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僵屍是港片的特色,為何港片中的僵屍總是穿著清朝的衣服
港片中僵屍之所以總是穿著清朝的衣服有很多因素,其中最為基礎的一點是剛好當時有很多清廷戲,這樣就擁有了更多租借清廷服的機會。其次是林氏僵屍給更多的製片公司提供了思路,用最適合市場的產品去塑造劇情。那麼如果我們要深究80年代“穿清朝官服”的僵屍很受市場歡迎的原因,可以參考一下的這幾點。
1、在盛產僵屍片的那段時間里,恰好是香港清廷戲產量較高的時候。有拍攝需要就可能會遇到過產的情況,面對多出來的清廷服通過低成本租借來解決利用率的問題。因此不得不說租借清廷服是很方便、很經濟的一種道具服裝。
4、清朝時期被歧視的漢人官員遭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含冤而死的人不少,且經常有很多打著“反清復明”的義士們出現,這種社會氛圍足以把怨氣最深的清朝漢人官員用於塑造僵屍形象。
5、清朝時期由於湘西地區有秘術“湘西趕屍”文化,當時幫助很多客死異鄉的屍體帶回去自己故鄉,所以清朝趕屍文化結合僵屍做了一個結合。
僵屍成為港片的特色應該說是一個非常大的創新,尤其是能把距離我們最近的大清王朝特點結合中國道教的斬妖除魔去製造大眾喜歡的喜劇片、驚悚片、懸疑片等是很令人感到驚喜的。
Ⅱ 為什麼香港以前拍了許多的關於僵屍題材的電影
一)
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香港驚悚鬼怪電影的發展緩慢,影片數量質量皆遠及不上喜劇、歌舞、武俠、功夫等類型片。至於僵屍片,更屬於被遺忘的題材,偶爾幾部如《僵屍復仇》也只是模仿西方僵屍片的簡陋之作,並未引起反響。倒是1974年,邵氏電影公司與英國公司合作拍攝了一部集合西方吸血僵屍和「湘西趕屍」傳說的《七金屍》在當時頗受關注,影片由英國人執導,劉家良任動作設計,姜大衛、劉家榮等人聯合主演,可算得第一部土洋結合的僵屍片。不過,可惜的是,邵氏公司對該片的宣傳攻勢雖強,但由於影片風格怪異,內容雜糅,觀眾不能接受,票房最終慘敗。並由此導致之後十年,香港鮮有人再敢碰僵屍電影!
到得80年代初期,以許鞍華、余允杭、於仁泰等新浪潮導演拍攝的《瘋劫》、《撞到正》、《凶榜》、《山狗》、《靈氣逼人》等驚悚鬼怪電影,運用先進的拍攝技巧,個性化的創作理念,營造出空前的恐怖氣氛,令本埠觀眾耳目一新,叫好叫座,反應熱烈;與此同時,洪金寶融合功夫喜劇與鬼怪元素的《鬼打鬼》系列則開創了「靈幻功夫片」潮流,票房鼎盛,極受歡迎;至此,香港的驚悚鬼怪電影方才真正大行其道,其勢至今不衰。
低成本製作的「靈幻功夫片」大獲成功,使得洪金寶和他的寶禾公司嘗到了甜頭。繼《鬼打鬼》、《人嚇人》、《人嚇鬼》之後,洪金寶又開始嘗試將僵屍題材融入「靈幻功夫片」中,不過當時洪金寶等人對本土民俗傳說的僵屍顯然沒有信心,而是想西風東漸,打算借70年代風行歐美的「吸血僵屍」吸引香港觀眾的眼球,因此,專門聘請了英國拍僵屍片的高手設計僵屍造型及嚇人橋段——但後來洪金寶、林正英等人經過一番仔細研究,發覺西洋吸血僵屍的意念始終無法與他們的靈幻功夫融到一處,便放棄了這一做法,轉而立足本土,深入挖掘民俗趣味,力求影片風格與「鬼打鬼」系列的「功夫。喜劇。靈幻」一脈相承,終於在1985年製作完成了香港僵屍片中具有開創意義的經典之作《僵屍先生》。 (二)
僵屍家族
「香港的僵屍電影只是功夫片的借屍還魂」。——香港影評人吳昊先生此話確實一針見血。單拿《僵屍先生》來說,當年功夫片中最常見的民初背景、師徒關系、鬥趣情節都被編劇直接套用到影片中,有關「僵屍」和「茅山術」的具體細節則極具民間色彩,用糯米、墨線、桃木劍、黃紙符降制僵屍的民俗傳奇手法都被《僵屍先生》統統吸收,並被「九叔」林正英用極其專業的「茅山」手法一一施展開來。僵屍的造型動作特徵同樣向民俗傳說取經:身著清朝官服,雙手伸直,雙足並攏如麻雀般一蹦一跳,以人之呼吸辨別方位(同理,人閉呼吸可避僵屍,這也是《僵屍先生》最令觀眾印象深刻之處,由此該片在台灣上映時又叫作《停止呼吸》)。但即便如此,片中僵屍獠牙利爪,人被咬中吸血亦變僵屍仍然受到西方吸血鬼及僵屍片的啟發。另外,《僵屍先生》中的「靈異怪類」也並非全是「僵屍」,尚有王小鳳扮演的女鬼色迷男子的情節,事實上《僵屍先生》以及以後的同類影片中也都有僵屍之外的鬼魂精怪出現,而香港的僵屍片在某種程度上本來就應屬於洪金寶開創的「靈幻功夫」片范疇,只不過可以獨立成章罷了。
《僵屍先生》於1985年底公映,觀眾趨之若騖,票房狂收2000萬,列當年十大賣座影片第五位,引起巨大轟動。次年5月,寶禾公司再度出擊,拍攝了《僵屍翻生》,影片將《僵屍先生》中的驚鴻一瞥的趕屍情節發揚光大。「湘西趕屍」的民俗傳說被加以改良在銀幕上蔚為奇觀:深山荒野之中,茅山法師前面搖鈴引路,後面蹦跳著一串頭貼黃紙符的僵屍,情景詭異新奇,令觀眾大為受落。而「僵屍翻生」則是影片最大的噱頭:被趕之行屍被施法變成恐怖僵屍,茅山師徒驚慌失措,手忙腳亂,刺激搞笑,盡顯黑色喜劇風格,自然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同時也正是由於《僵屍翻生》延續了《僵屍先生》的成功,才使得港台片商覺得有利可圖,掀起了爭拍僵屍片的熱潮。僅1986年下半年就有近10部跟風之作上映,其中較有名氣的有袁和平導演的《僵屍怕怕》、黃鷹導演的《茅山學堂》等。嚴格來說,這些影片雖然故事情節有所變化,但皆未跳出《僵屍先生》和《僵屍翻生》設定的茅山術斗惡僵屍的套路,盡管個別搞笑嚇人橋段襲自西方吸血僵屍片,整體卻仍是中國傳統民俗趣味的體現。——相比之下,洪家班的寶禾影業同年推出的另一部僵屍片《僵屍家族》,則積極向國外電影偷橋,不僅在當時香港僵屍片中獨樹一幟,更成功打入日本市場,受到熱烈歡迎。。 僵屍家族2
說到《僵屍家族》與同期香港僵屍電影的最不同處是僵屍有了感情,僵屍原本被描繪成毫無人性知覺的怪物,而片中這三個僵屍因是父母與兒子的關系,自然舐犢情深。小僵屍誤落人間,與幾個小孩又有了深厚友情,玩些溫馨有趣的小把戲,明顯是抄自斯皮爾伯格《E.T》外星人故事,雖然只借了皮毛,僵屍倒也稍沾了些親情友情氣。不過,畢竟是嗜血殺戮的行屍走肉,最後一場僵屍大鬧繁華都市的重頭戲又借鑒了日本的怪獸電影的情節,香港觀眾看得離奇有趣,日本觀眾卻是親切熟悉。再加上具有超能力的小僵屍正合扶桑文化口味,更使得《僵屍家族》在日本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之後竟也出現了短暫的「僵屍熱潮」,恐怕這是香港電影人所沒有想到的。 (三)
1987年是僵屍題材風頭正勁之時,引領僵屍電影潮流的寶禾影業雖然狠嘗了幾次「僵屍」的甜頭,卻沒有接著搶市,而是拍了一部《靈幻先生》。影片在大玩功夫法術鬼怪魂精之餘,惟獨沒和僵屍沾邊,只涉及了另一類民間傳說中活人被術士施法控制的所謂「行屍」。不過,即便如此,片中呂方和小孩演的搗蛋鬼的服裝造型,仍然像足了日本觀眾喜歡的清朝僵屍。另外,同期的幾部喜劇片如《精裝追女仔2》《福星闖江湖》中都加了扮僵屍嚇人的搞笑橋段,看來其時「僵屍」熱潮的影響力已不僅限於同類影片。
Ⅲ 僵屍電影的發展過程
僵屍電影狹義上指以「僵屍」為主題的電影,廣義上可擴展為出現僵屍、喪屍、吸血鬼等靈異體的電影作品。在電影分類上屬於「驚悚片「的亞種。
談起僵屍電影,人們會立馬想到林正英塑造的道長形象和身穿清朝官服、青面獠牙的吸血僵屍。這種認知正是來自20世紀80年代香港僵屍電影興盛時期所拍攝出的僵屍片。可見,這時期的作品在整個香港僵屍電影的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此之前,香港僵屍片經歷了長達44年的漫長發展期,不僅數量少,而且在情節內容、人物形象等方面對西方同類型電影的模仿較為明顯。在長期的准備發展後則是極盛而衰,20世紀80年代後,香港的僵屍片因多重原因走向衰落,雖然近幾年偶有香港僵屍電影問世,大多影響甚小。縱觀整個香港僵屍電影的發展,可以將其分為三個時期:80年代前的萌芽和發展時期,80年代的鼎盛時期,90年代初至今的沒落時期。
Ⅳ 從洪金寶到林正英,曾經輝煌的「香港僵屍片」,為何衰敗消亡了
林正英僵屍電影集,可以說當時也是紅極一時的,記得自己小時候,大概10歲左右的時候吧,看這些東西,特別著迷。因為那時候都是買光碟的,一有光碟他就對應著一個電影的片子,現在這種騙子基本已經落魄了。
只能說時代在逐漸改變以前的時代,終究會過去林正英僵屍電影集,雖然經典,但畢竟是對應那個時代的,現在這個時代已經很難出現這樣的經典作品了。所以沒有人繼續拍了,就像我們小時候喜歡玩過家家,現在我們長大了嗎?還喜歡這些嗎?時代不同了,要求不同啊,環境上就不一樣,以前是比較容易審核通過的。現在關於這方面的審核都非常嚴格的風險太高也沒有好的演員,自然也就把這一部分的表演內容逐漸拋棄掉了,換了一個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