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歷史上票房第一高的電影
截至2022年5月31日,中國歷史上票房第一高的電影是長津湖。
據貓眼專業版數據統計,11月24日16時43分,抗美援朝題材戰爭電影《長津湖》含預售票房超過蔽亂56.94億元,正式超越2017年上映的《戰狼2》,斬獲中國電影票房榜冠軍,同時繼續穩居2021年全球電影票房榜榜首。
從9月30日上映,到11月24日問鼎含搭,過去50多天里,被譽為國產戰爭電影「天花板」的《長津湖》,吸引了超過1.2億觀眾的支宏老檔持。
劇情介紹
《長津湖》是由陳凱歌、徐克、林超賢聯合執導,吳京、易烊千璽領銜主演,段奕宏、歐豪特別出演,朱亞文、李晨、胡軍、韓東君等主演的抗美援朝電影 ,該片於2021年9月3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該片以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的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在極寒嚴酷環境下,中國人民志願軍東線作戰部隊憑著鋼鐵意志和英勇無畏的戰斗精神,扭轉戰場態勢,為長津湖戰役勝利作出重要貢獻的故事。
❷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電影事業取得的輝煌成就有哪些
1、電影票房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如果沒有疫情,電影票房總量超美國也就是這幾年的事
2、《戰狼2》是首部躋身全球票房TOP100的中國電影。也是全球票房前100部中唯一的非好萊塢電影
3、演員票房超90億已經非常常見。中國電影票房累計90億以上的演員如下(截止2020年6月):
1、吳京,165億;
2、黃渤,132億
3、杜江,118億
4、沈騰,110億
5、鄧超,106億
6、井柏然,98億
7、王寶強,97億
8、周冬雨,96億
9、白百何,95億
10、張涵予,92億
11、古天樂,92億
12、張譯,90億
4、中國電影票房前十的影片,只有一部是好萊塢電影(復仇者聯盟4),其他9部都是中國國產電影。
5、從1995-2018年中國歷年電影票房,2018年比20多年前增長了60多倍。
6、2019年,中國票房624億,相當於88億美元,相當於排名第3到7名的總和還多18億(日本24億+英國16億+印度15億+韓國15億)
❸ 你覺得國產電影歷史上最巔峰的是哪一部
在中國電影誕生的這一百年裡,國內的電影行業拍攝了無數的電影,而且在商業大片潮流泛濫的年代,使得某些電影的質量下降,口碑也不如從前,但是等到最後這喧囂歸於平靜,隨著時間的推移,電影才會顯露出它的真正的實力和口碑。
而在這無數的電影作品裡,國產電影巔峰之作我個人認為是《霸王別姬》這部經典電影。
❹ 中國電影國際獲獎成就最高的是哪部電影
嘎納電影節 1975年胡金輇(香港)《俠女》獲最高綜合技術獎 1988年陳凱歌《孩子王》獲教育貢獻獎 1990年張藝謀《菊豆》獲首屆路易斯.布努埃爾特別獎 1993年陳凱歌《霸王別姬》獲最佳影片金棕櫚獎和國際影評聯盟大獎 1993年《戲夢人生》獲組委會大獎 1994年張藝謀《活著》獲評委會特別大獎 1994年葛優《活著》獲最佳男演員、人道精神獎 1995年張藝謀《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獲最佳技術大獎 1997年王家衛《春光乍泄》(香港)獲最佳導演 1999年陳凱歌《荊軻刺秦》獲技術大獎 2000年姜文《鬼子來了》獲評委會大獎 2000年楊德昌《鬼子來了》獲評審團大獎 2000年梁朝偉《花樣年華》(香港) 獲最佳男演員獎 2000年王家衛《花樣年華》(香港) 獲最佳技術大獎 2001年侯孝賢《薔薇的名字》 (中國台灣) 獲技術大獎 2001年蔡明亮《你那邊幾點》(中國台灣) 獲最佳電影技術獎 2001年楊潮《待斃》獲電影基金會青年第三獎 2002年賈樟柯的《任逍遙》 2003年婁燁的《紫蝴蝶》 2004年楊超《旅程》獲金攝影機獎提名獎 2005年王小帥《青紅》獲評委會獎 柏林電影節 1981年《三個和尚》獲最佳編劇銀熊獎 1982年阿達《三個和尚》獲銀熊獎(短片競賽最佳編劇) 1983年許雷《陌生的朋友》獲特別獎 1985年侯孝賢(台灣)《童年往事》獲評委獎 1988年張藝謀《紅高粱》獲金熊獎 1989年謝飛《本命年》獲傑出個人成就「銀熊獎」 1989年吳子牛《晚鍾》獲特別獎銀熊獎 1990年《秦俑》獲娛樂電影榮譽獎 1991年《大太監李蓮英》特別鼓勵獎 1992年《來自火焰山的鼓手》獲最佳兒童影片獎 1993年謝飛《香魂女》獲金熊獎 1993年李安《喜宴》獲金熊獎 1993年《血色清晨》、《四十不惑》、《雙旗鎮刀客》、《媽媽》獲新電影論壇獎評委特別提名獎 1993年寧瀛《找樂》獲新電影論壇獎和特別榮譽獎 1993年王君正《天堂回信》獲國際兒童青年電影中心獎 1993年嚴浩《太陽有耳》獲國際電影評論協會獎和最佳導演「柏林銀熊獎」 1994年王小帥《冬春的日子》(黑白片)入圍柏林影展青年論壇 1994年吳子牛《火狐》獲 「特別推薦獎」 1995年李少紅《紅粉》獲優秀單項獎視覺效果「銀熊獎」 1996年嚴浩《太陽有耳》獲 「國際電影評論協會獎」和最佳導演「銀熊獎」 2000年張藝謀《我的父親母親》獲銀熊獎 2000年賈樟柯《小武》獲青年論壇大獎——沃爾夫岡斯道獎、最佳亞洲電影獎 2001年王小帥《十七歲的單車》獲評審團大獎銀熊獎 2003年《盲井》獲藝術貢獻銀熊獎 2003年張藝謀《英雄》獲特別創新獎。 2004年朱文《雲的南方》獲非競賽單元的「NETPAC」獎 2005年顧長衛《孔雀》獲銀熊獎——評審團大獎 2005年蔡明亮(台灣)《天邊一朵雲》獲銀熊獎——最佳藝術成就獎 張元《媽媽》獲青年論壇最佳影評獎
❺ 中國電影國際獲獎成就最高的是哪部電影
在中國電影行業內獲得國際獎項最高的就是《卧虎藏龍》。
三、《卧虎藏龍》這部電影緊緊的抓住了西方人的目光,而這部電影更像是為西方人專門制定的電影,在李慕白和於秀蓮這兩位主人公中,擁有柏拉圖一般的愛情,對話就像是莎士比亞一般,而這一部電影更像是美國的影片,所以說這部電影的最重要的意義並不是李安向外國人展示了很多的中國元素,而是用最恰當的方式讓很多的外國人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這部電影在中國電影歷史的地位是無可撼動的,也是因為這部電影讓中國人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一欄中。
❻ 中國電影票房超470億,這一成績在世界屬於什麼水平
2021年中國電影票房超470億,很驕傲,這一成績在世界電影市場位居第一,而這也是繼2020年之後,中國電影市場再次蟬聯全球電影票房冠軍的寶座。2021年電影總票房超470億人民幣,換算成美元大致就是70億美元,據有關機構預測,作為最大的發達國家——美國,它在2021年的票房也僅僅才44億美元,在疫情持續小規模反撲的背景之下,中國電影市場能夠取得如此優異成績,這還是相當值得驕傲與自豪的。
總而言之,國產電影正在一步一步崛起是事實,國內電影市場正在逐漸刷新各大影史記錄也是事實,但國產電影遇到的瓶頸也是顯而易見的,思考如何加強國產電影文化輸出,如何讓得國產電影在國際市場上被廣泛接納與吸收,這才是關鍵。
❼ 金雞獎、金像獎、金馬獎、金鷹獎的區別
一、性質上的區別:
金雞獎:金雞獎評獎委員會是被稱為「專家獎」。
金像獎:華語電影最高成就三大獎之一
金馬獎:華語三大電影獎之一
金鷹獎:全國性電視藝術綜合獎。
二、頒獎周期上的區別:
金雞獎:兩年一次
金像獎:每年一次
金馬獎:每年一屆
金鷹獎:每兩年舉辦一次
三、創辦時間上的區別:
金雞獎:中國電影金雞獎於1981年創辦。
金像獎:創立於1982年。
金馬獎:創辦於1962年。
金鷹獎:中國電視金鷹獎創辦於1983年。
❽ 中國電影產業有哪些成就
第一個階段是中國電影的大產業時期,在這個時期里,中國電影經歷的是井噴現象,中國電影的行業當時都是被三大巨頭所把握的,他們一個開創了長篇正劇的歷史,一個成為了文藝片的源頭,最後一個是中國志怪電影鼻祖,這些東西到現在還在影響著中國的電影製作,當外國資本看到中國的電影市場,就幾乎全部的涌了進來。中國電影當時都與外國的電影各都占據了半壁江山。
第二個電影階段是新中國成立之後涌現出大批的電影製作人,也都製作出一大批優秀電影,在1950年的圓山時期,新中國從蘇聯引入了一部電影《列寧在十月》可是中國人不懂俄語啊,於是,電影配音員就這樣出現了,於是一部帶著一股子東北味的普通話的電影出現了,從此,配音員在中國電影成為中國電影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此,中國電影就進入了歷史發展的快車道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中國電影事業獲得全面的發展,建立了10多個國有電影製片廠,建起了大型電影機械廠、電影洗印廠、電影膠片廠,成立了高等電影專業學府-北京電影學院和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為龍頭的電影發行網。到90年代,全國放映單位(影院、放映隊等)已超過10萬個。故事片年產量最高達140部,每年觀眾在200億左右人次,60年代以來,為了繁榮電影事業,先後舉辦百花獎和金雞獎的評選活動,還在長春、上海等地舉報了國際電影節,有不少優秀影片在權威性國際電影節上獲獎!
而中國電影的潛力也以及展示出來,2017年,全國的總票房已經高達557億,平均每天新增加5家電影院。從2012年至2017年全年上映場次從1311萬場增加到7510萬場;2012年至2017年全國銀幕數量從9286個增加到41179個;2012年至2017年全國觀影人次從3.5億增加到13.7億。而至今到2018年10月08日,全國總票房已經達到509.09億,才半年多過去,已經快抵得上2017年全年的總票橘鋒中房。幾乎每年都在100億的穩定增長。從數據上來看,中國電影未來的發展潛力還是無限的,比如《戰狼2》《紅海行動》《我不是葯神》《唐人街探案2》這些電影都具有很好的口碑,而且也讓世界看到了現在中國電影的高速發展。隨基敏著國家的提倡和大眾的參與讓中國電影有了更高層次的發展,同時也讓出品公司和大眾參與者賺的盆滿缽盈。
❾ 中國含金量較高的電影頒獎典禮有哪些
主要有三個 金雞獎,金像獎和金馬獎,並稱為華語電影最高成就的三大獎。
中國電影金雞獎
中國電影金雞獎是中國電影界專業性評選的最高獎,是由中國電影家協會於1981年創辦的,以獎勵優秀影片和表彰成績卓著的電影工作者。金雞獎獎品為銅制鍍金的金雞。
2.香港電影金像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Hong Kong Film Awards是香港和兩岸三地的大中華電影界最重要的獎項.
3.台灣金馬獎
台灣電影金馬獎(Golden Horse Award)是台灣地區的電影獎項,在華語圈中它歷史最為悠久,與香港電影金像獎和中國電影金雞獎並稱為華語電影最高成就的三大獎。
4.大眾電影百花獎是中國群眾性的電影獎,由中國發行量最大的電影刊物《大眾電影》雜志編輯部主辦,由《大眾電影》發放選票,由讀者(群眾)投票評獎,各項獎均以得票最多者當選。百花獎創辦於1962年,有11.7萬人參加評選;
❿ 中國五個最高電影獎是什麼獎。
同義詞
收藏
分享
華語五大電影獎
編輯詞條
華語五大電影獎是指華語影壇知名度和影響力最大的五個專業電影獎項,即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
其中,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並稱中國電影三大獎。
這五個電影獎項對華語電影的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是諸多優秀的電影作品及電影人的搖籃。
中文名
華語五大電影獎
范圍
中國電影金雞獎
外文名
Chinese Five Big Movie Award
目
錄
1基本簡介
2中國電影金雞獎
3大眾電影百花獎
4中國電影華表獎
5香港電影金像獎
6台灣電影金馬獎
1基本簡介編輯
獎項名稱 創辦時間 頒獎周期 主辦單位
中國電影華表獎 1992 兩年一次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
大眾電影百花獎[1] 1962 兩年一次 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國文聯
中國電影金雞獎[2] 1981 一年一次 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國文聯
香港電影金像獎[3] 1982 一年一次 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
台灣電影金馬獎[4] 1962 一年一次 台灣地區
2中國電影金雞獎編輯
金雞獎
中國電影金雞獎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聯聯合主辦於1981年創辦,因當年屬中國農歷雞年,故取名中國電影金雞獎,簡稱金雞獎。金雞獎評獎委員會是由中國最具權威的導演藝術家、表演藝術家、電影劇作家、攝影家、音樂家、美術家,以及電影理論家、教育家、事業家共同組成,因此又被稱為「專家獎」,是中國內地電影界最權威和最專業的電影獎。
金雞獎的評選范圍具有區域性,2005年前提名影片和電影工作者必須為中國內地籍,2005年後將港澳籍電影工作者納入評選范圍,但憑借提名的影片製片方必須有中國內地參與。中國電影金雞獎與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並稱中國電影三大獎;與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並稱華語電影三大獎。與大眾電影百花獎合稱金雞百花電影節。
2005年起兩年舉辦一屆。
2015年,金雞獎全新開放政策,凡是在大陸取得龍標(上映許可證)的華語電影都可以參加金雞獎評選,不再具有地域保護。
3大眾電影百花獎編輯
百花獎
大眾電影百花獎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聯聯合主辦。百花獎創辦於1962年,是由周恩來總理特地指明舉辦的電影大獎。百花獎只代表觀眾對電影的看法和評價,並由觀眾投票產生獎項。因此又被稱為「觀眾獎」。百花獎之所以用「百花」命名是為了體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獎杯為銅質鍍金花神。百花獎也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和最有群眾基礎的電影大獎。百花獎與金雞獎、華表獎一起並稱中國電影三大獎。與中國電影金雞獎合稱金雞百花電影節。2005年起兩年舉辦一屆。
4中國電影華表獎編輯
華表獎
中國電影華表獎簡稱華表獎,創辦於1994年,由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主辦,是中國(內地)電影界的政府獎,體現黨和國家對電影事業的熱情鼓勵和大力扶持[1]。與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一起並稱中國電影的三大獎。
華表獎獎杯採用的是北京天安門城樓前的華表造型,每年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對前兩年度完成的各華語影片進行評選。
2005年起兩年舉辦一屆。
2009年起加設優秀境外華裔演員/導演獎,以鼓勵港澳籍電影工作者。
5香港電影金像獎編輯
金像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Hong Kong Film Awards,HKFA)是香港及大中華電影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創立於1982年,每年由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組織與頒發,旨在鼓勵優秀香港電影的創作與發展的獎項,是香港電影業界年度最重要的活動,與台灣電影金馬獎和中國電影金雞獎並稱為華語電影最高成就的三大獎,一般於每年4月中旬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行頒獎典禮,頒發包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在內的21個獎項。
與金雞獎、金馬獎由數十位專業評審組成的評審團,集中看片投票決定獲獎者的評審制度不同,香港電影金像獎採取的是與奧斯卡金像獎類似的多輪、多人、多層面的電影評審制度,由香港電影導演會、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等13個金像獎屬會會員組成的「金像獎選民」,和評選事務組推薦及邀請的電影業內人士和專業媒體工作者組成的「專業評審團」,經過兩輪投票選出最終得獎者,是由電影人全面主導和參與的電影獎項。
6台灣電影金馬獎編輯
金馬獎
台灣電影金馬獎(Golden Horse Award)是台灣地區主辦的電影獎項,創辦於1962年,當年主要是為了促進台灣地區電影製作事業和表揚對華語電影文化有傑出貢獻的電影人。金馬獎每年舉辦一屆,其中1964年和1974年停辦,1998年台北電影學會另行組織台北電影節與之分庭抗禮。金馬獎的主持人過去常有「一港一台」搭配的傳統,但也有都是台灣主持人擔當的情況。
金馬獎在華語圈中它歷史最為悠久,與香港電影金像獎和大陸的中國電影金雞獎並稱華語電影最高成就三大獎,也是三大獎中唯一不設地域限制、評選對象面向所有華語電影和華語影人的獎項。原由台灣「行政院新聞局」主辦,後由台灣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贊助。
金馬獎是台灣為促進華語片製作事業,對優良華語片以及優秀電影工作者所提供的一項競賽獎勵,獎勵了許多優良華語影片及優秀的電影工作者,成為華語影片製作事業最崇高的榮譽指標,對華人電影事業,有很大的幫助和鼓勵。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