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電影最經典
得過奧斯卡獎的都經典
② 如何評價電影《守望者》
記得一次吃飯的時候與周舟學姐聊到超級英雄的話題,她當時指出的一個點對我來說很有啟發。她認為從《黑暗騎士》後,超級英雄所面對的困境就是越來越多的現實主義因素融入進超級英雄片的敘事語境中。
其實不僅僅是超級英雄片,所謂好萊塢類型電影發展到後期,導演們所進行的突破性嘗試就是在原本的類型化語境中融入越來越多的非類型元素。現實主義這個概念太危險而且太含糊,我不敢隨便使用,事實上有時候侵入類型片語境里的也未必就是現實主義,比如《誰陷害了兔子羅傑》和《鯊魚黑幫》里的異質元素就是黑色電影和黑幫片的元素。
但直覺里我認為那些融入進類型片里的異質元素最具破壞和顛覆性的,的確就是現實主義。當然這需要首先要說明現實主義這個概念到底應該怎麼認定。帕特里克·富爾賴對這個概念的觀點是具有啟發性的,他認為現實主義與現實毫無關系,現實主義真正強調的是「現實感」或者說「真實效果」,現實主義不是對現實完全地照搬,而是讓接受者(讀者、觀眾)「認為這是真的」。
李一鳴老師對這森攔個問題也有相類似的看法,在他看來,電影不是對現實的還原,而是對經驗的還原。一部電影看完後我們覺得好,不是因為它完全模擬了我們生活中的一段現實,而是印證了我們內心情感中的一些經驗。電影中的故事未必都是真的,但我們的經驗告訴我們事實就是如此。有趣的是,李一鳴老師把這稱之為「好萊塢的技術主義」,而富爾賴則直截了當地稱之為「現實主義」。如果我們參考延安和上海左翼對現實主義的一些提法,相信會同意富爾賴的觀點。
我們以《守望者》這部電影為分析對象的話,就能清楚地看到現實主義這個概念在敘事電影中的用法,以及現實主義是如何顛覆類型化敘事的。
幾乎每個看完這部電影的人都會承認該片是一部反英雄主義的超級英雄片。我認為該片導演扎克·施奈德一定是看過諾蘭的《黑暗騎士》並且受到它啟示了的,因為影片最後與漫畫原著不相符的結局,幾乎就是黑暗騎士的翻版。但我認為導演走得比《黑暗騎士》還要遠,因為犯罪者事實上也是超級英雄。一個無辜的超級英雄最後替另一個犯罪的超級英雄頂罪,而為了實現瞞天過海的計劃,這個無辜的超級英雄最後也讓自己雙手沾滿了罪惡的鮮血,他殺害了一個不願保守秘密的人。
因此在《守望者》中,超級英雄本質上的瘋狂性被暴露無疑,而不需要像《黑暗騎士》那樣用小丑和雙面人這樣的符號來暗示(蝙蝠俠本質上就是小丑,也是雙面人,他們三人其實是三位一體的)。《守望者》中有一個表面上與敘事無關,其實是作為隱喻性文本而存在的動畫故事(這是電影中的一個小孩一直在翻看的一本漫畫書里的故事)。在這個差帆故事中,一個船長在航海回家的途中被一艘黑貨船所狙殺,他所有船員全部遇難,只有他一個人倖存。這個船長知道那艘黑貨船的航行路線一定會經過他居住的小鎮,他擔心自己的小鎮也會遭到黑貨船的襲擊,於是他歷經千辛萬苦回到了自己的小鎮。在他神經質地凝視下,這個小鎮已經被黑貨船的罪惡此慶胡所侵佔,於是他肆無忌憚地襲擊殺害那些他所臆想中的壞人,直到他發現他一直想回小鎮救出的妻子居然被他親手殺害。原來小鎮根本沒有遭到黑貨船的襲擊。
這個故事的核心隱喻是,英雄會臆想出一個語境(比如罪惡橫生的城市、腐敗的司法、被黑貨船侵佔的小鎮),在這個語境下,他原本非法的私刑行為成為了合法的。
電影其實正是營造並支持這種臆想的最佳機制,只有在電影中,我們才可以帶著一種愉悅的心情欣賞著屏幕上的主角如同砍瓜切菜般地殺死那些「壞人」,而無需負擔任何道德上的愧疚感。因為在電影刻意營造的類型化語境中,那些壞人成為了一個純粹的客體、一件造惡的工具,而他們的數量龐大和易於消滅更是讓他們產生了一種電子游戲中的小怪獸的感覺。消滅他們只是為了更好地推動向前發展的敘事。《印第安納瓊斯》系列是這種類型化語境的典型代表。
如果更包裝一點,對於超級英雄的私刑行為的辯護則是他們不會殺人。無論是超人、蜘蛛俠還是蝙蝠俠,他們都恪守著這個底線,把壞人抓住後送交警察,從而保證自己行為的合法性。
《黑暗騎士》的高明之處是巧妙地用第一個語境逼瘋了第二個語境。小丑毫無疑問是一個純粹的惡的化身,他作惡毫無理由,僅僅就是要破壞秩序(這種秩序既是法律的也是道德的,以至於讓盜亦有道的黑幫分子都無法容忍他)。毫無疑問,小丑這個角色如果出現在《第一滴血》或者《印第安納瓊斯》之類的故事中,肯定是那種沒有內涵、僅僅是瘋子的大反派,而主角們的解決辦法則是簡單地消滅掉他就夠了。但因為他身處的是《黑暗騎士》的故事、一個主角恪守著超級英雄不可殺人的底線的語境中,他的瘋狂所具備的顛覆類型片的內涵則被凸顯了出來。小丑的存在本身就是對超級英雄片里所堅定恪守的原則的質疑,甚至會反過來讓我們懷疑,蝙蝠俠之所以一定要恪守這個原則,其實是因為他害怕暴露自己本質上與小丑是同類的事實。蝙蝠俠所堅守的原則,如同他的制服和面具一樣,保護他仍能被社會秩序所認可,不被當成一個怪物。
而《守望者》則與之相反,它不是通過強調類型化敘事的某個方面(比如反派的極惡)來質疑另一個方面,而是對整個類型化敘事的語境進行了質疑。這種質疑是通過直接把歷史、現實與超級英雄片的故事進行奇妙地混合而產生的效果。
在《守望者》的片頭字幕部分,導演通過剪輯,把超級英雄們(也就是守望者聯盟)的歷史與美國的整個歷史結合了起來,而且超級英雄本身參與了歷史的構建(守望者之一的笑匠刺殺了肯尼迪,笑匠和曼哈頓博士一起幫助美國贏得了越南戰爭)。但正是在這個過程中,超級英雄的存在才越發顯得滑稽。我們無法想像,脫離了好萊塢的類型化敘事,置身於現實和歷史語境下的超級英雄,是多麼的尷尬和不合時宜。於是在故事開始,超級英雄的聯盟就已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尼克松的《基恩法案》,超級英雄要麼必須臣服於政府(完全融入秩序),要麼就必須解散,否則就是非法的。
故事中導演還借守望者之一的羅夏之口說出,為什麼身心正常的超級英雄這么少?諷刺的是,說這話的羅夏本身就是最極端的反社會者和心理不正常。事實上,超級英雄的心理不正常恰恰是超級英雄在現實中得以存在的必要條件,就如同那個動畫故事裡的船長一樣,正是因為他們把這個城市臆想為黑暗、腐敗、混亂和充滿末世危機,他們才可以為自己的私刑行為獲得合理性。
當然,也有人可以反駁說,這部電影中美蘇冷戰的背景為超級英雄的憤世嫉俗行為找到了合理性,甚至也為最後超級英雄之一的維特的瘋狂行為所辯護(維特恰恰是所有守望者里最聰明的一個)。但正如片頭所說,事實上美蘇矛盾的升級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守望者之一的曼哈頓博士的存在而導致的。
於是在一個現實的、歷史的語境下,我們發現超級英雄一方面抱怨社會的墮落和自己不得不替天行道(代替法律)的無可奈何,但另一方面卻發現其實社會的問題要麼是超級英雄的妄想症,要麼本身就是由超級英雄所引起的。他們就如同那個動畫片中的船長,他們才是破壞小鎮安寧的劊子手,而他們還以為自己是在把小鎮從黑貨船的魔掌中拯救出來呢。
故事最後,我們才能真正懂得那個看似最瘋狂的笑匠才是最明智的,他說過,守望者其實就是個笑話。然而笑話中的人看不穿這個笑話,他們依然嚴肅而艱辛地維護著自己所臆想的那個世界。
③ 近期最火爆的爽片,全程無尿點,都有哪些電影呢
電影《一錘定音》近幾年黑幫監獄類型片的佳作,為了保護家庭,從一個普通人慢慢被環境脅迫成黑幫老大,部分情節設計有瑕疵,但不影響其散發的越獄和絕命毒師的味道。劇情平緩有張力,暴力血腥又溫情,這是一部給朋友、父親和兒子看的純男人的電影
④ 槍火電影的結局是什麼
槍火的結局意思很簡單,在餐館里打死阿信是假的,只不過是用了一顆假子彈,做了一場戲給老大看而已。
槍火結局的意思就是,餐館里殺阿信只不過是一場戲,目的是要放走阿信,騙過黑幫老大。
⑤ 吳鎮宇拍起「黑幫電影」來能有多野
吳鎮宇變了。
說不清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畢竟這個擅頌州演反派的港星,總給人一種神經兮兮的感覺。
像是《槍火》里略帶神經質用眼神殺人的阿緩虧來,邪氣逼人。
《無間道2》里「左手屠刀、右手聖經」的黑幫高層倪永孝。
《古惑仔》里喪心病狂的街頭大佬靚坤,桀驁中帶著幾分邪氣,情感壓抑中呼之欲出的張狂。
吳鎮宇「神經刀」這個稱號不是一天兩天了,思維跳脫,捉摸不定。
你永遠想像不到他下一秒會怎樣詮釋角色。就連黃秋生都吐槽,吳鎮宇是個「怪人」,他演戲時是沒有規律的。
不過冷酷嚴肅的吳鎮宇也有嘻嘻哈哈的一面。 這個「壞人專業戶」,也會由著自己的性子拍電影。如今他自導自演,拍了一部喜劇片《轉型團伙》。
黑幫題材是他繞不過的,但黑色幽默外加無厘頭神經質,有了趣味顛覆,有種「香港反類型黑幫電影」的味道。
影片講述了「過氣影帝」宇哥(吳鎮宇飾)被忽悠進了一個不靠譜的劇組,導演(文松飾)勵志要拍攝一部向《教父》致敬的「黑幫父子情」。
後來又因為宇哥因拍攝事故失去記憶,誤以為自己是古惑仔阿坤,陷入了黑幫紛爭中。
《轉型團伙》開頭就是險象環生的黑幫紛爭,「大佬B」吳志雄鐵著臉,帶著一大群小弟,伴著《友情歲月》的BGM登場,在訴說「在我的BGM里你不可能戰勝我!」
大佬B拽著文松的頭發叫囂:「別叫我大佬B ,叫我B哥」。影片以一種酷似銅鑼灣約架的開場白咚咚響起。
文松弱弱的說一句:「頭發是有尊嚴的給點面子,別薅我頭發,留點面子」。
後來又他的一句:「我們是在拍電影」讓人恍惚覺得是走錯了片場,又被拉回了現實。就知道這 不是一部普通的黑幫電影 。
而片中的導演為了完成拍攝,要求全劇組陪宇哥「假戲真做」,全程上演「戲中戲」。
探姐jio得,宇哥之所以能吸引到這么多迷妹的小心心,除了角色設定加持之外,還在於他在這部影片中「可吊炸天,可嘻哈」的野哪蔽精分氣質,恩,真的蠻有趣。(手動臉紅)
來品品我們宇哥的氣場。
出場的那一刻,探姐就被他的霸氣所折服了!
十級彩虹屁瞬間安排上了,一身的腱子肉,白色跨欄背心都掩不住宇哥渾身上下散發出那股子濃郁的港風氣質……
吳鎮宇真是好帥一男的!活了二十年頭一回有想當大哥女人的念頭!
如果你以為失憶後的宇哥只是簡單穿越到古惑仔時代,變身十惡不赦的大佬靚坤,那可就圖樣圖森破了。
失憶前的宇哥,超耐撕~ 畢竟探姐已經hin久沒有看到溫柔大叔了~怪有新鮮感的。
經過在娛樂圈的摸爬滾打,和聚光燈的誘惑,小片場泡太久的宇哥終於內心萌生了「我不想演了」的想法。
內心OS不斷:「除了黑幫片,我什麼都沒演過」。不過這二十年如一日的銅鑼灣扛把子,想轉型比咸魚翻身還難!
就在宇哥百般糾結時,喬彬一語命中宇哥: 「我們拍的是黑幫父子情,爸爸父親才是你真正的身份!」
幾分鍾後費曼騎著「兒童車」來接被陷害坐牢8年的宇哥出獄。作為父親他感動的是痛哭流涕,大鼻涕狂甩,卻遭到了費曼的強烈嫌棄。
記憶中的父子相見應該是溫情,嚴肅的氣氛。按照劇本的安排宇哥會和兒子打拚,奪回自己一切。
現實中宇哥與費曼「父子互坑」,宇哥在一場惡作劇中失憶。片場完全變了另外一種畫風——
導演甚至讓編劇改劇本,拍一部「黑幫小壞蛋」……What? 導演,老太太不服就服你。
更amazing的是宇哥失憶醒來以為自己是老大坤哥,還堅信費曼是自己的兒子。
編劇將此處描繪的無比沙雕而真實,也是整部影片我覺得最生動的地方。想像一下,現實中,一位良民搖身變成大佬,還收獲了一群小弟,之後他會做什麼?那大概是和地痞流氓干一樣的事?
很負責任的告訴你我們的宇哥並沒有黑化,「開舞廳、開麻將館、代客停車、收保護費」,盜亦有道,才是新時代黑社會的正確打開方式。
但這顯然不是《轉型團伙》的終點,宇哥的全劇組人員誓將黑色幽默發揮到底。
費曼因為坤哥救了自己,由開始的厭惡轉變為依賴。越往下看,我愈發察覺到了小霸王費曼內心的柔軟處。他渴望感受父愛,慢慢的假戲真做,把宇哥當成了自己的親爸。
一個假戲真做的功夫,費曼和宇哥就一笑泯恩仇了。
他不要宇哥做黑幫,要讓爸爸做個好人,可以每天為自己煮餐蛋面,講睡前故事。是誰說黑社會里只有打打殺殺?看《轉型團伙》把父子情也拍得別有一番滋味嘛。
所謂「黑幫父子情」無非就是「江湖很亂,生活很苦,但至少還有最親愛的人陪我一起度過」。片中父子倆比賽誰先吃完餐蛋面的一幕溫馨的像家庭片。
no no no,當冷麵宇哥對小孩子溫柔起來,真想在線魂穿宇哥!明明混社會很多年,還是會因為兒子的「善意的謊言」,心中萬般柔情湧上心頭。
費曼會以「為宇哥賺錢」為由搪塞他,為什麼自己會出現在電視廣告上。宇哥也會哄騙費曼自己放棄了開麻將館,實際上是開了家「雙面餐廳」到了晚上就自動翻牌為麻將館。
這意味著剛消除隔閡的父子雙方又各個隱藏了小心思,這些預埋的父子沖突讓劇情有了多重反轉。
另一方面,愛搞事情的導演文松靈魂發問:「要是每天煮麵吃面沖突在哪?」於是他准備送戲上門。
但沒想到的是拍攝時劇組意外捲入一樁真搶劫案中,於此同時宇哥被通知作品獲獎,還被喚醒了回憶,這真是讓人令人瞠目結舌的反轉啊。
可以說,從宇哥失憶到恢復記憶,《轉型團伙》的「不走尋常路」一直不斷升級。更出其不意的是我們的費曼小可愛被擄走了。
正所謂演戲要演全套的,劇組全程拍攝宇哥營救「兒子」的過程。宇哥為了假意要出鑽石的下落,將槍對准了自己人,一瞄一個准。
估計是宇哥失憶期間沒少看電視劇,這種舉一反三「以萬變應萬變」的操作簡直令人害怕,就連搶匪都看得目瞪口呆。
當然啦,搶匪被成功制服,宇哥也完成了他的「轉型」,實現了影帝夢。
吳鎮宇在即將奔六的時候自導自演了一部喜劇電影,這個被稱為「眼神分分鍾殺死你全家」的黑幫專業戶,竟然顛覆了惡人的形象去演一個「過氣明星」。
他貢獻了出道以來性格反差最大的一場戲。而對於觀眾笑點的拿捏簡直是手到擒來。
放眼近年來的香港電影,像《轉型團伙》這種反套路的黑幫片的確少見,是黑色幽默,但是是真暴力,嚴肅的黑幫題材,在電影中通過惡搞的手段,被展現為一場荒誕的大型拍攝現場,並區別與傳統香港黑幫電影。
而在大銀幕上給自己留了一個重要的「父親」角色,也從側面印證了這個「壞人專業戶」,在人物塑造上還有N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