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喜劇電影發展到現在經歷過哪些風格的變遷
其實我最愛的男女演員都屬於黑白膠片時代,女的是演過《亂世佳人》、《魂斷藍橋》和《慾望號街車》的費雯麗;這個的主角,我很多都喜歡。中國喜劇電影發個的變遷的話具體也是不能怎麼表達的,下面是我的一些看法:
可是,如此之多的國產喜劇片,卻沒有產出哪怕一個具有鮮明識別度的人物形象,在社會影響力上也似乎缺少一部真正的扛鼎之作。特別是從影片的敘事邏輯來看,除了《夏洛特煩惱》等少數幾部還能算是有一個完整故事結構,其他很多片子連故事都講不全,然後就是各種「梗」的簡單堆積,網路劇加長版什麼的就更不用說了。無怪乎馬未都戲謔道,中國電影開創了一個新的類型,叫做「喜鬧片」。說白了,合家歡,爆米花,整出的笑料全是硬撓你咯吱窩,所以只能稱之為「梗」而不能叫做幽默橋段。
與「梗」相對應的詞是「破梗」,也就是說這個「梗」一旦被破了,就立刻索然無味。但我們稱之為搞笑橋段的那個東西,它不怕破,不管看多少遍都能get到笑點,就像郭德綱相聲,同樣的內容,聽一次笑一次。
『貳』 大眾娛樂做背景下的中國喜劇電影發展研究 具體
中國喜劇的發展歷程 中國喜劇發展至今,沿用中華元素以及參考海外喜劇元素,汲取國內外精華,雖說沒有達到喜劇的巔峰,成為萬眾摯愛,但是其發展歷程將伴隨中國電影事業的成長。中國喜劇無處不在,反映生活,來源生活,是人生的縮影,為的是給大眾的生活增色添彩。這也是電影喜劇發展的動力以及備受推崇的原因之一。 一、 香港人看中國喜劇 ---- 簡述中國喜劇的發展歷程 由香港民間學者鄭景鴻博士歷經十多年艱辛研究,自費出版的《笑里滄桑80年——中國喜劇電影發展史》本月在香港面世,獲得了此間學者高度評價。今年是中國電影誕生100周年,鄭博士10月18日表示,他趕在慶祝國慶的日子,出版這書作為獻給百年中國電影的「小小禮物」。 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導演及編劇系主任劉成漢評價該書表示:香港電影學者有系統地研究中國大陸電影的著作可謂鳳毛麟角,至於有關大陸喜劇電影的研究更前所未有,鄭景鴻的研究是可喜和重要的突破。 《笑里滄桑80年——中國喜劇電影發展史》一書,探索了自1909年中國出產第一部中國人拍攝的喜劇電影《偷燒鴨》,一直到1989年,80年間中國喜劇電影發展的過程,並旁及整體中國電影,以至中國近代文藝發展的一些情況。鄭博士希望通過這個「十分有趣和別具意義的題目,能夠填補中國電影研究空白的一角,以還中國喜劇電影在近代中國文化發展上應有的地位。」作為一個在香港土生土長的民間電影研究人,鄭博士研究中國喜劇電影的「緣份」早在數十年前結下: 鄭博士說,60年代他小時候家住新界,能夠聽到廣東人民廣播電台的廣播劇,如白求恩和雷鋒及民間故事,因而和早對內地的文化藝術產生了興趣。 70年代末,他留學美國期間參加了「美中友好協會」,在勤工儉學之餘,幫助協會安排在大學放映優秀的中國電影。他還記得,當年放映的《小蝌蚪找媽媽》和《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動畫片,美國觀眾都很喜歡看。 1988年鄭博士參加了在廣州舉行的「第三屆全國喜劇美學研討會」,與會者包括老牌導演王為一等內地著名電影人。與會者,尤其是經歷過多番政治風雨的老前輩,在回顧「新中國」喜劇電影的發展史時,均認為中國喜劇所走過的是一條曲折滄桑的道路。研討會研討了中國喜劇電影面對困難如何提高。 鄭博士深深地為那些「經歷了這么多苦難」、還「充滿熱情」、「充滿使命感」的中國電影人所感動。此後,鄭博士利用假期和工余時間,頻繁走訪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地,深入電影製片廠,搜集了大量資料,觀看了逾百部喜劇電影,采訪了數十位老電影人,經過十多年的艱辛,終於出版了這部具文化歷史價值的研究著作。學者認為該書最重要的貢獻有兩方面:以年代為經,製片單位為緯,經緯分明地,逐御納一年代探討中國喜劇電影的發展歷程;研究整理出80年間中國內地所出產的300多部喜劇電影目錄,是現今最完整的。 二、國產喜劇突破 在《閑人馬大姐》之後,中國的情境喜劇市場上沉寂了一些時日,除了一些方言情境喜劇例如《外地媳婦本地郎》、湖南經視的《一家老小向前沖》等在本地觀眾群中有不錯的收視情況以外,從全國的范圍來看,並沒有出現一部能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的情境喜劇作品。而到了2005年年末,這種情況終於被CCTV-8首播的一部古裝情境喜劇《武林外傳》打破。 按照該劇編劇寧財神的說法,《武林外傳》是以郭芙蓉這個初入江湖的黃毛丫頭的視角來看世界。出身名門鎮棚沒的郭芙蓉一心嚮往投身武林,成為一代女俠,但是她一心助人卻好心幫了倒忙,最後被同福客棧的老闆娘點醒在客棧中當了個雜役。老闆娘佟湘玉心地善良、風情萬種,但卻摳門至極,剛過門丈夫就去世了,於是擔負起了撫養小姑子莫小貝的重任,她和小貝之間的關系與其說是姑嫂,還不如說更像母女。再加上和老闆娘有些曖昧關系的跑堂白展堂,飽讀詩書卻又十分迂腐的賬房先生呂秀才,廚師姜大嘴,這些人在每天人來人往的同富客棧中演繹各種各樣的故事,儼然就成了一部中國式的《老友記》。 無論是從形式還是從內容上來看,《武林外傳》都是一部完完全全的中國式情境喜劇。從形式上來看,美國情境喜劇例如《老友記》、《辛菲爾德》都是用20多分鍾的篇幅同時進行3~4條情節線,其中的故事往往非常簡單,有時甚至不成其為故事,而只是一個生活中意味深長的小感悟、小片段。而以往我國的情境喜劇則是用一至兩集講一個完整的故事。《武林外傳》從形式上尋求了突破,它既不同於外國經典的情境喜劇,也不同於之前的中國情境喜劇,而是借鑒了我國古典章回體小說,一個回合講兩個主要故事的樣式,在一集40分鍾的時間里講兩個有一定關聯的小故事,當然這個故事有可能是十分完整的,也有可能只是生活中的一個小片斷。連每集的名稱都借用了章回體小說的樣式,例如《入丐幫老邢丟公職,升捕頭小六打官腔》。 以往的情境喜劇都是帶觀眾笑聲的,不論是現場錄制的觀眾笑聲還是「罐裝笑聲」。英達甚至認為有無觀眾笑聲是判斷一部電視劇是否是情境喜劇的最重要的標准。《武林外傳》的錄制現場有20名觀眾,根據觀眾的反應隨時調整台詞、劇情和演員的表演,但是和通常的情境喜劇不同的是,這部劇從頭至尾都沒有帶觀眾的笑聲,而是替之以生動的具有民族器樂元素的音樂。這對於一直借鑒國外情境喜劇的中國情境喜劇來說不能不說是一次大膽的舉動。 《武林外傳》選取了中國特有的武俠作為題材,這在中國情境喜劇的發展歷程上是絕無僅有的。雖說是一部武俠題材的情境喜劇,其實它不過是借了武俠這個外殼來看社會。同福客棧雖說武俠雲集,既有傳說中的「盜聖」,又有衡山派掌門,還有關中大俠,但他們其實只是如你我一樣的普通人,說到底同福客棧更是當下中國社會的一個縮影,同福客棧里的眾多故事其實是當代中國現實問題的投射,在這里既有未成年人的教育問題,考學壓力,又有家庭暴力問題,連商業惡性競爭在其中都有所反映。 無厘頭風格的台詞是這部情境喜劇區別於國外情境喜劇及以往中國情境喜劇的一個重要特色。以往的情境喜劇都是從傳統的相聲藝術中吸取營養,這部劇則反其道而行之,大膽跟隨當代中國流行文化的發展脈搏,事實上,這也是很多看著周星馳電影長大的年輕觀眾極力追捧它的最重要的原因。例如,呂秀才的經典台詞「子曾經曰過」、佟湘玉帶有陝西口音的「額滴神」(我的神)、「我化個妝先」,還有郭芙蓉的「確定一定以及肯定」,都讓熟悉流行用語的中國年輕觀眾產生了強烈的親切感。另外,強烈的拼貼感也是成就這部後現代風格情境喜劇的重要因素。在這部劇中,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幽默與溫情、後現代風格的解構和現實主義的教誨、對武俠的反諷與對俠義精神的弘揚都奇妙地混合在一起,還摻雜著網路語言、流行歌曲、廣告段落、綜藝節目、時事新聞、時尚資訊等等,所有這些元素融為一體,就拼貼成了這部「中國式情境喜劇」。 中國情境喜劇從引進至今已經有十多個年頭了,在這十幾年裡,中國的情境喜劇經歷了誕生時的輝煌、探索時期的平淡以及最近幾年的重新崛起。隨著播放平台的增多,一些優秀的創作人才逐漸加入到情境喜劇的創作隊伍中來,情境喜劇不再是英氏一枝獨秀,作品總體水平也呈不斷上升趨勢。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加入現代時尚元素,從而形成了一種新的中國喜劇電影文化的模式,中國傳統文化的三俠五義也在現代人的顛覆中.變得更加的無厘頭. 三:喜劇電影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世界衛生組織設定的心理健康指標,第一點就是有幸福感。它是一種綜合心理素質的一種表現。現代社會,人們自我的心理壓力日趨嚴重,找回真正的幸福感是目前不少都市人都渴望的。農歷新年到來之際,以此文獻給辛苦了一年的人們,願辛苦的人們別再「心苦」。 在這個社會中,每個人都夢想著獲得幸福,但我們所追求的幸福似乎都不在身邊,所擁有的條件似乎都不足以讓我們感到充分幸福。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調查顯示,2005年,72.7%的城鄉居民感覺生活是幸福的,比上年下降了5個百分點。這表明中國人的幸福感在滑坡,雖然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給出的解釋是,「(生活境遇)稱心如意」。還配了這樣一個例句:「隨著喜劇電影的發展,人民越來越幸福」。可事實並非如此,面對著我們失去的這5個百分點,人們如何才能找回屬於自己的幸福感? 該笑就笑,笑也是保持心臟健康的一劑靈丹妙葯。研究發現,看15分鍾喜劇電影,可以給人帶來45分鍾的外周血管鬆弛和血通量增加,這樣對促進心臟功能很有好處.研究人員建議,人們每天應該大笑15分鍾. 美國醫學雜志《心臟》日前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觀看喜劇片能夠對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產生非常積極地影響。 試驗過程中,研究人員共挑選了兩組年輕健康的志願者。試驗期間,第一組志願者觀看的節目被限定為嚴肅和驚險題材的電影(其中也包括斯皮爾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而第二組則以觀看喜劇片為主。測試期間,所有的志願者都被要求不得飲用酒精飲料、開展體育運動或是服用維生素類葯物--也就是說,完全排除了其他因素可能對被測試者血液循環系統的影響。研究人員在志願者們觀看影片前後分別測量了他們的血壓。結果顯示,在觀看嚴肅題材電影的20名志願者中,有14人的血液循環速度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減弱現象。而在觀看喜劇影片的志願者中,則有19人的血液循環出現了明顯的增強現象。測試的組織者們認為,在觀看喜劇影片的過程中,人們無意識地增加了對氧氣的攝入量,從而促進了血液循環系統的運轉。 喜劇電影往往給人一種幸福感,幸福感是持久的,延續不斷的.就如回憶起喜劇電影里頭某些橋段,一些無厘頭的搞笑片段,心情自然而然就好了起來.心中的陰霾一掃而空. 喜劇電影往往是現實生活的縮影,在巨大反差和強烈沖突中將傳統與現代、正規與反常、高雅與庸俗、新奇與陳舊等多個對立項搗毀成「痕跡」的碎片,導致了常規期待的落空和陣陣笑聲的爆發。 追問: 非常感謝,只是……問題的前提是以 大眾娛樂作背景 ,且未問 情景喜劇 啊.... 回答: 你可以加點自己想要的元素進去呀,把這篇文章修改和補充一下,變成自己的,再加以參考和運用。不是更符合自己想要的效果嗎。 追問: 謝謝
『叄』 喜劇片之父是誰世界范圍內的喜劇片的發展史以及演變過程
喜劇之父是卓別林,近年來,中國喜劇電影得到了繁榮發展,中國內地成功的商業類型片幾乎都是喜劇電影,可觀的票房回報使更多的電影人瞄向了喜劇電影的市場。但喜劇片創作繁榮的同時,也存在著一味搞笑、削弱喜劇精神的同質化創作傾向。為了提升喜劇電影的思想文化品位,本衡行報將連續刊登文章,探討喜劇電影的思想藝術規律。
——編 者
在國產大片不斷創造票房奇跡以及國內電影市場迅速回暖並且穩定增長的大背景下,近年來,中國喜劇電影的創作,也有了引人注目的發展與演變。
多樣化的創作態勢
與以往比較單一的喜劇創作不同,近年來的喜劇電影,呈現出明顯的多元化傾向。無論是題材、主題,還是情節、結構與敘述風格,都有了突破和發展。
首先來看故事和人物。從故事講述的時代背景來考察,除了《舉起手來》《十全九美》等少量影片,近年來絕大部分的喜劇作品,均以現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不過,這並沒有影響到電影創作者們講述自己的故事,以及塑造各不相同的人物。
從農民收養孤咐虛嘩兒(《二十五個孩子一個爹》),到城市裡中年夫妻的情感危機(《誰說我不在乎》),再到工廠里盡職盡責的基層幹部(《別拿自己不當幹部》),以及年輕的女娛樂記者的情感生活(《阿斯匹林》),農民自己拍攝的電影(《自娛自樂》),大城市裡紛紜復雜的愛情景觀(《愛情呼叫轉移》及其續集,和《桃花運》),農民工的都市奇遇(《我叫劉躍進》),等等,現實生活中種種引人關注的熱點問題,都被電影人譽譽以喜劇的方式展現出來....
『肆』 中國電影的起源與發展
中國電影事業發端於20世紀初。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創辦人任慶泰(字景豐)拍攝了由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斷,這是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影片。
1925~1927年間,上海先後成立140家中小型電影公司;廣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攝影片。
1930年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先後於上海成立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 ,上海原各私營電影製片廠聯合組建為公私合營的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於1953年並入上海電影製片廠。
代表人物:鄭正秋、張石川、但杜宇、任彭年、沈浮、史東山、邵醉翁、何非光、楊小仲等。
(4)中國喜劇電影的發展擴展閱讀:
中國電影現狀,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一方面,中式大片在產量和社會效果兩方面都越來越好,重新贏得國內觀眾的信任;另一方面,它在海外市場的拓展也出現持續上升趨勢,對於推廣我國文化價值體系及其軟實力起到積極作用。
中式大片的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受到外國觀眾的歡迎,國際市場有了新的開拓,商業價值也趨於提高。
『伍』 喜劇的發展
鑒於我國處於消費結構整體從生存型轉向享受型的大背景下,參考海外經驗,可以預見一個全民休閑娛樂時代即將到來。在電影行業發展勢頭如此強勁的今天,也自然形成了喜劇電影的一馬當先。首先在行業需求上看,說喜劇電影在影院的流行,最簡單的說法是「緩解壓力」,影院經理們在給喜劇電影開綠燈,多排片的時候總是會告訴片方,現在年輕人們工作生活壓力大,來電影院最大的需求就是放鬆,因此喜劇是最好的選擇。其次,「互聯網+電影」的新媒體方式,更適合年輕人對於快節奏和時尚感的追逐,體現年輕人的活力及個性。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電影中的語言、故事、橋段等所表現出的更多是我們所處時代的符號和印記,紮根在中國土地上的「中國式幽默」需要這樣一個喜劇的出口來在更大范圍內產生影響,也更加會引起觀眾的共鳴。
從《煎餅俠》《夏洛特煩惱》等喜劇電影的成功可以看出,喜劇電影已經改變了傳統主要依靠語言搞笑的單一模式,轉為在整體架構和內容上尋求突破。從整個喜劇電影市場看,喜劇電影在內容上不再是以往大而全式的敘事類型,而是轉向更具特色及個性的故事類型,故事都是在「煎餅俠」、「夏洛」這樣的小人物身上展開,注重在故事本身上下功夫,以此來引起年輕觀眾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