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抗戰勝利後,中國共產黨派出文化幹部前往東北接管偽「滿洲映畫協會」(日本侵略中國後在東北建立的電影製片廠),1946年10月,在「滿映」的原址上成立東北電影製片廠,後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1949年,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東影拍出了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
《橋》由王濱導演,編劇於敏,主演王家乙、呂班、江浩、陳強等。影片描寫了解放戰爭時期,解放區工人為修復被戰爭破壞的橋梁艱苦奮斗的故事:東北某鐵路工廠接到命令,要在15天內造出修橋所需要的橋座和全部鉚釘。廠長緊密依靠工人的力量,克服了修建煉鋼爐等困難,按期完成了任務,趕在松花江解凍之前將大橋修復,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戰爭。
《橋》誕生於新中國成立前夕,由於它是由我黨建立的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因此可以說是新中國出品的第一部長故事片。影片的意義不僅在於它問世的時間,同時還在於它在內容上的開創性。東影的電影藝術家大多來自延安和解放區,因此,其所擇選的題材也明顯受到文藝為工農兵服務思想的影響。影片第一次以工人為主人公,塑造了以梁日升和老侯頭兩個人物為代表的工人階級大公無私的形象。這在中國電影史上也是第一次。它對於以後新中國電影銀幕上塑造的工農兵形象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征程的電影有哪些
1、《開國大典》是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革命歷史題材劇情片,由李前寬、肖桂雲聯合執導,古月、孫飛虎主演,於1989年9月21日首映,2019年10月18日,其4K修復版公映 。該片用紀實的手法展現了從中國共產黨取得三大戰役的勝利開始直至10月1日在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歷史過程。
2、《國之歌者》該片以人民音樂家聶耳成長並創作《義勇軍進行曲》為主線,講述了一群心繫祖國命運的文化英雄,用熱血譜寫出中華民族最強音《義勇軍進行曲》的故事。
3、《我和我的祖國》是由管虎、徐崢、陳凱歌、張一白、薛曉路、寧浩、文牧野聯合執導,黃渤、張譯、吳京、馬伊琍、杜江、葛優、劉昊然、陳飛宇、宋佳領銜主演,演繹7組普通人與祖國大事件息息相關的經歷,以小人物見證大時代,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片。
4、《建軍大業》是「建國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獻禮建軍90周年的歷史片。該片講述了1927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中國共產黨挽救革命,於當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舉行武裝起義,從而創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故事。
5、《中國機長》李錦文監制,張涵予、歐豪、杜江、袁泉、張天愛、李沁領銜主演,張雅玫、楊祺如、高戈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根據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成功處置特情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中國民航英雄機組」成員與119名乘客遭遇極端險情,在萬米高空直面強風、低溫、座艙釋壓的多重考驗。
Ⅲ 中國電影誕生於哪一年
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
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拍了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導演任景豐,京劇演員譚鑫培主演黃忠,這標志著中國電影的誕生。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的17年間,涌現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鋪子》等一大批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優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銀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國電影發展的第一次高潮。
中國電影大事記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攝制,採用蠟盤配音技術。
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生死恨》,1948年拍攝於上海的戲曲片,由華藝影片公司出品,費穆導演,梅蘭芳主演,著名攝影師黃紹芬為攝影指導,李生偉任攝影師。
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故事片——《橋》,編劇於敏,導演王濱,東北電影製片廠1949年攝制。
我國與外國合拍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風箏》,1958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與法國加朗斯公司合攝,導演王家乙、羅歇·比果。
Ⅳ 紅色經典電影有哪些
六十多年前,新中國誕生了首部影片《橋》。斗轉星移,歲月流金,一路放映而來的紅色經典電影,或黑白、或彩色,深深感染著千百萬電影觀眾。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十大中國紅色經典電影。
《大決戰》
獨特魅力的戰爭影片
《大決戰》三部曲:第一部:遼沈戰役,導演: 李俊,楊光遠,影片從史實出發,深入挖掘歷史人物深刻的內心活動,表現出了毛澤東、林彪等人的軍事才能和解放軍的歷史功績。第二部:淮海戰役,導演: 李俊,蔡繼渭,影片真實地再現了戰爭的殘酷,詳細描繪了解放軍的指揮官的高明和戰士的英勇善戰。第三部: 平津戰役,導演: 李俊,韋廉,影片深入刻畫了中共中央領導人的政治大智慧。
Ⅳ 電影《決勝時刻》講的什麼故事
《決勝時刻》是建國70周年的獻禮影片之一,講述了1949年黨中央領導人進駐香山,在國共和談破裂的千鈞一發之際,全力籌劃建立新中國的歷史。
Ⅵ 中國的第一部電影是什麼電影
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 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用一架法國製造的木殼手搖攝影機和14卷膠片,拍攝了京劇著名演員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中「請纓」、「舞刀」、「交鋒」等場面。
早期在中國放映的電影都是由外國人拍攝的。1905年,由開設在北京的豐泰照相館拍攝的京劇片斷紀錄片《定軍山》,是由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電影。 這一年也因此被公認為是中國電影的誕生日。
北京豐泰照相館的創辦者任慶泰(字景豐)。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出生於遼寧法庫縣四檯子村,家境較為富有,學過照相技術,後來到北京發展。1892年,他在北京琉璃廠土地祠(今宣武區實驗幼兒園,原址已不存在)開設了中國最早的照相館,從其字和名中各取一字,名為「豐泰」。
後來他又開設和經營中西葯房和汽水廠等生意,在前門外大柵欄開設了大觀樓戲院,並在其中放映電影。由於外國電影的片源不足,任慶泰從德國商人在東郊民巷經營的祁羅孚洋行購買了一架法國造手搖攝影機和14卷電影膠片,開始了中國人拍電影的嘗試。
1905年(具體時間一說為夏季,一說為秋天),為給京劇藝術大師、「譚派」藝術的創始人譚鑫培祝壽,由任慶泰主持,將譚鑫培主演的京劇《定軍山》中幾個做功強的片段如「請纓」、「舞刀」和「交鋒」拍攝下來,這就是中國的第一部電影《定軍山》。
影片是在豐泰照相館院中的露天廣場上拍攝的。攝影機架在那裡一動不動,任由演員在鏡頭前表演動作,光線也是利用的自然日光。擔任攝影的是任慶泰最親近的攝影師任仲倫。任慶泰的角色則相當於今天的導演。
這部影片的拍攝一共花了3天時間,完成片長度為3本,約600英尺。按照當時的放映速度大約能放映10分鍾左右。 因此,中國的第一部電影實際上是一部戲曲短紀錄片。
以後的幾年中,豐泰照相館在任慶泰的主持下,陸續拍攝了一些其他京劇影片,如俞菊笙、朱文英的《青石山》,許德義的《收關勝》、俞振廷的《白水灘》、《金錢豹》等戲曲的片段。
這些戲曲片段絕大多數是一些武功戲,主演也多是精擅武生行當的京劇演員,這較為符合無聲電影的特點。 任慶泰的電影攝制工作前後持續了4年,共攝成戲曲短片8部。直至1909年因照相館遭遇了一場火災,才停止了拍攝活動,他所拍的這些影片也沒能保存下來。
1949年4月新中國第一部電影《橋》攝制完成。
1949年在迎接勝利的隆隆炮聲中,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完成了故事片《橋》,從此中國的電影事業掀開了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