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麼看待中國的電影
電影代表一個國家的文化和意識形態的狀況,中國的文化已趨向死亡,意識形態則保持僵化,因此,中國電影,也同樣如此,既缺乏內容和創意、又缺乏文化內涵,根本無法利用現代科技影視技術,為觀眾提供強烈震撼的視覺享受與深刻富有內涵的藝術內容,中國電影和中華文明一樣,已經死亡了;
和中國人無法獲得諾貝爾大獎一樣 ,中國電影同樣無法獲得國際奧斯卡大獎的認可,中國在物質上屬於第三世界,在精神層面上,同樣也是第三世界的;
❷ 中國電影迎來「開門紅」,你對國產電影如何評價
雖然中國的電影票房市場取得了新的提高,但是中國的電影市場還並不能夠成為世界第一的電影市場。因為從國際電影市場的角度來看美國電影市場的規模以及質量要比中國電影世上更加的龐大而且成熟。不過我們也看到中國的電影市場也在不斷的縮小與美國電影市場的差距,因此我們也相信有一天中國的電影市場規模一定會實現對於美國電影市場規模的超越。不過從目前的電影市場規模來看,中國電影市場只能夠屈居亞軍。而我們也應該要清楚的認識到中國電影市場和美國電影市場存在著以下幾點差距。
美國電影是讓通過這些年不斷的摸索以及發展逐漸的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成熟的體系及理論觀念,而中國的電影市場雖然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從目前來看中國電影市場還處在支離破碎的發展當中。而且中國電影市場並沒有形成自己的完整體系,這也使得中國電影市場的特性並沒有完全的展露出來。
❸ 如何看待國產電影越來越受歡迎
近些年來,國產電影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從票房情況就略知一二。截至2021年5月,中國電影票房榜排名前十的作品當中,有九部都是國產電影。現在國產電影已然進入強勢發展的階段,越來越受到觀眾們的歡迎。國產電影正處於最好的時代。那麼,為什麼國產電影會越來越受歡迎呢?
中國人的文化自信也是近些年來國產電影不斷崛起的重要原因。人們不再以外國電影為馬首是瞻,覺得國產電影其實也有可圈可點之處,相比之前,更加願意為國產電影貢獻自己的力量。
❹ 日本人是怎麼看待中國人的電影特別是戰爭片
在日本上映的中國戰爭片根本就沒有多少部。會去看的人就不會漠視,只有少數右翼才覺得中國電影歪曲了歷史。一般的日本人看中國電影,最喜歡看香港動作片,對於戰爭片,因為不了解所以沒有體會。
順便說一句,最近在日本上映的赤壁,宣傳的很大,但在日本人普遍市民看來,拍的太愛情,缺乏歷史劇的感覺。
❺ 你是如何看待國產電影的
爛片橫行的本質原因是爛片有人買單,小鮮肉橫行的本質原因是有粉絲支持。說白了就是觀眾的問題。但是這說明我國觀眾的審美水平低嗎?表面看起來確實是這樣,但是根本原因不是這個。我覺得,國產電影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亂象,根本原因是電影的主力消費人群年齡太小。對年輕人來說,為偶像買單才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對於人生經驗十分匱乏的年輕人來說,要求其辨別出「好演技」和「差演技」確實有些強人所難了。
❻ 如何看待中國電影
中國並不缺乏好的導演,編劇,有著良好的藝術創作團隊,但中國電影最大的軟肋並不是技術上的,而是製片方過於商業化。只要電影賺錢就無所謂藝術性的問題,就造成了第六代導演的電影在國內票房低的可憐而在國際上頻頻獲獎的結果。同時中國國家廣電總局的電影審查制度也是一個限制,許多東西導演不敢拍,編劇不敢寫。國內也缺少一種藝術氛圍。不過中國是電影發展比較早的國家,在1896年第一部電影就在香港放映,1905年中國人拍了第一步自己的電影《定軍山》,其後的《漁光曲》成為了中國第一部獲得國際性大獎的電影,《馬路天使》等也是經典之作,新中國成立以後更是迎來了電影發展的「黃金十七年」,優秀導演層出不窮,並有打破「學院派」的趨勢,對中國電影充滿信心
記得採納啊
❼ 你如何看中國電影的發展
行業主要企業:貓眼娛樂(01896HK)、阿里影業(01060HK)、光線傳媒(300251)、新片場(834630)、華誼兄弟(300027)、愛奇藝(IQ.NASDAQ)、Bilibili(BILI.NASDAQ)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電影市場收入規模、中國電影放映場次情況、中國電影行業集中度
行業概況
1、定義
電影產業是對以電影的製作、發行和放映三個行業為主,同時包括電影的後產品的開發(如音像製品、電影頻道、相關圖書、玩具等)以及與電影相關的市場活動的總稱,屬第三產業中娛樂業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是通過視聽技術傳遞藝術形象信息,為人們提供審美、娛樂、宣教服務。
電影產業的特徵包括以下幾點:
2、產業鏈剖析:包括五大階段
從電影行業整體來看,其產業鏈包括電影製作、出品、發行、放映環節。電影製作作為整個產業的最前端,決定了行業的影片供給數量、質量等情況,具有一定的議價權。影片製作完成後,通過出品及發行方使得影片得以面世,向下游院線企業進行宣發。電影產業的終端是院線市場,其基本職能是提供放映服務獲取票務收入,一般占據45%的票房分賬比例,同時還為合作商提供廣告服務、提供賣品等衍生品服務以獲得非票務收入。
在電影產業鏈中,發行上承製片方,下連院線播映方,是將影片全國推廣的渠道,整個電影產業鏈的參與者眾多。
電影製作方主要包括國內外文學與劇本等原始作品方,如國外的漫威、迪士尼,國內的華策影視、騰訊文學等;內容出品方包括海外的華納兄弟、環球影業,國內的萬達影視、華誼兄弟等專業影視公司;宣傳發行方包括華納兄弟、環球影業等傳統影視公司發行方,以及淘票票、愛奇藝與貓眼電影等網路發行方;電影產業鏈終端的院線平台代表公司有海外的AMC與國內的萬達影院、大地影院、橫店影視等。
行業發展歷程:處於「互聯網+時代」
從1950年發展至今,我國電影行業共經歷了四個階段,分別為「國有資本時代」、「民營資本時代」、「商業大片時代」和目前所處的「互聯網+時代」。
行業政策背景:多項政策加持
以政策扶持為主導電影產業的迅猛發展與國家層面以及政策層面出台的各項扶持政策有著緊密的聯系。2010年的《關於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由國務院辦公廳出台發布,我國對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提出了重要的指導方針、具體政策措施保障;
關於支持電影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通知》在2014年由財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聯合發布,明確了八項具體政策,使得市場活力得到進一步激發,公益服務質量和水平得到提升;
《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徵收使用管理辦法》於2015年由國家財政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並規定,向申請工商登記的經營性電影放映單位徵收5%的電影專項資金,用於電影產業發展的金融、稅收和人才引進扶持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於2017年3月1日發布實施,具有里程碑意義。對於正處於發展迅速但缺乏法律依據及保障的電影市場來說,無疑給中國電影產業發展帶來了法制化的信心,也為中國電影"走出去"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可以說,國家法律和政策,特別是政策幾乎決定著電影產業發展的方向和發展程度。
行業發展現狀:
1、中國電影市場收入規模:疫情後強勢反彈
從電影票房收入來看,2016-2019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持續增長,並成功突破600億大關。2019年,我國票房收入達641億元,較2018年增長5.4%,增速整體呈現下滑態勢。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我國電影票房收入僅為203億元,不到2019年票房收入的三成。截至2021年12月中旬,我國電影票房收入457億元,較2020年恢復較快。
2、中國觀影人次情況:2020年下降近7成
從觀影人次的變動情況看,2020年全年觀影人次5.49億人次,相比2019年減少了68.23%,降幅與票房降幅基本持平。對比2019年全國約14億的人口總量,人均觀影次數為0.39次,相比2019年的1.24次下滑明顯,若以8.48億的城鎮人口計算,人均觀影次數為0.65次,相比2019年減少了1.43次。
3、中國電影放映場次情況:疫情影響放映場次大幅度下降
2020年全國影院共放映電影5658.4萬場,同比減少55.58%,降幅明顯低於觀影人次和票房降幅。對比票房、觀影人次和放映場次的變化情況,隨著國內影院數量的逐年增多,放映場次的增加速度始終能夠大幅高於票房和觀影人次的增長速度。
行業競爭格局
1、行業集中度:頭部效應明顯
整體來看,中國電影市場頭部效應明顯,行業集中度較高。隨著檔期競爭加劇、口碑宣傳作用凸顯,國內電影票房集中度加劇。2020年受疫情影響,電影前五名票房達到全年總票房的50%以上。除2020年特殊情況外,2018至2021年電影票房前三名和前五名佔比穩步提升,這意味著影視行業的龍頭公司能夠分到更多紅利。
2、企業競爭:萬達影院市場份額最高
從各院線票房情況來看,我國電影產業市場集中度仍待提高,以票房TOP5院線的票房合計僅為2020年電影總票房的47%。其中,萬達院線以15%的票房比重位居榜首,其次為大地院線,其票房比重為10%,上海聯合院線(8%)、中影數字院線(7%)和中影南方新干線緊隨其後(7%)。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政策方面:《「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
2021年11月9日,國家電影局發布了《「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也是針對內地目前電影市場所做出的最重要的指導性方針政策,其中既有一些具體的數字指標要求,也有一些針對性較強的規劃部署。整個規劃書近萬字,基本涵蓋了內地電影近幾年發展出現的問題和症結,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也包括了之前一些方針政策的進一步執行。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