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電影 > 中國電影民族化的探索

中國電影民族化的探索

發布時間:2024-06-28 12:51:52

1. 涓鍥藉姩鐢葷墖鐨勬皯鏃忛庢牸

鏂頒腑鍥芥垚絝嬩箣鍚庯紝涓鍥藉姩鐢葷墖寮濮嬩簡瀹冩洿涓哄箍闃旂殑鍙戝睍銆傛棭鍦1947騫達紝浜烘皯鑹烘湳瀹墮檲娉㈠効鍜屾棩鏈鍔ㄧ敾涓撳舵柟鏄庯紙鎸佹案鍙浠侊級絳夊壋浣滀簡涓鍥界涓閮ㄦ湪鍋剁墖銆婄殗甯濇ⅵ銆嬪拰鍔ㄧ敾鐗囥婄摦涓鎹夐硸銆嬨備粬浠鍦ㄤ漢鍛樹笉瓚熾佽懼囩畝闄嬬殑鑹伴毦鏉′歡涓嬪畬鎴愭憚鍒跺伐浣滐紝涓烘柊涓鍥藉姩鐢葷墖鐨勫彂灞曟彮寮浜嗗簭騫曘
涓鍥界殑鍔ㄧ敾鐗囧湪姝ゅ悗鐨勫彂灞曚腑渚胯嚜瑙夊紑濮嬩簡姘戞棌椋庢牸鐨勯亾璺鐨勬帰瀵伙紝榪欐槸鏃朵唬鍜屼笘鐣岀幆澧冧嬌鐒躲1957騫翠笂嫻風編鏈鐢靛獎鍒剁墖鍘傚緩絝嬶紝鐗逛紵浠誨巶闀匡紝姝ゆ椂涓鍥藉姩鐢諱漢宸插彂灞曞埌涓ょ櫨澶氫漢銆傛湁涓囩眮楦c佷竾鍙よ熅銆佷竾瓚呭皹銆侀挶瀹墮獜銆佽櫈鍝插厜銆佺珷瓚呯兢銆侀浄闆ㄣ侀噾榪戙侀┈鍥借壇銆佸寘鈒劇瓑涓澶ф壒钁楀悕鑹烘湳瀹躲佹枃瀛﹀跺厛鍚庡姞鍏ュ埌榪欎竴琛屽垪褰撲腑錛屼負涓鍥界殑鍔ㄧ敾浜嬩笟鍙戝睍鍋氬嚭宸ㄥぇ鐨勮礎鐚銆
鏂頒腑鍥芥垚絝嬪垵
寤哄浗鍒濇湡鏄涓鍥藉姩鐢葷墖韞掕窔瀛︽ョ殑鏃舵湡錛屼腑鍥藉姩鐢諱漢縐鏋佸︿範鍥藉栧厛榪涚殑鍔ㄧ敾鎶鏈鍜岃壓鏈錛屼富瑕佹槸鑻忚仈鍜屽崡鏂鎷夊か錛屽湪鍔ㄧ敾鎶鑹轟笂鏈変簡寰堝ぇ鎻愰珮銆傚悓鏃跺湪鍔ㄧ敾鐨勯庢牸涓婁笉鍏嶅彈鍒拌繖浜涘浗瀹跺姩鐢葷殑褰卞搷錛屽銆婂皬鐚閽撻奔銆錛1952錛夈銆婂皬姊呯殑姊︺錛1954錛夈銆婇噹澶栫殑閬閬囥錛1955錛夌瓑褰辯墖渚跨暀鏈夎嫃鑱斿姩鐢葷殑褰卞瓙銆傜壒鍒鏄1956騫銆婁箤楦︿負浠涔堟槸榛戠殑銆鍦ㄥ浗闄呭姩鐢昏妭涓婅幏濂栵紝浠や漢娌涓х殑鏄涓庝細鑰呬互涓鴻繖閮ㄥ獎鐗囨槸鑻忚仈鐨勫獎鐗囥傝繖涓璇浼氫嬌涓鍥藉姩鐢諱漢娣卞埢鎰忚瘑鍒幫細鈥滃逛粬鍥藉姩鐢諱害姝ヤ害瓚嬬殑妯′豢鏄涓嶄細鍒╀簬涓鍥藉姩鐢葷數褰卞彂灞曠殑銆傗 鍙鑳藉艱嚧涓鍥藉姩鐢葷殑娑堝噺銆傗滃彧鏈夋悶姘戞棌鍖栵紝鎵嶆槸涓鍥藉姩鐢葷數褰辯殑鍑鴻礬銆傗 鍏跺疄涓鍥芥棭鏈熺殑鍔ㄧ敾鐢靛獎涔熸湁榪欎釜鍊懼悜錛屼竾姘忓厔寮熺殑銆婄焊浜烘崳涔辮般渚挎槸妯′豢緹庡浗鐨勫姩鐢誨埗浣滐紝榪芥眰鐨勬槸閫椾箰鎼炵瑧錛屼粎鏄涓閮ㄧ畝鍗曠殑鍣卞ご闂瑰墽鑰屽凡銆備簨瀹炰笂榪欎篃鏄鍔ㄧ敾濞變箰鏈鎬т綋鐜幫紝褰辯墖緇欎漢浠浠ュū涔愭秷閬o紝鎵嶄細鏈夎備紬錛屾墠浼氭湁甯傚満銆傚悓鏃跺畠鍦ㄤ漢鐗╃殑閫犲瀷璁捐′笂浠嶅叿鏈夋皯鏃忕壒鐐廣
1957騫達紝涓婃搗緹庢湳鐢靛獎鍘傚巶闀跨壒浼熸彁鍑轟簡鈥滄帰姘戞棌椋庢牸涔嬭礬鈥濈殑鍙e彿錛屼粠姝ゅ紑濮嬩簡涓鍥藉姩鐢葷殑姘戞棌椋庢牸寤鴻俱備腑鍥藉姩鐢昏壓鏈瀹朵粠涓鍥戒紶緇熸枃鍖栬壓鏈褰撲腑奼插彇钀ュ吇錛屼負宸辨墍鐢錛屽姏奼傝〃鐜板嚭涓鍥界嫭鏈夌殑椋庢牸錛屽苟鍙栧緱浜嗛獎浜虹殑鎴愮嘩銆傚湪鍔ㄧ敾鐗銆婇獎鍌茬殑灝嗗啗銆褰撲腑錛屾皯鏃忕壒鑹插嶮瓚籌紝灝嗗啗鐨勮劯璋卞寲渚垮熼壌浜嗕含鎴忎漢鐗╅犲瀷錛屽湪鍔ㄤ綔鐨勮捐′笂涔熼噰鍙栦簡浜鎴忕殑椋庢牸銆傚獎鐗囩殑鑳屾櫙闊充箰鎮板埌濂藉勫湴榪愮敤姘戜箰錛屽湪灝嗗啗褰峰鯨鏃犲姪鏃訛紝鐞電惗鍙ゆ洸鈥滃嶮闈㈠煁浼忊濆搷璧鳳紝鐢婚潰涓庨煶涔愬畬緹庡湴緇撳悎鍦ㄤ竴璧鳳紝杈懼埌鐑樹簯鎵樻湀鐨勬晥鏋溿傝繖閮ㄤ粎30鍒嗛挓鐨勫姩鐢葷墖鍏呮孩鐫嫻撻儊鐨勬皯鏃忓寲姘旀伅錛岀粰浜轟互鑰崇洰涓鏂頒箣鎰燂紝瀵瑰綋鏃剁殑姘戞棌鍖栨帰緔㈣搗浜嗘瀬澶х殑榧撹垶浣滅敤銆傚悓鏃訛紝涓鍥界殑鍔ㄧ敾鑹烘湳瀹朵滑縐鏋佸湴鑷村姏浜庢柊鐨勫姩鐢昏壓鏈鎵嬫硶鐨勬帰緔㈠拰鍔ㄧ敾鎶鑹虹殑鎻愰珮銆傚湪鍙戝睍涓鍥藉姩鐢葷殑涓澶х墖縐嶆湪鍋跺姩鐢繪椂錛岃憲鍚嶇殑鏈ㄥ伓鐗囧兼紨闈沖曘侀挶榪滆揪錛屾浘鍦20涓栫邯50騫翠唬榪滆盪鎹峰厠瀛︿範錛屽笀浠庡痙鎮╁崱銆傞澇澶曠殑絎涓閮ㄤ唬琛ㄤ綔銆婂瓟闆鍏涓匯嬶紝鏁呬簨鎯呰妭鍔ㄤ漢銆傚悗鏉ワ紝闈沖曟媿鎽勭殑銆婅皝鍞辯殑鏈濂姐嬪湪鎶鏈涓婇潪甯稿畬緹庯紝浣嗗湪鎰忚瘑褰㈡佷笂鍗村彈鍒頒簡灞闄愩傚綋鏃剁殑鏂囪壓鏀跨瓥杈冧負鏁欐潯錛岀敱浜庤繃鍒嗗己璋冧簡鈥滄斂娌繪寕甯呪濄佲滈潻鍛戒紶緇熲濄佲滀富棰樿嚦涓娾濓紝闄愬埗浜嗘湪鍋剁墖鐨勮繘涓姝ュ彂灞曘傞挶瀹墮獜鍦1957騫村兼紨鐨勩婃嫈钀濆崪銆嬪拰1958騫村兼紨鐨銆婂彜鍗氬+鐨勬柊鍙戠幇銆灝辨敞鎰忓紑鎺樺姩鐢葷墖鐨勭ヨ叮銆佺ュ績銆
1958騫翠腑鍥藉姩鐢諱漢鐮斿埗浜嗕腑鍥界涓閮ㄥ壀綰哥墖銆婄尓鍏鎴掑悆瑗跨摐銆錛屼負涓鍥藉姩鐢誨炴坊涓涓鏂板搧縐嶄笖瀵屾湁椴滄槑鐨勬皯闂磋壓鏈鐗硅壊銆傛帴鐫鍙堟媿鎽勪簡鍓綰哥墖銆婃笖絝ャ嬶紙1959錛夈銆婃祹鍏鏂楄煁錡銆銆併婇噾鑹茬殑嫻瘋灪銆嬶紙1963錛夌瓑褰辯墖錛屽惛鏀朵簡涓鍥界毊褰辨垙鍜屾皯闂寸獥鑺辯殑鑹烘湳鐗硅壊錛屽皢鍔ㄧ敾褰㈣薄濉戦犲緱鐢熷姩涓版弧錛屼篃浣誇腑鍥界殑姘戦棿浼犵粺鑹烘湳寰楀埌鍙戞壃銆
20涓栫邯80騫翠唬
鍒頒簡20涓栫邯80騫翠唬錛屽壀綰哥墖鎶鏈鏃ョ泭鎴愮啛錛屽湪姝ゅ熀紜涓婏紝緹庡獎鍘傚張鐮斿埗鎴愬姛鍓綰糕滄媺姣涒濇柊宸ヨ壓錛屾媿鍑轟簡姘村ⅷ椋庢牸鐨勫壀綰哥墖銆婇宮鋩岀浉浜夈嬶紝璇ョ墖鑽h幏絎鍗佷笁灞婃煆鏋楀浗闄呯煭鐗囩數褰辮妭閾剁唺濂栥佸崡鏂鎷夊か絎鍏灞婅惃鏍煎嫆甯冨浗闄呭姩鐢葷數褰辮妭鐗瑰埆濂栥佸姞鎷垮ぇ澶氫雞澶氬浗闄呭姩鐢葷數褰辮妭鐗瑰埆濂栧拰鏂囧寲閮1984騫村害浼樼緹庢湳鐗囧栥1985騫村嚭鍝佺殑銆婅崏浜恆嬩篃鑾峰緱濂借瘎錛屽湪鏃ユ湰絎浜屽眾騫垮矝鍥介檯鍔ㄧ敾鐢靛獎鑺傝幏鍎跨ョ墖涓絳夊栧拰鍥藉唴鏂囧寲閮1985騫村害浼樼緹庢湳鐗囧栥佸叏鍥藉皯鏁版皯鏃忛樻潗鐢靛獎鈥滆吘榫欏栤濈編鏈鐗囦簩絳夊栥傝繖涓鐗囩嶅湪鍥介檯鍥藉唴閮藉緱鍒拌ゅ彲錛屼笖鍙楀埌騫垮ぇ瑙備紬嬈㈣繋銆傛ゅ栵紝鍦1960騫村張鎽勫埗浜嗘姌綰哥墖銆婅仾鏄庣殑楦瀛愩嬶紝鎯呰叮鐩庣劧錛屾椿娉肩敓鍔ㄣ傚悓涓鏃舵湡鍙堝彂鏄庡壋閫犱簡姘村ⅷ鍔ㄧ敾鐗囷紝鍙璋撴槸鏈鍏蜂腑鍥介庢牸鐨勫姩鐢葷墖錛屽畠灝嗕腑鍥界殑姘村ⅷ鐢諱笌鍔ㄧ敾鐢靛獎鐩哥粨鍚堬紝浣誇腑鍥界壒鏈夌殑絎斿ⅷ鎯呰叮瀹岀編鍦板啀鐜頒簬閾跺箷錛屽艦鎴愭渶鍏蜂腑鍥界壒鑹茬殑鑹烘湳椋庢牸錛岄渿鎯婁簡鏁翠釜涓栫晫褰卞潧銆
銆婂皬銛岃毆鎵懼堝堛嬶紙1960錛夈併婄墽絎涖嬶紙1964錛夊彲浠ヨ存槸鍏朵腑鐨勪唬琛ㄤ綔銆傚瘜浜庨煹寰嬬殑鐢婚潰銆佽瘲鐨勬剰澧冿紝緇欎漢浠ョ編鐨勪韓鍙楋紝鍔ㄧ敾鑹烘湳涔熻揪鍒頒竴縐嶅$編鐨勫冪晫銆
姝ゆ椂鐨勫姩鐢誨壋浣滆揪鍒板墠鎵鏈鏈夌殑楂樺害錛屽彲浠ヨ20涓栫邯50騫翠唬鏈鍒60騫翠唬涓鏈熸槸涓鍥藉姩鐢葷殑涓涓楂樻疆銆備篃鏄姘戞棌椋庢牸鎴愮啛鐨勯樁孌點傚姩鐢葷墖銆婂ぇ闂瑰ぉ瀹銆涓婁笅闆嗭紙1961銆1964錛夊湪閫犲瀷銆佽炬櫙銆佺敤鑹茬瓑鏂歸潰鍊熼壌浜嗗彜浠g粯鐢匯佸簷鍫傝壓鏈銆佹皯闂村勾鐢葷殑鐗硅壊錛屽張灝嗕腑鍥戒紶緇熸垙鏇茬殑琛ㄦ紨鑹烘湳鋙嶅叆錛屾弿榪頒簡瀹跺柣鎴鋒檽鐨勫瓩鎮熺┖錛屼嬌榪欎竴褰㈣薄璺冪劧閾跺箷錛屽寲鏃犲艦涓烘湁褰錛屸滄寲鎺樺悇縐嶈壓鏈琛ㄧ幇鎵嬫碉紱鍏鋒湁椴滄槑鐨勬皯鏃忛庢牸鍜岀簿婀涚殑鑹烘湳鎶宸р濄傚浗澶栬瘎璁鴻達細鈥溿婂ぇ闂瑰ぉ瀹銆嬩笉浣嗗叿鏈変竴鑸緹庡浗榪鏂灝間綔鍝佺殑緹庢劅錛岃屼笖閫犲瀷鑹烘湳鍙堟槸榪鏂灝煎紡鐨勭編鏈鐗囨墍鍋氫笉鍒扮殑錛屽嵆瀹冨畬鍏ㄥ湴琛ㄨ揪浜嗕腑鍥界殑浼犵粺鑹烘湳椋庢牸銆傗濃滄槸鍔ㄧ敾鐗囩殑鐪熸f澃浣溿傗
涓鍥藉姩鐢葷墖鎵杈懼埌鐨勮壓鏈姘村噯涓嶄粎寰楀埌鍥介檯鐨勯栬偗錛岃屼笖浣垮叿鏈変腑鍥芥皯鏃忕壒鑹茬殑鍔ㄧ敾鐗囨繁鍏ュ埌涓栫晫姘戜紬褰撲腑鍘匯備腑鍥藉姩鐢葷墖鍥犱負瀹冪嫭鍒扮殑姘戞棌鐗硅壊鑰岀嫭絝嬩簬涓栫晫鍔ㄧ敾涔嬫灄錛屾暎鍙戠潃瀹冪嫭鐗圭殑鑹烘湳欖呭姏銆備腑鍥藉姩鐢葷墖鍦ㄦ搗鍐呭栬幏寰楄秺鏉ヨ秺楂樼殑澹拌獕銆
鍙鏄鐢變簬鈥滄枃闈┾濈殑褰卞搷錛屼腑鍥界殑鍔ㄧ敾浜嬩笟鍙楀埌浜嗛樆紕嶏紝鍙戝睍緙撴參銆傗滄枃闈┾濈粨鏉熷悗錛岀櫨鑺卞紑鏀撅紝鎴戝浗鐨勫姩鐢諱簨涓氫篃榪庢潵浜嗗畠鐨勭浜屼釜鏄ュぉ銆備腑鍥界殑鍔ㄧ敾浜轟互鏇村ぇ鐨勭儹鎯呮姇鍏ュ埌鍔ㄧ敾鍒涗綔褰撲腑錛岀夋壙浠ュ線鐨勨滄皯鏃忛庢牸鈥濈殑閬撹礬錛屽湪棰樻潗鍐呭廣佽壓鏈褰㈠紡鍜屽埗浣滄妧宸х瓑鏂歸潰錛岃繘琛屾柊鐨勫紑鎷擄紝騫跺彇寰楀彲鍠滅殑鎴愮嘩銆傚悓鏃剁敱浜庡疄琛屽紑鏀炬斂絳栵紝鎵╁ぇ瀵瑰栦氦嫻侊紝涓鍥界殑鍔ㄧ敾涓氫篃鏇村氬湴涓庡浗闄呮帴杞錛屽懠鍚告洿澶氱殑鏂伴矞絀烘皵錛屽憟鐜板嚭涓鐗囩敓鏈虹泿鐒剁殑鏅璞°
1979騫翠腑鍥界涓閮ㄥ僵鑹插介摱騫曞姩鐢婚暱鐗銆婂摢鍚掗椆嫻楓 闂涓栵紝榪欓儴琚瑾変負鈥滆壊褰╅矞鑹熾侀庢牸闆呰嚧銆佹兂鍍忎赴瀵屸濈殑浣滃搧錛屾繁鍙楀浗鍐呭栧ソ璇勩傛皯鏃忛庢牸鍦ㄥ畠鐨勮韓涓婄殑鍒頒簡寰堝ソ鐨勫歡緇銆
鍔ㄧ敾鐗囥婁笁涓鍜屽皻銆嬫槸緇ф壙浜嗕紶緇熺殑鑹烘湳褰㈠紡錛屽張鍚告敹浜嗗栧浗鐜頒唬鐨勮〃鐜版墜娉曪紝鍦ㄥ彂灞曟皯鏃忛庢牸涓鍋氫簡涓嬈℃柊鐨勫皾璇曘傚姩鐢葷墖銆婇洩瀛╁瓙銆嬬敾闈浼樼編瀵屾湁璇楁剰錛涖婂崡閮鍏堢敓銆嬭〃鐜頒簡奼変唬鐨勮壓鏈椋庢牸銆佹牸璋冨彜闆咃紱銆婄伀絝ャ嬬粨鍚堜簡瑁呴グ鎬ч犲瀷鍜屾皯鏃忚壓鏈鐗圭偣銆傚悓涓鏃舵湡鐨勫獎鐗囦腑錛岃繕鏈銆婁袱鍙灝忓瓟闆銆銆併婄敾寤婁竴澶溿嬨併婄嫄鐙告墦鐚庝漢銆嬨併婂ソ鐚鍜鍜銆嬨併婃剼浜轟拱闉嬨嬨併婇粦鍏楦°嬨併婂皬楦鍛峰懛銆嬨併婁漢鍙傛灉銆嬨銆婃窐姘旂殑閲戜笣鐚淬銆併婂亣濡傛垜鏄姝︽澗銆嬨併婅澊銛舵硥銆嬨併婂ぉ涔﹀囪礙銆嬨併婂厰閫佷俊銆嬨併婁笁鍗佸叚涓瀛椼嬬瓑涔熷歡緇榪欎竴鍒涗綔鎬濇兂銆
1984騫寸殑澶у瀷鍔ㄧ敾鐗囥婇噾鐚撮檷濡栥嬶紝鍙堜竴嬈″皢瀛欐偀絀烘惉涓婁簡鍔ㄧ敾閾跺箷錛屽戦犱簡涓涓鎰熶漢鐨勫瓩鎮熺┖褰㈣薄錛涘湪琛ㄧ幇鎵嬫硶涓婇氳繃灝嗕紶緇熺殑姘戞棌椋庢牸鍜屾娊璞$粯鐢葷殑鎵嬫硶鍜岀幇浠i煶涔愯瀺鍚堬紝鎺㈢儲姘戞棌鑹烘湳鐨勬柊鍙戝睍銆傚姩鐢葷墖銆婂す瀛愭晳楣褲嬫貳闆呰屾姃鎯咃紝鍏鋒湁鏁︾厡澹佺敾鐨勫彜鏈撮庢牸銆傚壀綰哥墖銆婅崏浜恆嬫ā鎷熶腑鍥藉伐絎旇姳楦熺敾鐨勫艦寮忋銆婇瓟鐩掍笌姝屽0銆浠ヤ富浜虹縼鏀墮泦灝戞暟姘戞棌姝屾洸鎴樿儨閭鎮朵負涓葷嚎灞曞紑涓緋誨垪鍐掗櫓媧誨姩銆傛ゅ栵紝銆婂コ濞茶ˉ澶┿嬶紝銆婃姠鏋曞ご銆嬨併婃搗鍔涘竷銆嬨併婃按楣褲嬨併婂ぇ鎵闄ゃ嬨併婄綉銆嬨併婂伔涓滆タ鐨勯┐銆嬨銆婂帆濠嗛硠楸煎拰灝忓戝樸絳夛紝涔熼兘瀵屼簬姘戞棌椋庢儏銆
90騫村悗鏂板彂灞
鍦ㄥ姩鐢誨彂灞曞埌20涓栫邯90騫翠唬鑷充粖錛屼腑鍥藉姩鐢誨壋浣滅浉瀵逛簬涓栫晫鍔ㄧ敾鍙戝睍鍑虹幇緙撴參瓚嬪娍銆傚湪緹庢棩鍔ㄧ敾鐨勫啿鍑諱笅錛屽悓鏃朵篃鐢變簬緙轟箯甯傚満鍖栨搷浣滐紝鍔ㄧ敾鐨勫洖鏀剁浉瀵硅緝鎱錛屼腑鍥藉姩鐢諱互寰鏄綰鍥藉舵姇璧勶紝縐佷漢涓嶆効鎶曡祫錛屼粠鑰屽艱嚧鍔ㄧ敾鑰呯殑嫻佸け鍜屼腑鍥藉姩鐢諱笟鐨勫彂灞曠紦鎱銆備腑鍥藉姩鐢昏佹敼鍙樹互寰鐨勬搷浣滄柟寮忋備負閲嶆尟鍥戒駭鍔ㄧ敾錛岀編褰卞巶鍘嗘椂鍥涘勾鎽勫埗浜嗗姩鐢葷墖銆婂疂鑾茬伅銆嬶紝榪欐槸涓鍥借縿浠婃姇璧勬渶澶х殑涓閮ㄥ獎闄㈠姩鐢婚暱鐗囷紝鏁呬簨鍙栨潗浜庝腑鍥界殑姘戦棿浼犺達紝鍦ㄧ敾闈銆佷漢鐗╅犲瀷涓婇兘綺懼績璁捐★紝闊充箰鍒朵綔鏋佷負鑰冪┒錛屽悓鏃剁幇浠i珮縐戞妧鐨勮繍鐢ㄤ篃涓哄獎鐗囧炶壊涓嶅皯錛岀粰浜轟互鑰崇洰涓鏂頒箣鎰燂紝鑾峰緱浜嗚備紬鐨勫ソ璇勩傚悓鏃惰繕鏈銆婃皵鐞冧笂鐨勪簲鏄熸湡銆銆併婇┈鍙娉㈢綏鍥為欓兘銆嬨併婂搸鍝燂紝濡堝堛嬬瓑涓鎵逛紭鑹鐨勫姩鐢葷墖璇炵敓錛岀粰鍔ㄧ敾娉ㄥ叆浜嗘柊鐨勬椿鍔涳紝鍔ㄧ敾鐗囧憟鐜板嚭嬈fe悜鑽g殑鏅璞°

2. 中國電影藝術的思想

中國電影理論
電影作為一種傳播媒介,是西方現代科學技術發明的產物;但電影藝術作為一種觀念形態,還要受到特定文化背景的制約。因此,電影理論無論就其研究對象還是就其本身作為一種觀念形態,都和特定的文化背景相關聯,這就使得中國電影理論形成了自身的傳統和歷史。這一傳統和歷史有以下3個特點:
①中國是一個注重實踐的民族,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帶上了一種實用理性精神。實用理性精神的影響使中國的電影理論不是發展成為一整套抽象的思辨美學,而是形成一種和批評實踐與技巧總結理論相結合的實用美學。
②中國人倫理型的文化精神,在文學藝術中形成了「文以載道」 的思想傳統。這使中國電影理論相對注重電影功能的研究,並且不是停留於抽象的載道功能,而是和具體的社會——歷史條件結合起來,成為一種以社會功能為核心的電影本體論。並具體演化為對電影和時代、電影和社會、電影和人民、電影和政治等一系列關系的研究。
③中國傳統的理論思維方式側重於直觀整體的把握方式,所以中國電影理論在對電影基本結構的研究上側重於情節——劇作水平的研究,而不是影像——鏡頭水平的研究。劇作是中國電影理論本體論的基本出發點。正是在這一水平上,中國傳統的電影理論提出了其核心概念「影戲」 。這一概念強調電影的戲劇本性,而把「影」 看作是完成「戲」 的手段。
早期中國電影理論早期中國電影理論的產生可以1920年第一家電影刊物《影戲雜志》創刊為標志:當時許多有影響的電影創作人員都曾在上面闡述過自己對電影的看法。徐卓呆的《影戲學》(1924)和侯曜的《影戲劇本作法》(1926)是中國最早出版的、有一定理論色彩的專著。由於早期電影創作和文明戲的密切關系,人們在理論上也強調電影和戲劇的聯系。周劍雲說:「影戲是不開口的戲,是有色無聲的戲,是用攝影機照下來的戲。」 侯曜說:「影戲是戲劇的一種,凡戲劇所有的價值它都具備。」 有的人即使承認電影藝術在形式上有獨特性,但仍認為就其本性來說它是戲劇。徐卓呆說:「影戲雖是一種獨立的興行物,然而從表現的藝術看來,無論如何總是戲劇。」
中國早期的影戲理論不強調電影對現實的紀錄和復制功能,而強調通過影片故事對作者人生態度的主觀表現和對社會的教化作用。鄭正秋的「戲劇者,社會教育之實驗場,優伶者,社會教育之良師」 的主張,洪深的要求影戲「以普及教育表示國風為主旨」 的聲明,在當時是最有代表性的。其次,影戲理論注重對電影情節——劇作水平的研究。認為「電影的劇本是電影的靈魂」 。人們在這一前提下,對電影劇作的選材、結構、沖突、高潮、語言等不同方面進行了理論探索,要求劇情曲折有趣、耐人尋味,要求保證敘事的「調和」 、「流暢」 。和情節因素相比,造型因素主要被看作一種「扶助」 的成分。
在20年代的電影理論探討中,除了占據主導地位的「影戲」 理論,還有一些其他主張。例如史東山等人注重電影與美術的聯系,強調電影的「視覺美」 和「形式美」 ;田漢則認為電影應「以純真之態度,借膠片宣洩吾民深切之苦悶」 。但這些理論的影響都不及「影戲」 理論深遠。
1933年,由夏衍等人組成的中國共產黨的電影小組成立。他們在參加編劇創作的同時,亦著手建立新的電影理論批評工作。他們從革命的功利目的出發,要求電影成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輿論工具。他們闡述了電影與時代的關系、電影的階段性等問題,亦涉及了主題與題材、形式與內容、真實性與傾向性等廣泛的文藝理論問題。這些主張超越了抽象的「為人生」 和「教化社會」 ,而把電影放到更廣闊、更嚴峻的社會現實中,奠定了中國電影理論進步的現實主義思想傳統的基礎。另外,對蘇聯電影理論的介紹也給中國電影理論帶來了新鮮血液。這種介紹是從1928年洪深翻譯С.□.愛森斯坦等人關於有聲電影未來的宣言開始的。1930年,劉吶鷗撰文介紹蘇聯的蒙太奇學派和電影眼睛派、歐洲的先鋒派等理論觀點。在這些理論中,最為中國影人所熟悉和樂於接受的是В.И.普多夫金的敘事蒙太奇理論。他的《電影腳本論》、《電影導演論》、《電影表演論》等先後被夏衍、鄭伯奇、陳鯉庭等人譯出,影響廣泛。洪深此時則撰寫了《電影術語辭典》、《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電影戲劇表演術》等專著和論文,其他人亦有《電影導演論》、《電影攝影論》等相繼問世。
抗戰爆發後,理論上的活躍局面漸趨沉寂。40年代電影理論的最主要收獲,是陳鯉庭編著的《電影軌范》(1941)。它是在30年代理論譯介和探索基礎上出現的一部比較系統的電影藝術形式和技巧理論專著。它第一次自下而上地從影像和鏡頭的具體因素出發逐漸過渡到對電影的綜合把握,為中國電影理論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點。他指出,電影「在技術上有逼肖自然的特徵」 ,而在藝術上又努力超越自然「寫真」 的狀態,「正是在這種超越自然的『真『的地方,才存在著電影藝術家的表現手法和藝術」 。他從自然對象與銀幕映像之間的差異入手,分析了電影表現的性能及運用方法。
中國電影理論的演變1949年後,研究電影如何貫徹為政治服務、為工農兵服務的文藝總方針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理論界的一項重要工作。在這中間,曾產生過不重視藝術規律、過分強調電影直接為當時政治運動服務的偏向。對此不少同志提出了不同意見。
盡管如此,中國的電影理論仍在許多方面取得了突出的進展。在電影特性和技巧理論的研究上,這一時期最有價值的成果是史東山的《電影藝術在表現形式上的幾個特點》(1954)和張駿祥的《關於電影的特殊表現手段》(1959)兩本專著。史東山從分析小說、戲劇和電影的異同入手,一方面強調「注意電影在故事情節發展中整場整景的結構形態,以及場與場、景與景之間的結構形態,而不被分鏡頭的形式所迷」 ,一方面把電影視像的具像性和小說描寫的相對抽象性作對比,強調電影「直感直覺」 的視覺藝術性質。把電影的故事敘述和影像表達兩個層面有機地結合起來了。張駿祥針對當時電影創作中存在的不重視和不熟悉電影特性的問題,著重從藝術技巧角度對電影藝術特性進行了相當深入的歸納和論述。他闡述了電影具有的具像形像和時空可跳躍的優點與它「一次過」 及畫面視野局限等缺點,指出正是這些優缺點相反相成,互相制約,構成了其藝術形式的特性,即「鮮明的動作性」 、「結構上的簡捷鮮明」 、「依賴視覺形像,依賴造型表現力」 、「要求在生活邏輯之外對蒙太奇邏輯的遵循」 等一系列原則。另外解放初期出版的阮潛的《電影編導簡論》(1949)和顧仲□的《電影藝術概論》(1950)也是這一方面的專著。
電影劇作理論的研究是中國電影理論中一個很受重視而且富有成就的領域。這首推夏衍在1959年發表的《寫電影劇本的幾個問題》。夏衍根據自己豐富的電影創作經驗,詳細闡述了自己對電影劇作規律的認識。他特別強調電影創作的通俗化和形像化。要求電影「准確、鮮明、生動」 地「訴之於觀眾的直覺和聯想」 。他很重視電影創作的革命功利目的,提出「目的性決定了體裁、結構」 ,認為「電影和戲劇一樣需要戲劇性和人物性格的鮮明性」 。因此他特別強調戲劇或情節的重要性,並在此基礎上對電影劇作結構和技巧進行了詳盡的闡述,以傳統文藝中「剪頭緒」 、「密針線」 等許多經驗豐富自己的劇作理論。另外,陳荒煤的《關於電影文學劇本的特徵》(1956)、柯靈的《關於電影劇本的創作問題——視覺形像的創造》
(1955)和《電影文學三講》(1958)、袁文殊的《電影中的人物性格和情節》、於敏的《本末——文學創作的共同性和電影文學的特殊性》等論文和專著也都對這一領域內的藝術規律進行了積極和富有價值的歸納和總結。
60年代初,探索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電影道路這一新的課題在理論上引起了重視。袁文殊、羅藝軍在《主題、真實性、傳統》(1962)一文中把「向傳統學習」 作為一個重要的理論課題提出。他們闡述了電影藝術「具有向民族傳統學習的極其廣闊的可能性」 ,認為這是電影藝術「進一步提高質量的關鍵之一」 。他們主張「電影藝術向民族傳統學習,主要是向傳統的姐妹藝術學習」 ,認為這種學習包括創作方法和具體的藝術技巧等不同的層次。徐昌霖的《向傳統藝術探勝求寶——電影民族形式問題學習筆記》以及韓尚義的《環境.情景.情境》、姜今的《論形式美》等文章,分別從敘事和造型等不同方面探討了電影創作中如何對傳統的敘事藝術(特別是說唱藝術)、傳統美術和畫論的經驗進行借鑒的問題。
1963年,程季華、李少白、邢祖文編著的《中國電影發展史》(第一、二卷)出版,這是中國電影史研究的開拓性工作,它也從一個側面為電影理論研究提供了幫助。
總之,新中國的電影理論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由於歷史條件的影響,也存在嚴重的形而上學傾向,出現了創作道路的狹隘、構思公式化概念化的現象。周恩來同志在1959年和1961年兩次就電影工作講了話,強調解放思想和尊重藝術規律。1962年,瞿白音發表《關於電影創新問題的獨白》,提出了「去陳言」 、「創一代之新」 的主張。這篇文章不僅要求在思想內容方面沖破禁區的宣言,而且提出了在藝術思想上革新的主張。他把「陳言」 歸結為主題、結構、沖突「三神」 ,認為它們都在應破除之例,主張創思想、形像、藝術構思之「三新」 。
但隨著左傾錯誤逐漸向全面發展,電影理論研究出現了停頓和倒退。「文化大革命」 中,林彪、「四人幫」 全盤否定了中國電影的歷史傳統,把「三突出」 的樣板戲經驗強行推行到電影中來。這些理論無視電影藝術的特性,扼殺藝術家的創作個性,使得中國電影在思想上、藝術上都出現了極大的倒退。
新時期中國電影理論「文化大革命」 以後,中國重新開始了電影理論的建設。特別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電影理論的研究出現了一個嶄新的局面。標志這一時期電影理論基本面貌和主要成就的是對電影本性的探討。
從20年代「影戲」 觀念確立以來,戲劇式電影觀念和劇作理論的研究一直在中國電影理論中占著統治地位。1979年,白景晟首先發表文章《丟掉戲劇拐杖》,向傳統的戲劇電影觀念提出了挑戰。他認為:「不可否認,電影藝術在形成過程中,確實從戲劇中吸取了不少有益的東西,電影依靠戲劇邁出了第一步。然而當電影成長為一種獨立的藝術之後,它是否還要永遠依靠戲劇這條拐杖走路呢?」 作者對此作了否定的回答。他強調,「電影和戲劇最明顯的區別,表現在時間、空間的形式方面」 ,並在文章中對此作了具體的論述。接著,張暖忻和李陀、鍾惦□也先後發表文章,提出了「電影語言現代化」 和「電影和戲劇離婚」 等口號。這些文章發表以後,關於「戲劇性」 在電影藝術中的地位問題,很快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邵牧君等人對以上觀點表示了不同意見。邵牧君在闡述了戲劇化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後提出:「戲劇化並不等於典型化,但典型化必須要戲劇化。」 針對以上兩種意見,張駿祥提出了「一夫多妻」 的主張,他說:「電影文學對敘事文學、戲劇文學、抒情文學要兼收並蓄,就叫做『一夫多妻『吧。」
在關於電影戲劇性問題的論爭稍後,又爆發了另一場關於電影文學性問題的論爭。電影文學性命題的提出,既是在戲劇電影觀念面臨挑戰時,探索電影本體論的一種新的努力,也是對那一時期創作實踐中過於追求新形式、新技巧偏向的批評。在1980年初召開的一次導演總結會上,張駿祥提出了「文學價值」 說。張駿祥說:「針對某些片面強調形式的偏向,我們要大聲疾呼:不要忽視了電影的文學價值」 。「文學價值」 首先是指「作品的思想內容」 ;其次是「關於典型形像的塑造」 ;第三是「關於文學的表現手段」 ;第四是「節奏、氣氛、風格和樣式」 。這些都是應由劇本所「提供」 和「決定」 、而由導演用電影手段來「體現」 和「完成」 的「文學價值」 。張駿祥的發言在電影界引起了廣泛的注意和反響,許多刊物圍繞「文學性」 和「文學價值」 以及和電影的關系展開了討論。陳荒煤撰文提出「不要忘了文學」 ,許多文章從不同角度強調了電影的文學性。和以上意見相對,鄭雪萊發表了《電影文學與電影特性問題》的文章,對「文學價值」 說提出質疑。他說:「我很懷疑,『電影文學價值『如果作為一個嚴格的文藝概念,它是否存在,或者是否可以這樣來界說。」 「如果一定要用『價值『這字眼的話,那麼各種藝術所要體現的可說是『美學價值『,而未必是『文學價值『。」 「我認為,不可以脫離電影美學特性和電影特殊表現手段來談論電影的本質。」 鍾惦□也在《電影文學要改弦更張》一文中提出「諸種藝術均須發展其自身」 的觀點。
在另一方面,一種並非以論爭面目出現的更為深入具體的電影理論研究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那就是對於影像(包括聲音)結構特性的研究。它們主要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一個層次是從影像結構的本身,即電影的具體手段出發的。倪震在《電影造型》一文中提出:「一個被拍攝下來的戲,和一個有著戲的因素的『電影『,這是性質不同的兩件事。所以,一部電影在它最初構思的時候,就應該是由視覺的(或視聽的)元素構成其骨肉之軀。」 從這個基本認識出發,作者在文章中結合電影創作中劇作、導演、表演、攝影、美工各個環節詳細闡述了造型元素的重要性及其運作方式。周傳基在《電影時間結構中的聲音》一文中強調了電影的聲音對於電影的重要意義。首先,「聲音給電影帶來了更豐富的內在運動,電影增加了內在的理性思維運動——言語,和內在的感情運動——音樂。因此電影可以形成更復雜的時空結構」 。其次,「出現了一個聲音空間」 ;並且「聲音和視覺畫框之間出現了張力」 。另外,周傳基還對電影從無聲片到有聲片的歷史以及電影聲音的各種構成因素、運作方式進行了研究。對於影像結構特性的另一個層次的研究是從有關的經典理論,即蒙太奇和長鏡頭之爭出發的。1980年,周傳基、李陀發表《一個值得重視的電影美學學派》一文,較為系統地介紹了A.巴贊的長鏡頭理論,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為:中國歷來「對蒙太奇是很重視的,這當然無可非議。但我們今天是否可以兼采眾長,不一定再保持一邊倒?例如蒙太奇理論比起長鏡頭理論,對鏡頭的內部結構,對單個鏡頭的表現力,注意得就不夠。」 鄭雪萊、俞虹則撰文對蒙太奇和長鏡頭之爭表示了另一種觀點,他們在強調「以辯證思維為基礎的蒙太奇理論並沒有過時」 的同時,對紀錄派理論表現出更多的批評意向。之後,又有許多文章對影像理論的這兩個層次進行了更為深入的研究。
關於電影民族化問題的研究在60年代的基礎上得到了新的發展,這一方面表現在對這一主張的具體和深入的闡述上,另一方面表現在對這一口號本身的反思上。其中,堅持電影民族化口號並對其內涵作了較為系統闡述的有羅藝軍。他在1981年發表《電影的民族風格初探》及其以後有關文章中提出:電影的民族風格是內容和形式的辯證統一,既表現在對社會生活的民族特色(人物的民族氣質、社會環境、自然環境的民族風貌)把握上,也顯現在民族審美經驗、審美習慣的追求中。這不是對古典文學、戲曲、國畫的某些技法、程式的生吞活剝,而是按照電影藝術的特性吸收傳統美學的精神。不贊成提電影民族化口號並對自己觀點作出有力表述的有邵牧君。他在《「異中有同」 辯》及一些文章中認為:「民族化」 是一個針對外來文化的口號,它要求把外來文化的影響置於民族文化傳統的管轄之下。在文化問題上鼓吹走「民族化」 的道路,必然意味著今隨古制,崇尚國粹,與現代化步伐是不合拍的。
新時期電影理論的發展,一個共同的傾向是對傳統命題全面反思,開創了中國電影理論史上一個空前活躍的時代。

3. 什麼是民族化,怎樣理解中國電影民族化的探索

首先,民族電影不是一個凝固、靜止的范疇。它是一個隨著時代前進而變化發展的概念。新電影獲得正簡穗成功最重要的一點是它們回應時代的要求。
其次,民族電影也不是一個單一的范疇。它具有多源性和包容性。後第三世界主義電影理論在分析早期第三世界主義關於「民族」概念的局限時指出:首先,統一的民族常常包括了各種地方民族。一些民族性國家事實上應該稱為「多民族國家」。第二,所有國家,包括第三世界國家都是多源的舉卜、異型的,同時是城鎮的和鄉村的、男性的和女性的、宗教的和世俗的、原住民的和移民的,等等。單一的民族概念壓制了多源文化中不同的社會和種族的聲音。第三世界的女性主義特別強調了第三世界民族主義革命的主體被無形中被表述成是男性的問題。
第三,民族電影並不排除外來文化的影響,也不可能排除。關鍵是進行分析取捨,以建設一個積極、進步的民族文化為目的,採取拿來主義,為我所用。簡單、狹隘的排斥只會進入咐手另一個誤區。九十年代中期的批評中,以張藝謀、陳凱歌為代表的許多在國際上獲獎的電影被指責為是後殖民主義時期東方主義的產物。其理由是認為他們的一些電影迎合了西方人對東方的想像。這一批評的立論雖然很尖銳,但是它的偏頗也很明顯。從事實看,陳凱歌、張藝謀當初拍《黃土地》、《紅高粱》未必想到要迎合西方人對於東方的想像。他們的根本目的是想對中國人對中國的傳統想像發起沖擊。從理論上看,把西方人的讀解(看到一個神秘、落後的中國)看作是唯一合法的讀解,而把中國人的讀解(對民族文化的反思)看作是無足輕重的,這種讀解模式本身就是歐洲中心主義的。任何一個民族對外來作品都可以產生一種「投射性欣賞」的閱讀模式, 即把自己的理解、想像放到該作品中去,而不顧及該作品的原意(中國人則把此稱之為「創造性誤讀」)。就中國人而言,自然不必把西方人的這種投射性讀解看作是唯一合法的讀解;而是應該相信自己讀解的合法性,應該根據這些作品和產生這些作品的本民族文化背景之間的動力關系出發進行讀解。

閱讀全文

與中國電影民族化的探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古裝劇電影哪部好看 瀏覽:709
播放盜墓題材電影有哪些 瀏覽:146
追擊電影里的歌曲叫什麼 瀏覽:725
電影院沙發椅按哪裡 瀏覽:512
國語動漫電影哪個好看嗎 瀏覽:228
電影r中文版字幕 瀏覽:680
香港獵人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843
什麼看一場電影 瀏覽:766
讓孩子吃掉蔬菜的電影 瀏覽:608
什麼霾電影 瀏覽:471
太極拳老電影全集 瀏覽:365
八佰電影真的好看嗎 瀏覽:852
成都哪些電影院可以躺著看 瀏覽:852
台灣電影一直在吃飯 瀏覽:833
好看的青春歐美電影 瀏覽:884
香港古裝電影武器雙槍 瀏覽:467
免費收看高清國語電影 瀏覽:46
電影台詞可以寫quote嘛 瀏覽:826
學英語必看英文電影推薦 瀏覽:937
電影畫框女人 瀏覽: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