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電影 > 香港僵屍電影的獨特之處

香港僵屍電影的獨特之處

發布時間:2024-01-16 22:45:06

① 林正英去世後就沒有好的僵屍片了嗎麥浚龍導演的《僵屍》怎麼樣

阿政在這里說下,英叔以前拍的僵屍片是給我們好多人小時候留下了很多歡樂,裡面的僵屍也給我們留下了童年的陰影的,首先以前沒有這么多的電影特效,僵屍都是跳來跳去,電影種種都刻在了我們心裡。

反觀現在僵屍這部電影,作為一部靈異類型的恐怖電影,影片以僵屍、厲鬼作為其中的恐怖具象體現,片中不乏糯米、黑狗血、墨斗、符咒等傳統僵屍電影元素,講述了一個遭遇鬼怪,作法捉鬼的故事,這樣的套路在香港僵屍電影乃至靈異電影中並不少見,而這類劇情往往著重突出道士與僵屍鬥法的過程,但影片卻用了更多的筆墨與篇幅演繹僵屍成因,我認為這是其巧妙之處。當人們對一個事物大致熟悉時,反而會忽略自己對這一事物的某一部分陌生的事實,比如你可以輕易描繪偶爾看到的一棵樹的特徵,但讓自己在腦中回憶其一片樹葉的樣子時,卻要困難得多,而片中的詳細的煉屍篇幅於老套的捉鬼劇情,正如樹葉於偶爾看到的樹。

我覺得這樣的巧妙之處在於,熟悉的故事套路中,以往一筆帶過的劇情突然在你眼前放大體現,這一過程油然而生的陌生感與之前的熟悉感形成了一種巨大的反差,比起一開始就演繹完全陌生與未知的領域,這樣的反差帶來懸念與恐懼要更加強烈。

再者導演麥浚龍特意請來了《咒怨》的導演清水崇作為監制,影片運用陰森的色調與大量的鏡頭語言,老戲骨們扮演的角色用呆滯麻木的表情和為數不多的落淚取代鬼喊尖叫來表現絕望和恐懼,使得全篇的氣氛呈現真實感驚人的壓抑和驚悚,是十分安定的日式恐怖風格。風格不一樣了。回不去了

英叔仙逝後優秀的僵屍電影還是有,推薦僵屍大時代和僵屍,感興趣的可以去搜索觀看下,建議觀看完整版。這里說下僵屍這部電影,先介紹下導演麥浚龍一位不務正業的富二代不回去繼承家業偏偏在 娛樂 圈混的風生水起,成了優秀的導演,演員,歌手。劇情一位過氣的演員來到一棟凶宅發生的一系列鬼怪故事。電影的優點:演員都是老演員,主角錢小豪正是英叔電影中的徒弟,故事相對飽滿更有深度,音樂和美術化妝屬於上層,視覺沖擊力強。

僵屍電影香港七十年代便開始涉及,1980年洪金寶的《鬼打鬼》,把僵屍片的基調定為動作喜劇,同時也讓本應營造恐怖氣氛的僵屍靈異等內容便於觀眾輕松接受,一直到林正英時期,在原本動作基礎上又加入諸多奇門遁甲茅山術,讓香港僵屍電影紅極一時。之後的幾年,由於相同題材的跟風製作眾多,並且大多粗製濫造使得觀眾對這類題材開始厭倦默然,再加上王晶的賭片和徐克的武俠片開始大行其道,一時間當年極受歡迎的僵屍題材也鮮有人再敢涉及。

直到2013年,主職為歌手的藝人麥浚龍,在不差錢的條件下,聯合翁子光(之後大火的《踏血尋梅》的編導)共同編劇,又拉來了日本恐怖片大師清水崇作監制,共同合作出爐了一部《僵屍》。

影片融入香港早期僵屍電影動作、茅山術等傳統優點,又匯集經典亞洲女鬼與歐美血漿模式,在色調上偏冷峻,讓全片呈現陰森恐怖的氛圍,再加上用錢砸出來的各種特效,可以說把日式恐怖片與港式僵屍完美結合。片子故事情節不算新,但節奏鏡頭氛圍的處理之成熟絲毫看不出乃新人之手。

另外,影片的選角方面,亦沿用了當年僵屍電影全盛時期的演員,曾經憑借僵屍片紅極一時的動作明星錢小豪(戲里亦是)、林正英的老搭檔陳友、鍾發、吳耀漢、樓南光等老戲骨,不僅動作戲豪無退步,演技比當年更為成熟。看到這些老面孔,吾等港片迷著實淚流滿面。

從題材到演員乃到裡面的故事情節再到影片里的道具以及那張演員合照,從頭到尾麥導想要表達的就是一件事:向當面黃金時代的香港僵屍電影致敬!很多人認為港產僵屍電影已死,但麥浚龍卻實際行動否定了這一說法。隔岸相望,與香港僵屍電影題材類似的歐美喪屍和吸血鬼,歷年來頻頻有佳作,電影有《暮光之城》系列、《僵屍世界大戰》,美劇有《行屍走肉》、《血族》,連最近韓國影院破各項紀錄的《釜山行》,題材亦是關於喪屍。其實很簡單,電影創作需要的基本就是,用心。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僵屍》一片之後,香港僵屍電影未來定有還魂之日。

當我們談起童年陰影這個話題的時候,得到得到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林正英的僵屍片,小的時候和小夥伴們去音像店租幾張林正英的僵屍片,跑到小夥伴家裡用DVD機器抱在一起看,看到晚上一個人都不敢去上廁所。

長大以後,英叔去世了就再也沒有好看的僵屍片了。原因其實有幾點,第一從英叔去世以後當初一起拍片的人都相繼隱居幕後,無人將僵屍片發揚下去。第二當時香港電影的發展,其他題材的電影逐漸崛起,僵屍片已經漸漸沒有市場。第三大陸電影文化部門的限制,不允許電影中出現鬼這種迷信封建,綜上所述三點原因導致目前已經沒有好的僵屍片。

《僵屍》這部電影是我前兩年看的當時看到宣傳演員陣容是錢小豪、陳友、吳耀漢等人們熟知的僵屍片「常客」,這部影片也打著致敬經典,懷念英叔的招牌,吸引了我去觀看。這部影片並不像我之前看過的英叔的僵屍片那樣幽默有趣,反而整部影片充斥著悲傷、壓抑。影片中接二連三出現的觀眾熟悉的老面孔,卻一反之前的 搞笑 ,甚至要用沉重這二字來描述。也許這也暗喻當年的「僵屍時代」已不再輝煌,早已走向衰落。

這部電影的主角是錢小豪,我記得上次見他還是一個帥氣的秋生,那個跟在英叔後面斬妖除魔,搞定僵屍的英雄徒弟。而在這部影片中,他不再 搞笑 、頑皮,他也早已沒有了疼愛他的師父和文才。現在的他,滄桑而又充滿了悲傷,在這部電影中,曾經的桃木劍和符咒依然存在,但是卻只有他錢小豪一個人獨自面對。

當朝服、貼著符咒的臉、一跳一跳的節奏映入我眼中,記憶如潮水般涌來,那是曾經的「僵屍時代」,也是我的回憶,更是一代人的回憶啊!影片中的冬叔的老婆梅姨不能接受冬叔意外去世的現實,將他豢養在家中,甚至將冬叔變成了僵屍。

在這個片段中,我覺得這也是對現實的影射,那些曾經的老演員們就像梅姨忘不了冬叔一樣,忘不了曾經的那個時代。

影片的最後,錢小豪發現一切都是他的一個夢,他還是選擇了自殺。他就這么悄無聲息地死去了,就宛如那個「僵屍時代」真的是夢一場,而多年後的現在,夢醒來人散去。

當人們不再為僵屍片買單,看透了它的俗套,甚至覺得無趣時,「僵屍時代」便真正的結束了。

影片採用倒序的手法,開場便是慘烈蕭瑟的場景,背景配合著童聲合唱的《鬼新娘》,而隨著鏡頭的調轉只看到躺在地上生死不知的人,然後是本片主角反轉身子開始回憶。故事描述的是一個過氣影星錢小豪(演員本名出演)因年事浙高,風光不在,生活也貧困潦倒,無奈之下只能遷往公共邨凶宅2442號居住,並決定在凶宅里自殺,但被隱世的末代天師阿友所救,而隨後也漸漸認識有家歸不得,受過嚴重心靈創傷的神經病阿鳳和她的兒子小白,樂於助人的梅姨,廟中陰郁的廟祝師傅阿九……而故事也是在這幾個人中展開。

整個影片都是一種灰暗的色調,陰森壓抑的氣氛無處不在,而每個人似乎也有不為人知的隱藏的過去。比如錢小豪的妻兒,比如阿鳳的老公和那對雙胞胎姐妹,再比如影片主線的梅姨和她的老伴。在我看來感覺到了沉重,讓我明白這幾人中為什麼會發生這些事,皆一個放不下罷了,就像劇中阿鳳諷刺錢小豪放不下過去,而錢小豪說:「如果能像你講的那麼輕松,你也不會把你爸的東西留下」,大家都放不下過去。

麥浚龍帶著對當年經典僵屍片的情意結,對前人致敬,再將人們拉回殘忍現實。一切都是泡影。自尋短見不會有道士破門相救,因為道士根本不存在,也就更談不上術士和僵屍了。平行時空還是南柯一夢,交給觀眾自行選擇。態度是走「少年派」的路線,但把這種設定放在「港產僵屍片」這關乎傳統的題材上時,卻等於在為往日光華作出一種悲情腳注。音容宛在,所以會有影片的整個故事;但一去無返,又是創作者和觀眾必須面對的實情。

上世紀林正英僵屍片的那份輝煌和錢小豪當年的風光都已經不可能再卷土從來。天師阿友還是那個披著睡袍賣炒飯的摳腳大叔,錢終歸也就是一個家庭破碎生活落敗走投無路自殺的演員。但轉念一想,阿鳳一家也和諧美滿,東叔雖死但也不至於被煉成活屍禍害那麼多人,更不會有孖女的慘案。

很高興能回答樓主的問題。

1980年,林正英在標志著香港靈幻僵屍片的開端電影?《鬼打鬼》中客串捕快一角,1985年,林正英與錢小豪、許冠英搭檔主演的靈幻功夫片《僵屍先生》開啟了港片僵屍系列電影的熱潮,後來又主演了各類僵屍題材的電影,基本上部部都堪稱經典,除了恐怖色彩外,每一部影片又摻雜著 搞笑 ,而每一次僵屍的出現,只要九叔在場,那就是一份安全感。不過很可惜在1997年林正英因肝癌晚期英年早逝,從此靈幻片僵屍類電影從此沒落。不過後來也不是沒有好看的僵屍題材電影,麥浚龍導演的《僵屍》確實是非常的好看,這部影片剛剛上映的時候我就看過,而且是未刪減版的,而這部影片看完之後沒有讓人覺得恐怖,只是讓人覺得傷感。

這部電影也是繼林正英離世之後最好看的一部僵屍片了,情懷滿分,誠意十足,故事講述了80年代知名動作影星小豪(錢小豪飾)曾經憑《僵屍先生》紅極一時,可惜年事漸長,無奈他帶著隨身家當入住一棟破敗老舊公共屋,並決定懸梁自盡,誰知命懸一線之際遭遇猛鬼纏身,但卻遇上隱世的末代天師阿友(陳友飾)出手方撿回一條命。小豪對白化病男孩小白及經常在2442門口窺視並吃祭祀食物的女人楊鳳(惠英紅飾)感到好奇,進而從大廈保安燕叔口中得知了當年曾發生的一起血腥慘案,當年的事情讓楊鳳(惠英紅飾)受到嚴重的心靈創傷。不久同大廈的冬叔(吳耀漢飾)不慎跌死,冬叔的老婆梅姨(鮑起靜飾)求專修邪法的阿九(鍾發飾)幫其還魂,但釀成不可逆轉的悲劇,最終小豪與阿友再次面對兇猛僵屍襲擊,必須設法合力降服這具瘋狂嗜血的不死之身。最後片尾的時候好像一切都是一場夢一樣。

不過現在這部《僵屍》裡面雙胞胎那些片段有所刪減,看著有點前後不搭的感覺,甚是讓人失望,現在還一部不錯的僵屍電影我覺得也就是錢小豪主演的《陰陽先生之末代天師》了,他還主演過《新僵屍先生2》《四目大師》《四目先生》,不過這幾部電影比起末代天師來說就差的太遠了。

這樣說吧,只要是喜歡看僵屍片的,或者是看過僵屍片的,只要提到僵屍片就想到林正英,或者提到林正英就想到僵屍片,誰都不可否認,林正英就是僵屍片的代表人物,就是是周星馳是無厘頭喜劇的代表人物一樣。但是不能說後繼無人,麥浚龍導演導的《僵屍》同樣好看,只是風格不同,表達的方式不同,藝術手法不同,帶給觀眾的感受不同,或者是林正英導的僵屍片在我們心中太形象了,自林正英去世後,很多人就對這一類片子失去興趣,或者是不在關注。

所以好的僵屍片還是有的,只是我們關注的少了,看的人少了,在加上這幾年很多其他類型的影片越來越好,所以看的人就更少了,這也是影片發展的趨勢,所以,我們應該更多關注一下,還是有不少好的作品的

麥浚龍導演的《僵屍》有對林正英的致敬,但並不是完全的致敬,在致敬的同時也有一些新的東西,跟林正英的僵屍電影不同的東西。林正英的電影結局都是皆大歡喜,但在這部電影里的所有人都是悲劇結局,都死了。在這部電影里每個人都很不一樣,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都心懷鬼胎,命運使他們碰到了一起,在最後不論是正義的一方還是邪惡的一方結局都是以悲劇收場,讓人覺得非常的荒謬,但是當我們聯想到現實生活的時候,就會不禁思考,到底是虛擬的電影更荒謬?還是現實生活更加荒謬?

僵屍也是近幾年算比較不錯的 但是如果真正的要跟英叔比還是差了點(個人觀點)

林正英拍的僵屍片基本影響了幾代人對於僵屍的概念,深入民心,後人再想拍出優質的僵屍片我感覺太難了,所以說,不管誰主演的僵屍片你都會去與林正英的僵屍片比較,反而更加彰顯英叔的成功,相比較之下你發現現在的僵屍片都沒有英叔拍的好看。

② 如何評價《僵屍》這部電影

《僵屍》可謂麥浚龍寫給香港電影的一封「情書」。錢小豪飾演的僵屍片明星「小豪」,正是他跌宕演藝人生的寫照。錢小豪將巨星落魄之感演得出彩,即便被僵屍打得毫無還手之力,仍然記得戴回墨鏡耍酷。

錢小豪當年與張曼玉、周潤發、林正英意氣風發的幾張合照,也被麥浚龍巧妙地用到電影里,亦幻亦真的設置,令《僵屍》多了幾分「戲夢人生」的唏噓。

《僵屍》(Rigor Mortis)是一部向傳統僵屍片致敬的電影。由麥浚龍執導,錢小豪、陳友、惠英紅、樓南光、鮑起靜、盧海鵬、吳耀漢、鍾發聯袂主演。於2013年10月24日在香港公映。

《僵屍》劇情簡介:

故事講述了80年代知名動作影星小豪(錢小豪飾)曾經憑《僵屍先生》紅極一時,可惜年事漸長,無奈他帶著隨身家當入住一棟破敗老舊公共屋,並決定懸梁自盡,誰知命懸一線之際遭遇猛鬼纏身,但卻遇上隱世的末代天師阿友(陳友飾)出手方撿回一條命。

小豪對白化病男孩小白及經常在2442門口窺視並吃祭祀食物的女人楊鳳(惠英紅飾)感到好奇,進而從大廈保安燕叔口中得知了當年曾發生的一起血腥慘案,當年的事情讓楊鳳(惠英紅飾)受到嚴重的心靈創傷。

不久同大廈的冬叔(吳耀漢飾)不慎跌死,冬叔的老婆梅姨(鮑起靜飾)求專修邪法的阿九(鍾發飾)幫其還魂,但釀成不可逆轉的悲劇,最終小豪與阿友再次面對兇猛僵屍襲擊,必須設法合力降服這具瘋狂嗜血的不死之身。

③ 為什麼香港以前拍了許多的關於僵屍題材的電影

一)


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香港驚悚鬼怪電影的發展緩慢,影片數量質量皆遠及不上喜劇、歌舞、武俠、功夫等類型片。至於僵屍片,更屬於被遺忘的題材,偶爾幾部如《僵屍復仇》也只是模仿西方僵屍片的簡陋之作,並未引起反響。倒是1974年,邵氏電影公司與英國公司合作拍攝了一部集合西方吸血僵屍和「湘西趕屍」傳說的《七金屍》在當時頗受關注,影片由英國人執導,劉家良任動作設計,姜大衛、劉家榮等人聯合主演,可算得第一部土洋結合的僵屍片。不過,可惜的是,邵氏公司對該片的宣傳攻勢雖強,但由於影片風格怪異,內容雜糅,觀眾不能接受,票房最終慘敗。並由此導致之後十年,香港鮮有人再敢碰僵屍電影!


到得80年代初期,以許鞍華、余允杭、於仁泰等新浪潮導演拍攝的《瘋劫》、《撞到正》、《凶榜》、《山狗》、《靈氣逼人》等驚悚鬼怪電影,運用先進的拍攝技巧,個性化的創作理念,營造出空前的恐怖氣氛,令本埠觀眾耳目一新,叫好叫座,反應熱烈;與此同時,洪金寶融合功夫喜劇與鬼怪元素的《鬼打鬼》系列則開創了「靈幻功夫片」潮流,票房鼎盛,極受歡迎;至此,香港的驚悚鬼怪電影方才真正大行其道,其勢至今不衰。


低成本製作的「靈幻功夫片」大獲成功,使得洪金寶和他的寶禾公司嘗到了甜頭。繼《鬼打鬼》、《人嚇人》、《人嚇鬼》之後,洪金寶又開始嘗試將僵屍題材融入「靈幻功夫片」中,不過當時洪金寶等人對本土民俗傳說的僵屍顯然沒有信心,而是想西風東漸,打算借70年代風行歐美的「吸血僵屍」吸引香港觀眾的眼球,因此,專門聘請了英國拍僵屍片的高手設計僵屍造型及嚇人橋段——但後來洪金寶、林正英等人經過一番仔細研究,發覺西洋吸血僵屍的意念始終無法與他們的靈幻功夫融到一處,便放棄了這一做法,轉而立足本土,深入挖掘民俗趣味,力求影片風格與「鬼打鬼」系列的「功夫。喜劇。靈幻」一脈相承,終於在1985年製作完成了香港僵屍片中具有開創意義的經典之作《僵屍先生》。 (二)

僵屍家族
「香港的僵屍電影只是功夫片的借屍還魂」。——香港影評人吳昊先生此話確實一針見血。單拿《僵屍先生》來說,當年功夫片中最常見的民初背景、師徒關系、鬥趣情節都被編劇直接套用到影片中,有關「僵屍」和「茅山術」的具體細節則極具民間色彩,用糯米、墨線、桃木劍、黃紙符降制僵屍的民俗傳奇手法都被《僵屍先生》統統吸收,並被「九叔」林正英用極其專業的「茅山」手法一一施展開來。僵屍的造型動作特徵同樣向民俗傳說取經:身著清朝官服,雙手伸直,雙足並攏如麻雀般一蹦一跳,以人之呼吸辨別方位(同理,人閉呼吸可避僵屍,這也是《僵屍先生》最令觀眾印象深刻之處,由此該片在台灣上映時又叫作《停止呼吸》)。但即便如此,片中僵屍獠牙利爪,人被咬中吸血亦變僵屍仍然受到西方吸血鬼及僵屍片的啟發。另外,《僵屍先生》中的「靈異怪類」也並非全是「僵屍」,尚有王小鳳扮演的女鬼色迷男子的情節,事實上《僵屍先生》以及以後的同類影片中也都有僵屍之外的鬼魂精怪出現,而香港的僵屍片在某種程度上本來就應屬於洪金寶開創的「靈幻功夫」片范疇,只不過可以獨立成章罷了。


《僵屍先生》於1985年底公映,觀眾趨之若騖,票房狂收2000萬,列當年十大賣座影片第五位,引起巨大轟動。次年5月,寶禾公司再度出擊,拍攝了《僵屍翻生》,影片將《僵屍先生》中的驚鴻一瞥的趕屍情節發揚光大。「湘西趕屍」的民俗傳說被加以改良在銀幕上蔚為奇觀:深山荒野之中,茅山法師前面搖鈴引路,後面蹦跳著一串頭貼黃紙符的僵屍,情景詭異新奇,令觀眾大為受落。而「僵屍翻生」則是影片最大的噱頭:被趕之行屍被施法變成恐怖僵屍,茅山師徒驚慌失措,手忙腳亂,刺激搞笑,盡顯黑色喜劇風格,自然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同時也正是由於《僵屍翻生》延續了《僵屍先生》的成功,才使得港台片商覺得有利可圖,掀起了爭拍僵屍片的熱潮。僅1986年下半年就有近10部跟風之作上映,其中較有名氣的有袁和平導演的《僵屍怕怕》、黃鷹導演的《茅山學堂》等。嚴格來說,這些影片雖然故事情節有所變化,但皆未跳出《僵屍先生》和《僵屍翻生》設定的茅山術斗惡僵屍的套路,盡管個別搞笑嚇人橋段襲自西方吸血僵屍片,整體卻仍是中國傳統民俗趣味的體現。——相比之下,洪家班的寶禾影業同年推出的另一部僵屍片《僵屍家族》,則積極向國外電影偷橋,不僅在當時香港僵屍片中獨樹一幟,更成功打入日本市場,受到熱烈歡迎。。 僵屍家族2
說到《僵屍家族》與同期香港僵屍電影的最不同處是僵屍有了感情,僵屍原本被描繪成毫無人性知覺的怪物,而片中這三個僵屍因是父母與兒子的關系,自然舐犢情深。小僵屍誤落人間,與幾個小孩又有了深厚友情,玩些溫馨有趣的小把戲,明顯是抄自斯皮爾伯格《E.T》外星人故事,雖然只借了皮毛,僵屍倒也稍沾了些親情友情氣。不過,畢竟是嗜血殺戮的行屍走肉,最後一場僵屍大鬧繁華都市的重頭戲又借鑒了日本的怪獸電影的情節,香港觀眾看得離奇有趣,日本觀眾卻是親切熟悉。再加上具有超能力的小僵屍正合扶桑文化口味,更使得《僵屍家族》在日本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之後竟也出現了短暫的「僵屍熱潮」,恐怕這是香港電影人所沒有想到的。 (三)


1987年是僵屍題材風頭正勁之時,引領僵屍電影潮流的寶禾影業雖然狠嘗了幾次「僵屍」的甜頭,卻沒有接著搶市,而是拍了一部《靈幻先生》。影片在大玩功夫法術鬼怪魂精之餘,惟獨沒和僵屍沾邊,只涉及了另一類民間傳說中活人被術士施法控制的所謂「行屍」。不過,即便如此,片中呂方和小孩演的搗蛋鬼的服裝造型,仍然像足了日本觀眾喜歡的清朝僵屍。另外,同期的幾部喜劇片如《精裝追女仔2》《福星闖江湖》中都加了扮僵屍嚇人的搞笑橋段,看來其時「僵屍」熱潮的影響力已不僅限於同類影片。

④ 漫談港片僵屍(三)《僵屍先生》憑什麼成為僵屍片的典範

香港已故知名影評人/作家/編劇家吳昊先生曾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將港片中的「僵屍」歸類為跨文化(Cross-Culture)現象。大抵的意思是僵屍這個影視「模型」,是經過電影劇作人用各種跨越文化的意念加工再創造才呈現於觀眾眼前的。而這個"模型"現有的許多特徵(亦即形象設定)從何而來呢?完全是憑空想像嗎?這將是本文要論述的內容。

在1985年《僵屍先生》面世之前 ,香港及內地的影片中,僵屍一直是比較冷門甚至算是被人忽視的恐怖片題材。過去的一些影片雖有涉及,但都沒有引太大的反響。 直至1985年嘉禾的《僵屍先生》橫空出世,才一石激起千層浪,僵屍熱潮席捲亞洲。這一熱潮致使自1986年至1991年不足五年的時間,港台就推出的僵屍電影多達100多部,只可惜皆為跟風之作。《僵屍先生》的影響力不容置疑,這一部影片在「僵屍」這一影視形象上樹立了典範。以至於此後香港電影及電視劇中的僵屍設定無一能脫離這個典範基礎。有鑒於此,本文就借這部電影所創造的僵屍形象來探討僵屍的」文化特徵。

僵屍的形象是不是原本就有獠牙?在這方面,上文提到的吳昊先生也有研究,他在《屍變--香港僵屍電影的「跨文化」接觸》一文中提到:

也就是說他認為僵屍長的獠牙、愛吸食人血這些特徵其實是香港電影創作者用「借來主義」向西方的「吸血鬼」借來的設定。這似乎言之成理:僵屍與吸血鬼本來就有諸多共性,而香港文化又是將中洋融合得最好的地區,所以在本土電影創作的不死化身——僵屍這一形象中中糅合入西方吸血鬼的獠牙與吸血的設定也是合情合理。但後來經過筆者幾番搜刮,在紀曉嵐的《月微草堂筆記》卷七 中找到下面這段文字:

這「 齒露唇外如利刃 」、 「青面獠牙狀」 不正是獠牙么?可見僵屍在清代在一些民間傳說中已經有「伶牙俐齒」 無需向西洋吸血鬼「借牙」 !

上面這幾則古文節選說明在清代,僵屍已有吸血的特性,這也正好反駁了吳昊先生所說的「中國僵屍不吸血」一說。其實在中醫理論中,血是至關重要的元素,人的身體稱之為「血肉之軀」,中國的傳統認為:血是人體的精元與根本,(至今很多老人還覺得捐血會傷身)所以妖怪跟僵屍吸血為食的設定,由中國人想出來更為合情合理,比西洋吸血鬼要更有依據,所以僵屍吸血怎會是向西洋借抄襲的呢?

這個設定在袁枚的《子不語》中有多則故事都有提及:

這個特徵在紀曉嵐的《月微草堂筆記》卷七中也有記載:

從《僵屍先生》影片的創意設計角度來看,讓僵屍無堅不摧又堅不可破的好處是讓主角要克敵制勝必須經過智取,而智取則意味著需要進攻時隨即應變,滑稽與搞笑的劇情設計由此排山倒海而來。

「暫時停止呼吸」 是《僵屍先生》最妙的一個設定,這部電影在台灣的片名就直接翻譯成《暫時停止呼吸》。僵屍通過氣息判斷人類的位置來捕捉人類,(沒有錯,《七龍珠》中孫悟空等人用的「氣」來尋找對手位置;用「氣」判別對手的強弱。其實用的就是《僵屍先生》里設計的這個梗)人可以閉氣的時間是有限的,這個精妙的設定讓影片添加了許多緊張感,演員憋氣憋得面紅耳赤的模樣本身已頗具喜感,而編劇又將這緊張感轉化出不少讓人爆笑的情節。比如以為堵住僵屍的鼻子可以放心喘氣了,結果堵住僵屍鼻子的東西掉了,馬上進入一番屍與人的你追我趕;又比如主角以為用一根空心的竹竿,往空心的竹竿中吹氣換息可引開僵屍對人本體的攻擊,卻不料僵屍一下子把竹竿打折了,竹竿又戳到了嘴巴,錯愕與疼痛讓他又情不自禁喘息,僵屍又撲了上來……

呼吸則會被僵屍所抓,結果是死;不呼吸雖可避僵屍,但會憋死。真是左也是死,右也是死。人維持生命最基本的需求就是呼吸,而這最基本的需求卻分分鍾把你帶上絕路。從最基礎的需求給角色製造生存難題,這設定真妙不可言了。 後期外國許多喪屍電影中的喪屍用聲音跟氣味來捕捉人類,其實都跟上述這個設定相類。但都沒有「暫時停止呼吸」有緊迫感與設計感。

對於「暫時停止呼吸可避僵屍」這個設定,吳昊先生也有研究:

以上是吳昊先生對港片中「閉住呼吸可避僵屍」的考究與解釋。筆者也對他提及的《聊齋志異》中的這篇文章進行了研讀,卻發現其實是吳昊先生對《聊齋志異》中這個故事的理解存有偏差,他又因看到文中有「閉氣忍咽口」就認為意味是屏住呼吸以避僵屍,實有些牽強附會。我下面引用《聊齋志異》中這個故事的全段原文:

《聊齋志異》的這個故事講述的是女僵屍在來到男主前,已經「吹」了三個睡在男主前面的客人。而那三個客人被僵屍吹完以後就失去知覺了,這些客人連被男主用腳悄悄踢踏都沒有半點反應。男主屏住呼吸,僵屍所吹之氣沒有吸入,所以還有意識,後面才能逃跑。這里的僵屍並非因為男主屏住呼吸的就看不到他。相反是僵屍看到了,並且對男主做了跟前面三個客人一樣的事情——「吹氣」。也就是說這個剛剛屍變的僵屍,並不是要襲擊人,只是要吹氣。而「吹」跟「吸」在旁觀者眼裡可能無法分辨,因而也有可能這僵屍不是吹而是吸,即所謂的「吸陽氣」,故事中的主角其實是因他屏住了呼吸,才逃過一劫。《聊齋志異 》這屍變的情節其實在後來周星馳的《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中就有引用:

愛看港片的朋友應該歷歷在目,只是周星馳的電影用搞笑的方式演繹了這個情節。

那麼「屏氣可避僵屍」這個設定的由來到底是什麼呢?筆者翻遍明清的志怪小說文獻,並無相關文獻有明確記載。但若在這些志怪小說中搜索「屏息」,「閉息」等關鍵詞,則會出現了多篇文章有相關內容。但這些出現「屏息」「閉息」的故事所遇到的鬼怪則不盡相同,並非只指僵屍。所以 暫時停止呼吸應該是古今人類遇到危險應激的自然反應 。這個自然身體反應機制跟許多動物是一樣的:

當人類感知危險的時候,也會不自覺地像動物一樣突然僵立不動屏住呼吸,這是正常的防衛、保護反應。這一從遠古遺傳至今、自動的反應,使得被捕食者處於一個不被捕食者注意的狀態。而在心裡生理學雜志上發表的文章稱,人類如同其它的復雜動物一樣,一遇到危險也是這樣的反應。而動物則有的甚至會馬上進入假死狀態。

因此,也許是《僵屍先生》的創作人在研究古代文獻的時候,的確看到了多篇文章出現了「屏息」「閉息」等詞,所以就直接將這個信息再發散思維反推成 僵屍或需憑息定位,而屏息不動則可避之。

這個設定筆者翻查了許多明清的志怪文獻,都找不到支持這個設定的資料。看來這應是從吸血鬼那裡借來的設定無疑。畢竟病毒式傳播,感染之類的概念在西方更為盛行。中國僵屍作祟的故事裡,僵屍害人後都並沒有形成病毒式擴散的。中國民間集體意識中的僵屍殺人干凈利落,不似吸血鬼作祟後還後患無窮。而《僵屍先生》這部影片則匠心獨運,將吸血鬼這一特性加了進去。這 「中屍為體,西屍為用」 的設定讓故事中的僵屍形象更豐滿了不少:遇到僵屍即使不死,但為僵屍所傷也會是一件很可怕又麻煩的事情。這設定也增加了故事中角色的障礙與克敵難度,一邊要跟僵屍打,一邊小心要保護自己與同伴不能被僵屍所傷。加之是香港之僵屍片多是以動作片為內核的類型,因此如何讓主角一邊進攻一邊躲閃,在武打動作上也必須設計得更加巧妙。如此一來的確又讓影片的戲劇張力增加不少,觀眾自然也會看的更覺肉緊。 (肉緊是粵語,意思包括:為當事人感到緊張。有投入,興奮,關心、著急等的意思)

這段引述的文字說 :有道之人才能制魄,駕馭移屍走影 ,也就是說拿移屍走影跟真正作祟害人的僵屍對比的話,雖然兩者屬性多有相似,但兩者秉性卻大有不同。移屍走影是趕屍先生用制魄之術控制客死異鄉的人的屍體像僵屍一樣運動,目的是帶死者落葉歸根;而僵屍則是野生的死而不腐,帶有惡念且會作祟的歹物。

《僵屍先生》的結尾中就有用陳友所飾的道士用「移屍走影」幫忙一起對付僵屍的橋段。這也是這部影片極具創意的體現—— 用僵屍對付僵屍, 不管從畫面上來講,還是從情節上來說都相當有賣點。而能如此規整地分類,也說明了《僵屍先生》的創作團隊在「僵屍」原型研究上頗為用心。

趕屍,屬苗族蠱術,是楚巫文化的一部分,亦說與茅山術祝由科有關,又稱移靈,發源於古辰州沅陵、瀘溪、辰溪、漵浦四縣。清朝就廣為流傳湘西「趕屍人」的傳聞,即趕屍人利用「秘術」,將客死異鄉的人的屍體帶回家鄉,讓他們入土為安。傳言抗戰期間,重慶打銅街的一個住家屋檐下,在門框上還貼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代辦運屍還湘」。

三趕

凡被斬首的(須將其身首縫合在一起)、絞刑而死的、站籠站死的這三種可以趕。傳說因為他們都是被迫死的,死得不服氣,既思念家鄉又惦念親人。可用法術將其魄勾來,以符咒鎮於各自屍體之內,再用法術可驅趕他們爬山越嶺,甚至上船過水地返回故里。

三不趕

凡病死的、投河上吊自盡而亡的、雷打火燒肢體不全的這三種不能趕。其中病死的其魂魄已被閻王勾去,不能把他們的魂魄從鬼門關那裡喚回來;而投河吊頸者的魂魄是「被替代」的纏去了,而且他們有可能正在交接,若把新魂魄招來,舊亡魂無以替代則會影響舊魂靈的投生;另外,因雷打而亡者,皆屬罪孽深重之人,而大火燒死的往往皮肉不全,同樣不能趕。

以上的文獻節選都說明了僵屍的行動能力與「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僵屍先生》建基於此,說人若「人死不斷氣」,(如死前有氣難出,怒氣攻心等)就可能會變成僵屍。常言道「人爭一口氣佛受一炷香」,但臨死前還要慪氣堵氣則是不吉利的。粵語常說:「為啖氣,何必呢?」(為了慪這口氣,何必呢)放到這個僵屍電影中似乎又有隱喻,實是勸諸君釋然——不要「陰陽怪氣」、「氣急敗壞」、「意氣用事」。誠然也許是過分解讀,但故事中降服僵屍的茅山術源於道家,而道家的哲學思想又以「道」與「氣」為基礎,這影片創作者既如本文所論考究甚多,料想創作時也應有此念。

此外,在美國有個學者叫愛爾姆·哈力斯住在其著作《惡念致毒》中說:「在華盛頓心理實驗室所作的實驗顯示:人的惡念能於生理上引起化學變化,產生一種有毒物質注入血液,使身體生病。其中妒忌毒質之聚集物,可在幾分鍾之內毒死一隻豬;而內心充滿深刻怨恨達一個小時者,其毒汁之凝集物可毒死八十個人」 此段資料來自網路中「屍毒」這一詞條之下。目前這網路中所說的信息真偽尚未能定論。但此理論確與「死前慪氣可能變成僵屍」的設計邏輯相通。不得不說這《僵屍先生》的創作團隊創作力驚人。

這個設定與西方的喪屍相反,在《行屍走肉》等現代行屍影片中,常將喪屍設定成聽聲辯位,聽到哪裡傳來動靜則會群起攻之。而中國的僵屍則截然相反,它們害怕鈴鐺發出的聲音。懼怕金屬物件敲擊發出的聲響是一些豺狼虎豹等野獸的特徵,我們的僵屍沒有意識心智,所以加上這種「獸性」倒也毫無違和,反讓這已屬「非人」之物徹底脫了人性,更多了幾分魑魅魍魎的意味。而這個特徵到了《僵屍先生》這部電影中,則將只是趕屍人控制行屍之用,真正的窮凶極惡的僵屍不懼此物。影片中茅山道士所搖晃的這種鈴鐺稱之為法鈴或三清鈴、帝鍾,它最初的原型來自於楚巫文化祀神所用的樂器,後來演變成能夠降神除魔的法器。

僵屍所懼的其實是黃符上的硃砂,與製造木劍所用之桃木。硃砂與桃木自古就有辟邪的意義,茅山術本就以黃符與桃木劍作為法器,因此《僵屍先生》直接沿用,又在這使用的方法上加上了不少花哨精彩的動作表演。

《子不語》這清代僵屍大全中曾提到:

看來這僵屍不僅怕米,還害怕赤豆跟鐵屑。而《僵屍先生》中則把米換成了糯米,糯米在南方的一些民俗中確有能抑制屍毒與辟邪的傳說,但是用到治僵屍上應還算是《僵屍先生》先有的創見。故事中文才(許冠英飾)為僵屍所傷,師父九叔(林正英飾)囑另外一個徒弟秋生(錢小豪飾)去買糯米回來給文才祛除屍毒,不料卻遇上了黑心米店老闆(午馬飾)在糯米當中參入黏米,眾人渾然不覺,用黏米為文采祛毒,文才則因此險些變成僵屍。而這個「買錯糯米」帶來的危急又跟先前秋生「為鬼所迷」的另一個危急一起爆發,兩個徒弟同時陷入危急帶來巨大的麻煩,林正英腹背受敵手忙腳亂,劇情因此緊張無比。可見「糯米治僵屍」這個設定在影片中也用到了極致。

為什麼墨斗能治僵屍呢?《里乘》里的這則文章繼續解釋道:

由上述這些文獻可見在中國古代對匠人何等推崇, 匠人們用來每日工作的器具帶有靈性,因而能以此治妖克邪 。這設定寓意 「匠人精神」與「器物精神 」之可貴。可惜今人對此不予探究,不以「器重」,反以迷信無稽為由漠而視之,實是淺薄!

用火焚燒應該是防僵屍與殺僵屍的終極策略,這與西洋吸血鬼一樣。看來在對付「不死怪物」這件事情上古今中外的世界人民的意念都是一樣的。這或是來自人類作為動物對火最原始本能的敬畏。而《僵屍先生》最後一場焚燒僵屍的大戲,玩的是真火,有一連串的鏡頭可以看到是當時的特技人員穿著防火服,然後直接引火上身,不停地在真火中翻滾表演,危險性之大也是令人不忍細看,但也由此可見香港龍虎武師的敬業與拼搏精神。

以上長篇大論,筆者論析了「僵屍」這一怪物的文化特徵及其豐富內涵 ,證明這一 「中屍為體,西屍為用」,中西結合 的影視形象,實是香港電影界創作者苦心塑造出來的成果。而《僵屍先生》其實是一部不遺餘力地挖掘與弘揚 中國傳統民俗趣味 的一部好作品,不似後來那些「不學無術」、「不思進取」的爛拍之作。而這部影片的創作者對電影創作的考究精神與藝術觀念,實在值得我們今人欽佩,謹以此文致敬!

註:筆者對已故的吳昊先生甚是欽佩,本篇之所以能成文,也皆因吳昊先生所著《香港電影民俗學》珠玉在前得以借鑒,本文對吳昊先生文章之反駁僅是想修正與補充,並無不敬之意。

⑤ 林正英的僵屍電影為什麼那麼火

林正英的「僵屍」系列電影在香港八九十年代可是火遍大江南北,至今還為人稱道,其原因有四:

1.《僵屍先生》是香港僵屍電影的開山之作,是第一部僵屍電影,也是香港電影界第一次使用僵屍作為題材,因取材新穎,所以獲得了一致好評,一年之內有數十部跟風的電影出現,但風頭都蓋不住《僵屍先生》。


4.劇情跟隨潮流走,每部僵屍片都會有革新,加入不同的元素,從《僵屍先生》開始的純恐怖片到後期《新僵屍先生》搞笑的片段不斷加入,大大減低電影的陰沉感覺,使得僵屍片不單單只有恐怖,所以他的僵屍片非常火.

⑥ 為什麼林正英拍的僵屍片那麼好看,重復看也不會膩

在香港電影裡面,林正英所拍出來的僵屍片是非常經典的,雖然他的僵屍片被冠上恐怖片的稱號,但是看過他的僵屍片都知道裡面更多的不是恐怖而是精彩的劇情和一些詼諧幽默的橋段。林正英是香港的一位老牌的演員,曾經還跟我們的國際巨星李小龍,共同合作過。在背後默默做武術指導的,他被搬上了大銀幕也造就了僵屍片的輝煌。而且林正英所拍的僵屍片是所有人都喜歡看的,不僅是男女老少,大人還是小孩都會覺得好看,而且重復看也不會膩,其中的原因有這么一些第一,電影本身的確精彩,第二,人們對林正英的僵屍片是一種懷念。


這就是為什麼林正英拍的僵屍片那麼的好看,重復看也不會膩的原因。

閱讀全文

與香港僵屍電影的獨特之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盜版電影鏈接去哪裡舉報 瀏覽:956
sky電影怎麼橫屏播放 瀏覽:328
兔子的恐怖電影 瀏覽:689
小兵是什麼電影 瀏覽:462
邵東看電影的地方在哪裡 瀏覽:209
狙擊手電筒影任天野什麼時候播放 瀏覽:919
電影里的唐人街在哪裡 瀏覽:349
電影方糖歌曲 瀏覽:48
電影廬山戀哪個年代 瀏覽:23
經典動畫改編電影 瀏覽:326
如何更改迅雷電影語言 瀏覽:997
2020勵志電影 瀏覽:360
怎麼才能把百度網盤上的電影拷貝到硬碟上 瀏覽:180
女孩裝癱瘓的韓國電影 瀏覽:575
韓國電影已婚女人的出軌 瀏覽:660
泰國殘暴古裝電影 瀏覽:779
合拍香港電影片段 瀏覽:705
你的名字最喜歡的電影 瀏覽:82
牧羊人電影高清 瀏覽:338
老電影反映日本花魁的 瀏覽: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