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電影 > 香港電影女的在抹地

香港電影女的在抹地

發布時間:2024-01-16 07:41:12

Ⅰ 求一部香港老電影的名字

中文片名 青蛇
英文片名 Green Snake
更多外文片名 Blue Snake Ching Se White Snake, Green Snake Qing she .....(Hong Kong: Mandarin title)
影片類型 奇幻 / 劇情
片長 99 min
國家/地區 香港
對白語言 粵語
色彩 彩色
級別 Singapore:PG Australia:M Singapore:NC-16 Canada:AA Hong Kong:IIA

演職員表
導演 徐克 Hark Tsui
編劇 李碧華 Lillian Lee .....also novel 徐克 Hark Tsui

演員
張曼玉 Maggie Cheung .....Siu Ching (Xiao Qing), Blue Snake
趙文卓 Man Cheuk Chiu .....Monk Fatt Hoi (Fahai)
王祖賢 Joey Wong .....Bak Sei Juen (Bai Suzhen), White Snake
吳興國 Wu Hsing-Kuo .....Hsui Xien (Xu Xian), the scholar
劉江 Kong Lau .....Blind monk
田豐 Feng Tien .....Spider Ma Cheng-miu Chan Dung-Mooi
製作人 徐克 Hark Tsui .....procer
原創音樂 Zhan Huang Songde Lei Tsung-tak Lui 黃沾 James Wong
攝影 Tsiu Ko
剪輯 Tsik Ah
藝術指導 Bill Lui
服裝設計 Po-ling Ng
製作發行
攝影機 Panavision Cameras and Lenses
攝制格式 35 mm
製作處理方法 Spherical
洗印格式 35 mm
幅面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出品 上海電影製片廠、香港思遠影業公司 1993年出品
上映日期 香港 Hong Kong 1993年11月4日

劇情介紹
南宋年間,民生苟安,各地迷信盛行,人妖難分,以替天行道為己任的法海和尚降妖除魔,冷峻無情。錯收蜘蛛精一個電閃雷鳴之夜,在西湖底修練百載的青蛇和千年的白蛇受妖精的佛珠靈光之惑,頓時開竅。她們化作倩麗女子徜徉人間。巧遇白面書生許仙,誘得許仙心醉神迷並產生戀情,不料卻遭和尚法海施法破壞。由此演出了一段情慾迷離,愛意纏綿,哀婉百轉的人間悲喜劇…… 電影中,青白蛇一出場,便是搔首弄資風韻綽約,沿途經過,不知道引來多少放浪眼神遊弋摩娑。昆劇念白變成了她們的平素言談,桃花之色難於從她們的面上抹煞。青蛇甚至在煙花閣樓中跟著異域靡靡之音大跳艷舞,眼波流轉,銷魂蝕骨,凡俗男子見了由不得不春心盪漾情難自持。 蛇變美女,游盪紅塵,偶遇許仙,愛意萌生。 於是乎西湖之上天雨陡降,痴傻書生許仙被淋成了落湯雞。殊不知這傾盆大雨並非來自天意,而是拜白蛇娘子千年法力所賜。青白蛇泛舟湖上,煙雨縹緲,霧靄朦朧,宛若人間仙子,裊娜多姿,亭亭玉立。待到那懵懂書生上得船來,推讓之間,春光乍泄,輕而易舉俘獲他心。 白蛇娘子此番化作美艷人形游戲人間,因有千年道行相助,是以喜怒哀樂等諸多凡塵情感皆可生成,歡笑悲泣,隨心而來,無異常人。而小青修煉時日尚淺,雖有凡人皮囊掩護,然而蛇性難改,慵懶滑膩依舊,只知道隨心所欲瘋癲玩樂,不懂得傷春悲秋淚灑西風。小青見那書獃子許仙跟白蛇終日廝混糾纏,歡樂逍遙,不由得心生妒意,暗下決心要跟姐姐鬥法相拚,不相信自己收不了許仙那一顆情慾色心。 與此同時,金山寺年輕有為的法海禪師一路降妖伏魔盪滌人間,其間雖有無盡宵小之徒以色相相誘,無奈均被心有如來靜似如來的法海看破。法海心繫天下,堅韌果敢,看見呆傻許仙面露不祥之色,登時知道他被蛇妖所困,於是決心將雙蛇拿下,免得她們添禍於世。 青白蛇尚不知大難將至,照舊和許仙在法力變幻出的亭台樓閣中廝守貪歡,燃燒紅塵色慾,不聞窗外風雨。 端午已到,青蛇貪玩斗氣,不肯離開庭院。當日許仙害怕與他共飲的白蛇現形,遂將酒倒入荷花池內。藏匿其中的青蛇現出原形,乃是一條綠色巨蟒,盤旋糾結,把那許仙相公給生生嚇破了膽。 接下來好似傳說中那般情節,青白蛇共赴昆侖山尋求靈芝仙草以救許仙俗命。所異之是法海中途殺到,白蛇奪草先逃,青蛇攔截禪師。兩人大鬥法力,水波激盪,高潮迭起。法海要青蛇助他修行,功成尚可放她一條生路。於是青蛇色誘法海,在他身旁撫摸呢喃,纏綿連連,將於人間學來的情慾伎倆悉數應用,不想竟大敗法海,害得他情慾勃發不攻自破。 許仙被仙草還魂,得知一切來龍去脈。其實他早清楚娘子小青皆非人類,奈何愛戀大過驚懼,怎捨得那人間仙境溫柔鄉。死裡逃生,一夢醒來,他聽聞法海即將來犯,當下就要帶著娘子和小青逃亡離去。拉拉扯扯,去留成惑,你說這濁世男子到底愛上了哪一個?你說這天仙般的青蛇白蛇到底是愛上了這人間俗子還是戀上了這花花世界浪盪乾坤? 如此這般,豈能逃脫? 犯了色戒的法海內心矛盾重重,將那許仙劫往金山寺,逼其剃度,為其講經,希求佛法施威,令他迷途知返,回頭是岸。 青白蛇雙雙飛來,長袖翻飛,大戰法海。一時之間水漫金山,江河絕堤,將民宅淹沒,生靈塗炭,慘不忍睹。 白蛇早有身孕,跟法海鏖戰之下,動了胎氣,在水中產下一嬰孩。 原本已被人妖孽緣和心內色念困惑不堪的法海禪師驚見白蛇產子,更是心神恍惚,是非難辨。他再難搞清所謂人神妖孽有何不同,而自己苦心修煉驅魔降妖又是為了哪般。 青蛇趁法海迷失心智之際闖入金山寺救出許仙,不曾想相公已被眾僧封了五陰,口不能言,目不能見,成了廢人一個。 青蛇大慟,迷離中感覺這被姐姐和自己所鍾愛的俗世男子已經背叛了她們。她想起昔日和姐姐在山中相伴清修,何等快樂何等無憂,若不是因為什麼色慾歡愛紅塵情緣,又怎會導致今時今日差一點姐妹反目永世不得超生? 那一邊,白蛇將所產嬰孩交予法海手中,旋即被雷鋒塔鎮入湖心。 青蛇帶許仙出了金山寺,發現早不見姐姐蹤影,於是將手中劍刺進許仙胸膛,扔他入水。 法海兀自傷神迷失,喃喃自語。 罷罷罷。青蛇展顏慘笑,縱身躍入水中,隨波逐流,告別紅塵,永不回頭只有江水依舊東流,浩浩盪盪,奔騰向海。 愛戒無休 情慾糾葛,千載不化。 法海終日念頌什麼「大悲天龍般若諸佛世尊地藏般若巴嘛空」,妄稱什麼「心有如來靜似如來」,到頭來還不是被妖嬈嫵媚的青蛇所迷惑,且看他神姿縹緲,情不自禁,怕是已經愛上了這投懷送抱耳鬢廝摩的溫香軟玉。 若是沒有什麼神佛菩薩,若是真的眾生平等,保不準他就跟這妖異女子攜手雙飛,只羨鴛鴦不羨仙去也。 怎奈天上人間,戒律永存,美夢虛幻,想都不能想。 只能戒愛戒情,繼續去做他的伏魔大法師。 而青白二蛇,繞是修煉千年,吸取雨露精華,變做誘人美女,也無力承受人間信條天庭法規,區區硫磺粉雄黃酒便能招來殺身之禍,更何況和尚道士觀音玉帝全都插上一腿,只能負隅頑抗,到最後功虧一簣,灰飛煙滅。 於是青蛇看著白蛇,凄然問道:都說人間有情,可情為何物? 還不如重返那煉法的荒山野嶺,聽風聽雨看雲看天,管什麼滾滾紅塵,怕什麼佛法無邊,且自逍遙沒人管,姐妹相伴,相互溫暖,快樂無邊。 青蛇只留下一抹凄楚薄涼的笑和一個落寞的背影。 誰人言,花彼岸,此生情長意短。 或許很多很多年以後,我會忘記你,忘記你的淺笑凝眸,也忘記我對你的愛。 或許很多很多年以後,你會記起我,記起我的哀怨惆悵,也記起我對你的愛。
[編輯本段]幕後製作
該片由徐克導演,徐克、李碧華編劇,張曼玉、吳興國、趙文卓、王祖賢合演。故事取材自中國民間傳說《白蛇傳》,描寫白蛇與青蛇修練成人,巧遇書生許仙並產生戀情,卻遭和尚法海施法破壞。本片與傳統的講述不同,有意從青蛇角度,去探討青蛇、白蛇,法海及許仙之間的感情問題,對人間是否有情及情為何物提出質疑。基於這兩點,全片拍得較有現代感受和新意。人物的塑造與傳統角色不同,如趙文卓飾演的法海,不是以往戲劇中滿臉殺氣騰騰的中年僧人,而是年輕俊朗,活力十足的和尚,正處修行階段,六根未盡。他難以抗拒青蛇的誘惑,因而惱羞成怒,作法禍及蒼生。本來,青蛇應為本片的重點人物,但卻不如法海的戲份豐富。至於全片營造的氣氛,有一種超凡脫俗的神話色彩,可說是一部成人看的童話片。 拍《青蛇》是徐克多年的一個心願。藉《白蛇傳》這個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徐克希望道出現代女性愛情的愛恨纏綿和有情有義。《白蛇傳》是以白素貞為主角,但在李碧華的小說《青蛇》中,青蛇反客為主,由白素貞的丫環變成了不惜主動追求白素貞心儀男人許仙的另一種「小青」。到了徐克的電影中,青蛇更變本加厲:除了主動追求許仙外,她還混合了善妒、活潑、調皮、不甘寂寞、打抱不平、反叛、獨立等個性。最後,白素貞死了,小青殺了懦弱無能、出家避世的許仙後帶著白素貞的兒子獨自上路。徐克表示,故事概念與李碧華原著分別不大,只是加強了戲劇性,突出了白蛇與青蛇在情義取捨上的矛盾沖突。他希望給《白蛇傳》注入新元素,以表現現代女性對愛情、友情的看法。所以故事雖以南宋為背景,但情節以愛情發展下去,因而背景根本不重要。《青蛇》這個老掉牙的故事被徐克用現代元素攪和了一番,卻別有一種風情。如夢似幻的媚情妖女、不甘寂寞的「第三者」、情義雙重的錚錚俠女,加上他的強項——眼花繚亂的特技,確實讓人耳目一新。正如徐克自己所說:「電影導演如果有宗教般的狂熱和小說家的想像力,電影就會產生一種魔力」。
[編輯本段]精彩對白
[法]:蛇妖,我要你助我修行。 [青]:助你修行? [法]:如果你可以亂我定力,我就放你走。 [青]:好啊,我試試…不過我定力不夠,我怕你未亂…我自己先亂… [青]:你老是說我沒定力,原來我發覺個個人都沒定力,包括飛不出你掌心的老實人… [青]:…還有終日說要敬而遠之的和尚,你花那麼多時間去做的事,我一下子全部做到了。我以為你道行好高,原來也不外乎如此。 [青]:許仙… [青]:真可憐!你的五陰與識覺都被人封住。 [仙]:小青… [仙]:貪戀紅塵…是不應該的…罪孽…懺悔… [青]:你講不了話,你現在講什麼都沒用… [青]:你出賣了我們。 [青]:我來到世上,被世人所誤,你們說人間有情,但情為何物? [青]:真可笑,你們世人都不知道,等你們弄清楚,也許我會再回來… [法]:小青… 我今年一千三百多歲。 住在西湖一道橋的底下。這橋叫「斷橋」。從前它不叫斷橋,叫段家橋。 冬天。我吃飽了,十分慵懶,百無聊賴,只好倒頭大睡。睡在身畔的是我姊姊。我們盤錯糾纏著,不知人間何世。 雖然這橋身已改建,鋪了鋼筋水泥,可以通行汽車,也有來自各方的遊人,踩著殘雪,在附庸風雅,發出造作的贊嘆感慨,這些都不再那麼容易就把我倆吵醒了。 西湖本身也毫無內涵,既不懂思想,又從不洶涌,簡直是個白痴。竟然贏得騷人墨客的吟詠,說什麼「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泳州「。真是可笑。 我在西湖的歲月,不曾如此詩意過。如果可以挑揀,但願一切都沒發生。 遠處,又傳來清悠輕忽的鍾聲,不知是北山的靈隱寺,抑南山的凈慈寺,響起了晚鍾。把身子轉了一下,繼續我的好夢。 我不願意起來呀。 但春雪初融,春雷乍響,我們便也只好被驚醒。年復一年。 我的喜怒哀樂生老病,都在西格發生,除了死。我的終身職業是」修煉「,誰知道修煉是一種什麼樣的勾當?修煉下去,又有什麼好處?誰?我最大的痛會是不可以評一盤級一千三百多歲了,還得一直修煉下去,伊於胡底?這竟是不可挑揀的。 除了職業,不可挑揀的還有很多。譬如命運。為什麼在我命運中,出了個小岔子?當然,那時比較年輕,才五百多歲,功力不足,故也做了荒唐事兒。 ——我忘了告訴你,我是一條蛇。 我是一條青色的蛇。 並不可以改變自己的顏色,只得喜愛它。一千三百多年來,直到永遠。 姐姐,你千年修行,為了一個許仙值得嗎?
[編輯本段]電影原聲
《白蛇傳》經由那個為電影而寫小說的李碧華操刀改編,鬼才徐克執導,給這則家喻戶曉的傳奇故事賦予生命後,有了另一番新意,改名為《青蛇》。「天下言情第一人」的李碧華做文字,古裝戲怪才徐克用鏡頭,電影的好自不必再多說。難得的是,徐克的老搭檔黃沾偕同新銳音樂人雷頌德一起來為《青蛇》做電影原聲樂。 主題曲《流光飛舞》是很耐聽的。本來,「耐聽得很」四字是黃沾自己說的,像個獻寶的小孩子,生怕別人忽略了他的得意之作,於是搶著在文案里告訴你——說「耐聽」是不夠的,非得要說出「耐聽得很」心裡才安然。不過,的確是傑作,詞曲俱佳。雷頌德的編曲也好,一段古箏開場,立馬給人光彩流動的感覺,繼而引出陳淑華柔美的聲音:「半冷半暖的秋,靜靜燙貼身邊,默默看著流光飛舞,晚風中幾片紅葉,惹得身心酥軟綿綿……」真是一首讓人骨頭發酥的歌,回頭想著那白衣的白素貞、青衣的小青,顧盼生姿,裙擺撩動,那是只有蛇才會有的蠱惑的美麗。太妖冶過後,反倒覺不出輕佻,就像默默看著流光飛舞。「留人間幾會愛,迎浮生千重變,跟有情人做快樂事,莫問是劫是緣。」白素貞應該是幸福過的,因為她愛許仙可以愛到不捨得承認他的不好,有情若斯,就等於是自己先給了自己幸福的機會。然而,緣或劫,並不是你不問就可以無視,它總會氣勢洶洶的來,於是,「跟有情人做快樂事」也只成了曾短暫實現,其後永遠縹緲的願望。 真正得旨的是《人生如此》,短短三十一個字,卻道盡萬千。雷頌德的這首曲很有些不似他後來的風格,其中的驚艷竟像是他不可泄露的天機,只得一次,往後斷不可再提起。一九九三年的雷頌德,軒昂的緊,灰襯衣白長褲的站在黃沾身旁,直讓人覺得後生可畏。彼時雷氏的生猛之氣真讓人不敢直視,像《人生如此》這樣的樂段,真真是需要點功底的。沾叔叔說,他想這首詞,直想得茶飯不思、食不甘味,一直到錄音間試唱後,還做改動。的確,好的文字是需要時間和功夫去反復推敲的,難得才氣如斯的黃沾也肯如此落力。《人生如此》做了開場曲和終場音樂,首尾相應,與電影的主旨絲絲契合。辛曉琪領唱的版本的確是很有氣氛的,黃沾獨具慧眼,號稱一聽雷頌德的段子寫出來,馬上就想到讓辛曉琪來唱。而影片末尾女聲合唱的版本卻是讓人不勝唏噓:生生世世的輪回里,也不過是「人生如此,浮生如斯」,卻偏偏「情之至」! 黃沾應考的《莫呼洛迦》實是神來之筆。當初在電影里,看見張曼玉在華麗如千顆水晶空降的屋裡,混在一群印度女人中間,跳妖艷舞蹈的時候,隨著她蛇般扭動的腰肢而來的音樂,真是一下就讓我愣住了,當時還以為原味的印度音樂,後來得知竟是黃沾的原創!「中國味道的印度音樂」,怎麼了得?黃沾呀黃沾,叫我如何不愛你?!據說徐克那個老怪物題筆寫下第一句歌詞「莫嘆息,色即空」就跑掉了,考試官一句提示,黃沾善後。於是老黃也只好把看佛經多年的知識也抖了出來——天龍八部的蛇神和樂神,末世的摩登伽女和莫呼洛迦;「揭諦」對「摩訶」,蠻絕的「無情對聯」。辛曉琪醇厚的嗓也變得妖嬈起來,誘惑直搗耳膜。紫醉金迷的濁世,蛇妖舞動;衣衫過處,色相頓生;卻在一瞬之間,一陣金煙背後,遁去無蹤;空變色,色變空! 純音樂的段子亦做得很棒,當中大可分為兩種基調:一個是以《思情》、《初遇》、《流水浮燈》、《柳腰細裙兒盪》、《識情》、《尋夫》構成的美麗而凄慘的情懷。荷花煙雨西湖,狂風卷,急雨下,為系郎心,合什念咒,油傘輕張,一網天地情,一段孽緣就如此鑄下。春日飛花、逝水流紅、雪絮如香,多情的妖,薄情的人,只可惜,學做人,只把至情至性學了個十足,卻學不來木納、委頓,學不來投機和怯懦。美妙的旋律惹得人耳熱,其中的種種清純美麗之氣韻神境都是屬於不染紅塵的真誠之情的,然,既誤墮俗世,情之再難能可貴,情之再與天地自然本性相溶相合,背後卻總有甩不開的禍患。愈是有前面的美麗,愈是嘆謂於後來的悲慘!另一個基調從《人間魔域》開始。雷頌德寫的《人間魔域》詭異得很,連黃沾也贊「極富創意」。《降妖》、《心魔》、《治水》、《水漫金山》、《鬥法》也走上同樣的調子。敲擊樂中混雜的民樂器是很有氣勢的:法海的無情、人間的惡濁、白蛇青蛇的無懼,都隨著越來越強烈的鼓點和越來越尖銳的樂聲變得洶洶。尤其是《鬥法》一段,來得尤其猛烈,直叫人不堪忍受——許仙引路降白蛇,合缽收妖鎮雷鋒。鎮,其實白素貞無懼於死,又何懼於鎮?只是看著許仙後退的身影,看著緩緩落下的缽盂,該是怎樣的心若止水?怎樣無法言喻的絕望和悲戚。這其實是鴆,從相遇的那一刻起,便毫不猶豫地飲下了,再念西湖初遇時,碎裂世間痴纏綿!緊接其後的是《此恨綿綿》,是《流光飛舞》的曲調,彼時曼妙的撩人情懷,到得此時徒留愛戀嗔恨萬千。那把劍,插在了許仙心口,在此後生生世世的輪回里,他的心,會不會痛?再次響起了那首歌:「人生如此,浮生如斯……」《青蛇》是人氣的傳奇,把當代人的心態作為傳說人物的心態,神話與現實囊括在一個個臭皮囊中。妖花怒放的李碧華、古怪刁鑽的徐老克,還有精靈的黃沾與生猛的雷頌德,絲絲相扣、步步為營,合力打造了這個舊中出新的傳奇故事。文字鏡頭也好,音樂人聲也罷,《青蛇》都是一闕人間有情眾生的輓曲。就如同影片的始與終作為象徵的那一滴清淚,無論何時何地,只要看見「青」與「蛇」二字交合一起,都會悄然滴在心尖上。如此的銘心,就連當中的流光也已恆逸……

Ⅱ 求一部香港電影

極欲燃燒

【影片片名】:香港影片-極欲燃燒(國語中字)
【影片類型】:亞洲情色
【上映日期】:2004
【影片大小】:840 MB
【影片格式】:MPG
【影片演員】:關寶慧 星川南 芹澤遙
【語種發音】:國語發音.中文字幕
【影片片商】:縱橫公司製作
極欲燃燒影片內容簡介

一個沒名字的男人碰上一個沒名字的女人,在餐廳中,二人天馬行空地談及一段段史詩式情慾故事:長平公主在庵堂內的性渴望、珍妃以性虐來刺激光緒皇帝,還有大島渚「感官世界」中的吉藏和阿部定,不分晝夜地干,最後在性高潮一刻把男根割下。在紅酒的催化下,男人帶女人上酒店,接著是一夜纏綿。事後,女人發現浴缸躺著一具女屍,原來男人為達至忘我高潮,曾錯手把女伴殺掉…

Ⅲ 問:是一部很早的香港電影,隱約記得女主角被埋到土裡,後來又有人挖出來還給她擦了擦身子,後來女主角去

大鬧廣昌隆

鄭明寶(鄭丹瑞
飾)是香港某電台播報豬肉價格的DJ,他的朋友陳七本想托他葯品,沒想到鄭明寶把事情搞砸,害得他鋃鐺入獄。鄭明寶無意中得到了一把雨傘,並由此結識
了冥間女鬼方茵(陶君薇 飾),為此,鄭明寶專門做了一檔晚間鬼故事的節目,由方茵現身說法,收聽率居高不下,連當紅DJ蕾莎(顧美華
飾)也對他另眼相看,暗送秋波。

節目中,方茵講述了自己的一段被負心漢欺騙、慘遭情敵迫害致死的過程。原來,她本是從南洋來香港接管廣昌隆飯店的女繼承人,偶然見邂逅了警察馬光燊
(吳大維 飾),並墮入愛河。但是,馬光燊其實是個花花公子,幾次三番傷害了方茵純潔的感情。特別是當他的xx(青山知可子
飾)登堂入室後,更是把傷心欲絕的方茵逼上了絕路……

Ⅳ 這本香港電影誰知道啊

邵氏電影的光輝歷史

對許多人而言,邵氏電影已是一個經典,在中文影史上,更是一個重要的光影標記。

提及邵氏兄弟電影公司最輝煌的年代,人們總會想起它當年的口號:邵氏明星,多如天上星。邵氏在最風光的時期,幾乎是香港的電影王國,它的成功與聲勢,當然不是一蹴而就。而這一切需要從頭說起。

就從50年代中期說起,當年東南亞的電影事業還在萌芽時代,而香港電影已開始蓬勃,可說是手執東南亞電影業的牛耳。在50年代中,香港影壇其實有三大勢力,就是邵氏、電懋(國泰)和左派的長城與鳳凰公司。它們的特色就是以拍攝華語片為主流,拍片數量多且穩定,而且製作都比其他獨立電影公司認真嚴謹。

以當時的情況而言,邵氏的實力與聲望,起初都不及新馬影業大亨陸運濤手創的電懋。當時電懋財雄勢大,明星與導演陣容強大。單論明星,電懋就有林黛、尤敏、林翠、葛蘭、葉楓、李湄、丁皓、王萊、蘇鳳。小生則有張揚、雷震、陳厚、喬宏、田青等。電懋的導演陣容則有岳楓、陶秦、唐煌、易文、王天林等。更有高級職員宋淇、秦亦孚,更有張愛玲編劇助陣。在鍾啟文的領導下,成就蒸蒸日上。

迎頭趕上 與電懋一爭長短

在50年代初期,尚是邵氏父子電影公司的邵氏,可說是處於電懋下風,明星陣容不及電懋強大,除了同樣有當時兩邊走的林黛與林翠外,只有後來由長城轉投入的樂蒂,而斯時尤敏則已跳槽電懋,生角只有趙雷較知名。在此時期,連李麗華、嚴俊、張仲文等,起初都是為電懋效力。

50年代中,邵氏改組為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由新馬的邵仁枚、邵逸夫兄弟主政。邵逸夫更由新加坡到香港主持電影拍片工作,與電懋一爭長短。可以說,香港的電影事業,其實是由南洋幫新馬大亨創立的。邵逸夫是商業奇才,在他的領導下,邵氏一洗頹風,迎頭趕上,甚至後來居上,把電懋拋在身後。

早期的電懋電影和邵氏電影的主要分別,簡單的說,電懋的電影時代氣息較濃,它電影中的女主角,都是穿西式洋裙的。而邵氏的則多數都還穿著唐裝衫褲。舉個例子,電懋出名的《四千金》、《曼波女郎》、《玉女私情》、《青春兒女》、《空中小姐》,這些女主角們都是典型的香港50年代的新城市女性,她們都穿著搖曳生姿的西洋大傘裙。而邵氏同期的電影如《春光無限好》、《丹鳳街》、《夜來香》、《窈窕淑女》、《黃花閨女》、《月落烏啼霜滿天》等,女主角都還穿著當年大部份婦女所穿的唐裝衫褲,有些更是民初裝。

單從服裝,就可以看出50年代早期,邵氏和電懋電影的不同風格。電懋較城市化,邵氏則著重鄉土化與唐人街風味。

在邵逸夫入主邵氏主持大政後,就有明顯的不同,首先他拉攏了當年最紅的林黛與李麗華,成為邵氏基本演員。小生陣容也加強,除了原本當家的皇帝小生趙雷外,也拉攏了陳厚跳槽加入,之後關山也由左派陣營投入邵氏,鍾情與張仲文較後也加入邵氏。

單是有大明星還不夠,邵氏此時更下大資本拍大片,影片改成綜藝體闊銀幕外,更投下重資拍彩色片,觀眾趨之若鶩。《江山美人》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成了那一年香港最賣座的中文電影。有一個「笑話」說,就因為《江山美人》這部片,香港觀眾此時才知道除了任劍輝和芳艷芬外,還有一個明星叫林黛。有這個笑話產生也不出奇,當年香港的主流市場是粵語片,而華語片則是以新馬南洋一帶有主要市場,電影都是在「南洋」上映。

迎合口味 帶起黃梅調熱潮

邵氏電影票房後來勝過電懋電影,是因為邵氏更會做生意,邵逸夫知道南洋觀眾的口味。以前的電影觀眾以婦女為主,她們喜歡的除了先苦後甜的「家庭倫理文藝大悲劇」外,更喜歡歌唱片,歌愈多愈受歡迎。

在早期的《桃花江》、《曼波女郎》時期,邵氏在歌唱片輸了腳步,但它更自傲的是,它帶起了另一個更風靡觀眾,轟動期更長久的港式黃梅調電影熱潮。在《江山美人》之後,《梁山伯與祝英台》、《紅樓夢》、《王昭君》、《楊貴妃》等彩色闊銀幕大製作,更令邵氏真正擦亮了金字招牌,熠熠生光,相形之下,它的主要對手電筒懋已黯然失色。

在邵逸夫領導時,邵氏也拉攏了當年的大導演岳楓和陶秦加盟,如虎添翼,和原本的李翰祥等人,為邵氏開拍各類型大片。

岳楓除了可以拍《畸人艷婦》和《嬉春圖》這類時裝片,他也可以拍古裝片《花木蘭》、《寶蓮燈》、《妲己》,甚至武俠片《盜劍》、《奪魂鈴》,堪稱多才多藝。陶秦雖不擅拍古裝電影,但邵氏名作《不了情》、《曉風殘月》就是他的作品。陶秦更屬當年少數會拍歌舞片的導演,《千嬌百媚》、《萬花迎春》、《花團錦簇》、《歡樂青春》,都是他的作品。

邵氏公司的發展此時節節搶先在電懋之前,不僅因為走對了古裝歌唱片的路線,也因為邵逸夫是人在香港直接主持業務,而電懋方面大事則都要向新加坡方面報告等候批准,步伐節奏就已經慢人一步。

邵氏還有一個成功要點,就是擴大業務,建立邵氏影城,擁有多個攝影棚,並搭立古裝實景,方便拍片,省時省力也省錢。

它還有一個成功點,就是大量栽培新人,它設立了「南國演員訓練班」,招考新人,然後簽下有潛質的新人予以力捧,成為紅星。最大的好處,就是不必付出驚人的片酬拉攏天皇巨星加盟。胡燕妮、鄭佩佩、何莉莉、李菁,就是邵氏一手捧紅的大明星。甚至連早期拍福建片的小娟,也是由邵氏捧成紅極一時的凌波。

寫到這里想到,邵氏的演員訓練班叫「南國」,它的官方宣傳刊物則叫《南國電影》,它是暗示它的根源在南洋新馬嗎?

邵氏最高峰時期

邵氏在60年代中,成了香港雄霸一方的電影王國,也有兩個外在原因,其一就是國泰大老闆陸運濤在台灣參加亞洲影展時墜機身亡。陸運濤當時本已有心要大施拳腳與邵氏一決雌雄,誰知出師未捷身先死,易名為國泰的電懋群龍無首,出品每況愈下,大明星更紛紛息影,影片成績差強人意,終於結束拍片。

還有一個外在原因就是香港1967年暴亂,造成左派電影公司沒落。

這時就只剩下邵氏公司獨占天下了。

邵氏公司腦筋快,眼光准,在黃梅調、山歌片漸漸被觀眾厭倦時,它在張徹導演的領導下,及時開拓了「武俠電影世紀」,由《邊城三俠》和《江湖奇俠》打頭陣,掀起了歷久不衰的陽剛電影熱潮,更改變了香港電影素來以女主角為主的風氣,此後的電影都是由打仔小生如王羽、羅烈、岳華、張翼、姜大衛、狄龍、陳觀泰、傅聲等掛頭牌,他們才是牡丹,女主角則只是綠葉。

邵氏的最高峰時期就是此時。

隨後,每個人都知道了,邵氏開始減產,甚至停頓了生產。但這么多年來,提起香港電影,人們首先想起的還是邵氏電影,邵氏足以驕人矣。在邵氏之後,沒有電影公司可稱「電影王國」。

重溫邵氏電影光輝(二)古裝片與黃梅調年代

邵氏兄弟做生意的氣魄與膽識過人,是邵氏成為香港電影王國主要原因;而李翰祥為邵氏拍攝的彩色古裝巨片與黃梅調電影,除了令財源滾滾流入邵氏,也使當時的中文電影界展示了另一番新氣象,如此回首,我們稱之為:經典。

在50年代末,香港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的聲勢,已迎頭趕上宿敵電懋,與之並駕齊驅,到了60年代初,更有漸漸凌駕電懋之勢。這當然是邵氏兄弟領導英明有方,但座下重臣,也立下不少汗馬功勞。

在拍攝電影方面,有兩位大導演對邵氏功勞殊大,他們是已故的李翰祥與張徹。他們為邵氏執導的某些電影,不僅令邵氏聲名遠播,更流芳至今。在商業上,更協助邵氏發掘了電影票房的黃金礦場。

先說李翰祥,他率先為邵氏拍攝的古裝巨片與港式黃梅調電影,令財源滾滾流入邵氏。

如果要推舉最流行的黃梅調長青歌曲,相信不少人都會選出《扮皇帝》和《戲鳳》這二首歌曲。至今在卡拉OK,樂齡歌唱比賽中,仍時時聽到這兩首歌。而這兩首歌曲就是邵氏招牌產品,李翰祥執導的《江山美人》的插曲。

膽識過人 為邵氏賺大錢

《江山美人》是邵氏,也是香港影壇第一部出巨資拍攝的華語片,當年的製作費令人咋舌,由此可見邵氏兄弟做生意的氣魄與膽識過人。在他們的領導下,邵氏成為香港電影王國絕對不是僥幸的。

但物有所值,《江山美人》不僅為邵氏賺大錢,更錦上添花地得到1959年在吉隆坡舉行的亞洲影展的最佳電影金鑼獎。因《江山美人》的成功,邵氏決定拍攝古裝宮闈傳奇故事黃梅調電影,這一著可說走對了路線,而這一著也是電懋最弱的一環。

因為電懋是擅長拍時裝片,甚至連旗下的演員,除了尤敏和雷震外,其他的都因外型過於時代化,而不太適合拍古裝電影。

在這一點,邵氏就勝過電懋,它手中有林黛、李麗華和樂蒂,宜古宜今,且都是拍攝古裝片的能手。

在《江山美人》之前,邵氏兄弟已拍了彩色片《貂蟬》,票房鼎盛,之後邵氏就走巨片路線,彩色拍攝古裝電影,而電懋仍停留在黑白片時代,自《紅娃》、《空中小姐》與《龍翔鳳舞》之後,要隔了好久才重新拍攝彩色片,步伐已經又慢於邵氏。

此時邵氏的古裝彩色巨片就有《王昭君》、《楊貴妃》、《武則天》、《倩女幽魂》、《紅樓夢》,除了《紅樓夢》是袁秋楓執導外,前4部都是李翰祥的作品,尤以《倩女幽魂》和《武則天》成就最高。李翰祥重考究,楊貴妃所穿的古裝,也令觀眾大開眼界。

這時邵氏還未全面走黃梅調路線,但凡古裝片中的歌曲,都已以黃梅調唱出。樂蒂和任潔主演的《紅樓夢》,也是一部黃梅調電影。

反串魅力 凌波一片成名

拍閩南片出身的小娟,此時已入邵氏,初名沈雁,後由何冠昌為她改名為「凌波」,提到邵氏的黃梅調電影,不能不提凌波,因為她也是令邵氏黃梅調電影興盛至白熱化的功臣之一,她擁有反串魅力。

凌波因在《紅樓夢》中幕後代唱賈寶玉,受李翰祥賞識,提拔和樂蒂合演《梁山伯與祝英台》,平地一聲雷,令凌波一片成名,炙手可熱,當年整個台北更掀起了令人吃驚的凌波熱潮。

邵氏也在此時正式邁入黃梅調電影時代,但同時也面臨人事變遷。首先是樂蒂拒絕再和凌波合演《七仙女》 ,跳槽電懋,繼後李翰祥又帶了《七仙女》的女主角江青到台北,自組國聯影片公司,搶拍《七仙女》。

邵氏這時開始重用新人,由方盈出任《七仙女》的女主角,影片一樣受歡迎,令邵氏知道影片質素最重要,此後更大膽起用新人如李菁、秦萍等主演古裝片,由大紅大紫的凌波帶起她們,這是60年代中的事。
所以雖然此時林黛已自殺身故,樂蒂跳槽,李麗華已離開,但邵氏新人女星如百花齊放,不愁沒有女主角。

但此時的黃梅調熱潮也帶來了一起不良的後遺症--陰盛陽衰。在這些古裝黃梅調電影中,所有的「男主角」幾乎都由女生反串,特別是凌波,更是「反串王」,她可以說是華語片中的「任劍輝」。

男演員此時都英雄無用武之地,陳厚和趙雷也在邵氏黃梅調熱潮中,先後跳槽電懋。

話說當年的古典美人樂蒂和皇帝小生趙雷,在效力已改名為「國泰」的電懋後,兩人也合演了多部黃梅調電影,如《嫦娥奔月》、《紅梅閣》、《鎖麟囊》、《金玉奴》、《扇中人》等,但不知為何,這些古裝片就比不上他們當年在邵氏拍攝的古裝電影,也足證邵氏拍古裝片確有一手,可稱謂之為「邵氏風格」。

黃梅調盛極而衰

在邵氏影城建竣之前,邵氏除了拍攝彩色古裝片外,也同時繼續生產黑白片,如《不了情》、《一毛錢》、《畸人艷婦》、《姊妹情仇》、《後門》、《手槍》等。其中《不了情》、《一毛錢》與《後門》,更可說邵氏名作。在彩色時裝片則有《千嬌百媚》、《花團錦簇》、《萬花迎春》等。

到了邵氏影城正式啟用時,邵氏從此摒棄黑白影片製作,正式全面投入彩色片時代。

這時候邵氏的「片頭」口號是「邵氏出品、必屬佳作」。在影城方面則是「邵氏明星、多如天上星」,甚至連外國《生活》雜志都來采訪,作為封面故事。

黃梅調電影在大銀幕上連唱好多年,觀眾也開始膩了,邵氏此時又因中國大陸的《劉三姐》賣座,拍攝山歌片如《山歌戀》、《山歌姻緣》等,但不能掀起熱潮。

這時因為黃梅調盛極而衰,邵氏製作已沒有一個明顯的主幹,除了繼續拍一些古裝片如《蝴蝶杯》、《盤絲洞》、《鐵扇公主》外,也拍了好一些時裝片,題材多樣化,如《人頭馬》、《寒煙翠》、《香江花月夜》、《垂死天鵝》,此時的最佳時裝電影,應以陶秦執導的《船》為邵氏名作。

重溫邵氏電影光輝(三)武打片 高潮疊起年代

在60年代中,古裝黃梅調電影式微,邵氏幸運的開拓一條新的戲路———武俠打鬥片。

邵氏的武俠打鬥片不僅令公司賺到更多錢,也使邵氏公司的名字在海外地區更響亮,因為武俠打鬥片不僅在東南亞華人社區大受歡迎,世界其他非華族地區的觀眾也趨之若鶩,掀起了功夫片熱潮。

論起邵氏武俠打鬥片的輝煌成就,就絕不能忽略張徹導演,他是邵氏找到新黃金礦場的大功臣。

張徹導演可說是個多才多藝的人,文章寫得好,早年以「何觀」為筆名,是著名的影評人,更寫過不少劇本。

現在很多人都知道,曾被人誤以為是台灣高山族民謠的《高山青》,其實是張徹譜曲。

張徹其實還譜了另一首歌,是《碧蘭村的姑娘》。

張徹在邵氏執導的第一部電影,都是古裝黃梅調電影《蝴蝶杯》,可能這非張徹所長,結果要勞煩高立協助補拍。當時誰都不看好張徹,誰都沒有料到,張徹後來憑武俠打鬥片的成就,成為香港殿堂紅導演。

張徹有後來的成就,旁人也要佩服邵逸夫的眼光,邵是伯樂、張是千里馬。沒有邵逸夫的信任與重用,張徹縱有天大才華也耍不出來。

很多人以為張徹是在進入邵氏才成為導演,其實張徹的第一部執導的電影叫《野火》,是李湄自組的北斗公司出品,由李湄和高原主演。

張徹帶動的武俠打鬥片,還有另一個更直接的稱呼「陽剛電影」。

在這之前,香港影壇一直是重女輕男,陰盛陽衰,排名都是女明星領先,女明星的片酬更遠遠超過男明星。

但在陽剛電影風氣席掛香港影壇後,正合了「風水輪流轉」這句俗語,在60年代中王羽帶頭,香港電影轉為「重男輕女」,男主角才是萬綠叢中一點紅的壯丹,女主角已變成綠葉,「林黛時代」一去不返。

武俠世紀 從摸索到成功

邵氏的「武俠世紀」一開始是摸索時代,這個時期的產品有《邊城三俠》、《江湖奇俠》、《鴛鴦劍俠》與《文素臣》等。到了《大醉俠》與《獨臂刀》面世,邵氏的武俠電影又走上了成功之道。

說起武俠片,一定會先想起邵氏,因為確是邵氏帶頭拍武俠片,但很諷刺的是,在60年代中,第一部最出色的電影卻是左派長城公司拍攝的武俠片《雲海玉弓緣》,由梁羽生原著改編。

在《雲》片中,王葆真凌空一劍,姿勢美妙、劍招凌厲,令觀眾嘆為觀止,而這部電影的武術指導正是劉家良與唐佳。

邵氏不久獲得劉家良與唐佳加盟效力,在武打招式特技上更如虎添翼,獨步香港影壇。

邵氏拍攝的武俠片多不勝數,但人們如果要選一部邵氏最好的武俠片,恐怕大多數人都會推選《大醉俠》,這是胡金銓為邵氏執導的唯一一部武俠片,邵氏當年沒有留下「小胡」繼續效力實在可惜。

除了《大醉俠》,邵氏的武俠片代表作尚有《大刺客》、《金燕子》、《盜劍》、《奪魂鈴》、《十二金牌》。

《盜劍》與《奪魂鈴》是老牌名導岳楓的作品,其中《奪魂鈴》的劇情是改編自義大利牛仔片《裘尼祖馬》,但整部電影卻青出於藍,氣氛極佳。

《奪魂鈴》可能是當年邵逸夫最欣賞的公司成品,因為它時常代表公司去參加各類電影展。

邵氏的武俠片也把許多名不見經傳的新人捧成了大明星,最紅的自然是王羽和鄭佩佩,也是當年的票房之寶。

張徹開創時裝打鬥片

在1969年左右,張徹又開創了另一條電影新路線,就是摒棄刀劍的時裝打鬥片,打頭陣的是《死角》,由李菁和狄龍主演,其後還有《小煞星》、《拳擊》、《叛逆》等。

憑著這些電影,張徹又為邵氏捧紅了兩名皇牌新星:姜大衛與狄龍。

姜大衛更因主演了張徹的《報仇》,成為香港第一個「亞洲影帝」。《報仇》是以民初為背景,亦是邵氏此時的代表作之一。

邵氏的武俠打鬥電影基本上就是以張徹執導的電影為主線,這時張徹的作品除了時裝打鬥片外,也同拍清末或民初的打鬥片,有《馬永貞》、《仇連環》、《刺馬》。前兩部影片捧紅了陳觀泰。

《刺馬》是張徹代表作之一,亦是邵氏這個時期的名作,在這部片中,狄龍真正脫胎換骨。

整個邵氏影城,是陽氣勃勃,除了鄭佩佩外,無人可與男星一比長短,張徹不僅捧紅了狄龍、姜大衛等,也提拔了不少「配角演員」,如來自新加坡的陳星、日本的倉田保昭,以及王鍾,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綠葉演員。

邵氏當然不僅張徹一個導演,文藝片導演極多,但是一提起武俠片打鬥片年代提邵氏就必然和張徹脫不了關系,張徹作品就是邵氏最受歡迎的作品。

邵氏此時的作品又有《洪拳小子》、《洪拳與詠春》,捧紅了英年早逝的傅聲,他的頑皮與叛逆大受觀眾寵愛。
傅聲的其他電影還有《射鵰英雄傳》、《絕代雙驕》、《冷血十三鷹》、《五郎八卦棍》等。

劉家良指而優則導

在70年代中,邵氏又來了一位出色的武打片高手導演,他是「指而優則導」的著名武術指導劉家良。

劉家良的風格與張徹不同,他走的武打片招式美觀,拳拳到肉且招招可睹,有異於其他影片中的花拳綉腿,打得真實是劉家良影片的特色,所以大受歡迎。

劉家良與張徹一樣,拍片快捷生產,作品有《少林卅六房》、《神打》、《洪熙官》、《陸阿采與黃飛鴻》、《武館》,以及使惠英紅贏得第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的《長輩》等。

邵氏此時更有一部《天下第一拳》打入歐美市場,此片是由韓國導演鄭昌和執導,羅烈主演。

在觀眾看膩了時裝、民初打鬥片後,邵氏亦沒有放棄「刀劍拳腳」路線,這時由楚原執導的《流星蝴蝶劍》,掀起了古龍電影熱,楚原也再度翻身,從粵語片大導演成功轉變為華語片大導演。

邵氏拍的古龍電影,還有《天涯明月刀》、《白玉老虎》、《楚留香》、《多情劍客無情劍》等,在70年代末期大行其道。

邵氏的古龍電影,令狄龍更上一層樓成為真正的大紅星,《三少爺的劍》也令新人爾冬升走紅。

電影王國 美麗的記憶

來到80年代,古龍式電影可以說是邵氏電影最後一個高潮的燦爛煙花。

之後,電視節目越來越精彩,搶走了大批電影觀眾。生活節奏越來越匆忙,人們都沒有餘暇和閑情逸致上電影院。

以前的邵氏導演,一個一個的離開影城,邵氏電影也逐漸少掉以往的特色,金字招牌也再無以往的光芒四射。

然後,它減產,甚至下來是停頓生產。

當邵氏後來大規模拍片的年代,不僅代表了一個電影王國成為美麗的記憶,香港電影業也不再像以前那樣熠熠光輝映亮整個東南亞。

閱讀全文

與香港電影女的在抹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兵是什麼電影 瀏覽:462
邵東看電影的地方在哪裡 瀏覽:209
狙擊手電筒影任天野什麼時候播放 瀏覽:919
電影里的唐人街在哪裡 瀏覽:349
電影方糖歌曲 瀏覽:48
電影廬山戀哪個年代 瀏覽:23
經典動畫改編電影 瀏覽:326
如何更改迅雷電影語言 瀏覽:997
2020勵志電影 瀏覽:360
怎麼才能把百度網盤上的電影拷貝到硬碟上 瀏覽:180
女孩裝癱瘓的韓國電影 瀏覽:575
韓國電影已婚女人的出軌 瀏覽:660
泰國殘暴古裝電影 瀏覽:779
合拍香港電影片段 瀏覽:705
你的名字最喜歡的電影 瀏覽:82
牧羊人電影高清 瀏覽:338
老電影反映日本花魁的 瀏覽:610
手機上看的電影保存在哪裡能找到 瀏覽:682
放一個超級好看的電影 瀏覽:304
把女孩賣到東南亞電影 瀏覽: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