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部根據台灣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紅衣小女孩》
這部影片是根據發生在台灣的一個 真實事件 改編的。
介紹影片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台灣的紅衣小女孩事件是怎麼回事:
某天中午,一個家族的幾個成員一起去台中的郊區登山,並用錄像機記錄下了他們遊玩的過程。在那之後沒多久,其中一名成員突然過世,家人們為了紀念他,翻看了之前遊玩的錄像,卻發現在那天的登山過程中,有一個他們都不認識的紅衣小女孩一直尾隨在隊伍的後方。
小女孩的臉部表情極其詭異,更可怕的是....沒有一個人記得那天曾經看到過這樣的一個紅衣小女孩。
錄像一經公布,加上台灣靈異綜藝節目的宣傳,立刻引發了廣泛的討論。
有人說這就是傳說中的「魔神仔」,它們偽裝成小孩的樣子,用妖術迷惑人類的心智,常常用親人的聲音來呼喚你的名字,如果你給予回應,就會中咒被誘拐。
於是,就有了這部改編的電影:《紅衣小女孩》。
故事開始了。
影片一開始就給出了小女孩的身份:
正片開始,一位叫「林麗水」的老奶奶在山上聽見有人叫她的名字,她回頭了。
然後鏡頭一轉,林麗水就上了「尋人啟事」,說明她已經失蹤了。
盯著尋人啟事的奶奶是林麗水的鄰居兼好友,她平時和孫子阿偉一起住的。阿偉平時忙於工作,連和最親的奶奶好好坐下來吃一頓飯的時間都沒有。
這天早上,送走上班的孫子之後,奶奶突然聽到有人在叫她的名字。
而此時,家裡應該只有她自己才對。
奶奶覺得很奇怪,就在屋子裡順著聲音去找,結果卻被地上詭異的泥土滑倒了!
然後恐怖的景象就出現了......
不難猜出,奶奶應該是被魔神仔「控制」了。
男主角也就是奶奶的孫子阿偉,是個房產銷售。今天的工作中出現了一些奇怪的事情,先是收到了本不該出現的午飯便當,然後又在空盪的房內聽到了疑似小女孩的嬉笑聲。
男主沒有想太多,下班後去接了自己的女朋友一起回奶奶家吃飯。從兩人的談話中得知,他倆已經在一起五年了,男主想要結婚可是女主卻並不願意。
兩人決定之後再談,先回去吃飯要緊。沒想到回到家奶奶卻說要去阿水家唱歌,頭也不回地出了門,然後一夜未歸。
阿水就是電影開頭失蹤的鄰居奶奶,她突然回來了!可是回來後的阿水戰戰兢兢,看到男主阿偉後不停的向他道歉,說自己不是故意的。眾人都一頭霧水。
阿偉去公司上班後收到了一個DV,打開後發現是阿水嬸出遊時拍的,大家看起來都很開心。
可是錄像的最後——
阿偉有些懵,不知道最後的小女孩是怎麼一回事。於是找門衛坤伯一起去阿水家,想找阿水問清楚。沒想到阿水家空無一人,還發生了一些很詭異的事情。阿偉和坤伯害怕的跑了出來。
第二天阿偉和坤伯又一起查看奶奶失蹤時的監控錄像。
奇怪的發現,有一個紅衣服小女孩拉著奶奶。他們又查看了夜闖阿水家的監控錄像。
驚訝的發現,兩人跑出來的時候也有一個小女孩跟在後面!
奶奶失蹤後,阿偉開始懷念起奶奶在的一切。他被奶奶一手帶大,奶奶無微不至的照顧著他,不求回報。小的時候他曾說以後每天都會陪奶奶吃飯,可是長大後越來越忙,他漸漸的忽視了這個身邊最親的人。
陷入兒時記憶的阿偉,突然聽見有人叫自己的名字。
和在奶奶身上發生的事情幾乎一樣,阿偉也.....
阿偉的女友沈怡君是一名電台主持人。
這天晚上她下班後,阿偉來接她說要她回去吃飯。
此時的阿偉整個人已經有些不一樣了。
怡君發現阿偉不停的在出汗,就帶他去醫院看病。但是阿偉在醫院又不停地問她為什麼不願意和自己結婚生小孩。怡君不知該如何回答,阿偉卻突然說:回家吃飯吧,奶奶在等。
怡君覺得很奇怪,因為她不知道失蹤的奶奶已經回來了。
回到家後,怡君在屋裡的一個櫃子上看見了一個紅衣小女孩......
因為小女孩的樣子有些「直接」,我們就不放電影截圖了。
一眨眼,小女孩又不見了。怡君以為是自己眼花了。轉過頭,發現阿偉一個人坐在餐桌旁在吃東西。最令怡君感到恐怖的是,阿偉吃的全部都是各種蟲子......
目睹這一切的怡君嚇呆了,回過神之後就瘋狂地沖出去找人來幫忙。
等她和保安坤伯一起返回奶奶家時,發現男主阿偉也消失了。
接下來,輪到了女主怡君。她在自己的家裡也遇到了一系列的怪事。
譬如,熟睡中的她被聲音驚醒,掀開被子發現全身都是鮮血。其實這里是後文的一個鋪墊,大家可以猜一猜。
驚恐之餘她一扭頭,又看見了恐怖的紅衣小女孩......
再然後,她突然驚醒,發現剛才可怕的場景都是一場夢。
失蹤的奶奶回來了,她告訴怡君魔神仔抓人的條件是得知道對方的名字,被抓去的人叫了誰的名字,誰就會繼續被拐。怡君沒有真的被拐說明阿偉一直不肯叫她的名字,證明了阿偉真的很愛她。
怡君內心很受觸動,她通過自己的電台節目尋求幫助,希望能得到關於魔神仔有效的訊息。
意識到事情嚴重性的怡君查找了很多有關紅衣小女孩的資料,之後又接到一個神秘電話,告訴她去一個叫「萬龍坑」的地方。
最後怡君毅然決然的加入了警方的救援小隊,一起踏上了進山的路,去搜救自己的男友阿偉。
電影到這里基本也進入了最後的高潮階段。
最後的部分我就不劇透了,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自己找電影看一看。片中關於親情、愛情都做了一定程度的探討。說到底,一切都是心魔。
這部電影上映於2015年,獲得了極高的票房。並且開啟了《紅衣小女孩》電影系列,目前已經拍到了第三部,第四部也正在策劃中。
B. 電影個人說:十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
前提摘要:我們說電影來源於生活,啟發於生活。
其實確實是如此,有些電影我們在觀看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想到會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發生這樣的事件,因為我們大都是認為,電影都是杜撰的虛構事件!
直到後來,我們了解了,確實是,才知道原來電影真的是來源於生活。
第一部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基本信息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A Brighter Summer Day)是一部改編自台灣青少年真實殺人事件的電影作品,影片由楊德昌執導,張震、楊靜怡、張國柱、金燕玲等人主演。
故事講述了20世紀60年代初在台灣的一宗殺人事件的始末。
影片評價
1、時代的動盪反映到人的內心。人與歷史狹路相逢,人想奪路而逃,歷史寸步未讓,最後兩敗俱傷。小四們的青春就像他們從片場偷來的手電筒,行夜路時能發揮的作用實在有限,不過是暴露出行路者自己的孤獨與無助罷了。其實,這種青春期題材真拍好了,就應該是最不平淡的。少男是痴男少女是怨女,天天愛恨交織,天天愛不成愛,恨不成恨——多少曲折幻滅掙扎和激變!(著名影評人史航 評)
2、 和楊德昌的其他影片一樣,《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結構嚴謹,細節生動,有著龐雜但是清晰的人物、繁蕪但不凌亂的敘事。(金鷹網評)
第二部 當幸福來敲門導 演 :加布里爾·穆奇諾
編 劇: Steve Conrad
主 演 :威爾·史密斯,賈登·史密斯,桑迪·牛頓
片 長 :117分鍾
上映時間: 2006年12月15日
主要獎項: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MTV電影獎最具突破表演 青少年選擇獎最佳劇情電影
北美票房 :$163,566,459
全球票房 :$307,077,300
劇情介紹:
影片講述了一位瀕臨破產、老婆離家的落魄業務員,如何刻苦耐勞的善盡單親責任,奮發向上成為股市交易員,最後成為知名的金融投資家的勵志故事。
花絮:
1、電影來源真實,故事就是取材美國著名黑人投資專家Chris Gardner的人生經歷。
2、在電影的最後結局中主演史密斯帶著兒子與真實的加德納相遇還互相點頭示意,這是電影中的一個最大的彩蛋。
3、片中的小孩,其實正是威爾・史密斯現實生活中兒子賈登·史密斯,他的角色名「克里斯托弗」是賈登的中間名。父子間的默契給喜歡他的影迷帶來了很大的看點。
思考:
這不是一部值得擁有「珍藏」的電影,而是一是隨時需要拿出看的電影,任何的挫折和困難《當幸福來敲門》都可以幫你解決問題。
如果你剛剛邁出校門,希望能在未來的事業上大展身手,可是找工作的過程漸漸泯滅了你的雄心。
比你有學歷:有能力:有勢力的人多如牛毛,四處碰壁後怎麼辦?
這時候,你可以看這部片子。影片中的男主人公能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涉足一個完全沒有經驗的領域,並且最終贏得了高層的肯定,那麼相信你也可以。
第三部 美麗心靈導 演朗·霍華德
編 劇阿齊瓦·高斯曼等
主 演羅素·克勞,詹妮弗·康納利
片 長135分鍾
上映時間 2001年12月21日(美國)
票 房 4.8億美元(截止2010年)
主要獎項 第74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影片 第74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導演
劇情介紹:
《美麗心靈》(A Beautiful Mind)是一部關於一個真實天才的極富人性的劇情片。影片講述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卻在博弈論和微分幾何學領域潛心研究,最終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數學家約翰·福布斯·納什
花絮:
1、羅伯特·雷德福原定是該片導演,由於檔期上的沖突只好放棄。
2、湯姆·克魯斯曾經是納什的角色人選。
3、《美麗心靈》影評人說"2000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給了《美麗心靈》而不是《指環王》,證明奧斯卡還沒有墮落。"
4、學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什麼叫做"那什均衡"。
5、該劇就是根據經濟學家那什的真人真事改編,一個80歲時憑自己20歲的理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人。
6、一個偉大的學者,一個生活的強者,一輩子都在和自己嚴重的幻想症做斗爭。
思考:
1、也許你在你的事業上極具才華,像約翰。納什的數學天分一樣,可是卻遇到了這樣那樣的問題,來自於你自己或者來自於周圍,千萬不要氣餒,看一看納什,即使嚴重如精神疾病也沒能阻止他在事業上的成就——諾貝爾獎,那麼你還有什麼困難克服不了的呢?
2、另外,事業成功的一半來自於那個愛護你、支持你、不論發生什麼都不放棄你的伴侶,所以和諧的家庭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部 換子疑雲導演: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主演: 安吉麗娜·朱莉 / 蓋特林·格里菲斯 / 米歇爾·岡
改編自1928年發生的一系列綁架和謀殺兒童的案件,人們稱為「雞舍謀殺案」。
講述一位單身母親發現自己失蹤又回來的兒子並非親生,於是她開始無數次上訪和調查。
專斷的警方認為這位母親產生了錯覺,將她關進精神病院。
但在種種線索的指引下,她最終解開了謎題……
第五部 熔爐導演: 黃東赫
主演: 孔侑 / 鄭有美 / 金志英 / 金賢秀
改編自韓國聾啞學校性侵案。
一所聾啞學校中新來的美術老師,常聽見廁所內傳來的女子尖叫聲。
在某個機緣巧合下,美術老師發現:該學校的校長和教師對學生們實施了性暴力以及各種虐待。
影片播出期間震驚了整個韓國甚至全世界,最終促生《熔爐法》。
但可惜的是,現實往往比電影更加可怕。
第六部 殺人回憶導演: 奉俊昊
主演: 宋康昊 / 金相慶 / 金雷河 / 宋在浩
根據80年代末期發生在韓國京畿道華城郡附近的連環殺人事件改編,拍攝本片時該案還未偵破,15年的刑事訴訟期已經過去。
1986年,京畿道附近發現了一名女屍,經檢驗該女子死前曾遭人強暴。
兩個月之後,又相繼出現了數件先奸後殺的案件。
警方迅速成立了調查小組去調查這一系列的案件,但進展相當不順。
警方懷疑兇手專挑在雨天穿紅衣服的女子下手,於是在一個下雨天派出卧底引誘兇手。
但第二天卻發現,死去的是另一名女子,而且,兇手的手段變得更殘暴……
《殺人回憶》是院長最喜歡的韓國電影之一。
全片節奏相當緊湊且有張力,結尾令人震撼,十分難忘。
第七部 辛德勒的名單奧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德國人,商人。他拯救猶太人是利用了德國戰爭經濟組織機構中的某些錯誤 。利用德國的戰爭,誘逼猶太人投資,再僱傭廉價的猶太人做工,在這充滿了殺戮與硝煙的年代大賺了一筆錢,同時保護了1200名左右猶太人的生命,占波蘭全部存活猶太人數量的一半左右。辛德勒是「小拉貝」。1958年耶路撒冷的浩劫紀念館宣布辛德勒為義人,並邀請他在義人大道上植樹。1974年10月9日,辛德勒去世,被以天主教方式安葬在家鄉的茲維塔齊爾山上,每年都有許多許多倖存的猶太人及其後代來祭奠他。
著名電影《辛德勒的名單》就是以他的事跡拍出的。
導 演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編 劇 史蒂弗·贊林(Steve Zaillian)
製片人 布蘭克·魯斯蒂(Branko Lustig)等
類 型 劇情/歷史/戰爭
主 演 連姆·尼森,本·金斯利,拉爾夫·費因斯,卡羅琳·古道爾
片 長 195分鍾
上映時間 1993年11月30日
主要獎項 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第51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影片
基本信息
《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根據澳大利亞小說家托馬斯·肯尼利所著的《辛德勒名單》改編而成。是1993年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導演的一部電影。
影片再現了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與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傾家盪產保護了1200餘名猶太人免遭法西斯殺害的真實歷史事件 。
本片包攬了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的7大獎項及第51屆金球獎的7項大獎。
影片評價
《辛德勒的名單》是電影史上一部經典的作品。1994年3月1日,電 影在德國法蘭克福首映,德國總統親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美國總統柯林頓看過此片後印象很深,以至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疾呼:"我迫切要求你們去看看這部影片。
"它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影響的震撼力和如此深沉而令人痛苦的藝術魅力,與斯皮爾伯格身上流著猶太人的血液及童年時代親身體驗過猶太人遭受歧視的痛苦,與他源於烏克蘭的大家族中竟有17位成員在波蘭納粹集中營中被謀害和他的內心深處對辛德勒——這位猶太人的大恩人懷有虔敬感恩的心態等一系列無法逃避的事實分不開的。
第八部 聽見天堂電影是導演克里斯汀諾波東尼根據義大利國寶級音效大師_米可曼卡西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他用真摯動人溫暖敘事方式,娓娓道出這則充滿夢想與勇氣感人故事……
基本信息
《聽見天堂》是由克里斯提諾波頓執導,Luca Capriotti、Paolo Sassanelli等出演的電影,於2007年3月9日在義大利上映。
一個從小失明的孩子,如何成為聞名全歐洲的聲音剪接師?米可出生於托斯卡尼,從小就熱愛電影,因為一次意外,讓他必須永遠與黑暗為伍,只能到政府規定的盲人的特殊學校就讀,然而這一切的挫折直到他在學校找到一台老舊的錄音機開始轉變,一個嶄新的世界為他而展開。然而這個生命中重新點燃的希望卻被主張盲人不該擁有夢想的校長硬生生地打斷。即使不被認同,米可仍是朝著夢想邁進,他的熱情逐漸感染周圍的同學,引導著他們重新定義視障者的夢想與能力。
一句話影評:生理的殘障,是障礙卻又非障礙。孩子們心靈的自由為聲音插上了翅膀,這欣喜也就超越了漫無邊際的黑暗。非常動人的影片。
第九部 華爾街之狼基本信息
電影《華爾街之狼》是馬丁·斯科塞斯執導的一部喜劇片,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瑪格特·羅比,喬納·希爾領銜主演。
影片講述的是華爾街傳奇人物喬丹·貝爾福特的故事,這位股票經紀人曾在三分鍾內賺取1200萬美元,31歲時就擁有億萬家產。影片根據喬丹的個人回憶錄改編,講述了他遊走在法律邊緣的發家生涯以及迷失於性和毒品的沉淪生活。
評價
充滿激情與能量,是一部神奇的黑色喜劇:迅猛、有趣、極盡卑劣。(鳳凰網評)
《華爾街之狼》是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再次用寫實手法描繪了華爾街股票經紀人的瘋狂而貪婪的人生,而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的放縱式激情表演更是將華爾街充滿性和毒品的醜陋一面毫無保留地呈現給了觀眾。讓這個長達3個小時的影片充滿了多個高潮式的狂野和扭曲,讓觀眾為之而著迷。在導演的慢鏡頭下,里奧納多·迪卡普里奧和喬納·希爾在影片中嗑葯的場景搭配上音樂,帶有濃厚的惡搞趣味,兩人幾次因吸毒而產生的荒誕誇張的行為讓影片狂放到了極致,也讓觀眾在3個小時的觀影體驗中多次經歷坐過山車般的震撼效果。(僑報網評)
第十部 卡特教練基本信息
《卡特教練》是由MTV Films出品的體育勵志片,由托馬斯·卡特執導,塞繆爾·傑克遜等主演,於2005年1月14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根據高中籃球隊教練肯·卡特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一支屢戰屢敗的籃球隊在教練卡特的帶領下改頭換面成為無人能敵的常勝將軍的故事。
創作背景
該片是根據1999年有關卡特教練及其常勝不敗的籃球隊新聞報道改編的,片中著重講述了孩子家長和學校等多方面對卡特教練的贊揚和批評,以及他富有爭議的訓練觀念。
評價
《卡特教練》情節並不復雜,對高中生的生活渲染也具有一定的真實感,幾乎所有涉及籃球比賽的場面都讓人心跳加速。小製作小投資的青春體育片,結合了攝影棚和MV的攝影手法,還有肯·卡特這個人物本身的巨大號召力,再加上勵志的故事情節,年輕人對夢想的追求,黑人音樂、籃球,所有這些元素都為本片的成功奠定了不可動搖的基礎。除此之外,該片對於黑人族群的關注、青少年的描寫,甚至涉及吸毒這樣的敏感話題,這使得它比普通的爆米花電影往前走了一步。(北京娛樂信報評)
這是一部不斷使人興奮的體育影片,而且影片對於運動員追求的真正目標和個性提供了有價值的教益。(芝加哥論壇報評)
C. 《辯護人》這部電影的真實故事原型是怎樣的
《辯護人》以20世紀八十年代的釜山為背景,以已故前總統盧武鉉曾在擔任律師時,負責釜林事件辯護的故事為原型,講述了沒有錢、沒有學歷、沒有背景的稅務律師宋佑碩經歷的改變其人生的五次公審。
結局:
社會的巨變已經不容佑碩置身事外,飯店大嬸的兒子朴鎮宇因從屬的釜山讀書聯合會被控為左翼社團而遭到逮捕,更受到殘酷的虐待和不公的指控。雖然愛錢卻更重感情的佑碩,就這樣走上了為民主辯護的道路。
《辯護人》主角資料:
宋佑碩
無錢無背景的稅務律師。他敏銳地從新政策中嗅到商機,以房產代書業務起家。憑此讓妻兒過上了富足的生活。進入80年代後,飯店大嬸的兒子被捲入釜讀聯事件遭到逮捕和不公的指控。雖然愛錢卻更重感情的佑碩,便走上了為民主辯護的道路。
順愛
宋宇錫成為律師前經常去吃飯的小餐館的老闆娘,當兒子鎮宇被卷進案件、拘留後,她找到宋宇錫希望他替兒子辯護。
D. 你心目中最好看的台灣戰爭片是哪部為什麼
台灣的戰爭電影非常少,但是卻有一部是筆者認為非常出色,也極具代表性的作品,它的名字就是《賽德克·巴萊》。
電影評析:對台灣原住民賽德克族人反日壓迫抗爭的呈現,使《賽德克·巴萊》成為了一部反映弱小民族戰爭的史詩之作,電影真正以極為客觀的角度再現了原住民們對自由的追尋和信仰尊嚴的堅守,從影史上來看及少有一部電影能真正站在原住民的角度去再現一個民族的悲情,以卵擊石的「霧都事件」是賽德克人為了自由與守護最後的吶喊,在那至美如畫的山川河流里,當無數美好變成血流成河的屠虐,野蠻與文明的沉思,令人所見文化入侵的奴役遠比侵佔土地更為可怕,一個民族永遠不能缺失自身的傳承。文/夢里詩書
E. 有個電影叫什麼街少年殺人案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中文片名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英文片名
A Brighter Summer Day
影片類型
愛情 / 劇情
片長
237 min / Germany:185 min (Berlin Film Festival) / Japan:188 min
國家/地區
香港、台灣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滬語 台語
色彩
彩色
級別
Sweden:11(未分級)
[編輯本段]演職員表
導演
楊德昌 Edward Yang
編劇
賴銘堂 Lai Mingtang
楊德昌 Edward Yang
楊順清 Alex Yang
閻鴻亞(鴻鴻) Hung Hung
演員
張震 Zhen Zhang .....小四兒(張震) Xiao Si'r (Zhang Zhen) (as Zhen Zhang)
張國柱 Guozhu Zhang .....父親 Father
楊靜怡 Lisa Yang .....小明 Ming (Liu Zhiming)
金燕玲 Elaine Jin .....母親(金老師) Mother
王琄 Wang Juan .....大姐 Eldest Sister
張翰 Zhang Han .....老二 Elder Brother
姜秀瓊 Jiang Xiuqiong .....二姐(張瓊) Middle Sister
賴梵耘 Lai Fanyun .....小妹 Youngest Sister
楊順清 Alex Yang .....山東 Shandong
倪淑君 Suk Kwan Ni .....小神經 Crazy (Shenjing)
馮國強 Guoqiang Feng .....Piggy
徐明 Ming Xu .....Wang
陳湘琪 Xiangqi Chen .....Little Doctor's fiancé (as Xiangqi Chen)
吳庄 Zhuang Wu .....Officer
王啟贊 Wong Chi Zan .....小貓王(王茂) Cat (Wang Mao) (as Wang Qizan)
柯宇綸 Yue-Lin Ko .....飛機 Airplane (Ji Fei) (as Ke Yulun)
譚志剛 Tan Zhigang .....小馬 Ma
張明新 Zhang Mingxin .....三角褲 Underpants (Mingxin)
林鴻銘
製作人
詹宏志 Zhan Hong .....executive procer
Yu Weiyan Yang .....procer (as Yu Weiyan)
剪輯
陳博文
攝影 Cinematography:
Huigong Li
Longyu Zhang
[編輯本段]製作發行
出品
楊德昌電影有限公司
洗印格式
35 mm
幅面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製作公司
ICA
Jane Balfour Films Limited [英國]
Yang & His Gang Filmmakers
發行公司
Cine Qua Non Films [日本] ..... (Japan)
上映日期
台灣
1991年7月27日
加拿大
Canada
1991年9月9日 ..... (Toronto Film Festival)
德國
Germany
1992年2月20日 .....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法國
France
1992年4月22日
瑞典
Sweden
1992年12月25日
英國
UK
1993年3月12日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影片以60年代初台北的真實事件為背景。60年代初的台灣好像一切都是灰的,渾濁的空氣里也流動著灰暗的味道,失落和絕望的情緒籠罩在城市上空。來自四面八方的外省人操著他們各自濃重的口音,山東話,上海話,蘇北話,四川話……在這個城市奔波忙碌著。隨軍逃到台灣的家眷們形成了一個個被人們稱為「眷村」的小村落,在這樣一個城市裡,小四、小明、小馬、老二、小貓王、飛機、滑頭、小虎、小翠……他們成長著,並且拉幫結派地出來混,「小公園幫」和「217眷村幫」逐漸成了勢不兩立的對頭。
在台北,建國中學夜間部的男生小四是個置身學校幫派對立之外的好學生,父親是奉公守法的公務員,母親在小學代課,1949年從大陸遷來台北。家裡共有5個孩子,大姐為了幫父母承擔家庭重擔,放棄出國的願望;二哥和小四一樣,沉默寡言;三姐是個虔誠的基督徒,謙卑忍耐;張震是家裡的老四,所以被叫做小四;家裡最小的小妹是個發育迅速的小女孩。
小四與家世不幸的女孩小明十分投緣,暗生情愫,「小公園幫」的老大哈尼也傾心於小明。小明父親早逝,母親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她身上,她過早地成熟,同時周旋於幾個男生之間。數學考試,因滑頭抄襲,小四被記大過。哈尼回台北,要小四好好照看小明。
由於幫派之間的紛爭,哈尼一個人去對抗「眷村幫」,結果被對方的老大山東推到了火車輪下。小四參與了圍剿「眷村幫」替哈尼復仇的行動,山東被殺。
小四父親涉嫌政治被迫寫交待材料並被解聘,受到迫害,近乎神經質;母親受牽連被免掉了教職。小四因為沖撞校方被勒令退學,轉學日間部。
小明的母親到馬司令家幫佣,馬司令的兒子小馬是小四的朋友,是一個早熟但夠義氣的少年,小明因母親的原因住在他家。
家庭和學校所發生的事件讓小四難以承受,他覺得小明變了,而小明與小馬的交往又使小四陷入友情和愛情的矛盾中,他與小馬吵翻。在牯嶺街的舊書市上,小四看見了小明,再次向她表明心跡,而小明卻斷然拒絕了。失去控制的小四接連向小明捅了7刀,小明當場死去。小四被拘捕,初審被判死刑,由於此是國民政府遷台後第一宗少年殺人案,各界紛爭後,高等法院更審為15年徒刑。
小貓王錄了他唱的英文歌《陽光燦爛的夏日》送給小四,卻被警員隨手丟進垃圾桶。
[編輯本段]幕後製作
青春是個無理數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創作緣起: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 而我已飛過 天是紅河岸
青春殘酷物語
自「台灣新電影」始,一些年輕的創作者可說是用影像註解了台灣,侯孝賢的《悲情城市》如此,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亦然。前者以一個家族的興衰,敦厚舒緩地刻畫出台灣人歷史宿命的悲哀;而後者則是藉由一件社會案件,精確冷靜地呈現出蒼白壓抑的上世紀60年代的台灣。楊德昌從個人經驗的角度創造了一個真實的時代,人人得以回到從前,並且深刻地咀嚼「光陰」和「記憶」的味道,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作為失敗成長的祭禮,正是獻給難以忘懷的殘酷青春。
早歲孤寂感影響其電影觀念
楊德昌生於1947年的上海,一歲多隨父母到台。楊德昌經常提到他父母親這一代外省人皆因戰亂而離開家鄉,毫無祖產,楊德昌認為他們「都有非常獨立的性格」。
楊德昌認為他們是「中國傳統社會中非常特殊的一代。」其實不單只歷經戰亂,性格獨立,更重要的是這些來台的家庭,「基本上是沒有親戚,完全沒有中國人最嚴密的組織,所以跟社會的關系一直很獨立,沒有中國傳統社會那些結構,當然也沒有那種束縛;所以我現在和別人交往,基本上保持著一種很簡單的關系;譬如應對,我到現在還是沒辦法很熟練地和長輩應對;現在回想起來,還是因為家庭組織太簡單。」楊德昌的電影對於現代社會的疏離經驗,或許與其簡單得近乎孤寂的早歲人際關系有較大關系。
電影經驗源自漫畫經驗
楊德昌最初的電影經驗和靈感應該源自漫畫經驗。他曾表示「電影永遠是最花錢的,漫畫就省多了,打球是和呼吸空氣一樣免費。當時老師、父母總以為這是些打發時間的消遣,我到今天還是不能贊同這種看法,因為,這和打麻將之類的消遣最不同的是,這些行為里永遠都存在著一個夢、一種嚮往,一種對另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存在的信心。」這段話印證於《指望》或《牯嶺街》的少年們,落寞與不被了解的私隱世界,夾雜著對某些嗜好的鍾情、入迷,有著同樣的單純夢想存在。他表示自己在後來創作漫畫時,「覺得對故事感動的地方都跟以前不一樣了,會以比較悲劇的角度去做,生活上碰到一些比較想不通的事情,會傾向於感傷,都是些較不公開的感情。」
用電影憑吊青春
楊德昌堅信「年輕是一種品質,而不是數量,一旦擁有就不會失去」。「小四」的故事根據楊德昌學生時代的校友茅武的真實事件改編,茅武是建國中學夜間部初二的學生,因女友拒絕他,在1961年6月15日晚上與女友來到牯嶺街談判,談判不成,他將她連刺七刀,致使女友當場斃命。事件發生後,轟動台灣,報刊以「不良少年行凶情殺」來概括這件事件。
與茅武同校的楊德昌對這一概括「耿耿於懷」,多年後當他以《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憑吊」那起案件時表示:「對我來講最有趣的反而不是茅武的生平或他為什麼殺人,而是那個環境很可能發生這種事,我的出發點基本上還是那段時間,它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講非常重要。我們這一代在那個時候念初中,命中註定到現在就是社會中流砥柱,五十年的環境也許會增強你的個性,也許會削弱你的志氣,那個年代有很多線索可以讓我們看清楚現在這個時代,這是我做這個片子的最大動力。」在楊德昌看來1960年代的台灣是一個「奇異」的時候,也是一個「一直被刻意忽略的時代」(引自該片宣傳資料),所以殺人事件不單是孤立的暴力案例,而成為集體的悲劇了。
以虔誠心支撐巨片拍攝
從之前的《海灘的一天》(1983)、《青梅竹馬》(1985)、《恐怖分子》(1986)「現代都會三部曲」到《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楊德昌停了五年的時間,對於《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這樣切身的素材,楊德昌有一層特殊的慎重,影片中烙印著比以前作品更復雜的情感關系,全片92個需要修改、重建的場景,片中定妝的演員有90人,資金預算從1300萬擴充到2700萬。
在楊德昌的創作生涯中,鮮有如此龐大的製作架構,尤其是對年代寫實性的努力加工,應該說沒有創作者們自身的成長經驗以及虔誠的感情是無法完成的。
影片拍竣後參展28屆台灣「金馬獎」,《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力克當年香港的兩部同樣優秀的影片《阮玲玉》和《阿飛正傳》脫穎而出,奪走最佳影片大獎。
[編輯本段]相關評論
經典評述
銳利的現代感和青春化特徵的真實結合;一曲青春的悲歌,一幕夾雜了少年初始的懵懂之美的戲劇;展現與夜色、血腥和貓王的歌聲聯系在一起的別樣的青春。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是一部以青春為載體的影片,它所蘊涵的少年的罪惡是有邊緣性的,自覺的;裡面沒有毒品,沒有性,沒有體驗,但卻有著不成熟卻要做出成熟的樣子來的愛;裡面沒有足夠酷足夠性感的故事與鏡頭,它甚至不是一個關於「成長」或者「墮落」哪怕是「變化」的電影。導演楊德昌只是從少年小四的生活中拈出了一段,很是平滑,但就是在這不疾不徐的敘述中,一切都隨著他那刺向女友小明的刀而結束,小四最終走向了極端,他的青春也結束在牯嶺街上。
在影片里,楊德昌設計的是一種現實的殘酷,一種針刺破氣球的瞬間的停頓,一種把懸在半空的理想剝個一絲不掛的血淋淋。所以當他把這幅60年代台灣的社會圖卷以另一種方式展開的時候,人人都震驚於那灰暗絕望的年代。
楊德昌也許不是故事中的任何一個角色,但那畢竟是他成長過的年代和他深受影響的氛圍,於是透過光影的魔術,他重新去檢視回顧,那政治的、文化的、兩性的、同儕之間的各種壓抑與亟欲突破的掙扎,都在片中重構的世界裡彷彿活了過來。
媒體評論
影片中的小四多少有著楊德昌本人的投影。小四對60年代的台灣社會的觀點正好代表了楊德昌本人的觀點,小四父親所經歷的白色恐怖,也就是楊德昌本人要傳達的一點政治訊息。本片中不時出現的坦克車,就正有上述的暗喻,電影里的美國流行曲,少年幫派舉辦的舞會,顯示了60年代台灣深受美國文化的影響之深。片中的大部分情節都在夜間發生,主角好比身處於一個蒙昧不明的黑暗時代,身處於一個黑暗的社會。如果從這個觀點來看本片的話,導演的用心也許更見明顯吧。
——香港《明報周刊》
楊德昌常常以非常的距離處理全面物化社會下的人際冷漠感,但在這部影片中卻出現一大批純真而不冷感的青少年,藉著逝去的60年代,楊德昌投射出對過往不可復見的純潔性的追懷,而小四等人在片中秉持的道德要求與純真夢想都一再為邁向利益世故的社會所摧毀,成為時代的祭品。「少年殺人」此時已演變為「時代殺人」,人人都是「恐怖分子」的主題於是再現,小四隻是被推向暴力極端的犧牲品而已。
——著名影評人 焦雄屏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敘述手法嚴峻而含蓄,電影語言豐富深邃,以復雜的結構和開放式的結局展現了濃烈的心理分析色彩和表現強度。導演楊德昌以熟練巧妙、似散實密的技法把性格各異、來自不同社會和家庭背景的少年串聯在影片中,縱橫交錯而達到內容和結構上的平衡。影片疏離而壓抑,深入都市文化心態的內核,與之前幾部影片相比更加老辣成熟。
——網友 黃小邪
楊德昌的「青春」是也許一種哲學,似乎其也不隨著60年代的遠去而消失,在楊其後的電影《一一》中,雖是成年的故事,但又有少年為女友刺人入獄的橋段。也許楊是想說六十年代一些純真的孩子已經長大,但成熟過後,在今天的世界,青春的故事仍總是會不斷上演。作為少年,到底是身體入世而靈魂自省,還是
完全全與不合理的世俗世界抗爭,是楊德昌的命題,無論時代抑或個人也許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
——評論人 於哈雷
[編輯本段]人物解構
不是偶然
「小公園」幫和「217」眷村幫的矛盾構成了影片的主體框架。小四作為故事的主要敘述對象,一開始徘徊在各種爭斗的邊緣,基本上處於旁觀狀態,在各種力量的左右下,他一步步被動地捲入了矛盾的核心,直至成為最後的殺人者。這個故事講起來其實也就幾句話:建中夜間部初二的學生小四愛上了「小公園」老大Honey的女友小明,而Honey並不阻止,反而與他單獨暢談,甚為投機。不久Honey被「217」眷村幫老大山東暗算,喪生於車輪下。小四因頂撞校醫被開除,其父也由於所謂的「政治問題」遭隔離審查之苦。而唯一能帶給小四以希望的小明卻又轉與他的鐵哥們兒小馬相好,憤怒的小四一時沖動用刀殺死了小明。但楊德昌是位極有野心的藝術家,他並不滿足於線性地描寫一起青少年犯罪的偶然事件,而是以此為借口一刀捅入社會的心臟,鮮血淋漓地刻劃六十年代台灣轉型期的社會風貌,由此構成了影片的另一主體框架,即以小四一家為代表的自大陸撤退到台灣的上一代和土生土長的下一代台灣人。有能力表現這一母題的台灣影人不止楊德昌一人,但大概只有楊德昌能拍出既熱血奔涌又犀利冷酷的慘烈味道,放到侯孝賢的鏡頭下肯定深沉有餘而血腥不足,因為侯孝賢的電影是鄉土化和成人化的,一如楊德昌「銳利的現代感」和青春化特徵,即使是小四父親這樣的中年知識分子身上也流露出近乎孩子氣的執拗與率真。
小四的兄弟姐妹
總覺得楊德昌不是在用膠片拍電影,而是拿一架放大鏡冷靜觀察,所有細節都得以最大程度地展示,他卻仍舊躲在暗處不動聲色。他很少用煽情的特寫和背景音樂,對少年人的愛情和青春也幾乎沒有任何外露的渲染,只是靜靜填在一個個零碎的鏡頭里。大姐的青春是入世和光明的,她漂亮的長裙,流利的英語,戴手錶的姿勢,還有教訓弟妹的家長口氣,就像是她媽媽留在上海的韶華。二哥的青春混沌而壓抑,在家裡永遠處於被忽視被責罰的位置,流連於彈子房也可解釋為內心中被接納被承認的渴望。三姐把青春的信仰奉獻給了上帝,她的聲音一直都是低沉而平靜的,但最後得知小四殺人時歇斯底里的尖叫卻充滿了對神的憤怒和絕望。小妹衣服上的鈕扣總是掉,裙子總是嫌短,那是她迅速成長的青春。
小四
對於小四來講,周圍的一切都是殘酷的。家庭,本來奉公守法的父親卻突遭橫禍,一個完好的家庭變得支離破碎;學校,官僚的訓導處長(那個最讓人惡心的老頭)不公正的對待;朋友,最鐵桿的朋友之一小馬居然同自己的女友小明好。這一切不是哪個少年人承受得了的,於是他想用自己渺小的力量去對抗這個世界。小明很聰明,她死之前最後一句話說得很
好:「我就好像這個世界一樣,是不會為你而改變的!」你想要改變這個世界,你不改變你自己,好了,你去死吧。於是,小四一頭撞向了這個世界充滿各種游戲規則的銅牆鐵壁,或者說這些銅牆鐵壁擠掉了他每一寸生存空間,把他活活地壓死了。
十年前的張震還沒長成今天《春光乍泄》和《卧虎藏龍》里的帥哥模樣,但那張純凈的臉龐在我看來更加飽滿,富於表現力。他用不多的語言把小四沉默、倔強、在現實中不斷碰壁直至絕望的性格發展特徵展現得含蓄而深刻。小四這一形象並不因其寡言而顯懦弱,相反是堅強有力的,他始終不肯放棄自我的信念,寧願被學校記大過、開除也不認錯,寧願毀了自己也不允許小明這樣「沒出息」。大家的注意力一般都集中在他殺小明這個中心情節上,但不應忽視的還有另外兩個人物對他的影響——父親和Honey。同小四一樣,父親在大環境中的性格發展也是非常飽滿的,在幾乎相同的學校訓導處場景中,觀眾清晰地看到了導演刻意安排的強對比,由影片開始的據理力爭到後來的唯唯諾諾,這個保有年輕人朝氣的知識分子終於被殘酷的現實徹底擊垮。曾鼓勵孩子「要相信自己的未來可以由自己的努力來決定」的父親在小四的精神世界裡倒下了,他就只剩下Honey的精神支持。我常常在想,小四心目中真正愛的究竟是小明還是Honey?這聽起來有點兒荒謬,他遠在認識Honey之前就喜歡上了小明,但是Honey在他生命里的曇花一現無疑給了他巨大的沖擊。整部片子的基調是非常寫實的,唯獨對戲分不多的Honey調入了理想主義的色彩。藍色海軍服下的「小公園」老大英俊而孤獨,他近乎傻氣地單槍匹馬去談判,結果失去了年輕的生命,只是為了像《戰爭與和平》里那個「獨自去堵拿破崙的老頭」一樣去抗爭那些不能抗爭的事。正是這看似不值得的死激發了小四強烈的生機,他第一次勇敢地向心愛的姑娘表白,「我永遠不會離開你的!」而到了影片的最高潮,他甚至發出了「現在,我就是Honey」的聲音。在他拔刀捅向小明的時候,他感到自己是在和Honey一起同醜陋的現實世界爭奪小明。
小明
被殺者小明是一個很復雜的人物,楊德昌加在她身上的已遠遠超出十幾歲少女的負荷。與母親相依為命的她對殘酷現實的體會遠比小四透徹,貧窮、動盪、寄人籬下,時刻處在一種沒有安全感的不穩定狀態中,這使得小明身上體現著矛盾的美感,既有少女的清純羞澀,又有成熟女人的冷酷。你可以罵她水性楊花,跟身邊每一個追她的男孩子相好,但在看完第二遍後,我為她難過的程度甚至超過了為小四。如果說,在小四由明轉暗的青春里,小明是他最後的亮色;那麼,在小明早已暗淡無光的青春里,小四就是她唯一的亮色,而這唯一一星光亮,還是被她自己掐滅的。同小四家熱鬧溫馨而相對穩定的氣氛相比,小明和母親總是在為明天的落腳點擔心。她母親曾憂傷地說,「你一定要快快長大。」這沉重的期待和嚴酷的生存環境剝奪了她真正享有青春的權利,她在最單純的年紀就迅速地被這個世界同化了,所以從某個角度來說,她甚至比小四父親還要成熟和衰老。在另一面,小明的眉宇間還閃爍著純真的光芒,她其實是那樣迫切地需要被理解和尊重,因此小四是心靈上最貼近她也最溫暖她的人。但是最終,她還是背叛了小四,也就是背叛了自己,向更為強大的現實世界妥協了。
青春?青春!
小四終於用匕首殺了小明,被判入獄十五年。小貓拿了自己錄制的音帶去看他,卻被看守隨手丟進垃圾箱。空氣中傳來小貓細聲細氣模仿貓王的歌聲,「Are you lonesome tonight?Do you miss me tonight? 」歌聲稚嫩,是他們單純而認真的青春。我怎能不為青春的死去痛哭?在楊德昌鮮血淋漓的青春里,有誰能夠不失聲痛哭?
[編輯本段]獲獎記錄
·第二十八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原著劇本獎
·第四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第三十六屆亞太影展最佳影片獎
·第三十八屆《電影旬報》電影獎最佳外國導演獎
·第四屆《中時晚報》電影獎商業映演類評審團大獎
F. 哪一部經真實事件改編過後的電影震撼了你
看過了許多電影,但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看過被震撼的電影非《素媛》莫屬。
電影《素媛》中當受害人小素媛在醫院中醒過來,問大人們「是我做錯了什麼嗎」無疑是插在每個人心口上的一根針。到底是為什麼這么悲慘的事情會發生在她的身上。其實錯的不是她,而是她處在的那個社會。
盡管兇手犯下天理不容的罪型,可是才判了12年的有期徒刑。但是一個女孩的一生卻被毀了。就在今年,韓國有60萬民眾請願抵制素案原型兇手出獄,因為到2020年這個兇手就要出獄了。可現實卻是60萬民眾請願都抵不上法律對這個魔鬼束手無策!
電影的結尾,素媛對幾個月大的弟弟輕輕的說道「你能來到這個世界上真好」。不管外面的陽光是多麼燦爛,但是在素媛的心裡始終是絕望的。
G. 我需要找一部較老的台灣電影,曾經在央6看過,整部片非常壓抑。大概內容一男學生在學校被欺負中途甚至被勒
確實是《童年往事》,很深刻的一個片子,侯孝賢導演的作品。
影片的一開始,就是一段點明主題的旁白:「這部電影是我童年的一些記憶,尤其是對父親的印象……」。很顯然,侯孝賢已經向大家表述了這是怎樣的一些故事,這是他的自傳性作品,以侯孝賢從小生長的鳳山眷區為背景,紀錄了侯孝賢國小到當兵期之前的點點滴滴。
H. 台灣的恐怖電影推薦些
《零時差》這部電影是攝影師韓粵前來澳門民宿拍照時遭遇了喪屍、女兒靈魂、迷路等情況。澳門文化在整個劇情中也貫穿始終。零時差對於澳門遊客來說是一次對澳門文化的認識與了解,也可考慮在旅行計劃中一睹這個聞名遐邇的東方威尼斯之美!
《誰在敲門》本片雖然故事類型很經典,但是導演的安排和鏡頭語言顯得非常特別。整部電影獨具線性和諧美,最難得的是它能讓人一直緊綳著神經,直到情節到了焦點時才得以舒緩。這樣的過程其實非常考驗導演的掌控力,影片處理得非常完美,而且雖然是干凈的恐怖電影但它卻很好地呈現出了我國貼近民俗的鬼怪族褲傳說!
《驚變28》整部電影對生之價值和宿命這兩大主題進行了多方位地探討,其實它的解讀比起一般恐怖片顯得有些深刻。它不像單純強調人性惡的電影,反而是強調在災難面前,我們應該如何做出人類的抉擇。用卓越腦量,導演成功地將一個感人的親子關系揉入了的懸疑劇情,製造出情感的碰撞,這讓片子比一般的恐怖片更有看點。
《緊急避孕》影片在節奏上展現得相對得當,對角色的刻畫零散而不呆板,不同於一般恐怖片,通過「把人們放進無解的場景來探討所謂的人性」這種俗套的方式表達了作家的訊息。「緊急避孕」bd原本是「怪力九」,現今社會,對於我們的恐懼來自人性的扭曲,那樣純凈的恐懼已經被我們壓縮了好久,所以說到底,緊急避孕讓我們看到了恐怖片在如此做作、形式都已經試盡的情況下,它還是存活在著我們的記憶里。
《孤島驚魂》該片堪稱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台灣本土恐怖電影之一。雖然故事傳達的是一種探險恐怖的懸疑氛圍,但也運用了恐怖片的代表元素:鬼、怪、屍體等等。與好萊塢的超級英雄電影不同,國產恐怖電影在影片角色、場景等方面更加貼近群眾,易於被大眾所接受,視聽效果也更適合我們國人。因此這部電影不僅適合恐怖電影愛好者欣賞,也適合大眾觀看。值得一提的是,孤島驚魂在影片畫面上表現尤為出色,更是影片質感的支柱之一。
《返校》整體畫面風格別開生面,視覺氛圍的營造也是異常出彩。通常恐怖電影的氣氛常常憑借快速剪輯展現,但《返校》則大膽運用了讓人穿越時空的「迷幻風格」。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時,我深深被吸引進了那個詭異的、獨特的學校環境中,這一點對於觀眾的參與感確實起到了不小的推動作用。總體上,隨著電影內鬼的一波波透露,讓人看起來有些茫然和懵逼,卻也著實令人著迷。
《恐怖巴士》恐怖電影的經典恐怖元素:抖音畫面、驚嚇瞬間,這部《恐怖巴士》並不是一部經典,然而在雕刻細節上是相當不錯的一部。獨具東方神韻的屍身與為男配角張祖謀正名的一干角色,讓這部低調出彩的恐怖電影成為了一個高峰。在吸引人的劇本以外,恐怖元素的設計和執行也是本片的點睛之筆,精兆雀簡細的後期製作,讓恐怖元素可以完美貼合影片的整體風格。
《別對我尖叫》影片憑借恐怖的整體氛圍和硬朗的視覺表現,成功激發人們與影片情感的融合,在觀影時一度讓人懷疑自己的感官。每個驚嚇場面都處理得非常到位,並且影片最後的結局也十分妙趣橫生,既解決了故事的線索,也強調了它的思想意義。這歲肆樣值得一看的美式恐怖片,恰恰因為這份實在抵達了對觀眾的牽引和震懾。
《午夜凶鈴》電影在不乏恐怖的情景營造中也加入了很多唯美唯跌宕的元素。故事的敘述並不按照時間順序,更多的是拼接出事件的各個方面,描述女主如何抽絲剝繭解開了謎團。經典比喻之一是「蠟燭漏出的白煙不是霧,是為了把通往地獄的扉門打開」,透過接連不斷的警示,營造出一種恐懼氛圍來,觀眾不僅身臨其境般感受到恐懼,也開始意識到懸念才是這個故事的精髓,是鉤住觀眾的「噱頭」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