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想問,電影和電視劇都是用膠卷么 又或者專業的解釋下什麽拍攝手法成本最高,效果最好。
現在除了個別導演的愛好,已經很少人用膠卷拍電影了。很久很久以前,電影和電視拍攝都是用膠卷的,因為成本問題,後來電視拍攝逐漸採用了高分辨錄像帶拍攝,而電影仍舊採用膠卷,因為在當時的技術環境下,膠卷是最好而且解析度是最高但價格最貴,只有電影工業可以承受,電視劇承受不起。再後來,就都換數碼拍攝了,因為數碼方便,還省了膠卷轉化數字信號的問題,方便後期製作。
如果說單純的拍攝成本高,肯定是膠片拍攝,早上、上午、中午、午後、下午、黃昏、晚上、屋裡、水下......不同的場景需要用不同的膠片才有好效果,這裡面都是錢,你也永遠無法估計演員會NG多少次,每NG一個鏡頭損失的就是一段段廢膠片。而一部90分鍾的電影,每秒24幀膠卷畫面,需要126900幀,一盤電影膠卷大約500幀,需要260盤膠卷,總長度大約3~4公里,按富士VIVID ISO250膠卷市場價大約1000人民幣一盤,總開支大約26萬。這個是估算的價格,不同環境需要用不同ISO的膠卷,不同ISO的膠卷費用不同,所以價格應該超過30萬,而且是不計算損耗的價格,理想的損耗通常是片長的兩倍以上,也就是計算了最低損耗的話膠卷開支接近90萬。再就是膠片要轉化為數字信號進入後期,要保證最好的質量也需要花費大量的成本,有可能逐幀逐幀的高解析度掃描,例如電分掃描,一幀畫面電分為4K解析度大約200~400M左右,每M大約5毛成本,126900幀全部電分數字化得多錢?最少1200萬!
② 一整盤電影卷大概可以分裝幾盒
十盒以內。
電影膠片有六種,8.75mm、8mm、16mm、35mm、65mm和70mm。8.75mm和8mm膠片已淘汰,65mm和70mm膠片我國不使用,國外還在用。16mm和35mm我國正在使用,而16mm只用於彩色底片,正片不用,現在的發行拷貝全部使用35mm彩色拷貝,供電影院放映。
一盤電影交卷如果是柯達和富士的35MM膠片500感光度的片子一盤400尺的價格在1500元左右。400尺大約可以拍攝4分鍾
③ 電影膠片是如何如何運行的
電影是利用人眼的視覺暫留現象工作的,也就是快速播放動作連續的圖像人眼就會自動形成一種運動的感覺。
電影攝影機和放映機的關鍵就是要實現快速播放多幅畫面。現代電影攝影機和放映機的核心就是抓片爪和遮光片的發明,雖然膠片收放盤上的膠卷是連續旋轉的,但是膠片在經過光路時實際上卻是斷續運動的,抓片爪插入膠片邊緣的齒孔中迅速拉動膠片運動,當膠片正好對准光路窗口時,膠片停止運動,靜止在那裡被光照射,這時熒幕上就投射出一幀靜止的畫面,這個畫面達到播放時間以後抓片爪又拉動膠片運動,把下一幀畫面的膠片拉到光路窗口,停下靜止播放,如此反復一幀一幀地放下去。
放映機的輸片部分,由輸片齒輪、滑輪、片門、畫幅錯格調節器、間歇運動機構、遮光器及供、收片裝置等部件組成。輸片齒輪是以它周圍的輪齒伸入影片齒孔來輸送或制動影片的機件。滑輪是用來改變影片移動方向,限定影片左右位置,穩定影片移動速度和減緩影片震動的機件。片門的作用是使每格畫幅停留在一個嚴格確定的位置上,並以一定的面積接受光線照射。在放映過程中如果影片畫幅不正對片門孔,可通過調節畫幅諾格調節器旋鈕來對正。影片在片門中作一停一動間歇運動。在16毫米放映機中,目前多用抓片爪來使影片做間歇運動。它的工作情況,對放映效果和影片壽命有決定性的影響。遮光器中主葉的作用,是在影片更換畫幅時,擋住射向片門的光線,遮光一次。使人們看不到影片更換時的走動痕跡;副葉的作用是當畫幅停留在片門中時再遮光一次,可把每格畫幅分兩次映出,提高閃爍頻率,減少人眼觀察銀幕時由於明暗變化頻率太低所產生的閃動感。供片裝置用來支撐供片夾將影片均勻地供給輸片部分,並給供片夾以適當的阻力矩,不使其因慣性而自由轉動。收片裝置收卷已放映過的影片,常採用摩擦傳動方式傳遞
動力。
遮光片的作用是當抓片爪拉動膠片運動時自動檔主光路使屏幕上暫時是黑的,以免運動的膠片被投影到屏幕上影響播放效果讓觀眾頭暈……,一旦抓片爪拉動膠片定位,畫面靜止,遮光板就正好轉動到不遮光的缺口位置,這樣就可以投射這個靜止的畫面了。現代電影機的播放速度是每秒24幀畫面,但是這個頻率對於很多人還是太低了,會感覺到閃爍,所以為了提高閃爍頻率從而消除閃爍感,現代的電影機雖然播放畫面是每秒24個,但是遮光板每幅畫面會遮擋兩次,這樣閃爍次數就提高到了每秒48次,一般人就感覺不出閃爍了。其實現在的電視也是採用類似的原理:雖然PAL-DK制電視是每秒25幅圖像,但是每幅圖像分成隔行的奇偶場來掃描,所以電視圖像的閃爍頻率是每秒50次,一般人眼就感覺不到閃爍了。
電影穩定每秒24幀的播放速度是靠穩速電機來實現的,常用的低成本穩速電機是個交流同步電機,和交流電的頻率進行同步,因為交流電的供電頻率非常穩定,所以交流同步電機的轉速也非常穩定,經過減速齒輪,可以保證精確在每秒24幀。
將成卷的影片由供片盤送到片窗照射以映出畫面,並經還音部分使光學聲帶信號轉換為聲頻電流。然後把放映過的影片再收捲起來。它由供、收片盒(或片臂)及供片、間歇、收片等輸片齒輪,間歇運動機構、各種滑輪、片門和畫幅調節裝置等組成。窄膠片移動式放映機多用間歇抓片機構代替間歇輸片齒輪。電影放映機的核心部分是間歇運動機構,它將連續轉動變為間歇轉動,並和遮光板相配合,使影片在光線通過時穩定地停留在片窗處,清晰成像在銀幕上;光線被遮住時快速拉下,以免露出影片移動時的痕跡。標准電影移動速度是24格/秒,為了減少閃爍效應,遮光板每格遮光兩次,將閃爍頻率提高到每秒48次。使用最廣泛的間歇運動機構是馬爾蒂十字車。
連續轉動的凸輪 1上有一個導釘2,它每與十字車3徑向開槽嚙合一次,十字車就旋轉 1/4周,因此傳動軸每轉一圈(由a~e),間歇輸片齒輪 4就轉動90度,而將影片拉動一格。凸輪在e →a→b的過程中,十字車是靜止的。某些窄影片放映機採用光學間歇補償而不用機械間歇機構,有利於保護膠片,但畫面亮度有損。收片機構隨片卷直徑加大而速度減慢,以減小張力。
④ 一部電影膠卷多少錢
按照粗淺點的來算,135,一卷36張,按24幀來算,一卷1.5秒
當然電影用的膠卷 不會在淘寶買,他們要用 應該也是用碟片,一大卷,那按分裝來算,現在的膠卷價錢,我覺得要個七八塊總要的吧,方便算點,少算點,7.5,那一秒就是5塊錢,然後 這里不包括膠卷的沖洗,以及需要做成正片的費用。
一部電影 按1個半小時來說,那就是90分鍾,5400秒,然後 廢片率什麼的
我是按便宜的來算,貴的 好的 我就不知道了,至少 正兒八經的話,一個鏡頭就是幾十萬。
你可以看下陳奕迅的《積木》的MV,那個是用lomokino拍的,只能算玩具,那個我算一下,普通玩玩,一秒鍾兩三塊錢吧,幀速兩三幀每秒
⑤ 普通膠卷和電影卷的區別
電影卷與常用卷的不同
A. 分裝方式不同
▲ 柯達5222電影卷碟片
我們常用的135、120膠卷一般按卷售賣,而電影膠卷則是按尺論價的,市面上能買到的電影卷大部分經由店家自行將碟片進行分裝,再按每卷36張裝入暗盒內,方便拍攝者使用。
B. 構成不同
相比普通彩負卷,電影卷多了一層炭黑層,炭黑層的作用一是用來防止光暈,二是電影機高速旋轉防止靜電電弧產生火花導致底片曝光。
C. 沖洗工藝不同
▲柯達D-76顯影粉
普通的彩色負片一般採用C-41工藝、黑白負片一般採用D-76工藝、彩色反轉片一般採用E-6工藝。
而電影卷的彩色負片則採用ECN-2工藝沖洗,使用C-41沖洗時需多一步前浴、水洗的步驟,否則會污染顯影液。黑白、反轉電影卷則可按常用卷的沖洗工藝。
#不同膠卷之間的特性,受所用器材、前期拍攝環境(色溫/光源/曝光等)、中期沖洗工藝、後期掃描輸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需親自摸索調試方能了解一二,在此不做累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