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我的戰爭》好看嗎
難生共鳴的「我」
文/夢里詩書
個人對戰爭片的好壞之分,從不指在電影能有著多麼宏大刺激的戰爭場面,而更在於其本身能否用那些鮮活真實的生命去承載戰爭之殤與和平之思,但《我的戰爭》中一味的戰火渲染,劇情的散亂,人性的蒼白,都只是使電影變的膚淺平庸。
難以否認這是一部在戰爭場面上下了不少功夫的作品,可惜於逼真的戰爭並沒有去寫實其所帶來的冷酷殘忍,電影只是用戰爭在不間斷的渲染著主旋律的英雄情懷,但這不是一部虛構的《指環王》,無數人的生死都可賦之笑談,戰爭背後有著多少的苦難,數以萬計的英魂卻只是在電影中成為了襯托那一腔英雄熱血的悲情,這樣的作品從本質上來說,雖然稍勝於全然無法入目的抗日神片,但與前者不思戰爭之殤的做法並無不同。
《我的戰爭》雖是一部以小人物為視角的作品,但電影並沒有為觀眾帶來一個小人物面對戰爭的那種真實,其只是一再的用一場接一場的戰火來營造看點,殊不知這樣建立起來的戰爭早已敗絮其中,愛情的附加不但難以引人共鳴,反而使故事充滿了虛假的做作,而單一化的視角,更令本錯綜復雜多方角逐的鏖戰,變成了一場毫無戰術可言的自欺欺人,如若不是電影將背景在伊始設定於了抗美援朝,那麼這甚是一場可以套搬於其他戰爭之中的移花接木。
在現如今,不論意識形態如何,戰爭片所最終著點的都必當該是反戰,電影看完後給人的觀感絕不是熱血沸騰,心潮澎湃,而是對戰爭原罪本身深省的反思,以此再突顯的愛國主義情懷才會變的真摯動人,但在這部劇情散亂的電影中幾乎無從建立起真摯的人物情感,人海戰術的犧牲亦變的難有感懷,當生命的逝去只是變成了電影強行煽情的手法,這樣的戰爭片且不談對比何般他國經典,就拿馮小剛的《集結號》來說也是謬之千里。
一部好的戰爭電影,最為根本的是有對生命的尊崇和戰爭的反思,但無論從諸多國產的抗日神片,還是這部以「我」來著點的抗美援朝,卻連這一點都做的乏善可陳,又能拿什麼來引人共鳴,追思先烈。
B. 我的戰爭的介紹
《我的戰爭》是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領銜出品的朝鮮戰爭題材影片1。該片由中國香港導演彭順執導,劉恆編劇,劉燁、2王珞丹、3黃志忠、4楊祐寧、5葉青、6王龍華等主演。7影片為了紀念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志願軍戰士們而特別創作,講述了一群平凡又偉大的年輕人為了保衛國家毅然決然遠赴他鄉,在殘酷的戰場上所發生的那些關於愛情、友情、親情的傳奇故事。
C. 《我的戰爭》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對電影做個總結,評分的話我打及格分,推薦所有人去觀看。
對電影的評價只是針對於導演的技法和電影本身,並不針對於歷史事件本身,也希望觀影的人們不要將二者混同。
畢竟,那些人是我們的袍澤弟兄,他們的離去已經足夠沉重了。
D. 《我的戰爭》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戰爭片作為類型片的一種,在全球粉絲、影迷心中都享有很高的盛譽。不少影片、影人都在奧斯卡亦或是柏林、威尼斯、戛納等國際A級電影節上攬獲多項大獎殊榮。
之於我,戰爭電影的啟蒙則屬於純正國產味兒的《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英雄兒女》什麼的。那時候沒有娛樂,電視機都很少。在偏遠山村的露天電影院能看一部電影,已經是非常滿足的一件事兒了。也因此,會記憶如此猶新。
再後來就是三大戰役,當時被稱為史詩級的戰爭大片,那場面之壯觀,在當年看來絕對是嘆為觀止。當然,還有就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血戰台兒庄》,這部電影豆瓣評分高達8.1,即使是國產片中,也算是佼佼者。
進入錄像廳時代後,看到了不少未能在內地院線上映的好萊塢大片,其中就包括不少的戰爭大片。對比之下才發現,好萊塢電影工業真牛。雖然國產的戰爭大片三大戰役在內地已經非常牛氣,但看了《戰爭啟示錄》《野戰排》《拯救大兵瑞恩》後,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戰爭大片。
再後來,馮小剛用一部《集結號》定義了國產戰爭大片的新標准。影片上映之後,無論口碑還是票房,點贊與撒花齊飛,票房與交口共舞,成為當年一部現象級國產大片。而張藝謀《金陵十三釵》中的街頭巷戰戰爭戲拍的也很有里程碑意義。馮小剛《一九四二》中雖然戰爭戲份不算多,但很用心,延續了《集結號》的經典。
值得一提的是,馮小剛的《集結號》《一九四二》的戰爭爆破團隊來自韓國,並因此與韓國的幕後製作團隊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釵》則首次在國產大片中使用好萊塢團隊,為其打造殘酷且慘烈的戰爭場景。效果極為震撼,而且非常安全,不會有人員因爆炸煙火而傷亡。
這幾年,隨著片源的不斷豐富,看的戰爭片越來越少了。再加上一些國產抗戰神劇、神片對該類型片的過度消費,觀眾對國產戰爭片的興趣也很難再提得起來。很多人對國產戰爭片的印象還停留在《集結號》,甚至《血戰台兒庄》階段。不過,這部《我的戰爭》或將扭轉觀眾對國產戰爭電影的固有看法和偏見,用實力再次為國產戰爭大片定義新標准。
《我的戰爭》,重點突出「我」和「戰爭」。這種視角,在以往的國產戰爭大片中是比較鮮見的。既然是「我的戰爭」,那影片就註定有很多主觀視角來呈現戰爭的殘酷性。也因此,在拍攝上,《我的戰爭》動用了很多全新的技術和設備,以「我」為核心切入點,將戰爭場面打造的淋漓鮮活,讓每一個觀眾都仿若置身戰爭場景中,成為影片主角「我」。
《我的戰爭》其核心內容之一是「活著回來、平安回來」。片中,類似的主題被反復呈現,真正體現了人本位。而這,也是以往主旋律、高大上國產戰爭大片中鮮少出現的元素。因為有了人本位這個主題,影片對兄弟情、戰友情、兒女情、父子情、母子情等人間真情的詮釋與刻畫,才如此豐盈動人,充沛感人。戰爭的殘酷性也從這個側面更加凸現出來。
《我的戰爭》角色有次重,主次人物的戲份也有多寡之分,但總體上講,這是一個群戲,每一個角色,無論主角孫北川(劉燁)、孟三夏(王珞丹),還是配角張洛東(楊祐寧)、李順良(黃志忠)、王文珺(葉青),都被塑造的鮮活而立體,豐潤而飽滿。
誠然,在戰爭片篤粉心中,《我的戰爭》最值得說道說道的還是其對戰爭場面的神還原,視覺上的沖擊配合於情感上共鳴,從而讓影片的戲劇張力得以最大程度的飽滿釋放。
用一個字形容《我的戰爭》的戰爭場面,就是「真」。用一句話形容,就是「太真了」。影片在細節上的處理顯得非常老道。無論是軍人的服裝服飾,還是面部妝容,亦或是戰地的尖刻條件,都被復原的出神入化。對情感訴求的表達則很東方,很中國。
而對爆炸硝煙、槍林彈雨、飛機狂轟、強力火力等寫實畫面的打造,《我的戰爭》更是不遺餘力。其氣勢,絕不輸於任何一部好萊塢戰爭大片。遠景、近景鏡頭的無縫切換,將「我」以及兄弟姐妹們的戰爭心況都傳遞的恰到好處。由於要表達的是「我」的戰爭,影片後半程的戰爭場面戲,有很多時候都是以「我」為第一視角的,從而讓現場感更加逼真,也更加淋漓盡致。戰爭的殘酷性也因此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現,對觀眾內心世界的沖擊也是顯而易見的。
為全景式再現戰爭的宏大和殘酷,《我的戰爭》從導演到攝影再到演員也是吃盡了苦頭。攝影師全程貼身跟拍劉燁、楊祐寧等;劉燁在拍攝爆炸戲時差點被毀容,在拍攝肉搏戲份時腳被崴傷;楊祐寧腰部也受傷;以王珞丹為首的女演員雖然扮演的是後方文藝兵,但拍攝時條件也相當艱苦。在零下數度的天氣狀況下,趟冰水,過冰河,而且拒用替身。如此敬業,值得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