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電影 > 為什麼香港電影里男演員

為什麼香港電影里男演員

發布時間:2025-01-22 00:50:09

Ⅰ 香港娛樂圈四大惡人為什麼被評為惡人

因為在香港影壇,以飾演壞人角色而深入民心,所以被稱為四大惡人。

在香港影壇,以飾演壞人角色而深入民心的四位演員,號稱「四大惡人」。他們分別是:何家駒,成奎安,黃光亮,李兆基。

何家駒的反派造型在香港號稱演藝圈「四大惡人」之首;成奎安綽號「大傻」,擅長演江湖大佬一類惡人角色;黃光亮擔當的基本全是配角,是香港影壇綠葉中的一員;李兆基曾在多部電影、電視劇中扮演反派角色。

(1)為什麼香港電影里男演員擴展閱讀:

1、何家駒

何家駒,出生於香港,香港演員。主要作品有《監獄風雲》、《霹靂先鋒》、《學校風雲》等。

2、成奎安

成奎安,出生於香港,中國香港影視男演員。1978年,成奎安被香港藝人李修賢發掘而進入影視圈發展。1985年,在電影《吉人天相》中首次扮演了「大傻」這個角色。1986年,主演動作電影《英雄本色》。1987年,因在電影《監獄風雲》中再次飾演大傻一角而被人們所熟識。

同年,還出演了《英雄本色2》,再次贏得了影迷的肯定。1989年,主演動作電影《喋血雙雄》並飾演黑社會老大汪海。1990年,主演無線劇集《900重案追凶》,這也是他唯一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當主角。

3、黃光亮

黃光亮,1983年參演電影《摩登衙門》,正式出道;1987年在《監獄風雲》飾演一位愛逞強的監獄老大「傻標」,獲得第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人獎。

4、李兆基

李兆基,1970年簽入香港無線電視台任編導、演員。曾在多部電影、電視劇中扮演反派角色,代表作有《古惑仔》《縱橫四海》《美麗傳說》《美味天王》等。

Ⅱ 香港電影沒落的原因有哪些

我覺得香港電影沒落原因有很多的因素在裡面。首先是演員方面吧,我們以前知道比較出名的香港明星諸如:張學友、周潤發、周星馳……

Ⅲ 香港娛樂圈中有哪些影帝誰可以排第一為什麼

我認為影帝是對明星一種至高無上的褒獎,所以很多人一生拍了幾百部戲,都沒有獲得影帝,但有的人只拍了幾部就問鼎影帝,這說明拍戲不在多,在於精。

最重要的要說周潤發,不要因為近年的幾部賀歲爛片,就說周潤發沒演技,當年的他,可是少有的顏值與實力並存的男星演員的演技至關重要,但是外型仍舊不可忽視,畢竟不是隨便什麼人穿上風衣、叼上牙簽就可以做小馬哥的。所以在我心目中發哥永遠排第一,他的演技是大家公認的好。

Ⅳ 有人說香港電影已經沒落了,難道香港真的沒有年輕演員了嗎

香港電影的沒落是從2000年以後開始的。

爾冬升前段時間都承認,香港能用的男演員,只剩下古天樂了。

大家也可以扳著手指數一數,能夠叫得上名的,香港40歲以下的男演員,真的沒有。

以前謝霆鋒還算一個,但是如今他不務正業,迷上了做菜而不能自拔,已經多少年沒有作品問市了。

其實,並非香港真的沒有年輕演員,而是年輕演員太少,能撐起一部電影票房的年輕男演員,真的沒有了。

經常看電影的人都知道,目前香港電影圈,基本上還是周潤發、劉德華、郭富城等六旬左右的老男人的天下。周星馳已經退出演員圈,專心當起了導演,但速度太慢,需要等。

他們能夠紅到現在,並非演技又有了新提升,而是在吃二三十年前香港電影黃金期,積累下來的人氣與形象。一旦坐吃山空,或年紀再大,他們被資本拋棄是完全可以預料的。

香港電影黃金期,一年可以拍400多部電影。但是整個香港,沒有一所和表演有關的專業學校。這是個很奇怪的現象。

我們熟悉的諸多香港演員,都是在無線演員班培訓半年後,到片場從跑龍圈開始,一步一步磨出來的。

缺少專業的培訓,沒有理論支撐,連基本的台詞可能都不過關,許多人就成明星了,哪裡還會有人靜下心來學表演的知識。

能夠成名的演員,要麼真的有表演天賦,如周星馳、梁家輝,梁朝偉,要麼靠著爛片或小角色,一步步熬出頭的。比如劉德華。

他們趕上了好時代,有那麼多電影在拍,有那麼多角色供他們拿來練手,增長演技。他們可以從路人甲,用幾年甚至幾十年時間做到影帝。

如今,香港電影風光不再,產量暴跌,每年不到30部,哪裡有那麼多機會給年輕的演員練手,增長演技?

既沒有受過專業培訓的後備人才,又缺少培養實踐型人才的環境,怎麼可能有年輕的演員脫穎而出。

第二個原因是香港電影不再受資本青睞。

香港電影再好,香港也只有760多萬人,除去沒上幼兒園的,進了敬老院的,香港電影的受眾群體,真的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香港電影以前票房高,並不是指本土票房,而是指台灣、東南亞等地的總票房。以前香港電影的投資,主要來自台灣。

王晶在接受采訪時說,自周星馳拍攝《濟公》起,台灣資本不再給香港電影投資,香港電影自那時起開始走下坡路。

隨著內地電影市場的發展,一大批內地演員和導演成長起來,拍出來的電影票房越來越高,再內地龐大的人口,所以2000年以後,內地的電影將香港電影遠遠拋在後面。

沒有資本投入,意味著電影行業的產出少,機會少,收入低,怎麼可能對年輕人產生吸引力?

因此,有眼光有頭腦的香港演員和導演,早就北上發展。來得早的,哪怕在香港曾經是不入流的十八線演員,甚至過氣多年的演員,都比在香港賺得多。

前幾天不就出了橫店成香港過氣演員養老地的新聞嘛。黃一山、梁小龍、黃一飛……早就在香港無戲可拍,如今在內地卻片約不斷。

當然,還有劉德華、古天樂等人致力拍攝純正的港片,堅守香港電影的最後一絲尊嚴。但是這真沒有什麼用,投資方都是內地的,發行是內地公司,票房主要來自內地。

這樣的堅持,不會太久,也沒有多少意義。以後不會有香港電影,內地電影,只有中國電影。成龍多年前就看到了這一點。

在這樣的情況下,香港怎麼可能會出現優秀的男演員。即使有,也是鳳毛麟角,對於整個香港電影的大局,無濟於事。

香港電影輝煌時,稍有名氣的演員,一天趕幾個片場拍電影是常見的事。那樣的電影,有何質量可言?那樣的表演,有何演技可言?

那個年代,出了不少優秀的年輕演員。一旦競爭來臨,觀眾不好糊弄,要求變高時,這樣的演員,勢必要被淘汰。

順便提一句,成龍曾說,內地的演員和導演,能在內地有幾十億的票房,但他們的作品出不去,在國外不被認同,沒有市場。

比如吳京的《戰狼2》,國內票房近60億,至今無人超越,但國外票房實在慘得不忍直視。

王晶拍電影時,男一必定是香港演員,因為他也知道,內地演員在國外沒有票房號召力。

中國電影,任重而道遠。

電影是一種藝術,是一種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藝術而已。如果這也不給拍、那也不過審的話,這電影天天拍的都是所謂的正能量,估計愛看的人也就越來越少了。

我是一個八零後的人,我幾乎是看香港電影長大的。我們那時候的偶像有:周潤發、萬梓良、張國榮、梅艷芳、狄龍、周慧敏、劉德華、張曼玉、鍾楚紅、溫碧霞…………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香港電影在八零後的腦子里打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

很多人和我一樣,香港電影里可以舉出一大堆的經典影片。例如:監獄風雲、英雄本色、縱橫四海、成龍的動作片、梁朝偉的耍酷片、周星馳的無厘頭、鄭伊健的古惑仔等等。可以說香港電影記載了我們的童年、陪我們度過了美好的青少年時光。

我下面來實事求是的分析兩個問題:一是,為什麼當年的香港電影會如此經典呢?二是,為什麼到了21世紀之後香港電影就沒落了呢?

大家小時候都喜歡看香港電影、都喜歡模仿電影里的人物和服裝,一時間香港電影就成為了我們的「主流文化」之一了。

那為什麼當年的香港電影就如此受歡迎呢?

1、1978年我們實行改開的時候,國內的現代電影幾乎是一片空白,除了幾個樣板戲以外啥也沒有了。

當時的香港電影讓我們耳目一新,彷彿看到了另外一個世界了。例如:霍元甲、上海灘的流行,大家發現電影里除了正能量以外還能有愛情、仇殺、還能有一些以前看不到的場景。

80年代的香港電影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戶,看到了不一樣的文化、更加符合人性的東西、更加現代的生活方式等等。

2、由於當年香港實行的是另外一種模式,所以電影的審核方面就寬松的多。說實話,電影如果被限制多了、刪減多了、約束多了必然就不好看了。

香港電影的尺度更大、揭露的問題更深刻、題材更敏感,這也是大家愛看香港電影的重要原因。

3、香港電影界可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所以人才濟濟。電影好看說到底還是要有演員演技好、導演導的棒,香港以前就從不缺好演員、不缺好導演。

香港當年通過港姐選拔、無線影視培訓班、星探挖掘等各種手段將一些平民變成了明星。例如:周潤發以前是打零工的、劉德華是無線影視班的、李嘉欣,鍾楚紅都是港姐。總之一句話,香港電影界以前從不缺明星。

80、90年代的香港電影之所以經典原因無非是:以前我們沒啥看的,香港電影為我們打開了電影之門;香港電影更貼近生活、更具有現實意義、更敏感;

只有保持本色,才能拍出更好的電影!

香港電影沒落了這是事實,如今香港 娛樂 圈還是靠著那些年過五十多歲的人頂著,例如:古天樂、劉德華、周潤發等等。

我感覺謝霆鋒之後好像就沒有什大牌的香港明星了,說香港 娛樂 圈斷代了好像也不為過。

電影作品更是如此了,我認為自從電影《無間道》之後好像就沒啥經典的香港電影了。

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香港電影會變得沒落了呢?

1、有個無法否認的事實:如今香港電影的審查機制和以前不一樣了,藝術就是藝術,如果被限制多了、條條框框太多了之後,也就失去藝術本來的魅力了。

2、我們內地看香港電影已經沒有那麼敬仰了。當年我們是「剛放出來」所以把香港電影「驚為天人」。如今網路放開了、渠道多樣化了,我們能夠接觸更多的電影了,例如:好萊塢大片、日本電影、韓國電影等等。

3、如今內地的經濟上去了,電影票房也起來了,演員的片酬也不可同日而語了。這樣的情況下,很多香港演員和導演也就內地化了,香港電影也就沒啥市場了唄!

其實阿sa只比唐嫣大一歲,卻感覺她們不是同一個時代。黃曉明比謝霆鋒大了6歲,卻感覺謝霆鋒比他早紅一個時代,所以說香港年輕演員隨著港台 娛樂 圈的沒落也消失了。

謝霆鋒他們是最後一代,也是香港 娛樂 圈最後的黃金時期了。從此以後,港台 娛樂 圈的明星紛紛投靠內地發展。他們本土的電影,還是劉德華梁朝偉那一批人。

郭富城如此年紀還享受著當偶像,劉德華已經不在年輕,卻比當下的年輕人不知道敬業多少倍。從tvb五虎還有四大天王走紅開始,他們紅了整整一個時代,半個世紀都是他們在挑大樑。後來他們拍戲沒有那麼頻繁時,活躍在銀幕上的成了張家輝等人。

香港真的沒有年輕演員了,能叫上名的還是那些港台 娛樂 圈巔峰時期的那些人,可惜他們不在年輕了。現在看香港藝人,紅的就只有王嘉爾,陳偉霆和鄧紫棋三人,而且還都不是演員。

梁朝偉劉德華還是那麼拼,還在挑著香港電影的大梁,可見香港實在是無接班的年輕演員了。

紅樓夢里探春說過一番話「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進來,一時是殺不死的,必須是先從家裡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一個行業也是如此,行業的沒落的結果一定是內外兩個因素兼具的。

由於 歷史 因素,香港的文化氛圍一直相對寬松一些,不僅有流行歌曲、奇幻科幻小說等等,更是創造出了香港獨有的武俠片、功夫片,武俠泰斗金庸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走了出來。

武俠片當時是最受演員們歡迎的影視類型,大量的一線演員排著隊希望能在武俠片中嶄露頭角。過硬的演技為當時的武俠片保駕護航,使得如今談及香港影視發展,武俠成了一個避無可避的話題。

之後,香港影視文化反哺內地,其 娛樂 性和觀賞性對於滿足當時的觀眾已經綽綽有餘。高起點是把雙刃劍,在大量收割影迷的同時,也導致當時的香港電影行業並沒有去積極的 探索 和蛻變。

隨著西方以好萊塢電影的湧入,觀眾的欣賞類型發生改變,而香港電影無論是創作人員還是表演人員都未有巨大突破,以至於漸漸走下坡路。

這個分界線是什麼時候呢?或許吳京可以告訴我們。

如今的當紅小生吳京曾在二十年前南下港島尋夢,可相比更早之前的一路高歌猛進,二十年前港島的影視圈已經略有疲軟的態勢,無法給新人提供足夠廣闊的天地,吳京一番流連後,再次返回內地。

同時,成龍、李連傑等人也在漸漸轉向好萊塢謀求出路,更有藍潔瑛在淡出銀幕之後生活潦倒,因精神疾病等原因,導致其無法維持生計,成為首個向香港政府申請經濟援助的藝人。

香港金牌武術指導元華隨大流到內地「撈金」,種種現象可以看得出香港的市場養活不了巨大的文化產業,電影投資金主的重心轉向內地,大量的人才流失,港片自然更加舉步維艱。

如果說香港電影沒落僅僅是缺少年輕演員未免有點偏激,電影演員固然是電影工業化產鏈的重要一環,但興盛和沒落可不僅僅是靠演員,好演員只是興盛的結果。同樣的道理,香港電影的沒落也別都怪在沒有年輕演員的頭上,而是多種因素合理的結果。

不是香港電影沒落了,而是整個影視劇行業都在沒落。

為什麼這么說呢?

其實很簡單。

流量明星崛起

這一點不光正在影響香港電影行業也在影響內地電影行業。

流量鮮肉的入局,加速了電影商業化,可是咱們現在的影視行業卻屬於剛剛走的平穩階段,這就造成了斷代問題。

新演員都跑去爭流量,而有演技的老演員卻因為年齡被戲路所限,其結果就是電影質量越來越差。

諸多限制

其實這也是重中之重,90年代的香港電影被譽為東方好萊塢,為什麼會有這個稱號呢?就是因為當時的香港電影放得開手腳,其尺度和人性的展現,完全可以和好萊塢媲美。

可是現在香港電影只能遵守廣電的規則。

這也就意味著,從根本上就打掉了以前像是《古惑仔》或者是一些恐怖類的電影再造機會。

於是給觀眾的感覺就是,「香港電影」越來越沒內味了。

並沒有,香港電影一直都有年輕演員輸出,只是大部分的年輕演員在面對低片酬高質量的角色拍攝邀請時都會選擇將眼光放進內陸那些高片酬低質量的電影角色。再加上老一代的演員退幕,香港電影本身的惰性日益暴露,如今看來,我們談到香港電影會想到什麼?男孩子想到武俠片,警匪片,女孩子想到王家衛。但只是可惜,提及如今香港電影,卻沒有哪部能夠讓人念念不忘許久。只能說香港電影沒有沒落,但也是停在原地,甚至是慢慢被人留在了過去。

客觀來說,這是兩個方面的話題,香港電影的沒落是指電影,香港演員的衰落是指演員,兩者是不是真的是因果關系?不能說完全沒有關聯,但香港電影的沒落真的還並不是演員為主要。

第一是當時以回歸為主的大環境,香港電影從大層面是融入了當時與內地共同發展的契機,所以假如看當時院線制的形成,英雄、十面埋伏以來內地大片的出現,本質上,香港演員,香港導演,香港動作指導,攝影、美術、音樂等等全都漸漸北上融入中國電影或者華語電影這個層面,按說並不是完全的倒退或衰敗。

第二,如果是認為香港本土的電影,那麼我們觀眾在談香港電影的時候到底在指什麼?黑幫、警匪還是三級??如果是指這些帶有負面的東西才能夠代表香港電影特色,那麼恐怕這一業態本身並不 健康 ,敗落是遲早的事,本身香港電影行業圈子會被取代,很多業內導演和演員都知道流水線,工業化許多都不完善和混亂,不論在製作環節還是選題企劃都是這樣的。

第三,當然回歸以後,肯定會面臨行業整頓的種種,實際追逐利益的香港電影人,是自己把自己搞垮了,他們奔著內地更大的資金層面去了,比如稍有點理想情懷的,張之亮來內地拍了心願之作墨攻,陳德森來內地拍了十月圍城,陳可辛拍了投名狀,這些都是過去香港圈子不可能完成的。但在之後,陳可辛、徐克等等,包括林超賢全都變了,淪為了內地電影的某種傳聲筒式工具人,是他們自己主動放棄了香港電影本來還比較好的東西,完全丟掉自己的特色,假如不是,那就純粹是為了掙錢,包括今天爾冬升導演這樣的跑來上綜藝大談表演和情懷?這不是 搞笑 ?

第四,假如再說演員的斷層,都知道香港演員半壁江山出在TVB,何止半壁?幾乎所有除了一個個明星之外的,配角,綠葉,龍套,感覺要說三分之二,四分之三,如果加上亞視的,說十有八九的演員都出自他們都不為過。同樣的,新面孔也在他們,但是還是機制原因。實際每幾年都還有新演員,只是隨著劇集的原因,涌現的並不算多,但不能說沒有新演員和有潛質的,但主要還在電視圈,電影是沒有了,但內地的班底輕易不會找還沒有被內地大眾熟悉的香港新人,除非他們小有名氣以後才可行。那麼就寧願給已經過氣老面孔,哪怕已經是三四線五六線的,所以大多數人會認為香港已經沒什麼演員了。

所以,香港電影今天的問題是他們自己主動放棄的,雖然口口聲聲都很懷念,但誰也不肯真正堅守,內地對影視創作的嚴苛從來是內地本身,雖然這是一個問題,但誰說香港電影就一定非要挑戰上映的底線呢?所以嚴格來說又不算什麼大問題,不是嗎。

香港電影比起90年代,確實是沒落了。當年,周星馳、劉德華、張國榮、梅艷芳等巨星紮根的香港電影圈誕生了無數的經典影片,但是現在似乎榮光不在,而且也沒有30歲以下的年輕香港演員在大陸冒頭。

香港電影毫無疑問是沒落了,或者說暫時是處於一個寒冰時期。但是,香港還是有年輕演員的,只是這些年輕演員沒有在大陸紅起來而已。他們紅不起來是有原因的。近年來,香港一直沒有出現一部大熱影片。今年賀歲檔的《廉政風雲》彷彿就是近年來香港電影在華語影壇的縮影,題材單一,演員老化,票房被《流浪地球》等當紅炸子雞沖擊得七零八落。

而且大陸影片的質量在這幾年來,有所提升。如今,信息傳播如此之快,影片質量怎麼樣,是無法隱藏的。

香港電影如果沒有本職變革,這段低谷期恐怕永遠也不會過去。

香港電影行業的沒落,跟演員的老去和匱乏有直接關系,但卻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於思想的匱乏和與時代的脫節,讓香港電影找不到往前走的路。

香港在殖民地時代,電影藝人卻秉持著正確的三觀,特別是對愛國主義和時代精神的主題進行了不斷的抒發和升華,創造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影視作品。比如《霍元甲》、《陳真》和《再向虎山行》,比如李連傑的《精武英雄》、《方世玉》系列、《黃飛鴻》系列,主人公要麼是在同腐朽的封建朝廷抗爭,要麼是在同壓迫中國的列強亮劍。也有很多是反應小人物經歷奮斗,內心成長掙扎的故事,比如《阿郎的故事》、《喜劇之王》等等。

可是越到後來思想性越窄淺,甚至乾脆向取悅人性的陰暗的靠攏。如果說《英雄本色》還在宣揚男人之間的義氣,但已然開始向炫耀暴力和暴力帶來的虛榮滑下去了。《賭神》系列的正面思想基本看不到,似乎只是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和大仇得報的快意,反倒讓大陸的觀眾學到了好多的賭博玩法。《古惑仔》系列更是流毒甚廣,「大哥小弟馬子凱子條子」充斥於校園青少年的口耳。就是星爺的電影,在《大話西遊》以後,思想性也日漸退化, 娛樂 性漸成主體。至於鬼片、整蠱片、《無間道》系列,基本都毫無思想性。

讀者試想,香港97年回歸,至今已然有24年了,香港電影界可曾出品過一部反應香港回歸後香港 社會 和百姓生活的叫的響的影片,沒有,完全沒有,這就是與時代的脫節。

香港 社會 港獨思潮在境外反華勢力的煽動和組織下沉渣泛起,黃秋生、杜汶澤這些人乾脆站到了愛國主義的反面。香港大部分藝人雖然一再站出來反對港獨和亂港,卻沒有人拿起電影的武器,講述有分量的回歸故事,真是讓人悲哀和無語!


Ⅳ 劉德華熱度越高,香港電影就越差,這真的是劉德華引發的嗎

這個問題是偽命題,並不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劉德華只是香港電影中的一個典型代表而已,並沒到足以影響整個香港電影市場的威力。香港電影的沒落跟香港經濟發展,文化發展存在很大關系。

而香港則面臨著十年發展的幾乎停滯:相比周邊的韓國、台灣、東南亞、甚至深圳來說是在走下坡路的,這樣一來,本來在文化積淀方面就有所欠缺的香港在資金和地區影響力方面都失去了優勢,整個港區包括電影行業在內的衰落自然不可避免。

即使在港片輝煌時代,粗製濫造跟風式拍片都很明顯,缺少大家風范,沒有從作坊孕育出工業。這和香港本地的氛圍也有關系。就好比,宮崎駿再怎麼經營,也就是停留在工作室層面,而Walt Disney這個老頭,畫米老鼠出身,但能把迪士尼經營成商業帝國。

所以,香港本身實體過小、精氣西流,發展停滯是電影業衰落的根本原因,而好萊塢的擴張,韓劇、日劇、東南亞電影的崛起則又加劇了這一局面的到來。

Ⅵ 為什麼香港電影那麼多影帝影後

有些明星在他們的職業生涯中引人矚目,但是最終獲得獎項的過程是漫長而曲折的,需要他們費盡心力和耐心的陪跑才得以獲得肯定。電影歷史上還有許多長期陪跑、最終獲獎的明星,以下是其中幾位:
一、劉德華。
劉德華是香港演藝圈的超級巨星,他曾多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但直到1991年,他才憑借電影《英雄本色3:夕陽之歌》獲得了最佳男主角獎。
二、周潤發。
周潤發是香港電影史上的傳奇人物,他曾多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但直到1986年,他才憑借電影《英雄本色》獲得了最佳男主角獎。
三、張國榮。
張國榮是香港電影史上的巨星之一,他曾多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但直到1990年,他才憑借電影《阿飛正傳》獲得了最佳男主角獎。
四、梁家輝。
梁家輝是香港電影圈的實力派演員,他曾多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但直到2018年,他才憑借電影《拆局專家》獲得了最佳男主角獎。
五、林青霞。
林青霞是香港電影史上的女神級人物,她曾多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但直到1992年,她才憑借電影《梅蘭芳》獲得了最佳女主角獎。
六、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曾多次參加奧斯卡頒獎典禮,多次被提名卻未曾得獎,直到2016年憑借電影《荒野獵人》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項。
綜上所述,這些明星經過多年的努力和付出,最終獲得了自己的榮耀。鄭秀文也不另外。這只是一些例子,還有很多其他的明星也在演藝圈中長期努力,並最終獲得了他們渴望的獎項。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香港電影里男演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歌曲搭配電影 瀏覽:661
新電影在線觀看美國 瀏覽:650
恐怖13街電影 瀏覽:774
東邪西毒經典的電影旁白 瀏覽:973
瑜伽解說恐怖電影 瀏覽:21
抖音電影視頻剪輯如何規避侵權 瀏覽:574
瘋狂原始人的電影英語簡介英語 瀏覽:844
國產懸疑推理電影大全 瀏覽:727
電影楊貴妃演員表介紹 瀏覽:252
心靈的奇跡電影簡介 瀏覽:358
同門粵語電影完整版在線觀看 瀏覽:230
恐怖地堡德國電影 瀏覽:610
王力張平電影人物 瀏覽:191
女巨人視頻外國版電影 瀏覽:254
孕婦能看去電影院看電影嗎 瀏覽:591
電影視頻的比例是什麼 瀏覽:196
陰陽眼之瞳靈公館電影簡介 瀏覽:65
怦然心動電影女主她哥 瀏覽:284
久久電影倫理資源站 瀏覽:283
最新的中文字幕歐美電影 瀏覽:748