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香港電影的秘密的圖書信息
作者: (美)大衛・波德威爾(David Bordwell)
譯者: 何慧玲
ISBN: 9787544306881
頁數: 345
定價: 35.0
裝幀: 平裝
出版年: 2003-01
副標題: 娛樂的藝術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⑵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看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和電視劇
八九十年代,是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刻,無論是男神周潤發、喜劇之王周星馳,還是女神張曼玉林青霞等等,在那段歲月,香港電影圈涌現出了大批人才與無數經典影片。
美國電影學者大衛·波德維爾著名的香港電影研究專著《香港電影的秘密:娛樂的藝術》,討論的香港電影絕大部分屬於八、九十年代,絕非偶然。只有這個階段的香港電影才是真正有關港人的身份、情感、記憶、經驗、想像的投射,才是其在世界影壇獨樹一幟的形式風格最波瀾壯闊的一次爆發歷程。讓無數港片迷無止境緬懷的香港電影黃金歲月正是於此開端。
美國知名詩人兼影評人 Geoffrey O'Brien 在 1992 年 9
月份的一期《紐約書評》上撰文稱,「香港正在創造這個星球上最喧囂最缺乏反省意識的電影」。這個概括大抵准確,法國電影評論圈自 1960 年代以降最重要的影評人
Serge
Daney,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不喜歡香港電影。癲狂,火爆,感性,縱情,這些都是這個階段香港電影最顯見的性格特質。如果要找一位此階段最具影響力、最能代表香港大眾商業電影創作實力的導演,非徐克莫屬。
香港電影黃金年代的幾大浪潮,徐克都是推動浪潮的關鍵人物。他是最早在香港電影界實踐電影特效的人物(《蝶變》)。1980年代中後期至90年代初香港電影的兩股重要浪潮,由《英雄本色》開啟的英雄片浪潮、由《倩女幽魂》開創的人鬼片浪潮,徐克本人雖然不是這兩部電影的導演,但項目的始作俑者都是他。
⑶ 香港電影的秘密怎麼樣
聞名已久,最近才終於看完。比較難得的地方是,作者可以以世界性的眼光來看香港電影,將香港電影放到一個大的范圍內,與日本電影、好萊塢電影等做對比,指出港片中......
⑷ 有哪些關於影評的書
最近的一本不是很厚的影評書籍是崔子恩的《光影記憶》。崔子恩不但是作家、導演,同時還是北京電影學院電影研究所副研究員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碩士。
《香港電影的秘密》
作者:大衛•波德威爾(美)
出版:海南出版社
簡評:一個美國人了解李小龍、成龍沒啥稀奇,但對張徹、劉家良了如指掌令人刮目相看。他畢竟是一個學者,雖然剖析香港電影從藝術商業片入手,但思維不存在太多東西方的隔閡,反倒是學術文章寫得十分透徹而好讀。
《非常罪 非常美》
作者:毛尖
出版: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簡評:讀毛尖的文章是從她的隨筆開始,從寫她母親剝毛豆,再寫到小津,有味道。她的影評也是把感性的東西化進去,但絕不誇張。比如她會把溝口健二的紅色傷疤、伯格曼的紅裙子、阿巴斯的紅色上衣、科波拉的紅玫瑰等等放在一起寫,吸引人的。
《雕刻時光》
作者: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俄)
出版:人民文學出版社
簡評:是台灣「電影眼」系列的引進版。看電影大師塔可夫斯基本人的著作絕非是解讀他的電影,而是走近一個人的靈魂、他的哲學與藝術思想,對詩意的世界張開你的翅膀。
《基耶斯洛夫斯基談基耶斯洛夫斯基》
編者:丹努西婭•斯托克(波蘭)
出版:文匯出版社
簡評:坦承自己不懂音樂,給出不喜歡美國的理由。這位大師一般被認為早期電影有「道德焦慮「,後期電影遠離政治,還是聽他自己來說自己及自己的電影吧。
《電影+2002》
編者:衛西諦等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簡評:剛拿到此書的時候,很多電影還一時看不到。但後來一部部都沒少出過DVD,的確是2002年最值得關注的幾十部世界各國電影。不是淘碟指南的淘碟指南,而且不過時。
《新小說•新電影》
作者:克洛德•托馬塞(法)
出版:天津人民出版社
簡評:是相對深奧的一本,一半文學,一半電影。光就賣得快便說明中國讀者對這部分藝術史的關注,杜拉斯的《印度之歌》、格里耶的《歐洲快車》究竟怎麼樣?不急,花個兩小時就能讀完的小冊子。
《世界電影鑒賞辭典》(四編)
主編:鄭雪來
出版:福建教育出版社
簡評:這套辭典的前三部在國內有過不小的影響力。四編中有些電影的選擇可能不是很嚴格,但早期的德國表現主義電影是其精華之一。還有,其中的評介雖然很不華麗,但言之有物,准確到位,是值得提倡的治學風氣。
《文化批評與華語電影》
編者:鄭樹森
出版: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簡評:收入了兩岸三地及海外10多位學者的電影論文,其中包括戴錦華、畢可偉等人。是年內最有學術質量的華人電影書籍,盡管對華語電影的批評有些欠妥,但畢竟從文化的高度分析是一條有意義的影評之路。
《法國電影手冊十年百部佳片》
編者:雙城、列狐
出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簡評:大多數電影你能看到,一部分電影一時還看不到。不一定每部都是經典,是淘片與了解當代世界電影的一個角度。
《電影館系列》(已出8本)
作者:布努艾爾、伯格曼等
出版: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簡評:今年最具規模與最令人激動的引進類叢書,只需列舉幾本就說明一切了:安東尼奧尼的《一個導演的故事》、《伯格曼論電影》、《法斯賓德的世界》、布努艾爾《我的最後一口氣》、《光影大師——與當代傑出攝影師對話》等等。
http://www.bcm-art.com/bbs/dispbbs.asp?boardid=13&id=32&page=1
愛比死更冷酷-電影大師與大師電影
一本以世界電影藝術大師及其代表作品為背景的影評類書籍。書中收錄了雷納-華納-法斯賓德、安德烈-塔爾科夫斯基、英格瑪-伯格曼、費穆等一些歐洲及亞洲的大師作品及作者由此引發的對電影與人性、情感、哲學等問題的思索與獨到見解。文字優美且耐人尋味,並附有大量精美圖片。上帝在創造人類的同時,賦予了人類愛的權利,卻沒有告訴我們該如何去愛。於是背叛、猜疑、嫉妒、傷害接踵而來,在我們的心靈里蒙上了一層陰影,愛,到底是什麼?
http://www.joyo.com/shop/shop_book_detail.asp?prodid=bkbk602210&goodsid=bkbk602210&uid=&id=885877
⑸ 香港為什麼能出很多巨星
說到上個世紀香港的巨星,簡直一口氣數不完:張國榮,梅艷芳,成龍,劉德華,張學友,王祖賢,梁朝偉,周潤發,周星馳,王菲等等等,毫不誇張的說,上個世紀80.90年代的香港,群星薈萃,大牌多到數不完,隨便拉出一個都是經典。
而且明星都是從電視電影,以及綜藝節目中走出來的,那個時候的國內做這些是不太現實的,別說以前,就是現在,也是限制多多,這個不河蟹,那個不健康,這個低俗,那個色·情的。
⑹ 《香港電影的秘密:娛樂的藝術》最新txt全集下載
香港電影的秘密:娛樂的藝術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 筆下文學 》整理收藏 Http://Www.Bxwx.Org
《香港電影的秘密:娛樂的藝術》
前言(1)
好些有關香港的好書,始於昔日啟德機場的上空。作者乘坐的大型噴氣式客機,在眼看快要擦破九龍城的屋頂之際,一個急轉彎滑落地面。澳洲一位機械師說,那是8小時的極苦悶,緊接8分鍾的驚破膽。抵步履險若此,教我印象難忘,但真正刺激的事還在後頭。在潮熱的三月天夜裡,我逛到彌敦道,抬眼竟望見霓紅燈重重聳立,猶如森林。一行又一行閃爍或艷紅或鎏金的中文字,高伸至幾層樓;我熟悉的名字,也穿插其間,如銀紅混色的Toshiba(東芝),碧綠的OK(卡拉OK)。我發現身處的人流當中,有雙手交疊背後神色凝重的老人,有向著手提電話喊叫的男女行政人員,有四五人一夥同行的家庭主婦,有束起吊帶穿上短褲在飛奔的小孩,還有身穿白衫藍褲的高瘦男子、肩掛背包的紅發女子。好些遊客,也夾雜其間。德國或澳洲來的大塊頭男女,在櫥窗前給攝像機和光碟機評頭品足;美國來的學生,則翻弄手推車里的盜版光碟。巴士刺耳的剎車聲,送來下車的乘客,大家又都提高嗓門不住地交談,吵聲震天價響。偶爾,有男人在喧鬧聲中插進來:「要冒牌手錶嗎?」「先生,哪兒來的?買西裝嗎?」從彌敦道拐到傍海的梳士巴利道,吵聲漸漸遠去。在這半島的邊陲,文化中心一排排清涼的石柱子間,大家也都換過節奏。我懷疑文化中心的博物館和劇院,還不夠這兒的一片寧靜討人歡喜。其後我還發現,每天都有新人從婚姻注冊……
⑺ 誰能介紹本關於80年代香港電影的書
<香港電影的秘密> 作者:大衛.波德威爾 (美) <香港電影新浪潮> 作者:石琪 <映畫--香港製造> 作者:張燕 <香港製造/夢工場> 作者:魏海軍等 <香港電影史> 作者:趙衛防 方保羅《圖說香港電影史 1920-1970》
⑻ 關於如何拍電影的好書,請高手推薦一下。
這個是關於電影的書了。
1、 《故事》 羅伯特麥基
經典。我覺得每個想寫劇本的人都應該好好看看這本書。我前前後後大概看了八遍左右吧。每看一遍,都會有新的收獲,雖然同時也有不同的看法。但這本書覺得還是非常有價值的,不管是寫商業片還是藝術片,都能開放思維,得到一些啟示。
2、 《電影劇本寫作基礎》 悉德菲爾德
名氣很大,但是看的時候卻很失望。覺得太教條了。《故事》是開放人的思維,而這本書我認為是束縛人的思維,把編劇變成了八股文。不過很多小影視公司老闆在討論故事的時候,都會用這本書的理論公式去套故事,多少分鍾應該轉折第一個情節點,多少分鍾轉折第二個情節點。我認為如果想寫俗套故事,這本書的公式還是有用的。不過如果要是有更高的志向,不要看這本書。這本書還有一本續集:《電影劇作者疑難解答指南》我也覺得沒什麼用。不過有一個導演朋友覺得還不錯,比這一本好多了。
3、 《認識電影》 路易斯賈內梯
這本書第一次看的時候,覺得是經典。當時新版還沒有出,是問朋友借的舊版,如獲珍寶。後來在北京到處找這本書,在海淀圖書城淘到,立馬買下。前前後後也是看了很多遍,但兩年之後,看到第五編的時候,覺得這本書太幼稚了。從此再沒有看。舉個例子來說,裡面一些關於構圖的介紹,仰拍表示偉大,俯拍表示卑微。初看的時候我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的。可是後來慢慢不這么的認為了。這是一種俗套的表現形式。就好像表現一個人的痛苦,總喜歡安排在雨中漫步一樣。符號象徵圖解沒有意義,故事和結構才是王道。簡單而言這本書入門很好,但是等成長起來,一定要把這本書完全忘掉。
4、《香港電影的秘密》 大衛波德威爾
經典。同樣也是先問朋友借的,覺得後來想辦法淘到的書。我是看香港電影長大的,因為香港電影我愛上了電影。盡管後來我接觸到了好萊塢電影,歐洲電影,發現原來電影的天地是那麼的開闊,但那種香港電影的情結是怎麼也揮之不去的。所以看這本書的時候,覺得甚是熱血沸騰。大衛波德威爾對香港電影的分析實在是淋漓盡致,入木三分。令人欽佩不已。
5、《好萊塢的敘事方法》 大衛波德威爾
因為《香港電影的秘密》,崇拜大衛波德威爾,於是買了這本書。可惜翻譯得不怎麼好,很影響閱讀。而且對於大衛波德威爾在這本書中的觀點也不是很贊同。覺得他有時候太專注於技術了。只要是拍出來的電影,他都拿來舉例子,可是問題是有些電影好,有些電影不怎麼好。那麼忽略內容直接分析形式好壞,感覺不怎麼對。
6、《電影化敘事》 范茜秋
看看可以。但是感覺沒有什麼深度,不過是總結了一些電影中的表現手法罷了。可是這些手法,自己看電影中不就能看到了嗎?
7、《電影的力量》 霍華德蘇伯
好像字典一樣,講了電影的很多觀點。有一些非常有見解。但是也有很多平平無奇。不過入門,還是值得一看的。
8、《萊昂內往事》
萊昂內的訪談集。萊昂內是我非常喜歡的大師級導演,買回來兩天內看了兩遍,裡面有一些非常有價值的見解,也有他的一些拍攝的八卦。我個人口味只愛看見解,不大愛看八卦,但還是很值得看。
9、《編劇大師班——眾編劇巔峰傑作訪談類》
好萊塢、歐洲一些當紅編劇的訪談。買的時候很興奮,買回來看發現八卦太多,見解太少。我覺得意義不大,不過我的一個朋友覺得還可以。
10、《電影音樂》 彼得拉森
買的時候有點沖動,買回來發現裡面有《西北偏北》等幾部電影的樂譜分析。因為不懂五線譜,沒看懂,搬家的時候,賣了。
11、《電影是什麼》 巴贊
巴贊的影評集,聽說很牛,不知道為什麼看了很多次,就是看不下去,後來送給朋友了。
12、《施拉德論施拉德》
施拉德是《計程車司機》的編劇,因為喜歡《計程車司機》,買了這本書。不過因為裡面除了《計程車司機》,很多他導演的或編劇電影都沒有看過,於是沒看完。不過有裡面一句關於編劇的話非常有價值,現在還銘記著:每把椅子雖然形狀不同,但椅子還是椅子。這是我看這本書最大收獲。
13、《導演功課》 馬梅
課堂討論實錄,談編劇、導演。很多人覺得寫得不錯,看了三編,沒有再看,覺得對自己啟發不是很大。
14、《希區柯克與特呂弗對話錄》
希區柯克和特呂弗談他的電話,還是關於拍攝的八卦太多。所以看的時候,覺得沒有太大的啟發。
15、《雕刻時光》 塔爾科夫斯基
塔爾科夫斯基談自己的電影和對電影的看法。一個導演朋友非常喜歡,膜拜的境界。所以買了來看,看了三遍。可是因為個人口味問題,感覺收獲不大。因為對塔爾科夫斯基來說,他認為電影可以完全沒有故事,而我卻認為電影要講故事。但這部書還是值得看的。
16、《光影大師,與當代傑出攝影師對話》
我不怎麼懂攝影,很多技術上的地方都沒看懂。不過這本書絕對值得一看。
17、《華人縱橫天下——李安》
李安的訪談,貌似內容和《十年一覺電影夢》差不多。講的是他拍電影的故事。有一些見解很有價值。值得看。
18、《導演電影:電影導演的藝術》
很多好萊塢導演關於電影的看法。經典。很有價值。
19、《電影書寫札記》 布列松
布列松談自己對電影的看法。第一次看這本小冊子,覺得沒什麼。第二次看的時候,發現實在是太經典了。雖然說我不怎麼愛看布列松的電影,太晦澀了。但是這本關於他談電影的書,卻是一看再看。
20、《電影的意義》 梅茨
和巴贊《電影是什麼》一起買的,不同的是《電影是什麼》,能看懂,只是看不下去。這本《電影的意義》是看不懂,也看不下去。一起送給朋友了。
21、《赫爾佐格談赫爾佐格》
每一個想拍電影的人,都應該看這本書。就算不愛電影,也要看這一本書。赫爾佐格的經歷太傳奇了。看完以後,你會渾身充滿了力量,發現:嗯!原來生活可以不那麼簡單的。非常經典的訪談,不管是電影還是人生。
22、《黑澤明自傳》
貌似就是《蛤蟆的油》,不敢肯定。黑澤明從小到《羅生門》之前的自傳。對我而言,還是八卦太多了。不過還是能看。
23、《電影剪輯技巧》 米勒/萊茨
關於電影、新聞片、紀錄片等類型的剪輯技巧書籍。看了三遍,技術而言還是有用的。不過總感覺關於剪輯,還是得多看電影,多自己剪,去找感覺,而不是理論上的紙上談兵。
24、《影視導演》 阿倫阿莫爾
和《認識電影》一樣,也是剛開始覺得很好。後來覺得沒太大用處。當然入門很有用。
25、《我的第一部電影》
科恩兄弟、阿莫多瓦、李安等很多導演談自己怎麼拍第一部電影的。對想拍電影的人來說,非常非常有用。
26、《我是怎樣拍電影的》山田洋次
看了《世界電影》雜志選摘的幾章,覺得很有用。因為這本書太老,買不到,於是復印了全本。可惜復印完了才發現,精華部分都在《世界電影》雜志選章上。不過還是很值得看的。裡面講了很多創作的方法。
再補充一本《電影編劇新論》吧,雖然也顯教條,但對我當初很有幫助。當完全不懂怎麼編劇的時候,好萊塢的經典劇作法至少能給你清晰的方向。
不過書看多了,容易限於理論,束縛思想。當了解了基礎的故事概念和邏輯之後,就不必再看了。
⑼ 香港電影里都是把錢捲起來,其中有什麼秘密
我覺得在香港電影中把錢捲起來,首先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比較方便攜帶。其實我們都能在香港電影中看到,尤其是一些小混混在交易的過程中,都是用捲起來的錢進行交易。因為小混混每天穿梭在市井中,都不愛隨身攜帶包,所以把錢捲起來放在牛仔褲的口袋裡,更加方便,也不容易弄丟。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成卷的錢在場地清理時,絕對比單張的更方便,不至於散得到處都是,在下一場要用到的話也容易從道具盒裡找出來,這一點也是方便運用吧,作為電影道具來說方便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