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空間營造的技巧有哪些
影視藝術是時間藝術與空間藝術的復合體,它既像時間藝術那樣,在延續時間中展示畫面,構成完整的銀幕形象,又像空間藝術那樣,在畫面空間上展開形象,使作品獲得多手段、多方式的表現力。
包括:
一、環境的空間營造
一部影視作品的空間營造應從整體上把握環境的氣氛和氛圍。選擇典型的富有視覺沖擊力的形象元素來構建一個具有整體感的空間構架,如影片《金色池塘》的外景環境造型,一所座落在湖濱的別墅,風和日麗,綠林清幽,景色迷人。湖面流盪著金色的陽光,給人一種和諧的美,富有地域特徵。這一環境的選擇。揭示了現代人生活中老年人應該怎樣面對新生活的問題,是向生活舉手投降,還是與生活進行抗爭,振作起精神,面對死亡與之挑戰。
二、空間的再現
影視區別於其他藝術的主要特點就在於它首先是造型的,以藝術的造型貫穿在它的自始至終。那麼在造型中如何在二維平面上創造三維空間,在這方面,先驅已積累了不少經驗與理論,如影片《小兵張嘎》中的一場戲,偽裝成漢奸模樣的羅金保帶著嘎子走進院落,他們鑽進葡萄樹下。然後曲里拐彎走到小柵里。羅金保挪開堵在門上的一捆草,從一道門鑽進去,他們爬上房頂,再從梯子爬到另一個院落里……這一連串的運動鏡頭既揭示了當年神出鬼沒的抗日游擊隊的一種神秘傳奇感,又較好地再現了一種空間的真實感。
三、空間表現
畫面並不只是以再現真實的空間為目的。為了表現某種主觀情緒,為了創造內心的視覺意象,還有意地利用各種技巧改變人們對真實空間的印象,進行空間的變形,壓縮多重空間的畫面組合。來達到空間的表現性目的,空間變形擁有著很大的表現性和情緒意蘊。如影片《黃土地》中曾多次以畫面展現翠巧在河邊擔著水桶向畫面走過來。通過長焦鏡頭對空間的壓縮,使人感到翠巧身後始終充滿了黃河之水,感到黃河的溫暖柔和以及她對翠巧的寵愛與主宰,使人物深深嵌入了黃河之中。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寫道:「任何存在的基本形式就是空間和時間,時間之外的存在和空間之外的存在,同樣是極大荒唐」。因此,影視空間和時間並存就如天秤中的砝碼,應使兩者配重同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今後的藝術創作中發揮出強大的震撼力。
⑵ 電影中的氛圍感是如何塑造的
以《美國往事》為例:
例如面條在火車站准備逃亡的畫面。面條被追殺之後,從唐人街皮影戲劇院逃到火車站,他隨便買了張單程票,出發之前,電影用中近景定格鏡頭,表現出其失魂落魄的情景。
躺在火車站沙發上睡著的流浪漢、黑人奴隸正在掃地、廉價的糕點,無一不顯示出面條此時的處境——他是一個前途無望、遭受背叛的人。隨後,導演用近景特寫伴隨著披頭士的名曲,展現面條的滄桑與疲態,在金屬欄桿框架結構中,老年面條重新回到了這個城市。
鏡頭隨著他轉身將站台的壁畫舊廣告、新摩天大樓慢慢地呈現給觀眾,暗示著時間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感覺。作為這部電影第一次跨年代的轉場,沒有使用任何台詞,但是卻展現出極為震撼的敘事效果,非常清晰地展現了時光的流逝。這種跨時空的情景變化,呈現出導演敘事技巧的巧奪天工。
其次,緊張感也是本片中被強烈刻畫的具象氛圍感。
之後,影片中大幅度地展現了物是人非的范圍感。
使用手法
電影《美國往事》在氛圍營造中,主要使用這三種構造手法——落魄感、緊張感、物是人非之感,將人物間壓抑、剋制、隱忍、復雜淋漓地展現給觀眾。
人生經歷何其多,在面條的身上,我們能夠感知到的除了事件本身,最大的關注重點仍是人的情緒,在電影的呈現方式上,則將其具象成為氛圍的營造,這是影片成功的重要因素。
以上內容參考西北大學現代學院-電影中的氛圍營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