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電影 > 邵逸夫電影全集國語版

邵逸夫電影全集國語版

發布時間:2023-09-09 17:53:03

『壹』 水生和六叔是哪部電影里的人物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是由上張藝謀執導,鞏俐、李保田、孫淳、李雪健、王嘯曉主演的劇情片,於1995年9月1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該片改編自李曉的小說《門 規》,講述了20世紀30年代的 上海 灘,鄉村少年水生來到上 海 灘投奔六叔,被安排伺候 歌 舞皇 後小金寶所引出的黑 幫 悲情故事。

『貳』 誰能告訴我 -- 逸夫的簡介

邵逸夫

邵逸夫,「影業大王」,邵氏兄弟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
、香港電視(無線)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

邵逸夫是浙江省寧波市鎮海人。1907年生,在弟兄
4人中為小弟弟。父親在上海經商,先從事漂染業,後經營
戲院並兼營影片進出口發行業務。

老大邵醉翁在上海原從事律師工作,業余寫作劇本。1
924年,邵醉翁投資開辦天一影片公司--中國最早的電
影製片公司之一。邵逸夫同他的兩個哥哥邵屯人、邵山客都
參加了天一公司的工作,開始了開創其電影帝國的生涯。

靠「大眾化的電影」的經營要訣,他每年拍攝電影40
部,共拍攝影片已超過1000部;他在香港、新加坡、馬
來西亞、台灣、泰國、越南、柬埔寨、美國、加拿大及歐洲
等地,擁有影院200餘家,每天光顧的觀眾在100萬人
次以上。他個人擁有的財產在100億港元以上,是香港華
商「十大富豪」之一。

1990年6月1日,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代表中國科
學院和國際小行星中心,將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發現的一顆小
行星命名為「邵逸夫星」的證書,頒授給邵逸夫,這是歷史
性的榮譽。

英國女王授予他爵士勛銜,這是港英社會的最高榮譽地
位。
邵逸夫創立的邵氏影業公司,曾拍攝過一千餘部影片,獲過幾十項大獎,培養了一大批中國的大明星、大導演和名編劇。像胡蝶、阮玲玉、李麗華、林黛和李翰祥等,都曾出自「邵氏」門下。他的「邵氏影城」被譽為「東方好萊塢」。現在滬上有「逸夫舞台」和「逸夫圖書館」,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還曾將一顆新發現的行星命名為「邵逸夫星」。本文介紹了他事業發展的大致線索。

接管「父子公司」

1907年,邵逸夫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是邵家第六個孩子(在男孩中排行第四)。所以,當他功成名就後,香港娛樂圈中人都習慣稱他為「六老闆」或「六叔」。

小學一畢業,邵逸夫就隨父親到上海,進入了美國人開辦的英文學校「青年會中學」讀書,因此他後來操得一口流利的英語。

1924年春,由老大邵醉翁任老闆的「天一影片公司」在上海閘北橫濱路掛牌成立。邵逸夫一邊在中學讀書,一邊常來天一公司幫忙。那時,在放映正片之前還要放些新聞片,放學後或假日里,邵逸夫便跟著兩位兄長抬著笨重的攝影機到處抓拍。

「天一」的崛起大大擠佔了其他影業公司的市場份額。於是,六家製片公司建立了強大的聯合發行網,共同排擠、扼殺天一公司。面對圍剿,為了生存和發展,他們著手開拓南洋市場。後來就在南洋成立了「邵氏兄弟公司」。

抗戰結束後,老二邵屯人創立了「邵氏父子公司」,這是指邵屯人和他七個兒子的公司。而「邵氏兄弟公司」則是指邵逸夫和老三邵仁枚兩兄弟公司。當時,父子公司在香港,而兄弟公司還在南洋。「邵氏兄弟」負責投資,「邵氏父子」負責拍片。「邵氏父子」的一切支出必須向「邵氏兄弟」報帳,真是親兄弟明算帳,在金錢方面分得非常清楚。

1956年,新加坡的邵氏兄弟公司,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泰國、印尼等地,已擁有一百三十多家電影院和十多座大型游樂場,事實上已建成一條實力強大的影業院線。而邵屯人在香港的業務卻很不景氣,甚至有退出拍片業務改為經營戲院的打算。

1957年初夏,邵逸夫奔赴香港。經過談判,他全面接管了邵氏父子公司的製片機構,並將公司名稱改為「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由他本人親自來港主持業務。這一年,邵逸夫剛好50歲。

邵逸夫決定興建一座香港最大的片場。他向二哥邵屯人買入清水灣220號地段的80萬平方英尺的土地。在這個龐大的建設計劃中,包含隔音片廠、置影場所、攝影棚、行政大樓、製片大樓、暗房、沖印所、貨倉、服裝道具庫、放映室,以及生活區等。這座被稱為「邵氏造夢工廠」的影業城,從1957年動工,歷時七年才全面竣工。

物色人才的工作是邵逸夫優先考慮的,他抓到手的第一個重要人物,便是後來成為他左膀右臂的鄒文懷。從1959年到1970年,鄒文懷為「邵氏」打了十一年工。這些年中他與邵逸夫形影不離,參與了「邵氏」的各項重大決策。他的辦公室緊挨著邵逸夫的辦公室,中間有道小門相通。

萬事俱備之後,「邵氏」開始籌拍自己的創業之作。

從1958年開始,香港的國語電影漸漸受到市場冷落。但1957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黃梅戲電影《天仙配》,在香港九龍的新華戲院放映時,受到了當地觀眾的極大歡迎。經過反復論證,邵逸夫選定了劇本《貂蟬》,又選定了林黛飾演貂蟬。林黛當時是「電懋」的當家花旦,邵逸夫為了把林黛挖到「邵氏」,以雙倍於「電懋」的酬金打動了她,使她成為「邵氏」的簽約明星。

得李失李

一部電影拍得好壞,導演極為重要。邵逸夫把《貂蟬》的執導權交給了李翰祥。

在此之前,李翰祥已與邵屯人的邵氏父子公司簽了八年合約,後來自然過渡為邵逸夫門下的導演。經過群策群力,《貂蟬》一炮打響,在當年度第五屆亞洲影展上,拿了五項大獎。接著,仍由李翰祥執導、林黛主演黃梅調古裝片《江山美人》,又在第六屆亞洲影展上獲得「最佳影片獎」。

連續獲獎,使李翰祥越發注意電影的藝術價值,有心再拿一個國際大獎。他又執導了「邵氏」的第三部影片《倩女幽魂》。不過,這部影片雖然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參加戛納電影節的影片,卻什麼獎也沒拿到。不僅如此,市場反應也極為糟糕——上映時,影院門可羅雀。照這種路子走下去可不得了,邵逸夫暗暗緊張起來。

1960年至1961年,李翰祥採用黑白攝影手法執導《後門》,在亞洲影展上拿了十二個獎項,接著又執導了《楊貴妃》、《王昭君》、《武則天》、《傾國傾城》等影片,雖然屢屢獲獎,把林黛一路捧上了天,票房反應卻始終不如人意。

這時,邵逸夫坐不住了,他跳將起來,高喊:「我拍電影不是為了得獎的,是要賺錢的!」他使用另請高明的手法,冷落李翰祥,起用了「邵氏」二號導演羅臻,開拍了描寫香港選美的國語片《旅館鴛鴦》。該片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

從1958年到1962年間,「邵氏」在亞洲影展中獲得大小獎項共計46項,但邵逸夫臉上卻掛著愁苦的笑容,他心裡總在懷念著《貂蟬》和《江山美人》上映時萬人空巷的盛況。他也常以陰郁的目光打量著李翰祥。李翰祥心裡也很著急,有心多割捨一點藝術,多從老闆的商人立場考慮問題,但苦思冥想仍使不出什麼新招,結果還是決定在黃梅戲上做文章。1963年,李翰祥徵得邵逸夫同意,寫出了《梁山伯與祝英台》的電影劇本。該片取得了巨大成功,獲了大獎又賺了大錢,名利雙收。這是邵逸夫最樂於看到的。但該片導演李翰祥心裡又不平衡了,因為無論他執導的電影賺了多少錢,都是老闆的事,他得到的始終有限,因此便萌生了離開「邵氏」自立門戶的想法。

邵逸夫讓鄒文懷多次做李翰祥的工作,勸他留下,但李翰祥去意已定,最後還是去了台灣,自組了「國聯影業公司」。在離開香港之前,李翰祥跟邵逸夫打了一場官司,結果輸得很慘。而邵逸夫自從打贏了李翰祥這起官司後,對上法庭的事興趣倍增,動不動就跟人家打官司,還真的一打就贏,從來沒有輸過。

這年6月20日,「邵氏」生意上的冤家對頭——「電懋」的老闆陸運濤及其夫人,在台灣乘坐飛機發生意外,不幸罹難。從此,「邵氏」開始一統天下,稱霸香港影壇。

邵氏影城風光

1964年,邵氏公司最重要的大本營——邵氏影城,以嶄新的面貌矗立在清水灣的山道上了。從彩色膠片的沖印,到海報的印刷,全都能在影城內完成。除了進口柯達的底片外,不出影城的大門,便能製作出一部電影來。影城內還設有馬房,由名馴馬師王登平擔任騎術教練,豢養了數十匹從快活谷(香港賽馬場)退役下來的名馬。它們屬於邵氏公司的動物演員。邵逸夫本人的別墅位於影城的山頂下,下面有個仿製的頤和園小園景,似乎是要以此襯托他在影城的至高無上的地位。在影城內,有一間邵氏公司試片室,這是邵逸夫每天必定光顧的地方。從60年代初起,他每天至少要看兩三部電影,最高紀錄是一天看過九部影片。因此有人說,邵逸夫是看電影最多的中國人。

平時,邵逸夫每天六點鍾起床,起床後第一件事,是鍛煉身體,練氣功或打太極拳。用過早餐便鑽進試片室,看一部早場電影。

影片看多了,邵逸夫便摸索出一套借鑒別人成功的辦法來。有時候,甚至是原封不動地照搬照抄別的影片的精彩部分,或者把別人的好影片拿過來改頭換面,重新組裝後打上自己的牌子。

1965年,「邵氏」生產電影26部,1966年增至41部,1967年達到44部,其中大部分是黃梅調影片。這時,邵逸夫在香港《新生晚報》上連續讀到一個名叫何觀的人寫的影評,此人在文章中尖銳抨擊香港影壇盛行的陰柔之風,還特別以「邵氏」當靶子。雖然用詞尖酸刻薄,但他的種種見解卻正中邵逸夫下懷,於是急令宣傳部主任兼製片部經理鄒文懷,趕快把這個何觀找來。

何觀真名張徹,也是一名電影導演。邵逸夫授意鄒文懷,力邀張徹加盟「邵氏」,並委以編劇部主任的重任。在六七年的時間里,張徹充分張揚自己的藝術主張,拍了《獨臂刀》、《十三太保》、《大決斗》、《大刺客》、《報仇》等多部動作片,成為新武俠片的開山鼻祖。

60年代中期,是「邵氏」最輝煌的時期。旗下導演陣容強大,而簽約的男女演員達到130個。這個時期,「邵氏」真可謂要人有人,要獎得獎,名利雙收,人財兩旺。邵逸夫授意手下員工為自己鑄造一尊銅像,准備安放在邵氏影業城的大門前,接替鄒文懷的新任宣傳部主任陳銅民說:「六先生,通常只有死了的人豎銅像,而你如今身體健康,精神也好過年輕人,怎麼想到要豎個銅像呢?」後來邵逸夫的這個銅像就被棄置在道具房裡。一些對邵逸夫有意見而不敢當面說的人,便來到道具房,拿邵逸夫的銅像撒氣。曾有人說,那個銅像不知挨過多少武師們的拳腳和小姐們的唾沫。

姜還是老的辣

進入80年代,香港電影熱開始降溫,邵逸夫便見好就收,淡出影壇,向房地產、銀行和其他各種物業多元發展。

1980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邵逸夫接替了猝然病逝的利孝和,成為香港廣播電視有限公司(即無線電視)和其子公司電視企業有限公司董事局的新一任主席,從此開始掌管香港電視業的大權。

香港電視業同香港電影業一樣,也是龍爭虎鬥之地。邵逸夫進軍電視業時,「無線」的主要對手是「亞洲電視台」(即「亞視」)。為了爭取收視率,壓倒對方,邵逸夫奇招迭出。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1993年,邵逸夫「欽點」《包青天》在「無線」播放。當時很多人都認為,《包青天》這樣的陳年老貨,這樣的「正劇」,在香港哪有市場,邵逸夫一定是老糊塗了。誰知《包》劇播放後觀眾反應強烈,收視率直線上升,弄得「亞視」也在黃金時段再播《包青天》。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一時鬧出個「雙胞(包)胎」,大戰一場,熱鬧空前。事後,圈子裡都不得不佩服邵逸夫的眼光,都說姜還是老的辣。

對這種激烈的競爭,邵逸夫總是充滿信心。他常對手下人說:「有競爭,才有發展嘛。」

幾十年的商場「打拚」,使他的個人資產超過二百億港元,多年來一直雄踞香港十大富豪之列。邵逸夫是中國靠電影業致富的第一人,是名副其實的「電影大王」。

1996年,與他深交多年的「糖王」郭鶴年,以《南華早報》的股份,收購電視企業,向邵逸夫發起一場令港人矚目的收購戰。但邵逸夫又出奇招,從中套現巨額資金,贏得了這場收購戰。一位年屆90的老人有此雄心鬥志,有此過人之招,實在令世人嘆服。如今,邵逸夫依然搏擊商場,沒有完全退出江湖。

『叄』 1984年邵逸夫的倚天屠龍記電影版一共有幾部

一共三部,倚天屠龍記,倚天屠龍記大結局,倚天屠龍記之魔殿屠龍,皮皮里可以看,下我就不清楚了!
不過這一部改編的很多。

『肆』 邵逸夫生平

邵逸夫 *** ,自由的網路全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邵逸夫(1907年10月4日—),原名邵仁楞、字逸夫),生於浙江寧波鎮海,中國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主席,電影公司邵氏兄弟的創辦人之一,中國香港著名的電影製作者,娛樂業大亨。 目錄[隱藏] 1 簡歷 2 家庭 3 捐獻 4 參見 5 外部連結 [編輯] 簡歷 邵逸夫父親是上海錦泰昌顏料公司的老闆。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故後來人稱「六叔」。邵受教於美國,19歲中學畢業便隨兄長邵仁枚到新加坡開拓電影市場,從此對電影製作產生興趣。他與兄長於1920年代活躍於中國的電影業。 1925年,邵氏兄弟在上海成立天一影片公司,曾與粵劇名伶薛覺先合作,拍攝全中國首部有聲電影《白金龍》(粵語)。 1928年,邵逸夫赴星馬等地協助兄長發展電影發行公司。 1958年,與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中國香港)有限公司」,在中國香港已生產超過一千部電影。 1974年獲英女皇頒發CBE勛銜以表揚他在娛樂事業的成就,港督麥理浩爵士主持授勛。 1977年獲英女皇冊封為 Knight Bachelor,賜予爵士銜頭。 1990年,中國 *** ,將中國發現的2899號行星名為「邵逸夫星」。 1991年,美國三藩市將每年的9月8日定為「邵逸夫日」,以表彰在社會公益貢獻。 1998年,獲特區 *** 頒發大紫荊勛章(GBM)。 2002年邵逸夫創立「邵逸夫獎」,第1屆於2004年舉行。獎項仿效諾貝爾獎,每年選出世界上在數學、生命科學與醫學及天文學3方面有成就的科學家,頒授一百萬美元獎金以作表揚,而這些領域是諾貝爾獎未所涵括的。 [編輯] 家庭 邵逸夫的發妻為黃美珍小姐,於1937年結婚,育有兩子兩女,長子維銘、次女素雯、三女素雲及幼子維鍾,及後黃美珍於1987年在洛杉磯病逝,享年85歲。在1997年,邵逸夫與方逸華小姐於美國拉斯維加斯注冊再婚。 [編輯] 捐獻 多年來,邵逸夫捐助超過數以十億計款項,為中港兩地建設教育、醫療設施等。中國香港多間專上院校的建設曾得邵逸夫捐助,例如中國香港中文大學的逸夫書院、邵逸夫堂及邵逸夫夫人樓、中國香港大學的邵逸夫樓、中國香港理工大學的邵逸夫體育館、中國香港城市大學的邵逸夫圖書館、中國香港浸會大學的逸夫校園等。 2005年,邵逸夫捐出1000萬港元予南亞海嘯受災地區。 [編輯] 參見 邵逸夫家族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邵逸夫獎 [編輯] 外部連結 中國香港電影資料館-邵氏大事記 邵逸夫獎 來自「zh. *** /wiki/%E9%82%B5%E9%80%B8%E5%A4%AB」 頁面分類: 1907年出生 | 中國香港企業家 | 寧波人 | 中國香港大紫荊勛賢 | 無線電視 | 邵逸夫家族 | 邵姓 | 耄
邵逸夫(Run Run Shaw‎)(1907年10月4日—),原名邵仁楞、字逸夫,生於浙江寧波鎮海,中國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主席,電影公司邵氏兄弟的創辦人之一,中國香港著名的電影製作者,娛樂業大亨。 邵逸夫父親是上海錦泰昌顏料公司的老闆。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故後來人稱「六叔」。邵受教於美國,19歲中學畢業便隨兄長邵仁枚到新加坡開拓電影市場,從此對電影製作產生興趣。他與兄長於1920年代活躍於中國的電影業。1925年,邵氏兄弟在上海成立天一影片公司,曾與粵劇名伶薛覺先合作,拍攝全中國首部有聲電影《白金龍》(粵語)。1928年,邵逸夫赴星馬等地協助兄長發展電影發行公司。 1958年,與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中國香港)有限公司」,在中國香港已生產超過一千部電影。 多年來,邵逸夫捐助超過數以十億計款項,為中港兩地建設教育、醫療設施等。中國香港多間專上院校的建設曾得邵逸夫捐助,例如中國香港中文大學的逸夫書院、中國香港大學的邵逸夫樓、中國香港城市大學的邵逸夫圖書館等。2005年,邵逸夫捐出1000萬港元予南亞海嘯受災地區。 1974年獲英女王頒發CBE勛銜以表揚他在娛樂事業的成就,港督麥理浩爵士主持授勛。1977年獲英女皇冊封為 KNIGHT BACHELOR ,賜予爵士銜頭。1990年,中國 *** ,將中國發現的2899號行星名為「邵逸夫星」。1991年,美國三藩市將每年的9月8日定為「邵逸夫日」,以表彰在社會公益貢獻。1998 年,獲特區 *** 頒發GBM勛銜。 2002年邵逸夫創立「邵逸夫獎」,第1屆於2004年舉行。獎項模仿諾貝爾獎,每年選出世界上在數學、醫學及天文學3方面有成就的科學家,頒授一百萬美元獎金以作表揚。第一屆的數學獎得主是陳省身;天文學獎為 P. James E. Peebles;生命科學與醫學獎為Stanley N. Cohen、Herbert W. Boyer、簡悅威和Richard Doll。 邵逸夫的發妻為黃美珍小姐,於1937年結婚,育有兩子兩女。而黃於1987年在美國病逝,享年85歲。在1997年,邵逸夫與方逸華小姐於美國拉斯維加斯注冊再婚。 邵逸夫對中國貢獻巨大 從1985年起,邵逸夫開始將關注的目光投向祖國內地。當年他向中國保護敦煌畫展工程和浙江大學分別捐資1000萬元。有關部門特立碑予以紀念。甬上文化人王重光先生1996年曾前往敦煌考察。大漠深處,類似的紀念碑不止一個,但惟有同鄉邵逸夫是炎黃子孫。 1985年後,邵逸夫平均每年都拿出1億多元用於支持內地的各項社會公益事業,對於中國教育事業更是情有獨鍾。正如他所說:「國家振興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培養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邵逸夫視教育為立國之本,為此多年來他盡心盡責,不遺餘力。據不完全統計,迄今,邵逸夫捐助內地科教文衛事業的資金達25億元,捐助項目超過3000個,其中80%以上為教育項目。如今以「逸夫」兩字命名的教學樓、圖書館、科技館及其他文化藝術、醫療設施遍布全國各地。幾年來邵逸夫還不顧耆耋之軀,多次親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視察捐贈項目。此外
邵逸夫在英國、美國、新加坡及中國香港等地都有巨額捐贈,合計金額早已超過30億元。在古令中外捐資助學史上,邵逸夫當之無愧可稱為第一人!
邵逸夫簡介 原 名:邵仁楞 姓 名:邵逸夫 出生日期:一九零七年 出生地點:上海 生 平: 邵逸夫,一九零七年出生於上海,浙江寧波鎮海人,家中排行第六,父親邵玉軒是當地漂染業商人。 一九二四年與親兄成立上海「天一影片」,邵逸夫負責外埠發行。 一九二六年畢業於美國人辦的上海青年會中學。同年往新加坡協助三哥邵仁枚打理電影業務,開拓電影市場,自始便與電影圈結下不解緣。 一九三零年,邵逸夫與三哥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先後購入多間戲院﹔更到歐美搜集西方的先進電影及器材。 一九三二年,日軍侵華,「天一」於中國香港另起爐灶。 一九三四年,邵氏兄弟第一部有聲電影《白金龍》在港推出。 一九三七年,邵逸夫與黃美珍在新加坡結婚,並誕下兩子兩女。 淪陷前,邵逸夫的二哥成立「南洋影片」。光復後,易名「邵氏兄弟」。 一九五七年,邵逸夫從新加坡正式來港發展,接管邵氏公司業務,建立清水灣影城。 一九七四年,邵逸夫獲英女皇頒授CBE勛銜。 一九七七年獲英女皇冊封KNIGHT BACHELOR爵士勛銜。 一九八零年,邵逸夫成為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最大股東,擔任中國香港電視董事局主席。此後數十年,邵逸夫捐助數以十億計款項,為中港兩地建設學府、醫院等。 一九八七年,邵太黃美珍病逝美國,享年85歲。同年邵氏停產。 一九九一年,美國三藩市將每年的九月八日定為「邵逸夫日」,以表彰其貢獻。 一九九七年,邵逸夫與方逸華於美國拉斯維加斯共諧連理。 一九九八年,邵逸夫獲 *** 頒發大紫荊勛章。 邵氏兄弟促成了六十年代的國語片電影的蓬勃發展﹔所攝制的電影更經常於亞洲影展中奪得獎項﹔旗下擁有大量著名影星,十數年間,推出多部膾炙人口之電影,如《貂蟬》、《江山美人》及《獨臂刀》等,開創電影發展的新路向。 邵逸夫,祖籍浙江寧波,1910年出生在上海一個富有的商人家庭。他父親邵玉軒,是錦泰昌顏料公司的老闆,上海小有名氣的有錢人。邵逸 夫兄妹8人,他排行老六,上有三個哥哥、兩個姐姐。當逸夫7歲時,父親把他送進了美國人在上海辦的一所英文學習,不但使他能講一口流利 的英語,而且形成了他中西融合的文化觀念。從上中學起,他就經常出入於上海繁華的娛樂場所,尤其痴迷於戲劇與電影。1923年,他的幾個哥哥 成立了「天一電影公司」,開始在上海拍制電影。1925年,他三哥將「天一公司」的電影打進新加坡。邵逸夫中學畢業後,應三哥之邀赴新加坡, 開始涉足電影業。邵逸夫一手創辦了邵氏(兄弟)電影有限公司,並一直把持著公司的決策大權,從而把持著中國香港電影的命脈,影響著東南亞乃至 世界電影市場。1957年,邵逸夫攜帶著巨額資金,攜帶著經營電影業20多年的經驗,從新加坡來到中國香港,成立了中國香港邵氏兄弟影業公司。邵逸夫如 今身為邵氏(兄弟)中國香港有限公司及中國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主席,是一位家喻戶曉的大富豪,他究竟擁有多少財富,難以統計清楚。據漢威估計, 把地產、電視、電影、控股等都包括在內,他的財富超過100億港元。 邵逸夫從南洋創業到超級富豪,他取得成功的賺錢之道是什麼呢? 邵氏兄弟剛在南洋創業 時,歷盡了艱難。在新加坡,他們在租到的簡陋的房間里,整理片子,製作海報,什麼都要親自干。到馬來西亞拓展業務時,就更加辛苦了,白 天,他們行走在道路上,飽受顛箕之苦﹔晚上,就在露天,頂著星星、冒著露水放映電影。在炎熱的夏季,太陽炙烤著大地,雷雨說來就來,他 們常常是剛剛還熱得頭暈眼花,霎時又被淋得渾身濕透像「落湯雞」。出生並成長在富裕家庭和大都市的邵氏兄弟很多次都想不幹了,但是他們 最終戰勝了艱苦,堅持了下來。幾十年之後,邵逸夫回憶起那段日子,感慨地說:「……在那樣的生活中,我學到了許多東西,這些東西讓我一 輩子受益。如果我不經歷這一段生活,不會有今天。現在的青年人,心很高,學問也很深,但是不能夠吃苦,是一大缺陷。」 邵氏兄弟事業的發展並非是一帆風順的,小 小的坎坷不算,大的磨難就有好幾次。一是1929年,經濟危機席捲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也波及到新加坡,當地的許多商店相繼倒閉,人們連生 活都難以維持,哪還有心看電影呢?電影院的觀眾大減少,雖然他們把電影票價一再降低,仍然收入甚少,使他們經受了第一次考驗。二是當他們在新加坡舉步維艱時,1931年8月6日,一場大火又吞噬了他大哥設在中國香港的天一公司,天一製片廠的所有廠房和影片拷貝都被燒光,他大哥苦心經營了數年的家當毀於一旦。三是當他們弟兄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拚搏和苦心經營,在中國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又發展起來,擁有139家戲院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又給他們帶來了厄運,1941年12月,日攻陷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在日本侵略軍燃起的戰火中,邵氏兄弟的百餘家影院被全部 化為灰燼,邵逸夫並被以「拍攝反日電影」的罪名而投入地牢,後經朋友幫助才得台出獄。四是1970年,當邵氏的業務蒸蒸日上之際,公司內部 發生了較大的人事震盪,邵氏公司製片主任鄒文懷離開邵氏公司,由於素有「宣傳鬼才」之稱的鄒文懷能力出眾,在職員中頗有口碑,他一走帶 走不少很有才乾的演職員,差一點使邵氏公司陷入「人去樓空」的窘迫境地。但是,這些磨難,都沒有動搖邵逸夫把邵氏兄弟公司辦下去的決心, 並且在他的苦心經營下,力挽狂瀾,安然度過難關,又使邵氏兄弟公司一步一步發展起來。 邵逸夫自己搞電影,因此一心要成為精通電 影的專家。他每天最低限度看一部電影,幾十年來堅持不輟。好的電影和壞的電影他同樣喜歡看,他要看好的電影好在哪裡、壞的電影怎樣壞。他不但是看電影最多的中國人,而且他也是中國最精通業務的電影企業家。早在50年代,他就精通了電影中的任何工作:剪輯、攝影、化妝、劇本、導演,樣樣內行。 使他取得成功的另一重要因素,是他做事認真。他曾說:「我做事的態度,便是要把每件事都做好,即使是最微細的部分,也要徹底做好。 一樣事情不做到十全十美,我是絕對不放鬆的。同時我自己的工作時間也很長,一早就來(上班),很晚很晚才下班」。追隨他多年的朱旭華先生 私下說:「我們辦公室的工作人員5時下班,但邵先生晚上9時仍在燈下工作。」 黃金腦智囊群認為邵逸夫創業以來,一直要 求自己和公司員工做到「顧客第一」,且非常注意在公眾面前塑「可人形象」,是為最大的成功因素。他拍每一部影片,首先考慮的顧客喜歡不 喜歡。凡是顧客不喜歡的,就堅決不拍。因此,他拍的電影上座率很好,常常觀眾場場爆滿。據統計,從1959年到1973年,從第5屆到第16屆亞 洲電影節,「邵氏兄弟影業公司」出口的電影屢獲殊榮,共得大小獎46項,創下中國電影史紀錄。此外邵逸夫他在中國香港人面前,總是表現出謙遜有 禮,態度安詳,笑容可掬,使人覺得他是一位鋒芒內斂、儒雅外流的長者,從來沒有因「財大」而顯露出「氣粗」。在影視圈內,他為人也面面 俱圓,每有請柬,總盡量抽空出席,不擺架子。

『伍』 邵逸夫的一部電影里有火雲邪神是什麼電影

如來神掌 (1982)
導演: 黃泰來
編劇: 司徒安 / 文雋
主演: 爾冬升 / 余安安 / 惠英紅 / 萬梓良 / 邵音音
類型: 動作 / 武俠 / 古裝
製片國家/地區: 香港
語言: 粵語
上映日期: 1982-08-20
片長: 93分鍾
又名: Buddha's.Palm

『陸』 邵逸夫導演了多少電影

1934年,邵氏兄弟第一部有聲電影《白金龍》在港推出
邵氏兄弟先後拍攝了1000多部電影,有《江山美人》《楊貴妃》、《梁山伯和祝英台》《上海灘》《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鹿鼎記》

閱讀全文

與邵逸夫電影全集國語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4d電影感覺怎麼樣 瀏覽:151
倫理電影國寶 瀏覽:68
夫妻拍攝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
什麼電影裡面有個小白鼠 瀏覽:986
台灣買電影票app 瀏覽:463
絕拳鷹爪功電影演員表 瀏覽:398
英文電影推薦學生芒果tv 瀏覽:297
電影里可以做題記的台詞 瀏覽:177
諾曼底登陸美國二戰電影國語免費 瀏覽:269
超級幸運的一個小孩電影中國 瀏覽:530
科幻大片美國電影排行榜 瀏覽:741
越南版古惑仔電影有哪些 瀏覽:258
泰國電影荷爾蒙高清 瀏覽:720
老電影演員項堃演張軍長 瀏覽:214
老電影決裂三首插曲 瀏覽:144
電影娃娃師傅女主劇照 瀏覽:126
香港電影樹妖 瀏覽:764
十大渣男電影經典片段 瀏覽:61
迅雷如何下載電影並轉碼 瀏覽:38
情人節只吃飯看電影 瀏覽: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