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當代電影發展史目錄
中國當代電影發展史,是一部充滿變革與創新的歷程,從早期的主旋律電影到多元化的藝術探索,展現了中國電影在世界舞台上的獨特魅力與影響力。
第一章《共和國的紅旗頌·新世紀的主旋律》聚焦於時政電影。從1949年至1965年,電影作品以頌揚新中國、黨的政策和大躍進為主題。隨後的「文革」時期,電影成為政治意識形態的載體。1977年至2000年間,主旋律電影開始唱響,展現了一代人的理想與追求。
第二章《現代與傳統的裂變·理想與現實的沖突》關注都市電影的發展。在這一階段,電影開始探討現代與傳統之間的沖突,以及理想與現實的矛盾,為觀眾呈現了一個多元化的都市生活圖景。
第三章《悲喜交集·風雨匯聚》描繪了農村電影的風貌。電影作品不僅展現了農民的日常生活,還深入探討了農村社會的變革與挑戰,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
第四章《血火之戰·神魂之戰》集中於軍事電影。這些作品通過戰爭場景,展現英雄主義精神與民族情懷,激發觀眾的愛國情感與民族自豪感。
第五章《演藝的舞台·寫意的空間》關注戲曲電影,通過將傳統戲曲藝術與電影技術相結合,創造出獨特的藝術形式,豐富了電影的表現力。
第六章《革命經典·紅色類型》涉及驚險電影,這些作品多以革命歷史為背景,通過緊張刺激的故事情節,傳遞愛國主義與革命精神。
第七章《武舞爭鋒·英雄神話》聚焦武俠電影,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英雄主義與俠義精神,深受觀眾喜愛。
第八章《世紀的光影·歷史的記憶》關注古裝、歷史與傳記電影,通過歷史人物與事件的再現,讓觀眾在光影中感受歷史的魅力與深度。
第九章《少年勵志·成長啟蒙》探討兒童電影,旨在為青少年提供正面的榜樣與成長的啟示,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
第十章《忠實電影·尊重原著》涉及名著改編電影,通過將文學經典搬上大銀幕,展現作者的原意與藝術風格,同時也為觀眾提供了全新的閱讀體驗。
第十一章《歡歌勁舞·動感天地》關注歌劇、舞劇、音樂與歌舞電影,通過豐富多彩的音樂與舞蹈元素,營造出獨特的藝術氛圍。
第十二章《影像奇葩·民族瑰寶》探討美術電影,通過獨特的藝術手法與視覺效果,展示了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的無限可能性。
第十三章《香江映像·東方影都》聚焦香港電影,以其獨特的文化背景與國際化視野,成為世界電影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十四章《文化傳承·形態變異》關注台灣電影,展現了台灣電影在文化傳承與創新之間的探索與嘗試,反映了台灣社會的多元與復雜。
第十五章《百年基業·世紀風光》聚焦電影產業,探討中國電影從誕生到發展的歷程,以及其在全球電影產業中的地位與貢獻。
第十六章《社會潮汐·時代風雲》關注電影與社會、政策的互動,通過電影反映時代的變遷與社會的變革,為觀眾呈現一幅幅生動的時代畫卷。
後記與附錄則提供了參考文獻與資料,為研究者與電影愛好者提供了一份寶貴的研究資源。
『貳』 中國電影史的百年簡史
自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問世,至2005年,中國電影走過了百年歷程。在這百年間,中國電影發展經歷了三個主要時期,每個時期都對中國電影產業產生了深遠影響。
### 第一個時期(1922年-1937年)
這一時期標志著中國電影產業的起步。從1896年電影在上海出現,到20世紀20年代,中國電影開始向私營化產業發展。這一時期,中國電影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眾多電影公司如明星公司、聯華公司和天一公司等,成為了中國電影產業的中堅力量。這些公司的成立,標志著中國電影產業鏈的上游製片業開始形成。與此同時,電影院線也開始發展,如中央影戲公司和華北電影公司等,它們在發行放映環節起到了重要作用。
### 第二個時期(1949年-1978年)
這一時期是中國電影業的穩定和發展階段。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電影管理局成立,標志著中國電影業進入國有化時代。在這一時期,中國電影產量有所下降,但藝術質量有所提升。特別是1959年,被認為是中國電影的一個高峰年。然而,到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爆發給中國電影業帶來了巨大沖擊,許多電影製片廠和電影院被關閉,電影產量大幅減少。
### 第三個時期(1978年至今)
這一時期是中國電影業的改革和復興階段。1978年改革開放後,中國電影業開始重新審視市場的作用,逐步實行市場化改革。1993年,中國電影開始引進「分賬大片」,這對中國電影市場產生了巨大影響。2001年,中國電影市場觀念得到了深化,院線制建設開始提上日程。2003年,中國電影產量達到了82部故事片,標志著中國電影業的復興。
在這三個時期中,武術動作片始終是中國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從20年代的《火燒紅蓮寺》,到50年代的李小龍、洪金寶,再到80年代的《少林寺》,以及90年代的《新龍門客棧》等,武術動作片一直在推動著中國電影業的發展。
總的來說,中國電影史是一部充滿變革和發展的歷史,從起步到復興,中國電影業經歷了無數的挑戰和機遇,但始終堅持不懈,為中國觀眾帶來了豐富多彩的電影作品。
『叄』 中國電影電視業的發展歷程
1895年,世界第一部電影誕生,人類的藝術創造和文化理想進入了嶄新的歷史紀元。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伴隨著世界電影的進程,伴隨著中華民族的復興,以其鮮明的民族個性和審美特徵,取得了輝煌成就,鑄就了歷史豐碑,為世界電影做出了獨特的藝術貢獻。
民俗電影時期
這一階段從1980年代後期到1990年代前期,以陳凱歌的《黃土地》、張藝謀的《紅高粱》以及《霸王別姬》、《活著》為代表。中國電影邁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並開始在國際上受到關注,取得了金熊、金獅、金棕櫚、威尼斯等一系列大獎。這一時期的中國電影以封建家庭為背景,表現了在中國封建專制時期罪與罰的悲劇故事。這些題材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外國民眾對中國的誤解,但卻使更多的人對中國產生了興趣,也使得第五代中國電影人如鞏俐、葛優、張藝謀等中國電影人成長為世界電影人。
獨立電影時期
199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末期,是近代中國電影業最低潮時期,一方面是由於我國政府對電影行業的審查過為嚴格,另一方面則是由於電視文化的沖擊。在這種艱難的歷史背景下,第6代中國電影人從邊緣文化姿態、下層民眾的生活以及中西方文化融合等角度出發製作了一定量的作品,在世界各大電影節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洗澡》、《頭發亂了》等。
跨國電影時期
自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來,中國的電影產業進入了飛速發展的新階段。中國電影的巨大進步使得電影回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僅去年一年我國電影的海外票房收入已達19億,超過了國內票房收入(28億)的2/3。以古典題材、義俠主題、異戀故事、武打橋段為表現手法的中國電影贏得了國際市場的廣泛好評。《英雄》、《天下無賊》、《夜宴》、《滿城盡帶黃金甲》便是這一時期的傑出代表。與此同時通過電影這一巨大的廣告載體,中國的文化也越來越為海外所知悉。
『肆』 中國電影發展的黃金時期
中國電影升級換代的歷程本身,也是一部中國經濟轉型發展歷史的特寫
日前,中國電影年度票房歷史性地突破400億大關。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的紅利,給中國電影業帶來的,不僅有市場的繁榮,也有對未來「黃金時代」的進一步期待。
中國電影今天的繁榮,跟中國持續30多年的市場化改革緊密相聯。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相關負責人在總結產業化改革經驗時,特別強調了樹立國有和民營一視同仁思想的作用。誠如所言,從好萊塢用《真實的謊言》敲開中國市場大門,到華誼兄弟等民營公司全面介入電影產業鏈,電影從過去的相對封閉和保守,變成了一個向全社會開放的行業。
自2003年全面推進電影產業化以來,不僅票房實現了從10億元到400億元的數十倍增長,更有銀幕從不足2000塊到接近3.1萬塊,影院數量從千餘家到超過6200家,觀影人次從7000萬到11.4億的巨大成績。中國電影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新機遇。
市場的繁榮帶動了投資的增長,也給中國電影作品拓寬了提高水平的空間。對於電影人來說,過去這些年是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國產電影與進口片「共舞」,品種和品質都突飛猛進地發展;同時這也是一個野蠻生長的時代,不少低水平的「爛片」,因強勢資本進入中國影院。正因為票房總量的打底,最近幾年電影評價不再「唯票房論」,欣賞水平與創作水平水漲船高,國產電影開始扎堆出現「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有調查顯示,國產電影觀賞性、思想性、傳播度三大指數均位於「比較滿意」的高位及以上水平。伴隨著《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等國產電影引發的持續熱議,伴隨著《山河故人》等人文藝術片的意外火爆,自願為國產影片宣傳的「自來水」群體出現,成為肯定中國電影的最好評語。
展望未來,大數據對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或許會產生更多促動效果。2015年之所以被稱為中國電影的「大數據」元年,標志性事件就是10月份廣電總局實時票房數據平台上線。官方權威數據統計開始做到每日更新,藝恩網、貓眼電影等一批專業網站提供的數據也日漸專業,再加上電子票務、網路大電影等一大批新興行業不斷涌現,整個影視行業的生態鏈都發生著重大變化。
有人說過,如果新型智能文明是土地,數據就是滋潤土地的河流。趨於透明完善的體系,體現出更多公平性和科學性,有助於更好實現製作決策的理性以及資本利用的高效。如今每一個觀眾的喜好,都可以通過電影評分系統傳遞給市場和創作方,未來的中國電影,唯有更貼近群眾、更承接地氣、更呼應市場,才能在更緊密的創作與傳播互動中,找到質、量齊飛的路徑。
可以說,中國電影升級換代的歷程本身,也是一部中國經濟轉型發展歷史的特寫。《一代宗師》里有一句經典台詞:「一念既出,萬山無阻」。今天的中國電影人就站在巨大風口,笑看風起雲涌,投入經濟轉型的時代潮流,再去贏得中國電影未來的下一個「黃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