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電影 > 中國第一筆有聲電影

中國第一筆有聲電影

發布時間:2024-06-19 13:55:06

Ⅰ 我國第一部有聲影片是什麼

《歌女紅牡丹》採用的是成本低廉、製作簡單的臘盤發聲方法,因而,它實際上應該稱作是中國第一部「臘盤
發聲」的有聲片。

電影自問世之初實際上就一直伴隨著有聲的實驗。愛迪生最初發明電影的動機就是以他已發明成功的留聲機為主題,試圖創造出一種能夠與之配合的活動畫面。這種「留聲機電影」在電影史上也留下過幾段「有聲電影」的片段。1926年8月,美國華納公司推出了第一部有聲電影——只有音樂片段的《唐璜》;隨後,國外的有聲短片即傳入了中國。至1929年,上海夏令配柯影戲院安裝了美國光學發聲的放映機,放映了美國有聲片《飛行將軍》,國外的有聲電影開始大舉進入中國。

就在國外有聲電影正式登陸中國的同時,中國的民族電影企業也開始紛紛研究、攝制自己的有聲電影。1929年,天一公司最早開始了有聲電影的攝制,其次年年初完成的第一部有聲短片《鍾聲》因遭遇火災被毀,未能與觀眾見面。同年,由中國早期電影的開拓者鄭正秋、張石川等人創辦的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聯公司都開始攝制自己的有聲電影。

明星公司攝制的第一部有聲片是由左翼戲劇家聯盟成員洪深編劇的《歌女紅牡丹》。影片講述的是女歌手紅牡丹嫁給生活墮落的丈夫後,不僅備受凌辱,藝術生涯也走向衰落。但當丈夫賣掉女兒,又因失手殺人入獄後,紅牡丹忍辱負重,克盡婦道,努力拯救自己的丈夫,並終使其幡然悔悟。影片由張石川親任導演,並由胡蝶、王獻齋、夏佩珍、龔稼農等著名影星組成了強大的演員陣容,志在一舉成功。影片於1930年中旬開拍,至年底攝制完成,1931年1月,先於明星大戲院試映,3月15日在上海新光大戲院正式公映,從而成為中國第一部國產有聲電影。

有聲電影有「臘盤發聲」和「片上發聲」兩種技術,也稱為「機械錄音」法和「光學錄音」法。前者是將聲音刻錄在唱盤上,放映時與影片同步播放,為電影配音;這也是從《唐璜》到《爵士歌王》等早期國外有聲電影普遍採用的方法。後者則是今天普遍應用的在膠片上錄制聲音的技術。由於成本和技術水平的原因,《歌女紅牡丹》採用的是成本低廉、製作簡單的臘盤發聲方法,因而,它實際上應該稱作是中國第一部「臘盤發聲」的有聲片。

《歌女紅牡丹》是在法國百代唱片協助下攝制的。片中除錄制了全部對白之外,並利用「有聲」的優勢,插入了《穆柯寨》、《玉堂春》、《四郎探母》等四段京劇片段(由梅蘭芳代唱),更增加了影片的轟動效應,這也和世界上第一部有聲片以歌唱家生活為題材如出一轍。影片在拍攝中採用的是先按照默片的方法拍攝,然後由演員按照銀幕上的口型錄制台詞。由於經驗不足,前後經過5次試驗方才拍竣,共耗資12萬元。影片公映後盛況空前,在全國各大城市引起了轟動,並發行到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但嚴格地說,《歌女紅牡丹》只能算是一部「半有聲片」,因其只注意了對話的有聲,而忽略了周圍環境的音響效果,所以看起來只有人說話或唱戲時有聲,其餘周圍的事都是「悄然無聲」的。這當然也是初期有聲電影的通病。同時,由於影片揭露了封建禮教對婦女身心的毒害,與當時社會的進步思潮吻合,也成為30年代的進步電影的代表作之一。

與《歌女紅牡丹》同時開拍的「友聯」公司第一部有聲片《虞美人》也是採用的臘盤發聲技術。但與《歌女紅牡丹》相反,《虞美人》是先把聲音錄好唱片,然後演員在現場按照放出來的聲音進行表演,其難度明顯較「明星」的做法更大,常令演員顧此失彼,白白浪費膠片。《虞美人》描寫了一對兒戲劇演員演出《霸王別姬》時發生在幕前幕後的故事,它稍晚於《歌女紅牡丹》,於1931年5月公演,並以一鳴有聲電影公司的名義推出。

臘盤發聲的有聲片在技術上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唱片和放映的配合是最大的問題。特別是膠片一旦發生局部斷毀,其後的劇情就難以再和聲音相吻合。因而,在這兩部影片上演的當年,一些電影公司也開始試制「片上發聲」的有聲片。它們是由大中國和暨南兩公司合制的《雨過天青》和天一公司拍攝的《歌場春色》。這兩部影片都是租用國外的設備,並由外國人參與協助製作完成的。其中《雨過天青》首先於1931年6月3日在虹口大戲院試映。由於該片租用的是日本的設備,並赴日本拍攝,不久後即遭到觀眾的抵制。同年10月,《歌場春色》在新光大戲院首映,成為第一部在中國本土攝制的片上發聲的有聲片。

Ⅱ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片是什麼

1931年3月15日,我國第一步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

Ⅲ 我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什麼

是《歌女紅牡丹》
(備注)中新網6月10日電 據法制晚報報道,大觀樓百年前誕生了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創造電影放映史上無數個第一。從今天開始,這個100年前誕生了中國第一部電影的影院要進行4個月的大修,期待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在人們眼前。在中國電影誕辰百年的此刻,這不僅是大觀樓的「大事件」,也是中國電影事業發展史中的大事。

老影迷:這里有太多回憶

對於很多老北京來說,位於宣武區大柵欄街的大觀樓不僅是一個電影院,更是自己朝夕相處的鄰居、年輕時的回憶。

甘井胡同已經78歲高齡的吳大媽今早告訴記者,50多年前,她跟現在的老伴兒還只是互相愛慕又不敢表白的同事。那一年,他的老伴兒排了老長的隊買了兩張《生死恨》的電影票邀她一同去看,等出了電影院,兩人就確定關系了。「這大觀樓也算是我們倆的媒人呢。」吳大媽說。

家住百順胡同、今年51歲的蔡先生說,上世紀60年代大觀樓主要以播放立體電影為主,那時候,能舉著一個紙制眼鏡看立體電影是好多人的夢想。他至今還記得在看《魔術師的奇遇》時感到的火車從自己頭上開過的感覺。

新影迷:更注重觀影環境

80年代初,蔡先生從東北建設兵團插隊回來,曾在大觀樓看了一個劉曉慶的電影系列,其中有《垂簾聽政》、《火燒圓明園》等好幾部片子。他說:「雖然那時候大觀樓的電影票比起其他影院略高,但它至少還有沙發呢,比起其他地方的硬板兒凳子強多了,而且這里還常能看到別的影院不放的片子。現在大觀樓就有點落伍了。」

今天剛滿30歲的王先生說,小時候他家住在大柵欄附近,那時候在大觀樓看電影感覺特別好。但長大之後搬了家,就不經常去大觀樓看電影了。他認為,現在的年輕人都比較重視音響效果、環境舒適度等等,更願意多花點錢在五星級的影院里享受。

未來大觀樓設計獨特的電影文化展館

管理大觀樓的北京京都文化投資管理公司副總經理王占友告訴記者,這次大觀樓從內到外的整體改造請來了知名的建築學家,按清末民初時期的建築風格進行了設計。

首先,要讓大觀樓的牌坊煥然一新,大門左右兩側將各有一幅石刻的文字介紹,牌坊的正中和左右兩邊將寫上「大觀樓」、「茶園」和「戲影」等字。除此之外,還要在牌坊上掛一塊「中國電影誕生地」的牌匾。

據介紹,新的大觀樓一層將建成以展示中國電影歷史為主的,集觀光、游覽為一體的多功能設施。其中包括:一面展示中國電影誕生和發展歷史的牆壁、一個以放映二三十年代電影拷貝為主的「中國電影第一廳」、一個按100多年前茶樓時期的場景和氛圍局部恢復的文明茶園、還有一個豪華小廳。二層分為兩個廳,主要以放映現代電影為主。

昔日大觀樓:排隊買票曾是一景放映史上無數第一

大觀樓的蔣師傅告訴記者,大觀樓最負盛名的時代是上世紀60年代放映寬銀幕電影和立體電影的時候,那時候排隊買票算得上是大柵欄街上的一景。而自他1988年來此工作至今,隨著新影院越來越多,大觀樓的觀眾是一年比一年少了。

大觀樓影事

大觀樓影院始建於1905年,在這之前,它還有大亨茶園和馬思遠茶樓兩個前身。當時,它的第一任經理任景豐拍攝了電影《定軍山》,標志著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電影的誕生。

上世紀30年代,大觀樓第一次實現了男女同座;

1931年,它放映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

40年代,它是第一家購買法國百代公司35毫米固定座式放映機的影院;

1948年,它放映了第一部彩色電影《生死恨》;

60年代,它第一次放映了寬銀幕電影;

1961年,它改建成北京惟一一家立體電影院;

1986年,它率先建成了超大銀幕影院。

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從普通銀幕到寬銀幕……大觀樓見證了中國電影的發展進程。(王溪)

Ⅳ 我國第一部有聲影片是什麼

我國第一部有聲影片

1931年3月15日,由明星公司攝制的中國第 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上映,該片採用的是蠟盤配音的技術。1930年底,中國第一部蠟盤發聲有聲影片《歌女紅牡丹》在上海攝製成功。《歌女紅牡 丹》由明星影片公司攝制、百代東方公司收 音、民眾國產有聲電影公司出品。編劇:洪深(化名庄正平),導演:張石川

這部在中國電影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影片,由洪深編劇,張石川導演,董克毅攝影,胡蝶、王吉亭、龔稼農主演。

《歌女紅牡丹》於1931年1月完成製作工作,3月15日在上海新光大戲院公映。影片採用國語對白,穿插了四段京劇片段,轟動一時。南洋片商以以高出默片十餘倍的價格購買了在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的放映版權,使電影明星一下子「身(聲)價百倍」。

Ⅳ 第一部有聲電影叫什麼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叫《歌女紅牡丹》。《歌女紅牡丹》是由明星影片公司出品,張石川執導,洪深編劇,胡蝶、王獻齋主演的劇情片,於1931年3月3日在上海光陸大戲院試映,1931年3月15日在新光大戲院公映。

世界上第一部有聲電影是《爵士歌王》,這部影片在一九二七年上映。有聲電影就是觀眾在觀看電影的時候,既能夠看到畫面,與此同時可以聽到畫面中的旁白、對白、音樂還有解說。


(5)中國第一筆有聲電影擴展閱讀: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叫《歌女紅牡丹》。拍攝於1931年的電影《歌女紅牡丹》在中國電影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這部電影中成功地插入了一首歌曲,打破了人們看電影無須帶著耳朵的習慣,一首歌曲,也使國產片帶給了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

1931年6月21日,又試映了我國第一部片上發音的有聲片《雨過天晴》。《雨過天晴》講述了歌女紅牡丹在嫁給生活墮落的丈夫陳發祥後,不僅受盡折磨和痛苦,藝術生涯也走向衰落,但她毫無怨言終將丈夫感動的故事。

在《歌女紅牡丹》上映之前,我們的電影技術停留在完全無聲的狀態,所以《歌女紅牡丹》中的歌曲帶給了人們更好的體驗,被稱為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

Ⅵ 我國第一部有聲電影

我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歌女紅牡丹》。

《歌女紅牡丹》是由明星影片公司出品,張石川執導,洪深編劇,胡蝶、王獻齋主演的劇情片,於1931年3月3日在上海光陸大戲院試映、1931年3月15日在新光大戲院公映。

該片講述了歌女紅牡丹在嫁給生活墮落的丈夫陳發祥後,不僅受盡折磨和痛苦,藝術生涯也走向衰落,但她毫無怨言終將丈夫感動的故事 。

(6)中國第一筆有聲電影擴展閱讀:

製片背景

1920年代末期,在電影事業較為發達的一些國家,有聲電影發展已經頗有成績。1926年12月開始,美國有聲電影就大量湧入中國。但由於語言隔閡和文化觀念不同,中國觀眾對於美國有聲電影並未能夠真正接受理解。

中國有聲電影是否生產的問題,由此進入了業內有識之士的探討研究之列。當時各大電影公司也態度各異,聯華影業公司和天一影片公司因為自身發行網路不同,對攝制無聲、有聲電影各持己見,明星影片公司則採取觀望折中態度。

前期籌備

引進電影錄音技術來攝制影片要滿足三個前提條件,即資金、技術和人才。美國、日本和法國等,美國西電公司的攝制專利費用以及版稅費用動輒數十萬美金,大大超出了中國製片商的經濟承受能力。

而恰逢百代公司正運到一架攝制蠟盤記音的聲片機器,擱在那裡,沒有受主,因此便和明星公司合作。由此,由明星影片公司攝制、百代東方公司收音的《歌女紅牡丹》開始拍攝製作 。

錄音方面

影片採用蠟盤發音的方法,先按默片拍好,然後全體演員背熟台詞,再到百代唱片公司將台詞錄到蠟盤上。錄完後,一面在銀幕上放影片,一面在放映間裝留聲機放蠟唱片,通過銀幕後的擴音機播出。


閱讀全文

與中國第一筆有聲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兵臨城下電影高清在線播放 瀏覽:95
劉老師說電影2017年 瀏覽:160
常德看電影地方在哪裡 瀏覽:723
西遊紀新電影 瀏覽:906
2021最驚悚國產電影 瀏覽:136
電影片段經典語錄英文 瀏覽:371
大邑縣新西嶺電影城 瀏覽:517
著名電影演員名單外國 瀏覽:432
關於佛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825
動漫倫理午夜電影搜一搜 瀏覽:433
粵語抗日電視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714
好看的電影十大推薦排行榜 瀏覽:315
各國海戰科幻電影 瀏覽:22
科比有什麼電影 瀏覽:325
電視上怎麼看春節熱播的電影 瀏覽:412
舞動青春電影英文版 瀏覽:357
電影人物台詞特效 瀏覽:671
2016特工電影搞笑 瀏覽:622
少兒搞笑電影合集 瀏覽:583
一部香港電影有六大美女 瀏覽: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