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是哪部電影
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是《橋》。《橋》是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的第一部長故事片。也是新中國電影的奠基之作。它在中國電影史上佔有不尋常的位置,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該片的首創意義在於第一次在銀幕上正面描寫了中國工人階級為締造新中國而進行的勞動和斗爭,塑造了新中國主人公的嶄新形象。
劇中人物梁日升和老侯頭大公無私、勇於創造,具有新時代工人階級的特點。該片藝術上追求在平易中見真實、於樸素中顯親切的創作風格。刻畫人物、表現生活多用白描式的手法。
(1)中國第一部新電影橋擴展閱讀
主要劇情:1947年冬,東北某鐵路工廠為支援解放戰爭,接受了搶修松花江鐵橋的任務。開始,總工程師看不到群眾的力量,對完成任務持懷疑態度。
有的工人群眾也存在僱傭思想。在這種情況下,廠長主動深入工區,深入群眾,啟發動員大家為修復大橋出謀獻策,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和力量。為製造修復鐵橋需要的橋座和鉚釘,他們先修復了煉鋼爐。
第一次煉鋼失敗受挫,工人梁日升又想出了用耐火磚代替白雲石的辦法,並獲成功。此後,工人們也克服一系列困難,造出了橋座和鉚釘。為按時完成修復鐵橋的任務,鐵路工廠的工人們群策群力,響應上級號召,投身修橋工作,終於在松花江解凍之前,將大橋修復。
Ⅱ 新中國第一部電影
《橋》
一、《橋》的簡介
這部影片的拍攝一共花了3天時間,完成片長度為3本,約600英尺。按照當時的放映速度晌差大約能放映10分鍾左右。 因此,中國的第一部電影實際上是一部戲曲短紀錄片。
以後的幾年中,豐泰照相館在任慶泰的主持下,陸續拍攝了一些其他京劇影片,如俞菊笙、朱文英的《青石山》,許德義的《收關勝》、俞振廷的《白水灘》、《金錢豹》等戲曲的片段。
這些戲曲片段絕大多數是一些武功戲,主演也多是精擅武生行當的京劇演員,這較為符合無聲電影的特點。 任慶泰的電影攝制工作前後持續了4年,共攝成戲曲短片8部。直至1909年因照相館遭遇了一場火災,才停止了拍攝活動,他所拍的這些影片也沒能保存下來。
1949年4月新中國第一部電影《橋》攝制完成。
1949年在迎接勝利的隆隆炮聲跡謹好中,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完成了故事片《橋》,從此中國的電影事業掀開了新的一頁。
二、電影帶給人類哪些意義和價值
第一,電影可以擴展我們的視野和世界觀。電影可以通過講述故事、展示場景、塑造人物等方式來擴展我們的視野和思維方式,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不同的文化、歷史和社會現象。例如,許多好萊塢電影都是跨文化的,它們可以讓我們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和思維方式,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
第二,電影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滿足。電影可以讓我們姿鉛感受到各種情感,包括快樂、悲傷、驚奇、緊張等等。它可以讓我們在情感上得到釋放和滿足,也可以讓我們在生活中面對挑戰時得到鼓舞和勇氣。例如,一部好的電影可以讓我們感受到人類的善良、勇氣和智慧,讓我們對生活充滿希望和信心。
Ⅲ 新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是1949年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的電影什麼
《橋》。新中國返激沒第一鉛巧部故事片是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橋》。新中國是1949年,在飽經戰亂、分裂與貧窮的土地上建立起漏納的一個新政權。
Ⅳ 新中國電影中第一部故事片的名字
新中國電影第一部故事片是《橋》(1949年,長影出品),也是新中國電影第一部長故事片
新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是《留下他打老蔣》(1949年長影出品)。
Ⅳ 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是1949年的哪一部電影
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是《橋》,由於敏先生導演,於敏先生自1947年開始從事電影工作。在《橋》問世之後,就一舉拿下新中國電影史上五個第一:第一部故事片;第一部「寫工農兵,給工農兵看」的人民電影;第一部以工人階級為主人公的電影;第一部體現執政黨知識分子政策的電影和第一部「反現代的現代性電影」。
(5)中國第一部新電影橋擴展閱讀:
電影內容梗概
1947年冬,東北某鐵路工廠為支持前線,接受了製造搶修松花江鐵橋橋座和鉚釘的任務。當時工廠條件很差,總工程師對完成任務缺乏信心,少數工人也存在著僱傭思想。工人梁日升在修復煉鋼爐時試驗成功用耐火磚代替白雲石的辦法。
之後,經充分發動群眾,克服了一系列困難,終於完成了生產任務。工人們又響應了上級的號召,參加了修橋工作,使大橋及時修復通車。
Ⅵ 新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是1949年的什麼電影
第一部長故事片是1949年的《橋》。該片講述了東北某鐵路工廠的工人們克服一系列困難完成搶修松花江鐵橋任務的故事。
《橋》是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的第一部長故事片。也是新中國電影的奠基之作。它在中國電影史上佔有不尋常的位置,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橋》由王濱執導,王家乙、呂班、江浩、陳強等出演,於1949年上映。
劇中人物梁日升和老侯頭大公無私、勇於創造,具有新時代工人階級的特點。該片藝術上追求在平易中見真實、於樸素中顯親切的創作風格。刻畫人物、表現生活多用白描式的手法。
在於敏訪談錄中,講述了《橋》的寫作經歷。為創作該劇,於敏於1947年冬到哈爾濱機車車輛廠體驗生活,下廠呆了兩個月,寫一個月,共三個月就交上了劇本。
劇本很快通過了。《橋》拍出以後,反映很強烈,第一部影片,又是寫工人的,不管寫得怎樣,它是個新的東西,所以當時起的作用不小,到處是掌聲,上海工人看了電影之後還遊行慶祝。
這部影片在畫面的構圖,故事的發展,人物的表現等方面,都已經具備了一種健康有力、樸素、明朗的風格,成為中國電影事業上的一座新橋梁。
當時影片創作的靈感來自於哈爾濱機車車輛廠,而演員們在開拍前去哈爾濱三十六棚鐵路工廠體驗生活,導演要求演員們必須和工人「打成一片」。如此體驗生活繼而創作的傳統在整個國營製片廠時代幾乎是鐵打不動的定律。
當時,拍攝條件艱苦得難以想像,而電影人們不畏艱辛的精神也和影片中所表現的主題高度契合。當時劇組里的攝影、美工都是新手,設備也十分落後,甚至燈光照明採用的還是大號的鎢絲燈。
為了表現「鋼水四濺」的熱火朝天場面,攝影師和好幾個工作人員身上沾了火星而真的燒起來,只能拿濕棉衣捂著拍完了整場戲都沒有停機。當這一部電影完成時,導演王濱激動得淚流滿面。
Ⅶ 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抗戰勝利後,中國共產黨派出文化幹部前往東北接管偽「滿洲映畫協會」(日本侵略中國後在東北建立的電影製片廠),1946年10月,在「滿映」的原址上成立東北電影製片廠,後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1949年,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東影拍出了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
《橋》由王濱導演,編劇於敏,主演王家乙、呂班、江浩、陳強等。影片描寫了解放戰爭時期,解放區工人為修復被戰爭破壞的橋梁艱苦奮斗的故事:東北某鐵路工廠接到命令,要在15天內造出修橋所需要的橋座和全部鉚釘。廠長緊密依靠工人的力量,克服了修建煉鋼爐等困難,按期完成了任務,趕在松花江解凍之前將大橋修復,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戰爭。
《橋》誕生於新中國成立前夕,由於它是由我黨建立的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因此可以說是新中國出品的第一部長故事片。影片的意義不僅在於它問世的時間,同時還在於它在內容上的開創性。東影的電影藝術家大多來自延安和解放區,因此,其所擇選的題材也明顯受到文藝為工農兵服務思想的影響。影片第一次以工人為主人公,塑造了以梁日升和老侯頭兩個人物為代表的工人階級大公無私的形象。這在中國電影史上也是第一次。它對於以後新中國電影銀幕上塑造的工農兵形象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Ⅷ 新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是哪部電影
新中國的第一部故事片是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橋》。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共產黨派文化幹部到東北接管偽滿洲里電影製片廠(日本侵華後在東北建立的電影製片廠)。1946年10月,東北電影製片廠在滿洲電影製片廠的原址上成立,並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1949年,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東營拍攝了第一部新中國故事片。
《橋》是東北電影製片廠出品的第一部故事片,也是新中國電影的奠基之作。它在中國電影史上佔有不尋常的地位,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這部電影的第一個意義在於第一次在銀幕上正面描述了中國工人階級為了創造一個新中國和創造一個嶄新的新中國英雄形象而進行的勞動和斗爭。梁日升和老侯頭這兩個人物在創作上無私無畏,具有新時期工人階級的特徵。
這部電影追求平淡中見真,平淡中顯善的藝術風格。人物的刻畫和生活的表達通常是以簡單的方式完成的。這種簡單而記錄的創作方法開創了新中國電影簡單、自然、貼近生活的新創作風格。它對新中國初期的電影創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Ⅸ 新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是哪部電影
新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是《橋》,東北電影製片廠1949年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拍出了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編劇於敏,導演王濱。
這部影片以飽滿的熱情,塑造了梁日升、老侯頭這樣的新中國工人形象,和以廠長為代表的領導幹部形象。第一次以工人階級為主角出現在銀幕上,這在新中國電影史上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9)中國第一部新電影橋擴展閱讀:
內容梗概
1947年冬,東北某鐵路工廠為支持前線,接受了製造搶修松花江鐵橋橋座和鉚釘的任務。當時工廠條件很差,總工程師對完成任務缺乏信心,少數工人也存在著僱傭思想。
工人梁日升在修復煉鋼爐時試驗成功用耐火磚代替白雲石的辦法。之後,經充分發動群眾,克服了一系列困難,終於完成了生產任務。工人們又響應了上級的號召,參加了修橋工作,使大橋及時修復通車。
劇本反映了成為國家主人的工人階級在管理工廠中的聰明才智和積極性,說明了充分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是解放戰爭勝利的根本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