台灣新浪潮電影的興起與沒落
台灣電影「現代主義」化,可說是始於三支短片合而為一的黃春明原著改編電影-《兒子的大玩偶》(片中另有《蘋果的滋味》、《小琪的那頂帽子》)。除了部分禁演引發的《台灣電影宣言風波》外,中影公司大膽啟用新人拍攝鄉土文學作品,也是確立台灣電影新浪潮的主因。事實上,於《兒子的大玩偶》之前,中影已先啟用楊德昌、柯一正、張毅、陶德辰拍攝了《光陰的故事》,《在那河畔青草青》與《小畢的故事》。這些電影也促成了台灣電影的新風貌,更因票房賣座,讓台灣新電影成為主流[16]。

《兒子的大玩偶》製作完成後,突破當時台灣政治與電影保守勢力的抵制,於輿論、口碑與市場的支持下,為往後台灣電影的創作自由創造一片天空。其後,包括侯孝賢、楊德昌、張毅、萬仁、柯一正、陳坤厚、曾壯祥、李佑寧、王童等也確定了以導演為主;形式新穎、風格獨特、意識前進的台灣新電影。

一般來說,此波新浪潮電影中較重要的作品計有《風櫃來的人》、《海灘的一天》、《看海的日子》、《老莫的第二個春天》、《玉卿嫂》、《油麻菜籽》、《童年往事》、《我這樣過了一生》、《青梅竹馬》、《殺夫》、《恐怖份子》、《戀戀風塵》、《桂花巷》。

該新電影絕大多數是由台灣政府所屬的中影所投資拍攝,主要的推動者為中影主事者明驥與中高階層的小野和吳念真。此三人,可說是促成台灣新電影的主要功臣,也對當時低迷的台灣電影產生重大影響[16]。

在此影響下,台灣業內原本拍攝商業電影的導演見狀,也將此潮流引進商業電影境地,此種以鄉土小說為類型的商業電影,計有《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在室男》、《嫁妝一牛車》、《孤戀花》、《孽子》等。不過因為產量畢竟有限,1980年代台灣電影仍以如許不了主角的喜劇,與其他如著賭博片、犯罪片的商業電影。

另一方面,因為香港電影的成功,讓台灣輿論上也開始出現對台灣新電影的批判聲音。以藝術電影為主軸的台灣新電影的支持者與反對者逐漸壁壘分明,此因素,讓集體的台灣新潮流電影方朝終於1980年代末期結束[16]。不但如此,在票房也大為失利。不過,相對的,此藝術電影,卻同時間大受國際影展與各國藝術電影市場上的歡迎。

『叄』 在70年代台灣最賣座的影片主要是什麼類型

言情片和武打片,1971年,香港嘉禾公司推出李小龍主演的功夫片《唐山大兄》及次年的《精武門》均在台掀起一股功夫熱潮,而台灣武俠主流自此就轉化為功夫片仔彎伏、武打片繼續在台灣流行。接著張徹在卲氏公司幕後支持下,於1974年率奇子弟兵姜大衛、狄龍等來台成立的長弓公司,也讓功夫武打片,成為當時台灣電影的要角。
20世紀70年代中期之後,開始了一段念攜台灣電影的"政治宣傳片"時期,如《英烈千秋》《大摩天嶺》《戰地英豪》《女兵日記》《八百壯士》《梅花》《筧橋英烈傳》《望春風》《香火》《黃埔軍魂》《成功嶺上》《鬧褲源》《皇天後土》《假如我是真的》《辛亥雙十》《血戰大二膽》等。

『肆』 台灣第一部故事片是那一年的什麼影片

由於台灣迷的一首怪紳士電影主題曲的啟發,引起我的興趣。對於什麽是台灣的第一部電影,不同的資料有不同的看法,....。下面這一段的看法好像比較不一樣。

.....

台灣華語電影的正式開端,是在1925年。這一年,一群電影愛好者,劉喜陽、鄭超人、張雲鶴和李松峰等人成立了「台灣影畫研究會」。其中任職台灣總督府的李松峰,透過教育會電影部在美國芝加哥購得一部攝影機,再請劉喜陽擔任編導,拍攝了台灣人自己製作第一部故事片《誰之過》。

由台灣影畫協會拍攝的《誰之過》,以及之後由文英影片公司拍攝的《情潮》,在票房上都不成功。1928年,「江雲社歌仔戲班」受日本連鎖戲的影響,在歌仔戲中穿插放映《楊國顯巡案》和《江雲娘脫靴》。這種新形式的做法轟動一時,票房的成功也令劇團能夠繼續維持下去。

連鎖戲的成功使張雲鶴和李松峰等人得到啟示,再次集合一群電影愛好者,成立「百達影片公司」。1929年,他們拍攝了第二部由台灣人製作的故事長片《血痕》。這部俠義愛情片是仿效了當時中國的"神怪武俠片"而製作的。在公映的時候,空前盛況,賣座非常成功。

1931年,日本侵華,台灣也被迫進入備戰狀態。在文化上,日本對台灣嚴加管治,再加上資源缺乏和人材不足。所以在1931年至1937年間,台灣只生產了五部電影,而且還是以台日合作方式拍攝,由日本人當導演的。五部影片當中,《鳴呼芝山岩》和《榮譽軍夫》是日本殖民者的政宣片;《怪紳士》是偵探片、《義人吳鳳》是傳記片、《望春風》則是一部愛情悲劇。

『伍』 2000年前後台灣電影風格

2000年前後台灣電影風余仿格是幫派風。自2000年之後,台灣新生代的導演們更著重要表現的就是人倫以及社會道德層面的思考。這是台灣現代電影的一個比較重要的特點。影片都著重於姿散關注當前的社會現狀和年青一代在當前的社會現狀下的心理感受。商品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的日新月異,這一切都使得生活在快節奏的現代城市中的人們處於一種不斷的沖擊當中。價值觀的不豎冊纖明確和缺失,生活壓力的巨大,使得人們,尤其是處於剛跨入社會不久的年輕人感到迷茫和彷徨,從而產生了一系列的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

『陸』 台灣電影的其他導演

除了李安、侯孝賢外,蔡明亮則一反新導演普遍探索懷舊或歷史記憶的題材,並將觸角深入都會男女生活中,其中,早其作品《青少年哪吒》觀察都會青少年虛無而沒出路的生命、得獎作品《愛情萬歲》探觸寂寞的都市男女互舔傷口、另外,幾年後的作品如《河流》及《洞》更是赤裸描寫黑暗都市的情景。相對的,蔡明亮電影雖給人一種現代寓言的感覺,但也因為十分灰澀難懂而曲高和寡。除此,其他在20世紀90年代出現的新新導演,如陳國富、徐小明、王小棣、易智言、陳玉勛、林正盛、張作驥,以及獨立製作的黃明川、賴聲川等,也都有水平以上的作品出現。台灣電影的歷史進程,自台灣日治時期後期至台灣解嚴前,便一直為官營製片廠所主導的情形下發展。事實上,該階段台灣電影的製作基本上也是以官營製片廠所拍攝的新聞片與政治宣傳片之製作為主。直至今,台灣當局出資及主導的台灣電影輔導金仍是一個發掘台灣電影人才的重要方式。
今台灣有一批年輕紀錄片導演。來自台灣社會各階層的他們,其影片題材也五花八門。題材從探索嚴肅社會或政治議題到有的以自己或家人、朋友為拍攝對象皆有。其紀錄片主軸,也從探索社會到探索個人的生活與問題。因為配合得當,整體成績已漸受國際矚目,並有不少的國際重要紀錄片影展獲獎紀錄。另外也有如無米樂的叫好叫座影片。

『柒』 電影發展史的五個階段是什麼

電影的發展經歷了五個時期:

1〉電影技術發明期(1832—1895)。

2〉無聲電影時期(1895—1927)。

3〉成熟期(1927—1945)。

4〉發展期(1945—80年代末)。

5〉電影新時期(90年代—)。

全球電影市場穩定增長

2010-2018年,全球電影票房收入雖然總體保持增長趨勢,但增速呈波動變化。

根據美國電影協會數據,2017年,在中國電影市場回暖等因素的影響下,全球電影票房收入為405億美元,較2016年增長了4.4%,增速較2015年有明顯提升;但2018年,盡管全球電影票房收入再創新高,但增速再次下滑至1.5%。

『捌』 如何評價近幾年台灣電影的發展

雖然台灣電影業經過了許多 曲折與坎坷, 但從現存發展來看,台灣從二 三 家無 限電視台至今發展到近百家電 視頻道 。 可看出電視 已成為豐控 台灣 民眾咨詢來源 與休閑方式 的重要來源,因此其文化影響力,社會影響力 ,經濟影響力非常 之大。

愛情文藝電影女星林 青霞也說過: 「 我想那段時間的文藝片比較屬於幻想式的,跟現 在不 一樣 。因 為那 時候 大 家牛 活水 准 不好 ,不 像現 存 經濟 起 飛 , 大家都嚮往 ,想看 的都是那些富貴人家的牛活,電影即反應 社 會,又反應現實。

閱讀全文

與台灣電影發展史階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電影十大掌門闖少林 瀏覽:445
小丑回魂1電影在哪裡可以看 瀏覽:451
電影台詞說說配圖友情 瀏覽:873
圍城電影國語版高清全集下載 瀏覽:533
電影劇本大綱怎麼寫 瀏覽:241
經典電影大片犯罪 瀏覽:709
如何用手機做電影片段剪輯教程 瀏覽:910
霞姐電影高清 瀏覽:7
解密電影全集高清 瀏覽:728
兒童小動畫電影 瀏覽:390
鬼門關電影國產 瀏覽:395
外來媳婦本地郎電影版粵語版百度雲 瀏覽:55
給我搜索老電影 瀏覽:102
歌曲映山紅是以下哪部經典電影插曲 瀏覽:5
英文字幕的香港電影 瀏覽:33
屠宰美女血腥電影 瀏覽:343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主要講什麼 瀏覽:360
悲傷逆流成河電影主題曲再見青春 瀏覽:262
欠債老公電影演員叫什麼名字 瀏覽:472
歷史壞人電影變好人的故事 瀏覽: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