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獲得金熊獎的中國電影
《圖雅的婚事》獲57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1988年,張藝謀的導演處女作《紅高粱賣洞》在柏林電影節上為中國人捧回了第一個金熊獎
李安的《喜宴》(「The Wedding Banquet」)
目前,中國僅有的榮獲金中困枯熊獎的三部影片中,有兩部是在賀蘭山下取景拍攝。所不同的是,《紅高粱》的拍攝地在賀蘭山東麓的寧夏首府銀川鎮北堡影視城尺鍵;剛在第57屆柏林電影節上獲獎,由王全安執導、余男主演《圖雅的婚事》的拍攝地則是在賀蘭山西麓的內蒙古阿拉善。
2. 我國首部獲西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的電影作品是哪部
我國首部獲西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的電影作品是哪部?
《紅高梁》,在1988年的第38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上榮譽舉獲金熊大獎。這是中國電影,也是亞攜納洲電影第一次在西柏林國際電影節得大獎。這部慶隱碧片子開創了用蒙太奇的方式講述中國人抗日的歷史。
3. 中國首部獲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電影
1982年 阿達《三個和尚》獲第32屆西柏林電影節銀熊獎(短片競賽最佳編劇);
1983年 許雷《陌生的朋友》獲第33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1988年 張藝謀《紅高粱》獲第38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1989年 吳子牛《晚鍾》獲第39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銀熊獎;
1990年 謝飛《本命年》獲第4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傑出個人成就獎);
1993年 謝飛《香魂女》和李安《喜宴》同獲金熊獎;
1994年 吳子牛《火狐》獲第4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推薦獎;
1995年 李少紅《紅粉》獲第4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優秀單項獎視覺效果銀熊獎;
1996年 嚴浩《太陽有耳》獲第4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國際電影評論協會獎和最佳導演銀熊獎;
2000年 張藝謀《我的父親母親》獲第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2001年 王小帥《十七歲的單車》獲第5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銀熊獎;
2003年 影片《盲井》獲第5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藝術貢獻銀熊獎、《英雄》獲特別創新獎;
2004年 朱文《雲的南方》獲非競賽單元的「NETPAC」獎;
2005年 顧長衛《孔雀》獲第5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銀熊獎。
蔡明亮《天邊一朵雲》獲特別藝術貢獻獎。
2007年 王全安《圖雅的婚事》獲第5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金熊獎。
4. 柏林電影節最高獎項
1、最佳影片金熊獎(Golden Bear for Best Film)
金熊獎是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的最高獎項,創立於1952年,一般僅頒發給一部電影作品。金熊獎與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均為電影領域的國際最高獎項。
金熊獎主要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金熊獎獎杯雛形是女雕像家雷尼·辛特尼斯於1932年設計的,一直沿用到1959年。從1961年開始,原先柏林熊抬起致意的右臂變為左臂。
1987年,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獲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是中國電影第一次獲得金熊獎。
2、評審團大獎銀熊獎(Silver Bear Grand Jury Prize)
評審團大獎銀熊獎,又名評委會大獎銀熊獎,舊稱評審團特別獎銀熊獎,於1965年設立,是柏林國際電影節僅次於最高獎項金熊獎的二等獎。
3、最佳導演銀熊獎(Silver Bear for Best Director)
最佳導演銀熊獎,於1956年設立。
4、評審團獎銀熊獎(Silver Bear Jury Prize)
評審團獎銀熊獎,於2021年設立。
5、最佳主角銀熊獎(Silver Bear for Best Leading Performance)
最佳主角銀熊獎,又名最佳主演銀熊獎,於2021年設立。
6、最佳配角銀熊獎(Silver Bear for Best Supporting Performance)
最佳配角銀熊獎,於2021年設立。
7、最佳劇本銀熊獎(Silver Bear for Best Screenplay)
最佳劇本銀熊獎,又名最佳編劇銀熊獎,於2008年設立。
8、傑出藝術貢獻銀熊獎(Silver Bear for Outstanding Artistic Contribution)
傑出藝術貢獻銀熊獎,於1978年設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 柏林電影節(柏林電影節)一般指柏林國際電影節
5. 金熊獎獲獎影片有哪些第一位中國影帝是誰
《白日焰火》擒金熊 廖凡成柏林首位華人影帝
今年的柏林電影節堪轎斗稱「華語片大年」,主競賽單元中既有國內未上映的《白日焰火》、《推拿》,也有國內已經上映的《無人區》三部電影入圍。全景單元也《魔警》、《那夜凌晨》、《西遊》等六部華語片,再加上青年論壇單元的《鬼日子》,新生代單元的《狗13》,美食單元的《總鋪師》,大小入圍電影總計13部。
雖然在得知華語片3部入圍主競賽後,很多中國媒體在本屆電影節報道上基本都用了「華語片陣容強有望奪金獅」,但想想因為戛納的備受冷待打醬油,威尼斯的象徵性安慰獎,近年來華語片在歐洲電影節上多是熱鬧而來,失落而歸,久而久之習慣了的中國媒體此前並未對華語片柏林拿獎抱有過高期待。誰曾想本屆柏林可是真金白銀的給華語片頒出了一份厚禮,《白日焰火》拿下金手磨熊最佳影片,與銀熊最佳男主角大獎。婁燁的《推拿》則拿下了最佳藝術貢獻獎。此外《狗13》此前已經獲得了新生代單元的評委會「特別推薦」獎。
《白日火焰》成為了繼2007年王全安的《圖雅的婚事》後再度拿下柏林電影節最高獎項的影片,也成為了第四部在柏林斬獲金熊的華語片(另外兩部分別是1988年張藝謀的《紅高粱》以及1993年李安的《喜宴》),而廖凡則成為了首個在柏林電影節上拿下影帝的中國演員閉薯磨。
6. 金熊獎簡介及詳細資料
金熊獎(Golden Bear)是柏林國際電影節授予電影的最高獎項。主要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
柏林國際電影節的標志物是一隻抬起手臂向人們致意的柏林熊。
金熊像雛形是女雕像家雷尼·辛特尼斯於1932年設計而成的,自1951年開始為獲獎者頒發的的金銀熊像,正是在她的原創基礎上製作而成並一直沿用到1959年。從1961年開始,原先柏林熊抬起致意的右臂變為左臂,和其他各處那些歡迎來到柏林的大熊塑像一致起來。電影節的熊像原鑄制模型由在弗雷德諾的諾阿克鑄制廠所擁有。他們曾與辛特尼斯有過密切的合作,至今仍在為電影節提供熊像。
1988年(第38屆):張藝謀《紅高粱》
1993年(第43屆):李安《喜宴》、謝飛《香魂女》
1996年(第46屆):李安《理智與情感》
2007年(第57屆):王全安《圖雅的婚事》
2014年(第64屆):刁亦男《白日焰火》
01屆:《仙履奇緣》·克萊德傑洛尼米+威爾弗雷德傑克遜+漢密爾頓盧斯科、《刑事法庭》·安德烈卡耶特、《沒有留下的地址》·讓保羅李塞諾、《四人吉普》·Leopold Lindtberg+Elizabeth Montagu
02屆:《一個快樂的夏天》·阿恩馬特森
03屆:《恐懼的代價》·亨利喬治克魯佐
04屆:《女大不中留》·大衛里恩
05屆:《鼠》·羅伯特西奧德梅克
06屆:《心聲幻影》·吉恩凱利
07屆:《十二怒漢》·西德尼呂美特
08屆:《野草莓》·英格瑪伯格曼
09屆:《表兄弟》·克勞德夏布洛爾
10屆:《托梅斯的導盲犬》·塞薩爾阿達溫
11屆:《夜》·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
12屆:《一夕風流恨事多》·約翰施萊辛格
13屆:《惡魔》·Gian Luigi Polidoro、《武士道殘酷物語》·今井正
14屆:《乾涸的夏天》·David E. Durston+梅滕厄爾克山
15屆:《阿爾法城》·讓呂克戈達爾
16屆:《荒島驚魂》·羅曼波蘭斯基
17屆:《出發》·傑茲斯科利莫夫斯基
18屆:《誰見他死去》·揚特洛爾
19屆:《第一份工作》·Zelimir Zilnik
20屆:空缺
21屆:《費尼茲花園》·維托里奧德西卡
22屆:《坎特伯雷故事集》·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
23屆:《遙遠的雷聲》·薩蒂亞吉特雷伊
24屆:《學徒》·特德科特切夫
25屆:《領養》·瑪特美莎露絲
26屆:《西塞英雄譜》·羅伯特奧特曼
27屆:《上升》·拉莉薩舍皮琴科
28屆:《鮭魚》·何塞路易斯加西亞桑切斯
29屆:《戴維》·Peter Lilienthal
30屆:《拓荒者》·理察皮爾斯、《巴勒摩或沃夫斯堡》·沃納施洛德
31屆:《快,快》·卡洛斯紹拉
32屆:《維洛妮卡佛絲》·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
33屆:《蜂巢》·馬里奧卡姆斯、《富貴之家》·Edward Bent
34屆:《愛的激流》·約翰卡索維茨
35屆:《陌生男子》·戴維黑爾
36屆:《審判》·Reinhard Hauff
37屆:《主題》·格裡布潘非洛夫
38屆:《紅高粱》·張藝謀
39屆:《雨人》·巴瑞萊文森
40屆:《失翼靈雀》·伊利曼佐、《八音盒》·科斯塔加華斯
41屆:《微笑之屋》·馬爾科費雷里
42屆:《大峽谷》·勞倫斯卡斯丹
43屆:《香魂女》·謝飛、《喜宴》·李安
44屆:《因父之名》·吉姆謝里丹
45屆:《手到擒來》·貝特朗塔維涅
46屆:《理智與情感》·李安
47屆:《性書大亨》·米洛斯福爾曼
48屆:《中央車站》·沃爾特塞勒斯
49屆:《細細的紅線》·泰倫斯馬力克
50屆:《木蘭花》·保羅托馬斯安德森
51屆:《親密》· 帕特里斯夏侯
52屆:《千與千尋》·宮崎駿、《血腥星期天》·保羅格林格拉斯
53屆:《塵世之間》·麥可溫特伯格
54屆:《勇往直前》·法提赫阿金
55屆:《卡雅利沙的卡門》·Mark Dornford-May
56屆:《格巴維察》·亞斯米拉茲巴尼克
57屆:《圖雅的婚事》·王全安
58屆:《精英部隊》·若澤帕迪里亞
59屆:《傷心的奶水》·克勞迪雅洛薩
60屆:《蜂蜜》·賽米卡普拉諾格魯
61屆:《一次別離》·阿斯哈法哈蒂
62屆:《凱撒必須死》·塔維尼亞兄弟
63屆:《孩童姿勢》·卡林皮特內策爾
64屆:《白日焰火》刁亦男
65屆:《計程車》 賈法·帕納西
66屆:《海上火焰》 吉安弗蘭科·羅西
67屆:《肉與靈》伊爾蒂科·茵葉蒂
68屆:《不要碰我》阿迪娜·平蒂列
69屆:《同義詞》那達夫·拉皮德
柏林國際電影節與坎城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並稱為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20世紀50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 *** 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每年一次,原在6~7月間舉行,後為與坎城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3月間舉行,為期兩周。其目的在於加強世界各國電影工作者的交流,促進電影藝術水平的提高。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