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鳥的遷徙 怎麼拍出的
遷徙的鳥這電影中工作人員是如何拍攝下鳥在天上飛的畫面的?
答:我很負責的告訴你,用的是單人滑翔機!
我看過紀錄片。
長鏡頭中的鳥,都是經過劇組飼養訓練過一年的。
關於此的賞析,會有用:
「候鳥的遷徙是一個關於承諾的故事,一種對於回歸的承諾。」雅克·貝漢以這樣一句話開始了艱難的拍攝過程,最終將鳥的生活形態擺到人類面前:排成V字形的灰雁挺著粗壯的脖子、頑強地拍打著翅膀;蒼茫大地里兩只白鶴走著富有音樂性的步伐;南極洲極地冰川里的野鵝調皮地用屁股頂了一下同伴;亞馬遜河邊被雨打濕羽毛的金剛鸚鵡顯得那麼無助……
坐在影院里,你感覺童年時想飛的夢想在銀幕上實現,跟隨著滑翔傘上懸掛的攝影機,你漸漸適應了從高渺的雲端看蒼綠的大陸、從雷電交加的夜海看孤獨的航船、從污濁的工業廢水裡仰望黑色的鋼鐵叢林……
雅克·貝漢用難以置信的頑強和虔誠率領了150人的拍攝隊伍歷時3年跟蹤拍攝了35種候鳥的遷徙過程。跟隨著這些候鳥,雅克·貝漢也帶領著我們看遍了36個國家76個地區的奇妙山水。這部90分鍾的電影,是從300多小時長達45萬米的膠片中剪輯出來的。沒有對話、沒有情節,純粹到只有飛翔的電影卻花了1.6億法郎。
音樂,布魯諾·古萊,這位雅克·貝漢忠實的夥伴將《喜馬拉雅》的神聖庄嚴再次賦予了飛翔的鳥群。不食人間煙火的男聲和女聲吟唱著鳥類的情感,一種從北極遷徙到南極,跨越2萬公里、歷經千難萬險仍不改初衷的悲壯。合著如此的音樂,你會覺得人類和鳥並非沒有溝通的渠道。
影片當然還有人的痕跡。影片中出現了兩個具體的人物,但都只有兩個鏡頭。
孩子跟隨著鳥類奔跑、老婦人在手心裡放著穀物喂飢餓的丹頂鶴。更多的是潛在的人類,槍聲和囚籠、鐵絲網和工廠。
當整齊的編隊被槍聲打散、當金剛鸚鵡用嘴啄開鳥籠,這部幾乎只有候鳥的電影的終極目標是在提醒人類:自由女神像不僅代表人類的夢想,同樣也平等地屬於一種飛翔的動物,我們只需要為它們釋放小小的空間,它們就會回報給我們無比神奇的另一番天地。
影片彌漫著一種神聖和悲傷的氣息,為潔白的翅膀在不停地振動而神聖,為潔白的翅膀剎那間失去力量急速墜落而悲傷。當候鳥為愛它們的孩子許下回歸的承諾,我們又該回報鳥類一個怎樣的承諾?
也許,該是自由吧。然而,當製作方和永華電影城邀請上海有關環保官員免費觀看這部電影時,卻遭到了拒絕……
片尾曲響了3分鍾後,沒有人離場也沒有人鼓掌。這該是偉大的電影應得的靜默的尊敬和久久不能拔出來的恍惚。真希望它能叩開所有人的心靈。
⑵ 拍攝手法有哪些
1、推:即推拍、推鏡頭,指被攝體不動,由拍攝機器作向前的運動拍攝,取景范圍由大變小,分快推、慢推、猛推,與變焦距推拍存在本質的區別。
2、拉:被攝體不動,由拍攝 機器作向後的拉攝運動,取景范圍由小變大,也可分為慢拉、快拉、猛拉。
3、搖:指攝影、攝像機位置不動,機身依託於三角架上的底盤作上下、左右、旋轉等運動,使觀眾如同站在原地環顧、打量周圍的人或事物。
4、移:又稱移動拍攝。從廣義說,運動拍攝的各種方式都為移動拍攝。但在通常的意義上,移動拍攝專指把攝影、攝像機安放在運載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動中拍攝對象。移拍與搖拍結合可以形成搖移拍攝方式。
5、跟:指跟蹤拍攝。跟移是一種,還有跟搖、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將跟攝與拉、搖、移、升、降等20多種拍攝方法結合在一起,同時進行。總之,跟拍的手法靈活多樣,它使觀眾的眼睛始終盯牢在被跟攝人體、物體上。
6、升:上升攝影、攝像。
7、降:下降攝影、攝像。
8、俯:俯拍,常用於宏觀地展現環境、場合的整體面貌。
9、仰:仰拍,常帶有高大、庄嚴的意味。
10、甩:甩鏡頭,也即掃搖鏡頭,指從一個被攝體甩向另一個被攝體,表現急劇的變化,作為場景變換的手段時不露剪輯的痕跡。
11、懸:懸空拍攝,有時還包括空中拍攝。它有廣闊的表現力。
12、空:亦稱空鏡頭、景物鏡頭,指沒有劇中角色(不管是人還是相關動物)的純景物鏡頭。
13、切:轉換鏡頭的統稱。任何一個鏡頭的剪接,都是一次「切」。
14、綜:指綜合拍攝,又稱綜合鏡頭。它是將推、拉、搖、移、跟、升、降、俯、仰、旋、甩、懸、空等拍攝方法中的幾種結合在一個鏡頭里進行拍攝。
15、短:指短鏡頭。電影一般指30秒(每秒24格)、約合膠片15米以下的鏡頭;電視30秒(每秒25幀)、約合750幀以下的連續畫面。
16、長:指長鏡頭。影視都可以界定在30秒以上的連續畫面。
對於長、短鏡頭的區分,世界上尚無公認的「尺度」,上述標准系一般而言。世界上有希區柯克《繩索》中耗時10分鍾、長到一本(指一個鐵盒裝的拷貝)的長鏡頭,也有短到只有兩格、描繪火光炮影的戰爭片短鏡頭。
17、反打:指攝影機、攝像機在拍攝二人場景時的異向拍攝。例如拍攝男女二人對坐交談,先從一邊拍男,再從另一邊拍女(近景、特寫、半身均可),最後交叉剪輯構成一個完整的片段。
18、變焦拍攝:攝影、攝像機不動,通過鏡頭焦距的變化,使遠方的人或物清晰可見,或使近景從清晰到虛化。
19、主觀拍攝:又稱主觀鏡頭,即表現劇中人的主觀視線、視覺的鏡頭,常有可視化的心理描寫的作用。
拍攝雨景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雨天光線變化很大,有時雨景亮度,而烏雲密布的傾盆大雨亮度又很低,兩者之間的曝光
量可以相差很多倍,因此拍攝時,最好使用測光表測光。
2、雨天拍攝,常常會出現曝光偏多的現象,而曝光過度對表現雨景是極為不利的,因為雨天景物反差小曝光過度會使反差更小,照片看起來是灰濛蒙一片,所以,一般多採用減少曝光,延長顯影的辦法,來改善反差的情況,可按正常曝光量減少一擋到一擋每減少一擋時,可增加20%-30%的顯影時間,這樣有助於提高畫面反差。
拍攝技法:
1.以長焦距鏡頭為主要拍攝鏡頭(120型相機的約250mm左右鏡頭,或135型相機的135mm左右鏡頭),取其短景深功能。
2.依人像公式構圖法的原則,直接框取特寫、半身、七分身或全身之構圖,大約是距離被拍者5—8步左右,即可輕易拍得。
3.曝光時,需依人像攝影的特點,多開1~2檔光圈補償,以使臉部質感較為亮麗。人物臉部的光線柔和亮麗,是拍攝此類型照片的重點。
4.為了製造亮麗的眼神,最好在人像前方置一塊反光板或白色板,以使眼睛反射雪亮光點。
5.沖印時,最好依後加工處理技巧加上沖印柔焦處理,全面性的柔化膚質後,即可達到整張照片柔美漂亮的效果。
6.應多變換主題人物的造型或道具,否則拍照張數多時,視覺重點會毫無變化,構圖、景深以及拍攝技術類同的缺點就會暴露出來。
7.設計好主題人像的造型風格,選擇適合整體表現的場景,做好先期的主題與場景設計作業。
8.平時應多培養美學構圖的能力,並在拍攝時擬定好主題人像與場景之間的整體構圖計劃,不可落入人像公式構圖的俗套,而拍成特寫類型的照片。
9.解析並運用現場採光情形,用加減運作的方法融入所要拍攝的人像主題,在場景環境中,控制採光的突出表現,而不落入一般紀念照的平光通病。
10.控制景深的長短,製造動人與高層次的景深表現,不可落入一般生活照的雜亂模式。
11.選擇最適當的拍照時機按下快門,掌握住人像的生動感與景象的藝術感,拍攝出完美的人像帶景藝術作品。
12.拍攝此類型照片,最主要的是底片的選用,只要用黑白底片,即可沖印出此類照片的調子。
13.在拍攝的過程中,應注意背景與道具的色彩,以灰色系為佳,因為過黑與過白的背景、道具或服裝會使照片沖印出來時產生全黑或全白的反應,這是拍攝黑白照片應有的常識。唯有在適當的灰色系時,經由彩色沖印所套印出來的單一色調,才會有豐富的層次表現。
14.在拍攝黑白照片時,正確控制曝光,可以得到漂亮的階調。不可像一般人像常用的彩色負片拍攝法,經常以二檔以上的曝光補償。只有正確曝光,才可避免飽和的階調流失。
15.市場上有ILFORD廠商生產的另一種底片,可以直接彩色沖印,不必經由黑白葯水的手工顯影過程,拍攝效果是一樣的,是比較方便的底片。
16.經過拍攝、沖洗出來的底片,即可經由黑白沖印的洗相程序洗出純黑白照片。或者是經由彩色沖印的印相套色程序,洗出單一色調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