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你認為電影的意義是什麼
當你沒法兒堅持下去的時候,支撐你的應該是尊嚴與責任。這同時意味著你仍擁有一個名為「等待」的機會。
等待是漫長而煎熬的。
我並非告訴你原地等待,而是在堅持中等待,在日復一日的努力中等待。挫折與磨難並不會煙消雲散,幸福也是。
那天陽光正好,每一個人似乎都在朝我微笑,而我最想見到的人是克里斯托弗,我的孩子,此刻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親吻他。
《當幸福來敲門》
你認為電影的意義是什麼?電影是一門藝術,藝術來源於生活,生活豐富了我們的眼中世界,電影不但給我們感官享受,人物刻畫的入木三分,還讓我們有自我認知的思考,看電影看出本質來,也就知道電影的意義了。
比如最近我看了一部電影《驢得水》, 演的是校長為了籌款而錯上加錯,把一頭驢報成英語老師的鬧劇,裡面人物表演到位,面對大勢力之下小人物的悲哀,其中一曼的表演最到位,把一個在城裡不怎麼好名聲的女人,經過校長的搭救,有了容身之處,本來想好好的改過自新,卻仍然逃脫不了自己的悲慘命運。
當看完以後,我沉浸在這些角色裡面久久不能平靜,校長一心為孩子們著想,為了教育不惜一錯再錯,這都是生活的縮影,不都是體現了生活的真善美嗎!
這是一部鬧劇,也是一部深刻尖銳的電影,面對現實無奈的寫照,體現的淋淋盡致,看完沖擊力很強,也有了新的認知感悟,也許這就是電影的意義所在吧!
電影的意義在於表達與接收。
其實電影的意義跟看書、看戲曲、聽音樂都是一樣的功能。創作者把他要表達的東西放在一部電影裡面,讓觀眾去感受它。
1895年,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倆在巴黎一家大咖啡館的地下室里,放映了他們自己拍攝的《火車進站》、《水澆園丁》等短片,自此電影便誕生了,人類也多了一種文學表達方式,能夠用銀幕來講故事了。
現代人很少能靜下心來仔細去讀一本書。而電視劇由於市場因素,片方為了賺錢把本來30集能拍完的生生給拖到50集,劇情非常冗長拖沓。
一部電影一般就2個小時左右,然後在這短短的2個小時,我們就能看到別人也許一生的經歷。如果我們看了10部好電影,也許我們相當於多活了10個不同的人生。
看了一部電影,你就跟裡面的主人公產生了連接。你可以跟裘德洛談一場戀愛,跟擎天柱打敗霸天虎,跟摩根弗里曼演的老卡特去到金字塔思考人生,跟哈利波特騎著掃帚打敗女巫 。
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是平淡的,但是電影裡面的情節卻是跌宕起伏的。好的電影能充分調動你的感官,你的感知力、理解力、邏輯思維等腦力,能激發你的精神和 情感 。
我們在電影裡面,往往能看到別人也看到自己。電影裡面的片段也許是一些似曾相識的靈感或者歸宿,電影裡面的某句台詞也許能深深的觸碰我們的內心,裡面的一些場景也許是我們曾夢想過但自己沒去實現的,一些主張是我們一直想去表達的,一些壓抑是我們想去訴說的。
電影可以說是導演造了一個夢,我們都是尋夢人。
我個人覺得,電影的意義可以分為兩種。
第一種, 娛樂 大眾。
我覺得這是對一部電影最基本的要求,沒什麼很深遠的意義,只需要能讓人輕松一下,緩解一下生活壓力,或者說是消磨一下時間,就已經足夠了。不過現在的很多電影不僅沒有能讓人放鬆心情,反而看了就扎心,不是狗血淋漓,就是不知所雲,簡直了!
第二種,娛教大眾。
以一種很放鬆的方法,通過電影播放出來的效果,讓觀眾在觀看的同時,學習到一些電影中表現積極的東西,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言傳身教,也不是打開你的腦子硬塞進去,而是讓你在不知不覺中記在腦子里,從而影響自己的行為。不過像這種教育方式。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的,反正就是你懂了就懂了,你不懂也不會強迫你懂!
電影這種藝術可以很高尚,也可以很生活,這對於每一個觀眾都有不一樣的看法,你可以懷著任何一種心態去看電影,你喜歡,就看完,你不喜歡,轉身就走。
(互粉互贊,早日升級!)
電影的意義在於用鏡頭講述故事,滿足我們對於生活中的萬千想像,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或者說是填補了我們生活中所欠缺的部分。
電影的類型很多,警匪片、武俠片、科幻片、愛情片、恐怖片、動畫片等等,每個人的喜好不同。
但這些影片用豐富的視聽語言,把故事呈現在熒幕上的時候,觀眾們所享受的不止是視聽,也是一種放鬆。
觀看影片的時候,除非遇見了超級糟糕的電影。不然的話,在觀看電影的時候,人的精神注意力是很集中的。
在這個高度集中的時間段內,觀眾跟著電影里的情節跌宕起伏,跟著哭,跟著笑,跟著緊張。
這就是共鳴,看哭了不僅是演員表演得好,也是因為觸動到觀影者的內心了。看笑了,觀影者也得到的歡快,而這些哭也好,笑也罷,是生活中,我們不一定可以說得出來的。
再比如,很多人都曾夢想著仗劍走天涯,可那畢竟只是夢。但是電影把這個夢豐富了,圓滿了,用特效和打鬥,還有美麗的畫面,和諧的聲音,一些腦洞大開的幾維空間,簡直太好了。
社會 的快速發展,生活壓力很大,有時候真的需要一定的 娛樂 方式來發泄。比如,《泰囧》,徐崢與王寶強兩人一路上的啼笑皆非,加上黃渤,三人遇見的囧事事兒,令人發笑。
說直白點,生活中的自己,或許沒有碰到這樣的事兒,但一定也有其他的囧事。在看電影的時候,是對那些事情的一種對比,自然也就好多了。
所 以說,電影填補了生活中很多空缺,它用視聽語言講述不同的故事,書寫主人公不一樣的故事。 或許,讓很多人的想像或者相似的經歷更實在了,電影也是用這樣一種方式,定格了多少故事!
生活中的你,電影中的他,電影里的他,生活中的你。每一部影片看完以後,是不是也能有點想法呢?
電影是對生活的另類詮釋,也是一種 娛樂 放鬆的方式,還能讓你深思,或者勾起了你遙遠的記憶,點燃了潛伏在生命力的奮斗熱情!
電影屬於一門藝術,是一種表演藝術,將生活中的一些情節直接在電影里展現出來。有些電影能代表國家,也有些電影改變國家的命運,我們來分析一些哪些偉大的電影。
1、《摔跤吧!爸爸》改變了印度教育觀念,改變印度重男輕女的習俗。
2、《印度合夥人》該影片改變了印度婦女對衛生巾使用的觀念,也將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
3、《廁所英雄》在印度上廁所很難,該片也將改變印度人民對上廁所的習慣。
4、一部好的電影,不僅僅口碑好!也向人們展示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很榮幸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就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我認為觀看影片的時候,除非遇見了超級糟糕的電影。不然的話,在觀看電影的時候,人的精神注意力是很集中的。
下面我為大家分享,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我認為我覺得這是對一部電影最基本的要求,沒什麼很深遠的意義,只需要能讓人輕松一下,緩解一下生活壓力,或者說是消磨一下時間,就已經足夠了。
我認為電影這種藝術可以很高尚,也可以很生活,這對於每一個觀眾都有不一樣的看法,你可以懷著任何一種心態去看電影,你喜歡,就看完,你不喜歡,轉身就走。
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最後在這里,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 健康 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不記得哪位作家曾經說過,自從有了電影,人類的生命就延長了三倍。這句話我深有感觸。對於我來說,電影使我看到了另外一種人生,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很多情節取材於真實生活。可以讓我通過電影了解不同的國家的風俗人情地貌,了解 歷史 。看看別人都有著什麼樣的經歷過著怎麼樣的生活,開拓了我的視野,增長見識,帶給我更多的思考和感受。我會記得每次看到打動我的電影時都會感覺心靈受到一次洗滌和震盪,跟著電影中的人物或笑或哭或感同身受,這是層次之一。其次我會經常把電影作為一種 娛樂 減壓的放鬆形式。難過的時候什麼都不想,看一部喜劇電影哈哈哈的笑一笑心情就會好很多;受到挫敗時看看勵志電影也會被裡面的人物所感動,會讓我不至於變得太喪氣。總之,電影帶給我的體驗和感受是非常多元化的,我愛這影音世界。
電影的意義是留白,電視的意義是填白。所以一般經典電影,都有電視劇版。一個電影是不是商業片,看它能編成的電視劇或者續集有多長,就知道了。純商業片一般編不了電視劇。
好電影留白多,所以需要編電視劇來滿足愛這部電影的人。過去的電影就不舉例了。現在就來說說《三體》改編為電影如何改。三體的科幻特效元素倒不是很多,其實這也是翻拍難的『原因』之一。真正難的,是將有較多人知道的故事,拍出有餘味的感覺出來。
三體小說的故事大背景不好改,因此同樣長度的改編方法,一本書改一部電影,恐怕請好萊塢導演也比較難。如果人人都可以對照著書來找漏洞,恐怕拍不出市場預期之上的作品。我認為半部書拍一部電影,或者兩本書拍一部電影比較合理。第一種難度大,第二種難度小。但第一種容易出經典。或者是乾脆拍成20集的電視劇,換一種剪法,剪成電影,也許效果不比直接拍電影差。電影的藝術,剪法佔一半,怎麼剪影響很大。電視則只佔兩成,或者說怎麼剪都行。
電影要專門找時間看,電視則可以抽空半聽半看,這也是源於兩者的剪法不一樣。電影如果自己漏掉一些東西,出來的感受就差很多。中國的電視劇發展比電影好,差的就是這裡面的一些關系。如果不給靜靜看的人空間胡思亂想,電影就好不起來。比如唐人街探案系列,探案的設計比狄仁傑系列差太遠,並不會如韓某某說的,可以成為漫威級別的穩定系列。就是一個喜劇片而已。。。。。。
理解的可能太淺薄,個人覺得,電影有四個意義:
第一,講故事
一個好的電影,在於有精彩的故事。實際上,電影是非常難講出好故事的,畢竟時間有限,但成功的電影無一例外都是能很好的講故事的電影。
第二,滿足想像
人生太艱難,人間不值得。太多人註定平凡。但在電影中,九十分鍾或者一百多分鍾里,跟隨著劇情前進,其實滿足了我們的想像力,讓我們更接近我們渴望的場景和經歷。
最重要的是,電影讓我們的想像更完整。一部終了,我們陷入其中,回味悠長。
第三,分享觀點,激發思考
電影會給我們思考,很多電影之所以一直經典繼續流傳,也在於電影讓我們有思考,有啟發。
第四,分享藝術,收獲美感
雖然不多,但總會有這樣的電影,也許沒有故事,也許沒有精彩的劇情。但電影還原和記錄了令人震撼的美麗。
❷ 怎樣拍出一部偉大的電影
蒙太奇,是電影構成形式和構成方法的總稱。
蒙太奇——是法語montage的譯音,原是法語建築學上的一個術語,意為構成和裝配。後被借用過來,引申用在電影上就是剪輯和組合,表示鏡頭的組接。
簡要地說,蒙太奇就是根據影片所要表達的內容,和觀眾的心理順序,將一部影片分別拍攝成許多鏡頭,然後再按照原定的構思組接起來。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鏡頭組接起來的手段。
由此可知,蒙太奇就是將攝影機拍攝下來的鏡頭,按照生活邏輯,推理順序、作者的觀點傾向及其美學原則聯結起來的手段。首先,它是使用攝影機的手段,然後是使用剪刀的手段。
當然。電影的蒙太奇,主要是通過導演、攝影師和剪輯師的再創造來實現的。電影的編劇為未來的電影設計藍圖,電影的導演在這個藍圖的基礎上運用蒙太奇進行再創造,最後由攝影師運用影片的造型表現力具體體現出來。
在電影的製作中,導演按照劇本或影片的主題思想,分別拍成許多鏡頭,然後再按原定的創作構思,把這些不同的鏡頭有機地、藝術地組織、剪輯在一起,使之產生連貫、對比、聯想、襯托懸念等聯系以及快慢不同的節奏,從而有選擇地組成一部反映一定的社會生活和思想感情、為廣大觀眾所理解和喜愛的影片,這些構成形式與構成手段,就叫蒙太奇。
綜上所述,可見電影的基本元素是鏡頭,而連接鏡頭的主要方式、手段是蒙太奇,而且可以說,蒙太奇是電影藝術的獨特的表現手段。
既然一部影片的最小單位是鏡頭,那麼,這電影的基本元素——鏡頭,究竟是什麼呢?它和蒙太奇又有什麼關系呢7我們知道,鏡頭就是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焦距、用不同的時間一次拍攝下來,並經過不同處理的一段膠片。實際上,從鏡頭的攝制開始,就已經征使用蒙太奇手法了。
就以鏡頭來說,從不同的角度拍攝,自然有著不同的藝術效果。如正拍、仰柏、俯拍、側拍、逆光、濾光等,其效果顯然不同。就以本同焦距拍攝的鏡頭來說,效果也不一樣。比如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大特寫等,其效果就不一樣。再者,經過不同的處理以後的鏡頭,也會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加之,由於空格、縮格、升格等手法的運用,還帶來種種不同的特定的藝術效果。再說,由於拍攝時所用的時問不同,又產生了長鏡頭和短鏡頭,鏡頭的長短也會造成不同的效果的。
同時,在連接鏡頭場面和段落時,根據不同的變化幅度、不同的節奏和不同的情緒需要,可以選擇使用不同的聯接力法,例如談、化、劃、切、圈、掐、推、拉等。總而言之,拍攝什麼樣的鏡頭,將什麼樣的鏡頭排列在一起。用什麼樣的方法連接排列在一起的鏡頭,影片攝制者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的方法和手段,就是蒙大奇。如果說畫面和音響是電影導演與觀眾交流的「語匯」,那麼,把畫面、音響構成鏡頭和用鏡頭的組接來構成影片的規律所運用的蒙太奇手段,那就是導演的「語法」了。
對於一個電影導演來說,掌握了這些基本原理並不等於精通了「語法」,蒙太奇在每一部影片中的特定內容和美學追求中往往呈現著千姿百態的面貌。
蒙太奇對於觀眾來說,是從分到分。對於導演來說,蒙太奇則先是由合到分,再分切,然後又由分到合,即組合。分切的最小單位是鏡頭,因此導演應寫出分鏡頭劇本。作為觀眾,應當怎樣從蒙太奇的角度來鑒賞導演的藝術呢?說到底,蒙太奇是導演用來講故事的一種方法;聽的人總希望故事講得順揚、生動,富有感染力又能調動起觀眾的聯想,引起觀眾的興趣,這些要求完全適用於蒙太奇。觀眾不僅僅滿足於弄清劇情校概。或一般地領悟到影片的思想意念,而是要求清晰而流暢地感知影片敘述流程的每一個環節和細部,—部影片的蒙太奇首先應讓觀眾看懂。
現在,一部當代的故事影片,一般要由五百至一千個左右的鏡頭組成。每一個鏡頭的景別、角度、長度,運動形式,以及畫面與音響組合的方式,都包含著蒙太奇的因素。可以說,從鏡頭開始就已經在使用蒙太奇了。與此同時,在對鏡頭的角度、焦距、長短的處理中,就已經包含著攝制者的意志、情緒、褒貶、匠心了。
在鏡頭間的排列、組合和聯接中,攝制者的主觀意圖就體現得更加清楚。因為每一個鏡頭部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對形態必然和與它相連的上下鏡頭發生關系,而不同的關系就產生出連貫、跳躍、加強、減弱,排比、反襯等不同的藝術效果。另一方團,鏡頭的組接不僅起著生動敘述鏡頭內容的作用,而且會產生各個孤立的鏡頭本身未必能表達的新含義來。格里菲斯在電影史上第一次把蒙太奇用於表現的嘗試,就是將一個因在荒島上的男人的鏡頭和一個等待在家中的妻子的面部特寫組接在一起的實驗,經過如此「組接」,觀眾感到了「等待」和「離愁」,產生了一種新的、特殊的想像。o又加,把一組短鏡頭誹列在一起,用快切的方法來連接,其藝術效果,同一組的鏡頭排列在一起,用「淡」或「化」的方法來連接,就大不一樣了。
再如,把以下A、B、C三個鏡頭,以不同的次序連接起來,就會出現不同的內容與意義。
A,一個人在笑; B、一把手槍直指著;C、同一的人臉上露出驚俱的樣子。
這三個特寫鏡頭,結觀眾什麼樣的印象呢?
如果用A—B—C次序連接,會使觀眾感到那個入是個懦夫、膽小鬼。現在,鏡頭不變,我們只要把上述的鏡頭的順序改變一下,則會得出與此相反的結論。
C、一個人的臉上露出院俱的樣子,B、一把手槍直指著;A、同一的人在笑。
這樣用C—B—A的次序連接,則這個人的臉上露出了驚懼的樣子,是因為有一把手槍指著他。可是,當他考慮了一下,覺得沒有什麼了不起,於是,他笑了——在死神面前笑了。因此,他結觀眾的印象是一個勇敢的人。
如此這樣,改變一個場面中鏡頭的次序,而不用改變每個鏡頭本身,就完全改變了一個場面的意義,得出與之截然相反的結論,收到完全不同的效果。
這種連貫起來的組織相排列,就是運用電影藝術獨特的蒙太奇手段,也就是我們所講的影片的結構問題。從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這種排列和組合的結構的重要性,它是把材料組織在一起表達影片的思想的重要手段。同時。由於排列組合的不同,也就產生了正、反,深、錢,強、弱等不同的藝術效果。
蘇聯電影大師愛森斯坦認為,A鏡頭加B鏡頭,不是A和B兩個鏡頭的簡單綜合,而會成為C鏡頭的嶄新內容和概念。他明確地指出:「兩個蒙太奇鏡頭的對列不是二數之和,而更象二數之積——這一事實,以前是正確的,今天看來仍然是正確的。它之所以更象二數之積而不是二數之和,就在於對排列的結果在質上(如果願意用數學術語,那就是在」次元「上)水遠有別於各個單獨的組成因素。我們再回到上述的例子。婦人——這是一個畫面,婦人身上的喪服——這也是一個畫面;這兩個畫面都是可以用實物表現出來的。而由這兩個畫面的對列所產生的『寡婦』,則已經不是用實物所能表現出來的東西了,而是一種新的表象,新的概念,新的形象。」
由此可見,運用蒙太奇手法可以使鏡頭的銜接產生新的意義,這就大大地豐富了電影藝術的表現力,從而增強了電影藝術的感染力。關於這個向題,我們還可以從物理學上的一個現象得到極大的啟發:眾所周知,炭和金剛石這兩種物質。就其分子組成來講是的相同的。但一個出奇的鬆脆,一個則無比的堅硬,為什麼附科學家研究的結果證明:是因為分子排列(品格結構)不同而造成的。這就是說,同樣的材料,由於排列不同,可能產生如此截然相反的結果,這實在發人深思了。
匈牙利電影理論家貝拉。巴拉茲也同樣指出:「上—個鏡頭一經連接,原來潛在於各個鏡頭里的異常豐富的含義使象電火花似地發射出來。」可見這種「電火花」似的含義是單個鏡頭所「潛在」的為人們所未察覺的,非要在「組接」之後,才能讓入們產生一種新的、特殊的想像。我們所講的蒙太奇,首先是指的這種鏡頭與鏡頭的組接關系,也包括時間和空間、音響和畫面、畫面和色彩等相互間的組合關系。以及由這些組接關系所產生的意義與作用等。
總之,「蒙太奇就是影片的連接法,整部片子有結構,每一章、每一大段、每一小段也要有結構,在電影上,把這種連接的方法叫做蒙太奇。實際上,也就是將一個個的鏡頭組成一個段,再把一個個的小段組成一大段,再把一個個的大段組織成為一部電影,這中間並沒有什麼神秘,也沒有什麼訣竅,合乎理性和感性的邏輯,合乎生活和視覺的邏輯,看上去『順當』、『合理』、有節奏感、舒服,這就是高明的蒙太奇,反之,就是不高明的蒙太奇了。」再沒有如此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對蒙太奇的說明與闡述了。參考資料:http://www.cqdj.cn/cqdj/73748664396283904/20050613/13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