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香港電影為什麼97之後就開始沒落了
看那些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港片里,一提到97快到了,香港人總是害怕。
那些年大牌明星都在幹嘛,成龍拍《紅番區》《我是誰》打進美國,周潤發拍《和平飯店》
打進美國,李連傑拍《黃飛鴻之西域雄獅》打進美國,吳宇森到美國拍《斷箭》《變臉》去了。
留下來的港星也是青黃不接,周星馳97過來的作品一部比一部爛。到是97以後新人中陳小春
鄭伊健,古天樂,謝霆鋒,馮德倫,吳彥祖等都上了位,他們的電影作品比較受歡迎。
可是後來回歸後幾年,港星在國外轉了一圈又回國發展,而且都輾轉內地市場。
但是港片已經變了一個味了。
『貳』 為什麼97年的香港電影老聽演員們說道1997
這就是作為香港文藝工作者特有的97末世情懷。 首先,在現實政治經濟層面,大陸與香港政治與經濟環境的差異性導致港人對97存在著莫大的擔憂與疑懼,這種擔憂與疑懼的焦點在於回歸後不同的政治體制以及大陸與香港懸殊的經濟發展狀態,可能會因大陸的「貧」和「紅」而制約香港經濟、社會的發展。而香港的發展,則是關乎每個香港人的頭等大事。 其次,97除了關涉香港未來的政治與經濟命運之外,更為港人所心憂的是心態轉換的問題。回歸在我們內地人看來,應是歡欣雀躍之舉,但對於港人來說卻並不如此。在面對回歸大陸母體現實的時候,港人內心憂慮多餘喜悅。因為所有的港人都面臨著一個歷史的節點——認同感的轉移,也就是對於香港地區的認同感向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的轉移。 最後,因為對政治歷史淡漠的香港人對於內地具體社會情況認識不夠,他們對於大陸的認識多受到「文革」史料的羈絆,從而懼怕「shehuizhuyi」時代的到來,認為回歸就是倒退。 關於此類電影很多,你可以根據我的論點對號入座,例如《聽候董建華發落》、《人在紐約》、《暗花》《胭脂扣》等等電影多有關於97情結赤裸裸的描述,片中人物對白多次提及97 的「變數」,甚至於《賭聖》《表姐,你好嘢!》這類喜劇片也都常拿大陸人開涮、戲謔,這些也都是對於97的一種自我安慰。 以上是我的理解,可能會比較片面,但希望能夠幫到你。
『叄』 電影香港人說97 是什麼意思
應該是97回歸吧
『肆』 為什麼有些香港電影說到1997就想世界末日來臨一樣
這個問題問的好啊,你年紀應該不大,有些事情你不知道。這里我也不方便說。就說個大概吧,中英兩國在84年就簽署了香港回歸的協議,當時大部分香港人剛開始是開心,後來就越來越擔憂了。因為當時資本主義國家不斷的壯大,聯合起來,並不斷宣揚社會主義不可行,使得人心惶惶。再加上當時世界上許多社會主義國家都基本上處於水深火熱中,全世界充滿了質疑聲,蘇聯解體後這種情況更甚。雖然中國領導人說了一國兩制,馬照跑,舞照跳,但是基於當時中央一些強硬的手段和神秘的形象,導致香港人對這種承諾產生不信任,對回歸後的發展很不樂觀於是就出現了移民潮,移民潮把人心惶惶的民眾恐慌心態推到極點。從當時的電影和歌曲都可以反映出來
『伍』 為什麼很多香港電影經常提到97,將故事發生背景定格在回歸前後該怎樣解讀
97年大部分香港人都惶恐不願意回歸 金融風暴 緊跟著香港電影也開始走下坡路 我看過很多港片也是在97前後的 當時香港人對97就感覺像世界末日 其實想像當時的形勢也不難理解吧
『陸』 為什麼會說現在的香港影視作品反映了香港人的「九七心態」
香港,華語電影的重鎮,幾十年來出品了無數部經典的電影作品,成就了風靡全球的導演,也培養出許多國際巨星,而香港這個多文化的金融城市,也存在著多樣的電影養分,不論是英雄主義、愛情、友情以及社會現。英國電影協會(British Film Institute)網站在月初的時候選出10大香港電影,內容非常廣泛多元,介紹了香港完整的風貌,值得一看!龍城歲月系列。
Jimmy:幫你老媽!(又打了一拳)
石廳長:謝謝,謝謝合作!
杜導在05年就意識到了終將會出現的局面。
『柒』 看很多香港電影說到97回歸好像都是用一種嘲諷的語氣,97以後不能乾的事情就多了。香港回歸對香港人意味著
這個問題很好解釋,但是可能發不上去,簡單說XG是ziben主義,當然不願意回,百分之80以上人是不願意的,畢竟回後,改變會很大,簡單說XG回後就是一個被掏空了的漂亮裝飾盒,英國資金全掏空了,當然你要去XG本地才能感受到那邊對DA LU的看法,以前XG可以通過電影什麼的表示出來,現在就算演出來,也過不了DALU的審批,這就是DALU沒有MIN QUAN。總之很多東西變了,例子,你有的養父是很有錢的人,但他又從新把你交給了窮父親,窮父親思想還是你二十年前的思想,你啥想法,跟有錢父親沾光好,還是讓沒錢父親借你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